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方案(2024-2033年)(164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963415
2024-08-21
164页
19.14MB
1、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年)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广州市众森林业有限公司广州市众森林业有限公司二二二二四四年年七七月月前 言南虎湿地公园地处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310101131053,北纬 215838215917之间,是 2014 年 9 月 16 日经原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批复建立的区级湿地公园(珠市政林业函2014362 号),总面积 68.60 公顷(批复面积 7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55.92 公顷,湿地率达 81.08%,主要湿地类型为人工湿地中的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根据广东省湿地公2、园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湿地公园设立需编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经批准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是开展保护、建设、管理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南虎湿地公园自批准之日起尚未按相关要求编制总体规划。为科学规划建设南虎湿地公园,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受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委托,项目组经过技术准备与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案例研究、大纲编写、总体构思、规划设计、征求意见、反复研讨修改等过程,按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等规范要求编制了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在全面评估公园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3、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合理利用等活动,把南虎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湿地生态保育功能、湿地科普宣教功能和湿地自然风光旅游功能的多元化绿色休闲湿地公园典范。在报告完成之际,对参加编写报告的单位和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所涉学科繁多,编者学识有限,舛误疏漏之处,敬请不吝批评指正。项目组2024 年 7 月目 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规划范围与功能分区.11.3 建设目标.11.4 规划期限.11.5 项目主要规划内容.21.6 投资估算.3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42.1 自然地理条件.42.2 社会经济情况.62.3 历史沿革.4、82.4 土地利用状况.82.5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9第三章第三章 湿地资源湿地资源.123.1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123.2 湿地生物多样性.123.3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163.4 湿地资源总体评价.193.5 湿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分析.23第四章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54.1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254.2 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264.3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7第五章第五章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305.1 湿地公园范围.305.2 湿地公园性质定位.305.3 规划指导思想.315.4 规划原则.315.5 规划依据5、.325.6 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355.7 功能分区.365.8 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38第六章第六章 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436.1 规划原则.436.2 水系和水资源保护规划.446.3 水质保护规划.456.4 水岸保护规划.466.5 栖息地保护规划.476.6 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49第七章第七章 湿地恢复规划湿地恢复规划.517.1 规划原则.517.2 湿地水体修复规划.527.3 栖息地恢复规划.527.4 其他恢复规划.54第八章第八章 科普宣教规划科普宣教规划.568.1 规划原则.568.2 宣教主题.578.3 设施宣教.578.4 人员宣教.618.5 媒6、体宣教.63第九章第九章 科研监测规划科研监测规划.669.1 科研规划.669.2 监测规划.67第十章第十章 合理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规划.7110.1 规划原则.7110.2 资源利用方式.7210.3 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7310.4 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7610.5 旅游项目规划.77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防御灾害规划防御灾害规划.8411.1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8411.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8511.3 洪涝防治规划.8611.4 防火规划.8711.5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88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基础工程规划.8912.1 道路交通规划.8912.2 电力工程规划.917、12.3 给排水工程规划.9112.4 电讯工程规划.93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管理能力与社区共建规划管理能力与社区共建规划.9513.1 管理规划.9513.2 能力建设规划.9513.3 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9613.4 保障措施规划.97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10114.1 土地利用现状.10114.2 居民点调控规划.10114.3 国土空间规划.10214.4 与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符合性分析.10314.5 与“三区三线”符合性分析.103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10515.1 估算依据.10515.2 投8、资估算.10615.3 效益评析.107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11016.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016.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1116.3 保护措施.11216.4 环境影响结论.114附表:附表:01 南虎湿地公园投资估算一览表02 南虎湿地公园规划项目分期建设工程一览表附录:附录:01 南虎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名录02 南虎湿地公园浮游植物名录03 南虎湿地公园野生脊椎动物名录04 南虎湿地公园浮游动物名录05 南虎湿地公园底栖动物名录附件:附件:01 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关于建立南虎湿地公园为区级湿地公园的批复(珠市政林业函2014362 号)02 各部门征求意见9、回函及意见采纳情况表(一次)03 各部门征求意见回函及意见采纳情况表(二次)04 评审会专家签名表05 专家评审意见及评审意见反馈表附图:附图:01 南虎湿地公园 区位图02 南虎湿地公园 范围图03 南虎湿地公园 水系图04 南虎湿地公园 交通分析图05 南虎湿地公园 土地利用现状图06 南虎湿地公园 功能分区图07 南虎湿地公园 总体布局图08 南虎湿地公园 保护恢复规划图09 南虎湿地公园 监测规划图10 南虎湿地公园 宣教与合理利用规划图11 南虎湿地公园 道路交通规划图12 南虎湿地公园 基础设施规划图13 南虎湿地公园 防御灾害图14 南虎湿地公园 国土空间规划图1第一章 总则1.10、1 项目名称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1.2 项目规划范围与功能分区南虎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或“公园”)地处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湿地类型属人工湿地中的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10101131053,北纬 215838215917之间,规划总面积 68.60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55.92 公顷,占总面积的 81.08%。根据湿地公园分区原则,结合湿地公园的资源特征、分布情况,将南虎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 3 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区界线明显,功能分明,便于辨识和管理,既突出各功能区自身特点,而且又不破坏湿地生态11、系统的完整性。表表 1-1 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表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表序号序号功能分区功能分区面积(公顷)面积(公顷)占比占比%1湿地保育区29.9743.692恢复重建区13.4119.553合理利用区25.2236.77合计合计68.601001.3 建设目标通过采取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建立起以南虎湖、滩涂、陆地组成的复合型生态系统保护体系,促进对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栖息在该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地域文化相关的湿地活动,大力弘扬湿地文化,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最终将南虎湿地公园打造成集湿地生态保育、自然观光、科普宣教、12、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科普休闲基地。1.4 规划期限湿地公园规划期限为 10 年,及 2024-2033 年。近期 5 年,为 2024-2028 年;远期 5 年,2029-2033 年。21.5 项目主要规划内容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结合湿地资源分布和功能区划,采取水系和水质保护建设、构建自然原型驳岸和水岸景观防护林带等保护措施,对湿地水系、水质、水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湿地文化等重点保护内容进行保护规划。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上游水系保护建设、废弃物集中清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态驳岸和确界立桩等工程。湿地恢复规划湿地恢复规划:针对湿地受损状况,以湿地生态功能修复为重点,确定湿地恢复方案13、,包括湿地水体修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和入侵植物生态控制四方面恢复与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生态过滤系统、湖岸植被恢复、动植物栖息地恢复、入侵植物生态控制规划等工程。科普宣教规划科普宣教规划:以设施宣教、人员宣教和媒体宣教三方面为抓手,通过建设科普宣教基地和水上科普廊等科普宣教设施,制作宣传牌、警示牌等科普宣教牌,采取新媒体、宣传手册等渠道宣传湿地功能价值,弘扬湿地生态文化,实现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价值。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水上科普廊、科普宣教基地、观鸟亭和科普宣教物料等工程。科研监测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开展湿地公园相关科学研究,如湿地公园水质净化、湿地资源与胁迫因子调查研究和自然教育课程研14、发等,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湿地公园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构建湿地公园较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专项、有害物种等专项生态监测,有效、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湿地公园的保护、恢复、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科研课题、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等工程。合理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基于湿地资源保护,从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旅游路线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三方面进行规划,实现湿地生态保护与民生经济的良性共赢发展。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主入口广场改建、听雨轩、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防御灾害规划防御灾15、害规划:为保障湿地公园安全稳定的发展建设,规划在湿地公园内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洪涝防治、防火和应急救援安全五项防御灾害规划。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病虫害检疫和防治、防火、防汛等工程。3基础工程规划基础工程规划:湿地公园基础工程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规划在调查掌握基础设施现状的情况下,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的原真性、自然性和完整性,遵循生态、节约、实用的原则,开展道路交通、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和电讯工程等基础工程规划。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内部道路建设、巡护设备配备、生态停车场建设、给排水设施建设等工程。管理规划管理规划:通过分析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现状,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规划从管16、理机构设置、管理设施建设、湿地能力建设、社区共管共建和保障措施五方面开展湿地公园管理规划。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管理点营建、智慧湿地综合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巡护监测网络建设、社区宣传教育等工程。1.6 投资估算经估算,南虎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为 4496.69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4014.90 万元,占比 89.29%,其他费用 481.79 万元,占比 10.71%。工程费用包含湿地保护工程、恢复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防御灾害工程、基础工程和管理工程共八项工程,分别占总投资额比例为 1.43%、83.26%、0.66%、0.56%、0.81%、0.44%、1.80%17、0.31%,其中湿地恢复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费用占比最大。4第二章 基本情况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南虎湿地公园地处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310101131053,北纬 215838215917之间,东接三虎大道,北临海工一路,南临南水大道,西临装备二路,具有突出的海陆空交通优势。南虎湿地公园四至范围为北起 1131039E,215917N,向东南沿三虎大道至 1131053E,215902N 后,向西南沿南水大道至 1131024E,215838N 后,向西北沿装备二路至 1131010E,215854N,继而向东北沿海工一路回至 1131039E,18、215917N。图图 2-1 南虎湿地公园区位示意图南虎湿地公园区位示意图2.1.2 地形地貌金湾区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向构造线控制。珠海地区被北东、北西向断裂切5割成断块式隆升与沉降的地貌单元,形成了断块隆升山地与沉降平原。金湾区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冲积层和海积层平原地表平坦开阔,地下淤泥、粘土层较厚,地基承载力较差。海岸线长,有大面积浅海滩涂,岛屿众多,海域广阔,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平原海岸堆积作用强烈,发育有广阔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泥滩向外推移较快,如磨刀门。山地港湾海岸的湾口有岬角,湾内有沙堤和泻湖平原。地面坡度和缓除岛屿的地面坡度较陡外,大陆地面坡度较和缓。山丘台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全19、区广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南虎湿地公园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水域面积广,湖中存在数处湿地岛屿,作为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2.1.3 气候条件湿地公园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海之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陆风影响明显,海洋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49 月为雨季,在前期 46 月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多发短历时强降雨过程。后期 79 月间,盛行东南季风,受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影响,形成台风暴雨。10 月至次年 3 月,降雨减少形成相对干旱季节。区域年平均气温 22,最高气温 37.3,最低气温 1.7,细雨连绵,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最高达 100%。20、年平均蒸发量为 1486.3 毫米,最大年蒸发量 1961 毫米,最小年蒸发量 963 毫米。蒸发量年际变化差异较小,年内变化差异较大,510 月蒸发量占总量的 60%以上,其中 7 月份蒸发量最大,达 130 毫米以上。年平均降雨量 1915.4 毫米,降雨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年内 49 月为雨水集中期,占全年的 86.7%,103 月降雨量仅占 13.2%。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 3037.1 毫米,最小年降雨量791.9 毫米,最大 3.8 倍比值。项目区地处低纬度,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数 1960 小时,其中 7 月份日照时数最大,为 212 小时,3 月份日照数最小为 921、0 小时。多年平均风速 3.3 米/秒,主风向 NNW。2.1.4 水文条件通过 2023 年 12 月对南虎湖湿地公园水域采样调查分析,水域内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 46.1546.89,整体为中营养水体,各采样点耐热大肠菌群数值在 02000MPN/L,6达到II类水质标准要求。南虎湖作为蓄水型湖泊,现状水深达 0.83 米,湖岸周长达 4.9 公里,湖水面积达54.72 公顷,由公园西侧水闸连接黄茅海海域,黄茅海位于珠江流域崖门、虎跳门两大入海口下游,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南虎湿地公园通过水闸与之连接,不仅能控制流量调节水位,实现泄洪、排涝、冲沙、取水等功能,增大城区洪涝调节能力,还能进行22、有效的物质能量交流,为湿地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有机物、矿物质等。图图 2-2 南虎湿地公园及周边水系分析图南虎湿地公园及周边水系分析图2.2 社会经济情况2.2.1 珠海市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区划与人口)行政区划与人口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 3 个行政区。根据珠海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年末全市土地面积为 1725 平方公里。其中,香洲区为 539.73 平方公里,金湾区为 570.95平方公里,斗门区为 614.32 平方公里。2022 年末,珠海市全市常住人口为 247.72 万人,与 2021 年末常住人口 246.67 万人相比,增加 1.05 万人。20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23、7城镇人口为 224.83 万人,农村人口为 22.89 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90.76%,与 2021 年相比,上升 0.01 个百分点。2022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率为 9.34,死亡率为 3.27,自然增长率为 6.08。与 2021 年相比,出生率上升 0.56 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 1.45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 0.88 个千分点。(2)社会经济现状)社会经济现状2022 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045.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24、为 4.47%;第二产业增加值 1808.08 亿元,增长 7.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8.56%;第三产业增加值 2176.86 亿元,下降 1.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544.75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6.37 万元,比上年增长 1.8%。2022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37.41 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比上年下降 2.4%。其中,税收收入 290.63 亿元;2022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54.13 亿元,比上年下降 4.2%。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和传媒、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住房25、保障等九项民生支出合计共 429.76 亿元,下降 5.5%,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56.99%。2.2.2 金湾区社会经济条件(1)行政区划与人口)行政区划与人口金湾区位于珠海西南部,设立于 2001 年 4 月,是珠海三个行政区之一。2020 年12 月,金湾区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体化运作。现辖三灶、红旗、南水、平沙 4个镇,41 个行政村(社区),土地总面积约 570.95 平方公里。202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45.35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43.58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6.10%,比上年末提高 0.01 个百分点。(2)社会经济现状)社会经济现26、状金湾坚持“工业立区”,是珠海的主要工业聚集区之一,工业总产值总量近三年来在全市排名第一,正在加快打造全市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千8亿级产业集群主阵地,持续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2022 年金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861.96 亿元,同比增长 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78 亿元,增长 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2.0%;第二产业增加值 616.50 亿元,增长 8.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158.5%;第三产业增加值 231.68 亿元,下降 7.0%,对地区27、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5%,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6:71.5:26.9。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36.80 亿元,下降 1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4.16 亿元,下降5.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19.14 亿元,下降 13.4%;金融业增加值 42.13亿元,增长 3.6%;房地产业增加值 50.68 亿元,下降 14.4%。2022 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9.05 万元,增长 3.0%。2.3 历史沿革南虎湿地公园是由原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于2014年9月16日批准建立的区级湿地公园(珠市政林业函2014362 号),批复面积 70 公顷,矢量化面积28、为 68.60 公顷,隶属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日常由南水镇政府进行管养。湿地公园成立至今暂未编制总体规划。2.4 土地利用状况根据金湾区 2022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结合卫星影像图和实地调查,参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 号)中的土地分类,将南虎湿地公园用地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共 2个一级类,下分 2 个二级类。表表 2-1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一级类一级类二级类二级类面积面积(公(公顷)顷)占比占比%代码代码名称名称代码代码名称名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10公园与绿29、地68.5899.9710交通运输用地1003公路用地0.020.03合计合计68.60100数据来源:数据来源:金湾区金湾区 2022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92.5 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2.5.1 管理机构现状南虎湿地公园隶属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金湾分局,自设立以来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日常由南水镇政府进行管养。2.5.2 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条件建设(1)道路道路交通条件交通条件1)外部交通条件南虎湿地公园地处金湾区西部,位于珠江流域崖门、虎跳门两大入海口交汇处黄茅海海域一带,港口码头众多,且邻近鹤岗高速和高栏港高速,距离珠海机场 34 公里,海陆空交通优势凸显,30、珠海武桥码头、荷包岛码头、珠海机场、广佛江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铁路、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均在区内汇集,构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公路:目前,南虎湿地公园连接的外部主要道路包括三虎大道、海工一路、南水大道和装备二路,距离高栏港高速入口仅 3 公里,经由鹤港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等公路可连通广东各地区,极具通达性和便利性。铁路:广珠铁路珠海总站距离湿地公园不足 50 公里,国内运输快捷便利。珠江肇高铁、珠机城轨二期、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等的开通,使得珠三角所有城市到达南虎湖湿地公园控制在 2 小时以内。航空:珠海金湾机场位于金湾区三灶岛西南端,距湿地公园 34 公里,三31、面环海,净空良好,距市区约 35 公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5 个机场之一。港珠澳大桥投入使用后,珠海金湾机场将可分流香港国际机场的国际货邮运量,加深与香港机场的合作,为香港机场货运减轻压力,同时为珠海机场自身货运量带来增长。水运: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横琴、青茂、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业区 5 个陆运口岸,九洲港、湾仔港轮渡客运、珠海港、斗门港、万山港 5 个水运口岸,共 10 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其中10珠海港(南方深水港)距湿地公园仅 1.2 公里。图图 2-3 南虎湿地公园交通分析图南虎湿地公园交通分析图2)内部交通条件湿地公园内部交通32、现存园区主干道和栈道两类型园路,两者均分布在场地西北侧陆地区域,其中园区主干道铺设透水砖,宽约 4 米,长约 2.7 千米;栈道分两处,一处位于西侧水道两岸,另一处位于西北侧沿岸,两处栈道宽约 3.5 米,长约 0.33 千米。两类型园路共同构成湿地公园交通路线,流线顺畅。但公园缺乏连通南虎湖南北两岸的线路,导致各个景点之间缺乏连续性,游览体验和宣教效果大打折扣。(2)通讯条件)通讯条件湿地公园内部未规划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设施。但通讯网络能覆盖整个湿地公园,而且讯号较好,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通讯条件。(3)水电条件水电条件该湿地公园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主要建设区域已具33、备良好的照明条件,但缺乏完善的给排水管网系统。11(4)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及周边食宿条件及周边食宿条件南虎湿地公园属于城郊型湿地公园,食宿等旅游接待主要依托周边城区解决,金湾区内酒店、宾馆、旅行社较多,可为湿地公园游客提供优良的、多元化的食宿选择。(5)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及周边医疗条件及周边医疗条件目前湿地公园内暂无医疗卫生所,湿地公园周边拥有下金龙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水长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珠海市平沙医院等多个医疗卫生场所,能满足南虎湿地公园所需外部协助的大型医疗和应急需求,可为游客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护医疗服务。2.5.3 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南虎湿地公园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大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公园西34、北沿岸区域,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园区主干道和栈道两类型园路,几处小型的休憩平台和一个公共卫生间。公园东侧和东南侧修筑了规模相对较大的滨湖休闲广场,建设面积分别为 1000和 2000 平方米左右。公园现状植被分布较零散,主要为西北侧陆地部分人工栽植的景观林带、北侧岛屿内自然属性较高的红树林群落以及东南侧沿湖岸种植的点状植被。此外,湿地公园主要有 3 处水源补给点,分别是西侧由水闸连接的黄茅海,东北侧流经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的沟渠以及东南侧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沟渠。图图 2-4 南虎湿地公园生境图南虎湿地公园生境图12第三章 湿地资源3.1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南虎湿地公园总面积为 68.35、60 公顷。根据湿地分类(GB/T24708-2009),结合湿地公园现地情况,确定湿地类型为人工湿地中的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湿地面积约为 55.92 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 81.08%。见表 3-1。表表 3-1 南虎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分类表南虎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分类表湿地类型湿地类型湿地面积(公顷)湿地面积(公顷)占公园总面积比例占公园总面积比例%1 级级2 级级人工湿地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55.9281.08%3.2 湿地生物多样性3.2.1 植物资源(1)植物种类)植物种类南虎湿地公园内记录到维管植物45科101属117种(含栽培植物30科43属47种),野生维管植物 236、3 科 60 属 70 种,其中蕨类植物 3 科 3 属 5 种,被子植物 20 科 57 属 6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 18 科 40 属 44 种;单子叶植物 2 科 17 属 21 种)。湿地公园内植物多数为常见物种。未发现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表表 3-2 南虎湿地公园野生维管植物类型统计表南虎湿地公园野生维管植物类型统计表分类群分类群科科属属种种科数科数占占%属数属数占占%种数种数占占%蕨类植物313.043557.14裸子植物000000被子植物双子叶1878.264066.674462.86单子叶28.71728.332130合计合计231006010070100(2)植被类37、型分类)植被类型分类依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将湿地公园内的植被可划分为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自然植被包括了灌草丛以及水生植被中的挺水植物群落 2 个植被型,人工植被包含有木麻黄、蒲13葵等群落。1)自然植被灌草丛灌草丛是湿地公园内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植被类型,于各堤岸、道路、荒地的外延成片分布,本湿地公园为人工规划公园,因此未见野生灌木群落;草本群落分布于湿地公园及水道边,包括两歧飘拂草群落、多枝扁莎群落、红毛草群落以及南美蟛蜞菊群落等。1131015.159E,215852.96图图 3-1 两歧飘拂草两歧飘拂草群落群落挺水植物湿地公园中水域分布广泛,水生植物资源丰富,但主要为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群落的38、主要植物扎根于水底泥土中,植物体上部或挺出水面,枯水期水位下降,全株大都露出在空气中。挺水植物在公园分布广泛,主要群落有芦苇群落、香蒲群落、卤蕨群落以及人工栽培的芦竹群落等。图图 3-2 芦苇群落芦苇群落2)人工植被1131028.33E,21596.521N1131021.875,1131028.529E,14公园景观绿化群落湿地公园本身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因此公园中有大量人工栽种的植被,主要是一些园林景观树种,群落结构较为单一,以单一树种的群植、列植为主,乔木树种主要有木麻黄群落、蒲葵群落以及狐尾椰子群落等,灌木丛主要由蓝花草群落以及灰莉群落等。图图 3-3 木麻黄群落木麻黄群落红树林湿地39、公园靠近海边,红树林群落分布于公园浅滩与岛上,群落主要分为水黄皮-海漆-卤蕨+芦苇群落、海杧果+水黄皮-海漆群落、蜡烛果群落、蜡烛果-芦苇群落以及黄槿+海杧果-海漆群落。图图 3-4 水黄皮水黄皮-海漆海漆-卤蕨卤蕨+芦苇群落芦苇群落(3)外来入侵植物)外来入侵植物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先后于 2003、2010、2014、2016年公布了4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其中包含40种外来入侵植物),湿地公园内发现外来入侵植物1131026.88E,21594.117 N1131023.986E,21592.156N1131035.141E,215910.9711131035.324E,240、15910.176154 科 8 属 8 种,占全国40种的20%。包括喜旱莲子草、鬼针草、藿香蓟假臭草、微甘菊等,其中喜旱莲子草分布于水边,分布点较少;五爪金龙、微甘菊分布于芦苇荡边缘以及公园中央的绿地上;鬼针草、藿香蓟以及假臭草则多分布于公园道路两侧绿地;钻叶紫菀则零散分布于公园各处,但数量较少;马缨丹则只见于公园绿篱附近,数量不多。