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4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十二
编号:918947
2024-04-23
174页
10.87MB
1、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 年 2月目目录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项目承担单位相应资质证书复印件.3目目录录.4第第 1 章章 概述概述.11.1 项目基本情况.11.2 项目提出过程及理由.21.3 项目概况.31.4 编制原则及依据.31.5 编制范围和内容.5第第 2 章章 工程概况及背景工程概况及背景.72.1 区域概况.72.2 项目建设背景.9第第 3 章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9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0第第 4 章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224.1 选址.2242、.2 场址评价.25第第 5 章章 建设规模及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及需求分析.265.1 建设内容.265.2 建设规模测算.265.3 建设目标.27第第 6 章章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286.1 设计指导思想.286.2 规划总平面设计.286.3 结构设计.336.4 给排水设计.376.5 电气设计.426.6 暖通设计.506.7 消防设计.586.8 景观工程.67第第 7 章章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碳排放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碳排放篇.697.1 节能设计篇.697.2 绿色建筑篇.797.3 建筑碳排放篇.98第第 8 章章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1028.1 项目建设背景.1028.23、 设计依据.1028.3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1038.4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106第第 9 章章 树木保护及文物保护篇章树木保护及文物保护篇章.1099.1 城市树木保护篇章.1099.2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124第第 10 章章 环境保护分析环境保护分析.12810.1 环境保护标准.12810.2 环境影响目标.12810.3 环境影响分析.12910.4 结论与建议.131第第 11 章章 劳动安全篇章劳动安全篇章.13211.1 设计原则.13211.2 采用的标准.13211.3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13211.4 安全与卫生设施与措施.13511.5 运营消防设施与措施.134、6第第 12 章章 项目建设管理及人员配置项目建设管理及人员配置.13812.1 组织管理.13812.2 项目竣工验收.13812.3 保障措施.13912.4 项目运营管理.140第第 13 章章 建设进度计划及招投标建设进度计划及招投标.14113.1 项目建设工期.14113.2 工程招标.142第第 14 章章 工程效益分析工程效益分析.14514.1 环境效益.14514.2 社会效益.14514.3 经济效益.145第第 15 章章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14715.1 主要风险识别.14715.2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14815.3 风险因素的防范及转移.14915.4 风险分析5、结论.149第第 16 章章 投投资资估估算算与与资资金金筹筹措措.15016.1 编制依据及说明.15016.2 资金筹措.15116.3 估算金额.15116.4 估算表.151第第 17 章章 财财务务评评价价.15717.1 财务评价依据.15717.2 财务分析范围及基础参数.15717.3 收入估算.15717.4 成本估算.15817.5 利润及利润分配.15917.6 财务评价指标计算.15917.7 财务评价结论.16017.8 财务评价附表.160第第 18 章章 结结论论与与建建议议.17018.1 结论.17018.2 问题及建议.17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6、究报告第 1 页 共 192 页第第 1 章章 概概述述1.1 项项目目基基本本情情况况1.1.1 项项目目名名称称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1.1.2 建建设设单单位位广州市XX公司1.1.3 建建设设单单位位概概况况项目建设单位为广州市XX公司(下称“广州市排水公司”)。广州市XX公司于 2018 年 5 月 17 日挂牌成立,是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国有企业),注册资本 20000 万元。广州市XX公司经营范围:市政设施管理;防洪除涝设施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雨水的收集、处理、利用;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建筑;建筑物排水系统安装服务;机电设备安7、装服务;水处理安装服务;专用设备安装(电梯、锅炉除外);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不含许可经营项目);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水质检测服务;天然水收集与分配;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公司的成立是广州市继续深化推进城市排水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水平,推动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的重要部署。公司以实现中心六区排水公共排水设施“全面覆盖、一体管理、系统运行、专业维护”为主要工作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水务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维修养护、工程总包能力的水务产业链条。主要职责包括:广州市中心六区公共排水设施日常运行养护、维修、主干道及重要区域内涝布防抢8、险及重大活动排水保障等。1.1.4 编编制制单单位位总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甲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 页 共 192 页1.2 项目提出过程及理由项目提出过程及理由近年来广州市年降水量均较历史平均降水量高,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且具有强度强、影响重等特点,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且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短时强降雨频发以及受地势低洼、极端气候、风暴潮等影响,水浸街情况时有发生,内涝应急保障任务繁重。广州东部并无固定养护基地,排水大型应急抢险设备、抢险物资仓储等都无相应地方安置。出现突发性内涝或排水事故,从荔湾区花地河南闸管理区出发至广州东部需 1 个小9、时以上,恶劣天气需要时间更长,交通上对于防止险情扩大不利。因此,亟需在东部配套相应的抢险救灾基地,辐射广州中心六城区东部片区。2018 年 4 月 21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广州市XX公司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成立排水公司,并由各区政府统筹,将中心六区公共排水设施及相关的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偿移交市排水公司。2018 年 5 月17 日挂牌成立广州市XX公司。2018 年 6 月 28 日,马文田副市长王持召开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 2018 年第五次工作协调会,要求各区水务部门将现有清疏养护设备、管理用房、场地移交市排水公司,解决市排水公司管养车辆、机械、设备停放和10、值班人员备勤问题。广州市XX公司的成立是广州市继续深化推进城市排水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水平,推动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的重要部署。但广州市排水公司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如下:(一)公司目前在编职工约 2500 人,随着管网移交数量的增多,运营管养人员的扩编,业务场地愈发紧张,严重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二)由于现有场地的限制,公司无法组织职工培训及养护设施、车辆的维修,无法设置相应的科研、水质检测等用房,严重影响公司业务开展及壮大。(三)公司现仅有一处固定的抢险救灾基地(位于广州西部荔湾区南丫村海南生北坊花地河南闸管理区),其他均为临时搭建设施,不利于广州东部及时实施抢11、险救灾工作。随着广州市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逐年增多,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抢险救灾工作越发重要,亟需在广州东部建设养护基地。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排水设施养护基地的建设,为解决排水设施养护基地建设问题,2018 年 7 月 4 日,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 页 共 192 页移交工作的通知提出“对于市排水公司养护抢险基地需求,请黄埔区提供不少于11000 平万米的基地”。2018 年 9 月份,黄埔区水务局会同广州开发区国土规划局(黄埔区国土规划局)以及市排水公司开展相关工作,拟选址 A60217004 地块(位于东捷路,捷胜路12、交界,广深高速以南)作为黄埔区排水设施养护基地。按照这一要求,广州市排水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开展相关工作,现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特编制本报告。1.3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3.1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于黄埔区 A60217004 地块,地块位于东捷路,捷胜路交界,广深高速以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10884.57 平方米,规划限高:40m。1.3.2 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内容与规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拟分期建设,一期建一栋主楼及地下室一层。总建筑面积 16335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0335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容积率为 0.9,绿化率为 30%。建筑高度 40m13、 以下。二期建设一栋塔楼,其地上建筑面积 11435.94。1.3.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项目位于黄埔区 A60217004 地块,为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外部协作条件较好。用地周边给排水、电力、电讯、道路交通等市政配套良好,施工条件较好。1.4 编制原则及依据编制原则及依据1.4.1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按照国家最新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进行编制,注重项目建设场地的自然特征,综合项目的区域功能,结合广州市总体规划体现对人文关怀,关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并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体现关爱,构建和谐;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14、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 页 共 192 页(2)环保节能,绿色建筑;(3)完善周边公共设施配置,可持续发展;(4)遵循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1.4.2 相关文件依据相关文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15.11;(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 号文);(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5)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印发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穗水2013115、0 号);(6)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 年);(7)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8)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广州市XX公司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68 号);(9)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规划用地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穗开用地会纪 201814 号)的第十项议题;(10)广州市黄埔区水务局工作会议纪要(穗埔水会纪201882 号);(11)黄埔区水务局关于将黄埔区排水设施养护基地移交上会的函(穗埔水函201984 号);(12)关于将黄埔区排水设施养护基地移交上会的复函(穗开国规函 2019668 号);(13)市排水公司关于印发 2019 年度中心城区防内16、涝应急抢险工作预案的通知(穗排水201938 号);(14)近年广州市及黄埔区气候公报;(15)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基础资料;(16)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 页 共 192 页1.4.3 主要规范及标准主要规范及标准(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版)(5)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17、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8)18、防洪标准GB502012014(1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20)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17(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5 编制范围和内容编制范围和内容1.5.1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根据委托要求,本项目编制范围为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内建筑、场地、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 页 共 192 页1.5.2 编制内容编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1)现状资料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的特殊要求及各类建设情况等现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2)项目建设的19、可行性分析:从排水公司的发展需求等出发,解析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建设方案:贯穿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提出技术上合理、适用,经济上可行的建设方案,并提出节能、绿色建筑、碳排放、海绵城市等要求。(4)管理机构以及建设进度的设想:从提高管理效率出发,进行管理机构的设置;科学地安排建设进度,保证合理的建设工期。(5)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采用科学、先进、适用、成熟的施工方法和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工程建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对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的相关规定。(6)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根据国家相关估算指标,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评价。(7)结论与20、建议。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 页 共 192 页第第 2 章章工程概况及背景工程概况及背景2.1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位于东经 11257至 1143,北纬 2226至 2356。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清城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市域总面积 7434.4km2。广州市共辖 11 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21、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区和增城区。2.1.1 黄埔区概况黄埔区概况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天河、海珠、增城和从化 5 个行政区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介于北纬 230157232457,东经 1132329113362之间,总面积 484.17 平方千米。2014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地处珠三角核心部位,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口岸,拥有珠江黄金岸线和华南重要港口黄埔港,水陆交通发达,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的22、桥头堡,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具有枢纽地位。管辖面积 484.17 平方公里,下辖 14 街 1 镇,常住人口 88 万人。黄埔,古老而年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2.1.2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1)(1)气候气候黄埔区范围地处南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2)(2)风向风向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向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23、张所形成,温暖潮湿。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 页 共 192 页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 9 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 4 月份。主风向频率:北风 16,东南风 9,东风 7。(3)(3)气温气温黄埔区多年平均气温 21.8,多年平均最高温度 26.2,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8.5。低温霜冻期出现的天数不多,无霜期平均 341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 1640mm,年内分配不均,7-10 月蒸发量较大,12-4 月蒸发量较小。(4)(4)日照日照黄埔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75.11959.9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5.3109.8kcal/cm2。(5)(5)降24、水量降水量黄埔区位于珠江流域下游,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 1650mm,变化范围在 1620-1680mm 之间,变差系数为 0.21,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30.49 亿 m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雨量集中在 4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80.3,降雨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10 月至次年 3 月雨量稀少,常出现春旱。2.1.3 现状人口现状人口广州市全市下辖 11 个区,总面积为 7434.40 平方千米,2021 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 1881.06 万人,城镇化率为 86.46%。年末户籍人口 1011.53 万人,城镇化率为 80.81%25、;全年户籍出生人口 11.80 万人,出生率 11.82;死亡人口 5.55 万人,死亡率 5.56;自然增长人口 6.25 万人,自然增长率 6.26。户籍迁入人口 24.16万人,迁出人口 4.03 万人,机械增长人口 20.13 万人。黄埔区截至 2021 年末,户籍人口户数为 18.18 万户,户籍总人口 63.66 万人,比上年增加 3.63 万人,同比增长 6.1%。户籍人口出生率为 17.6,死亡率 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3.8。至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 119.79 万人,每平方千米集聚常住人口 2474 人。2.1.4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2021 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26、28231.97 亿元,同比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306.41 亿元,同比增长 5.5%,两年平均增长 7.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7722.67 亿元,同比增长 8.5%,两年平均增长 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20202.89 亿元,同比增长 8.0%,两年平均增长 5.1%。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 页 共 192 页2021 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58.3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4.70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2468.16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685.50 亿元,人均 GDP 为 33.27、71 万元。2.2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2.2.1 广州市近年气候情况广州市近年气候情况根据 2019-2011 年广州市气候公报,近年来广州市气候如下:2.2.1.12019 年气候情况年气候情况2019年暴雨频繁开汛早、降水虽多秋冬旱、高温突出气温高、台风不多灾情轻”的特点。入汛时间较常年偏早近 1 个月,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偏重,暴雨偏多偏强,导致内涝频发,部分地区出现山洪地质灾害。本年度仅有“韦 帕”和“白鹿”2 个台风先后影响广州市,且都集中出现在 8 月。(1 1)入汛早、雨量偏多、龙舟水偏重入汛早、雨量偏多、龙舟水偏重2019 年全市平均雨量为 2336 毫米,较常年偏多 228、5.8%。各区年雨量介于2060.62739.7 毫米之间,呈西少东多分布。与常年相比,各区年雨量偏多在 15.136.7%之间。全市平均降水秋冬季偏少,春夏季偏多,尤其春季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 7 成,为历史同期最多。1 月、10 月、11 月和 12 月各月全市平均雨量都在 40毫米以下,年内雨量最少月份是 11 月为 0 毫米;2 月至 9 月各月全市平均雨量在103.5492.5 毫米,其中 4 月雨量492.5 毫米,为全年雨量最多月份。2-8 月各月全市平均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10.6138.3%,其中 4 月雨量偏多 138.3%,为历史同期最多。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29、究报告第 10 页 共 192 页20192019 年雨量分布图(毫米)年雨量分布图(毫米)(2 2)4 4 月月 19-2019-20 日出现本年度最强暴雨。日出现本年度最强暴雨。“4.19-20”是本年度综合影响最强的暴雨过程,也是 2006 年以来 4 月最强暴雨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雨量大、范围广、强度强”的特点。广州市连续 2 天出现暴雨大暴雨降水,全市平均过程雨量达 134.4 毫米,其中白云区石马村录得 276.8毫米的全市最大过程雨量。19 日雨势最强,降水时段主要分布在 3-6 时和 8-15 时两个时段。全市平均日雨量 90.1 毫米,白云区钟落潭镇录得全市最大日雨量 20930、.5毫米。全市 72.9%区域站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其中大暴雨覆盖率 44.8%,1 小时最大雨强 75.9 毫米(从化区东联村),3 小时最大雨强 113.4 毫米,短时强降水(指小时雨量20 毫米)覆盖率更是高达 70.5%。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暴雨过程致中心城区、花都和增城出现大范围内涝,共出现 135 个水浸点,其中有 26 个水浸点积水深度超过 0.4 米,广深线和谐号列车全线晚点,白云机场取消上百航班。(3 3)6 6 月月 10-1310-13 日出现日出现 20192019 年度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年度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6.10-13”是本年度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也31、是本年度综合第二强的暴雨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 页 共 192 页过程。广州市连续 4 天录得暴雨,全市平均过程累积雨量 118.3毫米,最大过程雨量 408.7 毫米(增城增江)。10 日 11-18 时雨势较强,全市共出现短时强降水 144站次,最大小时雨量 68.3 毫米(增城石滩),暴雨落区主要位于白云、天河、黄埔和增城。由于此轮强降水雨强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天河、白云、黄埔等区共 14个点出现内涝,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据三防部门统计,此次局地性特大暴雨导致流溪河上游支流玉溪水发生 20年一遇洪水,从化良口、吕田共 14 个村受灾,房屋倒塌 56 间,转移人32、员 563 人,停电 7121户,105 国道从化段、红岭隧 4 月 19 日猎德河涌出现珠江水倒灌,江水淹没江边步道道、莲麻车铺路段和 262 县道、287 县道东线等多处路段出现塌方,交通受到影响。6 6 月月10-1310-13日暴雨受灾情况日暴雨受灾情况(4 4)6 6 月月 2424 日出现本年度影响范围最广的大暴雨过程。日出现本年度影响范围最广的大暴雨过程。“6.24”是 2019 年影响范围最广的大暴雨过程,也是 2019 年综合第三强的暴雨过程,全市 7 个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市平均日雨量 108.2 毫米,白云区大源村录得全市最大日雨量 216.4 毫米,暴雨覆盖率达 9133、.1%(属于全市性暴雨过程),其中大暴雨覆盖率达到 61.3%。由于暴雨范围比较广,全市 77 处路段出现水浸,科韵路渔民新村、丰乐桥底、番禺东海花园、海珠石松街等 10 处路段积水超过 0.5 米。2.2.1.22020 年气候情况年气候情况2020 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 23.1,较常年(1981-2010 年平均)偏高 0.9,与 2019 年并列 1951 年以来最高;年雨量 1820.5 毫米,较常年偏少2%。天气气候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 页 共 192 页具有“暴雨强龙舟水重、台风少影响轻、高温早持续时间长、年初最强暖冬、年尾寒潮来袭”的特点。2020 年龙34、舟水为近 12 年最多,“5.21-22”、“6.5-9”两场暴雨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级别,给我市局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高温天气来得早,天数多,持续时间长。年内仅有“鹦鹉”和“海高斯”2个台风先后影响我市,但未造成严重影响。第四季度全市平均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84.8%,为历史同期第五少,我市大部出现重度气象干旱。总体来说,2020 年广州暴雨高温突出,洪涝灾损重,气候属一般年景。(1 1)年雨量总体略偏少)年雨量总体略偏少2020 年全市平均雨量为1820.5 毫米,较常年偏少 2.0。各区年雨量介于1529.72032.7毫米之间,呈西南少东北多分布)。与常年相比,增城、中心城区偏多1.47.035、,其余地区偏少4.18.6。全市平均降水秋冬季偏少,春夏季正常略偏多。1月、10月、11月和12月各月全市平均雨量都在 30 毫米以下,月雨量最少的是11月仅3.3 毫米;7月连续高温少雨,全市平均雨量仅为84.7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其余月份全市平均雨量在120.5402.7毫米之间,其中4月雨量402.7毫米,为全年雨量最多月份。与常年同期相比,1月、7月、10月、11月、12月各月全市平均雨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 50 以上,2月、9月显著偏多50 以上。(2)(2)前汛期暴雨强、龙舟水偏重前汛期暴雨强、龙舟水偏重2020年3月31日入汛,较常年提早7 天。汛期(3月31日到10月29日36、,下同)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531.6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8。龙舟水期间(5月21日到6月20日)全市平均雨量643.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3.8,占前汛期总雨量的70.5,是近12年来最多、历史同期第四多,也是我市连续第7年龙舟水影响偏重。汛期暴雨强,共有16轮暴雨影响广州,其中有2次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程度,分别是5月21-22日、6月5-9日。暴雨给我市局部造成严重灾害,经统计,2020年暴雨洪涝造成我市8.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紧急转移安置2.1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288公顷,倒塌房屋236 间,直接经济损失14.95亿元。灾情严重主要集中在黄埔、增城、从化和花都。(3)37、(3)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5月21-22日暴雨过程损失大。5月21-22日,受西南季风及低涡切变的共同影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3 页 共 192 页响,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该过程是年内最强暴雨过程,也是2005年以来第二强暴雨过程,具有“雨强大,范围广,强降水时间集中,累积雨量多”的特点,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级别。期间全市94.8 的测站录得暴雨,23个测站录得特大暴雨,80毫米/小时以上的超强降水多达45站次,破历史纪录。黄埔、增城两区雨强最强,黄埔大桥气象观测站录得最大一小时雨量167.8毫米,增城区新塘镇录得3小时最大降水量297毫米,均38、为全市历史第二强。这次暴雨过程导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8.0931 亿元,4人死亡。2)6月5-9日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6月5-9 日我市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多、暴雨范围广”的特点,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级别,为2005年以来第六强暴雨过程。该暴雨过程持续了5天,为今年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过程,其中有51个小时出现了2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有58.4 的测站录得暴雨,22 的测站录得大暴雨,10个测站录得特大暴雨;全市平均过程累积雨量达到184.6毫米,单站最大过程雨量 692.1毫米(增城正果镇何屋)、创下历史新高。持续性暴雨导致我市出现洪涝灾害和次生地39、质灾害,全市7.4283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6374万人,因灾死亡1人,倒塌各类房屋 223 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805.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72878亿元。3)台风影响轻,7月首次空台2020年仅有“鹦鹉”、“海高斯”2 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在6月和8月。而7 月由于西太副高异常偏强偏西偏大的影响,南海和西太平洋均无台风生成,也是1951年以来首次空台。2002号台风“鹦鹉”是本年度首个影响广州的台风,于6月14日08时50分在阳江海陵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 级(23 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0百帕。受其影响,13-14日广州出现小雨、局部中雨,南沙、番禺南部40、以及局部地区出现6级以上强风,黄埔大桥录得 20.3 米/秒(8 级)的全市最大瞬时风,全市8级大风持续时间为7小时。综合评估“鹦鹉”对我市风雨影响为一般等级。2007号台风“海高斯”(台风级别)于8月19日6时前后在珠海市金湾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2 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受其影响,8月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4 页 共 192 页18-19日我市出现大到暴雨,黄埔区黄埔大桥录得全市最大累计雨量91.9毫米。同时南沙大部以及从化、增城和中心城区局部地区出现8级以上大风,南沙区万顷沙录得25.8米/秒(10级)的全市最大瞬时风,天河区黄埔大道41、和白云区帽峰山也录得 10 级以上瞬时风;全市8级大风累计达16个小时。台风“海高斯”造成南沙区71棵树木倒伏,32亩玉米等农作物受损。台风“海高斯”对我市的风雨综合影响程度为较严重影响等级。2.2.1.32021 年气候情况年气候情况2021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24.0,较近十年偏高0.7,为历史最高;年雨量1435.5毫米,较近十年偏少24.6%。2021年广州天气特点是:温高雨少干旱重,台风影响利大于弊。“5.31”暴雨达到严重影响级别,给我市造成洪涝灾害。台风总体影响轻,“雷伊”成为影响广州史上最晚台风,带来暴雨,缓解旱情,利大于弊。(1)(1)年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分布更加不均年降水量偏少42、且季节分布更加不均2021 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35.5毫米,较常年偏少25.4%,较近十年偏少24.6%,较去年偏少15.7%,为历年第7少。自1961年以来,全市平均年雨量以13.8毫米/10年的速率呈略上升趋势。年内分布特征看,2021年降水集中在 5-10月,比常年降水集中期4-9月偏晚一个月。