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105页).pdf
下载文档
城市设计
上传人:l**
编号:744614
2023-09-01
105页
27.06MBKB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5
金币 2人已下载
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2-目录背景与使命1.1 发展态势061.2 发展条件101.3 相关规划解读151.4 国内外案例对标 17 1.5 小结27愿景与策略2.1 目标愿景292.2 科创中心,功能错位302.3 创新枢纽,三心六片322.4 单元嵌套,转变模式35总体实施路径3.1 生态筑底,蓝绿海绵403.2 创享城脊,单元生长493.3 趣致绿环,诗意栖居553.4 多维体验,湖山万象69重点片区城市设计4.1 天府站自贸组团794.2 兴隆场镇87支撑系统分析5.1 综合交通规划955.2、2 生态格局规划1005.3 水系及水岸规划1015.4 公共空间系统规划1025.5 绿化景观规划1035.6 城市公园规划布局1045.7 公共设施规划布局1055.8 特色风貌分区1065.9 强度高度控制分区1075.10 色彩基调规划1082345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前言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四川考察时,站在平台上俯瞰初具雏形的成都科学城,李克强总理说,如今科学城的蓝图已经绘就,框架基本形成,要做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打造四川发展新引擎。同年4月,国家批复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从新一轮城市战略布局的高度,赋予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3、重大历史命题,提出“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要求。对接“国家使命”,成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成都科学城,则是承载这一核心动力的重大平台。成都科学城将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大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成为四川和成都转型发展的引擎,从根本和长远上支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成都科学城作为天府新区的核心区,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主城区正南方,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2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分别约20公里、30公里,区内有天府高铁站,直达机场,同时4、引入西成、成贵等客专枢纽新通道,对外交通便捷。0000规划范围0000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0000规划范围0000规划范围项目范围及规模:根据成都科学城规划方案开展成都科学城扩展区44.3平方公里概念性城市设计(不含成自泸高速公路及两侧绿化带3.7平方公里区域)及起步区兴隆场镇区域2.8平方公里详细城市设计,在扩展区内选区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详细城市设计,最终与25公里起步区城市设计成果整合形成成都科学城7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成果。44.3平方公里,本次概念城市设计编制区域起步区已编制区域2.2平方公里中德合作区2.8平方公里详细城市设计编制区域3.7平方公5、里规划范围示意图科学城起步区实景照片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1.1 发展态势1.2 发展条件1.3 相关规划解读1.4 国内外案例对标1.5 小结CHAPTER 01背景与使命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1.11.1发展态势成渝城市群是国家西部重点增长极,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位置01011.1.1 成渝城市群发展基础 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位置,区位条件优越成渝城市群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经济发展水平领跑西部地区6、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城镇体系日趋健全成渝地区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113 个,远高于西部的12 个/万平方公里和全国的23 个/万平方公里,各级各类城镇间联系密切,成渝两市带动作用明显。经济、社会、人文联系紧密成渝城市群各城市间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一脉,经贸往来密切,合作进程逐步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1.1.2 成渝城市群发展定位与区域格局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西部创新先导区 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美丽中国先行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区域格局成7、渝城市群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位置成渝城市群区域格局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1.11.1发展态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迎来六大历史发展机遇01011.1.23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定位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1.1.落实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提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2.2.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打造现代国际空港产业新城3.3.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4.4.