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工程小桥桩基人工挖孔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版 本 号: ESZAQDGF001 编制单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二XX年X月 目 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2.2、水文情况2.3、地质情况3、施工布署3.1、组织布署3.2、施工安排3.3、劳动力计划 (见附表)3.4、机械使用计划 (见附表)3.5、技术准备3.6、场地准备4、主要施工方法4.1、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流程4.2、施工工艺5、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措施5.2 质量标准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7、环境保护措施8、应急预案9、资料目标设计1、编制依据(1) xx大道一期工程桥梁工程施工
2、图设计(2) xx大道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4) 现场实地情况考察。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xx大道一期工程道路沿线设有1座大桥、2座中桥、8座小桥,跨越的主要构筑物为规划xx河、景观河道和规划冲沟。 K17+187.72小桥跨径为1*18m,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桩基数量共82根,其中O#桥台处为双排桩基,根数为36根,横向间距3.9m,纵向间距3.2m,单根桩长12m,桩径1m;1#桥台处为双排桩基,根数为46根,横向间距3.9m,纵向间距3.2m,单根桩长12m,桩径1.2m; 18+981.656小桥跨径为1*21
3、m,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桩基数量共113根,其中O#桥台处为双排桩基,根数为48根,横向间距3.7m,纵向间距3.1m,单根桩长12m,桩径1m;1#桥台处为双排桩基,根数为65根,横向间距3.7m,纵向间距3.1m,单根桩长12m,桩径1m; 以上2座小桥桩基数量共195根,桩长12m,最大桩径1.2m,最小桩径1m。根据地质情况及此2座小桥桩基特点,我部决定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桩基施工。.气象情况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季少雨,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年总降雨量的60%以上。年最大降雨量744.8mm(1985年),年最小降雨量245.0mm(1999年),多年
4、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19702003),一日最大降水量为90.6mm(1977年8月5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49.3mm(1994年8月5日20:5221:52),十分钟最大降水量28.6mm(1994年8月5日21:3021:40)。年最大蒸发量为2175.3mm,最小蒸发量为1633.6m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837.9mm,年平均气温8.8,极端最高温度39.9,最低温度-27.4,无霜期150200天,主导风向为北北东,平均风速2.6m/s。2.2、 水文情况勘察期间河流为xx河,xx河位于xx山中段西翼,xx河道总长104.5km,总流域面积1182.87km,该河发源于方山
5、县开府乡赤坚岭村,在大武镇武回庄村出于方山县境进入离石,方山县境内干流长80km,流域面积蓄323.62平方千米,武回庄至离石县城西王家塔为东川汇流入口,干流长14.5km,王家塔至离石交口镇为中阳南川汇流口,处境进入柳林,干流长10km,离石境内xx河道干流总长24.5km,流域面积1182.87平方千米。沿途从北向南有开府沟、马坊沟、南阳沟、阳圪台沟、圪洞沟、峪口沟、店坪沟七大支流汇入。主河道纵坡千分之6.4,糙率0.05。河床主要为砂、砾石,河床稳定性较好。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40630mm之间,均值560mm,其中69月为400mm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1907mm,多年平均气温49摄
6、氏度,气温趋势是由北向南升高,由河谷丘陵向山地降低。全年无霜期90150天,大于等于0摄氏度的积温为28003700摄氏度,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为22003100摄氏度,干燥度0.7。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1581万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556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627立方米/秒,一般清水流量12立方米/秒。每年12月初开始结冰,3月初开始化冰,冰冻时间45个月。年输沙量247.8万吨,其中直径大于0.05mm的粗砂占50%以上,属多砂粗砂河流。全水系共有水能理论蕴藏量8961千瓦,可开发量5355千瓦。流域内自然灾害以旱、涝为主,干旱以春旱为主重,频率40%,涝灾多发生于68月份,由局部性