2021年 5-10月全市平均降雨量(1207.2 毫米)占全年的84%,与近十年同期平均的降水量占比(73%)略高;6月份降水量为404.1毫米,占年降水量28%,为全年最多月份。1-4 月、9 月和 11-12 月降水均在 100毫米以下,其中1月(1.5 毫米)最少,为历史同期第4少。与近43、十年同期相比,10、12 月显著偏多50%以上,1、3、4、9、11 月显著偏少50%以上。空间分布看,各区年雨量为1223.41705.7毫米,其中越秀、荔湾、天河、黄埔和南沙在1503.31705.7毫米,其余各区均小于1500 毫米,其中从化为历年第2少。与近十年相比,各区一致偏少3.738.4%。(2)(2)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及影响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及影响2021年广州平均暴雨(日雨量50毫米)日数为 5.9 日,比常年偏少2.4日,比近10年平均偏少2.1日,比去年偏少0.1日。气候变化背景下,广州各等级暴雨日数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自1961年以来,广州暴雨日数、大暴雨日数分别以 0.44、02 日/10 年、0.03 日/10 年的速率呈微弱上升趋势,而特大暴雨日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5 页 共 192 页2021年广州共发生14 场暴雨过程,比近10年平均偏少9.3 场,比去年偏少8场。2021年共发生 2场严重影响级别暴雨,3场较严重影响级别暴雨,9场一般影响级别暴雨;共发生1场全市性暴雨,3场大范围暴雨,1场区域性暴雨,9场局地性暴雨。常年广州暴雨日数每年为8.3日,其中暴雨天数为6.8日,大暴雨1.5日,特大暴雨0.02日,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根据2021年广州暴雨过程小时雨量分析,午后14-19时是暴雨过程的高发时段,约45、占暴雨过程的42.6%;早上04-08 时次之,占暴雨过程的26.3%。各区分布看,2021年暴雨日数黄埔10日为全市最多,从化2日为全市最少。(3)(3)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主要天气气候事件1)龙舟水偏少,连续7年偏多趋势中断龙舟水期间(5月21 日-6月20日),2021年广州平均雨量286.1毫米,较常年偏少24.2%,较近十年同期(348.1毫米)偏少17.8%,较去年偏少42.9%,中断了连续 7年龙舟水偏多的趋势。2)“5.31”暴雨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 5月31日-6 月2 日,广州出现2021年最强暴雨过程,达到严重影响级别,具有“暴雨范围广、累计雨量多、局地雨强大”的特点。全市46、暴雨覆盖率为83.7%,从化区吕田镇录得最大日雨量198.3毫米;平均过程累积雨量达到135.6 毫米;全市有91%的测站录得短时强降水,花都区花山镇6月1日16时录得过程最大小时雨量100.5毫米。受暴雨影响,31日10时,增江香溪站出现39.25米的超警洪峰水位,31日16时从化玉溪水出现超五年一遇洪水。全市共收到48处积水情况报告,从化区吕田镇东明片区因树木倒伏导致供电中断。3)2021年台风影响程度偏轻,共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查帕卡”(7月)、“卢碧”(8月)、“狮子山”(10月)、“圆规”(10月)和“雷伊”(12月),其中“狮子山”和“雷伊”对我市影响较大,“雷伊”是历史上47、影响广州最晚的台风。2117号台风“狮子山”(热带风暴级)于 10月8日22时5分在海南琼海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0 百帕。10月8-9日,受弱冷空气和台风“狮子山”外围环流影响,我市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有35.1%的测站录得50毫米以上的暴雨,番禺区化龙镇黄埔大桥录得最大日雨量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6 页 共 192 页173.5毫米,全市有10.8%的测站录得7级以上大风,对我市的风雨综合影响程度为较严重。2122号台风“雷伊”(超强台风级)于12 月 3 日14 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17 日夜间移入南海东南部48、海面,21日08 时在南海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12月20-21日,受台风“雷伊”影响,我市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平均累积雨量为55毫米,有 207个测站累积雨量在50100毫米之间,增城正果镇录得最大累积雨量118.3毫米,对我市的风雨综合影响程度为较严重。“雷伊”是历史上影响广州最晚的台风,之前最晚为1965年11月11-12日影响广州的第39号台风“ELAINE”。综上,近年来广州市年降水量均较历史平均降水量高,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多,且具有强度强,影响重等特点,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且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短时强降雨频发以及受地势低洼、极端气候、风暴潮等影响,水浸街49、情况时有发生,内涝应急保障任务繁重。亟需配套相应的抢险救灾基地。2.2.2 广州市XX公司养护范围广州市XX公司养护范围广州市排水公司养护范围为中心六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部分)。主要职责包括:广州市中心六区公共排水设施日常运行养护、维修、主干道及重要区域内涝布防抢险及重大活动排水保障等。2.2.3 广州市XX公司现状及存广州市XX公司现状及存在问题在问题2018 年 4 月 21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广州市XX公司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由各区政府统筹,将中心六区公共排水设施及相关的土地、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无偿移交市排水公司。2018 年 6 月 28 日,马文50、田副市长主持召开广州市水环境整治联席会议 2018 年第五次工作协调会,要求各区水务部门将现有清疏养护设备、管理用房、场地移交市排水公司,解决市排水公司管养车辆、机械、设备停放和值班人员备勤问题。2018 年 5 月 17 日挂牌成立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广州市XX公司的成立是广州市继续深化推进城市排水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管理水平,推动黑臭河涌实现“长制久清”的重要部署。排水公司目前在编职工约 2500 人,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广州市XX公司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68号),每510km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7 页 共51、 192 页不少于1人运维管养人员设置,目前排水公司已接收管网 16572.08km,目前各区新建管网在建设完成,竣工后分批次将新建管网移交给排水公司负责管养。按照已接收的16572.08km 管网,每5km设置1名运维管养人员的配置,公司的人员配置至少约2500人。随着接收的管网长度越来越多,配置人员将逐渐增多。所需的业务场所及设备存放、维修场所将大幅增多。广州市排水公司现仅有一处固定的抢险救灾基地,位于广州西部荔湾区南丫村海南生北坊花地河南闸管理区,其他为临时设施,随时可能拆除。东部中心城区(广州市排水公司养护范围沈海高速以南、开创大道以西(含开创大道)没有固定的抢险基地,遇上洪涝灾害时,52、从西部荔湾区南丫村海南生北坊花地河南闸管理区至东部需要 1 小时以上,严重延缓了抢险救灾速度,在抢险救援过程中,东部多次暴露出排水设施调配不及时、现场维护跟不上等情况,从而导致救援迟缓,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需在东部建设固定的基地。从西部维护应急管理中心至东部所需时间示意图综上,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如下:1.市排水公司目前在编职工约2500人,随着管网移交数量的增多,运营管养人员的扩编,业务场地愈发紧张,因场地限制,公司不能雇用足够的营运管养相关人员进行管道养护。2.由于现有场地的限制,公司无法组织职工培训及养护设施、车辆的维修,无法设置相应的科研、水质检测等用房,严重影响公司业53、务开展及壮大。3.市排水公司现仅有一处固定的抢险救灾基地(位于广州西部荔湾区南丫村海南生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8 页 共 192 页北坊花地河南闸管理区),其他均为临时搭建设施,不利于及时实施抢险救灾工作。随着广州市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逐年增多,抢险救灾工作越发重要,亟需在广州东部建设固定的养护抢险基地,打造一个与外部需求相适应的硬件设施环境已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广州市排水公司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需要。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9 页 共 192 页第第 3 章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54、.1.1 是解决公司场地不足的现状问题是解决公司场地不足的现状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目前,排水公司目前在编职工约 2500 人,随着广州市管网等排水设施规模的不断增加,排水公司人员规模也日益扩张,按照实施方案配备标准,排水公司员工可达 2500 人,生产经营与人员规模的逐步增加对业务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经营业务场地原本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项目拟建黄埔区排水养护基地,其中拟建一栋综合楼及地下室,是解决业务场地不足及排水设施存放、维修场所不足的现状问题,实现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3.1.2 增加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55、便于长期运营便于长期运营、做大做强排水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需要产业的需要广州市排水公司目前资产结构单一,现经营场所为租赁用房,没有自主的固定资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广州市排水公司以实现中心六区排水公共排水设施“全面覆盖、一体管理、系统运行、专业维护”为主要工作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水务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维修养护、工程总包能力的水务产业链条。目前排水公司没有固定的职工培训地点,没有相应的科研用房,没有自主的固定资产。本项目拟建综合楼中拟设置业务用房、科研用房、培训用房等功能用房,适应企业发展目标。不仅可以使广州市排水公司拥有一个生产经营平台,对公司的进一步凝聚力56、量,振奋士气,增强动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来看,项目建设有利于体现和壮大广州市排水公司的整体实力,是进一步凝聚和升华企业文化的需要,是企业增加固定资产,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需要。3.1.3 是快速解决东部洪涝灾害的需要是快速解决东部洪涝灾害的需要目前,广州市排水公司仅有维护应急管理中心一处固定的抢险救灾基地,位于广州西部荔湾区南丫村海南生北坊花地河南闸管理区,其到广州东部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容易因抢险拖延导致严重损失。本项目拟在黄埔区建设基地,有利于及时解决东部的洪涝灾害。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0 页 共 192 页3.1.4 是落实市政府相关工57、作要求的需要是落实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的需要根据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组建广州市XX公司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1868 号),组建市排水有限公司,将中心六区公共排水设施交由该公司统一管理,实现“全面覆盖、一体管理、系统运行、专业维护”的目标;组建专业的市级排水应急保证队伍,负责主干道路和重要区域的排水应急保障,以及城市内涝与污水应急抢险处置。现广州市存在城市内涝与污水应急抢险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本项目拟建基地拟设置集中的业务场所、培训场所、科研场所,以利于培训一支更高效、更专业的抢险救灾队伍,有效提高城市内涝与污水应急抢险处置能力,实现市政府要求的目标。总体来看,拟建排水设施58、养护基地有利于树立总部的地位和形象,能集中资源,节省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适应企业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州东部抢险救灾的需求。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场址位于黄埔区 A60217004 地块(位于东捷路,捷胜路交界,广深高速以南),建设用地面积 10884.57平方米。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拟分期建设,一期建一栋主楼及地下室一层。二期建设一栋塔楼。从以下几点说明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2.1 规划条件规划条件根据项目地块土地利用规划图,用地为可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1)用地性质:其他公共设施用地(U9);(2)总用地面积:10859、84.57 平方米;(3)总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1769.14 平方米;(4)建筑容积率不高于 2.0;(5)建筑限高不高于 40m;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1 页 共 192 页(6)建筑密度不高于 30%;(7)绿地率不低于 30%。规划条件满足本项目需求。3.2.2 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项目位于黄埔区 A60217004 地块,为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外部协作条件较好。项目所在地块周边主要道路有沈海高速、广州绕城高速、开源大道、东勤路、冻捷路、东雅路等。场址周边交通运输条件良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及运60、营期交通运输需要。用地周边给排水、电力、电讯、道路交通等市政配套良好,施工条件较好。3.2.3 节约用地,节能减排节约用地,节能减排本项目所在地块有高速环绕,南面还有梁氏一品夫人墓,地块不适合作为其他功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排水设施基基地,可以充分利用用地,符合国家城市建设集约用地、建设工程节能减排的政策。3.2.4 改善地块现状,营造优美环境改善地块现状,营造优美环境项目采用现代建筑风格,与周边开发项目风格匹配,并结合地面景观设计,丰富了城市界面,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艺术、美感的建构筑造型,为本区域营造优美景观环境。3.2.5 提升企业形象,成为行业标杆提升企业形象,成为行业标杆拟建排水设施养护61、基地有利于树立总部的地位和形象,能集中资源,节省开支,提高运作效率,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适应企业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州东部抢险救灾的需求。综上所述,迫切需要新建广州市排水设施养护基地来完善广州市排水有限公司的配套基础设施。本项目拟建基地拟设置集中的业务场所、培训场所、科研场所,以利于培训一支更高效、更专业的抢险救灾队伍,有效提高城市内涝与污水应急抢险处置能力,实现市政府要求的目标。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2 页 共 192 页第第 4 章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 选址选址4.1.1 项目拟建场址项目拟建场址项目场址位于黄埔区 A60217062、04 地块(位于东捷路,捷胜路交界,广深高速以南),建设用地面积 10884.57 平方米。地块区位图4.1.2 场址权属场址权属项目地块按照土地出让相关手续,现权属单位为广州市XX公司。4.1.3 用地现状用地现状项目场址所在地块为近似三角形,总用地面积 10884.57 平万米。地块东面及西南面为工业厂房,北门为京港澳高速及村庄。场地内现状为荒地、部分农田、杂草及部分树木。部分区域存在村民坟地。4.1.4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地形地貌属残丘,十积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平坦。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3 页 共 192 页4.1.5 场址抗震设防烈63、度场址抗震设防烈度按建筑设计规范(GB5011-2010)中有关划分,场地抗争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加速度为 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 0.35s。4.1.6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项目场址尚未开展地质勘察,参考场址附近位于东区捷普东侧路的东区捷普东侧路西延线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4.1.7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1)1)气候气候黄埔区范围地处南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2)(2)风向风向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64、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向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 9 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 4 月份。主风向频率:北风 16,东南风 9,东风 7。(3)(3)气温气温黄埔区多年平均气温 21.8,多年平均最高温度 26.2,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8.5。低温霜冻期出现的天数不多,无霜期平均 341 天。多年平均蒸发量 1640mm,年内分配不均,7-10 月蒸发量较大,12-4 月蒸发量较小。(4)(4)日照日照黄埔区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875.11959.9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5.3109.8kcal/cm2。(5)(5)降水量65、降水量黄埔区位于珠江流域下游,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 1650mm,变化范围在 1620-1680mm 之间,变差系数为 0.21,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30.49 亿 m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雨量集中在 4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80.3,降雨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10 月至次年 3 月雨量稀少,常出现春旱。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4 页 共 192 页4.1.8 规划条件规划条件根据项目地块土地利用规划图,用地为可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用地性质:其他公共设施用地(U9);总用地面积:10884.57 平方米;66、总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21769.14 平方米;建筑容积率不高于 2.0;建筑限高不高于 40m;建筑密度不高于 30%;绿地率不低于 30%。4.1.9 周边交通周边交通项目所在地块周边主要道路有北侧沈海高速与东捷路,西南侧有广州绕城高速,东南侧有东雅路等。交通条件良好,能够满足日常建设需求及后期运营需要。4.1.10公共设施条件公共设施条件项目场址周边为工业用房、村庄等,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5 页 共 192 页给水可由场址北面东捷路市政给水管引入支管供给,污水收集后可排入东捷路污水管。用地可由场址附近接入,最终外电接驳位置以供67、电部门审批为准。4.1.11 场地高差:场地高差:地块内场地多为林地,农田等,基本平整,与北侧东捷路高差 1m 左右,不存在较大挖方、填方。4.1.12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项目所在地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施工材料运输方便,劳动力资源饱满,具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劳务人员、技术水平及施工能力,工业状况较好,建筑材料丰富、供应可靠,施工用电、用水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但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建议施工过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做好施工组织方案。项目拟建地下室土方开挖量较大,建议选择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避免水土流失。同时,优选基坑支护方案,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68、,确保施工安全。4.2 场址评价场址评价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工程条件充分。外部协作条件较好。用地周边给排水、电力、电讯、道路交通等市政配套良好,施工条件较好。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6 页 共 192 页第第 5 章章建设规模及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及需求分析5.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拟建黄埔区排水设施养护基地项目是广州市排水公司开展全系统日常管理、生产经营、科研、培训的重要场所,同时设置仓库,作为排水设施设备的存储、维修场所。项目主要内容是:展厅、三防备勤室、东区分公司办公基地、档案室、党建基地、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基地、创新工作室、后勤配套69、安全体验馆及职工之家党建基地、停车场等。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对上述建设内容进行进一步阐述,并对其建设规模做进一步论证。5.2 建设规模测算建设规模测算5.2.1 测算依据与标准测算依据与标准拟建排水养护基地建筑规模以广州排水公司现状、发展规划及广州市、黄埔区相关部门意见为指导,以适应建筑功能定位与需求为宗旨,立足社会经济、广州市洪涝灾害、黑臭河涌等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着“资源节约、功能合理、规模适度、投资节省”的原则进行规模配置。规模测算涉及的主要依据与标准如下:(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3)车库建筑70、设计规范(JGJ100-2015);(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6)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7)饮食建筑设计标准(JGJ64-2017);(8)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与标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7 页 共 192 页5.2.2 各功能规模配置标准各功能规模配置标准1.1.业务用房业务用房一期拟建大楼经营业务用房主要为排水公司经营业务用房。预计所需使用面积约3161 平方米。2.2.工作室工作室市排水公司现没有专门的培训用房及科研用房,合计使用面积合计为 740 平方米。3.3.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基地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基地合计约 71、260 平方米。4.4.厨房、食堂厨房、食堂配套建设食堂,拟满足 300 人同时就餐需要,餐厅面积按 1.0 平方米/座,厅厨配比 1:1 则使用面积为 600 平方米。5.5.配套用房配套用房建设规模约为 1960 平方米。6.6.仓储修车用房仓储修车用房因公司业务发展外勤需要,基地需配备修车间及各类仓储用房合计 650 平方米。7.7.停车场停车场根据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规定本项目处于 B 区范围,B 区的商务办公配建机动车停车位需大于 0.9 泊/100 平方米,非机动车停车位需大于 1 泊/100 平方米。本项目按照 2.0 容积率配置 195 个泊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其中地上72、 32 个。5.3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可以满足东区分公司办公设施用房的建设需求,力求营造高效、节能、舒适,优美的办公环境。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的建设,为强化公司生产、化验和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提升排水监测能力,加强推进工程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8 页 共 192 页第第 6 章章建设方案建设方案6.1 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指导思想6.1.1 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求达到功能完善,73、环境舒适,形象鲜明,高效便捷,经济合理。充分考虑项目建设条件,合理处理工程建设的时序安排。依据场址环境与气候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地势形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及运营全过程均重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6.1.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功能性原则: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广州市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满足广州市排水公司经营业务及排水设施、设备维修的基本要求,经济、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环境。2.前瞻性原则:项目合理超前,体现高科技感、高智能化。3.人性化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设计原则,做好无障碍设计。4.74、节能环保原则: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力求使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塑造集健康、适用、高效等特点于一体的使用空间。5.经济和适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体现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和节能环保理念。6.2 规划总平面设计规划总平面设计6.2.1 场地介绍分析场地介绍分析根据项目地块控规图,用地性质为其他公共设施用地(U9),场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地形地貌属残丘冲积平原地带,红线内地势较为平坦。周边主要道路有沈海高速、广州绕城高速、开源大道、东勤路、冻捷路、东雅路等。场址周边交通运输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29 页 共 175、92 页件良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期交通运输需要。6.2.2 方案比选方案比选推荐方案:项目总用地 10884.57 平方米,初步设想,拟建一期布置在地块东侧,二期位于场地西侧居中位置,均呈较规整的长方形。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风向,合理规划建筑朝向,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室外景观要素,并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合理种植乔木遮阳或设置凉亭、廊道等遮阳设施。6.2.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初步规划在场址所在地块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北侧连接东捷路,东侧连接东雅路,交通便利。塔楼均设有独立出入口,之间通过裙房连通。拟建大楼周围设置大于 4 米的环形消防车道,并与现有市政道路相连接。地下室坡76、道位于附楼两侧。6.2.4绿绿地地系系统统规规划划规划从景观的系统性和生态性入手,结合整体布局,构建统一的绿化景观系统。拟在地块周围布置绿化景观系统,地块绿化率为 30%。6.2.5竖竖向向规划规划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填挖方量,以降低工程造价。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考虑有组织排水,场地和道路按规范设计排水坡度,局部顺应原有高差进行排水,雨水、污水均以暗管系统排入市政管井。6.2.6 防洪排涝防洪排涝为保障超过城市防洪标准的洪涝灾害发生时具备应急防涝排涝能力,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增设闭合挡水槛、防水闸或加设车77、道顶盖。地下室通风口、排水管道设置防止涝水倒灌措施或封堵装置,同时加大地下室集水坑和水泵排水能力。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0 页 共 192 页建筑方案6.2.7 设计设计依据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13 年版;(房屋建筑部分)2013 年版;(城镇建设部分)2013 年版;(人防工程部分)2000 年版。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 版);4)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 67-2019)5)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78、892015;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5512015;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2017;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7106-2019;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12)本项目方案设计的有关基础资料。1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定,以及项目前期技术文件。6.2.8 功能分区及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及平面布置初步规划一期拟建主楼平面为较规整的长方形,地上 9 层,建筑高度 37.8 米,建筑层高介于 4.2m,建筑基底 1599.14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79、10335 平方米,建议在拟建大楼中间布置核心筒,核心筒的设计应满足垂直交通、消防疏散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业务单元的划分,可获得较高的实用率。设一层地下室,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加实体墙的造型设计,虚实结合,活泼又不失沉稳。6.2.9垂垂直直交交通通系系统统初步规划一期主楼设置 4 部电梯,二期设置 4 部电梯。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1 页 共 192 页6.2.10 建筑建筑风格风格建筑整体效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力求体现广东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岭南底蕴。建筑立面设计风格建议融合现代简洁元素,体现时代中开拓进取的向上精神。建筑空间上预留人员技术交流、休息和远眺的阳光空间,便于景观开朗80、活泼、富于变化。建筑艺术创作立意清快,活泼自由,通过建筑物型体组合、色彩搭配等手法运用,赋予建筑韵律感、艺术魅力、个性和文化内涵。6.2.11 建筑建筑标准标准及装修及装修(1)本工程拟设计成环保型园林生态化、现代化污水处理厂,建材选用 ISO 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并贯彻国务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设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建筑进行抗震设防。(3)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4)建筑物耐久年限:50 年。(5)防水工程:地下顶板防水等级为 I 级,侧壁及底板为 I 级,地面屋面防水等级 II 级,二道防水设防。(6)建构筑物外装修:外墙面采用背栓式干挂81、仿石瓷板以及建筑外墙砖、涂料等材料。(7)建筑内装修:墙、柱子、天棚选用污泥内墙涂料。门采用普通复合木门。公司入驻后将按其功能需求进行二次装修,所以室内装修分为普通装修和后续功能装修,本工程只含普通装修部分。(8)楼、地面:选用水泥砂浆。(9)屋面:屋面采用铝镁锰屋面板。(10)幕墙:主要外立面采用双层 Low-E 玻璃半隐框玻璃幕墙系统。(11)栏杆:1050mm 高复合铝合金玻璃栏杆,设有挡头及泄水管,栏杆承受水平荷载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12)地沟及盖板:钢筋混凝土地沟、热浸锌钢格栅及热浸锌、钢格栅盖焊 3mm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2 页 共 192 页花纹钢板盖板82、。(13)管线夹层:墙、柱子、天棚、楼面选用水泥砂浆。6.2.12 无障碍无障碍设计设计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无障碍设计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是指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居住区等使用场景中,为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而设置的专门设施,如城市道路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各方面的便利度。从规划、设计和管理三方面提出改善原则,以提高老龄人83、和弱势群体出行的连续性、便利性和安全性。(1)保证无障碍设施规划的系统化。社区生活圈内的盲道应依托人行道、公交车站和地铁站进行建设,将盲道与人行道、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等残疾人出行设施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同时要加强各社区生活圈之间的衔接。(2)推进无障碍设施设计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在设计坡道设施时,重点考虑坡道的连续性、安全性、独立性和便捷性。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等权威部门研究制订无障碍导盲设施国内通用标准,全面实现坡道设施设计规范化。同时,为满足老龄人和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和辅助他们及时获取出行信息,需对坡道及辅助设施进行精细化、智能化设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3 页84、 共 192 页6.3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本工程使用功能复杂、特殊,结构型式主要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净空尺寸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选择各部分的结构形式。