天府新区建设,建设全省重要的新型增长极5.5.三大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6.6.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8、往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研发转化基地,技术扩散中心国际性的文化创意中心,设计与艺术中心,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跨国机构聚集地,国际性文化交流、文化展示中心国际性的区域航空、铁路枢纽和物流中心,商贸信息枢纽,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成渝城市群和西部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成渝城市群和西部发展成都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构成1瓜达尔港吉大港皎漂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关西东北长江陇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海开放带内陆开放带海陆联通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9、绸之路经济带印度洋战略走廊北部湾云南准噶尔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沈阳市北京市天津市青岛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厦门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郑州市上海市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8-1.11.1发展态势“一轴双核”空间结构,明确天府新区建设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新区1.1.4 天府新区为成都中心体系中的双核之一在2015年批复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明确了成都市“一区两核六走廊”的空间格局,其中,天府新区与中心城区共同构成两大发展核心;在正在修编的新总规中,“天府新区+高新南区+老城中心”共同形成了集中建设区的三大市级核心。中心城10、区发展目标为: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核心展示区”,主要发展:金融商务、总部办公、文化交往、创新创意、高端消费的职能。1.1.5 天府新区目标:西部核心增长极与科创高地天府新区发展目标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主导产业:“双轮驱动,高端高效,创新发展”,即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并重,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生产和商11、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0101调整后总规空间结构图原总规空间结构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9-1.11.1发展态势一带两翼,一城六区,明确成都科学城是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四川发展新引擎1.1.5 成都科学城为六区之一,主要发展“创新+制造+文娱+配套”在2015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明确了天府新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的空间格局,其中,成都科学城为六大功能区之一;一带:居中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伸至龙泉山边,沿线布局天府新区主要的金融商务、科技研发、行政、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两翼:12、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以现状成眉乐产业走廊为基础打造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以现状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一城:天府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行政、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的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主中心,为六个专业功能区乃至更大的区域提供完善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8平方公里。成都科学城主导功能:创新总部、科技研发、孵化中试、国际交流、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配套生活等功能。天府新区产业布局示意图(2015版总规)0101天府新区总体结构 资料来源:2015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13、TERCHAPTER现状生态要素分布图山体和林地水体现状建成区兴隆湖 460m石子山 530m505m以上490-505m480-490m464-480m-10-1.21.2发展条件生态基底条件优良,浅丘平原+河湖湿地浅丘平原与河流、湖泊交织的复合生态区域规划区域内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差仅为70m,以地形为判断因素,基本处于适宜建设区。周边主要水系包括兴隆湖、鹿溪河、东风渠,以西南-东北向平原地区为界,东西两侧分别向中间汇水。因此,引导生态与开发的融合,塑造持续发展的生态特色是规划重点。浅丘平原兴隆湖环湖在建区域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成都科学城现状及规划14、道路情况-11-1.21.2发展条件对外交通骨架已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周边区县联系紧密高速公路:规划区通过两条高速路与外界联系,分别为南北向的成自泸高速高速:联通成都主城区-自贡-泸州,东西向的第二绕城高速,联通成都周边区县,目前都已经建成;快速路:规划区主要通过六条快速路与外界联系,分别为东西向的东山大道、深圳路和科学城南路(在建),以及南北向的益州大道(在建)、梓州大道和山前快速路;主干路:规划区主要通过八条主干路与外界联系,东西向、南北向各四条,其中南北向的天府大道从中心城区向南延伸,是最为重要的,联通天府新区-高新南区-中心城区的道路。