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块创意设计产业园区绿地公园建筑景观设计方案(65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765845
2023-10-11
65页
93MB
1、深圳万科云城(二期)B 区(绿廊 05-03 地块)/Shenzhen Wanke YunCheng(phase 2)B zone(greennelt 05-03)/建筑景观设计/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2015.08.23/目录 1.2.3.4.5.效果图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图纸效果图4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概况城市设计鸟瞰北京地块深圳地块上海地块留仙洞绿廊集群设计是万科留仙洞总部基地的一部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城市与山体的交接边界。留仙洞整体由三块建筑用地和八块绿廊组成,以产业总部和研发办公为主导功能,商业,公寓,配套服务为辅助功能2、,致力于将城市生活融入产业办公,提升工作品质。现于绿廊拟建成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应保证其绿地的景观属性,以降低城市感为目标。地块示意图7城市公园意向北京地块重视绿廊对城市的价值,以公园作为整个地块的设计概念,致力于在城市的氛围中营造出一片供市民休闲放松的宜人自然环境。连续的可达性和绿化种植是公园氛围得以形成的关键点。北京地块整体概念8空间控制原则绿地连续性东西方向:南部保持连续绿地,北部局部分开南北方向:绿地连续地上建筑尺度与布局尺度:小尺度,化整为零布局:分散布局,散落在绿地中屋顶覆土在剖面上为覆土留出充足空间,为屋面景观种植提供良好条件在以“公园”作为城市设计概念的前提下,北京地块制定三条空3、间控制原则,以保证三家事务所的集群设计能够最终形成整体的公园氛围。9北侧整体鸟瞰北京地块整体 1:500 模型北京地块鸟瞰效果10北京地块整体模型11南部东西向长剖面北部东西向长剖面北京地块整体东西向剖面1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概念直向建筑 概念草图迹建筑事务所 概念草图李兴钢工作室 概念草图在“公园”的城市设计概念之下,直向建筑事务所、李兴钢工作室和迹建筑事务所分别依据自身地块的位置特性和承载的功能特性提出了建筑设计概念,均与公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4屋面形式特征三家事务所的建筑屋面形式特征各不相同。屋面的形式差异不仅营造出公园氛围的多样性,也营造出下部建筑空间节奏和秩序的多样性,产 生丰富的4、空间体验。同时,屋顶公园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也给周边的高层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景观。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内部庭院4243中部主街通道44入口空间4546技术图纸南立面图北立面图58东立面图西立面图591-1 剖面图2-2 剖面图603-3 剖面图4-4 剖面图5-5 剖面图61建筑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 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地形图 国家与深圳有关的规范、通则、法规及城市规划准则。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 年版)深圳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深地合字(2013)8012 号)留仙洞总部基地详细规划 民用建筑5、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深规土2014402 号)其它相关的规范2.设计基础资料 2.1 区域位置 深圳是中国第四大、广东省第二大的城市。深圳是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位于珠江入海口东岸,与国际大都会香港一水之隔,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项目地块位于深圳市南山区6、。南山区区面积约 182 平方公里,东临深圳湾,西濒珠江口,北靠羊台山,南至内伶仃岛和大铲岛,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属于深圳规划中的万科留仙洞绿廊建设用地中的 05-03 地块。东:地块东侧为同发南路,隔路为万科留仙洞绿廊建设用地中的 06-05 地块;南:地块南侧为留光路,隔路为 DY04 商业中心建设用地;西:地块西侧为仙茶路,隔路为万科留仙洞绿廊建设用地中的 05-02 地块;北:地块北侧为兴科路。62 2.2 气候特征 按中国建筑气候区华为 A 区,属夏热冬暖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 28.6,极端最高温 38.7,最冷月平均气温 15.6,极端最低气温 0.2。年雨量近 2000mm,857、%集中于 49 月。年暴雨日达 9.2d,日最大降水可达 382.6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9%。秋冬季多东北偏北风,夏季以东南偏东风为主,7 月以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2.6m/s,510 月可能有台风,曾测到最大风速为 27.0m/s 年平均日照 2208.6h。年太阳辐射量 5225MJ/,年日照百分率 47%,年平均雷暴日为 73.9d。3设计意向 留仙洞绿廊集群设计位于深圳市南山西丽镇,是新兴的创新科技与创业基地,承载城市中的开放绿地公园与服务市民的商业活动等功能。