7、特大暴雨所致。据气象资料,近三十年中,流域涝灾平均三年一遇,频率为33%2.3、 地质情况第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杂色,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回填卵石,局部夹粉土,含云母、植物根、砂粒、煤屑等,无光泽,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及干强度低。该层在场地CQK1、CQK5、T7、T8、T12、T14T17钻孔和探井有分布,厚度为1.007.60m。第层:黄土状粉土(Q4al+pl)黄色,稍密密实,稍湿,含云母、氧化物、植物根及小颗粒卵石,局部夹有细中砂、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摇振反应中等,韧性低,干强度低。该层具有湿陷性,在场地CDL2、CDL6、CQK2CQK4钻孔及T1T6、T9T11、T13、
8、T18探井有分布,厚度0.606.80m。第层:粗砂、粉质粘土(Q4al+pl)根据岩性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层:第1层:粗砂(Q4al+pl)褐黄色,稍密密实,稍湿,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云母、氧化物姜石、小颗粒卵石等。该层在场地CDL2、CQK2钻孔及T2、T4、T10探井有分布,厚度为0.301.00m。第2层: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稍密,稍湿,可塑状态,含云母、氧化物、植物根、菌丝、偶见碎石颗粒,零星小颗粒卵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地CQK6钻孔有分布,厚度为3.60m。第层:卵砾石(Q4al+pl)杂色,颗粒多呈圆形亚圆形,稍密中密状态,
9、稍湿湿,母岩成分以灰岩、砂岩为主,以中粗砂、砾砂、粉土、粉质粘土充填,零星漂石,局部夹有薄层粉土、粉质粘土层,卵石直径为13cm,最大粒径为6cm。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为0.5018.60m。第层:卵石(Q3al+pl)杂色,颗粒多呈圆形亚圆形,密实状态,湿,母岩成分以灰岩、砂岩为主,以中粗砂、砾砂、粉质粘土、圆砾充填,零星漂石,局部夹有薄层粉质粘土层,卵石直径为38cm,局部夹大块漂石,根据场地开挖揭示,最大直径100cm。该层在场地CDL2、CDL6、CQK1、CQK2、CQK5钻孔有分布,厚度为11.1025.00m。第层:全风化泥岩(P1)褐灰色黑色,全强风化,泥质结构,层状薄层理
10、构造,岩芯多呈碎片,局部节理发育,遇水后软化,在空气中脱水后极易风化成碎片,属极软岩软岩,该层在场地CQK4、CQK5钻孔有分布,其中在CQK4中主要以煤矸石为主,厚约为31.10m;在CQK5钻孔中矿物成分主要以稳定矿物为主,呈中性,无膨胀性,白色,属于全风化岩层,厚约1.60m。第层:中风化煤岩(P1):褐色黑色,中风化,矿物成分以煤矸石为主,多呈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柱长1020cm,最长柱为30cm,属软岩较软岩,该层在场地CQK4钻孔有分布,厚度为2.50m。第层:中风化砂岩(P1)褐黄色,中风化,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多呈砂状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柱长101
11、7cm,最长柱为32cm,该层在场地CQK3、CQK6钻孔有分布,厚度为8.409.40m3、施工布署3.1、 组织布署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及工程如期完成,我项目部设立桥梁作业协调小组,统一协调施工中各项工作。成立组织机构,责任分工到位,确保施工优质完成。组 长: 副 组 长: 技 术: 生 产: 质量检查: 试 验: 材料供应: 安 全: 3.2、 施工安排针对桥梁桩基工程数量多、任务重的特点,并结合现场拆迁情况,我部决定先行施工K17+187.72小桥,桩基共计82根,K18+981.656根据霜雾都村拆迁情况而定,如局部具备工作面即进行桩基施工,桩基共计113根。 开竣工日期 K17+18
12、7.7小桥桩基施工:2013.7.122013.8.12 历时30天。3.3、 劳动力计划 (见附表)3.4、 机械使用计划 (见附表)3.5、 技术准备3.5.1 熟悉设计图纸、场地地质、水文资料以及施工规范。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地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及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3.5.3 各程序报验合格且有文字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做好原材进场复试及见证取样计划。3.6、 场地准备3.6.1 对现况地上的各种障碍物进行调查,对地上妨碍施工的原设施进行拆除或改线,拟定方案,并办理必要的书面
13、手续。现场施工便道采用两层30cm厚砂砾修筑。3.6.2 施工用水采用现况水井,本地区地下水无腐蚀作用,符合施工作用条件。 施工用电为保证施工用电的正常供应,施工现场预计从东侧东属巴村接去电源,准备两台柴油发电机在停电时使用3.6.4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查看土质、水文等情况,以此修改原施工方案。4、主要施工方法4.1、人工挖孔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与定桩位开挖成孔安装护臂钢筋与护臂模板浇筑护臂混凝土拆模验底吊装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成桩成桩验收4.2、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与定桩位 测量人员对桩中心进行放线,以桩中心为圆心,桩的设计半径加护臂厚度为半径,放出桩的开挖轮廓线。 开