益州大道天府大道0101高速路快速路结构性主干路15、立体交通节点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2-1.21.2发展条件区内规划轨道线网密集,未来交通条件四通八达已建成轨道线在建轨道线规划轨道线主要换乘站点机场轨道交通建设情况:规划区现状正在建设1号线三期,区内的兴隆湖站、天府新站已经明确该工程将与1号线一期、南延线工程共同串联起城市“双核”(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促进成都市中轴线天府大道沿线和北改区域的开发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合理调整中心城的布局和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并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规划区内轨道线路规划情况:成都科学城规划10条轨道线路(不包括大环线),1个换乘16、枢纽。线路总长89公里,轨道线网密度1.22km/km2。形成15分钟轨道交通站点服务圈。其中天府新站是区域枢纽换乘站,高铁天府站将形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市域规划线路规划及建设情况示意图成都科学城轨道原规划图(资料来源:成都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3-1.21.2发展条件成都科学城着力发展科创服务与成果转化,完善成都创新产业链在成都市域层面,将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产业网络,一条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条。上游:高校研发与科技创新,分布在中心城区(高校及科研机构)、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及相关服务);中游:成果转化、中试生产与高端生产性服17、务业,分布在天府商务区、成都科学城、中心城区、高新区南区等;下游: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分布在成都市两翼地区,其中西翼为成眉乐产业走廊(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东翼为以现状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成都科学城是该产业链中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应当集聚大量位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科技创新功能、服务功能、技术转化功能。成都基于跟片区分散式的大学城-产业园区-城市主中心-空铁枢纽,形成基础研究-规模生产-金融支持-展示输出的创新链。为形成完整的成都自主创新网络,需以成都科学城为科创服务中心,集聚发展科创服务与转化,以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开发主导,实现从种18、子到商业化的全过程,离散创新向复合创新转变。创新产业上游创新产业中游创新产业下游高校科研、技术创新中心城区大学城成都科学城成果转化、中试生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区、天府商务区成都科学城、高新南区产品制造、物流服务等两翼:成眉乐产业走廊、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0101成都市创新链网络示意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4-科学城起步区概况兴隆湖鹿溪河湿地天府菁蓉中心A区实验小学中建西南设计中心城市阳台西网天府空间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地)梓州大道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中铁中铁诺德中交建西南研发设计中心中交建西南研发设计中心成都盟升电子卫星通讯产品研发生产中心海天水务研发总19、部天府菁蓉中心B、C区大数据中心龙泉山脉创新中心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分部天府大道深圳路南宁路其余签约引进项目类型已签约项目中科院成都分院为主的先导科研单位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文献情报中心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未来引进:中科院高海拔宇宙线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等高校先进科研所、研发中心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斯坦福天府研究院等与企业合作引进的企业机构研发中心中国兵器第九研究院、航天科工四院、新纶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重大科技项目深圳光启、中环晟天、盟升电子、吉利新能源汽车、中信戴卡等80余个重点企业重点研20、发企业项目中铁轨道研发中心、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启明星辰西部研发中心、亚信网络安全研究院等1.21.2发展条件浅丘河湖与创新产业空间交融共生N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5-1.31.3相关规划解析规划名称图纸主要内容成渝城市群规划发挥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见图)。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对于天府新区,规划提出了几点目标:一是将天府新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大平台,整合新区政策21、资源,高起点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门户;二是充分发挥天府新区作为高端要素集聚平台的优势基础,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园区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三是以天府新区作为创新创业载体,打造成渝创新驱动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四川省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成都市要打造“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推动城市由单中心扩散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转变天府新区和中心城区共同构成特大城市中心区,不断增强天府新区(直管区)吸纳中心城区疏解人口和外来迁入人口的能力。