综上,公园中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不大,对公园的危害较小。表表 3-3 南虎湿地公园入侵植物名录南虎湿地公园入侵植物名录序序科名科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拉丁学名拉丁学名1苋科莲子草属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2菊科鬼针草属鬼41、针草Bidens pilosa3菊科藿香蓟属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4菊科假臭草属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5菊科假泽兰属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6菊科紫菀属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7旋花科番薯属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8马鞭草科马缨丹属马缨丹Lantana camara3.2.2 动物资源(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湿地公园共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 13 目 29 科 43 种,其中鱼类 5 目 6 科 14 种,两栖类 1 目 4 科 5 种、爬行类 1 目 1 科 1 种、鸟类 5 目 17 科 22 种、哺乳类42、 1 目 1 科 1 种。表表 3-4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脊椎动物目科种组成脊椎动物目科种组成类型类型目目科科种种数目数目占比占比/%数目数目占比占比/%数目数目占比占比/%鱼纲538.46620.691432.56两栖纲17.69413.79511.63爬行纲17.6913.4512.33鸟纲538.461758.622251.16哺乳纲17.6913.4512.33总计总计131002910043100(2)珍稀濒危珍稀濒危及重点及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南虎湿地公园记录到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2 种,分别为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和黑鸢(Milvus mig43、rans);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即夜鹭(Nycticorax16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三有”保护动物 2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3.3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3.3.1 景观资源(1)湖泊湿地景观)湖泊湿地景观南虎作为金湾规模较大的蓄水型湖泊之一,湖岸周长达 4.9 公里,湖水面积达 54.72公顷,由公园西侧水闸连接黄茅海海域。湿地公园以人工湿地为基底,栽植红树林、营造园林绿化景观,形成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着各种动物前来觅食、筑巢,以此搭建了以红树林、湖泊和鸟类等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主44、的人工湿地景观。此外,湿地公园在西北侧架水上栈道,长达 300 米,漫步于栈道之上可近距离感受南虎湖湿地生态,宛如凌波微步漫步于水中,让人心旷神怡。(2)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群落景观南虎湿地公园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公园内的植物群落颇具景观性,如公园西北侧的木麻黄-蓝花草-灰莉群落,通过乔-灌-草搭配,针阔叶结合,形成具有层次感收放自如的植物群落景观,同时通过植被栽培的疏密控制,利用不同体量的植株进行空间组合,形成开敞明亮的草地空间、颇具私密性和休闲性的林荫空间等,为周围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好去处。(3)湿地动物景观)湿地动物景观南虎湿地公园优渥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周边及迁徙野生动45、物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地,由此形成了以褐翅鸦鹃、黑鸢、夜鹭、池鹭和白鹭等为主的重点保护鸟类景观。3.3.2 文化资源(1)浪白澳)浪白澳古代珠海对外贸易中心古代珠海对外贸易中心浪白澳成为古代珠海对外贸易中心洪武初年,在“厚往薄来”原则上确定贡朝、贡道、17勘合、宴赏等环节,初步建立朝贡体制,前来朝贡的国家络绎不绝。浪白澳不仅指南水岛所依附的海澳,而且以海湾名指代浪白岛及浪白滘水道在内的地域,浪白滘既指浪白岛又指南水、北水之间的水道。其历史繁盛有两次:一是在明嘉靖年间,这里曾是番舶贸易点,明廷在此设官管治。二是清光绪四年南水墟设立之后。作为“番船等候接济之所”,浪白澳逐渐成为古代珠海对外贸易中心。从46、 1529 年起,包含佛朗机(今葡萄牙)、罗(今泰国)、占城(今越南)以及爪哇(今印尼)在内的商船,借着夏季季风来到中国。最多时,上千人聚集于此。明正统年间(1436-1449 年)还有外国商人在珠海南水村一带居住,并试图在此建立澳埠。清朝同治年间香山县志卷四有记载:“文湾山在士城南六十二里,峰峦秀卓,与连湾山中界对峙,浪白窖海自成一港,湾拱如门,有鸡心洲收束其势,山横如城垣,广三十余里,内有村落。明正统间,佛朗机夷泊居浪白之南水村,欲成澳,后为有司所逐。”这是明朝初年外国人以广东珠海地区为落脚点做生意的史料。(2)宝镜湾遗址宝镜湾遗址宝镜湾遗址,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高栏岛西南部的宝镜47、湾,包括遗址和岩画两部分。1989 年 10 月,珠海的考古工作者,在宝镜湾畔发现了四处六幅岩画,成画时间在距今约 4000 多年至 2000 多年之间,岩画均阴刻于大且平整的石面上,最多见的便是形如船只、波浪、龙蛇以及跳跃的人物造型,对研究史前宗教、祭祀文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1997-2000 年,考古人员对宝镜湾遗址进行了一次试掘和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陶器、石器、玉器、水晶器等遗物及居住遗迹。其中,100 多件网坠以及重达 18.5 公斤的石锚,反映了史前居民渔业生产的特征,为研究环珠江口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宝镜湾遗址于 2006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48、物保护单位。(3)“李锦记李锦记”耗油耗油如今享誉全球的“李锦记”系列食品烹调佐料,或许已为千家万户所熟悉,而其原创于珠海南水、创始人李锦裳是南水墟人的史实却鲜为人知。李锦裳,原籍新会。幼丧父,与母蔡氏靠农耕为生。孤儿寡母受尽村中豪强的欺凌,18不得已从新会七堡迁至南水墟定居。初靠开设小食店谋生。母亲逝世后,李锦裳听从村人劝告,白天向蚝民收蚝,晚上熬制蚝油出售。南水历来以产蚝出名,蚝油是调味佳品,时南水有好几户人家靠熬制蚝油出售为生。李锦裳的蚝油煎熬火候得当,浓度适中,加之他为人热情豪爽,人缘极好,故前来购买者除附近百姓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亦有不少客商光顾。1888 年,李锦裳请人在店铺49、上书写“李锦记”招牌。自此,“李锦记”蚝油闻名遐迩,人们也渐渐叫李锦裳为“李锦记”。不料,1902 年南水墟发生火灾,半条南水街连同李锦记蚝油庄化为灰烬。李锦记只好携妻带子到澳门谋生,仍以经营“李锦记”蚝油为业,兼营小杂货。1922 年 12 月,李锦裳在澳门逝世,终年 60 岁。其子李兆南、李兆登继承父业,不断开拓货源,改进制作技术,发展“李锦记蚝油”的经营。3.3.3 可借景资源调查(1)平沙湿地公园)平沙湿地公园平沙湿地公园位于金湾区平沙新城东南端,西临黄茅海,东至三虎大道,北临三前河,南临规划工业区,总面积 2.07 平方公里。该公园规划有岸基步道、亲水栈道,并建有生态展厅、游船码头、50、天朗亭、惠风亭等设施景观。其中,两座景观亭的名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千古名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寓意将公园打造成为市民游客休憩散心的好去处。该公园地处北半球红树林湿地纬度区,是全球 8 条候鸟迁徙路径上的重要驿站之一,每年吸引各种珍稀候鸟到此短暂停留栖息。因此,公园规划建设尽可能在原有湿地基础上,因地制宜塑造空间环境,营造生态友好型公园景观,助力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为控制人类行为对于候鸟的干扰,公园定位动植物栖息地,精心规划设计游船、步道、栈道走向,以低影响开发模式打造绿色生态隔离带-新城的复合空间,将公园建设成为拥有多种生态功能的动植物群落聚集地,守护生态保护红线,打造金湾区统51、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亮眼名片。(2)荷包岛)荷包岛荷包岛位于金湾区的西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地处黄茅海太平洋的交界,总面积约 13 平方公里,其海岸总长约 28 公里,海水清澈透明。岛内有大南湾、藏宝湾(宝19石滩)、笼统湾等八个海湾,可以利用的沙滩有几处,其中大南湾沙滩,长度约有 4公里,纵深达 200500 米,沙质柔软、均匀,有“十里银滩”之称,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海滨泳场。荷包岛以打造为创新创业群体提供 360+离岸生活圈为主题的南中国温暖智慧岛,规划建设 24 区泛军事主题酒店、呐喊馆、加勒比海盗主题小人国、智慧广场、欢乐海岸、落日酒吧、荷包颂欢聚餐厅、金枪鱼休闲餐吧、5 号52、花园海岛风情民宿、KTV、会议室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能为南虎湿地公园提供大量的游客来源。3.4 湿地资源总体评价3.4.1 湿地生态系统分析(1)生态系统典型性)生态系统典型性南虎湿地公园位于第四系冲积层和海积层平原地区,以“水生-湿地-陆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为特征,在我国南部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2)生态系统独特性)生态系统独特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是在特有的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动物以及自然干扰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南虎湿地公园位于珠江流域崖门、虎跳门两大入海口交汇处黄茅海海域一带,通过水闸相连,可以不断与海水进行物质交换,为公园内的动53、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来源,还能依靠水闸调控水位,达到泄洪、排涝、冲沙、取水等功能。大面积的水域、岛屿吸引着褐翅鸦鹃、黑鸢、夜鹭、池鹭、白鹭等数十种鸟类在此繁衍、栖息,丰美的食物和温暖的气候每年吸引着较多的候鸟在此越冬,因此在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3)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多样性根据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记录,湿地公园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23 科 60 属 70种;其中蕨类植物 3 科 3 属 5 种,被子植物 20 科 57 属 65 种(其中双子叶植物 18 科40 属 44 种;单子叶植物 2 科 17 属 21 种)。加上记录的栽培植物,保护区共有维管植20物 45 科 101 属 154、17 种(含栽培植物 30 科 43 属 47 种),多数为常见物种。湿地公园内未发现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 13 目 29 科 43 种,其中鱼类 5 目 6 科 14 种,两栖类 1 目 4科 5 种、爬行类 1 目 1 科 1 种、鸟类 5 目 17 科 22 种、哺乳类 1 目 1 科 1 种。在 43 种脊椎动物中,两栖与爬行类共 6 种,均为“三有”保护动物,鸟类记录到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2 种,为褐翅鸦鹃和黑鸢;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即夜鹭,池鹭,白鹭,其中“三有”保护动物 15 种。记录到浮游动物 33 种(属),其中轮虫类 9 种(属),占2755、.27%;桡足类(不包括桡足类幼体和无节幼体)11 种(属),占 33.33%;枝角类 4种(属),占 12.12%;原生动物 4 种(属),占 12.12%,其他幼体 5 种(属),占 15.15%。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 3 门 10 种(属、科),其中节肢动物门共 5 种(属、科),占 50%;软体动物门共 4 种(属、科),占 40%;环节动物门共 1 种(属、科),占 10%。(4)湿地率)湿地率湿地公园总面积 68.60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 55.92 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1.08%,湿地类型为人工湿地,以南虎湖水体为主。(5)湿地水资源)湿地水资源湿地公园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56、广阔,水质较好,具备了良好的湿地生态基础,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水源。湿地公园主要水体为南虎湖,水域面积约 54.72 公顷,是金湾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区,不仅能有效满足湿地公园自身用水需求,而且还能保障周围农业、养殖业生产灌溉用水。3.4.2 生态系统评价根据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对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满分 40 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面积比例、生态系统独特性、湿地物种多样性、湿地水资源等。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分值(E)计算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经估算,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分值(E)为 26.6 分,详见表 3-5。表表 3-5 湿地生态系统评57、价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表21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标准分值标准分值评分分值评分分值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10 x8湿地类型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典型性8x6湿地类型在全省范围内不具有典型性6x05湿地面积比例干旱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50%及以上,或湿润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70%及以上9x7.28干旱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30%-50%,或湿润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50%-70%7.2x5.4干旱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30%以下,或湿润区湿地面积占总面积 50%以下5.4x0生态系统独特性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8x6.4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具有独特性6.4x4.58、84.8湿地生态系统独特性很差4.8x0湿地物种多样性物种种数占其所在行政省内湿地物种总数的比例10%,或维管束植物种数150 种,或脊椎动物种数100 种;或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或特有物种;或是某种水生生物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栖息地或繁殖地7x5.6物种种数占其所在行政省内湿地物种总数的比例 3%-10%,或维管束植物种数 100-150 种,或脊椎动物种数 100-150 种;或有省级保护物种5.6x4.24.8物种种数占其所在行政省内湿地物种总数的比例3%,或维管束植物种数100 种,或脊椎动物种数x02湿地水资源以自然降水或者自然径流补给,水量能够保证湿地用水6x4.8以自然降水或者自59、然径流补给为主,基本能够保证湿地用水4.8x3.6自然水量不能保证湿地的需要3.6x02合计合计满分满分 40 分分26.63.4.3 环境质量评价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环境质量要素评价获得,满分为 23 分。湿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达到 GB3838-2002 中类水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 GB15618-2018 中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达到 GB3095-2012 中级标准;噪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区域达到 GB/T3096-2008 中 1 类标准。22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计算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经估算60、,公园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为 16.9 分,详见表 3-6。表表 3-6 湿地环境质量评价表湿地环境质量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标准分值标准分值评分分值评分分值水环境质量达到 GB3838-2002 中 III 类水标准及以上10 x88.0达到 GB3838-2002 中 IV 类水标准8x6达到 GB3838-2002 中 V 类水标准及以下6x0土壤环境质量达到 GB15618-2018 中一级标准7x5.6达到 GB15618-2018 中二级标准5.6x4.25.3达到 GB15618-2018 中三级标准4.2x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 GB3095-2012 中一级61、标准3x2.4达到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2.4x1.81.8达到 GB3095-2012 中三级标准1.8x0噪声环境质量大部分区域达到 GB3096-2008 中的 0 类标准3x2.4大部分区域达到 GB3096-2008 中的 1 类标准2.4x1.81.8大部分区域达到 GB3096-2008 中的 2-4 类标准1.8x0合计合计满分满分 23 分分16.93.4.4 景观价值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对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满分为 15 分。湿地景观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科学价值、整体风貌、科普宣教价值、62、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湿地景观质量评价分值(M)计算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经估算,公园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分值(M)为 12.3 分,详见表 3-7。表表 3-7 湿地景观价值评价表湿地景观价值评价表评价评价项目项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标准分值标准分值评分分评分分值值科学价值在湿地学、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等方面有较高研究价值4x3.223评价评价项目项目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标准分值标准分值评分分评分分值值在湿地学、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价值3.2x2.42.8在湿地学、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等方面研究价值较低2.4x0整体风貌湿地公园建筑格调、形式等方面与湿地景观、外围社区环境之间非63、常协调3x2.42.5湿地公园建筑格调、形式等方面与湿地景观、外围社区环境之间比较协调2.4x1.8湿地公园建筑格调、形式等方面与湿地景观、外围社区环境之间不协调,出现不符合湿地公园主题的景观1.8x0科普宣教价值景观在湿地知识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具有较高价值3x2.42.6景观在湿地知识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具有一般价值2.4x1.8景观在湿地知识科学普及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具有较低价值1.8x0历史文化价值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等3x2.4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等2.4x1.81.8无历史文64、化价值1.8x0美学价值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较高3x2.42.6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一般2.4x1.8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性、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等较差1.8x0合计合计满分满分 1512.33.4.5 湿地公园环境综合评价按照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经规划考察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26.6(满分 40 分),湿地环境质量评价总得分为 16.9 分(满分 23 分),湿地景观资源总得分 12.3 分(满分 15 分),达到县级湿地公园建设标准要求。3.5 湿地生态系统存在问题分析3.5.1 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南虎湿地65、公园四周均为工业区,产生的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和废气排放等对公园24水质存在较大的威胁。南虎湖主要有 3 处水源补给点,分别是西侧由水闸连接的黄茅海,东北侧流经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沟渠以及东南侧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沟渠。其中东北侧流经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的沟渠极易因地表径流或地下渗透作用而携带生活污水和农药残留,若水质净化不彻底,将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3.5.2 自然压力南虎湿地公园主要存在水灾、旱灾和风灾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对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湿地公园位于我国台风高频区,园区附近的生活垃圾、农药残留、工业垃圾等伴随台风极有可能会被裹挟进入湿地公园内,而强66、降雨流经公园周边工厂所携带的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微生物和原生动物也会随着水流的传播而扩散,对湿地公园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威胁,此外,还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导致湿地土壤养分流失,使土地贫瘠化。25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1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4.1.1 是贯彻二十大精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目前,南虎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面临工业污染、水土流失、人为干扰破坏等威胁,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对其它子系统有重大影响。为贯彻二十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设立南虎湿地公园,有效保护南虎湖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67、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多重生态功能,将推动金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对弘扬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4.1.2 是全面落实国家、广东省关于湿地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2022 年 10 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 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全面保护湿地和提供优美生态产品为目标,以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提出到 2025 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 55%,科学修复退化湿68、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南虎湿地公园所处的海岸带拥有海岛、海湾、河口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区域,但由于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够,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局部地区滨海湿地退化严重,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沿海滩涂生态失衡,红树林面积总量不大且质量不高等生态问题。南虎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以红树林生态修复营造为主要手段,打造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展示、生态体验与科普教育为核心的景观带,建设一个有景观、游览、休闲和教育价值的湿地公园,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推进金湾区生态69、文明建设。4.1.3 是完善珠海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需要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26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2022 年 11 月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印发珠海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12035),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基本原则,要求到 2025 年需落实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资源本底调查和总体规划编制,并明确提出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南虎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工程。加快南虎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落实珠海市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需要,对珠海市湿地公园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是珠海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0、的重要一环。4.1.4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实施综合性的保护与恢复工程,将有力地保护现有湿地资源、促进湿地植被恢复、改善和提高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污染、美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积极推动动植物多样性保护,能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加强对南虎湖湿地的保护,有力推进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对维护金湾区的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4.2 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4.2.1 湿地公园建设的资源条件(1)湿地生态系统完整,特点显著)湿地生态系统完整,特点显著南虎湿地71、公园生境良好,生态系统完整,具有典型的“水生-湿地-陆生”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湿地公园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良好,生境类型多样,湿地特征显著,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2)动植物资源数量丰富,价值突出)动植物资源数量丰富,价值突出湿地公园位于珠江流域崖门、虎跳门两大入海口交汇处黄茅海海域一带,通过水闸相连,可以不断与海水进行物质交换,为公园内的动植物生长提供能量来源,还能依靠水闸调控水位,达到泄洪、排涝、冲沙、取水等功能。大面积的水域、岛屿吸引着褐翅鸦鹃、黑鸢、夜鹭、池鹭、白鹭等数十种鸟类在此繁衍、栖息,丰美的食物和温暖的气27候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越冬。湿地公园空间格局繁复多72、样,生物种类丰富,生态 系统稳固,具备良好的生物资源条件。4.2.2 湿地公园建设的管理条件(1)区域内土地权属无争议)区域内土地权属无争议南虎湿地公园纳入范围内无基本农田,区域内的土地均为国有土地,权属明确,为今后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生态建设和科普宣教活动提供了前置条件。(2)具备开展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的基础和能力)具备开展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的基础和能力南虎湖湿地区域已建设了主干道、水上栈道、休憩广场等基础设施,交通便利且管理方便,是湿地公园宣教路径建设的核心。建成后将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配备保护和科普宣教的基础设施和人员,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4.3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73、.3.1 机遇分析(1)国家)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高度重视对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高度重视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992 年,我国正式加入湿地公约。2000 年,国家自然和资源规划局和 17 个部委共同制定并公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 10 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 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200474、50 号)及国家林业局 2005 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 号);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2017 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的函,均强调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为湿地生态保护和公园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2)广东省构建)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五江多点一核一带五江多点”的湿地保护新格局的湿地保护新格局282023 年 6 月广东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75、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紧密衔接 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0)年,整体谋划构建了以珠三角湿地生态空间优化核为示范引领,以滨海湿地生态屏障带为安全屏障,共同构建“五江”保护脉络,发挥“多点”综合效益的广东湿地保护新格局。规划要求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加强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带湿地保护修复,发挥湿地科普宣教、可持续利用等综合效益,提高湿地监测、保护管理水平。南虎湿地公园同时位于珠三角湿地生态空间优化核和滨海湿地生态屏障带核心区位,规划的提出为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保护、科普宣教和日常管理提供了重大机遇。(76、3)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新阶段)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新阶段中国乡村旅游经过 30 年的发展,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新阶段的特点或显著的标志就是中国的乡村旅游正在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融合阶段发展。南虎湿地公园“水生-湿地-陆生”复合型生态系统具有优异的资源禀赋,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且随着可进入性的不断改善,优越的乡村旅游资源应能赢得社会资本的高度关注。(4)全面实施绿美广东全面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为为湿地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契机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契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和广东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77、绿美广东大行动,建设南粤秀美山川,推动广东林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林长办联合广东省绿委办制定了绿美广东大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原则,明确提出了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行动计划,要求到 2025 年在全省范围内需建设 12 处重要湿地和 21 处示范性湿地公园,其中包括对珠海市下达的建设示范性湿地公园 1 处的任务。该方案的出台为珠海市建设湿地公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94.3.2 挑战分析(1)人为干扰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为干扰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南虎湿地公园集水区范围大,生态敏感性强,受人为干扰影响大。汇入南虎湖的水流流经工业区域和农业生产区较多,对南虎78、水质、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或将产生不利影响。(2)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湿地公园在不破坏湿地资源、不影响生态系统保护的前提下,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生态旅游、科普宣教等活动。目前,南虎湿地公园范围内无常住居民,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具备一定数量的游客量。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量增大,人为干扰程度加大,自然生态必然受到影响或破坏,物质能量循环会发生变化,人为干扰的加强有可能使生态系统出现劣质化。如何将影响降到最低,如何坚持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本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各项设施有待建设)各项设施有待建设南虎湿地公园尚未成立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系79、不健全,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客使用需求,科研监测工程建设落伍,难以满足目前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的需要。30第五章 总体布局5.1 湿地公园范围南虎湿地公园地处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西部,湿地类型属人工湿地中的城市人工景观水面和娱乐水面,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1310101131053,北纬 215838215917之间,规划总面积 68.60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55.92 公顷,湿地率达 81.08%。图图 5-1 南虎湿地公园范围图南虎湿地公园范围图5.2 湿地公园性质定位依据南虎湿地公园的湿地特征、区位关系等综合因素,确定其定位为:以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营造红树林湿地植物群落为特色,通80、过湿地生态文化科普宣教、生态体验等手段,最终将南虎湿地公园打造成集湿地生态保育、自然观光、科普宣教、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科普休闲基地。