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3.1 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1)竖向承重及抗侧力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的用途等情况,优先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适当加强周边柱、梁,特别是角部柱的截面刚度,以增大结构抗扭刚度。竖向结构布置尽量均匀,要求达到两个方向的刚度大致相当。上下层柱应尽量对正,连续贯通。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传力直85、接、可靠,受力明确,避免迂回曲折传力。2)楼盖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特点、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整体性良好。6.3.2 结构结构分析分析本工程采用选用中国XX编制的 SATWE 软件。结构计算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双向地震作用、扭转耦联及施工模拟。结构整体分析采用空间杆壳元墙元模型,结构整体计算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6.3.3 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本工程地下负一层,底板基础面积大、埋置深,主体结构总荷载小于或与卸土荷载重量相近,属于完全补偿基础。但考虑到抗浮的要求,柱下均布置抗拔嵌岩桩(有条件优先采用预制管桩),为此结构的基础为桩基础加防水板。主体结构基础均86、位于风化岩,但遇水易软化、强度降低,且由于抗拔桩同时可作为抗压桩,刚性较大,因此不考虑桩间土的作用,竖向抗压荷载完全有桩基承担。6.3.4 主要结构材料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变化表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抗渗等级基础(承台)C30P6基础梁及底板C30P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4 页 共 192 页竖向构件基础面到屋面C30楼层梁板全部C30屋面梁板C30水池C30P6楼梯C301)混凝土材料: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应符合表中要求。本工程非预应力部分最低混凝土等级按 C30。同时,混凝土保护层厚87、度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 8.2.1 的规定。另外,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同层楼面提高一级。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环境等级最大水灰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3)一0.6C300.30不限制二 b0.50C300.153.02)钢筋:主要选用 HPB300、HRB400 钢筋。本工程优先选用 HRB400 钢筋。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采用强度标准值为 1860N/mm2 的钢绞线。3)钢结构材料,选用以 Q235、Q355 级国产钢材为主,本工程优先选用 Q355 级国产钢材,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当钢88、材版厚大于或等于 40mm,应遵循现行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0313)的规定。所有热轧型钢按照中国标准热轧 H 型钢和部分 T 型钢(GB/T 11263-1998)。钢材应符合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以及冷弯试验与硫、磷含量限值的要求、对焊接型钢的钢材尚应保证其碳含量限值的要求。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弹性模量 E(N/mm2)剪切模量 G(N/mm2)线膨胀系数(/0C)质量密度(kg/m3)206103791031210-67850型钢强度设计值钢号厚度或直径(mm)抗拉、抗压和抗弯,fy/f抗剪fv(N/mm2)端面承压(刨平顶紧)fce(N/mm2)Q23516235/215125389、25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5 页 共 192 页钢号厚度或直径(mm)抗拉、抗压和抗弯,fy/f抗剪fv(N/mm2)端面承压(刨平顶紧)fce(N/mm2)16 40225/205120 40 60215/200115 60 100205/190110Q35516355/305175400 16 35345/295170 35 50335/290165 50 100315/2701554)钢材的焊接应符合现行标准碳素钢焊条GB/T5117 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 的规定。焊缝强度设计值焊接方法焊条型号牌号厚度对接焊缝角焊缝抗拉、抗压抗剪fw抗压Fcw抗拉、抗弯 90、ftw抗剪fvw一级、二级三级自动焊、半自动焊和 E43 型焊条的手工焊Q23516215215185125160 16 40205205175120160 40 60200200170115160 60 100190190160110160自动焊、半自动焊和 E43 型焊条的手工焊Q34516310310265180200 16 35295295250170200 35 50265265225155200 50 1002502502101452005)钢结构涂装耐久时间不少于 20 年。防火涂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物及构件耐火时间的要求。6)填充墙体材料容重不应大于 10KN/m3,砌体强度等级91、不应低于 MU7.5,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6 页 共 192 页7)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为 C20,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8)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要求确定。6.3.5 基坑基坑支护方案支护方案比选比选拟建建筑物地下室为 1 层,开挖深度暂按 5m 考虑,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在大面积开挖前认真做好基坑坑壁支护和防渗工作,项目场址尚未开展地质勘察,参考场址附近位于东区捷普东侧路的 东区捷普东侧路西延线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一个优化的基坑支护方案应92、该满足四个要求: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本身是安全的;2、保证基坑周边环境是安全的;3、支护方案是经济合理的;4、基坑施工是方便快捷可行的;初步建议以下方案:本基坑支护结构宜采用喷锚支护或桩锚支护,若场地条件允许,也可采用放坡+喷锚网。对于采用喷锚或放坡支护,其优点在于造价相对较低,工期较短,但变形较大。若采用桩锚支护方案,则整体刚度强,对基坑变形易于控制,变形量小,对邻近道路影响较小,施工速度相对较慢;而缺点在于造价相对较高;基坑开挖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因场址西北角有水渠经过,不宜采用放坡。为安全起见,建议对基坑支护进行专项设计。具体方案以经勘察后的设计方案为准。基坑支护方案比93、选基坑支护方案比选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基坑支护方案喷锚桩锚放坡+喷锚网优点造价低、工期短刚度强,对基坑变形易于控制,变形量小,对邻近道路影响较小造价低、工期短缺点变形大施工速度相对较慢,造价高变形大;且因地块西北角有水渠经过,无条件采用放坡方式结果推荐方案推荐方案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7 页 共 192 页6.4 给排水设计给排水设计6.4.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4.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2010)5.污水综合94、排放标准(GB8978-1996)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7.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11.本工程的有关批文;地形图、红线图,有关的城市规划资料,气象及水文资料。6.4.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包括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6.4.3 给水给水系统系统1.1.水源水源市政直供管网:由北侧市政路引入的一路 DN150 供水管作为本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水源,水压为不小于 95、0.14MPa,在项目室外形成支状管网。2.2.用水标准及用水量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为 102.26m3/d,最大时用水量为 12.01m3/h。用水量计算表如下:生活用水量计算表序号用水项目使用人数或单位数用水量标准用水量单位小时变化系数(Kh)使用时间(h)用水量备注平均时(m3/h)最大时(m3/h)最高日(m3/d)1大厅5640L/人日1.280.280.342.242展厅6006L/人日1.580.450.673.6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8 页 共 192 页3办公室50050L/人日1.581.041.5625.004会议室3008L/人次1.5496、0.600.902.405食堂168720L/人次1.5122.814.2233.746地下车库冲洗67002L/.日181.681.6813.407绿化42692L/.日181.071.078.54小计7.9310.4488.928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本表1 至 7项之和的 15%计1.191.5713.349合计9.1212.01102.263.3.室内生活给水分区及供水方式室内生活给水分区及供水方式市政直供区:地下一层首层及绿化用水由市政给水直接供给;加压供水区:二层八层,采用变频加压给水设备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 0.20Mpa,且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97、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 0.2Mpa。4.4.计量方式计量方式市政进水设置 DN150 进水管,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绿化用水等各按需要设置分水表。5.5.管材、接口管材、接口室内采用衬塑钢管,DN100 卡箍连接,DN100 丝扣连接;水表之后的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1.0MPa),承插橡胶圈连接,室外绿化给水管采用 UPVC 给水管(1.0MPa),粘接。DN50mm 采用铜质闸阀,DN50mm 采用铜质截止阀。管道过变形缝处设 L=1.0m 的不锈钢波纹管(管径小于等于 50 采用门字型弯过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39 页 共 192 页6.498、.4 排水排水系统系统1 1室外排水系统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实验室废水与生活污水分流系统。2 2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室内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本工程污水排水量按扣除绿化用水后的最高日给水量的 100%计,为 92.44m3/d。室内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后,排入污水管网。化粪池按污水停留时间 12 小时,清掏周期 180 日,粪便污水单独排入化粪池考虑。化粪池布置在室外,化粪池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 5m。3 3地下室排水地下室排水车库排水经排水沟、集水井收集后,由潜污泵抽升排至99、室外废水管网。4 4管材、接口管材、接口室内生活污、废水管采用 UPVC 排水管,粘接。压力排水管采用衬塑镀锌钢管,卡箍式连接。化粪池之前的室外排水管采用 HDPE 双壁波纹管,行车道下管材环刚度为 8kN/,绿化带下管材环刚度为 4kN/,承插式橡胶圈连接。所有管径大于等于 100mm 的排水立管在穿越楼板处设置阻火圈。5 5卫生洁具卫生洁具(1)公共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一级。(2)洗手盆龙头采用感应龙头,用水量不大于 0.125L/s。(3)小便器采用感应冲洗阀,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 5 升。(4)蹲便器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 5 升,其中两档式坐便器每次100、冲洗水量为 3.5/5L。6.4.5 雨水系统雨水系统1 1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屋面排水采用重力雨水排水系统,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口或排水沟收集道路、人行道雨水,经室内雨水管道收集至室外雨水检查井,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0 页 共 192 页2 2雨水排水量雨水排水量屋面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10 年,汇流时间 t=5 分钟;室外雨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5 年,汇流时间 t=10 分钟;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 50 年。按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750.0)259.11()lg*438.01(*427.3618tPq(P=5 年101、),q=477.3L/sha;(P=10 年),q=642.6 L/sha;(P=50 年),q=779.5 L/sha;qFQ(L/s)式中:P设计重现期(年);t径流时间(min);F汇水面积(ha);q设计降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屋面、硬地=1.0;绿地=0.15;地下车库出入口雨水重现期按 50 年计。3 3管材、接口管材、接口室内雨水排水管道采用 UPVC 排水管,粘接。室外雨水管采用 II 级钢筋混凝土管,承插橡胶圈连接。6.4.6 抗震抗震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本建筑的附属给排水机电设备及其管线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及地震设防烈度为 7 度的要求102、,采取抗震设施。2重量超过 1.8KN 的给排水机电设备的支架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其与建筑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3成品水箱的底座、内部支架及水箱内壳应能满足广州地区地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水箱与基础间应有可靠的连接与锚固。4建筑中的给排水管线支、吊架,施工单位应能满足广州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 7度进行施工。5建筑中 DN 大于 65mm 的给排水管线,吊杆计算长度超过 300mm 的吊杆悬挂管道,均应采取抗震支撑加固。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1 页 共 192 页6.4.7 给排水给排水卫生防疫卫生防疫措施措施1 1给水系统给水系统(1)二次供水系统均设杀菌消毒设施。103、(2)生活供水系统与消防系统分开,使生活供水系统与消防系统安全独立,以防生活水被消防水污染。水池上部无污水管,周围无污水坑等污染源。水池、水箱间通风良好。(3)水箱、水池通气管、溢流管口加防虫网罩。(4)给水管材采用内钢塑复合管,避免了管道锈蚀而污染水质。(5)为避免细菌交叉传染,公共卫生间内的龙头均采用感应冲洗龙头。(6)在市政进水表的接口上设低阻力型倒流防止器,以防因不同的管段压力差导致表后的给水回流到市政管网。2 2排水系统排水系统(1)排水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和环形通气管。以保护水封,防止下水道内污气进入室内。通气管顶部端口设于屋面之上。(2)采用水封深度(大于等于 50mm)且效果好的104、地漏,以降低水面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3)采用具有尾流补水功能的坐便器,以保证每次冲洗完毕后水封被充满。(4)机房地漏水封易蒸发干枯,机房地漏设独立排水系统,不与污水管道连接。(5)公共卫生间的蹲便器采用脚踏式延时自闭冲洗阀,小便器采用感应冲洗阀,洗手盆采用感应式龙头,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6)公共卫生间设专门的透气管和排风系统。(7)室内生活污、废合流,生活污水与实验室废水分流排放系统,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再与生活废水汇合后直接排入室外市政污水管网。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2 页 共 192 页6.5电气设计电气设计6.5.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5、GB50016-2014(2018 版)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3.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106、准GB51309-201813.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GB/T 29316-201214.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GB/T 29781-20131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59-2008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98-20151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20.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2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107、223.其他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24.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25.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3 页 共 192 页6.5.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1.1.本工程设计包括红线范围内建筑主体的以下内容:本工程设计包括红线范围内建筑主体的以下内容:1)10KVA/0.4KVA 变、配电系统2)低压配电系统3)照明、动力配电系统(含配套充电桩)4)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5)电气节能和环保6)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2.2.电源设计分界电源设计分界本工程按主体建筑情况统筹设变配电房,由市政电网开闭所引来一路 10KV 108、电源,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6.5.3 10KVA/0.4KVA 变配电系统变配电系统1.1.负荷等级负荷等级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根据建筑内的设备和照明按照用电负荷按其不同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为三级,(1)一级负荷:安防防范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等)、应急及疏散照明指示等。(2)二级负荷:实验及研究中心负荷等。(3)三级负荷:其它电力负荷及一般照明等。(4)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功能和面积指标,负荷估算:本工程用电总设备容量约为:Pe2860kW;总计算负荷约为 Pjs2288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3000kVA。2.2.负荷计算109、负荷计算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主要功能和面积指标,负荷估算:本工程用电总设备容量约为:Pe2860kW;总计算负荷约为 Pjs2288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3000kVA。在本建筑内设置 2 台 1000KVA 和 2 台 500KVA 的干式变压器。3.3.供电电源及等级供电电源及等级本工程按主体建筑情况统筹设变配电房,由市政电网开闭所引来一路 10KV 电源,市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4 页 共 192 页电采用铜芯电力电缆埋地引至变电所高压配电室,变电所内配置两台 1000KVA 及两台500KVA 干式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主开关为真空断路器110、,采用交流操作方式,综合保护。变压器采用 SCB13 系列线圈包封型干式变压器,带有温控及强迫风冷装置。0.4KV 低压配电屏选用抽屉型。变压器低压侧母线分段运行,并设联络。机房等重要设施设不间断电源(UPS)系统,UPS 由专业公司负责设计选型、供货及安装,供电时间为 180min。弱电设备 UPS 供电时间不小于 30min。4.4.计量计量本工程计量采用高、低压计量方式。在本建筑内的高压室 10KV 电源进线处设置高压专用计量装置。在每台变压器低压主进线处设置低压计量装置,计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峰/谷/平时电能等电量参数。在分类负荷及有独立计量要求的低压配电回路上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111、低压配电回路分照明插座、空调、动力、特殊用电四类用电及其他需独立计量的用电部位分别装设电能计量装置。5 5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本工程由各低压配电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向区域配电箱及设备供电。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投切,其中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投切且消防时启动方式。二级负荷采用两路电源供电,消防时切断。为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弱电系统重要电子设备采用不间断电源确保供电,所有疏散指示灯和火灾事故照明灯采用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供电。6.6.功率因素补偿功率因素补偿本设计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素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变112、压器侧功率因素在 0.9 以上。6.5.4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1.1.照明系统包括一般正常照明照明系统包括一般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和景观照明值班照明和景观照明。本工程按现本工程按现行国家标准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B50034-20B50034-201313 执行执行,照明系统设计遵循照明功能照明系统设计遵循照明功能、视觉效果与节能相统一的原则,实施绿色照明。视觉效果与节能相统一的原则,实施绿色照明。2.2.光源、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光源、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1)本工程一般场所采用 LED 节能灯或其它节能型光源。光源显色性 R113、a80,色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5 页 共 192 页温应在 28004500K 之间,特殊显色指数 R9 应大于零。2)应急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点亮的光源。3)安全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采用 LED 灯。4)选择的灯具及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灯具的选择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第 3.3 节的要求。应急照明、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等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消防应急灯具应符合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 相关要求。5)设备机房、库房、办公用房、卫生间及各种竖井等处照明采用就地设置照明开关控制;走廊、电梯厅、楼梯间、大114、厅等公共场所的一般照明采用感应装置就地控制或智能照明控制。6)应急照明、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走道疏散照明、封闭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处的疏散照明应使开关及线路均能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强切自动点亮其相应部位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60min。配变电所、消防监控中心重要设备房的备用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180min;配变电所、消防监控中心重要设备房的备用照明保证正常工作照明的照度;疏散照明:水平疏散通道不应小于 1Lx(如:疏散通道);人员密集场所不应小于 3Lx;垂直疏散区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人员密集流动疏散区域不应不小于 5Lx;室外照明包括115、景观照明,道路照明。采用 LED 灯。一般为220V,水下灯具及人体容易接触到的灯具采用 DC36V。3.3.照度标准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执行,标准如下:序号场 所参考平面照度标准值 Lx统一眩光限值 UGRL功率密度限值 W/m21公共大厅地面2002282检测中心工作面3001983管理用房工作面2001974会议室工作面3001985洗手间工作面10056普通办公室工作面300198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6 页 共 192 页7高档办公室工作面5001913.58高低压配电室工作面2006.59变压器室工作面1003.51116、0道路照明地面152216.5.5 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1)本工程突出地面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及雷电波的侵入,并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雷电防护等级为 D 级。在屋顶采用10 热镀锌圆钢设置接闪网、接闪带。利用建筑物外轮廓钢柱或柱内钢筋作引下线,各引下线上与接闪器可靠连接,下与接地装置形成电气通路,突出屋面的管道设施与屋面防雷设施相连。屋面的金属物与屋面防雷装置连接。2)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就近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供电系统高低压侧均装设避雷器,根据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7、10)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要求设置各级电源电涌 SPD 保护器。3)低压供电采用 TNS 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1,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4)过电压保护:计算机电源系统、电信引入端设对应的过电压保护装置。5)室外用电设备接地采用 TT 系统。6.5.6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将所有电源线、信号线、直控线引入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对本工程消防系统进行监控。118、消防监控中心应具有接受火灾报警,及时发出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令,控制相关消防设备联动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等功能。消防监控中心设置主控屏、计算机、图形显示器、对讲电话总机、防火门监控主机、消防电源监控主机、电气火灾监控主机、消防广播主机和总控制台。总控制台主要用于对消火栓水泵、喷淋泵、排烟风机和加压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进行直接控制。通过主控屏的各个回路连接各幢建筑物内的感烟、感温探测器、控制模块、开关量接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7 页 共 192 页口模块和总线式手动报警按纽等。防烟防火阀、排烟阀、加压送风口、水流指示器、压力报警阀、安全信号阀、消火栓按钮等电接点动作信号均可接至联119、动控制模块和开关量接口模块,在主控屏上上述开关信号均具有不同的独立地址,参与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6.5.7 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6.5.7.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5)互联网数据中心工程技术规范(GB 51195-2016);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18)。6.5.7.2信息通信网络(信息通信网络(CNSCNS)1)综合布线系统(GCS)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作为数据和语120、音(电话)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满足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输的要求。建筑物内数据及语音信息点的数量应根据住户使用需求确定,并应预留足够余量。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分层星型的拓扑结构,并与应用系统的网络结构相适 应。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纤入户设计。2)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宜采用当地信息网络业务经营商提供的营业方式,传输方式应采用光纤到户的形式。信息网络系统应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光纤到户系统的线路从弱电管井穿塑料管暗敷至住宅套内的家居配线箱,从家居配线箱引出穿塑料暗敷至起居室、主卧室、书房信息插座预留位置。每套住宅的系统进户线按不小于 1根设计。为了满足建设的需要,同时考虑节约初期投资121、和减少运行费用,拟由市政电信部门直接为各住宅提供电话服务。本工程预留相关机房及线路路由。3)音响广播系统消防控制中心设事故广播系统。在走廊、公共场所、各种功能用房等装设广播喇叭。发生火灾事故时,可在消防中心切换为事故广播。6.5.7.33 3、访客对讲系统、访客对讲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宜采用非可视对讲系统,拟采用总线制式数字编码访客对讲系统。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8 页 共 192 页系统应独立设计其工作状态及报警信号应送至学校管理值班室。访客对讲系统由中央处理系统主机集中管理各住户门禁卡及调取门禁卡使用信息。6.5.7.4广播系统广播系统消防控制中心设事故广播系统,在走廊、122、公共场所、各种功能用房等装设广播喇叭。发生火灾事故时,可在消防中心切换为事故广播。6.5.7.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CCTV)根据建筑物的安全防护的需要,对建筑物内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以及重要部位和场所等进行视频实时监视和记录,对重要部位能进行长时间录像。系统的前端设备是各种类型的摄像机,传输介质多采用同轴电缆,终端设备 是显示/记录/控制设备。6.5.7.6门禁系统门禁系统是对建筑物内需要控制的出入口、通道、重要值班室门口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的进出实时控制及管理。6.5.7.7电子巡更电子巡更电子巡更系统管理中心设置在首层监控室。主要区域的出入口、楼层通道、123、大厅、地下室通道设置信息钮,安保人员使用手持信息采集器读取信号。6.5.7.8停车场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在本工程停车场出口及入口处设置停车场出入口控制设备。支持长期卡和临时卡(均采用 IC 卡)。同时使用,自动识别,记录存储;支持图像对比、车牌识别,车牌抓拍自动识别识别率大于 95%;防砸车功能;具有车位检测功能,自动统计进出停车库车辆的总数,并通过入口显示屏显示场内车位信息(停车数和空位数);支持联网组网方式满足授权、缴费、出入智能卡应用系统管理模式。6.5.7.9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系统由管理工作站、区域管理器、网络水表、网络电表、冷量表等组成。系统通过现场仪表采集数据,再进行数据统124、计分析,计量各区域/部门的用水量、用电量及用冷量,并生成能耗报表。系统为两层结构,网络层采用 TCP/IP 通信协议,现场总线层采用 Modbus 通信协议。系统通过接口网关与电力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9 页 共 192 页能源计量及管理系统工作站设置在负一层监控中心机房。系统应用软件应包含能耗数据的分量采集、分析、预测等功能,提供能源消耗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直方图、月报表等。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0 页 共 192 页6.6 暖通设计暖通设计6.6.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25、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GB500162014)(2018 版)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6、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T67-201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9、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11、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12、多联126、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1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1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年版)15、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6.6.2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本工程通风空调及防烟排烟系统设计。6.6.3 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可靠的防烟措施,优先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条件不满足时,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建筑内长度大于 20m 的内走道、面积超过 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面积超过300m127、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设置排烟措施。优先采用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条件不满足时,设置机械排烟。