对于天府新区,规划提出以下目标:一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形成产业发展“大创造”核心;二是与22、中心城区错位发展,集聚高端服务业,形成高端服务中心;三是产城一体化发展,形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成都市总体规划 2016-2030基于“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建设理念,大都市区形成“双核一区、三带多网”的总体城市空间布局。对于天府新区,提出强化枢纽、集聚产业功能,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强化天府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加快天府新客站建设,强化与中心城区、两个机场及外围地区的客运联,集聚科技创新、国际交往、商务办公、会展博览等功能。承载中心城区的行政、文化、体育、创新、商务等功能的疏解,承接行政、文化体育等功能疏解,完善国际化服务、创新服务、公共服务功23、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2015版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与科技创新高地,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对于成都科学城,规划提出以下目标:一是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产业上重点发展创新总部、科技研发、孵化中试;二是空间布局上贯彻产城融合的理念,鼓励建设研发兼容型、商务兼容型和高品质生态社区;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以完善科技研发配套服务为主;四是生态环境优化方面,以兴隆湖公园为核心,规划形成天府大道绿带、第二绕城高速绿带,在鹿溪河湿地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6-1.31.3相关规划解析2015.09224、015.09+成都科学城起步区控规+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城市设计2016.062016.06+成都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2016.092016.09主要内容片区定位:世界一流、时代之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西部创新第一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创新要素的聚集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功能结构:规划形成川法合作、中德合作、创意设计、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军民融合等七大产业功能组团。规划重点与亮点功能复合化,强调“产业+居住+配套”不同功能在空间上的融合;指标区域化,对各控制单元的建筑容量进行总体把控,在社区单元内采用建筑总容量平衡控制;产城一体化,结合产城布25、局,明确中心,建立多级节点区域,塑造高低错落、外低内高、层次分明的紧凑集约型城市形态。主要内容片区定位:重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国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再造产业新成都的高新技术引擎。空间结构:环兴隆湖,形成紧凑集约的组团式布局,以创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实现生产、生活、配套相互融合。主要功能:科学城是专门设置服务于基础科学孵化,科技研发创新的新型城市,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益的投资创业软环境,以产、学、研为主,辅以配套居住等功能。规划重点与亮点形成紧凑集约的组团式布局,以TOD为导向,构建“轨道+慢行”的交通体系;打造望山见水的城市天际线,东岸严控高度,确保龙泉山2026、%山体可见,西岸两侧高中间低,错落有致;打造蓝绿交织的绿地水网,融合不同类型街道体系和公共建筑群,形成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图例图例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配套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水体交通设施用地片区定位: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创新第一城;宜业宜商宜居、国际化现代新区;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空间结构:规划采用组团式布局,建设用地与生态廊道相互交融;主要功能: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要素和创新产业的集聚区。主要内容规划重点与亮点设计结合地形,随山就势,随弯就弯,形成具有坡地特色的小街区路网体系;河湖、湿地、山体通过廊道有机串联,形27、成“一湖、两河、三山、四湿地”空间格局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7-舒适宜人的空间形态内涵品质深化大尺度、大手笔的城市景观有待完善的公共空间VS集约高效YES简单粗放NO日本筑波科学城1.41.4案例分析借鉴成都科学城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8-酒店群Hotel Cluster吸引点Attraction新水道New Waterway娱乐Entertainment多层零售办公Retail and Office园林Garden公园Public Park运动Sport村落Village空间大疏大密,生活多元有机组成景观28、+城市服务服务功能单一的公共空间景观公共价值未有效体现YES公共活力NO单调乏味VS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成都科学城1.41.4案例分析借鉴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9-?