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方案(2024-2035年)(草案)(34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960533
2024-08-12
34页
263.93MB
1、公众读本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草案 SHENZHEN WETLAND PROTECTION PLANA W O R L D-C L A S S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I T YA W O R L D-C L A S S C O A S T A L W E T L A N D C I T Y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二二四年八月滨海湿地城市 滨海湿地城市 国际一流的国际一流的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福祉和湿地的健康紧密相连。湿地,与森林、海洋并肩,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之源,是净2、化水质的地球之肾,是防灾减灾的海岸卫士,是最高效的碳储库,是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最受欢迎的都市乐园。深圳位于南海之滨,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260 公里海岸线勾勒出壮丽的城市轮廓,一道道由红树林组成的绿色长城宛如忠诚的守卫者,300 余条蜿蜒的河流穿城而过,一座座水库点缀其中。深圳拥有南亚热带河口海湾、滨海滩涂、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每年吸引数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在 40 年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深圳始终坚持保护湿地,从滨海大道为避让红树林北移 200米,到福3、田红树林周边的建筑限高,深圳不仅保留了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创立了全国首家由民间发起的环保公募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成立了全国第一所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2023 年 9 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这不仅是对深圳湿地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深圳未来的期许。本规划立足深圳人口高密度、城市建设高强度、经济发展高速度的发展实际,谋划构建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建设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深圳将不负使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全球湿地保护修复事业贡献深圳智慧和力量。前言|PREFACE010402050306现状概况加强湿地保护修4、复目标策略提高湿地治理水平构建协同保护格局实施保障1155211027目 录 CONTENTS现状湿地分布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保护修复情况234161718672224251112守护物种美好家园促进城市湿地再野化创新湿地城市融合发展规划目标发展策略强化保护顶层设计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助力红树林全球保护构建区域协同格局创新湿地保护体系11现状概况现状湿地分布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保护修复情况012深圳市湿地总面积 347.88 平方公里,湿地率 15.67%。全市湿地资源共有 4 类 20 型,以滨海湿地为主,占比 76.96%。现状湿地分布滨海湿地267.75 平方公里河流湿地16.35 平方公里沼泽5、湿地0.65 平方公里人工湿地63.14 平方公里图例湿地资源现状分布图滨海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湿地3湿地动植物资源深圳市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48 种,每年有大量候鸟迁飞停歇。湿地内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有各类野生动物 401 种。鸟类 156 种鱼类 157 种两栖类 20 种爬行类 35 种哺乳类 33 种调查记录有维管植物 123 科 323 属 480 种,约占深圳市维管植物种类数的 23%。15 种31 种2 种27 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树植物黑脸琵鹭白琵鹭水蕨中华结缕草秋茄白骨壤海漆老鼠簕榄李桐花树白肩雕大滨鹬中6、华白海豚香港瘰螈湿地内野生植物资源4湿地保护修复情况深圳拥有 1 处国际重要湿地、1 处国家重要湿地、1 处省级重要湿地,划定 26 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建有14 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地、10 个其他湿地公园。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湿地修复项目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典型示范案例。大沙河生态修复荣获“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荣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华侨城湿地修复荣获“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其他湿地公园燕罗市级湿地公园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市级湿地公园前海石桂湾河水廊区级湿地公园福7、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国际、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51目标策略规划目标发展策略026规划目标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湿地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全球领先203020502035湿地保护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建设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管理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湿地城市。7发展策略全球滨海湿地治理典范践行者1 1健全管理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技术标准规范,奠定坚实管理基础。构建区域协同保护格局,创新可实施的多方协同保护形式。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8、,构建湿地生态监测网络。