315.3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和统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全力打造南虎湿地公园生态基地,重点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体验等工程,加强对湿地科研、宣教、管理的投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81、,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将南虎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科普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宜公众观光、休闲、自然教育的区级湿地公园。5.4 规划原则总体规划结合目前国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对湿地公园建设的新要求,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湿地公园建设经验、管理经验和规划思想,力求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最大限度地适应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全面保护修复的原则)生态优先,全面保护修复的原则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应突出生态保护主题,从保护湿82、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修复退化湿地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出发,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依据人工湿地特征及其形成历史,统筹考虑保护修复范围、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设计和自然恢复的能力,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修复湿地的生态完整性、自然结构和自然功能。(2)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结合南虎湿地现有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合理利用的科学性,将建设开发控制在生态环境能力承载的范围内。规划项目在技术方面可行,在经济方面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可操作性,同时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项目功能分区主题清晰,既有联系又相对具有完整性,规划的建设项目具备可操83、作性,在时间上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序列安32排。力争做到措施可操作、投资可操作、管理体制可操作和功能分区可操作。(3)合理利用,持续和谐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持续和谐发展的原则采取最小干扰建设的方法,在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过程健康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开展具有本公园特色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展示湿地功能及资源,适度安排湿地体验类项目,满足人们亲湿游憩、回归自然等美好生活的需求,严格控制合理利用类型和规模,又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利益,使之成为湿地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实现湿地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4)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原则)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原则根据湿地84、公园自身的特点、保护目标及社会需求,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时,应突出多元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人工湿地特征、景观和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利用现有优势,体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旅游环境特色,明确定位,突出个性,创出新意,提高湿地公园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5.5 规划依据5.5.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85、治法(2017 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 年修订);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22 年修正);33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2020 年修订);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8 年);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2022 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林湿发2017150 号);广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粤自然资发20221 号)。5.5.2 其他规范性文件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林保规86、20234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 号);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卬发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的函(林函湿字201763 号);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林 2017 15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办发201942 号);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粤办发202042 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湿地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9118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全87、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的通知(林规发202299 号);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34(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 号);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金湾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珠海实践工作方案的通知(珠金府办函202311 号)。5.5.3 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81 号);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96-2018);红树林湿地健康评价技术规程(LY/T 2794-2017);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技术规范(LY/2898-2017);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LY/2888、99-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标准(GB50201-2014);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2090-2013);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湿地分类标准(GB/T 247082009);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J319-1999);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自然资发2023234 号);其他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5.5.4 相关规划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 年);全国重要生态系89、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 年);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3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 年);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30 年);广东省自然保护地规划(2021-2035 年);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暨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珠海市自然保护地规划(2021-2035 年);珠海市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规划(2022-2023 年);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0);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90、分区规划(2021-2035 年)。5.6 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5.6.1 规划期限根据湿地公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湿地公园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湿地公园规划期分为:近期规划:2024-2028 年;远期规划:2029-2033 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可根据旅游形势发展和资金筹措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在不破坏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或提前完成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5.6.2 总体目标在规划期内,有序开展南虎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营造生态红树林湿地植物群落,为栖息在该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加强科普宣教服务能力,为91、公众提供认识湿地、了解湿地、保护湿地的科普教育场所。最终将南虎湿地公园打造成集湿地生态保育、自然观光、科普宣教、休闲游憩于一体的湿地生态科普休闲基地。5.6.3 分期目标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地36进行开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开展公园建设。规划建设期限 10 年,分两期进行建设:(1)近期目标()近期目标(2024-2028 年)年)规划在近期重点保护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采取湿地水文恢复、植被恢复、红树林生态修复营造等措施恢复退化的湿地资源;通过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和健全管92、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完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机制,建立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加大宣传保护和科普力度,建立旅游景观保护机制,适度开发湿地生态观光旅游项目。(2)远期目标()远期目标(2029-2033 年)年)在近期目标实现基础上,通过湿地恢复等手段,使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合理,能够稳定发挥其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内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湿地公园建设;完善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览的特殊功能;适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发挥合理利用价值,把湿地公园建设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区级湿地公园。5.7 功能分区5.7.1 区划原则分区界线清晰,功93、能明确,易于辨识及管理;注意保持湿地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证湿地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改善;满足游览过程中不同层次访客的自然体验需求;功能分区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协调统一,便于公园旅游开展及组织管理;合理规划,着眼未来,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5.7.2 分区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对南虎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全面考察,同时结合各区域的景观特点和资源特色,并在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便于管理的前提下,将湿地公园区划为湿地37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三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区界线明显,功能分明,便于辨识和管理,既突出各功能区自身特点,又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详见表 5-194、。表表 5-1 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表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表序号序号功能分区功能分区面积(公顷)面积(公顷)占比占比%湿地面积湿地面积(公公顷)顷)湿地面积占湿地面积占比比%1湿地保育区29.9743.6929.9753.602恢复重建区13.4119.5513.4123.983合理利用区25.2236.7712.5422.42合计合计68.6010055.92100.00图图 5-2 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南虎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385.8 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5.8.1 湿地保育区湿地保育区是湿地公园的主体,是湿地公园的景观载体,也是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除开展保护与恢复、监测、科学95、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不得发生有损于区内湖泊水文循环、生态系统结构和破坏生物资源与生境的行为。本区域强调原生性保护,禁止游人进入。(1)范围)范围和面积和面积湿地保育区主要包括南虎湖中部湖区,总面积为 29.97 公顷,占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的 43.69%。(2)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本区域是南虎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包括南虎湖的主要水体和岛屿部分,是湿地公园各类水禽栖息觅食的集中区域。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外部干扰较少,生态敏感度较高,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保育措施继续保护湿地生境及生物多样性。将其划入保育区,有利于保护南虎湖水体以及栖息于96、此的湿生动植物及其生境。(3)建设目标)建设目标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有着较为典型的人工湿地生态特征,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着最佳栖息地环境。在此区域对水体进行严格的保护和保育,积极实施周边外源污染的治理。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生物物种及生境的多样性。确保保育区内的水体、动物的栖息地得到良好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开展巡护检查、科学研究、湿地生态恢复等项目,避免人为活动对湿地生物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维护生物物种及生境的多样性。(4)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规划对南虎湿地生态进行严格的保护和保育,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97、为准绳,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自然特性,构建良好的生物栖息地。在此39基础上,规划开展必要的科研监测活动。规划实施内容如下:1水系与水资源保护:保护公园内现有良好水系和丰富的水资源,保持湿地公园与外部水系的连通,维护湿地公园水平衡,为湿地公园生态用水、灌溉用水资源提供保障。2水质保护:主要开展废弃物集中清理、日常水域保洁、周边厂区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外源污染防控、内源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并提升湿地公园内水质。3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并投放相应的本地鱼类,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改善和丰富湿地生境类型。4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湿地公园现有生物多样性及98、原生态湿地生境。包括岛屿堤岸原生植被保护、栖息地(生境)保护、动物多样性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5湿地植被保育工程:保护南虎湖现有湿地植被,并在此基础上营造生态红树林,丰富湿地植被多样性和稳定性,为湿地动植物提供长期稳定健康的栖息地环境。6科研监测工程: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科研项目,完善湿地水文、水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访客影响等内容的监测和监测信息系统建设。5.8.2 恢复重建区恢复具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受损湿地,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生境,为保育区提供缓冲和扩展的空间,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状态。恢复重建区主要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湿地监测以及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等99、活动,扩大自然湿地面积,维护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同时,在局部适度开展具有宣教功能的湿地恢复科普生态旅游。(1)范围和面积)范围和面积湿地恢复重建区主要分布在南虎湖的沿岸滩涂区域和北部岛屿,总面积13.41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 19.55%。(2)现状分析)现状分析该区域主要由南虎湖沿岸水体和滩涂构成,现状分布较多芦苇、两歧飘拂草和多枝扁莎等灌草,植被群落结构较简单。该区域主要作为南虎湖的“潮汐带”,能为周边鸟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鸟类的主要聚集地。该区域也作为保育区外围的缓冲区域,40采取科学的湿地修复技术措施恢复受损湿地的生态功能,并且形成对湿地公园内水体的保护和缓冲。(3)建设目标100、)建设目标本区建设目标为改善水质、提高鸟类栖息地生态资源分布密度,重点恢复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保育区提供缓冲和拓展空间。通过恢复近自然水岸植被带,提高水岸结构的稳定性和群落的多样性,强化湿地生境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增加湿地面积,完善湿地结构,恢复湿地功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的功能。(4)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本区以湿地恢复、功能修复、生境重建为主要内容。通过水系与水资源恢复、水岸保护恢复、湿地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改善“水生-湿地-陆生”湿地资源,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丰富生物多样性。建设内容主要101、有:1水系与水资源恢复:结合地带性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等工程,重点开展小微湿地改造提升、入侵物种清理、浅水湿地生境恢复等建设工程和恢复措施,维持区域水文连通性,满足生态需水量。2水岸保护恢复工程:因地制宜的进行不同类型的水岸构建与恢复。对于部分坡度较陡、植被较为单一的水岸,进行水岸地形的适度改造,营造部分缓坡岸带;对湖区消落带滩涂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增加消落带植被,为湖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生境,为迁徙中的湿地候鸟提供休整落脚点和觅食环境,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功能。3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对湿地现有植被进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营造”的原则,在南虎湖浅滩营造以红树林为102、主的自然湿地群落,充分发挥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消浪护岸等生态功能,进一步加强南虎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此外,在湿地外围的坡地、空地、堤岸进行防护林带和景观林带的种植,防止水土流失,恢复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为鸟类的栖息与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414鸟类栖息地恢复工程:规划在严格保护现有的鸟类栖息地的前提下,在园区沿岸滩涂、沼泽等区域开展水鸟栖息地生态恢复。通过浅水湿地生境恢复、小微湿地改造提升、生态红树林建设等工程,恢复湿地鸟类栖息地自然原生形态。同时,通过生态浮岛、鸟类食源补给地建设等,营造多样的湿地鸟类栖息地场所,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生物的干扰,有效促进物种种群的恢复和繁衍103、。5.8.3 合理利用区合理利用区作为湿地公园对外展示的主要空间,是外界认知和体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场所,也是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湿地科普宣教、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弘扬湿地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利用区要兼顾保护与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1)范围和面积)范围和面积合理利用区主要位于湿地公园北侧和东南侧陆地区域以及南虎沿岸水域,总面积25.22 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 36.77%。(2)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本区域主要是由小部分水面、沿湖驳岸和陆地构成,北侧和东南侧陆地区域现已建设巡护主干104、道、滨湖观光步道和水上栈道,具备较完整的游憩和休闲功能。该区域交通便捷,人流集中,适合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及生态体验活动。(3)建设目标)建设目标规划在公园现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依托现有湿地资源本底情况,进一步合理开展湿地展示、科普宣教以及湿地体验活动,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湿地知识传播基地和湿地生态展示窗口、多元湿地文化展示与体验中心、湿地生境体验及生物多样性认知基地、区域生态文明宣教基地。(4)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根据湿地公园建设需要,该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管理服务、科普宣教、景观提升42等。1管理服务:根据湿地公园管理需求,结合场地现有配套设施规划管理站、观景台、休闲座椅、凉亭等管理服务和105、生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2科普宣教:主要通过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等湿地科普宣教设施和湿地公园解说标志系统的完善,突出湿地公园生态宣教的特色,创新科普宣教形式,全面发挥湿地公园特有资源,展示湿地公园的特色,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弘扬生态文明。3景观提升:分析场地各区域景观现状,对已建设区域进行景观改造,充分利用湿地边角地、闲置地,采取见缝插绿、空地补绿等方式补绿增绿,营造自然和谐的湿地景观,未建设区域则保护优先,适度提升,尽量以现有地形条件为基底,针对生态效益不佳的灌草植被、挺水植物进行植被优化,局部进行适度造景,补植适宜乡土物种,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形态、层次,达到景观与环境和谐统一。43第六章 106、湿地保护规划6.1 规划原则湿地保护规划应从实际出发,设置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保护方案,在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严格控制人造景点,避免频繁的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产生的影响。以提升南虎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景观价值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科学处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湿地规划等相协调。主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优先生态优先原则。原则。规划时要考虑严格自然保护地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维护湿地水文生态和水107、资源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动物栖息生境,确保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和重点保护区域得到有效保护,不允许有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生态过程连续性的任何项目与活动。(2)整体性)整体性原则。原则。充分考虑南虎湖、周围滩涂地、陆地等生态系统结构组成与功能互补的特殊性,结合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目标和生态功能布局与景观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湿地生态结构的完整性与功能的有效性,突出保护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项目布局和分期实施计划。(3)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原则。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原则。湿地植被恢复要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为目的,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为目标,遵循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利用湿地108、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特点,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辅助恢复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良好的生态系统。44(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湿地公园管理目标众多,既要考虑到湿地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功能效益,还要考虑到社区的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好湿地生态安全和社区发展的关系,适度开展经营活动,使湿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6.2 水系和水资源保护规划6.2.1 现状南虎湿地公园位于金湾区西部,地势平坦,除西北侧、东侧、周围沿岸少部分陆地和岛屿外,其余部分均为水体,水位由西侧水闸人工调控,水源补给分别是西侧由水闸连接的黄茅海,东北侧流经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沟渠以及东109、南侧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沟渠,除此之外还包括少部分自然降水和地下水,水源相对稳定,水资源消耗主要是水面蒸发和灌溉用水等。6.2.2 保护措施(1)上游水系保护建设)上游水系保护建设规划加强对上游水系的保护工作,通过对公园东北侧流经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沟渠以及东南侧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沟渠水系和水质的保护来保障南虎湖水质;对公园西侧水闸上游岸线进行疏理整治,对影响水系流通的临时建筑进行清理,形成湿地水系流通循环,保障公园水量稳定,加强周边居民、工厂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控制,减轻农药、化肥和工业废弃物对湿地的危害。(2)废弃物集中清理项目)废弃物集中清理项目由于南虎湿地公园区位特殊,四110、周均为工业区,且与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存在水系连通,因此为保障公园水质长期稳定发展,需对南虎湖、周围滩涂及沿岸陆地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废弃物清理,通过清除湿地公园内长期存储的固体废弃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健全水质保护长效机制,保护好南虎湖良好的水资源及净水功能,稳定并进一步加强水源管理。同时,在局部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以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456.3 水质保护规划6.3.1 现状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数据分析,湿地公园水质总体能达到 GB3838-2002 中类水标准,但由于湿地公园位于高栏港经济区,四周大部分为工业用地,且处于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灌溉水渠下游地段,生活生111、产所产生的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湿地公园水质存在较大隐患。6.3.2 保护措施(1)湿地公园内旅游活动控制)湿地公园内旅游活动控制湿地公园保育区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活动,其他区域的旅游活动,尤其是水上、水岸的旅游活动,应严格禁止开展游船污水在湖面直接排放、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等旅游活动。(2)加强周边污染源控制)加强周边污染源控制进一步加强对湿地公园周边,特别是西部中央田园区和公园四周工业区的污水排放管理,生产、生活污水,必须限期纳入城镇污水排放系统,或新建污水处理池,禁止直接或利用渗坑、渗井等方式间接排入湿地公园。(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调112、整农业产业结构,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湿地公园处于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灌溉水渠下游地段,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湿地公园水质的重要因素,规划发展和调整湿地公园周边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扶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进入湿地公园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466.4 水岸保护规划6.4.1 现状水岸是介于陆地与河流、湖泊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区。据现场调查,湿地公园内湿地岸线主要为天然岸线,形态单一,部分区域水岸草本植物种类较少,植物景观效果不佳,而且缺乏根系发达的稳固水岸的113、乔木植物;部分水岸坡度较陡,缺少保持水土的植物。6.4.2 保护措施(1)打造生态驳岸)打造生态驳岸1)自然原型驳岸保存并利用好原生自然植被,恢复水岸林带,适当在林下种植灌草,以提高水岸结构的稳定性。在保护的基础上绿化水岸,营建灌丛-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沉水植物的绿化序列,稳定水岸,丰富水岸景观,提高观赏价值。2)自然型驳岸对有一定坡度和冲蚀较严重的区域,构建自然型驳岸。自然型驳岸的生态设计采用自然的结构和形式,具有一定的抗干扰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主要包括对驳岸原有的植被进行补充和种植,并采用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其上筑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既考虑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兼114、顾景观效果的营造。护坡种植的植物可选择湿地松、池杉、水杉、垂柳、紫竹梅、春羽、石蒜、吉祥草等。3)缓坡驳岸对于公园内坡度较陡、植被较为单一的水岸,进行水岸地形的适度改造,营造部分缓坡岸带。对于较陡的坡岸进行削平处理,削低高地,平整岸坡,以减缓水流冲击和侵蚀。同时能够形成水陆间的生态缓冲带,为湿地植物着生提供基底,进而恢复近水岸植被带及水岸防护林带。(2)打造科普宣教)打造科普宣教岸线岸线以现有水上栈道和邻近水岸为依托搭建科普宣教岸线,栽植水杉、池杉、落羽杉、47柳树等乔木,或种植挺水植物,与栈道共同构成水上森林步道,在进行湿地科普的同时创造优美的景观,宽度 8 米,长度共计 250 米。配合工115、程措施,构建湿地缓冲带,在水岸宽度有限和水体较深的部分,可采用岩石、砾石垒砌堤岸,保持比较自然的形态,岩石缝隙可以成为微生物和小鱼的栖息场所,鸟类也可以在此驻留。6.5 栖息地保护规划6.5.1 现状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在南虎湿地公园记录到野生脊椎动物 13 目 29 科 43 种,其中鱼类 5 目 6 科 14 种,两栖类 1 目 4 科 5 种、爬行类 1 目 1 科 1 种、鸟类 5 目 17科 22 种、哺乳类 1 目 1 科 1 种。在 43 种脊椎动物中,记录到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2种,为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黑鸢(Milvus migran116、s);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 种,即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三有”保护动物 21 种。但湿地生境在受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下,动植物栖息地依旧面临一定威胁。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是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和繁殖场所,有必要在湿地保育区及恢复重建区进行栖息地保护工程。6.5.2 保护措施(1)确碑立桩,设置保护标牌)确碑立桩,设置保护标牌按照湿地公园范围设置相应的界碑、界桩,明确区域范围,对湿地公园各功能区设置标牌。1)界碑:在湿地公园边界、重要路口设立界碑 4 块。界碑上标明湿地公园117、的名称、四至范围、资源状况及相关的湿地知识,警示游客及外界人员。规格为 1808020 厘米。2)界桩:南虎湿地公园边界大多沿着道路或岸线划定,边界较为清晰,长度约 3.44千米,根据区位特点,通过埋设界桩明确湿地公园范围,共需埋设界桩约 6 个。其规格为 2020100 厘米。界桩上刻“南虎湿地公园”字样。3)标牌:标牌用于公示规定、规则,宣传规章制度,提示人们注意事项等。根据48调查,在重要关口处共设置湿地公园标牌 10 个,规格为 150100 厘米。(2)鸟类栖息地保护鸟类栖息地保护严格保护湿地物种集中分布的保育区及其周边的水域生态系统作为核心的保护区域,禁止破坏现有的植物群落,禁止猎118、杀鸟类的行为。