3、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m2 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设置排烟措施。4、地下停车库设置机械通风及排烟系统,防火分区按设置自动灭火系统考虑,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1 页 共 192 页控制不大于4000m2,防烟分区最大面积按2000m2控制。排烟时保证不小于排烟量50的补风量。5、各办公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应满足舒适度要求,并符合节约能源的原则。办公管理用房设置多联空调,根据各房间的需求,灵128、活开启和关闭,实现各个房间的单独控制。6、设备用房的通风空调系统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其工艺要求的运行环境。7、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保证整体功能的完整性、先进性。8、通风空调系统采用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可靠性高、节省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高效节能且自动控制性能高的设备。9、室外设计参数1)地理位置:广州北纬:2310东经:11320海拔:41.7m2)夏季室外设计参数: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2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7.8空调日平均温度:30.7 通风计算温度:31.8极端最高温度:38.1风速:1.7 m/s风向:SSE大气压力:1004hPa1)广州市属于夏热冬暖地区。10、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季129、新风量噪声通风换气备注温度()相对湿度(%)m3/h.pdB(A)排风(次/h)进风(次/h)温度()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24-2640603045/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24-26消防控制室24-2640603045/消防控制室24-26地下车库/6地下车库/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2 页 共 192 页开关房、变配电房36/12开关房、变配电房36卫生间/15卫生间/房间名称夏季新风量噪声通风换气备注房间名称夏季卫生间温度()相对湿度(%)m3/h.pdB(A)排风(次/h)15温度()11、流速设计标准1)金属风道最大排烟、加压风速20m/s2)钢制风管干风管风速8130、m/s支风管风速6m/s3)室外百叶风口风速4m/s(有效面积按 50%)4)空调送回风口风速4m/s(有效面积按 70%)5)排烟风口风速10m/s(有效面积按 70%)6)加压风口风速7m/s(有效面积按 70%)12、防排烟设计标准1)本工程范围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考虑。2)公共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空间净高H(m)最大允许面积(m2)长边最大允许长度(m)H3.0500243.0H6.0100036H6.02000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是,不应大于 75m注:1公共建筑的内走道宽度不大于 2.5m 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60m。2当空131、间净高大于 9m 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垂壁。3)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担负 1 个防烟分区时,按 60m3/(hm2)计算,且取值不小于 15000 m3/h;当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 m3/h;担负 2 个及 2 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当系统负担具有相同净高场所时,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大于 6m 的场所,应按排烟量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对于建筑空间净高为 6m 及以下的场所,应按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3 页 共 192 页4)地下停车库防烟分区最大面积按 2000m132、2 控制,排烟量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的规定计算。5)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 3 层。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6.6.4 主要设计思路主要设计思路1 1、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1)空调冷源根据建筑平面布置方案条件,初步选择两种空调系统方案作为比选,分别是方案一为变频多联机系统(变频多联室外机+室内机+全热交换器)和方案二为水133、冷空调系统。下表为两种方案的比较表:序号类别多联机系统水冷系统1经济性初投资造价稍高。造价相对便宜运行效率变频运行,主机制冷满负荷效率 4.4(1030HP 平均值),50%部分负荷效率高达 6.4可卸载运行,满负荷效率可达 5.56.0,低于 50%部分负荷卸载时效率下降部分运行可行性模块化,直流变频控制,能够较精确按照内机要求输出,减少浪费,降低运行费用(加班时间,少量房间的空调运行,主机耗电与运行情况对应,不会产生大量的无效能耗)主机的最低输出能力偏大,主机输出的能力往往超过实际的加班需求,能量浪费较多输送能耗无需另设输送设备冷却泵,循环泵等,输送系统能耗偏大2控制系统简便性每个小系统都134、可以独立进行冷热运转,只需要用户在控制面板上进行切换,无需专业管理员操作物业集中切换管理冷源,实际用户无法进行冷热选择,管路设计相对复杂,能耗很大,节能效果差控制器自带控制器,操作直观、简便采用风机盘管时可另外配置控制器;采用空调箱时只能由物业统一管理,用户无法用控制器进行操作分户计费根据回风温度、时间、膨胀阀开启度、额定耗电量等参数进行精确计费,算出每个末端的一般按照面积平均分摊,精度差。如需要分户计量,则每个末端需要增加流量监控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4 页 共 192 页序号类别多联机系统水冷系统用电量。对于出租型办公楼的空调费用结算,或者自用型办公楼各部门的成本核算135、都非常方便装置以及开发专用的控制软件,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初投资控制成本低成本,室内机自带控制器,不需另外购买、开发控制软件中高成本,控制器和控制程序都需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软件开发和购买;用户要求越复杂、控制越精确、费用越高3维护保养便利性室外机体积小,维修、移机、保养方便水系统定期需要专业人员做水处理,主机体积大,维修不便,移机困难,保养不便泄漏室内部分由冷媒管连接,不存在漏水问题,不破坏装潢室内水管存在漏水隐患故障影响主机模块化,系统小,即使一套系统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到整幢大楼主机发生故障,影响到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对用户影响很大4舒适性温度精度根据负荷的变化实时调整冷媒流量,出风控制精度高,温136、度波动小,反应迅速温度调节比较滞后,反应迟缓噪音室内机噪音低,大部分在 40dB以内空调箱等噪音大,需要专门的机房且需要消音处理新风新风处理机和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较全新风机的节能性表现更为突出空调箱处理新风,过渡季节可以进行全新风运行。新风量大,系统大,无法分区域控制,造成一定量的能量浪费制热问题冷暖型,不需再另设热源设备需另配热源设备,投资进一步加大5安装冷热源选用冷暖型多联系统需另配热源设备,设备安装比较复杂,附件较多主机机组为模块化,体积很小,节省吊装费用机组较庞大,安装于楼宇屋面时需采用吊车,增加了安装成本管道冷媒管井较小,室内部分都是冷媒管,管径细,节约吊顶空间管井较大,且室内也137、是水系统,管径较粗要绕梁,降低净高6占用空间周期各层(或分区)主机可分批进行局部安装,可根据各层用户进场的时间来进行安装要求整体系统一次性全部安装主机需要,摆放在屋面,占地面积很小。新风机悬吊于吊顶内主机需要较大的空调机房,占地面积较大,减少了实用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5 页 共 192 页序号类别多联机系统水冷系统空间室内机室内机厚度小,节约吊顶空间,有较多室内机类型对应不同的装潢需求需要占用较多的吊顶空间,降低了净高,可采用各类风口通过上表分析,从两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看,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根据本项目工程建筑功能使用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本工程采用变频多联空调系统(变138、频多联室外机+室内机+全热交换器)。2)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地上建筑共九层,建筑面积约 9964.9 平方米,空调面积约 6975.4 平方米,冷负荷约 1395.1kW(冷指标 200W/m2),采用多联空调系统,多联空调室外机设置在屋面,冷媒管通过冷媒管井接至各层,房间内设风管式多联室内机,上送上回,空调冷凝水集中排放至卫生间,同时设置全热交换器,满足人员新风要求。卫生间设机械排风、自然补风。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 2270.86 平方米,地下一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设置两台排风兼排烟风机进行机械排风,利用出入口车道自然补风。2 2、防排烟系统、防排烟系统建筑内长度大于 20m 的内走道、面积超139、过 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面积超过300m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设置排烟措施。优先采用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条件不满足时,设置机械排烟。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m2 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设置机械排烟。本工程各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优先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条件不满足时,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地下车库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地下一层共设置 2 台排风兼排烟风机负责该防火分区的平时通风及火灾排烟,利用出入口车道自然补风。3 3、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控制、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控制1)所有风机、多联机室外机和新140、风空调器等设备均采取现场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形式,现场控制具有优先权。2)集中控制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6 页 共 192 页3)火灾时只保留防排烟系统设备的供电及控制,切断其它通风空调系统的供电,使之处于停止状态,以免串烟。4)房间内设置多联机温控器,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独立控制。5)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a、现场手动启动;b、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c、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d、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口开启时,加压凤机应能自动启动。6)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 l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141、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b、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7)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a、现场手动启动;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c、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d、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e、排烟防火阀在 280 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8)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 15s 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142、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 30s 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6.6.5 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制冷量:133.9kW,电功率:40kW/380V台72变频多联空调室外机制冷量:114.5kW,电功率:34kW/380V台43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3.2k,电功率:0.1kW/220V,台874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3.6k,电功率:0.1kW/220V,台925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4.5k,电功率:0.1kW/220V,台586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5.6k,电功率:0.1kW/220V,台45东部应急救援集143、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7 页 共 192 页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7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6.3kW,电功率:0.1kW/220V,台428变频多联空调室内机制冷量:7.1kW,电功率:0.15kW/220V,台279全热交换器风量:3000m3/h,风压:280Pa,电功率:2.2kW/380V台810全热交换器风量:2500m3/h,风压:260Pa,电功率:1.5kW/380V台511柜式离心风机风量:20000m3/h,风压:480Pa,电功率:7.5kW/380V台212柜式离心风机风量:39600m3/h,风压:600Pa,电功率:18.5kW/380V台213柜144、式离心风机风量:13000m3/h,风压:450Pa,电功率:5.5kW/380V台414柜式离心风机风量:33000m3/h,风压:580Pa,电功率:15.0kW/380V台215柜式离心风机风量:31000m3/h,风压:580Pa,电功率:15.0kW/380V台216柜式离心风机风量:47000m3/h,风压:600Pa,电功率:22.0kW/380V台217吸顶式排气扇风量:150m3/h,风压:80Pa,电功率:0.05kW/220V台12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8 页 共 192 页6.7 消防设计消防设计工程项目消防设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各种消145、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符合以下原则:6.7.1 建筑消防建筑消防(一一)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5.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版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19)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7机电相关规范另详各专业说明(二二)总图布置总图布置各建筑物间均留有符合消防146、要求的防火间距,所有建筑物四周均设有环形消防通道,道路呈网络状,宽度6 米,满足防火要求。拟建大楼周围沿主体建筑周边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所有消防车道净宽度4m,并与现有市政道路相连接,车道转弯半径内径 18m,消防车道距离建筑外墙5m,坡度不大于 5%。拟建大楼南侧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总长度大于建筑的长边且大于周边长度的 1/4,该范围内的雨棚进深不大于 4m;单个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20m,宽度10m;场地距离建筑外墙5m 且10m,场地的坡度3%。消防控制中心设于首层,有直接对外的出口。(三三)建筑部分建筑部分主附楼均设有独立出入口,根据 防火规范 要求,合理布置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各147、建筑物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入口按规范设置。1、防火分区:均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59 页 共 192 页筑面积可增加一倍。每个防火分区均有独立防烟、排烟设施、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每个防火分区通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超过规范规定。A、高层办公: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3000 平方米。B、餐厅及厨房(电加热):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3000 平方米,地下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1000 平方米。C、地上会议层、员工之家: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3000 平方米。D、地下功能用房、非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10148、00 平方米。E、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均不大于 2000 平方米。F、地下停车库:(1)普通停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 4000平方米。(2)有充电桩停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 2000 平方米,且划分防火单元,每个防火单元内停车数量20 辆。(3)机械停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 2600 平方米。2、疏散设计办公:参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办公建筑疏散总净宽度应按总人数计算,当无法额定总人数时,可按其建筑面积 9m2人计算;有桌会议室人均使用面积为2.0m2/人,无桌会议室人均使用面积为 1.0m2/人。标准层设环形疏散走道,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办公室疏散门至楼梯前室门疏散距离50 米,位于149、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的办公室疏散门至楼梯前室门疏散距离25 米。餐厅:参照饮食建筑设计标准,餐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为 1.3m2/座,开放式大空间餐厅内任何一点的至疏散门距离控制在 37.5m 以内(按行走距离计算时45m)。厨房使用人数按餐厅设计使用人数10%计算疏散。厨房内任何一点至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25 米。其他功能用房:拟建大楼为内部使用,按办公人均使用面积 9/人计算疏散,任何一点的疏散距离37.5m。车库:车库(含车库坡道)室内最远点至疏散楼梯间出口或安全门距离不超过 60m;设备用房区域室内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间出口或安全门距离双向疏散时不超过 50m,尽端疏散时不150、超过 25m。3、防火分区之间均以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及特级防火卷帘分隔,且各防火分区人员活动区域均有独立防烟、排烟设施,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每个防火分区通过安全出口或避难走道疏散,在通向前室及楼梯间均设有乙级防火门,且向疏散放向开启,设备机房及电梯机房均设有甲级防火门。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0 页 共 192 页防火墙:均采用 20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直接砌筑在建筑的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之上,并砌至结构顶板基层;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均不小于 2 米设计,2 米范围内如有窗,均为固定乙级防火玻璃。防火隔墙:均采用 200 厚加气混凝151、土砌块,并砌至结构顶板基层。防火卷帘:均采用双规双帘无机布防火卷帘,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符合门和卷里耐火试验方法(GB/T 7633)有关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热性的判定条件。防火卷帘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 30 米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 10 米;当防火风格部位宽度大于 30 米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三分之一,且不应大于 20 米。4、本工程地上设有 2 台消防电梯,速度为 6 m/s,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置 1 台消防电梯。地下室设有 2 台消防电梯,速度为 1.152、75 6m/s不等,满足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不少于 1 台消防电梯的要求,部分防火分区两个分区共用一台消防电梯,且分别设置前室。本工程地上疏散楼梯均为防烟楼梯间,满足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不小于 2 个安全出口要求。地下室设有 2 个疏散楼梯(防烟楼梯间),部分防火分区设置一把疏散楼梯疏散到大厅,距离出入口不大于 15 米,并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个安全疏散出口。(四四)装修及其他说明:装修及其他说明:(1)本工程所选用的防火门,均要求采用国家或当地消防总队批准的消防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2)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其材料燃烧性能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153、6-2014)6.7 节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相关规定,即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的燃烧性能为 A 级,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B2级;外墙装饰层材料的燃烧性能为 A 级。设备用房、地下室内各房间、消防电梯前室、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地面、墙面均采用 A 级装修材料。(3)电缆井、管道井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防火材料封堵。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用非燃烧体材料严密填实。防火分隔须待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1 页 共 192 页水、电、暖通等安装工程调试后方能封闭。检修口详见水电等有关工种154、设计图纸。(4)防火墙和公共走廊上疏散用的平开防火门应设闭门器,双扇平开防火门安装闭门器和顺序器,常开防火门须安装信号控制关闭和反馈装置。(5)防火卷帘应安装在建筑的承重构件上,卷帘上部如不到顶,上部空间应用耐火极限与墙体相同的防火材料封闭。(6)耐火极限 3h 的钢构件采用 SJ-1 厚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 30mm,耐火极限 2h的钢构件采用 GT-B 超薄型防火涂料,涂层厚度 3mm。(8)本工程室内装修设计应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要求。6.7.2 给排水消防给排水消防(一一)设计依据设计依据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9消155、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1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4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DBJ/T 15-150-2018(二二)消防系统设置消防系统设置本工程红线范围内的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三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本工程各消防系统用水量:序号供水项目用水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火灾用水量1室外消火栓40 L/s3.0h432156、m32室内消火栓40L/s3.0h432m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80 L/s1.5h432m34消防储水量1296m3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2 页 共 192 页注:按规范要求,本工程火灾次数按一次计,地下车库电动车位防火单位消防用水量最大,为 1296m,其中室内消防用水量共 864m3,室外消防用水量共 432m3。(四四)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1室内外消防水池设于负一层地下车库,室内消防水池有效容积 864m3,分两格,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积 432m3,满足本工程消防用水量。2在天面设置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不小于 18m3,采用不锈钢水箱,满足火灾初期157、的消防用水量。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与最不利点消火栓栓口高差小于 7 米,需在水泵房设置稳压泵组。(五五)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1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由地下消防水池及室外消火栓泵加压供给,室外消防管网沿建筑物周边敷设成环,沿途布置室外消火栓。2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离建筑外缘不宜小于 5m,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150m,间距不应大于 120m。而且确保在消防水泵接合器 40m 范围内有室外消火栓。3室外消火栓的设计用水量为 40L/s,火灾延续时间 3 小时。(六六)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1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经消火栓水泵加压后与室内消火栓环通管连158、接,消火栓系统设置垂直和水平环网,并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检修时停用的竖管不超过 1 根。消火栓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方,消火栓间距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股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2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系统最高静水压力不大于 1.0MPa。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 0.35MPa。消火栓栓口出水压力大于 0.50MPa 时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由于高位水箱的设置高度与最不利点高差不足 7 米,为保证消火栓管网压力设置稳压泵组。3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不应小于 13m,消火栓口直径为 65mm,箱内配置65mmL25m 麻质衬胶消防龙带一条,6519mm 直流水枪一支、按钮和指示灯各159、一只、25mm 消防卷盘一套。消火栓箱按间距不大于 30 米布置,保证室内每一点同时有两股充实水柱到达。4消火栓管连成环状,在天面最不利点设置试验消火栓。5设置 3 套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的距离不大于 40 米,消防车可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3 页 共 192 页6每个消火栓箱内设按钮,火灾发生时作为发出报警信号的开关。(七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工程地上建筑属于综合楼,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也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中设置有充电桩车位的防火单元还需要采用泡沫水喷淋160、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1综合楼按中危险级进行设计,喷水强度 6L/minm3,作用面积 160 ,设计用水量为 21L/s,火灾延续时间 1 小时;地下车库(普通停车位区域)按中危险级进行设计,喷水强度 8L/minm3,作用面积 160 ,设计用水量为 30L/s,火灾延续时间 1 小时;地下车库(电动车停放区域)按泡沫水喷淋系统设计,喷水强度6.5L/minm3,作用面积 465 ,设计用水量为 80L/s,火灾延续时间 1.5 小时。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分区,每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不宜超过 800 只,报警阀组前的管网连成环网。3公共部分喷头在有吊顶的部分采用161、玻璃球吊顶型,没有吊顶的采用直立型,公称直径 DN15,动作温度厨房和发电机房的高温部位采用动作温度 93喷头,其它部位采用动作温度为 68的喷头。地下室部分采用直立型喷头,地下室每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不大于 11.5m2,正方形布置间距不大于 3.4 米;其他每个喷头的保护面积不大于 12.5m2,正方形布置间距不大于 3.6 米。本工程公共部分喷头采用快速响应喷头。4对于根据梁位布置的直立喷头,喷头向上安装,如喷头位置有风管或宽度超过 1.2m 的设备管线,需在管线下加设下喷头。5该系统设置 6 套喷淋水泵接合器,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的距离不大于 40 米,消防车可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162、水。6除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同层场所外,每一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和信号阀门。对于喷淋配水干管压力大于0.4MPa 的,采取减压措施。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设置的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和报警阀组压力开关直接自动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水泵除具有自动控制启动方式外,还应具备下列启动方式:消防控制室(盘)远传控制;消防水泵房现场应急操作。各消防水泵的运行状况均能在消防控制中心反映。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4 页 共 192 页(八八)建筑灭火器配置建筑灭火器配置1按规范要求,不同部位分别按相应的危险级别布置灭火163、器。2手提式灭火器将按规范要求设置于各层、各机电室、楼层消火栓箱内等处,以便保安人员或有关人员于发现火灾时作出即时扑救之用。3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本项目综合楼为中危险级,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 A 类为 20 米,B、C 类为 12 米;地下车库(普通停车位区域)为中危险级,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 A 类为 20 米,B、C 类为 12 米。地下车库(电动车停放区域)为严重危险级,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 A 类为 15 米,B、C 类为9 米。4火灾类别:AB 类:车库,B 类:储油间,AC 类:厨房,E 类:各强弱电房,其余按 A 类。5地上部分的灭火器与消防箱组合设置,164、不够的场所单独设置灭火器箱;地上部分每个配置点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 型)2 具,地下部分每个配置点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5 型)3 具。(九九)气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1、设计范围:电气设备用房等。2、设计方案:本设计按防护区同一时间内发生一次火灾考虑,气体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形式,对各防护区进行保护。各防护区均采用七氟丙烷无管网预置式灭火系统。(十十)消防排水消防排水1地下室应采取消防排水设施,并采取防止倒灌的技术措施。2消防排水设施设集水井,容积不小于 2.0m3,单台排水泵的排水能力不小于10L/s,排水泵设手动及自动控制装置。(十一十一)消防管165、材及接口消防管材及接口1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浸锌镀锌钢管,管道外刷红色油漆。室内架空管道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1.6MPa),管径 DN80mm 采用丝扣连接,DN80 采用卡箍或法兰连接;室外埋地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1.6MPa),采用承插橡胶圈连接。室外所有管道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顶覆土不小于 0.9 米。2室内消防管阀门采用明杆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试报警阀进出口检修阀门和水流指示器前检修阀门和报警阀前给水环管上分段阀门采用信号阀。室外检修阀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5 页 共 192 页门采用球墨铸铁阀门。6.7.3 电气消防电气消防1、本项目消防用电设备按一166、级负荷供电,采用一路市政 10kV 电源供电,并设置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消防设备由低压配电系统正常母线和应急母线分别供给两回路电源,两路电源在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交流电源引自消防控制室的双电源自动切换箱,直流备用电源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带的蓄电池电源。图形显示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等的电源,由 UPS 电源装置或自带蓄电池电源供电。