国立大学医院新加坡理工学院纬壹科技城亚历山大医院工商管理学院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强调与周边联动发展,功能多元复合、引入民间资本、低门槛的孵化空间大功能分区,大国企大片开发模式与周边功能片区统筹联动有待加强YES协同共进NO孤立发展VS1.41.4案例分析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成都科学城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0-1.41.4案例分析借鉴案例1:硅谷 Si29、licon Valley19501950+成立斯坦福工业园+为美国军事基地提供科研服务+惠普公司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创办+移民制度放松,高技能人才涌入+专利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和激励加大+鼓励风险投资,金融服务业增长+空间蔓延,中小企业聚集19701970+半导体、硬件等传统优势不断优化;+生物科技、新能源领域开拓;+软硬件结合发展,创新空间+实体制造企业紧密结合;19801980“锚”企业诞生,创新萌芽要素集聚,空间扩容网络加密,空间多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顶端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网络与金融与世界连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支配地位进一步确立;+创新的外溢价值和吸纳资本能力继续提升,需要高品质30、高成本空间;+增长成为长度50km,面积约1000km2的创新区域;20002000链接全球,资源外溢硅谷知名企业分布图区位条件:位于美国西海岸圣荷西-洛杉矶之间的狭长地带,高速公路网络便捷,是全球最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基本数据:全域面积超过4500km2,总人口292万人,职位数142万,年均人收入10.7万美元。关键发展要素解析:军事工业基础:洛杉矶的空军和海军军事产业对于半导体需求巨大,早期一半以上的订单都是军队订单;学术推动与人才资源:斯坦福、加州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均为理工科研究实力较强的院校,现阶段已经聚集了超过20所各类高等院校、专科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家/联盟研发和投资31、热情:风险投资为硅谷的科研机构、初创公司注入了大量资本,企业家联盟、校友为高校科研提供了赞助支持。互联网企业生命科技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业风险投资半导体产业新能源研发硅谷主要产业集群分布图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1-1.41.4案例分析借鉴案例1:硅谷 Silicon Valley硅谷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州历年人口总数(单位:人)1850-2010年 硅谷及加利福尼亚州人口增长示意图高中以下学历高中学历专科学校或同等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高级科研人员硅谷加州美国2014年 硅谷及美国地方人口受教育水平分布图People&Knowledge人力资源关键性成功要素32、高素质人才人群特征教育水平高高流动性多样性外来移民Institutions&Management管理模式关键性成功要素政企合作自由市场模式特征自由经理人Free Agent产权保护生产性服务金融+创新国防工业Military Industry发展基础:洛杉矶军工技术外溢集成电路IC产业链纵向延伸;分支机构及公司;个人电脑PC全球垂直化分工体系;IC向日本和台湾转移;互联网 Internet创新服务业Innovative Service数字内容与好莱坞合作;信息医疗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新能源通信、软件Communication&software标准操作系统Windows;无线通信技术;1950133、96019701980195019902000硅谷产业体系发展示意图政府高等院校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企业研发资金人才、知识成果提供服务支付佣金供应人才和技术、创业空间经费赞助,就业岗位法规政策,项目采购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转移服务金融资本服务管理信息咨询服务财务法律服务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旧金山医学院专科学校社区大学等国会地方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引擎企业与中小型企业高度互动的创新企业群落硅谷产业发展管理模式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2-1.41.4案例分析借鉴案例2: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Jurong Industrial Park196034、1960+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制造为主,解决战后工业落后和缺乏就业的问题;+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于1968年基本建成;+建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管理裕廊工业园。+开始吸引高附加值企业,为高速率增长企业提供差异化厂房和办公空间;+建立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航空工业中心;+建立新加坡科技园以容纳研发型企业;19801980+面积超过50km2,企业超2000家,职工总数约13万人。+开始建设裕廊商务园,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成为电子信息研发、生物化工、孵化机构的聚集地。19891989基建先行,推动国家工业化高科技转型,空间优化集约发展,服务化转型农业35、水产基地战时培训学校区位条件:新加坡科学园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海滨地带,距离市中心10km。基本数据:园区占地面积约60km2,开发之前是沼泽和丘陵地带。新加坡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70%。产业布局:东北部,靠近市区,布局新工业区和无污染工业区,发展电子、电器,技术密集型生产;西南部,沿海,港口和重工业区,造船、钢铁、炼油等大型骨干企业;沿海岸、河岸,环境优越,分布住宅区和配套设施。关键发展要素解析:产业升级基础 自60年代以来裕廊工业区就作为新加坡主要的工业载体,聚集了大量的工业企业 后工业时代土地集约利用和全球知识经济竞争力的发展亟需园区进行产业升级政府政策支持 裕廊集团隶属36、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业用地需求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从19世界中叶开始成为重要的亚洲港口小镇,发展农业和水产业;+二战期间在英国军队支持下创办培训学校,教育当地居民和民兵。