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Donggang City(2021-2035年)公示稿东港市人民政府2023年3月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了科学谋划新时代东港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我市组织编制了东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公示稿。规划作为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下位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
2、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前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年为2025年,规划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县级行政辖区内全部陆域和管辖的海域国土空间。规划概况目录01绘制东港发展新蓝图02 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03 展现品质城市新生活04 保障高效安全新支撑05 完善实施保障新机制1.1 指导思想1.2 规划原则1.3 发展愿景1.4 发展目标1.5 空间战略01绘制东港发展新蓝图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
3、会和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和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好统筹国土空间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度对接国家、省级上位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抓住辽宁构建“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丹东市构建港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机遇,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1.2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开放发展全域统筹,优化发展以人为本,品质发展1.3 发展愿景北黄海沿岸的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城市全
4、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东北地区知名的新动能产业基地东北东部的绿色发展先行区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辽宁海洋经济示范区将东港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城、两地、三区1.4 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结构与效率质量显著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品质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北黄海沿岸重要节点城市。2025年 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发展能力大幅跃升。城市同步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建成高品质生活的美丽宜居滨海港口城市。2035年 全面把东港市建设成为黄海北翼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江海特色闻名的生态型现代化对外开放枢纽城市。205
5、0年1.5 空间战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向海协作,开发联动动能转换、产业赋能港城融合、城乡共治2.1 协同建设对外开发开放平台2.2 构建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2.3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2.4 构筑优质特色的农业空间2.5 保育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2.6 构建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2.7 统筹协调陆海发展空间02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2.1 协同建设对外开发开放平台融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协作构建港产城一体发展格局2.2 构建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一屏一带多廊、一核两心三区”一屏:浅山丘陵生态屏障;一带:蓝色岸线保护带;多廊道:以多条入海河流为代表的生态廊道;一核:东港市中心城区作为主要发展核心
6、;两心:前阳副中心、孤山副中心;三区:乡村振兴协调区、陆海统筹发展区、北黄海海洋经济区。2.3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要保证适度合理的规模和稳定性,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东港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29.8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东港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3
7、1.21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是在规划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东港市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97.93平方公里。2.4 构筑优质特色的农业空间构建“一带两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一带:现代农业发展带两区:低山特色农业发展区和沿海复合海洋渔业发展区多点:市域各乡镇,构建优质稻米、小浆果、水产品三大特色农产品门类。2.5 保育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构筑“一屏一区多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一屏:指东港北部的浅山丘陵生态屏障;一区:指南部滨海生态保护区,以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为主体,保护陆海生态物种多样性;多廊:以大洋河等为代表的
8、的入海河流,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2.6 构建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构建“一极两核多组团”的网络化城镇结构“一极”:指中心城区,作为东港市的主要发展极,重点提升城区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两核”:前阳镇和孤山镇。依托孤山、前阳建设两个县区级服务核心,充分发挥孤山的人口集聚和历史文化传承作用,以及前阳的产业集聚和承接临港、沿边开发开放的功能。2.7 统筹协调陆海发展空间构建“一带双河口、三港四海域”的陆海协同发展格局一带:北黄海沿岸城镇带;两河口:鸭绿江、大洋河两河口为代表的湿地保护区;三港:大东港区、海洋红港区和中心渔港区;四海域:鸭绿江口海域、鸭绿江口-大洋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红海
9、域和东港市外海海域。海洋红港中心渔港大东港区大洋河口鸭绿江河口城区孤山镇前阳镇长山镇北井子镇椅圈镇黄土坎镇菩萨庙镇3.1 拓展城市发展结构3.2 完善城市道路系统3.3 提升绿色空间品质3.4 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海港城3.5 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03展现品质港城新生活3.1 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两轴一廊道,四区四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城市发展的十字形“金廊银路”主轴骨架;一廊道:沿大东沟的城市滨水生态绿色长廊;四区: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区,三个产业集聚区,提升城市服务和产业职能;四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传统商贸中心、行政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3.2 城市道路系统强化对外交通能力,优化内部交
10、通组织完善东港北站及周边建设,新建东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构建“环线+通道”干路网格局,干线路网呈“八横八纵双环”形态。集中建设区内道路系统密度不低于8km/km2。对外交通内部交通3.3 绿地与开敞空间构建“一环三廊多带多点”的城市绿地景观结构“一环”:由河流干渠、田园、湿地等构成的生态环;“三廊”:依托大东沟-新沟河、红旗沟、二道沟构成的三条生态绿廊;“多带”:依托道路绿带、支流水系等构成的次要生态景观绿带;“多点”:由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专类公园等构成的生态节点。3.4 城市总体设计构建“一城一港一脉三轴多节点蓝绿交织”的城市景观风貌城市总体风貌定位城海相望,海天蓝绿交织