2、所有消防设备供电线路干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沿电缆梯架明敷,支线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低烟无卤耐火电力电缆(WDZB1N-YJY),联动控制线选用耐火型铜芯控制电缆(WDZN-KYJY),穿金属电线管或封闭金属桥架敷设,明敷部分应做防火167、保护。3、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系统: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小于3lx;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小于 10lx;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小于 5lx;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时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间应急照明的照度与正常工作照明相同。消防工作区域(消防控制中心、配电室、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消防风机房)180min;一般疏散区域 30min。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将所有电源线、信号线、直控线引入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对本工程消防系统进行监控。消防监控中心应具有接受火灾报警,及时发出火灾信号及安全疏散指168、令,控制相关消防设备联动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等功能。消防监控中心设置主控屏、计算机、图形显示器、对讲电话总机、防火门监控主机、消防电源监控主机、电气火灾监控主机、消防广播主机和总控制台。总控制台主要用于对消火栓水泵、喷淋泵、排烟风机和加压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进行直接控制。通过主控屏的各个回路连接各幢建筑物内的感烟、感温探测器、控制模块、开关量接口模块和总线式手动报警按纽等。防烟防火阀、排烟阀、加压送风口、水流指示器、压力报警阀、安全信号阀、消火栓按钮等电接点动作信号均可接至联动控制模块和开关量接口模块,在主控屏上上述开关信号均具有不同的独立地址,参与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169、研究报告第 66 页 共 192 页6.7.4 暖通消防暖通消防(1)本工程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措施:2)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3)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2)本工程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措施1)建筑面积大于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2)建筑面积大于 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3)建筑内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4)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5)地下停车库。(3)地下车库的排烟设施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70、)设计,建筑其它部分的防烟排烟措施根据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设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7 页 共 192 页6.8 景观工程景观工程6.8.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3.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20126.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7.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GB/T51328-2018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城市工程171、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287-20186.8.2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1.1.设计范围设计范围本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东捷路,捷胜路交界,广深高速以南,地块现状为绿地。本项目拟定红线总用地面积为约 10884.57 平方米;其中景观工程用地面积为4050 平方米,种植设计规模为 4050 平方米。2.2.设计内容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为场地内部绿化设计的乔灌木种植部分。通过对厂区的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力求工程与环境的协调,以确保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6.8.3 设计原则及思路设计原则及思路1.1.整体协调原则172、整体协调原则绿地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应根据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实现绿地系统的优化利用。2.2.均衡分布、科学合理原则均衡分布、科学合理原则各类绿地尽量结合城市功能合理布局,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绿地分布均衡,比例合理,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3.3.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原则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原则重视生态敏感区和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立和保护,土地利用重视现状和地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8 页 共 192 页形,充分考虑植物生命周期、群落演替过程。4.4.区域特色性原则区域特色性原则不同的自然生态173、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乡土树种与古树名木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利用自然生态景观和城市绿化的不同形态、色彩,突出特色,体现地域文化特色。5.5.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景观工程应与周边景观环境相相协调,与黄埔区总体定位相符合;满足其附属绿地的生态、景观功能。6.8.4 具体方案设计具体方案设计1.1.种植设计种植设计植物设计在整体环境景观构建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及文化意蕴的传递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魅力。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蕴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节,在满足生174、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文化、意境、独特的空间情调。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虑了该地特点以及周边具体现状,选用抗性较强的植物,保证植物生长,运用多层次的景观手法,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2.2.主要选用植物:主要选用植物:乔木:白兰、凤凰木、木棉、美丽异木棉、复羽叶栾树、黄花风铃木、大叶榕、盆架子、秋枫等;灌木:银合欢、灰莉、大红花、黄榕等;主要选取植物主要选取植物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69 页 共 192 页第第 7 章章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碳排放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碳排放篇7.1 节能设计篇节能设计篇7.1.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75、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 号);4.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 531 号);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 号);6.印发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829 号);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4);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176、19);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范(JGJ/T151-2008);12.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设计规范。7.1.2 能源分析能源分析本项目投入使用期间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本项目主要用电设备有照明、空调、水泵、计算机、消防设备、广播音响系统等。经计算,本项目总负荷为 1300kW,年耗电量约 478 万 kWh。项目能耗构成表耗能种类年需要实物量折算标煤系数当量标煤(t)折算标煤系数等价标煤(t)(当量值)(等价值)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电478万kwh1.229tce/(kw.h)587tce/(kw.h)水20075万 ttce/t0.0000857tc177、e/t1.73燃气2万 m30.0014tce/m328tce/m3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0 页 共 192 页7.1.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1)项目区位能源供应分析广东省供电服务可靠,全省电网自觉错峰率达到 98.9%,拉限电条次在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而项目所在地的用电量及供电能力呈稳定增长,通过错峰用电、加强能源基础设备建设等措施,黄埔区的用电量增长基本达到良性循环,即经济增长超过用电增长,用电增长超过负荷增长。因此黄埔区的电力供求基本达到供需平衡。(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分析项目所在地供电设施较为完善,能够满足建成后的用电负荷,因178、此项目具有可靠的能源供应。7.1.4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7.1.4.1节电措施节电措施1.供配电系统节能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提高设备的效率。采用节能、高效型设备,实现变配电设备的经济运行。变电所设置靠近负荷中心,低压配电系统级数为二级,减少正常运行时的线路损耗。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按经济运行方式灵活投切变压器。按照经济电流合理选择电缆截面,降低线路损耗。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系统,减少无功损耗。要求各系统设备,在选择电机时,选用高效节能产品。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其容量选择要适宜,应与负荷相匹配,消除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对于负荷变化较频繁的机电设备,尽量采用变频调速等技术179、以提高机电设备总效率,降低损耗,尽量防止轻载或超载运行。2.照明系统节能(1)采用智能的照明系统。(2)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相关规范,严格控制各区域的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3)灯具选型: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为主,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提高照明效率。照明灯具采用 LED 灯照明。3.照明与光导系统设计光导照明系统(标准叫法导光管日光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其系统原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1 页 共 192 页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180、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与传统的照明系统相比,存在着独特的优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领域,是真正节能、环保、绿色的照明方式。该套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采光区、传输区、输出区。其特点有:节能:可完全取代白天的电力照明,至少可提供十小时的自然光照明,无能耗,一次性投资,无需维护,节约能源,创造效益!环保:系统照明光源取自自然光线,光线柔和、均匀,全频谱、无闪烁、无眩光、无污染,并通过采光罩表面的防紫外线涂层,滤除有害辐射,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您的身心健康。照明系统采用智能化系统,可按时段、按区域集中管理,车库选用 T5 荧光灯,室外选用 LED,照明181、综合节能 30%以上。4.智能照明系统应用分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大致有两种型式,总线式和以星形结构为主的混合式。它们各有特色,前者灵活性较强,易于扩展,控制相对独立,成本较低。后者可靠性较高,故障诊断和排除简单,存取协议简单,传输速度较高。一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都为数字式照明管理系统,它由系统单元,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三部分组成。除电源设备外,每一单元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来控制各负载回路,各种形式的单元简述如下:系统单元:用于提供工作电源,源系统时钟及各种系统的接口,包括系统电源、各种接口(PC、以太网、电话等),网络桥。主系统对各区域实施相同的控制182、和信号采样的网络;子系统则对各分区实施不同具体控制的网络。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通过信息等元件连接,实现数据传输。输入单元:用于将外部控制信号变换成网络上传输的信号;如可编程的多功能(开/关、调光、定时、软启动/软关断等)输入开关、红外线接收开关及红外线遥控器(实现灯光调光或开/关功能)。各种型式及多功能的控制板,(如有的提供 LCD 页面显示和控制方式,并以图形、文字、图片来做软按键,可进行多点控制、时序控制、存储多种亮模式等),各种功能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可感知人的活动以控制灯具或其他负载的开关,亮度传感器),通过对周围环境的亮度的检测,调整光源的亮度,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83、第 72 页 共 192 页使周围环境保持适宜的照度,以达到有效利用自然光,节约电能。输出单元:智能控制系统的输出单元是用于接受来自网络传输的信号,控制相应回路的输出以实现实时控制。输出单元有各种型式的继电器。调光器(以负载电流为调节对象,除调光功能外,还可用作灯具的软启动,软关闭)模拟量输出单元,照明灯具调光接口,红外输出模块等。系统一般采用集中控制和管理、分散执行的方式,亦即配置中央监控中心和智能控制照明柜,前者有控制计算机、主通信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将控制命令与各智能控制柜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通信联络,同时接收来自智能控制柜内可编程控制器的有关自动及手动184、工作状态、灯具开/关状态等,并在异常情况下采取处理措施。目前智能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智能系统设有中央监控装置,对整个系统实施中央监控,以便随时调节照明的现场效果,例如系统设置开灯方案模式,并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照明灯具的布置情况,显示各灯组的开灯模式和开/关状态。具有灯具异常启动和自动保护的功能;具有灯具启动时间,累计记录,和灯具使用寿命的统计功能;系统设有自动/手动转换开关,以便必要时对各灯组的开、关进行手动操作。系统设置与其他系统连接的接口,如建筑楼宇自控系统(BA 系统),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具有场景预设、亮度调节、定时、时序控制及软启动、软关断的功能。随着智能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其185、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增强。(4)智能照明系统能根据不同区域对照明标准和质量的不同要求,灵活采用照度控制、场景控制、定时控制、多点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且照明控制方式能根据用户需求随时更改,方案修改与变更的灵活性能进一步保证了照明质量。智能照明具有控制方式灵活、节约能源、延长灯具寿命,减少配电箱数量,简化布线,简化与设备监控系统接口的优点。智能照明系统在国内外的机场、酒店、商务会所等场所大量应用。对本地下空间建议考虑应用。(5)智能低压控制系统应用智能低压控制系统与传统继电保护方式相比,具有简化二次回路设计,减小开关模数的优点,并且安装简单方便,现场调试工作少,可缩短设备安装工期。通过远方管理可以实现186、遥测、遥控、遥信、定值整定、故障记录查询等功能,可节省大量控制电缆及 I/O 设备,亦可实现现场编程,在不改变任何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程序的迅速升级。智能低压控制系统在国内外有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广州地铁三、四、五号线采用智能低压控制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传统继电保护方式相比总体投资增加 15%2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3 页 共 192 页5.配电照明系统年耗电量约 95863538kW.h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76 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7、)等节能标准、规定,为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本工程电气设计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供配电系统节能: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提供设备用能效率;2.自控系统节能:提供机电设备的能效比,使机电系统高效运行;3.照明节能:提高照明方式与照明器具的效率、效能,实现照明系统的实时控制、分区和分组控制。4.节能管理:避免人为浪费,为提高用能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手段。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1.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一二级负荷低压配电级数不多于两级,三级负荷低压配电级数不多于三级,有效的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2.本工程变压器选用 SCB13 型,变压器的计算负荷率为 78%,所有变配电系统设备采用节能、高效型设备,实现188、变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3.按照经济电流合理选择电缆截面,降低线路损耗。4.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素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素大于 0.9,减少无功损耗。照明节能措施:1.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严格控制各个场所的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2.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提高照明效率。节能管理措施:1.采用电、空调冷量、水量自动计量系统,对需独立计费或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进行用能计量与管理,增强用户的节能意识。2.采用能源管理分析系统,对中、低压配电系统,变压器等进行自动监测,并对各用电回路设置用电标准值,超限报警,实现供配189、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高用能管理水平。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4 页 共 192 页7.1.4.2节水措施节水措施(一)节能措施(一)节能措施1根据建筑性质的特点,优化给水分区布置,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减少运行能源消耗,平衡运行经济性及楼层竖向管道的数量,减少标准层管道占用位置。2合理选用水池加变频加压供水装置的供水方式,既充分减少能耗,又能保证系统供水的可靠性。3选用合适的给排水管材,满足使用及经济性的要求。4与各专业设备用房配合优化,大大减少了楼层设备管道占用的空间,增加有效使用面积。5根据各区给水系统的情况,合理设置水锤消除器的直接安装及预留接口等做法,在保证系统安全的190、情况下,节省了投资。6给水系统中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 0.45Mpa,且分区内低层均设支管减压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小于或等于 0.2MPa。(二)节水设施(二)节水设施1卫生器具及配件:(1)公共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一级。(2)洗手盆龙头采用感应龙头,用水量不大于 0.125L/s。(3)小便器采用感应冲洗阀,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 5 升。(4)蹲便器采用延时自闭冲洗阀,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 5 升,其中两档式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为 3.5/5L。2按使用用途,对卫生间、厨房、消防系统、绿化等用水分别设置水表,用水按管理单元设置水表,按照用户进行收费,每一个191、用水点作为一个管理单元,同一管理单元下的不同用户按照使用面积均摊水费。3设置三级计量水表,下级水表设置覆盖上一级水表所有出流量,分级水表安装率达 100%。分别在市政进水管、加压给水引入管、各用水点(卫生间、冷却塔补水、生活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5 页 共 192 页7.1.4.3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措施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措施1、风冷多联式空调机组能的全年性能系数 APF 满足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表 3.2.12-2 的要求。2、普通机械通风系统中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低于 0.27W/(m3/h)。192、3、采用全热交换器回收排风冷量,节能减排。4、多联机和分体机冷媒采用 R410A,为环保制冷剂无氯元素,不会破坏臭氧层。5、多联机室外机、室内机、全热交换器和风机选用静音低噪型产品7.1.4.4节材措施节材措施1.项目要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亦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3.要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7.1.4.5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本建筑属于办公类公共建筑,根据国家提倡发展节能型社会及建设部对民用建筑(居住和公共建筑)要求进行节能设计的精神,设计中尽量采用节能技术及新型节能材料193、。如东、西向尽量少开窗,且门窗、外墙、屋面等处采用密封隔热效果好的新型节能材料以及使用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7.1.5 建筑节能专篇建筑节能专篇7.1.5.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15-51-2007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12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J15-19-20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东194、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6 页 共 192 页其它与工程相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技术的规范、规程和标准。7.1.5.2室外热环境设计室外热环境设计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属于夏热冬暖地区。7.1.5.3主要围护结构性能参数主要围护结构性能参数(1)外墙:200mm 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导热系数限值为 0.22 W/(m.K);外墙砌体构造如下:材料名称(由外到内)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S修正系数热阻 R热惰性指标(mm)W/(m.K)W/(.K)(K)/WD=R*S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20.245蒸压加气混凝土(B07 级)2000.2203.60195、11.250.7273.274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20.245各层之和2400.7723.765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65默认传热系数 K=1/(0.16+R)1.07砌体构造示意图:热桥构造如下:材料名称(由外到内)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S修正系数热阻 R热惰性指标(mm)W/(m.K)W/(.K)(K)/WD=R*S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7 页 共 192 页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20.245钢筋混凝土2001.74017.2001.000.1151.977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196、20.245各层之和2400.1582.466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75默认传 热 系 数K=1/(0.16+R)3.15热桥构造示意图:(2)外窗:采用铝合金窗框+6-12-6 厚 Low-E 中空玻璃,其太阳得热系数 SHGC为 0.39,传热系数为 3.50W/(m2K),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 6 级,幕墙气密性等级不低于 3 级。(3)屋顶:设 40mm 厚挤塑聚苯乙烯板隔热层,其导热系数为 0.030 W/(m.K);材料名称(由外到内)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S修正系数热阻 R热惰性指标(mm)W/(m.K)W/(.K)(K)/WD=R*S水泥砂浆400.93011.3701.0197、00.0320.367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20.245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300.0370.3341.200.9010.361钢筋混凝土1201.74017.2001.000.0691.186石灰水泥砂浆(混合砂浆)100.87010.7501.000.0110.124各层之和2201.0352.282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0.65默认传热系数 K=1/(0.16+R)0.84(4)架空楼板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8 页 共 192 页底面架空楼板构造如下:材料名称(由外到内)厚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S修正系数热阻 R热惰性指标(mm)W/(m.K198、)W/(.K)(K)/WD=R*S水泥砂浆200.93011.3701.000.0220.245钢筋混凝土1201.74017.2001.000.0691.186水泥砂浆100.93011.3701.000.0110.122各层之和1500.1011.553传热系数K=1/(0.16+R)3.83(5)结论:本工程设计建筑的采暖、空调耗电量之和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空调耗电量之和。本次节能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的要求。序号检查项结论1可开启面积满足2外窗气密性满足3幕墙气密性满足4隔热验算满足5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满足总结论满足东部应急救援集199、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79 页 共 192 页7.2 绿色建筑篇绿色建筑篇7.2.1 绿色建筑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7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9.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2018)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16.建筑幕墙GB21086-200717.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15-133-20181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191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20.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01、11-2010(2016 年版)22.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7.2.2 绿色建筑设计定位绿色建筑设计定位7.2.2.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穗墙建函201790 号文及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与建设项目相适宜的绿色建筑级别为二星级标准,在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备案等环节严格执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0 页 共 192 页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二星级别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技术措施。7.2.2.2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绿色建筑对其采用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202、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等方面采用各类节能措施,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热制热水控制、雨水收集,控制绿色建筑增量资金,起到绿色建筑示范效应。同时,建设项目依靠所采用的一系列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生态环保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建筑日常的运行管理费用。同时也减少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根据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7,绿色建筑分为一星 B 级、一星 A 级(对应国标一星级)、二星 B 级、二星 A 级(对应国标二星级)、三星级(对应国标三星级203、)5 个等级。5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 40 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 45 分、50 分、55 分、60 分、80 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 B 级、一星 A 级、二星 B 级、二星A 级、三星级。本项目拟按绿色建筑二星 A 级标准进行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7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Q4、Q5、Q6、Q7 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其中设计评价只评价前五项。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 5204、 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w1w5 按下表取值.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评价建筑类型节地与室外环境 W1节能与能源利用 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公共建筑0.160.280.180.190.19QW1Q1W2Q2W3Q3W4Q4W5Q5Q8本项目的得分Q=52.58*0.16+59.38*0.28+68.60*0.18+41.77*0.19+42.11*0.19=53.32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1 页 共 192 页7.2.2.3绿色建筑自评估得分详表绿色建筑自评估得分详表1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205、得分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满足4.1.2 场地应无洪涝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满足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满足4.1.4 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206、细规划要求细规划要求 和已经批复的城市规划相关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和已经批复的城市规划相关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的日照标准。满足4.1.5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设计规范GB 50763 的要求。的要求。满足4.1.6 总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达到 10 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 0.3 平方米。平方米。不参评评分项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9 分分。