在城市绿带脉络里,以对市民开放空间和服务商业集群的双面性为整体设计概念的出发点,北京地块注重城市视角,将“公园”作为8、设计意向,以大面积的绿化和良好的可达性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营造出的一片宜人的绿地。利用覆土增加绿地的可达性与连续性,强化建筑与自然融合的理念。与东西两侧地段共同构成延续的城市绿廊。4设计要求 4.1 建筑退线:负二层退用地红线 3 米,负一层退用地红线 6 米。4.2 高度控制:北侧建筑限高 10 米。4.3 机动车出入口控制:西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4.4 绿廊各地块建筑覆盖率小于等于 15%,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 90%。5总体规划设计 5.1 从自然到人工的趋势:公园从南到北呈现从整体连续到局部分离的形态,确保地块南侧呈现东西向的连续性,确保整个地块呈现南北向的连续性。5.2 屋面建筑:屋面建9、筑以小尺度分散布局,散落在绿地之中,与屋顶公园融合为一体。5.3 屋顶覆土:在剖面设计上为种植覆土预留空间,为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公园的绿化氛围。6建筑设计 6.1 建筑形态 直向建筑(西段):以连续的屋顶绿地为主体,由地景缓缓抬升渗透建筑,以连廊与庭院连接各个功能空间,营造互动式的空间体验。考虑深圳当地气候,在多雨的季节,市民可通过连廊在公园与院落间走动,于主要人行廊道中流向静态氛围的庭院空间,体验不同的光影变化。李兴钢工作室(中段):以种植屋面的方式呈现“城市公园”的属性。由南至北逐渐从地面抬升至屋面的形态布局,形成由“自然到人工”的过渡。建筑以南北贯通的结构控制线定义63出屋面起10、伏的几何形态,控制线同时定义为通达地块的路径(人行栈道)并与周边道路衔接。种植屋面局部向下形成台地式“绿坡”与地下一层下沉广场相连,下沉广场与地下一层主力通道相连,同时是 05-03 地块最具开放性和城市性的公共空间。种植屋面北侧升起于地面的部位设置采光窗井,与地下连通,满足地下商业空间的采光通风等基本要求。迹 建筑事务所(东段):在公园的设计意向之下,以大地作为母题,地下建筑有如从大地中挖掘出的洞穴,地上建筑有如从大地中生长出的景观。比例、方向和尺度不同的矩形地下庭院以抽象的构成关系嵌入地表,同时成为地下的空间结构。地上建筑以小体量散落在绿地公园之中,部分嵌入覆土层,并且结合水池、种植等景观11、元素,自然的融入绿地公园的氛围。6.2 建筑界面 直向建筑(西段):机械车库外立面的金属格栅以绿藤进行垂直绿化,消弱建筑体量感并形成一个生气盎然的临街建筑。利用覆土遮掩住了部分建筑体量,建筑立面以通透的自然材质表现,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李兴钢工作室(中段):南侧种植屋面与留光路及人行路自然衔接,同时设置“绿坡”,将人流引入地下空间系统。行人和访客还可通过屋面上设置的人行栈道进入屋面系统。屋面设置了一条贯通留光路和兴科路的路径。北侧临兴科路一侧,按照用地退线及建筑控高要求进行设计,形成连续完整的建筑界面,同时在兴科路上分别设置通向建筑内部的出入口和进入屋面系统的人行栈道。迹 建筑事务所12、(东段):南侧建筑界面“消隐”,屋面覆土与城市人行道平接。东侧和北侧以坡度平缓的倾斜绿地取代人工的建筑界面,让屋面绿地公园与人行道平缓连接。6.3 建筑功能 以连续的屋顶绿地为主体,以小路、廊道连接景观平台和地景建筑,提供大众休憩的绿地公园。地下一层在丰富的行走体验与院落中置入商业活动空间,其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并且与屋顶公园具有紧密的联系。于场地西侧与地下二层空间以垂直绿化与采光的停车空间舒缓城市的交通压力。6.4 建筑流线组织 交通方式为人车分流系统。人行流线:屋面公园与南侧城市人行道连续平接,市民可由南侧步行至连续的屋顶绿地,由南平缓的往北向渐高。在屋面公园的东、西、北侧,也都具有多13、条路径与城市人行道连接。地段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设有地下空间的主要入口,通过连廊行至各功能空间与屋顶绿地。部分地下采光庭院中亦设有垂直楼梯等通达屋顶与地面。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地下一层都设有贯穿地段的连续的步行通道,为城市人流提供穿行的可能。车行流线: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在场地西北侧设置由覆土屋顶覆盖的垂直机械停车库。由场地西侧的车行入口进入地下二层停车场,东西方向贯穿地段的车行通道与绿廊西侧和东侧地块64相连。场地内消防入口为北侧,在地段东侧中央通道设置尽端回转式消防车道。6.5 建筑空间品质 直向建筑(西段):屋顶绿地中设有连通的雨廊与景观平台等空间,在覆土之上,形成一个拥有丰富种类植被,14、提供户外表演、就餐、教育体验、亲子互动等功能的公共绿化公园。两个内庭为商业空间引入自然通风采光,由主次廊道与连桥贯通,形塑出城市中丰富的生活景象。李兴钢工作室(中段):地上部分通过屋面植栽配置、建筑结构选型,步行系统组织营造出生态的、轻盈的、开放的公共空间品质。种植屋面的绿化系统通过起伏曲折的屋面结构形成有识别性的“城市公园”特征。地下部分借鉴地域建筑特色,商业空间单元和室外公共庭院间隔布置,形成行列式建筑布局,强调空间的结构和秩序,形成同样具有识别性的公共商业空间特征。迹 建筑事务所(东段):地下具有三种空间类型:室外庭院、室内和半室外廊道。比例、方向和尺度不同的矩形庭院构成地下空间结构,影响着室内空间、半室外廊道的空间感受。串联起庭院的半室外廊道转折连续,具有丰富的景致和趣味。围绕院子的室内空间具有充足的阳光,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上可以透过廊道观望临近庭院,产生空间层次。建筑呈现实体感,与留白的庭院形成强烈虚实对比。与之配合,材料选择以现浇混凝土为主,配以玻璃引入阳光,添加少量木材补充温度感。地上建筑采用景观的做法,利用覆土厚度部分嵌入地表与地形结合。室内空间水平展开,视野内充满公园的景致。材料与地下建筑相同,以预制混凝土延续大地的实体感。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