立法先行,强化保护顶层设计体系创新,完善多方协同格局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理能力8发展策略全球红树林命运共同体构建者2 2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合作,推进红树林保护全球进程。探索可推广的红树林科学保护修复技术范式,打造示范项目。丰富红树林生态体验,增加多元生态福祉。对标一流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范式转型贡献中国保护方案积极探索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9发展策略全球湿地与城市共生共荣引领者3 3加强人类活动管控,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以高品质湿地资源助力可持续发展,打造滨水游憩体系。万物共生守护物种美好家园系统联动促9、进城市湿地再野化湿城共荣创新融合协调发展101构建协同保护格局构建区域协同格局创新湿地保护体系0311构建区域协同格局湿地保护总体格局图深圳湾、珠江口、大亚湾、铁岗石岩 4 大湿地保护核心,是深圳集中连片成规模、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最集中、具有核心保护价值的湿地资源。珠江口深圳湾、大亚湾大鹏湾 2 条陆海协同生态保育带,对维持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和沿海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大沙河 6 条河流湿地生态廊道,对维持内陆水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区域协同保护,构建“四核、两带、六廊、多点”的湿地保护空间格局。多个湿地保护节点,包括具有一定典型10、性、代表性或稀有性的滨海湿地及重要饮用水源供给和雨洪调蓄服务功能的人工湿地。图例滨海湿地保护带关键生态廊道湿地保护核心滨海湿地保护节点内陆湿地保护节点四核两带六廊多点12创新湿地保护体系探索建立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以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有效提升湿地保护率。13创新湿地保护体系在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明显的红树林湿地、国家重点保护水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区域布局建设,如内伶仃岛北滨海湿地、深圳湾滨海湿地等。在面积较小但生态功能明显、可达性较高的湿地区域布局建设,社会多元主体以公益方式长期理性地参与湿地保护管理,如坝光红树林湿地等。位于建成区内,具备一定生态功能及保护提升11、意义的湿地区域,结合校园、产业园、居住区等布局建设,由当地社区、单位直接管理或协同参与保护建设。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创新保护主体及参与方式,充分发挥公众力量,探索社会公益湿地保护园、社区共建湿地建设,提升市民保护意识及参与感、体验感。到 2035 年,建设湿地保护小区不少于 20 个,建设社会公益湿地保护园不少于 5 个、社区共建湿地不少于 20 个。湿地保护小区社会公益湿地保护园社区共建湿地14创新湿地保护体系将具有支持珍稀濒危水鸟或中华白海豚群落的湿地区域申报创建国家重要湿地,如内伶仃岛北滨海湿地等区域。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将支持珍稀濒危水鸟群落或位于重要经济鱼类产卵场、育幼场、觅食场所12、的红树林湿地等申报创建省级重要湿地,如坝光红树林湿地等。申报省级重要湿地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要生态学或水文学作用的湿地划定为市级重要湿地,如福田红树林湿地公园、洪湖公园等。划定市级重要湿地深化湿地分级管理,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分批划定市级重要湿地并发布名录。15104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守护物种美好家园促进城市湿地再野化创新湿地城市融合发展16守护物种美好家园加强红树林、珊瑚礁、入海河口等典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严控人类活动强度。以滨海自然岸线、河流生态岸线等水鸟适宜生境空间为廊道,以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小区等为节点,建立“两主、四次、多支”水鸟生态廊道网络。保护黑脸琵鹭、中华13、白海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加强鱼类和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繁育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和自然山溪保护。加强水鸟生境周边区域协同保护,实施建筑外立面、灯光、绿化设计等鸟类友好设计。加强古银叶树、水蕨等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原生地保护。构建水鸟生态廊道保护重要物种及其生境深圳泰华梧桐岛深圳泰华梧桐岛17促进城市湿地再野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规划指引图图例明确 5 个内陆重点流域片区,统筹开展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明确 9 个滨海湿地陆海联动重点修复片区,加强生物多样性提升、海岸生态减灾、水污染净化,推进片区陆域污染治理、入海河流及河口、红树林湿地、海湾等生态系统修复。流域统筹修14、复内陆湿地陆海联动修复滨海湿地18创新湿城融合发展 建设多元复合小微湿地建设 50 处以上小而美的高品质小微湿地,提高湿地自我维持能力,丰富生物多样性,营造野趣景观,提供便捷可达的湿地生态福祉。景观游憩型净化水质型滞蓄雨洪型生境营造型提升景观游憩功能,让市民近距离开展湿地自然景观体验。建设具有高效、环保和节能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发挥小微湿地滞洪和消减洪峰等作用,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营造多样化自然生境,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节点。19创新湿城融合发展 创新湿地产业融合发展以“湿地+”发展模式高品质营建湿地空间,推动湿地生态价值高效转化,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结合湿地景观品质提升,建设湿地科创示范走15、廊、示范园区等,提升科创产业空间品质与活力。结合沙井蚝等渔业、客家、海防文化等资源分布,丰富湿地文化体验。结合旅游资源景点分布,建设景观特色突出、活动形式丰富的高品质湿地生态旅游服务空间。“湿地+科创”“湿地+文化”“湿地+旅游”深圳泰华梧桐岛深圳泰华梧桐岛观澜版画村观澜版画村西涌沙滩西涌沙滩20创新湿城融合发展建设科普宣教网络,提供多样化体验式自然教育。湿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布局图图例 提升滨水游憩功能完善湿地游憩格局,让市民共享保护成果。游憩活力中心游憩活力节点亲水活力带建设 9 处湿地游憩活力中心,提高湿地及周边空间品质。规划 1 条滨海湿地活力带及 10 条滨河湿地活力带,完善游憩设施。依16、托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加强湿地游憩场所及设施建设。