对居住207、建筑对居住建筑,根据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 4.2.1-1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根据其容积率按表积率按表 4.2.1-2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0 018表 4.2.1-1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A(m2)3 层及以下46 层712 层1318 层19 层以上得分5 A4123 A2622 A2420 A 2211 A1315A 3 5A 23A 22A 20A 1118表 4.2.1-2 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容积率 R得分0.5 R0.850.8 R1.5101.5 R3.515R3.5184.208、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 9 分,并按下列规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则评分:291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 30%,旧区改建达到 25%,得 2 分;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 4.2.2-1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7 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2 页 共 192 页1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表 4.2.2-1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Ag得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 Agl.3m20.7m2 Ag0.9m231209、.3m2 Agl.5m20.9m2 Agl.0m25Ag l.5m2Ag l.0m27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地率:按表 4.2.2-2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7 分;表 4.2.2-2 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绿地率 Rg得分30%Rg 35%235%Rg 40%5Rg 40%72)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 2 分。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 5 分,按表分,按表 4.2.3 的的规则评分。规则评分。55表 4.2.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建筑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得分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Rr5%210、Rr 15%215%Rr 25%4Rr25%5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Rpl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Rp2Rpl0.53Rpl0.7 且 Rp270%5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 4 分,并按下列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441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 0.2,得 2 分;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 的规定,得 2 分。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11、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 4 分。分。44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6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3 页 共 192 页1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1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 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2,得2 分;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212、面风压差不大于 5Pa,得 1 分;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 2 分;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 0.5Pa,得 1 分。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 5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别评分并累计:05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 1 分;达到 20%,得 3 分;2 超过 7 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 0.4,得 1 分。3 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213、面积达到用地面积的 5%,得 1分。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 8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681 场地出人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800m,得 3 分;2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 范围内设有2 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 3 分;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 2 分。4.2.9 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蓬,评价分值为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蓬,评价分值为 6 分。分。66214、1 场地内主要建筑之间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得 4 分;2 场地内所有建筑之间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或所有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至用地红线主要出入口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得6 分。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评分并累计:06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 3 分;2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 2 项,得 3 分: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东部应急215、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4 页 共 192 页1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4.2.1 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评价总分值 5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051 居住建筑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 3 项,得 3 分;满足 4 项及以上,得 5分:1)场地出人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300m;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5)场地 1000216、m 范围内设 5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2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 2 项,得 3 分;满足 3 项及以上,得 5分:1)2 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 2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4)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评价分值为分值为 3 分。分。004.2.13217、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于10hm2 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9 分分,并按下列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991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 30%,得 3 分;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 3 分;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 50%,得 3 分。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218、实施外排总量控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制,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分。661 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有具体依据时,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低值,得 3 分;达到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高值,得 6 分。2 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尚未出台具体依据时,其场地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达到 55%,得 3 分;达到 70%,得 6 分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361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219、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5 页 共 192 页1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和树龄超过 30 年的树木,得 3 分;2 居住建筑绿地配植每 100m2 乔木不少于 3 株或不少于 1 株榕树类树木,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 3 分。合计5197节地与室外环境得分 Q152.582 2、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控制项5.1.15.1.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建筑设计应符220、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文的规定。满足5.1.2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气加湿热源。满足5.1.35.1.3 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集中热水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集中热水能耗等应进行能耗等应进行 独立分项计量。独立分项计量。满足5.1.45.1.4 采用区域集中供冷、集中供热的应设置计量装置。采用区域集中供冷、集中供热的应设置计量装置。满足5.1.55.1.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各房间或场所221、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GB50034 中规定的现行值。中规定的现行值。满足5.1.65.1.6 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本省及本城市本省及本城市 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满足评分项5.2.1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 6 6 分。分。665.2.2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外窗、玻璃幕222、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价总分值为 6 6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661 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5%,得 4 分;达到 10%,得 6 分。2 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 30%,得 4 分;达到 35%,得 6 分。3 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条第 1 款和第 2 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5.2.35.2.3 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223、值为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 6 6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06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 5%,得 3 分;达到 10%,得 6 分。2 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 5%,得 3 分;达到 10%,得 6 分。5.2.45.2.4 采取措施增强建筑通风、隔热效果,评价总分值为采取措施增强建筑通风、隔热效果,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6 页 共 192 页2 2、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2101 居住224、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取屋顶绿化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40%以上,或者东西外墙绿化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30%以上,得 5 分;2)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小于 0.4)的面积达到墙 面面积的 80%以上,或者75%以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得 5 分。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应用非空调公共空间(大堂、走廊、休闲区等),非空调公共空间占公共 空间面积的 50%以上,得 4 分;主要功能空间采用电风扇,得 4 分。2)建筑东、西面外窗和幕墙均采取外遮阳措施。或者玻璃幕墙、采光顶采 用外遮阳或智能控制的中间遮阳、内遮阳措施,得 2 分。5.225、2.5.2.5 5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GB50189 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评价分值为 6 6 分分。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226、)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GB50189 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 5.5.2.2.4 4 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66表 5.2.4 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机组类型能效指标提高或降低幅度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227、(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提高 6%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直燃型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提高 6%蒸汽型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降低 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EER)提高 6%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提高 8%锅炉燃煤热效率提高 3 个百分点燃油燃气热效率提高 2 个百分点5.2.65.2.6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共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计标准GB50189GB50189 和广东省标准和广东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计标准广东省228、实施细则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DBJ 15-5115-51 等的有关规定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热)比比现比比现 行国家标准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GB 5073650736 规定值低规定值低 20%20%,评价分值评价分值为为 6 6 分。分。0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7 页 共 192 页2 2、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5.2.7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分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229、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值为 6 6 分。分。665.2.85.2.8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 7 7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771 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 2 分;2 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 B50189 的规定,得 2分;3 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230、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得 3分。5.2.9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评价分值为 5 5 分分。555.2.105.2.10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GB50034 中规定的目标值,评价总分值为中规定的目标值,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主要功能房间满足分。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得要求,得 4 4 分;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得分;所有区域均231、满足要求,得 8 8 分。分。885.2.11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 3 3 分。分。335.2.125.2.12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分,并按下列规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则分别评分并累计:551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 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 3 分;2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 2232、 分。5.2.135.2.13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建筑的实际年耗电建筑的实际年耗电量对比现行量对比现行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GB/T 5116151161,达到约束达到约束值得值得 3 3 分,达到引导值得分,达到引导值得 9 9 分。分。395.2.14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 3 3 分。分。035.2.155.2.15 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建筑,合理利用余热废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233、水需求,评价分值为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评价分值为 4 4 分。分。005.2.165.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评价评价总分值为总分值为 1010 分,按表分,按表 5.5.2.2.1616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表 5.2.1 6 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可再生能源利用类型和指标得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水比例 Rhw20%Rhw 30%430%Rhw 40%5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8 页 共 192 页2 2、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010234、40%Rhw 50%650%Rhw 60%760%Rhw 70%870%Rhw 80%9Rhw80%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比例 Rch20%Rch 30%430%Rch 40%540%Rch 50%650%Rch 60%760%Rch 70%870%Rch 80%9Rch80%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 Re1.0%Re 1.5%41.5%Re 2.0%52.0%Re 2.5%62.5%Re 3.0%73.0%Re 3.5%83.5%Re 4.0%9Re4.0%10合计5796节能与能源利用得分 Q259.383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235、得分控制项6.1.16.1.1 在方案在方案、规划阶段规划阶段,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气候特征,以以“低低质低用,优质优用质低用,优质优用”原则,制定合理的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原则,制定合理的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满足6.1.26.1.2 各类供水系统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各类供水系统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满足6.1.36.1.3 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满足6.1.46.1.4 应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236、应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满足评分项6.2.1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准GB50555GB50555 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达到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 4 4 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均值要求,得 7 7 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 1010 分。分。006.2.26.2.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总分值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237、,评价总分值为 7 7 分,并按下列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771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得 1 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89 页 共 192 页3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2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 1 分;3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 5 分。6.2.36.2.3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价总分值为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用水点供水分。用238、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压力不大于 0.30MPa0.30MPa,得得 3 3 分分;不大于不大于 0.20MPa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 8 8 分。分。886.2.46.2.4 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评价总分值为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评价总分值为 6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评分并累计:661 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 2 分;2 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 4分。6.2.56.2.5 生活热水系统采取节239、水措施生活热水系统采取节水措施,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4 4 分分,并按下列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规则分别评分 并累计:并累计:001 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保证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 45的时间,对于居住建筑采用减少热水管道长度或采用热水循环系统且不得大于 15s,医院 和旅馆等公共建筑不得大于 10s,得 1 分;2 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得 2 分;3 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得 1 分。6.2.66.2.6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达到 2 2级及以上,得级及以上,得 1010 分。分。101240、06.2.76.2.7 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并按下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列规则评分:0101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 7 分;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再得 3 分。2 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 10 分。6.2.86.2.8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评价总分值为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010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 t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得 6 241、分;2 运行时,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80%,得 10 分;3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得 10 分。6.2.96.2.9 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节水技术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评价总分值为或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分。其他用水中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例达到例达到 50%50%,得,得 3 3 分;达到分;达到 80%80%,得,得 5 5 分。分。056.2.106.2.10 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 1515 分,并按下列规则242、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评分:10151 住宅、办公、商店、旅馆类建筑:根据其按下列公式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或者其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按表 6.2.1 0 的规则评分。R u=W u/Wt100%(6.2.10-1)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0 页 共 192 页3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W u=W R+Wr+W s+W 0(6.2.10-2)式中:R u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W u 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使用量(运行阶段),m 3/a;W R再生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W r243、 雨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W s海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W 0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W t 设计用水总量(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总量(运行阶段),m 3/a。注:式中设计使用量为年用水量,由平均日用水量和用水时间计算得出。实际使用量应通过统计全年水表计量的情况计算得出。式中用水量计算不包含冷却水补水量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量。表 6.2.1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评分规则注:“”为有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为无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2 其他类型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244、计。1)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 80%,得 7 分;2)冲厕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 50%,得8 分。6.2.11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分,根据冷却根据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按表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按表 6.2.116.2.11 的规则的规则评分。评分。88表 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评分规则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得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1 页 共 245、192 页3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量比例 Rnt10%Rnt 30%430%Rnt 50%6Rnt50%86.2.126.2.12 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 60%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评价总分值为水质,评价总分值为 7 7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071 对进人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 4 分;2 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246、体净化,得 3 分。合计598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得分 Q368.604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控制项7.1.17.1.1 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满足7.1.27.1.2 混凝土结构中梁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 400MPa400MPa 级级的热乳带肋钢筋。的热乳带肋钢筋。满足7.1.37.1.3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满足评分项7.2.17.2.1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247、评价总分值为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 9 9 分。分。1 1 当地震荷载为主当地震荷载为主控荷载时,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控荷载时,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GB 5001150011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不规则建筑形体不规则,得得 3 3 分分;建筑形体建筑形体规则,得规则,得 9 9 分。分。2 2 当风荷载为主控荷载时,建筑出现不良风效应当风荷载为主控荷载时,建筑出现不良风效应,仅采用规范方法进行结构风荷载分析仅采用规范方法进行结构风荷载分析,得得 3 3 分分;建筑无不良风效应建筑无不良风效应得得 9 9 分。分。397.2.27.248、2.2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效果,评价分值为 5 5 分。分。057.2.37.2.3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并按并按下列规则评分:下列规则评分:0 0101 住宅建筑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户数比例达到 30%,得 6 分;达到 100%,得 10 分。