滕州市柴胡店镇国土空间规划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6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963728
2024-08-27
26页
12.70MB
1、柴胡店镇人民政府2024年6月为贯彻落实滕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发挥滕州市总体规划的刚性管控和战略引领作用,深化落实滕州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任务,优化镇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和利用格局,统筹安排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科学引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滕州市柴胡店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滕州市柴胡店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空间发展政策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2、城镇目标定位明确规划总则,坚守原则明确范围与期限01 01保障规划实施,推进有序传导与动态管理0 07 7加强资源保护,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利用0 06 6完善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新样板0505注重匠心营城,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镇0404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0303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0202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规划原则规划范围与期限明确规划总则,坚守原则明确范围与期限 1.1 规划原则 1.2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柴胡店镇全域,总面积57.62平方公里,包含镇域和城镇开发边界两个层次。规划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标年:2025年规划目标3、年:2035年p规划范围p规划期限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 2.1 发展定位以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为主导,以林果产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为特色的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 2.2 发展目标高效农业示范镇工贸物流特色镇生态文旅美镇乡村振兴示范镇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构建全域总体格局三线划定与管控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城乡发展格局引导村庄分类布局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3.1 构建全域总体格局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三廊三区”的总体格局一主:镇区,建设成为全镇综合服务中心一副:以官路口村等为中心4、的工业园区两轴:为S322省道城乡发展轴、S345省道城乡发展轴三廊:依托古薛河、十字河、小渭河,建设生态景观廊道三区:为西部现代高效农业区、中部城镇综合发展区、东部文化旅游发展区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3.2 三线划定与管控 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3.3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一心两轴五区综合发展核心区 S322省道城乡发展轴 S345省道城乡发展轴北部梨园特色小镇南部工贸物流发展区东部文化旅游发展区中部特色种植农业区西部现代高效农业区统筹镇域内生产、生活5、生态空间,优化镇域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心、两轴、五区”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3.4 构建城乡发展格局 优化柴胡店镇村体系结构,以区位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村为重点,推动村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构建“1+5+31”三级镇村体系统筹安全发展,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3.5 引导村庄分类布局根据乡镇发展需求,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将该范围内的居民重新安置的村庄。将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以及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纳入保护范围。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分级分类引导村庄建设,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拆迁撤并6、类分类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科学有效地推进柴胡店镇和美乡村建设。纳入城区集中管控,村庄与相邻城镇的规划衔接、产业协同、功能承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强化服务城镇发展的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集聚,推进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新乡村。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优化空间格局优化蓝绿系统塑造城镇风貌注重匠心营城,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镇 4.1 优化空间格局构建“两心、两轴、两带、四组团”的镇区空间格局,加快镇区更新,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城镇样板。4.2 优化蓝绿系统 完善城镇公园休闲系统,7、打造“一心、三廊、多点”的公共开敞空间,构建“3分钟见绿,5分钟见园”的绿地系统。两心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休闲中心两轴S322省道城乡发展轴S345省道城乡发展轴两带公共休闲景观带商业服务休闲带四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工贸物流组团新兴工业组团、居住生活组团一心公共休闲中心三廊以公共休闲为中心的两横一纵的3条公共休闲景观廊道多点多个街头小游园注重匠心营城,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镇 4.3 塑造城镇风貌一核三廊,四区多点“一核”为公共休闲景观核心“三廊”为以公共休闲为中心的“两横一纵”的 3 条公共休闲景观廊道“四区”为综合服务风貌区、现代工业风貌区、工贸物流风貌区、居住生活风貌区“多点”指多个景观节点公共8、休闲景观核心综合服务风貌区商贸物流风貌区公共休闲景观廊道现代工业风貌区居住生活风貌区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构筑城乡社区生活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完善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新样板 5.1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便捷公路网路完善对外交通设施优化镇区道路系统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构建“一横两纵”对外交通网络“一横”规划S322省道“两纵”G3京台高速山东省S345图例构建“两横两纵一环”的道路结构“两横”S322省道规划镇政府北侧次干路“两纵”S345省道规划公共休闲中心东侧次干路“一环”规划形成的干道环路完善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新样板弱有所扶: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 5.9、2 构筑城乡社区生活圈构建镇域“乡镇级-村级”两级体系,镇区建设15分钟生活圈建设均衡便捷乡村社区生活圈,提升城乡社区生活圈服务能力学有优教:构建全年龄教育设施体系全民康健:完善体育设施服务体系老有所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病有所医:完善医疗服务设施体系以文惠民:完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完善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新样板 5.3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关注韧性安全,巩固市政设施保障网络。完善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等市政设施;建立“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镇区防灾减灾韧性空间,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可靠性,供应优质电力。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高效灵活、安10、全可靠、标准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电力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管网覆盖率。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口。燃气推进信息网络产业化改造和资源优化整合。实现电信管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信凡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应符合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规定。生活污水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道。污水按照地形坡度和沟渠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坡度,沿道路敷设雨水管线,将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同时加强雨水口等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雨水采用“分质供水、优水优用”原则,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优化多水源供水结构。加强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构建覆盖全域的供水系统,实现11、城乡一体化供水。供水规划镇区采用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农村地区采取分散供热方式供热。优先利用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发展天然气或电供暖。供热按照“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原则,分级设置垃圾收集点及垃圾回收站,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环卫包括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抗震减灾安全设施、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健全人防工程体系、完善疫病应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防灾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加强资源保护,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利用 6.1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山体资源保护,改善城乡自然人文风貌,保护黄连山风景区等山体资源,并提出保护管控要求。优化森林资源结构12、,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生态碳汇能力、森林固碳能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提升,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坚持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严控用水总量,优化用水结构,实施节水行动。加强资源保护,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利用 6.2 国土综合整治 推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实现全域用地持续发展。6.3 生态修复河流水域治理修复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重点实施古薛河、十字河、小渭河等河流水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以“添13、绿、优绿、多样”为导向,提高森林蓄积量和稳定性,增强碳汇能力。推进低碳农业,研发应用增汇型农业技术。采取生态养护措施,逐步恢复封闭矿山的环境功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矿山生态修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用地整理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统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低效建设用地整理落实战略要求,谋划新时期城镇目标定位规划传导体系村规传导详规传导保障规划实施,推进有序传导与动态管理建立面向全域的规划编制传导体系,加强纵向传导及横向衔接7.1 规划传导体系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单元,明确各单元主导功能、建设用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城市四线、城市设计引导等内容传导至规划编制单元。7.2 村规传导7.3 详规传导 结合乡村社区生活圈单元,将主导功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线、公共和基础设施配套、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内容传导至规划编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