14、挖成孔挖孔前对孔周围进行场地清理,防止地面杂物掉入孔内。开孔前先在井口周围做一个混凝土井圈,高出地面30cm,埋入土中20cm,宽出桩周50cm,井圈内配置8的钢筋。分层挖土,先挖中间后挖周边,每1m为一个开挖节段。挖进时采用铁锹,镐头等工具。出土利用电动提升机将挖除的土装入橡胶桶提升至孔外,再用小推车推离孔边。 安装护臂钢筋与护臂模板采用外齿形护臂,设置8的钢筋网20cm*20cm,上下主筋搭接,搭接长度20cm。护臂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壁厚2mm,模板高度为1m,分成4块,背肋14钢筋,模板之间用螺栓连接。 灌注护臂混凝土待第一节挖完之后,及时进行护臂混凝土施工,用C20自拌混凝土,添加早
15、强挤,塌落度控制在812cm。遇到较松散土层,为防止护臂混凝土脱落,在护臂混凝土施工时斜向下插入10钢筋,钢筋长度30cm,其中插入井壁后土层的深度为20cm。护臂混凝土厚度(以18m桩长)计算:桩径取D1.5m、孔深取20m计算(从现状地面算起,取保守值):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公式:P=r*H*tg2(45-/2);其中:P-土的最大侧压力。r-土的重度。H-为孔深20m。-为土的内摩擦角。则:P18.8*20*tg2(45-10)=184KN/m2;护壁厚度为:t=KN/fc;N-PD/2=184*1.5/2=138KN/m;Fc-护壁砼轴心抗压强度,施工时应取砼一天的实际增长强度进行施工
16、,故此处计算值也采用砼一天的增长强度,约为10Mpa;K-安全系数取1.65则t=KN/fc=1.65*138/1022.77mm;结论:为了确保安全,提供足够的安全系数,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护臂下部厚度取4cm,上部取12cm。护臂剖面如下图所示。 拆模待护臂混凝土强度达到1MP后进行拆模。 验底重复作业至设计高程后,通知地勘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底。根据设计要求对持力层进行检查,其次对成孔径进行检查,如有需要应进行扩孔。扩底部分先挖桩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至下修成扩大头。 钢筋笼加工钢筋笼的加工和制作集中在钢筋加工厂进行。钢筋笼直径、长度,钢筋间距以及焊接质量须满足规范要求。 吊装
17、钢筋笼由于桩深不是很长,采用钢筋笼一次成型,整体吊装方案。成孔检验合格后,吊装钢筋笼。将钢筋笼用平板车运至孔口,吊装采用吊车两点起吊。第一吊点设在钢筋笼顶部的加劲箍处,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部偏下。采用米字法对钢筋笼进行定位。用钢筋与钢筋笼的主筋相焊接,并与孔口形钢连接固定。通过混凝土井圈顶高程,推算钢筋笼入井圈深度,并准确安装定位。 灌注桩身混凝土浇注砼前,一根桩的砼必须全部到场后方可浇注,确保砼浇注的连续性。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前,再次检查钢筋笼的垂直度和桩位坐标。符合要求后经监理确认方可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混凝土浇注全过程中要有灌注原始记录。采用串筒灌注桩身层C30混凝土,塌落度
18、1216cm,串筒底距离浇筑面不大于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砼应在下层砼初凝前或能重塑前浇注完成上层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振捣高度40cm。振捣时振动棒插入砼中,插入深度不要过深,不要碰撞钢筋。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约2030S,应让具有丰富经验的振捣手振捣,合适的把握振捣时间。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不能漏振,也不得过振,振捣要密实,保证砼强度。到达到设计桩顶高程后,超灌50cm。 成桩验收 成桩后,应对桩基进行100%无破损检测。5、质量保证措施5.1质量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保体系。现场挂牌作业,责任到人。 钢筋原材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一批进场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19、,每60吨为一批进行原材试验。 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应该连续供应足够量的混凝土,防止因灌注间隔时间过长出现事故。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桩基施工过程均有专职质量员进行全程监控。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制作不少于3组砼试件。在取试块混凝土时,不能在一辆罐车上取样,应具有代表性。送专业试验室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钢筋笼加工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同时对主筋连接做现场取样试验。 孔深、孔径、垂直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笼顶高程。 成桩后应对基桩桩身质量进行无破损检验。5.2 质量标准钢筋笼制作与安装.1 基本要求(1) 钢筋,机械连接,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