2 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 6 分;所有部位均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 10 分。7.2.47.2.4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249、隔断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评价总分值为(墙),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根据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按分,根据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按表表7.2.47.2.4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05表 7.2.4 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评分规则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 Rrp得分30%Rrp 50%350%Rrp 80%4Rrp80%57.2.57.2.5 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评价总分值为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根据预制分,根据预制构件用量比例按表构件用量比例按表 7.2.57.2.5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05表 7.2.5 250、预制构件用量比例评分规则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2 页 共 192 页4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预制构件用量比例 Rpc得分15%Rpc 30%330%Rpc 50%4Rpc 50%57.2.67.2.6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评价总分值为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评价总分值为 6 6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001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得 3 分;2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得 3 分。7.2.77.2.7 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251、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根据施工现根据施工现场场 500500 km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按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按表表7.2.77.2.7 的规则评分。的规则评分。00表 7.2.7 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评分规则施工现场500 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 Rtm得分60%Rtm 70%670%Rtm 90%8Rtm 90%107.2.87.2.8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 7 7 分。分。777.2.97.2.9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评价总分值为建筑砂浆采用252、预拌砂浆,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建筑砂浆采用分。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 50%50%,得,得 3 3 分;达到分;达到 100100%,得,得 5 5 分。分。557.2.107.2.10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并按下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列规则评分:10101 混凝土结构:1)根据 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按表 7.2.10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10 分。表 7.2.10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评分规则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比例 Rsb得分30%Rsb 50253、%450%Rsb 70%670%Rsb 85%8Rsb 85%10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50 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 50%,得 10 分。2 钢结构:Q345 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 50%,得 8 分;达到 70%,得 10 分。3 混合结构: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分别按本条第 1 款和第 2 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7.2.117.2.11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评价分值为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评价分值为 5 5 分。对混分。对混凝土结构凝土结构,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254、到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 50%50%;对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对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057.2.127.2.12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评价总分值为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评价总分值为 1010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01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3 页 共 192 页4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6%,得 8 分;达到 10%,得 10 分。2、公共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255、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 10%,得 8 分;达到 15%,得 10 分。7.2.137.2.13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 5 5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001 采用一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达到 30%,得 3 分;达到 50%,得 5 分。2 采用两种及以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每一种用量比例均达到 30%,得 5 分。7.27.2.14.14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评价总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分值为 8 8 分256、,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881 合理采用清水混凝土,得 2 分;2 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外立面材料,得 4 分;3 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得 2 分。合计3379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Q441.775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控制项8.1.18.1.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GB50118 中的低限要求。中的低限要求。满足8.1.28.1.2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257、足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GB50118 中的低限要求。中的低限要求。满足8.1.38.1.3 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准GB50034GB50034 的规定。的规定。满足8.1.48.1.4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258、范设计规范GB50736GB50736 的规定。的规定。不参评8.1.58.1.5 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室、地下空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室、地下空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霉。发霉。不参评8.1.68.1.6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GB50176 的要求。的要求。满足8.1.78.1.7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259、标准GBGB/T18883/T18883 的有关的有关规定。规定。设计阶段不参评评分项8.2.18.2.1 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总分值为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总分值为 6 6 分。噪声级达到分。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GB50118 中的低限标准限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 3 3 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得6 6 分。分。6 6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4 页 共 192 页5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类别条文自评得260、分 适用得分8.2.28.2.2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值为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值为 9 9 分,并按下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391 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 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 3 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 5 分。2 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 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 4 分。8.2.38.2.3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采取减少噪声261、干扰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 4 4 分,并按下列规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则分别评分并累计:221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和 空间功能,噪声敏感的房间应远离室内外噪声源;配电房、水泵房、制冷机房等 设备用房的位置未放在住宅或重要房间的正下方或正上方。得 2 分;2 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50%,得 2 分。8.2.4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评价分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262、,满足相应功能要求,评价分值为值为 3 3 分。分。008.2.5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评价分值为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评价分值为 3 3 分分。对住宅建筑,主卧室和起居室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对住宅建筑,主卧室和起居室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超过 18m18m;对;对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间其主要功能房间 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环境或城市景观。观。338.2.68.2.6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标准GB50033GB50033 的要263、求,评价总分值为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481、居住建筑:当外窗玻璃可见光透过率0.6 时,且卧室、起居室的窗地 面积比达到 1/61.1,得 6 分;达到 1/51.1,得 8 分;若外窗玻璃可见光透过率 或窗地比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时,需进行自然采光模拟计算,其采光系数应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的要求。2、公共建筑:根据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要求的面积比例,按表 8.2.6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8 分。表 8.2.6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评分规则面积比例 RA得分6264、0%RA65%465%RA 70%570%RA 75%675%RA 80%7RA80%88.2.78.2.7 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414 分分,并按下列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6141 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得 6 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5 页 共 192 页5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2 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 60%,得 4 分;3 根据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 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按表 8.2.7 的规则265、评分,最高得 4 分。表 8.2.7 地下空间采光评分规则面积比例 RA得分5%RA 10%110%RA 15%215%RA 20%3RA20%48.2.88.2.8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评价总分值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评价总分值为为 1212 分分。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中,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面积比例有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面积比例达到达到 25%25%,得,得 6 6 分;达到分;达到 5050%,得,得 1212 分。分。0128.2.98.2.9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大空间房间传感器位置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266、大空间房间传感器位置设置合理设置合理,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分。供暖供暖、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 70%70%,得,得 4 4 分;达到分;达到 90%90%,得,得 8 8 分。分。088.2.108.2.10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1313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313131 居住建筑:按下列 2 项的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达到 10%,得 267、5 分;2)安装户内新风装置,得 3 分,兼具有净化或除湿功能,得 5 分;3)全部卫生间为明卫,得 3 分。2 公共建筑:根据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h 的面积比例,按表 8.2.10 的规则评分,最高得 13 分。表 8.2.10 公共建筑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自然通风评分规则60%RR 65%665%RR 70%770%RR 75%875%RR 80%980%RR 85%1085%RR 90%1190%RR 95%12RR95%138.2.118.2.11 气流组织合理气流组织合理,评价总分值为评价总分值为 7 7 分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26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并累计:371、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要求,得 4 分;2、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得 3 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6 页 共 192 页5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类别条文自评得分 适用得分8.2.128.2.12 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评价总分值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评价总分值为 8 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269、:分并累计:081 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传感器位置合理设置,得 5 分;2 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得 3 分。8.2.138.2.13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传传感器位置合理设置。感器位置合理设置。05合计4095室内环境质量得分 Q542.116 6、提高与创新、提高与创新类别条文自评得分性能提高11.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高 20%,或者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 15%,评价分值为2 分。0211.2.2270、11.2.2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GB50189 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限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 1 1 分。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分。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泵)机271、组机组,燃煤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GB50189 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表11.2.211.2.2 的要求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 1 1 级要求。级要求。01表 11.2.2 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机组类型能效指标提高或降低幅度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272、组制冷性能系数提高 1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直燃型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提高 12%蒸汽型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降低 12%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EER)提高 1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提高 1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7 页 共 192 页6 6、提高与创新、提高与创新类别条文自评得分锅炉燃煤热效率提高 6 个百分点燃油燃气热效率提高 4 个百分点11.2.3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情况,系统全年能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 70%,评价分值为 1 分。0111.2.11.2.4 4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为国273、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为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准规定的 1 1 级情况说明,评价分值为级情况说明,评价分值为 1 1 分。分。0111.2.5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情况,评价分值为 1 分。0111.2.6 对主要功能房间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情况,评价分值为1 分。0111.2.7 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 B/T 18883 规定限值的 7 0%,评价分值为 1 分。0111.2.811.2.8 新建住宅停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接新274、建住宅停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接口口,新建办公新建办公 楼楼、商场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类项目酒店等公共建筑类项目,要按不低于停车要按不低于停车位总数的一定比例配建充换电桩或预留充换电设施接口位总数的一定比例配建充换电桩或预留充换电设施接口,其中广州其中广州、深圳市不低于深圳市不低于 3030,珠三角地区其他珠三角地区其他 城市不低于城市不低于 1515,粤东西北粤东西北地区不低于地区不低于 1010。且不低于项目所在地政策规定所。且不低于项目所在地政策规定所 要求的比例,要求的比例,评价分值为评价分值为 1 1 分。分。01创新11.2.9 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275、源,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采用创新方案,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效果显著,每方面评价分值为 2 分,评价总分值 8 分。0811.2.10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评价分值为 2 分。0211.2.1111.2.11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 B I I M M)技术,评价总分值为技术,评价总分值为 2 2 分。分。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维护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应用,得得 1 1 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应用,得 2 2 分。分。0276、211.2.12 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评价分值为 1 分。0111.2.13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创新,并有明显效益,评价总分值为 2 分。采取一项,得 1 分;采取两项及以上,得 2 分。0211.2.14 采取创新的有效方案和措施解决建筑防潮、泛潮、泛水、除潮等问题,评价分值为 2 分。0211.2.15 采取创新的有效方案和措施防治蚊虫、蟑螂、老鼠、蚂蚁等有害物种,评价分值为 2 分。02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8 页 共 192 页6 6、提高与创新、提高与创新类别条文自评得分11.2.16 建筑277、采用绿色建材,其使用重量达到同类大宗建材 50%以上,评价分值共 2 分,每种 1 分。02提高与创新合计得分 Q80307.3 建筑碳排放篇建筑碳排放篇7.3.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4.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2015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6.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20197.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018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278、7.3.2 建筑碳排放设计定位建筑碳排放设计定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总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低 20左右,我国建筑领域碳减排压力更大。通过标准的提升降低新建建筑的用能强度,同时优化用能结构,实现新建建筑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措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对建筑能耗的降低比例进行了规定,在建筑用能结构上,燃煤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大幅度降低,电力在用能占比逐步提高,且我国电力排放因子的逐年下降,从 2001 年的 0.773kgCO2/kWh 下降到 2015 年的0.5279、53kgCO2/kWh,也推动了我国建筑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本项目基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第 2.0.1 条节能要求,利用不同气候区典型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不同类型能源消耗数据,以及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分布数据,根据电力、煤炭、燃气等能源碳排放因子,对本项目的减碳效果进行了计算评估,以便反映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后对我国建筑碳排放降低的贡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99 页 共 192 页献。7.3.3 节能设计概况节能设计概况(1)外墙:200mm 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导热系数限值为 0.22 W/(m.K);(2)外窗:采用铝合金窗框+6-12-6 厚 Low280、-E 中空玻璃,其遮阳系数 Sc 为 0.30,传热系数为 3.15W/(m2K);(3)屋顶:设 40mm 厚挤塑聚苯乙烯板隔热层,其导热系数为 0.030 W/(m.K)。房间设计参数1.1.室内房间设计参数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本项目设计建筑室内房间设计参数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附录 C 取值。表 1 设计和参照室内计算参数汇总表房间用途空调热区(填是/否)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人员密度(/人)照明功率密度(W/)设备散热量(W/)新风量(m/hp)夏季冬季夏季冬季办公-普通办公室是2620554010(/人)8(W/)15(W/)30(m3/h.人281、)办公-走廊是2616554050(/人)5(W/)5(W/)10(m3/h.人)2.2.运行时间表运行时间表本项目温度控制、人员在室率和电器、照明逐时使用率的时间表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附录 C 取值。表 2 照明开关时间表(%)房间类型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办公-普通办公室00000010 50 95 95 95 80 8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办公-走廊00000010 50 95 95 95 282、80 8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 3 人员逐时在室率表(%)房间类型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办公-普通办公室00000010 50 95 95 95 80 8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办公-走廊00000010 50 95 95 95 80 8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表 4 电器设备逐时使用率表(%)283、房间类型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办公-普通办公室00000010 50 95 95 95 50 5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办公-走廊00000010 50 95 95 95 50 50 95 95 95 95 3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0 页 共 192 页7.3.4 能耗模拟分析能耗模拟分析1.1.全年负荷计算结果全年负荷计算结果建筑负荷包括围护结构传热284、太阳辐射传热、建筑内部散热、渗漏热损失、新风等产生的负荷。供暖、空调系统负荷在建筑热负荷基础上考虑建筑热惰性及系统余量而得出的负荷。2.2.空调供暖系统能耗空调供暖系统能耗本项目采用(地方)典型气象年,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能耗分析。3.3.照明系统能耗照明系统能耗本项目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能耗分析。4.4.电梯系统能耗电梯系统能耗本项目按照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能耗分析。5.5.建筑总能耗建筑总能耗本项目按照建筑节能与可285、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等规范要求进行建筑能耗分析,主要能耗主要包含供暖空调、照明、电梯、生活热水等7.3.5 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1.建造阶段碳排放 Cjz 核算根据广东省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估算,建筑单位面积 CO2 排放量计算公式:Y=X+1.99(kgCO2/)2.拆除阶段碳排放 Ccc 核算根据广东省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估算,建筑单位面积 CO2 排放量计算公式:Y=X+1.99(kgCO2/),3.碳汇量 Cp 核算本项目碳汇主要:建筑使用寿命按 50 年进行估算,则整个建筑使用期碳汇量为24286、67tCO2。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1 页 共 192 页7.3.6 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降低建筑碳排放量。7.3.7 结论结论本项目通过提升建筑围护结构性能、设备合理选型与运行策略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增加生态碳汇等措施,实现了建筑碳排放强度降低的效果。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2 页 共 192 页第第 8 章章海绵城市海绵城市8.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成区越来越大的同时,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吸、渗能力下降。城市建设导致严重的水利问题,湖泊、湿地遭到破坏,湖泊面积287、减少,天然湿地消失。水泥森林的出现,意味着排洪、滞洪、滞水能力大幅下降。城市建设挤占了原属于湖泊、湿地的空间,城市对水的吸纳能力大幅降低,自然循环遭到破坏。近年来,几乎所有城市都出现过地下水过度开采,“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雨水留不住,用水靠外调”的情况。低影响开发(LID),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 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288、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等国家法规政策,根据广州市发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穗水201716 号),满足以下指标:“海绵城市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新建(含扩建、成片改造)、改建不低于 70%的总体考核目标。”8.