对湿地公园内具有典型性的原生湿地植物群落,应划定区域,专门保护。严格控制人为活动,给鸟类留出觅食及栖息空间。加强珍稀动物的保护管理,建立水鸟监测点,进一步完善湿地监测体系。安排人员监测珍稀水禽的栖息、繁育情况,并加强日常巡逻,制止破坏湿地的行为。(3)鱼类生境保护鱼类生境保护综合治理湿地公园内及周边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改善湿地公园内的水质;规范湿地公园内的垂钓活动,加大禁渔的力度和执法强度,加强巡逻,严禁电鱼、网鱼等行为,促进湿地公园内鱼类的恢复。同时,有针对性的投放鱼苗,增加鱼类数量和种类,鱼苗种类的选择应以乡土鱼种为主,并考虑各种鱼类的生态习性,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湿地环境。(4)119、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栖息地保护)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栖息地保护加强对规划区范围内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保护,监测并掌握其动态情况,规划在合理利用区和湿地保护区、恢复重建区交界处设置界桩,设立警示牌等,对栖息地实行专门保护,严格禁止捕猎活动并加强湿地公园的巡视工作。(5)植物生境保护)植物生境保护建立健全湿地公园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针对珍稀植物,分类分级制定保护措施。对保护植物应设置保护标示牌。充分利用现有水岸的微地形、地貌条件,通过人工适当拓宽、改造,使之形成自然缓坡,恢复浅滩和岸线的自然状态,营造出适于野生动物觅食、繁殖和栖息的环境;对于生长不良,生态及景观价值120、欠佳的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及改造,提高其生态系统自维护能力和观赏效果。(6)加大执法及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及宣传力度依托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及当地林业、环境管理部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采取巡护49措施,提升执法效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投毒等偷猎、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增强工作人员和民众的法治意识。通过发放湿地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周边工人、居民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与周边中小学合作,通过课堂教育、现场体验等方式,教育周边的青少年爱护野生动物,共同监督制止违法行为。(7)加强有害生物监测管理加强有害生物监测管理进一步加强有害生物监测管理,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检验检疫,以防携带病虫害和干扰121、本土植物生长。对早已或正在成为难于防除、竞争力扩散力极强以及对水质有严重影响的外来入侵有害植物,采取人为控制方式,防止这些有害生物的过分蔓延,以保护整个湿地公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建设应尽量采用乡土植物,从严控制引种植物种类和数量,防止有害生物入侵。6.6 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6.6.1 现状分析湿地文化保护主要是在对现有的湿地文化资源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湿地文化资源,并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公众认识和了解湿地公园及其所在区域深厚的湿地文化和历史文化,并在学习知识、体验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南虎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域湿地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查阅相关资料122、,根据湿地公园定位,可利用价值高的主要有金湾传统鹤舞、民歌、竹草编织、鱼林古法蚝油制作技艺和黄立鱼养殖技艺等。6.6.2 保护传承措施1)通过走访、征集、整理等方式,发掘、记录并保存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有关湿地文化方面的资料,制作湿地文化专题影像资料和图文集册等;2)以“农耕渔事”为文化特色和主题的文化专题展室,以多媒体手段展示湿地公园的历史由来、影像资料等,让游人对湿地生态文化构成有全面的认识;3)依托国际、国内及省市节事活动、体育赛事等举办有关湿地公园文化、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为主题的湿地文化节事活动、讲座等,扩大湿地公园的文化影响力;504)湿地公园内新建的建筑应尽量采用原生态的建筑材料,建筑风123、格与色彩应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环境等相融合,体现地方文化和湿地特色。表表 6-1 南虎湿地公园保护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保护建设项目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水系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上游水系保护建设公园东北侧、东南侧沟渠,西北侧水闸上游沿岸项1废弃物集中清理全园项1水质保护规划加强周边污染源控制公园周边项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珠海西部中央田园区项1水岸保护规划生态驳岸全园项1科普宣教岸线水上栈道沿岸米250栖息地保护规划确碑立桩,设置保护标牌全园项1栖息地(生境)保护全园项1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全园及周边区域项151第七章 湿地恢复规划7.1 规划原则(1)生态学原则)生124、态学原则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是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应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设计和自然恢复的能力,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恢复湿地的生态完整性、自然结构和自然功能。(2)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受损湿地要综合考虑、全面协调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内容应有利于保证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关联性,有效地维护湿地环境质量,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即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要为各种湿地生物生存提供适宜的生息空间,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尽量恢复湿地的原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物物种125、的多样性。(4)流域管理原则)流域管理原则湿地恢复措施要考虑整个流域,而非仅仅退化区域,应从流域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流域境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因子或潜在的胁迫因素,系统规划设计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具体措施。(5)自然恢复原则)自然恢复原则尊重湿地恢复过程,湿地恢复措施应注重湿地生境的自我维持,恢复湿地生境天然结构,将人为干扰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在湿地恢复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527.2 湿地水体修复规划7.2.1 恢复措施(1)生态过滤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生态过滤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在湿地公园北侧和东南侧沟渠一带,构建 2 处生态过滤型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沉淀过滤系统来完成生态过滤型126、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汇集池及湿地沉淀池内铺设卵石,并栽植芦苇、荷花、香蒲等耐污染性强,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沉淀、吸收、净化处理,达到指标后再排放。(2)湖岸植被恢复)湖岸植被恢复规划在南虎湖湖岸边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地带性植被恢复与重建。改善现状植物的生境条件,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方法在裸地上恢复当地的先锋植被群落,培植秋茄、老鼠簕、桐花树、卤蕨等具有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红树植物。7.3 栖息地恢复规划7.3.1 恢复措施(1)鸟类栖息地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1)植被恢复工程鸟类栖息地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采用其喜食树种。选择具有核果、浆果、梨果及球果等肉质果的植物,比127、如乔木选择露兜树、海棠等;灌木则选择鸡冠刺桐、单叶蔓荆、卫矛、九里香等;藤本则选择薜荔、爱玉子、海滨香豌豆等,在保障湿地生态安全的同时,又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资源。2)浅水湿地生境恢复规划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利用原有滩涂,结合小微湿地改造提升工程,开展浅水湿地生境恢复工程。利用耐水湿植物进行生态复绿,适当种植荷花、菱角和芡实等食源性植被,同时,在浅水湿地内设置高低不等的树枝和树桩,并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为水禽提供食物,以招引水雉、鹭鸟等水禽在此觅食栖息,营造具有相对稳定的适宜水位、53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较强的隐蔽性的鸟类乐园。3)构建湿地鸟类栖息地积极营造鸟类栖息生境,通过设计安装特殊装置,如在湿128、地内乔木林区域设置招鸟录音装置、投食、人工鸟巢、媒鸟等,吸引鸟类停留、栖息与繁殖。(2)鱼类栖息地恢复鱼类栖息地恢复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禁止捕鱼,并改善水质及水生态环境,扩大鱼类栖息水域范围,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为了恢复本土鱼类多样性,增加水禽食物,维护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平衡,在禁渔和控制水质污染的同时,应适量投放本土鱼类幼苗,加快鱼类等水生动物资源恢复进程。(3)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动物栖息地恢复栖息地恢复积极营造适合两栖、爬行和哺乳类动物栖息的多样化栖息地生境。构建乔-灌-草植被群落,部分区域保留裸露泥滩或营造沙池,滨水放置石块、树根等,在常水位以下铺设细沙,恢复水生植被,129、营造适宜两栖、爬行和哺乳类动物生存、繁殖和觅食等行为的复杂生境。(4)红树林生境恢复红树林生境恢复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净化水体、固碳储碳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湿地栖息地环境。在湿地公园宜林滩涂内因生境退化或污染导致红树林丧失区域,通过人工恢复红树林植被、种养结合等方式,促进形成稳定红树林生态系统。根据实地调查,南虎湖现状水深为 0.83 米,盐度为 510,结合公园现状红树林长势和湿地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分析,经过适量的地形营造后南虎湖的大部分湿地环境适合营造生态红树林。因此规划在湿地公园主要水域和部分岸线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造林和修复工作,种植面积 32.68 公顷。为130、满足红树林生长需求高程,需适度进行地形改造,一般采取带状起垄、岛状整地等就地取土挖填方式,困难立地条件区域可适当利用牡蛎、抛石、围堰等工程措施进行风浪防护,缓解风浪对红树林幼苗的冲击,营建适宜红树林生长的生境。54图图 7-1 南虎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营造范围图南虎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营造范围图7.4 其他恢复规划根据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南虎湿地公园存在藿香蓟、鬼针草、微甘菊、钻叶紫菀和五爪金龙等八种入侵植物,散布在公园各处,虽数量不大,但长期任由其发展,将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产生较大威胁。规划对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入侵植物进行一次全面清查,详细了解湿地公园入侵植物分布情况,采取化学131、物理、生物、机械等控制技术,遏制入侵植物的危害和蔓延,并开展入侵植物动态监测,为公园动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表表 7-1 南虎湿地公园恢复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恢复建设项目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湿地水体修复规划生态过滤系统湿地公园北侧和东南侧沟渠一带处2湖岸植被恢复南虎湖湖岸边缘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项155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栖息地恢复规划鸟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1鱼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1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1红树林生境恢复湿地公园主要水域和部分岸线公顷32.68其他恢复规划入侵植物生态控制规划全园项156第八章 132、科普宣教规划湿地科普宣教规划是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重建,加深大众对湿地的认识,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有效手段。湿地宣教规划为游客提供认知和体验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也是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湿地科普宣教、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弘扬湿地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8.1 规划原则(1 1)保护为先、最小干预)保护为先、最小干预最大限度地为多种湿地生物提供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在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情况下,让参观者近距离观赏湿地动植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湿地知识。(2)统筹兼顾、系统设计原则统筹兼顾、系统设计原则湿地公园宣教工作应统筹兼顾湿地保护和管理主题,结合南虎湖自然资源133、特点和社会文化传统,系统设计具有个性化主题的宣教方案,体现湿地公园建设对湿地保护发挥的积极作用。(3)科学为本、突显特色科学为本、突显特色科普宣教内容必须遵循科学为本,严谨准确的原则。在宣教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应增加内容的“科学内涵”,体现湿地公园建设对湿地保护发挥的积极作用。突显自身特色,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文化传统,发掘自身特色,运用创新多元的形式,以实现更有效的宣教效果。(4)分区管理、全面覆盖分区管理、全面覆盖湿地公园宣教功能不局限于合理利用区,在不影响湿地保护和管理目标以及湿地景观的自然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可渗透至公园全域。科普宣教功能也不局限于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内,有条件的可考虑134、扩大至南水镇乃至金湾区范围内,在新闻媒体、公园周边社区、公共交通设施等公共空间广泛宣传湿地知识和保护理念,提升湿地公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578.2 宣教主题科普宣教规划本着多元化的基本原则,结合南虎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及金湾区的历史文化背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访客设定相应的宣传教育主题和内容。1)湿地科普知识展示:包括湿地生态功能和价值的介绍,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湿地公园与珠海市、金湾区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湿地文化内涵,湿地公园观鸟注意事项等。2)湿地公园资源展示:南虎湿地公园典型、独特的湿地动植物资源展示、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数据展示等,包括各类型湿地、鸟类活动、珍稀动植物等的经典照片135、文字介绍资料等,将湿地资源以科普宣教的形式展现出来,突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念。3)湿地主题活动:将景点游赏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开展湿地公园科普主题活动。主要包括湿地文化节事、摄影与绘画活动、体育赛事、公共活动等。4)社区宣教:在湿地公园周边社区开展湿地宣传教育,主要面向金龙社区、长安社区等周边区域,并在社区内明显位置悬挂宣传图片和鸟类照片,发放宣传图册和环保手袋,为社区居民讲解湿地保护和鸟类知识,提高社区群众保护湿地、爱鸟护鸟的意识,提升村民保护湿地的理念。8.3 设施宣教为宣传普及湿地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湿地公园应配备必要的科普宣教设施。公园内通过设立湿地课堂、湿地136、科普展览湿地知识宣讲、文化展示等内容,进一步普及科普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科普宣教设施主要有: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观鸟亭等。8.3.1 湿地科普宣教基地规划在湿地公园北侧小岛对岸建设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占地面积约 800 平方米,依托自然原型驳岸工程与人工栽植的植物开展植物宣教活动。按照自然肌理进行设计,栽植不同种类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配以图片和相关文字说明,包括植物名称、生态价值和利用价值,供游客进行学习和了解,达到向公众介绍湿地植物的目的。58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可开展植物识别、自然笔记、植物知多少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湿地公园植物并丰富相关的生态知137、识。8.3.2 水上科普廊南虎湖岸线较长,因汛期影响形成的消落带具有较大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湿地保护恢复的同时,可对外科普湿地生态原理,展现湿地的自然美。因此,规划结合水岸保护工程,在湿地西北侧现有水上栈道的基础上,于湿地南侧构建亲水木栈道,两条栈道共同构建南虎湖水上科普教育廊道。北侧栈道位于合理利用区,开发建设程度较高,人流较多,规划结合邻近水岸打造科普宣教岸线,通过色彩搭配、季相搭配,栽植不同种类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配以图片和相关文字说明,供游客进行学习和了解,达到向公众进行植物科普的同时营造多彩湿地植物景观的目的,长度约 330 米,宽约 3 米。南侧栈道位于恢复重建区,生境138、较为原始,人流较少,湿地自然属性更高,主要向公众展示红树林的生态修复过程,介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构成、特性、树种类型等,以及作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红树林具备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和净化水质等功能及原理,长度约 550 米,宽约 3 米。由此形成北侧以游憩观赏为主,兼备科普教育功能的五彩翠影廊和南侧以湿地科普宣教为主,兼具红树景观的赤水连云廊,两者共同构成南湖湿地公园水上科普宣教廊道。8.3.3 观鸟亭湿地鸟类主要聚集在北侧小岛附近,因此,规划结合鸟类安全距离和地形条件,拟在湿地公园西北侧小岛对岸建设观鸟亭 1 座,场地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是观鸟的最佳区域。观鸟亭搭配 1 台固定望139、远镜,便于游客对湿地公园的鸟类观察,同时布置常见鸟类宣传栏,通过对鸟类的观察和认知,增加鸟类知识体验的同时提高游客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是湿地公园亲子教育、科普宣教、休憩娱乐的观鸟胜地。8.3.5 科普宣传牌(1)管理性标识标牌)管理性标识标牌1)标志性标识59标志性标识包括标志性符号和标志性展示。具体规划设置如下:标志性符号:对湿地公园主题和特色进行抽象性和概括性总结,设计 1 套带象征意义的符号性 Logo 图标,作为湿地公园标志性符号,设于湿地公园出入口。标志性展示:主要介绍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面积、动植物资源以及景观特色和各景点之间的界限、距离和游览的路线等内容,设于湿地公园边界、140、进入湿地公园的重要路口和交通要道。规划设置 2 块,设于湿地公园主入口、鹤港高速距湿地公园 510min车程的道路两侧,使游客在最短时间内,心生抵达感或地域感。2)指示牌道路指示牌道路指示牌主要为游客提供具体景点的方向和指示,采用木质材料,上书各景点名,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为不同国家的游客提供指示服务,方便、简洁、明了。规划设置 10 块,湿地公园外部设置于高速路闸口、村镇主要进入口;湿地公园内部设置于游步道起点、沿线、目的地、交叉路口、无障碍通道等地,为游客提供指示。服务设施指示牌服务设施指示牌在主要道路节点都有设置,一般与道路指示牌一起,为游客提供指示。规划设置 5 块。3)警示牌标牌内141、容包括湿地公园分区管理的法律规定提示、禁止的行为、生态旅游游客行为准则等,材料以木质长方形标牌为主,上面用文字提示,落地安插,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湿地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其中水深危险警示牌与救生圈共同组合,供游客在意外时使用。规划在湿地公园内设置警示性标牌 5 块,主要设置在水边、草坪上、栈桥边等。(2)解说性标识标牌)解说性标识标牌解说性标识标牌是指有针对性设计的,用于解说和宣传湿地资源、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文化等内容的标识标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景点解说牌、自然知识解说牌、人文知识解说牌、特殊生态环境解说牌、珍稀动植物解说牌等。1)景点解说牌60景点解说牌主要设置在各个主要景点出入口,规划设置142、 9 块,包括湿地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等处,以各景点平面为主,图文形式介绍该景点情况。2)自然知识解说牌和特殊生态环境解说牌自然知识解说牌和特殊生态环境解说牌共计 5 块,分布在科普宣教基地、生态过滤系统等地,可设置可转动多面立体的解说牌,定期更换自然知识内容。3)动植物解说牌植物解说牌要求湿地公园全域覆盖,可采用挂牌式、竖立式等形式,引人注目又融入周围的环境,材质以木质等环保材料为主,美观且和谐;设置二维码植物标牌,用手机扫描,就可以在线了解植物的名字、生态习性等内容,为游客了解、认识植物提供便利。动物解说牌主要分布在水上科普廊,标识牌上的内容包括动物学名、分布范围、习性以及对应的图片,143、帮助游客快速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8.3.6 声像、图片、实物等宣传资料(1)声像资料)声像资料制作宣传南虎湿地公园的声像或视频资料 5 套,通过电台播放提高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对大众进行湿地知识宣传,以提高群众热爱和保护湿地的意识。(2)图片资料)图片资料制作南虎湿地公园精美相册或照片集,共 100 套。(3)宣传手册)宣传手册和宣和宣传单传单印制湿地公园广告宣传手册 200 册,全面介绍湿地公园的资源及风光。宣传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政策的宣传传单,共印制各类宣传传单 10000 份,分阶段发放。8.3.7 网络宣传建设结合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等相关机构网站,为湿地公园建设专栏,开设南虎湿地公园公众144、号,充分展示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湿地景观、湿地文化,同时介绍湿地公园管理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注意事项等,使其成为湿地公园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窗口,也可为湿地公园组织开展各项湿地知识宣传活动、招募志愿者等提供便利条件。618.4 人员宣教人员宣教是基于宣教设施,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服务而实现的一种更有针对性和教育成效的宣教形式,包括常规人员宣教、辅助性人员宣教和专题环境教育服务三种方式,宣教人员主要采取招募志愿者的方式。8.4.1 人员宣教基本要求(1)湿地公园成立宣教部门)湿地公园成立宣教部门宣教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协调公园宣教工作,包括公园主要宣教场馆和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带队解说、定点解说和其145、他直接为游客提供宣教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以及公园宣教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实施、媒体联络、游客招募等。(2)宣教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宣教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湿地公园宣教人员首先应接受湿地相关基本知识的培训,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将专业知识和户外实地观察及体验结合起来,向游客解说。宣教人员应针对旅游团队、学生团队、自然爱好者团队、企业团队等不同受众人群要有不同的宣教解说方式。8.4.2 宣教对象为更好的进行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规划,针对进入湿地公园的外来人员、公园周边的社区人员以及公园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1)外来人员外来人员主要包括进入湿地公园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在湿地公园进行科普考察的科146、研人员、各级相关部门、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等。(2)湿地公园周边湿地公园周边厂区员工厂区员工湿地公园周边工业区工人是与湿地公园关系最紧密的群体,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对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及珍禽水鸟和水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中小学生与湿地公园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群体开展植物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等常识性的教育,对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62(3)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湿地公园管理人员是湿地公园的管理者与政策法规的执行者,他们能力的高低是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与未来发展的基础。8.4.3 宣教内容(1)常规常规人员宣教人员宣教1)带队解说带队解说是指宣教147、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带领一定数量游客,开展系统化的人员宣教服务。规划结合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和水上科普廊等主要景点进行带队解说,游线围绕南虎湿地,是观赏南虎湖最佳游线,能够让游客对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2)定点解说在湿地公园内的重要景点、湿地保护或修复的示范点、湿地宣教设施所在点或活动现场开展的解说服务。定点解说是带队解说的补充,其优势是对公园重要景点的系统介绍,通常在节假日等游客流量较大时间段提供该服务。针对南虎湖水体、生态红树林等核心湿地资源以及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和水上科普廊等建设景点开展,以帮助游客理解湿地公园保护价值。(2)辅助性人员宣教)辅助性人员宣教辅助性人员宣教包括148、咨询服务、非定点解说、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1)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指在入口处、主要景点处设置的人员宣教服务,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何时何地在哪里可以获得哪些宣教服务的咨询。2)非定点解说非定点解说指在游步道、主要观景点等常有游客聚集的区域,根据现场资源条件,灵活开展的具有当下时效性的人员宣教服务。3)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指针对与湿地相关的环境议题,定期或在重要节日开展的,邀请相关领域63专业人士,面向湿地公园游客或周边社区公众举办的专题性讲座服务。4)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指结合湿地公园宣教主题或特定主题节日设计,融合湿地保护、管理、文化等多元内容,通过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的主题宣教活动。(3)专题宣传教育149、专题宣传教育服务服务通过各类专题活动,结合宣传画、宣传板、庆典活动、互动节目以及媒体宣传报道等手段,扩大湿地知识的影响。这种宣教形式群众参与度高、湿地保护知识传播快、影响范围广。1)主题活动依托科普宣教基地,结合公园“自然保护、恢复展示、特色旅游”的宣教主题或“湿地音乐季”等主题节日开展,融合湿地保护、管理、文化等多元内容,通过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的主题宣教。2)专题环境教育由专业环境教育人员用专业方法设计的,结合湿地公园自然环境,用生动和可体验的方式教授湿地公园的保护、恢复等相关知识,激发参与者理解湿地价值、认同湿地保护重要性,激发其参与保护的意愿。常见的活动内容包括:观鸟、湿地植物认知150、昆虫观察、湿地生境管理、湿地合理利用模式学习等。3)观鸟节以观鸟为媒介,使人认识到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吸引爱鸟人士,同时可以促进与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8.5 媒体宣教湿地公园媒体宣教主要包括印刷品、影音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四大类。8.5.1 印刷品印刷品是湿地公园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媒体宣教形式,根据不同使用目的,可分为普通印刷品与正式出版物两类。普通印刷品包括公园的导览地图、宣传折页、宣传海报、宣传画册等各种非正式出版的印刷品,也包括挂历、台历、明信片等延伸的宣教产品。64正式出版物对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恢复成效、经营和管理理念、方法、经验、科研监测的成果等具有特殊宣传教育价值,151、在深入探究湿地公园各类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出版含湿地公园文字说明、景观图片、影像资料、史料和文献、历史典故等多种信息的出版物,加深游客对湿地公园的了解,为湿地公园的对外促销和参加各类湿地公园生态展示活动提供资料保障。信息资料与导游图相结合印制出版,综合各类信息汇编成简易宣传画册、园报,在城市(镇)交通出入口、宾馆等客源集散地免费提供给游客,作为自助游客的重要信息来源。8.5.2 影音媒体影音媒体是媒体宣教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常常用来辅助其他的媒体宣教或设施宣教。制作全面反映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和旅游服务的音像影像制品,包括湿地公园的位置、气候、地质地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环境特征,展示独特的152、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主要在湿地公园入口处设置游客自助咨询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系统,将这些信息集成进去,游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查阅;部分声像资料还可利用游道两旁的隐蔽式音箱在背景音乐中滚动播放。(3)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传统媒体有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其中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比较适合对湿地公园进行专题性的报道,而电视、广播媒体则可以加入更多主观的引导、点评、分析,加之影音媒体的生动性,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拟将南虎湿地公园专题视频通过电视、广播播放,提高知名度,提高公众对保护湿地的认识。(4)新媒体新媒体新媒体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媒体形式,更符合大多数人现代生活方式,其内容精练、153、主题鲜明、互动性强,并带有各种服务功能,是媒体宣教的新趋势。建立“南虎湿地公园”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通过日常科普湿地相关知识、更新湿地公园动态,向全社会介绍湿地公园内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秀丽的湿地风光,让人们了解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展和成效,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中。表表 8-1 南虎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建设项目规划表65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科普宣教设施科普宣教基地湿地公园北侧小岛对岸陆地区域平方米800水上科普廊水上栈道米880观鸟亭水上栈道左侧座1科普宣传牌管理性标识标牌全员及周边项1解说性标识标牌全园项1媒体宣154、传资料声像资料湿地公园管理点套5图片资料湿地公园管理点套100宣传手册和传单湿地公园管理点项1新媒体建设湿地公园管理点项166第九章 科研监测规划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工作可以更好地配合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湿地生态的保护,科研监测成果能够有效、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科研监测还能够起到人才培养、学科交流、示范展示等多元化影响,因此湿地公园应对湿地科研和监测工作给予更高的重视和支持。9.1 科研规划9.1.1 科研原则(1)多学科结合原则)多学科结合原则科研项目应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研究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与管理等宏观155、课题,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珍稀鸟类救护繁殖等专题研究,走多学科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道路。(2)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科研课题应当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既要解决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要紧跟国内外的先进水平,力求技术领先,有所突破。(3)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南虎湿地公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等典型性特点,坚持按系统管理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开展科研,合理设置科研设施与地点。9.1.2 科研目标建成一个基础设施比较完备,能进行区域湿地生态观测、水质净化研究、湿地保护技术研究等科研的平台,利用科研成果,为湿地公园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措156、施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9.1.3 科研任务与内容根据南虎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湿地科研课题可以考虑围绕以下主题开展研究:67(1)南虎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2)南虎湿地公园湿地水质保育研究;(3)南虎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价研究;(4)南虎湖湿地资源与胁迫因子调查研究;(5)南虎湿地公园湿地自然教育课程研发。