高水平、企业化管理团队裕廊集团旗下有不同分工的项目操作专业公司:裕廊国际:工业园区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腾飞:园区开发运营与招商裕廊港:港口与物流运作中心区居住、商业、办公新工业区和无污染化工区轻工业区和一般工业区港口自由贸易区域和重工业区城市中心区裕廊工业园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图(2014)裕廊工业园沿海岸鸟瞰图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37、PTER-23-1.41.4案例分析借鉴案例2: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Jurong Industrial Park新加坡国会新加坡贸工部裕廊集团(JTC)半官方机构裕廊港集团裕廊国际腾飞集团负责经营新加坡港口及相关物流运作负责用地规划、总体开发及建设负责工业园区开发、招商和运营资金筹集土地获取与开发招商发展与运营+前期开发资金全部来自政府,1961年新加坡编制的首个五年计划中,全国工商业发展的总投资仅为4亿美元,裕廊工业园投资占80.2%;+政府稳定、大量的投资保障了项目快速启动;+后期资金来源呈多样化,实现了市场化运作;+JTC参与总体规划,以较低成本向国家购买工业用地自行承担开发和经营的风险;38、+采用不同土地出租成本对应不同租期的方式将土地租给企业,主要分30年和60年两种租期,前者的成本较低。出租厂房则为3年一签;+采用土地自用自行开发和提供设施已经配备完全这两种方式吸引不同企业入园;+裕廊港集团运营的新加坡港常年位居全球十大港口,航线密集,为新加坡工业发展奠定了广阔的腹地和贸易伙伴;+腾飞公司在全球开设招商分支机构,以新加坡的自由贸易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园区“一站式”服务到位,环境、设施、居住等功能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多样空间-轨道枢纽站-河畔居住区-公共空间-Maker空间河畔居住区公共空间轨道枢纽站Maker空间园区发展第三代:裕廊商务园裕廊工业园升级主要载体占地:0.37k39、m2总规中全为商业用地入驻企业3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生物科技及化工企业其他行业孵化与创新空间商业用地裕廊商务园土地利用规划图裕廊商务园建筑平面图裕廊商务园实景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4-1.41.4案例分析借鉴案例3:新加坡科技园 Singapore Science Park19601960+运营成本上升,生产基地优势削弱+政府引导,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型+新加坡科技园被批准建立+企业开始入驻+知名的园区开发主体裕廊集团设立子公司负责新加坡科技园的管理19801980+1993年,II期启动建设;+裕廊的子公司之一,腾飞公司2001年成立并上市,负责工业房地40、产开发、园区管理和运营。20002000国家战略,高科技转型企业入驻,园区成型腾飞成立,空间扩容+凭借新加坡园区的先进管理经验,腾飞开始逐步在别的国家合作建立开发园区,包括苏州工业园、杭州科技园;+科技园主要开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新能源、化工方面的研发,制造环节大量外迁至其他亚洲地区。20112011腾飞外拓,全球复制制造业基地区位条件:新加坡科学园位于新加坡南部,科技走廊东部,紧靠海岸线,风景优美。基本数据:园区占地面积约1.12平方公里,一期0.3平方公里和二期0.2平方公里,分别于1993年和2001年完工。目前有超过300家企业入驻,提供超过8000个工作岗位,知名企业包括摩托罗拉、41、索尼、美孚石油、壳牌、花旗银行等。关键发展要素解析:新加坡工业园区位示意图目前聚集了超过350家跨国企业,科研专家占全体雇员比例超过1%;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有利的政策支持 具有指导性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限令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服务逐渐从新加坡分流出去 优惠的政策和成功的人才发展策略研发费用享有50%的投资减免税,新产品享有所得所减免税引进国际人才,并且与国际著名的研发机构合作对区内人员培训 成立各种机构、协会,服务于园区发展政府成立科学委员会监督科学园的运作管理,并让其他的国家级行业、科技协会给予科学园支持。先进的园区管理模式 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政府不断完善42、园区的管理机制,由机构兼职管理到专设机构管理;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最后改革为由独立的私营企业进行管理。与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其服务于园区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主要涉及IT支持与维护、风险投资、财务、法律、管理咨询以及企业公共关系 注重与国际知名科技园的交流,推动园区科技化进程与德国的海德堡科技园以及法国索菲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签订了合作协议。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5-1.41.4国内外案例对标19861986+特区带状空间结构成型+确定15个工业区,成为日后创新型产业的主要载体+政策禁止特区内注册“三来一补”企业,产业转型起步;+上步工业43、区开始成为电子工业聚集区,知名科技企业开始创业。19941994+大力发展战略创新型产业,包括互联网、生物、新能源等;+1996年成立深圳高新园;+明确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09建立“科技+金融”模式;20042004外资驱动劳动密集赛格驱动高速工业化华为驱动创新研发转型腾讯驱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双创空间载体打造,引导、鼓励创新产业发展;20142014双创驱动打造未来产业区位条件:南山高新园区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6家试点园区之一,自1996年开发建设以来,以产业发展为开发导向,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基本数据:高新园区分为北、中、44、南三个片区,总面积11.5km2,产业建筑总面积2650万。南山区拥有112家海内外上市企业,全国所有行政区(县)第二,拥有创新型上市企业92家,居全国第一。南山区高新产品占总产值比例:大于90%自有知识产权产值占高新产品产值比例:大于70%。创新资源:南山区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创新资源。从创新资源数据来看,南山区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创新载体数量、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数量、高等教育科研机构数量分别占全市比重达到30%、65%、58%与80%。