打造全市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多元主题湿地自然教育场所。完善湿地科普宣教设施和路径;编写湿地科普宣教材料。开展资源观察、认种认养等自然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宣教场所网络自然教育活动品牌宣教设施与服务滨海湿地游憩活力中心内陆湿地游憩活力中心水库游憩功能提升公园湿地游憩活力节点滨海湿地活力带滨河湿地活力带21105提高湿地治理水平强化保护顶层设计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助力红树林全球保护22强化保护顶层设计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健全配套管理制度,推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严格实施湿地用途管制,加强湿地利用活动管控引导。深化完善统筹管理、分部门实施相17、结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完善各层级湿地保护机构设置,打造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建立全链条协同、专家咨询决策、湾区协同等工作机制。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开展。制定“调查监测规划计划建设修复日常管理评估考核”全链条技术标准规范。推进湿地保护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加强法治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全链条技术标准从四大方面着手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夯实湿地保护管理基石。23强化保护顶层设计探索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湿地公益治理机制,拓展资金和管理队伍来源。建立完善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提高市民参与感、体验感。创新当地社区参与湿地治理方式,提升保护效果和在地社区生态福祉。系统建立全民、全过程社会18、参与机制,壮大湿地保护力量。全民参与全过程参与调查监测保护救护自然教育资金保障规划计划生态修复公众监督24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设由监测平台监测站监测点构成的湿地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环境变化,为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湿地智慧监测平台湿地监测站湿地监测点湿地监测网络规划指引图图例市湿地监测平台湿地调查监测点国家及省级重要湿地监测站点国家珍稀濒危红树植物遗传育种中心国际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科研平台国家级湿地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以红树林及滨海湿地为依托,建立重大科研平台,开展红树林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和基础研究、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与育苗等技术研究,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技支撑。筹建重大科研19、平台建设智慧监测网络国际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平台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珍稀濒危红树植物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湿地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25助力红树林全球保护 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依托国际红树林中心,实施红树林及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国际合作。以黑脸琵鹭、黑尾塍鹬全球候鸟迁飞保护为重点,开展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合作。系统保护红树林地、河口水域或潮沟、林外滩涂及部分浅海水域等要素。维持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连续性。探索生态系统尺度的精细化保护管理,形成技术指南并向全球推广。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探20、索红树林湿地整体保护范式开展技术交流合作26助力红树林全球保护 引导红树林修复与科学合理利用探索开展下滩观测野生动植物、体验采收等红树林深度体验活动,建立市民参与红树林营造、修复、科学考察等保护修复活动体验机制,丰富红树林自然教育活动形式。丰富红树林生态体验探索与红树林种养、休闲游憩、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可持续利用方式,打造红树林湿地可持续利用高质量发展典范。探索红树林可持续利用探索生物多样性提升与候鸟迁飞保护、海岸生态防护、旅游、科普宣教多目标协同修复,打造红树林湿地修复国际范例。引领红树林湿地多目标协同修复27106实施保障28实施保障市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21、;各区政府对辖区内湿地保护负总责,负责编制辖区保护规划,落实规划目标指标和任务;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做好管理范围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强化组织实施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引导和鼓励公益组织、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和修复,促进湿地保护修复事业可持续发展。拓宽资金保障建立纵向横向规划实施传导机制,保障规划实施效果。健全规划传导加强保护监督与执法,将湿地保护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等,畅通公众监督渠道,依法查处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完善实施监管29公示渠道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http:/ 8007 号房地产交易大厦 316 室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 邮编:518040(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意见建议”字样)30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本读本部分图片来源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组织的摄影大赛,个别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系。)
物业资料
上传时间: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