湿地科研是保障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建议通过招标选择具备雄厚技术力量和设备的科研单位承担,并提倡多科研院所、多高等院校、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保障湿地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9.1.4 国内外交流157、合作湿地公园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措施有:(1)认真履行有关湿地保护的国际公约,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与国内湿地国际公约履约机构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科学考察,邀请国内外湿地专家到公园进行短期访问工作,以提升公园的影响;(2)积极发展同湿地有关的国际组织(如“湿地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著名湿地保护区间的良好关系,争取发展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努力吸收已建湿地公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积极开展与相关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和团体及有关友好人士(如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等)的合作与交流;(4)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项目和国际湿地机构的湿地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项158、目;(5)选派公园管理人员到国内外同类型湿地公园进行不同周期和深度的考察及培训;(6)与林业、气象、环保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水文水质等进行监测。9.2 监测规划为了全面掌握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详细情况,同时评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需适时监测南虎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为湿地的管护以68及生态保育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规划的监测内容包括设立监测样方、生态监测线、监测点等,开展湿地面积、湿地水文系统、湿地水质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湿地管护情况,周边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湿地保护效果等方面的监测。9.2.1 监测原则(159、1)连贯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监测工作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保持监测数据和科研成果的连贯性,坚持长期开展监测活动,建立大时间尺度的动态数据库,有利于及时掌握南虎湿地公园内的动植物变化规律和趋势,合理制定管理计划。(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各项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使用成本。(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紧紧围绕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监测活动,为保护、管理、开发及资源持续利用服务。9.2.2 建设目标通过该项目的有效实施,建立起南虎湿地公园较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连续动态地监测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定期提供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并进行分析160、研究,为湿地公园的保护、恢复、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9.2.3 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建设(1)监测样方)监测样方采用样方法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乔木样方为 2020 米,灌木样方为 22 米,草本样方 11 米,共设置样方 4 个。(2)生态监测线)生态监测线为了对湿地和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进行监测,在湿地公园布设生态监测线 2 条,沿线设立指路牌,作为巡护监测的重点线路。69(3)监测点)监测点在湿地公园设置 4 个监测点,对湿地公园的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等进行监测。9.2.4 监测内容规划(1)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在湿地公园 3 处水源补给点附近建立水文动态监测点,利161、用水环境动态监测掌握南虎湿地公园内的水文、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每年协同水利、环保等部门对湿地公园内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对湿地公园的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2)红树林生态监测)红树林生态监测分别对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的红树林进行定期的生态监测,生态监测内容包括红树林植被、其他生物群落、生境条件、生态过程等。涉及生境修复和敌害生物清除等威胁因素消除,应开展生境要素和威胁因素的监测,并确定反映威胁因素影响强度的具体监测指标。涉及红树林种植的项目,应在种植后开展连续监测,掌握幼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面积等。在红树林种植后 1 年内宜间隔 12 个月开展 1162、 次幼苗成活率的监测。红树林植被、动物群落和生境条件的监测时间可设定为 20 年,生态功能的监测以 40 年为宜。(3)野生动物资源动态监测)野生动物资源动态监测重点通过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湿地公园内鸟类和鱼类的动态变化,掌握鸟类和鱼类分布规律与生活习性等。安排专人长期观测记录鸟类和鱼类的分布种类、数量、习性等,定期统计数据,形成监测报告,为动物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为湿地公园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野生植物资源动态监测)野生植物资源动态监测组织人员对水生植物进行一次定位抽样调查,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收集未记录到的种类,掌握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等变化情况,完善植物名录和区系特163、征以及重要保护植物的分布情况,提供监测报告。70(5)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监测)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监测对有害生物进行一次定位抽样调查,调查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分析有害生物的生活、生长习性和危害程度,编写调查报告,并实时监测病源疫源,做到防患于未然。掌握湿地公园外来陆生动植物、有害水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析它们的生活和生长习性、有害特征、危害程度,为湿地公园动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6)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动态监测)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动态监测每年在黄金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各进行一次调查,主要调查旅游者的数量、文化程度、旅游收入,抽样调查旅游景点和旅游线164、路的噪音污染、垃圾数量、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等情况。总结湿地公园旅游业运行情况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并编制分析报告,为湿地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湿地公园环境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7)社区监测)社区监测通过同当地群众、政府合作,每年统计湿地公园内以及周边社区人口、文化程度、农业产值和居民的收入等数据,编写社区统计报表及分析报告,掌握湿地公园的人口变动情况,为社区共管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表表 9-1 南虎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建设项目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科研监测规划科研课题全园项1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全园项171165、第十章 合理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规划主要是指湿地公园建成后,在保护的前提下,以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为原则,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展生态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以实现湿地公园可持续开展。主要依托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和观鸟亭等场所,开展湿地生境体验、湿地历史演变等活动,发挥湿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区域湿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示范。10.1 规划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湿地公园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是湿地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可以使湿地公园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能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深了解,自觉地参与湿地保护活动。二是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发展提供166、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能永续的开展。但在对湿地公园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湿地公园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人为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等,所以对湿地公园的利用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开发中需遵从以下原则:(1)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是合理利用开展的前提。湿地合理利用开发应是适度的、有限的,并与生态保护的要求相适应,努力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所有规划项目必须在确保自然与文化资源不受到破坏、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突出生态体验的思想与内涵。(2)科学修复原则科学修复原则对已经遭受破碎化的生境和自然景观,在人为进行恢复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167、根据实际情况对生境进行恢复,宜水则水、宜林则林,维持深水、浅水、沼泽多种类型的湿地。同时,在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植物物种基因交流、动物迁徙繁衍等问题。(3)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系统、各要素协调的整体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全面提高72国民经济水平和人类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湿地任何一种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都必须以可持续性原则为指导,可持续性体现在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利用上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应在经济变化和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湿地景观资源的地域属性和存在价值,坚持保护与利用相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168、利益相协调,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减少景观破碎化与生境破坏,保护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景观资源永续利用,为后代留下更“原汁原味”的景观资源。(4)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资源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其各自的环境衬托。景观资源周围的环境也是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和体现。因此,景观资源保护应以与整体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避免为提高一种景观资源的旅游利用价值而牺牲其他资源。湿地景观资源的协调性,包括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建筑设施与人文景观文化内涵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物与生境之间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湿地内建筑设施在不破坏周围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在建设过程中,从造型169、色彩、用料的选择上,应符合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要避免过于雄伟、醒目或者是风格上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设施。野生动物总是以特定的方式生活于某一生境之中,其行为、种群动态都与其生境密不可分,因此要做到保护动物景观资源,首先就应做到对其生境的保护,做到生物与生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0.2 资源利用方式湿地公园以人工湿地为主,经过长期的人为生态修复后,其水资源、湿地植被及水生动物资源等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资源利用方式要由直接利用向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转变。(1)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170、的保护好的保护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应保护先行,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73(2)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对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湿地内只能步行,为方便游人湿地探幽,须铺设游步道,游步道的设计采用架空行人栈道,力求使其与湿地的环境相融,并不对植被造成破坏。(3)保171、护湿地生态,同时负载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保护湿地生态,同时负载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在保护和恢复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发展金湾传统农耕渔事文化。此外,向大众宣传湿地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景观。10.3 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环境容量是指特定旅游区在生态环境质量不受影响到难以自然恢复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脆弱,科学合理的界定其环境容量,是防止旅游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实现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保护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景观资源,为规划建设项目提172、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及开发建设的参考基数,并对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就必须对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10.3.1 估算原则(1)保护第一原则保护第一原则容量估算应以维护湿地可利用的旅游资源价值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湿地公园旅游开发不能对湿地资源保存和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保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满足性原则满足性原则旅游容量估算必须有利于保持游客游兴,使游客对湿地公园内景观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使其心理、感官欲求得到充分满足;(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74旅游容量估算必须充分保证游人安全观光的合理空间需求,避免拥挤造成安全事故。10.3.2 环境容量和游173、客容量测算(1)测算方法)测算方法环境容量通常采用面积法、游路法、卡口法等三种测算方法。根据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和各景区景点的特点及游览方式,本次主要采用了面积法、游路法 2 种测算方法。湿地公园每天可供游览时间平均为 9 小时,游客游览一天最舒适合理的时间为 4 小时。1)面积法)面积法公式: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可游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a每位游客应占的合理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2)游路法)游路法完全游道:C=(A/B)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A游道全长,单位为米;B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单位为米;D周转率(D=174、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其中全天开放时间取 9 小时)。不完全游道:C=AD/(B+BE/F)式中:F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3)游客容量测算方法)游客容量测算方法游客容量测算是在环境容量测算基础上,根据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的时间进行计算。公式:G=(t/T)C式中: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次;75t游完某景区或游道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的合理时间,单位为小时,计算取 4 小时;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4)测算结果)测算结果面积法面积法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湿地公园建设指引的通知等有关建议指标,并参照其他生态旅游区和175、风景名胜区有关指标,拟定南虎湿地公园的单位规模指标为 100 平方米/人。表表 10-1 南虎湿地南虎湿地公园环境容量表(面积法)公园环境容量表(面积法)游览用地游览用地可游览可游览面面积(积(平方平方米米)单位规模单位规模指标指标(平方平方米米/人人)游完景点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所需时间(小时小时)日周日周转率转率日环境日环境容量容量(人人/日日)日访客日访客容量容量(人人/日日)合计合计87300-2,8161,875恢复重建区37001000.518666370合理利用区836001003.52.572,1501,505游路法游路法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广东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湿地公园建176、设指引的通知等有关建议指标,并参照其他生态旅游区和风景名胜区有关指标,拟定南虎湿地公园的访客占用合理游步道为 10 米/人。表表 10-2南虎南虎湿地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一览表湿地公园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一览表区域区域估算估算方法方法游道长度游道长度(千千米米)人均占用游道长人均占用游道长(米米/人)人)日周转日周转率率日环境容量日环境容量(人次)(人次)日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人次)人次)湿地公园线路法4.8102.251080864 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根据表 10-1、10-2 可知,南虎湿地公园日环境容量为 3896 人次,日游客容量为 2739人次。根据湿地公园特点,参照其他旅游景区及湿177、地公园的旅游现状,按适宜旅游天数300 天计算,年环境容量约为 117 万人次,年访客容量约为 82 万人次。7610.4 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10.4.1 客源市场分析根据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特色将湿地公园客源市场定位为:依托金湾区,立足珠海市,重点将其打造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市场定位具体如下。(1)一级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核心圈层-金湾区、香洲区、斗门区及其周边地区。近程辐射层-以珠海市为主体的珠三角范围。(2)二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基础区域-以珠海为中心的广东省范围。基础市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为主的中国华南地区客源市场。(3)三级客源市场三级178、客源市场主体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机会市场-国内其它地区、境外客源市场。10.4.2 游客规模分析南虎湿地公园内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体验价值和旅游开发市场。随着湿地公园的不断建设完善,公园游客的数量、类型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同时公园的接待能力也将不断提高。根据国内类似湿地公园和景区游客增长率情况及南虎湿地公园景观资源特点,一般分为开发、发展和发达三个阶段。新开发的旅游区由于景观独特、新奇,游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而在发展阶段,由于游览设施、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使得内外交通安全便捷,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每年游客增长量也较明显,之后进入平稳的发179、达阶段。预测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后,开发阶段游客增长率将会达到 20%25%,发展阶段平均保持在 15%20%左右,发达阶段平均保持在 5%10%左右。7710.5 旅游项目规划10.5.1 游憩项目规划(1)科普宣教旅游产品科普宣教旅游产品1)水体净化科普湿地公园周边生态隐患较多,特别是西部中央田园区和公园四周的工业区,若水质净化不彻底,其生产、灌溉携带的农药残留、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意外泄漏,将对湿地公园水质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规划在两处沟渠周边建设生态过滤系统,并通过解说牌、展板的设置,向公众科普农药、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水对湿地生态产生的危害,并展示生态过滤系统的净化原理,呼吁大众了解180、湿地、保护湿地。2)亲水观鸟湿地丰富的鸟类资源是湿地公园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湿地鸟类资源,在不打扰和破坏鸟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组织游客的休闲游览活动,是在进行旅游产品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可以在部分湿地鸟类集中的区域建设观鸟平台,让人们以更空旷的视野来观赏湿地景观、候鸟群飞等景观。充分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仅能欣赏湿地的风光,还可以观鸟,摄鸟,与湿地鸟类进行亲密的接触。3)植物宣教结合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开展湿地植物宣教活动。在南虎湿地公园内栽植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佳的湿地植物,与红树林共同构成南虎湿地植物群落,通过解说牌的设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181、中欣赏、认知湿地植物。植物群落有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在靠近岸边的展示区域设置解说牌,简单介绍此类植物的产地、习性、生态功能等特征。为方便游客游览、观光、认知、学习湿地植物,在水道周围成块状种植植物。将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湿地植物群落,供人们在观赏湿地植物景观时具有对比性,同时也便于加深游客认知记忆。4)红树林生态游78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完工后,南虎湖及周边陆地红树林茂密、地势平缓、视野开阔,湖水碧波荡漾,景观宜人,非常适合开展以林中漫步、观赏湿地景观和红树林景观为主的观光游览项目。规划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修建多种生态型游步道182、和观景平台等,同时辅以标牌指示,合理布局旅游路线。(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1)湿地体验湿地体验规划在水上科普廊和观鸟亭开展,通过栈道游客可以亲近湿地公园,在栈道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湿地文化、农耕文化和湿地科普知识。对长廊周边的湿地按段设置湿地植物景观,如芦苇荡、菖蒲丛等。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湿地文化底蕴,零距离接近大自然。2)森林浴场森林浴是 1982 年由日本人提出,指游人浸浴在森林内的空气中,充分吸收树木等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和其它挥发性物质,让游憩者的身心得到综合休养的一种保健养生活动。森林浴的基本方法是在林荫下娱乐、漫步、小憩等。因此,森林浴场设计重点在于林分选择和步行183、游道的设计,湿地公园主要依托观景平台及游步道来建设。(3)湿地生态体验产品)湿地生态体验产品以湿地植物为特色,通过规划亲水平台、栈道等亲水设施,打造宜人亲水空间。并融入湿地文化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一个以南虎湖为依托,以红树林科普、低碳技术为特色的可持续生态湿地公园。79图图 10-1 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10.5.2 旅游路线规划线路组织要突出以线串点带面的思路,以呼应各功能区为基础,合理组织游览线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根据南虎湿地公园的景点分布和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设计湿地公园的游览路线为内部游线和外部道路结合。(1)游路系统游路184、系统湿地公园的园内游览路线系统主要为园路步行游览和电瓶车游览。根据公园景观资源特点,结合地形、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及游览功能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游览方式,丰富游览内容,让游客有不同的游览体验。(2)旅游路线组织旅游路线组织游览路线组织规划在有利于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安全、80游览、休闲等要素,利用空间关系,让游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观赏到湿地公园的各种景观精华,感受和利用湿地公园的各种效益功能。可适应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选择自由、灵活,交通工具可选择电瓶车或徒步的方式。(3)旅游路线规划内容旅游路线规划内容为促进湿地公园稳定有序发展,旅游路线规划需与湿地生态资源协调统185、一,将人为活动对湿地生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根据游客的不同需要,设计多条线路供选择。本湿地公园游览路线分为:1)主要游览路线:休闲观光之旅湿地主入口广场五彩翠影廊春泽望屿听雨轩碧萝水岸赤水连云廊树阵广场。游玩时间:2 小时。2)专项游览路线:科普宣教之旅湿地主入口广场青风岸观鸟亭五彩翠影廊春泽望屿引静桥听雨轩赤水连云廊树阵广场。游玩时间:2 小时。10.5.3 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南虎湿地公园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大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公园西北沿岸区域,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园区主干道和水上栈道两类型园路,几处小型的休憩平台和一个公共卫生间。公园东侧和东南侧则修筑了规模186、相对较大的滨湖休闲广场,建设区域具有基本的照明设施。总体来说,公园已具备基本的交通游览路线,但缺乏休憩、服务等基础设施,因此本次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休闲活动、接待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规划。(2)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原则1)合理布局,服务游客,协调景观的原则81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必须以不破坏湿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按湿地公园的合理环境容量、旅游发展趋势、游览路线组织等情况合理布局。2)节约资源的原则鉴于本湿地公园主要以生态保护和科普宣教为主,同时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生态旅游,更好地展示湿地景观,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南虎公园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资源,原187、则上不在湿地公园内部建设过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尤其是餐饮和住宿尽量都安排在湿地公园周边。3)相对集中的原则游览设施宜相对集中,位置的选择应有利于组织便捷的公共游览交通,对外交通枢纽有直接联系,对内能有利于接近游览点。(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内容)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内容1)湿地出入口规划在湿地公园西北侧中部设置公园主入口,依托现有广场打造公园主入口广场,入口设置特色鲜明的标志大门,以当地石材和木质材料等生态环保材质为主。此外在湿地公园周边临近道路或人流较多区域设置 7 处次入口,为游客进出湿地公园提供便利性。2)慢行系统规划规划以现有道路为基底,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节点建设内容,在公园东侧建设湖岸观光游188、步道。通过步道连接湿地公园南北景点,借助外部道路形成南虎湖科普宣教、生态体验、旅游观光的湿地环湖慢行系统。3)接待设施规划设置接待设施,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设备,进行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统筹管理工作,为游客提供指引、购物等基础游憩、接待服务。4)休憩设施规划在合理利用区沿路设置凉亭、座椅、石阶、座石等休息设施,采用简单的形式和天然材料,出于安全考虑边缘以钝端为佳。5)住宿设施规划82根据湿地公园自身特点,湿地公园内部不提供住宿,规划主要以金湾区城区和周边社区已有的住宿接待设施为依托,也便于访客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6)餐饮设施规划规划湿地公园内的餐饮主要以公园周边的市区及周边乡镇农家乐为依托,除此之外在189、其他访客活动区域根据需要以售货亭、自动贩卖机等形式设置方便食品、特色小吃、饮用水等餐饮服务点。7)购物设施规划规划在公园内设置自助购物站,主要产品为金湾特色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土特产和应急食物等。同时以湿地公园周边的市区及乡镇为依托,销售有机食品、当地土特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8)环卫设施规划规划将垃圾箱设置于游览线路两侧以及景点附近,游览线路两侧垃圾箱间距为70100 米,并在湿地公园入口停车场附近设立集中式垃圾收集点,将垃圾清运至金湾区或周边社区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规划将厕所进行统一管理,建造形式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并设置残疾人专用厕所和无障碍通道,每座厕所的建190、筑面积为平方米。9)医疗设施规划为确保游客在突发疾病和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初步救治,规划在主入口广场设计医疗救生站,并配置专业的搜救人员和医疗救治人员,购置一定的搜救设备和医疗救治设备。同时,在部分主要景区景点各设置医疗点,以满足游人医疗的需要。并且与附近医院建立服务联系网络,以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10)无障碍设施规划为确保所有游客,特别是身体有残疾或行动不便的人士,都能平等、自由地享受公园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公园在进行建设时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需在坡道、盲道、扶手、栏杆、标示牌、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窗口等多方面的考虑好设计的景观环境是否适合各类人群的需要,使其游览达到无障碍性、易191、行性、可交流性、易识别性。11)其他游览设施83其他各景点因地制宜、统一布局,主要有治安、防火、护林等设施。表表 10-3 南虎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数量量备注备注旅游项目规划湿地主入口广场(改建)公园西北侧入口项1五彩翠影廊现有栈道处米250赤水连云廊公园南侧米550春泽望屿科普宣教基地平方米800听雨轩公园东侧沿岸座1青风岸公园西北侧沿岸米100依托生态驳岸建设观鸟亭水上栈道左侧座1引静桥(改建)公园北侧沟渠座1碧萝水岸公园东侧沿岸米100依托湖岸植被恢复建设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湿地慢行系统全园项1巡护192、码头(两处)观鸟亭和树阵广场附近平方米50自助购物点全园处3环卫设施全园项1医疗设施全园项184第十一章 防御灾害规划11.1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11.1.1 规划背景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定地域或一定空间内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特定的栖息环境中,形成了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但一些物种因特定的原因从原来生存的环境中被引入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来,它们无需面对起源地的天敌和竞争,而且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后,能迅速发展繁衍,抢夺土著生物的食物和生存空间,造成其他本地生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态失衡,给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湿地公园应十分注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现象193、的发生。11.1.2 规划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11.1.3 规划方案(1)严格控制外来种源)严格控制外来种源严格把守任何外来物种进入本地生态系统的渠道,如建筑材料携带、游客携带、非法放生等;并对恶意引进外来物种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对现在少量分布于公园内的薇甘菊,采取采用人工除治方法进行彻底除治,防止面积扩大。(2)禽流感监测)禽流感监测结合监测规划设立禽流感监测点,加强对禽流感疫情的监控,建立公开的信息制度和完善的监测网。密切关注鸟类的种类、活动情况及鸟粪状况,一旦发现病鸟、死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禽流感病毒监测,发现疫情立刻公布。(3)恢复工程优先选取本地物种)恢复194、工程优先选取本地物种湿地恢复尽最大可能使用本地植物,如若确实要用外来物种时,要聘请专家对其进85行充分论证,确定可以使用后才能种植。