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占总产值89.07%),光机电一体化(4.38%),生物医药(4.03%),新材料新能源(1.27%)。案例4:深圳高新45、园区深圳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高新区服务中心综合管理部科技金融服务部国际合作部高新区服务处下属机构内设机构社会事务部文体服务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高新区信息网有限公司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创新总裁俱乐部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产学研合作产业服务与城市服务国际科技商务平台科技金融联盟创业投资服务广场社会事务平台文化建设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深圳高新园管理机构架构示意图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案例名称主导功能/主要产业类型发展优势借鉴意义用地规划/空间模式美国-硅谷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跨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中试46、基地、孵化器;+雄厚的军事工业基础和半导体产业基础;+高等院校学术推动与人才资源;+企业家/研发机构联盟握有资本,风险投资市场繁荣。+科技园发展前期保障国家投资或国家采购有助于迅速扩大园区生产规模,形成聚集效应;+与区域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吸引科创人才聚集能够大大带动科技创新;+及时推出“科技+金融”服务,为高校、民企、初创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和支持。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电子信息研发、生物化工、轻工业、港口物流业、孵化机构等;+集全国之力建设,作为全国工业化的主要载体,集聚度高;+政府出台了完善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均JTC官方统一支持;+裕廊集团公司拥有高水平、专业化47、的管理团队;+对于没有基础的新城地区,应当给予丰富的资金优惠政策、土地开发优惠政策以启动发展;+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全权管理,具体的开发、运营和管理事务可成立国企来负责;+规划建设中注重分期,保障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持续供给;新加坡-科技园科技研发、总部功能;电子信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兴化工。+宏观政策调整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优惠政策丰厚:税收政策、地租等;+由独立的私企进行园区运营和管理,国际联系紧密。+及时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阶段调整园区定位与功能;+对科技研发、专利技术及产品予以税收优惠作为激励;+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园区管理服务;深圳-南山高新园区电子信息48、,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政策支持,抓住产业升级转型机遇;+与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链联系紧密,创新产业链条完善;+园区发展主要由市场推动,配套由政府及城中村提供。+技术创新必须与下游制造业、投融资服务、物流服务产生联系,才能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给予具有生产基础和人才资源的传统企业以政策优惠将激发市场自主创新,生产优势将吸引全球创客汇聚;+引进世界一流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能够形成创新氛围,引进高端人才。-26-1.41.4国内外案例对标案例借鉴小结C类用地E1类用地G类用地GIS类用地M0M1M2R类及混合R类用地S类用地U类用地W类用地高新园北中南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13一张图)居49、住用地居住(首层商业)商业+居住商业旅馆白色用地(预留)一类商业用地一类商业用地(预留)二类商业用地二类商业用地(预留)商业/商务园区商业/商务园区(预留)健康和医疗用地教育设施宗教用地市民活动、社区用地开放空间公园沙滩体育游憩用地水体居住用地居住(首层商业)商业+居住商业旅馆白色用地(预留)一类商业用地一类商业用地(预留)二类商业用地二类商业用地(预留)商业/商务园区商业/商务园区(预留)健康和医疗用地教育设施宗教用地市民活动、社区用地开放空间公园沙滩体育游憩用地水体新加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新加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硅谷北部-旧金山工商业用地规划图硅谷北部-旧金山工商业用地50、开发强度控制图主要商业设施商务及相关服务业轻型工业一般工业商业用地容积率工业用地容积率居住+商业用地容积率0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7-2.1.目标愿景2.2.科创中心,功能错位2.3.创新枢纽,三心六片2.4.单元嵌套,转变模式CHAPTER 02愿景与策略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8-2.12.1目标愿景0202发展愿景根据区域诉求、已有工作要求及现状条件,科学城的发展愿景为:为实现发展目标,我们以科创产业生长路径为线索,以单元嵌套的空间模式,培育创新、共享、活力的成都科学城,从总体空间上将其打造成:创享城脊、趣致绿环51、全国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科创人才栖居地成果转移转化先导区创新经济发展引领区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29-2.22.2科创中心,功能错位0202集聚发展科创服务与成果转化,完善成都创新链成都基于跟片区分散式的大学城-产业园区-城市主中心-空铁枢纽,形成基础研究-规模生产-金融支持-展示输出的创新链。为形成完整的成都自主创新网络,需以成都科学城为科创服务中心,集聚发展科创服务与转化,以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开发主导,实现从种子到商业化的全过程,离散创新向复合创新转变。