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2)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3)地表水环境289、质量标准(GB3838-2002)(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3 页 共 192 页(7)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8)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2008)(9)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2016 年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N3838-2002)(11)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穗水201716 号)(12290、)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13)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SZDB/Z145-2015)(14)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DB/Z 49-2011)(15)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 年版(16)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 50563-2010)(17)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8.3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及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受降雨特征、土壤类型、下垫面种类、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广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广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雨量之间的关系东部291、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4 页 共 192 页广州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606570758085设计降雨率(mm)14.318.922.125.830.336.043.7注:数据摘自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规定,建筑与小区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5 页 共 192 页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图可知,本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绵控制分区黄埔片区05-07-01 海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81%,292、设计降雨量 36.9mm。同时,根据本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本项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如下表所示: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6 页 共 192 页指标类型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控制目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1%2雨水管网设计暴雨重现期(年)5 年3面源污染削减率(%)50%4绿地率(%)35%5下沉式绿地比例(%)50%6室外可渗透地面率(%)40%7透水铺装率(%)70%8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500m/ha8.4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海绵城市技术措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采用设置下沉式绿地和透水性铺装进行雨水的调蓄排放,道路旁采用环保型雨水口。建筑与小区项目径流组织技术路线如下293、图所示。市政道路与广场类项目径流组织技术路线图透水铺装:项目内的活动场地、轻荷载的道路,易积水点宜采用透水铺装。本项目非机动停车区及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底层做砂砾垫层或透水混凝土,面层干铺透水砖,垫层中设置排水管道,将入渗雨水引入雨水管网中。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7 页 共 192 页透水铺装示意图下沉式绿地:下沉绿地是一种具有渗蓄雨水、削减洪峰流量、减轻地表径流污染等优点的生态型的雨水渗透设施。较普通绿地而言,下沉绿地利用下沉空间294、充分蓄集雨水,显著增加了雨水下渗时间。典型的下沉绿地结构为:绿地高程低于路面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雨水口低于路面高程的绿地并高于绿地高程。下沉绿地汇集周围道路、建筑物等区域产生的雨水径流,雨水径流先流入绿地,部分雨水渗入地下,绿地蓄满水后再流入雨水口。下沉式绿地实景图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08 页 共 192 页景观设计时,下沉绿地高程低于周边路面高程 20cm,以利于周边道路雨水径流的汇入。室外道路排水口移到绿地内,雨水溢流口比绿地高 15cm。下沉绿地边缘应设置平道牙,便于雨水顺利流入。同时,下沉绿地处设置警示标识,避免事故发生。图 5 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环保295、型雨水口:环保型雨水口主要起源头截污作用,雨水口应设置污物截留设施,合流制系统中的雨水口应采取防止臭气外溢措施。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标高应比周围道路路面标高低 3cm-5cm,立箅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标高低 5cm。当设置于下沉式绿地时,雨水口的箅面标高应根据雨水调蓄设计要求确定,且应高于周围绿地平面标高。雨水口应设置沉泥槽,且便于清掏和维护。图 5 环保型雨水口示意图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09第第 9 章章树木保护及文物保护篇章树木保护及文物保护篇章9.1 城市树木保护篇章城市树木保护篇章9.1.1总则总则9.1.1.1编制目的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296、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建设,把树木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传承好,切实做好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建设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中树木保护的各项要求,特编制该项目城市树木保护专章。9.1.1.2编制原则编制原则一、保护优先一、保护优先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绿地的占用和树木的迁移、砍伐。二、分级保护二、分级保护古树名木须原址保护,古树后续资源原则上原址保护,大树和其他树木实施最大限度的避让和保护。三、全程保护三、全程保护项目全过程树木保护措施,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保护及养护措施。四、合理利用四、合理利用经论证、审批确需迁移297、的树木,优先就地迁移至本项目的绿地利用,本项目无法安排利用的,迁移至临近公共绿地或其他绿地,必要时进行远距离迁移;迁移过程按照技术标准实施,采用免(少)修剪移植等先进技术,严控树冠修剪量,确保迁移树木的成活率和完好率。9.1.1.3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 年)城市绿化条例(2017 年修订)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10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014 年修正)广州市绿化条例(2020 年修正)二、指导性文件二、指导性文件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 号)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298、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全绿字2016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 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建科202163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粤府办 2021 48 号)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穂办202111 号)广州市关于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穗办202112 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的通知(穗林业园林通2022176 号)三、技术标准和规范三、技术标准和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299、和应用技术规程(GB/T 31755-2015)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2737-2016)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技术规范(B4401/T 6-2018)园林树木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DB4401/T 17-2019)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DB4401/T 52-2020)古树名木健康巡查技术规范(DB4401/T 126-2021)广州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2021.9)广州市城市道路绿化改造树木处理技术指引(2020.3)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穗林业园林规字20221 号)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引(穗林业园林通20221300、76 号)四、植物名录四、植物名录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11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2017 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 年)9.1.1.4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现有绿地:现有绿地:目前已经种植绿化植物的绿化用地。连片成林:连片成林:附着有乔木植被,郁闭度0.20,连续面积大于 0.067hm2(1亩)的树木群落。古树:古树:树龄在 100 年以上(含 100 年)的树木。名木:名木: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后续资源:古树后续资源:树龄在 80 年以上(含 80 年)不足 100 年的树木或者胸径80cm 以上(含 80cm)的301、树木。大树:大树:胸径 20cm 以上(含 20cm)不足 80cm 的树木。其他树木:其他树木:胸径小于 20cm 的树木。胸径胸径: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 1.3m 处的主干直径,分枝点低于 1.3m 的乔木在靠近分枝点处测量。9.1.2树木资源调查树木资源调查9.1.2.1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内容与方法一、调查内容一、调查内容项目红线范围内的现有绿地及树木资源,其中树木资源包括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大树以及其他树木。二、调查对象二、调查对象1现有绿地2连片成林3古树名木4古树后续资源5大树6其他树木三、调查方法三、调查方法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127在建设单位和上游专业提供302、的项目资料中列出现有绿地的位置、类型和数量;8在建设单位和上游专业提供的 CAD 图中框算出现有绿地的面积;9调查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大树的树种、胸径、株高、冠幅、位置、生长势、立地环境、存在问题;10其他树木的树种、胸径、数量、位置;11定位:使用 RTK 定位仪记录所有树木的经纬度信息,精确值小数点后 6位;12树高:用激光测距测高仪在距离目标树木一定距离的地方分别瞄准树木基部和树木顶部测量,仪器将给出准确的书稿,精确至 m;13冠幅:使用皮尺对树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树冠长度进行测量,精确至m;14胸径:使用皮尺/胸径尺在树干 1.3m 高度树干最宽处测量胸径(分支点低于 1.3m 的303、树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测量后得到胸径值。部分树木分支点较低或地上部分气根较多难以测量的,则在接近地面高度(地面以上 20cm)树干最宽处测量地径值。精确至 cm;15生长势:树木生长势分为 4 级,根据树木长势情况,判断树木长势属于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16立地环境:根据立地土壤状况、硬质铺装程度、周边建筑情况、树干附近杂物堆放情况等将立地环境分为“良好”、“一般”、“较差”;17树木照片:拍摄目标树木全景、立地环境、枝干、病虫害情况等照片;18保护设施现状:树木保护支撑、树池、围栏、透气铺装等保护设施情况;19所有树木按统一方式编号。9.1.2.2资源状况分析资源状况分析一、304、总体概况一、总体概况项目占地面积约为 10884.57,现状为建设用地。现有乔木主要位于场地东北侧绿地中,其余绿地均为灌木丛或荒草地,场地内无连片成林。经现场调查,项目红线范围内共计绿化树木 127 株,无挂牌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其中大树有 83 株,其他树木有 44 株。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13表表 9-19-1 红线范围内树木数量汇总表红线范围内树木数量汇总表序号序号胸径(胸径(cmcm)树木数量(株)树木数量(株)15-1944220-79833800合计127表表 9-29-2 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305、1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 Benth.5-194412720-294730-393140-49250-59260-691合计127二、现有绿地二、现有绿地场地内绿地为建设用地,总面积约 10884.57。现状树种均为大叶相思。三、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三、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经现场调查,红线范围内无挂牌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四、大树四、大树经现场调查,场地现有大树 83 株。详见下表。表表 9-39-3 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2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306、n.exBenth.20-29478330-393140-49250-59260-691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114合计83五、其他树木五、其他树木经现场调查,场地现有其它树木 44 株。详见下表。表表 9-49-4 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树木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2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5-194444合计449.1.2.3生长状况分析生长状况分析现场树木大部分正值壮年期,生长速度快,愈合能力强。由于所有树木缺乏管养,树木形态不一,且周边杂草较多。现状正常树木长势现状正常树木长势东部应急307、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5 页 共 192 页1159.1.3总体保护利用概况总体保护利用概况项目范围内共计绿化树木 127 株,原址保护 92 株,原址保护率 72.4%。(1)由于新建建筑及道路施工、基坑开挖等原因,需要对场地内现有的部分乔木进行迁移和砍伐,需迁移树木 26 株,迁移率 20.5%,胸径 2039cm 大树 16 株,胸径小于 20cm 的其它树木 10 株;需砍伐树木 9 株,均为胸径 2079cm 大树,无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2)施工影响范围外的树木全部原址保留。(3)需迁移树木根据场地施工情况,迁移至项目周边绿地,以便回迁利用。9.1.4原址保护原308、址保护本工程方案设计按照应留尽留原则争取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树木,原址保护树木,原址保护数量为 92 株,原址保护率 72.4%。表表 9-59-5 原址保护树木汇总表原址保护树木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1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5-19349220-293130-392440-49150-592合计929.1.4.1原址保护措施原址保护措施1建立登记卡对每株原地保留木进行编号、挂牌,建立树木档案。标明树木的名称、胸径、冠幅、习性、保护注意事项等,安排专人看护,负责浇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月对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对每309、株树木在施工期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珍贵树种和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6 页 共 192 页116胸径大于 50cm 的树种,应该加大巡查力度。对保护有特别风险及特备要求的树木,要予以确定,专题讨论,制定特殊的保护方案。2施工管理1)施工范围和树木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树木根颈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2)古树名木树冠边缘外五米范围内、古树后续资源树冠边缘外二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3)在施工期间,严禁将带有腐蚀性或对树木有损害的物资堆放在树木周围。对使用有害液体产生有毒气体区域的树木进行重点观测,防止有害液体浸入树根土壤中,使土壤板结或直接伤害树根;310、防止有害气体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防止树木树根部地表周围被硬物或水泥浆等物质覆盖,造成地表水不能渗入土壤,影响树根对养分的吸收。严禁将垃圾堆放在树木周围。4)加强现场用火管理,在树木周围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资和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确需用火或电焊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树周围清理干净,不堆杂物,并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防止火灾发生。3保护措施1)围护设置:对施工影响较大的树木应在周围搭设围护设施,防止树木被其他物体碰撞而发生断裂、死亡等。围护设置搭可采用钢管或围板搭建。在重点施工区域,对施工影响较大的胸径超过 50cm 的大树,沿树干直径 3m 或按原有的树池采用砂灰砖砌筑 1-2m 高的砖墙进行保护。311、2)控制扬尘:施工粉尘较大的区域应注意控制扬尘,及时对施工区域内的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并且每月采用洒水车冲洗树木叶片,防止树木叶片粉尘堆积影响其光合作用。4日常养护1)树冠收拢:树冠采用尼龙网收拢,对于施工中无法避让并与建筑物打架的树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7 页 共 192 页117杈,请园林专家给予指导,合理剪枝。2)平衡修剪:根据施工影响,在施工前对就地保护的树木进行整形、修剪、疏枝、摘叶处理,去除枯枝,疏除内膛,交错枝、重叠枝、病虫枝,修剪总量控制不超过 1/3,确实对施工影响较大的树木,修建量不超过 3/5。适当留些小枝,易于发芽展叶。3)绕绳处理:对施工影响较大312、的乔木,尤其是修剪强度较大的大乔木,可采用绕绳处理。绕绳处理既可在夏季减少树木的水分流失,还可以在冬天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同时可以防止部分害虫在树干上直接产卵,减少树木的病虫害,并且抑制了新芽的萌发,避免不必要的养分供给,保证被修建树木的营养供给。采用 1cm1.5cm草绳自树木底部开始无间隔对树木进行缠绕,直至树木分叉处或者树干 1.5m2m 处,绕绳不得重叠,不得留有间隙。4)加固:为需要保护的树木进行加固,防止碰撞。可采用三角支撑或浪风绳牵引(或两者并用)的方式做好树木支撑。9.1.5迁移利用迁移利用由于基坑开挖、新建道路的原因需迁移树木 26 株。迁移树木中胸径 519cm 的一般树木313、 10 株,胸径 2029cm 的大树 16 株,不涉及胸径超过 80cm 的古树后续资源迁移。表表 9-69-6 迁移利用迁移利用树木汇总表树木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1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5-19102620-2916合计269.1.5.1必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随着管网移交数量的增多,运营管养人员的扩编,业务场地愈发紧张,因场地限制,公司不能雇用足够的营运管养相关人员进行管道养护。现有业务场地租金高昂,不利于排水公司将资金用于管道养护、设施维修技改。随着广州市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逐年增多,抢险救灾工作越发重要,亟314、需在广州东部建设固定的养护抢险基地,同时,也是广州市排水公司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需要。经摸查,现状项目范围内实施借地范围种有 127 株树木,若不迁移树木则无法实施基坑开挖及修建道路功能需求,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8 页 共 192 页118故本工程需要对部分树木进行必要的迁移处理,迁移主要有以下原因:1 1建筑基坑开挖建筑基坑开挖考虑广州排水东部设施养护基地功能需求及场地因素,总建筑面积 12430,7。地上计容建筑面积 8430.7,地下建筑面积 4000,建筑高度 40M。地下室范围外1.5 米为基坑开挖边线。其中需要将 9 株树木进行迁移并回迁利用。2 2新建道路315、需要新建道路需要临东捷路开设一双车道主出入口及人行出入口。场地内道路为绕塔楼外侧环路,宽度 6M。满足工程车辆通行及消防要求。其中需要将 17 株树木进行迁移并回迁利用。9.1.5.2迁移事项要求迁移事项要求1)迁移原则1尽可能就地迁移、就近迁移及一次迁移利用。2规范程序。于确须移植或砍伐的树木应依法依规办理移植或砍伐审批手续,审批结果及时在指定网站做好公开公示。施工时,应在现场显著位置设立告示牌进行公示。对未经审批的移植、砍伐行为要从严处罚。3控制施工质量。严把苗木质量关,对现有移植树种需要严格规范实行质量保证。保证移植过程中的树木存活率。绿化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地形整理、树穴开挖316、基肥施放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偷工减料。对苗木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树木培育、病虫害防治、树木健康评估、树木修剪等工作。合理修剪树木,避免对原有和新种树木过度截枝截干。4科学规范管理。应留尽留,最大限度保护。对经审批需要移植的树进行跟踪管理,建立中转苗圃,移植树木实行清单管理,做好建档、管养、利用等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对项目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及奖惩问责制度。2)迁入地选择要求需迁移树木尽可能在协调工期后一次性迁移至项目内绿地,或者先迁移至临时迁入地进行假植,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回迁至项目内绿地。如由于回迁场地面积限制,不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19 页 317、共 192 页119能将迁移树木全部回迁,建议选择适合苗圃作为临时迁入地进行假植,作为建设单位其他项目的后备之用。选择的苗圃需地势平坦、土层肥厚、水源充足、交通便捷、离项目运距 30km 内、有专业人员养护管理。临时迁入苗圃的选择,在下一阶段由迁移实施单位负责指定。3)技术指标要求1迁移成活率严把苗木质量关,对现有移植树种需要严格规范实行质量保证。保证移植过程中的树木存活率在 80%以上。2土球规格土球的规格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全冠移植的成败。土球具体大小需根据树种特性、大小、土壤条件等具体考虑。通常来说,土球直径为树木胸径的 7 倍至 10 倍,土球高度视树种而定,一般不超过土球的直径。对于提318、前采用控根育苗技术假植的苗木,去掉容器片后,若四周布满根系,则不需铲掉周围的浮土,若根系较少,则应铲去浮土,保留须根。种植穴必须符合上下大小一致的规格。栽植穴应根据土球的直径(或长宽)加大 60cm80cm,深度增加 20cm30cm。榕属植物根系较为发达,种植穴适当增大;珍贵树种种植穴适当增大;棕榈类植物根系比常绿阔叶树种小,种植穴可适当减小。栽植地土质条件差或受污染严重的土质应清除废土更换种植土,并及时填好回填土。树穴基部须施基肥。地势较低处种植时,应采取堆土种植法,堆土高度根据地势而定。3树木修剪要求树木迁移前,应进行修剪。树木修剪应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和广319、州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进行处理。修剪全冠移植的苗木在断根前的修剪主要以疏枝为主,短截为辅。目的主要为提高移植成活率、树冠整形、延迟物候期、增强生长势。剪去病枯枝、徒长枝、内膛枝等;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大树宜在疏剪后缩冠,常绿树树种修剪量可达 1/33/5。修剪直径 3cm 以上大枝及粗根,截口应光滑平整,消毒并涂树木伤口愈合剂。修剪强度应根据大树种类、移植季节、挖掘方式、运输条件、种植地条件等因素决定。修剪原则为:因树因地、少修浅修、适时安全、规范操作。落叶乔木大多在栽植前修剪,以利运输、移植和栽植后修剪。常绿乔木如树体较小,可在栽植后修剪。在整形时,为使主枝间的生320、长势平衡且保持树冠均匀,应采用“强主枝重剪,弱主枝轻剪”的原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0 页 共 192 页120则;如要调主梢明显的乔木类,应保护顶芽。孤植树应保留下枝,保持树冠丰满。节侧枝的生长势,则采取“强主枝轻剪,弱主枝重剪”的原则。观花或观果树木,应适当疏蕾删果,清除更新衰老枝。对衰老树木可采取重度修剪,甚至短截枝,以恢复其树势。4吊装运输吊装因通常苗木土球较大,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容易造成生理缺水、土球散落、树皮损伤等,因此苗木起吊必须十分小心谨慎,尽量缩短运输装卸时间,必要时需用支垫加固,适时喷水。吊运与假植吊运前先撤去支撑,捆拢树冠,并应固定树干,防止损伤树皮,321、不得损坏土球。树木吊装、运输的机具、设备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第 4.4.3 条的规定,吊装时应选用起吊、装运能力大于树重的机车和适合现场施用的起重机类型,如松软土地应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运输时,应对树木的树干、枝条、根部的土球、土台采取保护措施。吊装时要采用铁勾,钩住包裹土球的铁网,不能只绑树干,防止树干过度受力而损伤树皮。对部分小规格苗木还可采用布带绑土球,再在树身用多层海绵或麻袋捆绑好树身再加木片以保护树皮的起吊方法。树木吊装就位时,应注意选好主要观赏面的方向。应及时用软垫层支撑、固定树体。软材包装用粗绳围于土球下部约 3/5 处并垫以木板。方箱包装可用322、钢丝绳围在木箱下部 1/3 处。另一粗绳系结在树干(干外面应垫物保护)的适当位置,使吊起的树略呈倾斜状。树冠较大的还应在分枝处系 1 根牵引绳,以便装车时牵引树冠的方向。土球和木箱重心应放在车后轮轴的位置上,冠向车尾。冠过大的还应在车箱尾部设交叉支棍。可用黑纱网进行遮盖,特别是树冠部,以免因运输而致失水过多。土球下部两侧应用东西塞稳。木箱应同车身一起捆紧,树干与卡车尾钩系紧。运树时应有熟悉路线等情况的专人站在树干附近(不能站在土球和方箱处)押运,并备带撑举电线用的绝缘工具,如竹竿等支棍。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1 页 共 192 页121乔木吊运装车示意图5后续管养a.建323、档管理:树木迁移后须有专业人员养护,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每株树木的后续养护措施均记入树木档案。b.灌溉与排水:迁移的植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或对水分和空气湿度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必须防止干旱,还应适当进行叶面喷水。灌溉时间,夏季以早晚为宜,冬季以中午为宜。c.中耕除草:迁移树木生长势较弱,应及时清除影响新载树木生长的杂草。新迁移的树木基 部附近土壤常因灌水而板结,应及时松土。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在生长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为宜。d.施肥:迁移树木应按生长情况和观赏要求适当施肥。为扩大树冠,以氮肥为324、主;为促进开花结果,以磷、钾肥为主。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若施用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迁移第一年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施肥,一直第一年宜采用速效肥。移植第二年起每年施肥 24 次,早春或秋季进行。生长较差或生长较慢的迁移树木,在生长季节可每月进行根追肥一次,追肥浓度必须适宜。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2 页 共 192 页122e.整形修剪:迁移树木可在保留自然树形或原有造型基础上修剪。通过修剪,调整树形,促进生长。迁移观花或观果树木,应适当疏蕾除果。迁移树木根系或土球损伤严重或生长势较衰弱者,应进行强剪,甚至短截枝,促抽生强枝,恢复树势,枝稀疏者可多摘心,促新枝茂盛。主梢325、明显的乔木类,应保护顶芽。孤植树应保留下枝,保持树冠丰满。f.保护措施:如遇持续高温干旱,除及时灌溉外,应按新迁移树木的抗旱能力,适当疏去部分枝叶。对新迁移的珍贵树木,必要时应遮阴和叶面喷水。g.防风:对新迁移树木的原有支撑应经常检查,尤其是在台风来临前应及时加固或增设支撑。对迎风面过大的树冠应适当疏枝。台风过后,应及时抢救扶正倒伏树木,加固支撑物,修剪树冠和清理残枝等。h.防寒:凡易受冻害的新栽树木,冬季寒潮来临前应采取根际培土、主干包扎或设立风障等防寒措施,特别注意银海枣为代表的棕榈类植物的防寒保护。防寒工作宜在 11 月进行,12 月上旬前完成,第二年 4 月解开包扎物。树种在整个养护过326、程中,应防止人为践踏、碰撞和折损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必要情况下可以设置栏杆围护。抢救性措施:对移植后长势衰弱的大树查明原因,针对其具体情况,采取特殊保护措施。i.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优先采用保护和增殖天敌的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应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做好迁移树种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效果应达到 95%以上。严禁的开放性地区使用剧毒、高残毒和有关部门规定禁用的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用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实行。以上为迁移建议,施工方应在迁移树木前做详细的迁移方案、迁移保护措施及养护管理措施方案、提供具体的养327、护地等内容,提交通过后,方可实施。9.1.6砍伐砍伐由于基坑开挖、新建道路的原因需砍伐树木共 9 株,均为大树。项目建筑和道路建设无法避让且无景观价值的大叶相思,不具备迁移利用条件的情况,建议进行砍伐处理,砍伐处理的树木应充分论证其必要性,按照广州市绿化条例(2020 年修正)的规定向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请。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3 页 共 192 页123按照 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一条,每砍伐一株树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9.1.6.1树木砍伐清单树木砍伐清单一、砍伐处理的大树共一、砍伐处理的大树共 35 株。株。表表 328、9-69-6 大树大树砍伐汇总表砍伐汇总表序号乔木种类学名胸径(cm)数量(株)1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30-397940-49160-691合计9二、砍伐必要性分析二、砍伐必要性分析随着管网移交数量的增多,运营管养人员的扩编,业务场地愈发紧张,因场地限制,公司不能雇用足够的营运管养相关人员进行管道养护。现有业务场地租金高昂,不利于排水公司将资金用于管道养护、设施维修技改。随着广州市台风、强暴雨等恶劣天气逐年增多,抢险救灾工作越发重要,亟需在广州东部建设固定的养护抢险基地,同时,也是广州市排水公司做大做强排水产业的需要。经摸查,现状项目范329、围内实施借地范围种有 127 株树木,建筑建设和道路建设等施工要求与树木所处位置沖突,大叶相思为速生树种,随着树龄的增加,长势越低,迁移存活率越低,且经济性低,因此,建议采取砍伐处理。砍伐主要有以下原因:1 1、建筑基坑开挖、建筑基坑开挖考虑广州排水东部设施养护基地功能需求及场地因素,总建筑面积 12430,7。地上建筑面积 21769.14,地下建筑面积 13618.5,建筑高度 40m 以下。地下室范围外 1.5 米为基坑开挖边线。其中需要砍伐 1 株树木。基坑开挖范围(紫色填充部分)基坑开挖范围(紫色填充部分)2 2、新建道路需要、新建道路需要临东捷路开设一双车道主出入口及人行出入口。场330、地内道路为绕塔楼外侧环路,宽度 6M。满足工程车辆通行及消防要求。其中需要将 8 株树木进行砍伐。3、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4 页 共 192 页124树木清除后的园林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至城市绿色废弃物消纳站点,进行分类处理。园林废弃物处理后可进行以下处置利用:(1)堆肥,具体操作按照城市绿色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通用规范执行;(2)有机覆盖物,具体操作按照 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程 执行;(3)生物质燃料;(4)木塑复合材料;(5)发酵沼气、发酵饲料、制作花坛概栏、食用菌培养、发电等其他利用方式。9.1.7树木保护结论与建议树木保护结论与建议9.331、1.7.1结论结论本项目范围内共计绿化树木 127 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建设,把树木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保护好、传承好,切实做好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着应留尽留原则,原址保护树木 92 株,原址保护率 72.4%;由于新建建筑、道路建设原因需迁移树木 26 株,迁移率 20.5%,全部回迁利用至场地内绿地,回迁利用率 100%;由于新建建筑、道路建设原因需砍伐胸径 3069cm 大树 9 株,不涉及胸径超过 80cm 的古树后续资源迁移,建成项目后补种 9 株常绿树木。9.1.7.2建议建议本332、项目树木保护及其它费用在绿化工程中统筹考虑。在下阶段设计方案中需根据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文件要求编制树木保护专章,并进一步对树木情况进行详细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细化树木保护专章。同时,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设计、实施、验收全过程落实树木保护专章的要求。9.2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传承9.2.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17 年)东部应急救援集训备勤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125 页 共 192 页125(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333、(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 号)(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8)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化部令2003第 26 号)(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2003第 119 号)(10)广东省实施办法(2014)(11)广东省文物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指引的通知(粤文物函201986 号)(12)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2015)(13)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5 年 10 月 27 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2015 年 12 月 30 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9.2.2文物保护相关管理规定文物保护相关管理规定本工程文物保护范围以外区域如施工时遇到文物时,应按下列相关要求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