(4)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湿地公园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外来物种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对外来物种的管理中来。(5)加强监控管理)加强监控管理监管人员应对范围内生物入侵和病虫疫情现象实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通报金湾区相关部门。(6)设施配备)设施配备配置病虫害检疫设备和防治设备(机动喷粉喷雾等)各 1 套。11.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1.2.1 规划背景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划区地震峰195、值加速度为 0.1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 秒。11.2.2 规划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11.2.3 规划方案(1)抗震设防标准:湿地公园的建筑、道路以及护堤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为度。(2)设置避震场所:将湿地公园内的主要集散场所作为震时应急避震场所,共两处。(3)物资储备:储备帐篷、食品及饮用水等重要物资,满足公园内群众震后的基本生活需要。(4)组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86(5)成立震后工作小组:负责震后安抚群众、维持秩序以及协调帮助物资运输与发放等工作。11.3 洪涝防治规划11.3.1 规划背景由于南虎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夏季东南或西南季风盛行,196、属台风高频区,夏季降水量大,区域内经常产生强度大的地方性对流阵雨,洪水灾害发生频繁,防洪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南虎湿地公园仅一处防御洪涝设施,为公园西侧水闸,但水闸过水断面较小,水闸高 2 米宽 2.5 米,调节南虎湿地公园水面高程能力有限。且现状通往外海的排洪渠渠底淤积,亟需疏浚。因此需针对南虎湖现状,从实际出发,做好洪涝防御灾害工作,提高湿地公园的综合防洪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11.3.2 规划原则预防为主,结合实际。11.3.3 规划方案(1)为提高南虎湿地公园水闸调水功能,增大湿地公园洪涝防治水平,保障湿地公园生态稳定,规划拟对水闸进行改扩建。(2)当南虎湿地公园内部水源197、超过汛限水位时,南水镇防汛抢险指挥小组应对水闸加强监测,按照金湾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三防指挥部报告工程运行状况。(3)在汛期来临时园区应组织人员按现场情况定期观测,分组巡逻,做好相关记录,并向市三防指挥部报告。8711.4 防火规划11.4.1 规划背景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而对于湿地公园来说,一旦发生火灾既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还将对湿地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11.4.2 规划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害设防,198、突出重点。11.4.3 规划方案(1)根据金湾区森林防火指挥系统搭建南虎湿地公园防火业务软件应用系统,完善防火系统设施设备,实现数据通信网络畅通,保证火场的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向各级指挥机构传递。(2)对园区防火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管理维护。结合园区交通系统建设防火道路,实现重点林区道路畅通,在起到林火阻隔作用的同时,也为消防车的通行以及相关扑火机具的使用提供便利。(3)加强公园防火队伍能力建设,设置 3 名巡护人员负责湿地公园的火灾巡护工作,配备全套的灭火机具和装备,定期组织防火培训,如果火情较大应立即与金湾区火警系统联系,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湿地公园火灾防御系统规划责任分区落实到199、人,每年定期召开湿地公园防火工作会议。每月由管理中心组织对防火灭火设备检查及对公园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4)定期组织防火宣传教育,通过多手段、多途径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期、重大时段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林火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宣传、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从多个层面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全方位、社会化的防火宣教格局。在湿地公园范围内主要建筑设施、游人集中区域每隔 50 米设立一个防火固定宣88传牌或警示牌。11.5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11.5.1 规划背景应急救援安全规划,主要包括针对突发性、威胁到游客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危险事件及湿地公园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所做出的保障性措200、施规划。11.5.2 规划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响应迅速,切实有效。11.5.3 规划方案1、设施建设:湿地公园计划建设医疗救生站 1 个,位于主入口广场,配备救生设备 5 套以及基本常用药品。2、宣教警示:在湿地公园入口、近水区以及人流集中区域,设置警示宣教牌,宣传安全游览的有关知识。3、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在湿地公园的关键节点应增建若干个安全监控点,分别在各功能区安装监控探头,实现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及管理。表表 11-1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防御灾害规划表防御灾害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防御灾害规划病虫害检疫和防治设备湿地公园管理点项1防洪设施湿地公园管理201、点项1瞭望望远镜湿地公园管理点台1灭火设备全园项1水闸改扩建现状水闸处项189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12.1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在旅游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命脉和支撑。湿地公园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内部道路交通建设不是以通达性和便利性为主,而是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相关道路交通建设。12.1.1 交通现状(1)外部交通)外部交通湿地公园交通便捷,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周边城镇现有及规划道路等,湿地公园沿线城镇公路目前基本实现硬底化,交通便利。(2)内部交通)内部交通湿地公园内部交通现存园区主干道和栈道两类型园路,两者均分布在场地西北侧陆地区域,其中园区主干道202、为透水砖铺设,宽约 4 米,长约 2.7 千米,栈道分两处,一处位于西侧水道两岸,另一处位于西北侧沿岸,两处栈道宽约 3.5 米,长约 0.56 千米。两类型园路共同构成湿地公园交通路线,流线顺畅,基本实现硬底化。但公园缺乏连通南虎湖南北两岸的交通路线,导致游客游览湿地公园各个景点缺乏连续性,景观体验和宣教效果大打折扣。12.1.2 规划原则(1)湿地公园应在功能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组织完善交通系统,提高湿地公园内道路通行能力,满足湿地保护、管理、监测和生态旅游的需要;(2)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湿地公园现有道路,并结合地形,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新建或改建原有的道路,增修新的步行游览道;新建道路应达到203、生态上安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3)应提高湿地公园可达性,做好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的转换;(4)道路开设应避免穿越不良地质地段,道路线形、走向、绿化及配套设施,力90求与自然协调,服从景观要求,同时提高交通游览的舒适性。12.1.3 规划内容根据湿地公园景点分布和地形实际状况,再结合预测的湿地公园游客流量分布,合理规划湿地公园内部交通,为游客全方位展示南虎湿地公园。(1)公园出入口)公园出入口根据公园周边人流来向、交通状况、城市布局以及公园内的主要景点分布、游览路线等条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向游客提供最大便利性,最终确定湿地公园主入口选址位于湿地西北侧中部,在现有广场基础上设宣传204、牌、指示牌等,具有集散、休憩、观光等功能。此外,公园还在其余区域设置出入口共 7 处,为游客进出湿地公园提供便利性。(2)外部交通)外部交通南虎湿地公园在对外交通上充分利用现状道路,主要有三虎大道、海工一路、南水大道、装备二路等。后续规划的市政道路如若涉及南虎湿地公园土地,需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并按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3)内部交通)内部交通本次规划拟在湿地公园东侧建设游步道,南侧建设木栈道。东侧游步道以现有地形为基础,采用生态透水砖铺设,平均宽度约 2.5 米,长度约 0.99 公里,作为湿地公园内部的巡护道路和宣教游览道路,同时具有领略南虎湖沿岸风光205、的功能;南侧木栈道以架空方式修筑,最大程度保护湿地生态,平均宽度约 2.5 米,长 550 米,栈道围绕红树林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向游客展示红树林湿地生态效益和生态价值。此外,规划在湿地公园主入口西侧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游客出行。(4)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湿地公园为便于管理、科研、科普宣教等工作,应实现交通工具多样化,此次规划为湿地公园管理点配备了电动巡护船 1 艘、野外巡护摩托车 2 辆。91(5)停车场)停车场停车场作为主入口景区的重要功能区域,所设位置应方便游客进入服务区等区域。此次湿地公园规划根据公园入口游客数量,规划在湿地公园主入口北侧生态停车场地 1个,占地面积 800 平206、方米。规划机动车小车停车位 36 米,大车 312 米。单车道回转宽度不小于 3.5 米,双车道回转宽度为 6 米。停车场出入口不小于 20 米,停车带一般控制在 1520 米。地面选用厚度在 810 厘米的圆形孔洞草坪砖铺砌,对停车场起到美化的作用。停车场周边利用乔木、灌木、微地形等进行视觉遮蔽,以减少对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12.2 电力工程规划12.2.1 现状分析该湿地公园已开展一定规模的开发建设,建设区域具有基本的照明设施。12.2.2 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电源,供电安全可靠,线路架设、维修方便;(2)输电线路容量要兼顾发展,与附近乡村用电结合,就近安装线路,节约投资,一次到位;207、(3)满足公园需要,妥善布局和安排好设施建设,不影响和破坏景观各主要管理及访客点配备自备电源,以供停电急需。12.2.3 规划内容湿地公园内供电电源利用现有供电点,在新建的主要景点增设照明设施。供电线路以地埋电力电缆为主,能源消耗还可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从而节省电能的消耗。12.3 给排水工程规划12.3.1 给水工程规划(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湿地公园主要有 3 处水源补给点,分别是西侧由水闸连接的黄茅海,东北侧流经珠92海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沟渠以及东南侧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沟渠,3 处补水点以黄茅海为主。(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湿地公园给水工程应满足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208、B50282-98)的相关内容;2、供水设施、管网与开发区整体管网规划相衔接;3、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以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4、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自然地势,选择水质好、费用低的水源;5、适当设置饮水设施,满足游客饮用水的需要,饮用水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规划内容)规划内容1、建立内部供水体系。2、消防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共用一套给水管道,在建筑物周围采用地上式消火栓,间距小于 150 米,消防管径为 DN100,以保证 10 升/秒的消防用水量。12.3.2 排水工程规划(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湿地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存在两处城市排水渠,分别为珠海209、西部中央田园区和生活区,以及南湖山径流流经工业区的两处沟渠,由于湿地生态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上两处沟渠对湿地生态环境存在较大隐患。(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符合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污水处理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级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2、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考虑发展,一次到位的原则;3、防止水污染,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原则。93(3)规划内容)规划内容此次规划的湿地公园的排水方式采用雨污分流制,为了不影响公园景观和环境质量,除消防用水可直接排放外,其余污水规划配置生物氧化塘进行处理,废污水经二级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10、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后用于灌溉或直接排放,或回收用于绿化。废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可导入湿地,利用湿地进行自然净化,以减少投资。12.4 电讯工程规划12.4.1 现状分析湿地公园内已被无线通讯信号覆盖,有移动、联通、电信设施和电视接收系统。12.4.2 规划原则(1)建立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通信网络;(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旅游与生活的通讯网络;(3)通信设施和线路应尽可能与景观和谐,且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期施工,留有余地,重视节约。12.4.3 规划内容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为适应公园发展需要,便于对外联络和内部组织管理,规划提高电信网络的覆盖率和信号强度,公园内各211、办公室均应设置宽带网络、程控电话、电视卫星接收设施和闭路电视系统,丰富访客、职工的文化生活。在合理利用区内设立地波调频广播系统,园区内的公共广播系统与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合用。表表 12-1 南虎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道路交通规划公园东侧游步道建设全园项1电动船湿地公园管理点艘1野外巡护摩托车湿地公园管理点辆2生态停车场主入口广场西侧平方米800电力工程规划电力设施合理利用区项1给排水工程规划给排水设施合理利用区项194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电讯工程规划电讯设施合理利用区项195第十三章 管理能力与212、社区共建规划13.1 管理规划13.1.1 规划原则有利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符合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有利于湿地公园的有效管理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符合国家林业局广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22)的需要;人员配备结构合理,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生产和科研相结合。13.1.2 管理组织根据广东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22),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湿地公园管理机制,明确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湿地公园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南虎湿地公园面积较大,为方便湿地公园日常保护管理,在湿地公园主入口规划建立 1 处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点,占地面积 10213、0平方米,配备办公、巡护、生活、消防等设备。13.2 能力建设规划本湿地公园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湿地巡护监测网络建设、运营能力建设等。13.2.1 巡护监测网络建设日常巡护工作是确保湿地公园区域内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必要手段,野外巡护既可以防止、制止破坏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的发生,也可以由巡护人员完成一些调查表格,收集日常的野生动植物和人为活动的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可以得到野生动植物、人为活动强度分布等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从而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和管理措施,加强对问题地段的管护。在巡护路线的设计上,应考虑路线巡护区域的代表性,湿地公园内典型的植被、生境都要尽可能涉及,每条巡护路线应214、尽可能经过该区域的所有生境类型。9613.2.2 运营能力建设以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规划为龙头,以“严格保护、强化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方针,以政府主导,管经分离,管理促保护,管理促开发,社区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保护、开发、管理的法规体系,建立运转高效的管理机构,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构建政府、管理机构及社区居民多方利益共享机制。规划措施有:(1)湿地公园内共同协商,建立统一、公平、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2)相关实施主体与相关社区建立共管共建委员会,对于需要双方合作的项目,由社区共管共建委员会负责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3)为了加215、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对从事湿地生态体验项目活动的调控和管理,减轻周边农业、渔业生产活动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压力,对湿地公园周边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监控和引导管理。(4)加强与其他湿地公园及水利、林业、旅游等学校人才交流合作,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去深造,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各种优惠政策,引进、留住专业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13.3 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与传统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相比,湿地社区共管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参与性、互利性等特征。对湿地社区共管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湿地社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新的共管体系及对策和216、建议,使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同湿地公园的保护目标统一和协调起来,使社区自然资源今后的发展变化直接地处于湿地公园的监测之下,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3.1 社区面貌整改(引导性)加强对湿地公园附近村庄的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一整改,打造宜居精品村,内容包括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建设村庄内97社区健身公园,为社区铺设道路,对村民建设的房屋提出风格、颜色方面的控制要求等,营造更加和谐美丽的社区面貌。13.3.2 社区培训结合社区活动中心,建立社区湿地学校,内设科普教室、湿地知识长廊等。同时,根据需要组织217、一些培训活动,包括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的教育培训、农业技术培训、旅游知识培训等学习活动。聘请专家把一些实用技能,湿地保护先进理念等内容介绍给大家,提高思想觉悟,掌握生态旅游服务技能,更好的保护湿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13.3.3 社区污染控制在各行政区内成立湿地水质保育机构,机构定期对南虎湖水面、岸滩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内源污染的控制和消除,对废弃物集中清理。在局部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以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建立和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社区污染控制工程主要针对项目区上游农业生产区和生活区,通过工程措施,对农业污水进行收集;通过生物措施集中净化处理,对固体垃圾废物进行收集、转运。社区附218、近沿公路分散安放垃圾桶,修建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避免垃圾随意堆放影响景观,污染环境提倡清洁能源。控制湿地公园上游农田的氮、磷肥及农药的施用量,控制废水对湿地的污染影响,社区工业、农业等生产项目以及村镇建设的规划,要与湿地保护规划内容相衔接。部分区域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将废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排放。13.4 保障措施规划13.4.1 政策保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政。积极宣传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使南虎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在地方法规的基础上,不以个别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加大对公园湿地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将219、南虎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98扩大公众和社会团体在湿地公园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制定公众参与机制和方式,充分激励公众的责任感。加强对湿地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有关政策法规的普及。13.4.2 组织保障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林业、旅游、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因此,应充分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高效有职有权的统一区域行政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部署、上下结合、职责分明、高速运转的管理机制,集各部门之力共同完成湿地公园的建设,确保项目的正常实施。13.4.3 管理保障(1)搞好人才管理。把好人才引进关,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健全岗220、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让各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管理,从设计到施工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规程;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进行检查验收,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3)搞好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设置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和严格的审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定期接受主管部门的财务监督。(4)搞好信息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湿地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状况221、等各信息数据及时处理、汇总、分析、反馈。(5)搞好经营管理。要做好湿地登记、公园定界发证等基础工作,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开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业是促进湿地公园保护的有效手段,旅游主管部门应做好包括湿地公园在内的联合促销工作,扩大湿地公园影响力、知名度,保障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业顺利发展。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培育和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惩处恶意竞争、欺骗等不良经营行为。推进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质量管理,认真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9913.4.4 资金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是支撑项目建设的关键,要积极争取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制定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与222、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为湿地公园提供财力支撑。充分考虑湿地公园建设资金需求大的实际情况,努力争取省财政加大对金湾区地方政府的支持。使用资金时,应符合国家有关资金合法使用的规定,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对款项进行挤占、挪用、截留,各项收支都应有明细账目。建立健全的外部财务监督和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将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项目建设统一采用资金报账制度,对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结余及使用效率、成本控制做详细计划、安排、登记及具体报告,如实提供完整的财务账目、凭证、报表和相关资料。设立资金监督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审计和监督工作。通过对预算编制和223、执行过程中财政法规、政策贯彻情况以及资金运用和管理过程的监督,认真分析、考核财务状况、建设成果以及资金变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切实提高资金审计和监督的有效性,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杜绝产生挪用、滥用资金状况,提高资金的安全利用率。13.4.5 技术保障建立加强同区域内高校以及其他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专题研究,申报湿地科研课题。同时,注重与科研院校联合培养湿地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吸纳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和实际经验,为南虎湿地公园制定保护政策和实施恢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13.4.6 宣传保障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224、保护和参与意识,积极发挥各种自然保护组织和团体在宣传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事业中100来。同时,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并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公众的保护和参与意识。表表 13-1 南虎湿地公园管理建设项目规划表南虎湿地公园管理建设项目规划表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数量数量管理机构规划管理点配套设施设备公园主入口套1智慧湿地综合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公园主入口项1巡护监测网络建设全园项1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运营能力建设公园主入口项1社区宣传教育周边农田项1101第十四章 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225、性分析14.1 土地利用现状南虎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 68.60 公顷,根据金湾区 2022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中的土地分类,以及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等规范,将南虎湿地公园用地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目前,南虎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表 14-1 所示:表表 14-1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一级类一级类二级类二级类面积(公顷)面积(公顷)占比占比%代码代码名称名称代码代码名称名称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10公园与绿地68.5899.9710交通运输用226、地1003公路用地0.020.03合计合计68.60100数据来源:金湾区 2022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湿地公园以水域为主体,其中湿地面积 55.92 公顷,湿地率达 81.08%,具有鲜明的“水生-湿地-陆生”复合型湿地特色,统筹保护好湿地与林地是保障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公园范围内土地权属清晰,公园范围内水体和土地均为国有,湿地公园范围土地权属与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14.2 居民点调控规划湿地公园境内无常住居民,涉及社区为金龙社区。经过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以更好地保护“水生-湿地-陆生”复合生态系统,保护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为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与周边社227、区的协调规划已在“第十二章管理规划”章节中详细说明,本章不再做详述。10214.3 国土空间规划14.3.1 规划原则(1)依法规划立足保护依法规划立足保护公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必须以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护为前提,根据现代湿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遵法依规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占用林地、水域,不占或少占林地。服务设施、监测建设和道路交通等用地,必须占用林地的,少采伐林木。(2)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在严格保护湿地的前提下,以科学合理利用、提高综合效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统筹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遵循经济、社会和自228、然发展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为手段,因地制宜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3)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调整用地结构,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力求做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统一。14.3.2 国土空间规划根据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公园内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规划对公园内土地利用进行以下布置。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用设施等的土地。规划前,湿地公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有 68.58 公顷,占湿地公园面积的 99.97%,均为公园与绿地;规划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变。2)229、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汽车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用地。规划前,湿地公园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0.02 公顷,占用地总面积的 0.03%,规划后,湿地公园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不变。湿地公园土地面积变化详见表 14-2。103表表 14-2 南虎湿地公园国土空间规划南虎湿地公园国土空间规划表(单位:公顷)表(单位:公顷)用地类型用地类型现状现状规划规划面积变化面积变化一级类一级类二级类二级类面积面积占比占比%面积面积占比占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68.5899.9768.5899.970交通运输用地公路用地0.230、020.030.020.030合计合计68.6010068.60100014.4 与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珠海市金湾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 年),金湾区在南虎湿地公园范围内暂未规划建设项目,本次土地利用规划仅需根据湿地公园自身发展需求调整各类用地规模。14.5 与“三区三线”符合性分析此次南湿地公园的规划范围均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涉及面积 68.60 公顷。根据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广东省林业局关于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粤自然资发202311 号)(以下简称“通知”),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231、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仅允许通知中明确的 10 类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南虎湿地公园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一般控制区进行管理,此次规划的内容仅湿地保护恢复、科普宣教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符合通知明确的 10 类允许有限人为活动中“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及符合相关规划的配套性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必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维护”。