11、的自然风貌;幸福宜居滨海休闲城镇的生活风貌;城港相依,产城融合的产业风貌。城市景观结构一城:宜居生活、高效生产的现代化城市风貌;一港:港口产业风貌一脉:生态景观风貌三轴:城市公共服务景观风貌。3.5 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加强开发建设管控,营造低缓有序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开发强度呈现”中低外高”的趋势,城西商贸新区组团、站前组团、开发区南部组团及滨海商业组团为高强度开发片区。重点加强东港路、振兴街、迎宾大街、滨海大道、临海片区、大东沟沿线建筑高度管控,形成良好的天际线,塑造中心城区平缓有序、层次分明的天际轮廓线。4.1 构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4.2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4.3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12、4.4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4.5 建设韧性城市减灾体系04保障高效安全新支撑4.1 构建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铁四横四纵、两岛三港三口岸“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一铁丹大快铁四纵丹东线、鹤大线、鹤大高速和丹交线四纵丹锡高速、大盘线、凤东线、新建东港-凤城省道两岛大鹿岛、獐岛的陆岛交通三港推进大东港区、大东沟中心渔港和海洋红港区建设三口岸大东港口岸、大鹿岛口岸、边民互市口岸4.2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共治共享,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共治共享,强调区域协同,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新产业集聚区。依托中心城区-前阳-长山形成城市东部一体化发展区,辐射十字街、长安等乡镇;依托北井
13、子、椅圈形成南部滨海温泉城镇组团;依托孤山辐射大洋河沿线各乡镇,形成西部城镇组团;依托龙王庙形成北部城镇组团。4.3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风貌,梳理空间结构,挖掘文化内涵,强化老城历史风貌与特色,实现保护历史文脉和旧城复兴的双重目的,促进东港社会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东港市域范围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6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4.4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完备、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城区第二水源和第二水厂,保证供水能力。扩建白云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14、给排水工程建设智能坚强安全可靠的电网新建及改扩建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所2座,66kV变电所18座。供电工程城区、前阳镇与孤山镇使用庄河-丹东管道天然气作为气源城区规划应急调峰储气站一处。燃气工程扩建华能电厂供热机组,规划城区第二热源,提高保障能力。马家店镇规划热源一处。供热工程发展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进一步完善覆盖光纤传输网络。通信工程持续推行垃圾分类,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提升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水平。环卫工程4.5 建设韧性城市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生命线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的防灾救灾能力,保障城市系统安全。海防大堤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中心城区按50年一
15、遇、大洋河沿岸按20年一遇,其他主要河流按10年一遇防洪工程实施大洋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东部地区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东港灌区改造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前阳、十字街、长山、北井子等镇按VII度设防。建立人防防护体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考虑城市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的需要。规划城区规划新建8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北井子新建二级消防队,椅圈、马家店、十字街、菩萨庙新建三级消防队;其他乡镇设置分散微型消防站。东港市中心城区城市设置疏散救援出入口共7个;其他乡镇以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为救援输入口。水利工程抗震工程人防工程消防工程应急工程4.6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强规划统筹作用,编制
16、区域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规划,统筹考虑区域内土地整治、水利建设、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整治措施,提出工程落实方案,整体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和工程措施,以各级政府为实施主体,统筹多方力量,有序配合,分步实施。05完善实施保障新机制5.1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5.2 完善规划传导体系5.3 实施保障机制措施专项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开发边界外特定区域专项规划特定行业专项规划补充落实5.1 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全域统一、上下衔接、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五级三类”要求,依据本规
17、划编制乡镇级规划,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为主体,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有机结合、密切衔接,同步推进,强化规划指标传导与规划目标的分解落实,促进多规合一。东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5.2 完善规划传导体系建立规划纵向传导体系建立以“功能、指标、控制线、用途、名录”为主要手段的规划纵向传导体系。功能传导指标传导控制线传导用途传导名录传导以乡镇为单位逐层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和本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在乡镇规划、村级规划中逐层落实可分解指标在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中深化落实控制线体系。建立规划分区到用途分类的用途传导机制。乡镇总规落实并细化二级用途分类;详细规划落实用地性质。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
18、化资源、重点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海岛名录等。5.3 实施保障机制措施建立“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完善上下贯通、联动共享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同步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城市体检评估和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建立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城市空间品质的短板和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开展近期行动计划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结合城市体检评估,统筹安排近期建设。明确近期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制订行动计划,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制定实施支撑政策。东港2035邀您共绘蓝图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期内将意见和建议以邮寄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至东港市自然资源局。东港市自然资源局注:本规划所有内容和数据均以最终批复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