20、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4)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2 基本要求钢筋笼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和频率1受力钢筋间距 20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2箍筋间距 10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3钢筋笼直径 5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4保护层厚度 10尺量:每构件检查8处.3 外观鉴定钢筋表面无铁锈和焊渣。5.2
21、.2挖孔桩5.2.2.1 基本要求(1)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挖孔达到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3)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5.2.2.2 挖孔桩允许偏差挖孔桩允许偏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与频率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附录D检查2孔深(m)不小于设计值测绳量:每桩检查3 孔径(m)不小于设计值探孔器:每桩测量4桩位(mm)50用全
22、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5倾斜度(mm)0.5桩长,且不大于200垂线法:每桩检查5.2.2.3 外观鉴定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6.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专项领导小组,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证和防护检查工作。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分解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进行安全入场教育,加强参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6.2 从事挖孔作业的工人应经健康检查和才做安全培训。人工挖扩桩挖孔过程中,现场安全员不间断巡视6.3 施工前对挖桩专业队做安全交底,并熟悉施工方案。6.4 井口四周设护栏。孔内作业时,井口周围3米内不得有机动车行驶或停放。土石料不得堆放
23、在井口,其堆放位置距井口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米,堆放高度不超过1米。6.5 下孔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井口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井圈锁口梁预埋两根20钢筋,外露10cm,用于固定作业人员上下用的软梯等。6.6 孔口上下作业人员保持联系,随时注意孔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协助孔内人员撤离,待确定好处理措施后再进行施工。6.7 孔下人员作业时,为了保证其人身安全,设置安全棚,以孔内1/2面积为宜。运土过程中,井下,井上人员必须及时沟通,井下人员进入安全棚以后才能启动提升机运土。当从井底往上吊土时,孔下作业人员必须躲到安全棚内,防止运土桶上升过程中磕碰孔壁或遗洒土块。待空桶缓缓送至井下
24、人员胸前时,方可出安全棚继续作业。安全棚为半圆,直径为桩径+20cm,放置在护壁接口位置。安全棚采用35cm厚硬木,其上装钉3cm*3cm木方带,安全棚下方用支架将其加固。如下图所示 安全棚示意图6.8 遇到不良土层时,开挖步距减小为50cm。6.9 每次装土量不得超过提升机载重的2/3,同时不超过空桶高度的2/3。运送速度要均匀,防止土块、石块掉下6.10 孔内作业一般不应超过两小时,上下挖孔人员要轮换作业。在挖进过程中,随孔深增加应相应增加孔内通风设施。6.11 施工人员每天进入孔位挖孔之前,先用鼓风机向孔内送风,然后测孔内的空气。孔下作业人员如有头晕、腿软、憋气、恶心等不适感绝对要立即撤
25、出孔外,经仪器测试并采取措施处理后再进行作业。6.12 作业前要对提土工具进行检查,如辘轳的稳固程度、钢丝绳是否有局部磨损严重的情况等。确保辘轳、绳索等地面设施完好无损。吊钩必须使用直径8的双环安全钩,胶皮桶提手和桶底要牢固可靠,发现问题马上解决。6.13 辘轳的支脚要支放平稳牢固,支架和支腿的连接要用螺丝或8以上钢筋锁牢固,施工操作时要使用安全碰卡。6.14 挖孔桩施工所用的电器设备,均需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孔下照明使用国家规定安全电压范围内的灯具。提土工具应符合轻、柔、软、防坠落的要求。6.15 在人工挖孔施工中,应配备灭火器材和急救用品(氧气等)。每日应在作业前有领导小组的技术或安全负责人