104图图 14-1 南虎湿地公园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南虎湿地公园与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105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15.1 估算依据该项目的投资估算是在进行广泛物价和费用调查的基础上,232、参照国内类似工程的费用水平,并考虑到广东省和珠海市现行的物价水平,以及建设条件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后进行概算的。15.1.1 投资估算依据投资估算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政部文件财建 2002394号);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文件计价格200210 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的通知(林计发2002261 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文件发改价格2007670 号);国家计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 号);林业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林业部 LBD301-1996);关于调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233、于印发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2016 年修订调整)(粤国土资规字20161 号);当地相关技术经济指标。15.1.2 有关投资估算取费标准有关投资估算取费标准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2016504号)的规定计算;2)勘察设计费:按国家级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106200210 号)文的规定计算;3)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 号)的规定计算;4)预备费:按(林计发2006156 号)文件规定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 5计。15.2 投资估算经估算,南虎湿地公园建234、设项目总投资为 4496.69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3280.10 万元(包含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防御灾害工程、基础工程、管理工程),其他费用 481.79 万元。详见表 15-1。表表 15-1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投资估算一览表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建设期建设期投资额投资额占比占比近期近期远期远期总计总计4496.69100工程费用工程费用3975.539.44014.989.29湿地保护规划5410.564.51.43湿地恢复规划37377374483.26科普宣教规划272.929.90.66科研监测规划1510250.56合理利用235、规划36.5036.50.81防御灾害规划200200.44基础工程规划738811.80管理规划131140.31其他费用其他费用481.7910.71建设单位管理费40.150.89勘察设计费140.523.13工程监理费100.372.23预备费200.754.46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中: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基本预备费、工程监理费分别按工程基本建设费用的 1%、3.5%、5%、2.5%计算。投资估算不作为财政资金安排依据,实际投资需依据具体项目按程序报批10715.3 效益评析15.3.1 生态效益(1)改善区域小气候和有效调节洪水,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区域小气候和有效调节洪水236、,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湿地具有温润大气、净化环境的功能,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调节降水,增加周边空气湿度。从南虎湿地公园水系循环的方式来看,湿地公园是连接区域内水系的重要通道,除具有改善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功能外,可有效调减洪峰,减少洪水径流,防止洪涝,保障周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有效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有效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湿地公园建设从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明确湿地保护范围,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可有效恢复南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周边湿地。一方面将改善现有237、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降低人为干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能够扩大生物的生存空间,进一步丰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和维护生态平衡网络。(3)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为鱼类、鸟类等提供栖息环境湿地公园开展的一系列生态工程,一方面通过水源水质保护、植被绿化美化、周边社区污染控制等,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水岸植被修复工程等,能够营建满足多种鱼类和水禽需求的栖息场所,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也有利于维护候鸟迁徙通道的生态安全。(4)有效丰富景观层次,改善生态旅游环境有效丰富景观层次,改善生态旅游环境通过湿地保护工程的建设,整合地形,恢复水体238、和湿地植被,可丰富目前的生态景观层次,营造一幅环境清新、浓淡相宜的自然画卷。而对各功能区以及旅游项目进行精心的规划,可打造设施较齐全、分区功能明显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来此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唤起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游客对湿地环境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使生态环境进108入良性循环。15.3.2 社会效益(1)打造宜居环境,助力城市发展打造宜居环境,助力城市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可以逐步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完善活动设施,从而打造宜居环境,为周围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使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在绿色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助力金湾区南水镇走好生239、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2)促进湿地文化的提升和传播促进湿地文化的提升和传播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南虎湿地公园的建设,能够让游客通过参观与旅游,在享受湿地景观的同时,深深地体验和感受浓郁的湿地生态文化,丰富群众湿地文化知识,满足其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唤起公众自然保护意识,促进自然资源保护,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湿地文化发展,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安定社会、繁荣地方经济将产生重要作用。(3)加速信息交流,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区域竞争力加速信息交流,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区域竞争力随着南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240、事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游客将纷至沓来,通过科考、绘画、摄影和录像等活动,将湿地的最新信息传播出去,加速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将使金湾区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迅速提高,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城市品牌的宣传。(4)科研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科研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湿地公园以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优势、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将成为金湾区广大中小学生们的特殊课堂,公众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与公园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加湿地环保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10915.3.3 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241、益随着南虎湿地公园建设的日益完善,将逐步启动生态旅游项目,向公众开放湿地公园并经营多种服务项目,将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有利于湿地公园的长期发展和资金积累。湿地公园的旅游收入可以作为公园自养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可用于设施维护、日常管理工作、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等。同时,经过适当的规划、政府的引导,湿地公园旅游活动的开展可有效的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周边餐饮、售卖等服务行业的收入,促进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2)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湿地公园通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公园及周边环境质量,吸引访客到当地旅游,将有效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满足访客的行、食、游、购、娱等活动需求,将开展的各242、项服务工作,能够带动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的交通、商贸、饮食、城建和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为金湾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110第十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16.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虎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一项在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在科学控制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建设工程。总体来说,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16.1.1 对湿地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生产废水和工人生活废水。生活废水产生量较少,可以在施工场地采取设置临时旱厕,用于周边果园灌溉,不进入洼地;湿地公园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243、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标准后,用于农业灌溉、绿化和回收。因此人为活动不会对南虎湖水质产生污染。开展的湿地恢复工程、水质净化、环境监测工程以及污染控制、湿地动植物保护等工作使得湿地公园的植被覆盖度提高,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及时监测和消除对水环境的威胁,都将使得整个区域水环境改善,水质量的提高及区域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恢复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并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营造出更适合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空间。16.1.2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施工期土建工程、道路工程对环境产生施工扬尘。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244、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起尘(即二次扬尘),主要是在场地清理、挖土填方、建材的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在建设过程中,一些运输和动力设备运行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对大气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为点源污染,排放具有流动、分散的特点,范围和规模小,随着工程的结束和环保措施的落实,对环境的影响也将消失。营运期间,汽车尾气是公园主要大气污染来源,湿地公园四周行驶的机动车引起111扬尘也会对湿地公园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公园建成后应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净化大气,提高园区空气质量。湿地公园进一步建设后,能够对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一定区域的空气进行有利245、影响,缓和气温、增加大气湿度和气候调节,对降水分布产生正效应。16.1.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道路交通、土建工程会对土壤进行开挖,但主要道路尽量选择在现有道路上加以改造,其他道路尽量规划在现有林间道上,尽量减少开挖。项目完工后,将对道路做好边坡护理和绿化改造。因此,道路交通和土建工程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轻微。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为部分浅滩底部清淤开挖,将损坏地表覆盖植被,原来的土层结构被破坏,形成坡面,在雨水地面径流的作用下,由高差产生地表径流,将土颗粒带走,形成水土流失。营运期间及时清理垃圾、防止人为破坏植被的行为,对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工程的实施对湿地范围内土246、壤环境影响是积极的。通过植被景观建设、湿地恢复、生境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植被景观,减少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的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改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涵养,改善土壤肥力。16.1.4 对声环境的影响湿地公园施工期的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最高值可能会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对周围人类、动物甚至是植物都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具有局部路段特性。营运期间,机动车引擎运转、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鸣笛等原因产生的噪声对野生动物等敏感点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影响部分动物的栖息、觅食和繁殖。因此应当制定一些相关规定,并严格执行,控制游人活动的范围,动物的247、主要的栖息环境禁止游人进入,为野生动物留有不受打扰的空间。但总体来说声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可以将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16.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环境影响主要为在施工中对植物产生的破坏,对两栖、爬行、兽类等造成的112短暂影响。施工期间,机械的作业声、工人工程做工,运输车辆来往等活动会对湿地动植物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各类污染源进入水体或造成水体波动、对生活栖息的鸟类和鱼类造成干扰。但主要道路尽量选择在现有道路上加以改造,其他道路尽量规划在现有林间道上。随着湿地恢复,湿地公园内植被增加、湿地面积增加,化学污染减少,生物的生境条件将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野248、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栖息环境将相应改善和提高,其栖息条件改善,饵料也更丰富,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将得到有效控制和防止,有利于生物种群增加。营运期间,主要是汽车鸣笛、节假日高峰访客增多会对鸟类栖息环境造成干扰,同时,不规范、不文明的游园行为,可能会损害到公园内生长的林木植物。运营期间物种资源最为丰富、并作为生物主要栖息地的保育区禁止游客入内,仅在非常有限的区域内对有管理的、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场所允许游客进入,将游客对生物生活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16.3 保护措施16.3.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现场建造沉淀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水废水需经处理后排放。及时收集项目施工249、过程中的污水,并简单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加强施工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禁止向水道倾倒废水及残渣废物。(2)施工材料运输采用封闭式车辆或遮盖措施,限制车速;施工场地土方集中堆放,采取防风防雨淋措施,及时清理运输道路,控制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存储,及时清扫运输过程掉落的土方,避免扬尘或污染水体。(3)土建工程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避免破坏周边植被,减轻项目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建工程完工后,对裸露场地进行生态绿化补偿,严格把控恢复质量。(4)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定期维护、保养施工机械进行,从声源上控制噪音产生;施工过程尽量用低噪声设备,对机械精心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并在噪音传播和接收位置250、设置临时声屏等,将噪音污染降到最低。113(5)施工前应主动驱逐工程区内栖息的动物或鸟类,严禁捕捉杀害动物,设定施工工作区域,将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限制在此范围,减少对临近区域影响。建设施工过程中若发现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作业应避开,不得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场所;若发现受伤野生动物,应及时展开救助,并通知当地主管部门。(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公告、工作会议、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督促施工人员,严禁非法猎捕动物,破坏植被,减轻施工对公园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影响。(8)施工单位应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加速施工进度,避免施工期限过251、长带来的生态环境不可逆的负面影响。16.3.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湿地公园应设立科学合理的停车地点,检查露营车辆的尾气排放达标情况,限制车速,控制车辆驶入量和运行范围。园内行驶车辆应选用以清洁能源为燃料的机动车,减少尾气的排放,降低对园内动植物的生存影响。(2)生活污水在湿地公园内经处理达到国家标准才能排放。开展亲水活动也应时刻注意,谨防污染水质事件发生。(3)加强宣传教育,维护环境卫生,设立美观环保的垃圾桶,收容游客食品袋、果皮等杂物,并安排人员负责清理。(4)科普宣教景点、服务设施等施工的同时也应坚持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减轻项目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障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不受干扰。(5252、)公园内除停车场外禁止机动车进入,禁止汽车在噪声敏感点鸣笛,空调压缩机附近采用吸音材料,从声源上减少噪音。(6)全方位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水禽栖息地恢复、湿地景观恢复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动态性,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7)加大湿地公园保护的科普宣传力度,通过设立安全指示牌、科普宣教标识,114招募湿地公园保护行动志愿者、开设湿地公园官方微信、微博等账号,多种途径宣传湿地保护知识。16.4 环境影响结论南虎湿地公园是一项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以湿地和红树林生态保育为主的保护与恢复工程,能消减外界干扰因子和胁253、迫因子,维持湿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南虎湿地公园的建设,一方面能减轻外界污染物对湿地环境的干扰,保护并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与恢复工程,为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禽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种群群落的构建与发展奠定基础。虽然湿地公园项目的施工期、运营期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得当的保护措施,可将干扰与影响降至最低,并且该影响是暂时的、可控的。整体而言,南虎湿地公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优化区域内景观格局,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为休闲娱乐254、和科普教育提供场所,从多角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区域生态旅游体系得到优化与发展,综合竞争力得到强化与提升。综上,南虎湿地自然公园的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总体来说是正面且积极的。115附表附表 1 南虎南虎湿地公园投资估算一览表(单位:万元)湿地公园投资估算一览表(单位:万元)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单价单价数量数量总额总额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近期近期远期远期湿地保护规划水系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上游水系保护建设公园东北侧、东南侧沟渠,西北侧水闸上游沿岸项81844废弃物集中清理全园项51532水质保护规划加强周边污染源控制公园周边项41422水岸保护规划生态驳岸全园项1511515-科普宣255、教岸线水上栈道沿岸米0.032507.552.5栖息地保护规划确碑立桩,设置保护标牌全园项1011010-栖息地(生境)保护全园项1011010-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全园及周边区域项5155-小计小计64.55410.5湿地恢复规划湿地水体修复规划生态过滤系统公园北侧和东南侧沟渠一带处1022020-湖岸植被恢复南虎湖湖岸边缘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项20120155栖息地恢复规划鸟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8188-鱼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1011010-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栖息地恢复全园项5155-红树林生公园主要水域公顷112.32.6836763676-116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256、单价单价数量数量总额总额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近期近期远期远期境恢复和部分岸线48其他恢复规划入侵植物生态控制规划全园项51532小计小计374437377科普宣教规划科普宣教设施科普宣教基地公园北侧小岛对岸陆地区域处2012020-水上科普廊水上栈道米-880-(已在基础工程部分计算)观鸟亭水上栈道左侧座5155-科普宣传牌管理性标识标牌全员及周边项1111-解说性标识标牌全园项1111-媒体宣传资料声像资料公园管理点项0.410.4-0.4图片资料公园管理点项0.510.5-0.5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公园管理点项111-1新媒体建设公园管理点项111-1小计小计29.9272.9科研监测规划科研课题257、全园项10110-10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全园项1511515-小计小计251510合理利用规划旅游项目规划湿地主入口广场(改建)公园西北侧入口项1011010-听雨轩公园东侧沿岸座5155-引静桥(改建)公园北侧沟渠座5155-树阵广场南侧广场处-1-(已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巡护码头观鸟亭和树阵广场附近平方米0.22555-自助购物点全园处0.531.51.5-环卫设施全园项5155-117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单价单价数量数量总额总额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近期近期远期远期医疗设施全园项5155-小计小计36.536.50防御灾害规划病虫害检疫和防治设备公园管理点项3133-258、防洪设施公园管理点项2122-瞭望望远镜公园管理点台2122-灭火设备全园项3133-水闸改扩建现状水闸处项1011010-小计小计20200基础工程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内部道路建设全园项5015050-电动船公园管理点艘5155-野外巡护摩托车公园管理点辆1222-生态停车场主入口广场西侧平方米0.0180088-电力工程规划电力设施合理利用区项41422给排水工程规划给排水设施合理利用区项1011055电讯工程规划电讯设施合理利用区项21211小计小计81738管理规划管理机构规划管理点配套设施设备公园管理点套8188-巡护监测网络建设全园项4144-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运营能力建设公园管259、理点项1110.50.5社区宣传教育周边农田项1110.50.5小计小计14131工程费用合计工程费用合计4014.09118规划规划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地点单位单位单价单价数量数量总额总额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近期近期远期远期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40.15勘察设计费140.52工程监理费100.37预备费200.75其他费用合计其他费用合计481.79总计总计4,496.69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中: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基本预备费、工程监理费分别按工程基本建设费用的 1%、3.5%、5%、2.5%计算。投资估算不作为财政资金安排依据,实际投资需依据具体项目按程序报批119附表附表 2 南虎260、南虎湿地公园规划项目湿地公园规划项目分期分期建设工程一览表建设工程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类别重点建设内容重点建设内容分期建设分期建设近期近期中远期中远期湿地保护规划上游水系保护建设废弃物集中清理加强周边污染源控制生态驳岸科普宣教岸线确碑立桩,设置保护标牌栖息地(生境)保护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湿地恢复规划生态过滤系统湖岸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鱼类栖息地恢复两栖爬行类和哺乳类栖息地恢复红树林生境恢复入侵植物生态控制规划科普宣教规划科普宣教基地水上科普廊观鸟亭管理性标识标牌解说性标识标牌声像资料图片资料宣传手册和宣传单新媒体建设科研监测规划科研课题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合理利用规划湿地主入口广场(改建)听雨轩261、引静桥(改建)巡护码头自助购物点环卫设施医疗设施防御灾害规划病虫害检疫和防治设备防洪设施120工程类别工程类别重点建设内容重点建设内容分期建设分期建设近期近期中远期中远期瞭望望远镜灭火设备水闸改扩建基础工程规划内部道路建设电动船野外巡护摩托车生态停车场电力设施给排水设施电讯设施管理规划管理点配套设施设备巡护监测网络建设运营能力建设社区宣传教育121附录附录 1 南虎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名录南虎湿地公园维管植物名录序号序号科号科号(哈钦哈钦松松)科名科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拉丁学名拉丁学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1P.17海金沙科 海金沙属 曲轴海金沙Lygodium flexuosum实地调查2P.17海金沙262、科 海金沙属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实地调查3P.28卤蕨科卤蕨属卤蕨Acrostichum aureum实地调查4P.38金星蕨科毛蕨属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实地调查5P.38金星蕨科毛蕨属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实地调查611樟科樟属*樟Cinnamomum camphora实地调查711樟科木姜子属 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实地调查856马齿苋科 马齿苋属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实地调查963苋科莲子草属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实地调查106263、9酢浆草科 酢浆草属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实地调查1169酢浆草科 酢浆草属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实地调查1272千屈菜科 萼距花属*萼距花Cuphea hookeriana实地调查1372千屈菜科紫薇属*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实地调查1474海桑科海桑属*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实地调查1583紫茉莉科宝巾属*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实地调查16118桃金娘科岗松属岗松Baeckea frutescens实地调查17118桃金娘科 红千层属*红千层Callistemon rig264、idus实地调查18118桃金娘科 番石榴属*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实地调查19118桃金娘科蒲桃属*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实地调查20118桃金娘科蒲桃属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实地调查21121使君子科 拉关木属*对叶榄李Laguncularia racemosa实地调查22132锦葵科木槿属*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实地调查23132锦葵科木槿属*黄槿Hibiscus tiliaceus实地调查24136大戟科铁苋菜属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实地调查25136大戟科重阳木属*秋枫Bischofia j265、avanica实地调查26136大戟科大戟属飞扬草Euphorbia hirta实地调查27136大戟科海漆属*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实地调查28136大戟科麻风树属*变叶珊瑚花Jatropha integerrima实地调查29136大戟科叶下珠属 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实地调查30136大戟科守宫木属艾堇Sauropus bacciformis实地调查31146含羞草科 银合欢属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实地调查32147苏木科羊蹄甲属*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实地调查33147苏木科决明属*翅荚决明S266、enna alata实地调查122序号序号科号科号(哈钦哈钦松松)科名科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拉丁学名拉丁学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34147苏木科决明属*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实地调查35148蝶形花科合萌属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实地调查36148蝶形花科 链荚豆属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实地调查37148蝶形花科刀豆属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实地调查38148蝶形花科 山蚂蝗属 大叶山蚂蝗Desmodium gangeticum实地调查39148蝶形花科 山蚂蝗属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实地调查4267、0148蝶形花科刺桐属*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实地调查41148蝶形花科 水黄皮属*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实地调查42148蝶形花科田菁属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实地调查43151金缕梅科檵木属*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实地调查44164木麻黄科 木麻黄属*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实地调查45167桑科榕属*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实地调查46167桑科榕属对叶榕Ficus hispida实地调查47167桑科榕属*黄金榕Ficus microca268、rpa Golden Leaves实地调查48193葡萄科葡萄属小果葡萄Vitis balansana实地调查49194芸香科九里香属*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实地调查50205漆树科芒果属*杧果Mangifera indica实地调查51212五加科鹅掌柴属*澳洲鸭脚木Schefflera macrostachya实地调查52212五加科鹅掌柴属*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实地调查53213伞形科积雪草属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实地调查54215杜鹃花科 杜鹃花属*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实地调查55223紫金牛科 269、蜡烛果属*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实地调查56228马钱科灰莉属*灰莉Fagraea ceilanica实地调查57230夹竹桃科黄蝉属*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实地调查58230夹竹桃科 长春花属*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实地调查59230夹竹桃科 海杧果属*海杧果Cerbera manghas实地调查60230夹竹桃科 夹竹桃属*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实地调查61230夹竹桃科 鸡蛋花属*鸡蛋花Plumeria rubra实地调查62232茜草科耳草属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实地调查6270、3232茜草科鸡屎藤属鸡屎藤Paederia foetida实地调查64232茜草科丰花草属 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实地调查65238菊科藿香蓟属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实地调查66238菊科紫菀属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实地调查67238菊科鬼针草属鬼针草Bidens pilosa实地调查68238菊科鳢肠属鳢肠Eclipta prostrata实地调查123序号序号科号科号(哈钦哈钦松松)科名科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拉丁学名拉丁学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69238菊科一点红属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实地调查70238菊科假泽兰属271、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实地调查71238菊科阔苞菊属阔苞菊Pluchea indica实地调查72238菊科阔苞菊属 翼茎阔苞菊Pluchea sagittalis实地调查73238菊科假臭草属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实地调查74238菊科蟛蜞菊属 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实地调查75238菊科羽芒菊属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实地调查76238菊科斑鸠菊属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实地调查77238菊科黄鹌菜属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实地调查78250茄科茄属少花龙葵Solanum 272、americanum实地调查79251旋花科番薯属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实地调查80251旋花科番薯属厚藤Ipomoea pes-caprae实地调查81252玄参科假马齿苋属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i实地调查82252玄参科野甘草属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实地调查83259爵床科老鼠簕属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实地调查84259爵床科芦莉草属*蓝花草Ruellia simplex实地调查85263马鞭草科 假连翘属*假连翘Duranta erecta实地调查86263马鞭草科 马缨丹属马缨丹Lantana camara实地调查87273、290姜科山姜属*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实地调查88293百合科天门冬属*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实地调查89302天南星科 鹅掌芋属*春羽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实地调查90306石蒜科龙舌兰属*龙舌兰Agave americana实地调查91313龙舌兰科朱蕉属*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实地调查92314棕榈科酒瓶椰子属*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实地调查93314棕榈科蒲葵属*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实地调查94314棕榈科狐尾椰属*狐尾椰子W274、odyetia bifurcata实地调查95331莎草科莎草属碎米莎草Cyperus iria实地调查96331莎草科莎草属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实地调查97331莎草科飘拂草属 两歧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实地调查98331莎草科扁莎属多枝扁莎Pycreus polystachyos实地调查99331莎草科水葱属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实地调查100332A竹亚科苦竹属*菲黄竹Pleioblastus viridistriatus实地调查101332B禾亚科水蔗草属水蔗草Apluda mutica实地调查12275、4序号序号科号科号(哈钦哈钦松松)科名科名属名属名种名种名拉丁学名拉丁学名数据来源数据来源102332B禾亚科荩草属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实地调查103332B禾亚科芦竹属*芦竹Arundo donax实地调查104332B禾亚科虎尾草属 台湾虎尾草Chloris formosana实地调查105332B禾亚科狗牙根属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实地调查106332B禾亚科马唐属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实地调查107332B禾亚科马唐属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实地调查108332B禾亚科稗属光头稗Echinochloa c276、olona实地调查109332B禾亚科稗属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实地调查110332B禾亚科穇属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实地调查111332B禾亚科白茅属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实地调查112332B禾亚科糖蜜草属红毛草Melinis repens实地调查113332B禾亚科雀稗属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实地调查114332B禾亚科雀稗属丝毛雀稗Paspalum urvillei实地调查115332B禾亚科芦苇属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实地调查116332B禾亚科狗尾草属莠狗尾草Setaria parv277、iflora实地调查117332B禾亚科结缕草属 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实地调查备注:“*”表示栽培植物。125附录附录 2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浮游植物名录浮游植物名录种(属)名种(属)名拉丁名拉丁名N1N2数据来源绿藻门绿藻门Chlorophyt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实地调查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实地调查光滑鼓藻Cosmarium laeve+实地调查实球藻Pandorina morum+实地调查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实地调查新月藻Closterium sp.+实地调查小球藻278、Chlorella sp.+实地调查水绵Spirogyra sp.+实地调查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实地调查硅藻门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实地调查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实地调查小环藻Cyclotella sp.+实地调查舟形藻Navicula sp.+实地调查菱形藻Nitzschia sp.+实地调查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实地调查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实地调查尖布纹藻Cymbella acuminatum+实地调查双菱藻279、Surirella sp.+实地调查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实地调查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实地调查卵形藻Cocconeis sp.+实地调查短缝藻Eunotia sp.+实地调查缩溢异极藻Gomphonema constrictum+实地调查羽纹藻Pinnularia sp.+实地调查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实地调查扎卡四棘藻Attheya zachariasi+实地调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实地调查长刺根管藻Rhizosolenia longiseta+实地调查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280、实地调查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ii+实地调查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实地调查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实地调查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实地调查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实地调查126蓝藻门蓝藻门Cyanophyta颤藻Oscillatoria sp.+实地调查鱼腥藻Anabaena sp.+实地调查裸藻门裸藻门Euglenophyta裸藻Euglena sp.+实地调查扁裸藻Phacus sp.+实地调查囊裸藻Trachelomonas sp.+实地调查隐藻门隐藻门C281、ryptophyta吻状隐藻Cryptomonas rostrata+实地调查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实地调查甲藻门甲藻门Pyrrophyta裸甲藻Gymnodinium aeruginosum+实地调查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实地调查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实地调查纺锤角甲藻Ceratium fusus+实地调查注释:注释:“+”代表现场调查物种,N1、N2 代表采样点。127附录附录 3 南虎湿地公园野生脊椎动物名录南虎湿地公园野生脊椎动物名录分类(目、科、种)分类(目、科、种)N1N1N2N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I鲤形目 CYPR282、INIFORMES1、鲤科 Cyprinidae(1)鲤 Cyprtus carpto实地调查(2)鲫 Carassius auratus+实地调查(3)Hemiculter leucisculus+实地调查(4)赤眼鳟 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实地调查(5)翘嘴鲌 Culter alburnus+实地调查(6)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实地调查(7)鳙 Aristichthys nobills实地调查(8)鲢 Hypophthalmichthy molitrix实地调查II鲈形目 PERCIFORMES2、丽鱼科 Cichlidae(9)莫283、桑比克罗非鱼 Tilapia mossambica+实地调查3、鲷科 Sparidae(10)黄鳍刺鲷 Sparus latus+实地调查III鲻形目 MUGILIFORMES4、鲻科 Mugilidae(11)鲻鱼 Mugil cephalus+实地调查IV 鲱形目 CLUPEIFORMES5、鲱科 Clupridae(12)花鰶 Clupanodon thrissa+实地调查(13)圆吻海鰶 Nematalosa nasus+实地调查 海鲢目 ELOPIFORMES6、海鲢科 Elopidae(14)海鲢 Elops saurus+实地调查注释:注释:“”代表访问钓鱼者渔获物种,“+”代表284、现场调查物种,N1、N2 代表采样点。128两栖类两栖类物种名称物种名称区区系系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数据来源数据来源PNCITESIUCN三三有有I.无尾目无尾目 ANURA一、一、蟾蜍科蟾蜍科 BufonidaeBufonidae1.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melanostictusWLC实地调查二、二、姬蛙科姬蛙科 MicrohylidaeMicrohylidae2.花狭口蛙 Kaloula pulchraSLC实地调查3.花姬蛙 Microhyla pulchraC,SLC实地调查三、三、蛙科蛙科 RanidaeRanidae4.沼水蛙 BoulengeranaguentheriW285、DD实地调查四、四、树蛙科树蛙科 RhacophoridaeRhacophoridae5.斑腿泛树蛙 PolypedatesmegacephalusWLC实地调查注释注释:区系:S东洋界华南区物种,C,S东洋界华中区物种,W东洋界广布种(华中,华南,西南三区共有。保护等级:三有-“三有”保护名录物种。爬行类爬行类物种名称物种名称区区系系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数据来源数据来源PNCITESIUCN三三有有I.有鳞目有鳞目 Squamata一、一、鬣蜥科鬣蜥科 AgamidaeAgamidae1.变色树蜥 CalotesversicolorSLC实地调查注释:注释:S东洋界华南区物种。保护级别:三有-“286、三有”保护名录物种。129鸟类鸟类物种名称物种名称居居留留型型区区系系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数据来源数据来源PNCITESIUCN三有三有I.鸽形目鸽形目COLUMBIFORMES一、一、鸠鸽科鸠鸽科 ColumbidaeColumbidae1.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chinensisRC实地调查II.鹃形目鹃形目 CUCULIFORMES二、二、杜鹃科杜鹃科 CuculidaeCuculidae2.褐翅鸦鹃 Centropus sinensisRC2LC实地调查III.鹈形目鹈形目PELECANIFORMES三、三、鹭科鹭科 ArdeidaeArdeidae3.夜鹭 Nycticora287、x nycticoraxSCLC实地调查4.池鹭 Ardeola bacchusRCLC实地调查5.白鹭 Egretta garzettaRCLC实地调查IV.鹰形目鹰形目ACCIPITRIFORMES四、四、鹰科鹰科 AccipitridaeAccipitridae6.黑鸢 Milvus migransWC2IILC实地调查V.雀形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五、五、卷尾科卷尾科 DicruridaeDicruridae7.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SCLC实地调查六、六、伯劳科伯劳科 LaniidaeLaniidae8.棕背伯劳 Lanius schachRC288、LC实地调查七、七、鸦科鸦科 CorvidaeCorvidae9.大嘴乌鸦 CorvusmacrorhynchosRCLC实地调查130物种名称物种名称居居留留型型区区系系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数据来源数据来源PNCITESIUCN三有三有八、八、山雀科山雀科 ParidaeParidae10.大山雀 Parus cinereusRC实地调查九、九、扇尾莺科扇尾莺科 CisticolidaeCisticolidae11.黄腹山鹪莺 PriniaflaviventrisROLC实地调查12.纯色山鹪莺 Prinia inornataRCLC实地调查13.长尾缝叶莺 Orthotomussutorius289、ROLC实地调查十、十、燕科燕科 HirundinidaeHirundinidae14.家燕 Hirundo rusticaSCLC实地调查十一、十一、鹎科鹎科 PycnonotidaePycnonotidae15.红耳鹎 Pycnonotus jocosusRCLC实地调查16.白头鹎 Pycnonotus sinensisRCLC实地调查十二、十二、绣眼鸟科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Zosteropidae17.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japonicusRCLC实地调查十三、十三、椋鸟科椋鸟科 SturnidaeSturnidae18.八哥 Acridotherescrist290、atellusRCLC实地调查十四、十四、鸫科鸫科 TurdidaeTurdidae19.乌鸫 Turdus mandarinusRCLC实地调查十五、十五、鹟科鹟科 MuscicapidaeMuscicapidae20.鹊鸲 Copsychus saularisROLC实地调查十六、十六、雀科雀科 PasseridaePasseridae21.麻雀 Passer montanusRCLC实地调查十七、十七、鹡鸰科鹡鸰科 MotacillidaeMotacillidae22.白鹡鸰 Motacilla albaRCLC实地调查注释注释:居留型:R-留鸟,W-冬候鸟,S-夏候鸟。区系:O-东洋界291、,C-广布种。珍稀濒危级别:2-国家级重点131保护野生动物,P-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附录物种,三有-“三有”保护名录物种。132哺乳类哺乳类物种名称物种名称区区系系保护级别保护级别数据来源数据来源PNCITESIUCN三有三有I.啮齿目啮齿目 RODENTIA一、一、鼠科鼠科 MuridaeMuridae1.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PLC实地调查注释注释:区系:O 东洋界,P 古北界,W 广布种。保护级别:2 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3“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P 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LC-IU292、CN 红色名录无危;CITES 附录 物。133附录附录 4 南虎湿地公园南虎湿地公园浮游动物名录浮游动物名录种属名种属名拉丁名拉丁名N1N1N2N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桡足类桡足类Copepoda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us+实地调查剑水蚤幼体Cyclops larva+实地调查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实地调查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实地调查长腹剑水蚤Oithona sp.+实地调查细长腹剑水蚤Oithona attenuate+实地调查羽长腹剑水蚤Oithona plumifera+实地调查哲水蚤幼体Calan293、oida larva+实地调查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实地调查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实地调查披针纺锤水蚤Acartia southwelli+实地调查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实地调查尖额谐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a+实地调查单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实地调查枝角类枝角类Cladoce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实地调查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实地调查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实地调查尖额溞Alona sp294、.+实地调查轮虫轮虫Rotatoria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实地调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实地调查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实地调查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实地调查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实地调查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p.+实地调查疣毛轮虫Synchaeta sp.+实地调查晶囊轮虫Asplanchna sp.+实地调查轮虫属Rotaria sp.+实地调查原生动物原生动物Protozoa王氏拟铃虫Tintinnops295、is sp.+实地调查根状拟玲虫Tintinnopsis radix+实地调查网纹虫Favella sp.+实地调查侠盗虫Stribilidium sp.+实地调查其它幼体其它幼体Other larva134箭虫Sagitta sp.+实地调查曼足类无节幼体Balanus larva+实地调查莹虾幼体Luciferidea larva+实地调查螺类幼体Gastropoda larva+实地调查多毛类幼体Polychaeta larva+实地调查注释注释:“+”代表现场调查物种,N1、N2 代表采样点。135附录附录 5 南虎湿地公园底栖动物南虎湿地公园底栖动物名录名录种属名种属名拉丁名拉丁名N296、1N1N2N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实地调查太平长臂虾Palaemon pacificus+实地调查中华齿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实地调查字纹弓蟹Varuna litterata+实地调查白脊藤壶Fistulobalanus albicostus+实地调查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Mollusca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实地调查瘤拟黑螺Melaniodes tuberculata+实地调查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atus+实地调查牡蛎Ostreidae spp.+实地调297、查环节动物门环节动物门Oligochaeta沙蚕Nereis sp.+实地调查注释注释:“+”代表现场调查物种,N1、N2 代表采样点。153154附件附件 3 各部门征求意见回函及意见采纳情况表(二次)各部门征求意见回函及意见采纳情况表(二次)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1珠海市生态环境局金湾分局一、根据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四条有关规定,建议完善拦浪山-茅田山-木头冲森林公园总体规划“9.4.1 水资源保护规划”相关描述。二、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珠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3 年度珠海市环境保护责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298、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要求,珠海市已经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列为年度考核目标之一,建议将相关工作内容对应补充进“科研监测规划”内容。已采纳1.已修改相关描述2.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与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相关内容详见章节 9.2 监测规划。2珠海市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拦浪山-茅田山-木头冲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中:一、“民俗风情”部分(一)“三灶鹤舞”一段中的“2011 年 5 月,三灶鹤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修改为“2011 年 5 月,三灶鹤舞被299、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二)“三灶八堡歌”一段最后增加“2007 年 3 月,三灶八堡歌被列入珠海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三灶狮舞”一段中“2018 年 3 月被列入金湾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 7 月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名录”修改为“2018年 3 月被列入金湾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 7 月被列入珠海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三灶竹草编织技艺”一段中“2015 年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修改为“2015 年 11 月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300、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采纳已修改,详见人文资源-民俗风情155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二、“地方特产”部分“鱼林古法蚝油”一段中“2019 年,三灶蚝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金湾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 年 7 月,入选珠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修改为“2020 年 10 月,三灶蚝油制作技艺被列入金湾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 年 6 月,被列入珠海市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区应急管理局经研究,我局建议结合避险绿地建设规划要求,明确在规划中增加相关建设要求。已采纳金湖公园在 2023 年度金湾区301、(开发区)防灾避险绿地台账中作为短期避险绿地,按照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中短期避险绿地应具备救灾管理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临时避险空间、救援用车停车场、出入口等。金湖湿地公园主要位于金湖公园二期建设区域,湿地面积占 88.95%,范围内大部分为水体,而金湖公园一期(非金湖湿地公园范围)陆地面积较大,空间开阔,更符合导则的选址要求。根据导则要求,此次规划在金湖湿地公园内设置供水、供电、通讯等防灾减灾和医疗、环卫、停车场等基础设施。156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4金湾区航空新城建设管理指挥部办公室1.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缺少第 87 页302、中提到的“餐饮服务点”和“自助购物站”、第 88 页提到的“生态厕所”、第 98 页提到的“停车场”。2.第 85 页中提到湿地公园的园内游览路线系统主要为园路步行游览和电瓶车游览,98 页提到公园内道路平均宽度为 4 米,4 米宽的道路仅能满足电瓶车行驶,考虑到人车并行的安全性,建议增加道路宽度。3.第 87 页中提到的“休闲服务中心”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议统一名称。4.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项目”一栏中缺少“生态厕所、“休闲廊架”、“观鸟廊架”、“餐饮服务点”,其中“生态厕所”在第 88 303、页“规划将厕所进行统一管理,建造形式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并逐步实现无水免冲型的生态厕所,总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共 9 处。”中有体现;“休闲廊架”和“观鸟廊架”在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有体现;“餐饮服务点”在第 87 页“4)餐饮设施规划”中有体现。5.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湿地主入口广场”、“湖滨广场”、“金水湾广场”、“南入口广场”、“西入口广场”、“休闲服务中心”、“自助购物站”、及前文提到的“生态厕所、“休闲廊架”部分采纳1.考虑到后期可能会依实际建设需求进行调整,此次规划未对厕所、停车场等设施的点位进304、行明确布设;2.已拓宽至 4.5 米;3.已将休闲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进行合并;4.生态厕所并入环卫设施,休闲廊架已取消,观鸟廊在科普宣教建设项目规划中;餐饮服务点并入自助购物站;5.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6.巡护码头已扩大至单个 40 平方米;7.道路长度单位已修改;8.观景平台面积已在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中体现;9.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157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观鸟廊架”、“餐饮服务点”、“停车场”等设施面积相加之和与第 113 页“将湿地公园西南侧 0.22 公顷草地转化为科教文卫用地,用于建设管理点和集散广场。”中的面305、积无法对应。6.第 89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巡护码头(2 个)”总用地面积仅 50 平方米,单个巡护码头面积仅 25 平方米,请核实面积是否满足使用需求。7.第 98 页中“本次规划拟将公园西北侧土路(宽 2.5 米,长 1.25 米)和东南侧园路(宽 3 米,长 0.4 米)拓宽至 4 米”道路长度单位错误。8.第 98 页“(3)内部交通”中仅提到游步道和栈道的宽度,建议明确沿游步道或栈道设置单个观景平台的面积上限。9.第 113 页“表 14-2 金湖湿地公园土地利用平衡表(单位:公顷)”中除 0.22公顷“草地”变化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外306、,其余规划用地面积指标相较于现状用地面积均无变化,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及第 101 页“表12-1 金湖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中的建设内容面积指标无法对应。10.“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国土空间规划图”中建设用地仅西南侧有建设用地即“科教文卫用地”,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及第 101 页“表 12-1 金湖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中的建设内容面积指标无法对应。11.根据中华307、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本项目中的道路不适用于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形,故公园中的所有建设用地均需规划为建设用地,才具备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条件,但是本规划中未将硬底化道路列为建设用地。12.规划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仅为 0.22 公顷、交通运输用地为 1.35 公顷,与规划项目不匹配,建议重新校核土地利用数据,并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设、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测算面积,为公园内服务驿站、休闲教育10.已修改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国土空间规划图;11.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12.已校核并修改土地利用数据;13.目前暂不能明确红树林是否需要在金湖湿地公园建308、设,经与金湾分局沟通后,暂将红树林纳入此次规划。158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空间、平台、步道、停车场等整体打造预留一定空间。13.2023 年 9 月 8 日,梁书记研究金湖公园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原计划在在金湖公园种植的 56.75 公顷红树林分别调整至西滩片区、南虎湖公园栽种”。而规划 p54 在金湖湿地公园西南侧宜林滩涂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种植红树林约 53.75 公顷。列入金湖湿地公园恢复建设项目规划表;对应 P58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主题;p81 红树林湿地科普观光旅游线路规划。建议按照会议纪要精神,取消关于红树林的相关规划。309、5珠海联港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一对附件 4拦浪山-茅田山-木头冲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南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无意见。二.对附件 4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如下:1.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缺少第 87 页中提到的“餐饮服务点”和“自助购物站”、第 88 页提到的“生态厕所”、第 98 页提到的“停车场”。2.第 85 页中提到湿地公园的园内游览路线系统主要为园路步行游览和电瓶车游览,98 页提到公园内道路平均宽度为 4 米,4 米宽310、的道路仅能满足电瓶车行驶,考虑到人车并行的安全性,建议增加道路宽度。3.第 87 页中提到的“休闲服务中心”是否等同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议统一名称。4.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项目”一栏中缺少“生态厕所、“休闲廊架”、“观鸟廊架”、“餐饮服务点”,其中“生态厕所”在第 88 页“规划将厕所进行统一管理,建造形式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并逐步实现无水免冲型的生态厕所,总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共 9 处。”中有体现;“休闲廊架”和“观鸟廊架”在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采纳1311、.总体规划对厕所、停车场等点位不能过于详细,以便后期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2.已拓宽至 4.5 米;3.已将休闲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进行合并;4.生态厕所并入环卫设施,休闲廊架已取消,观鸟廊在科普宣教建设项目规划中;餐饮服务点并入自助购物站;5.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6.巡护码头已扩大至单个 40 平方米;7.道路长度单位已修改;8.观景平台面积已在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中体现;9.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159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图”中有体现;“餐饮服务点”在第 87 页“4)餐饮设施规划”中有体现。5.第 88 页“表 10-3 金湖312、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湿地主入口广场”、“湖滨广场”、“金水湾广场”、“南入口广场”、“西入口广场”、“休闲服务中心”、“自助购物站”、及前文提到的“生态厕所、“休闲廊架”、“观鸟廊架”、“餐饮服务点”、“停车场”等设施面积相加之和与第 113 页“将湿地公园西南侧 0.22 公顷草地转化为科教文卫用地,用于建设管理点和集散广场。”中的面积无法对应。6.第 89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巡护码头(2 个)”总用地面积仅 50 平方米,单个巡护码头面积仅 25 平方米,请核实面积是否满足使用需求。7.第 98 页中“本次规划拟将公园西北侧土路(宽 313、2.5 米,长 1.25 米)和东南侧园路(宽 3 米,长 0.4 米)拓宽至 4 米”道路长度单位错误。8.第 98 页“(3)内部交通”中仅提到游步道和栈道的宽度,建议明确沿游步道或栈道设置单个观景平台的面积上限。9.第 113 页“表 14-2 金湖湿地公园土地利用平衡表(单位:公顷)”中除 0.22公顷“草地”变化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外,其余规划用地面积指标相较于现状用地面积均无变化,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及第 101 页“表12-1 金湖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中的建设内容面积指314、标无法对应。10.“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国土空间规划图”中建设用地仅西南侧有建设用地即“科教文卫用地”,与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第 88 页“表 10-3 金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表”及第 101页“表 12-1 金湖湿地公园基础工程规划表”中的建设内容面积指标无法对应。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本项目中的道路不适用于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形,故公园中的所有建设用地均需规划为建设用地,才具备办理建10.已修改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国土空间规划图;11.已修改土地利用规划章节;12.已将供电用地315、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图中;13.已校核并修改土地利用数据;14.航空新城建设管理15.已根据金湾区国土空间规划调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160序序号号单位单位意见意见采纳采纳情况情况备注备注设用地审批手续的条件,但是本规划中未将硬底化道路列为建设用地。12.第 84 页“图 10-1 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中“游客服务中心”、“湿地主入口广场”所处位置在控规中为供电用地,请同步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图”等相关内容。13.建议重新校核土地利用数据,并增加经济技术指标表,为公园内服务驿站、休闲教育空间、平台、步道、停车场等整体打造预留一定建设用地指标。14.规划图中用作底图的卫星影像图已与现状不符,建议更换成最新的卫星影像图。15.请明确“金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3 年)国土空间规划图”中“公路用地”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农村道路”建议改为建设用地,以便后期建设桥梁等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