26、逐个检查桩孔及施工工具、设备,并进行书面等级验收后,再通知班组开工。6.16 挖孔桩位置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当无人施工时必须采用钢筋篦子覆盖,以防人或动物掉入井内,并安排值班人员巡视,非作业人员不得靠近。在每个挖桩范围内采用密布网隔离。6.17 料具及构件码放整齐,各种料具应按施工现场平面图指定位置存放6.18 施工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有明确划分,并应划分责任区,设标志牌,分包到人。保持施工现场整洁7、环境保护措施7.1 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对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7.2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河道内环境的保护,设置警示牌,避免河道的污染,不向其中排放污水,废弃物,不因施工造成水体污染。8、
27、应急预案本工程中下部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属于危险工种。针对现场具体情况,我项目部拟采用以下应急措施:8.1 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具体到每人负责几个孔,并且每个孔随时做好挖进记录,其中记录中包括以下内容:吊装设备检查;开始挖孔时间;结束挖孔时间;进尺量;浇注砼起始时间;砼质量检查;人员离孔时间;空口防护情况。8.2 为了保证安全员确实负责到位,项目部要求每个现场旁站员的作息时间和作业队严格一致,必须做到:只要工地上有工人干活,现场就必须有项目部管理人员旁站。8.3 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医疗人员和相应的药品,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现场能够进行紧急救治8.4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
28、总工,各部室负责人和各施工队队长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行动组,疏散引导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外部协调组,物资设备保障组,资金保障组,抢险救援组,安全防护组,救护组和运输队,其他负责人由项目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和各施工队长担任。应急救援时由组长统一指挥,各分工小组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实施救援任务。8.5 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8.5.1 孔壁坍塌8.5.1.1 进行抢救时首先必须及时仔细观察坍塌情况,再实施处理方案。8.5.1.2 施工现场发生孔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时,立即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同时向总监办、驻地办及项目处报告伤员人数、伤者情况及地址和联系电话。8.
29、5.2 有害气体8.5.2.1 进行抢救时,首先必须使用鼓风机进行换气至燃烧的蜡烛慢慢吊至孔底时不熄灭为止,再实施抢救方案。8.5.2.2 施工现场发生有害气体中毒造成人员昏迷时,立即将昏迷人员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向项目部,总监办和驻地办报告中毒人数,原因和伤员的联系电话和住址。8.5.3 物体打击:当孔口不慎有物体或砂石落入孔内,孔内安全棚失效造成人员砸伤时,应立即对伤者进行简易包扎止血处理后,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9、资料目标设计为了施工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及时和完整性,推进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和保
30、证措施如下:9.1 严格执行ISO9002国际认证标准,设专职资料管理员对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所有技术、试验、材料、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相互配合,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及时解决。9.2 资料收集,整理由技术员,质量员和资料员共同进行,每月分两次进行资料检查,第一次每月10号前主要检查上月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完善情况,第二次在25号前,检查资料的和整理情况。9.3 报验要求资料应在报检前准备齐全,然后进行报验。9.4 竣工后按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移交竣工资料。附表: 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数量(人)1钢筋工202挖桩工人303混凝土工84电工25电焊工5机械设备表序 号设备名称型号单 位计划进场1吊车20t台23电动提升机0.5t台304钢筋弯曲机GW-40台15钢筋切断机SC-100台16电焊机BXL-500台57鼓风机台308手推车台309安全绳台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