国家级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成都市域主要大学园区国家级项目一52、览: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华区)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都大学城:国家精密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都区)国家大容量注射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类别国53、家级部级省级市级实验室105261工程中心97773技术中心18144185成都创新链示意图成都主要创新要素分布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0-2.22.2科创中心,功能错位0202构建“科创服务+科技智造+城市配套”功能体系科创服务包括协同创新、科创金融及产权运营为主的科创服务;科技智造指重点以信息安全、网络通信、大数据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军民融合的航空航天、北斗卫星、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先进装备;以生物技术、精准医疗为重点的生命科技产业;以智能工厂与高端机械主导的智能制造。科创服务科技智造城市配套研发创新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发平台科学技术与产业经54、济转化平台协同创新中心产权运营中心企业研发总部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国家级智库海创园高端服务国际展览会议中心科创金融中心国际展贸中心国际创客中心产研展销推介平台国际交流中心外事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创新小镇新型显示研试园先进装备军民融合技术服务平台军民融合小镇新能源、新材料研试园规模生产园区生命科技生命科技服务平台生命科技信息小镇研试园与总部园健康产业园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小镇开放街区智能机器生产园区公共服务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图书馆、科技博览人才储备中心儿童乐园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国际学校配套服务邻里中心商业休闲主题商业中心、主题街区国际酒店生55、态居住国际化社区人才公寓品质居住创新功能网络中建西南设计中心天府菁蓉中心A区西网中地数码天府空间信息产业基地大数据中心中铁成都盟升电子卫星通讯产品研发生产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中交建西南研发设计中心海天水务研发总部中铁诺德天府菁蓉中心B、C区中德健康研究中心生命科技信息小镇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研试园生物医药总部园生命科技服务平台创客空间主题商务中心公建配套中德环保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德技术研发及设备生产基地激光科技创新基地动力电池系统集成产业基地物理研究院先进装备生产园区军民融合小镇新能源、新材料研试园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特种电源研发生产基地规模生产园区军民融合技术服务平台网络安全研究院信息技术创新56、基地主题街区品质居住国际化社区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德国科技研发中心中德协同创新平台中德企业研发总部健康研究中心中德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中德应用科学研发平台中德海创园产权运营中心中德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转化平台体育公园城市管理服务中心配套服务人才储备中心科技博览图书馆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创新港开放街区智能制造小镇网络研发中心电信云计算中心国际酒店商务公寓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1-2.32.3创新枢纽,三心六片0202双机场承接国内外交通,奠定枢纽地位。成都坐拥双流机场及天府机场,未来将与北京、上海并列成为全国独有双机场的三大城市。双流机场在2015年来的全57、国机场吞吐量排行中排名全国第4.蓉欧国际快线:空铁联运,加快国际创新创业资源汇聚机场名称省/市/自治区2015年旅客吞吐量排名2015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比2014年变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189944.4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2600816.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东355210.8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四川4420011.5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东539729.5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639072.9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云南7376516.8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陕西8326511.6蓉欧快铁打通中欧空海联运通道中欧之间传统的铁路及海运通道耗时长久,蓉欧高铁极大提高了往来中欧的交通时间,从传统的22天及海运所58、需的45天缩短为12天的时间。而由成都向各沿海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如成都-上海、成都-昆明-缅甸等通道,实现了中欧间的空海联运。从而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交通门户。成都依托双流及天府机场加强融入全球化蓉欧快铁打通中欧空海联运通道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2-0202天府枢纽,组织辐射西部、链接全国的创新网络稳居全国创新城市前列,多维交通联系全国创新网络。根据2016全国创业创新先锋城市排名中,成都位于第二梯队前列,成为西南地区创新高地。与各创新重点城市联系密切。排名城市创新指数排名城市创新指数1北京2548066成都264922上海1393857重庆198053深圳59、1257578天津184094杭州445099南京177335广州4355510武汉16406围绕天府新站枢纽,对接城市南北发展轴与东西交通轴落实天府新区的高端服务集聚带,南北对接成都的天府大道城市综合发展轴,东西联通双流机场、天府机场及天府高铁站,围绕天府新站枢纽,形成辐射区域的高能级服务平台,科创中枢与自贸中枢,围绕中枢,构筑成都科技门户区。2.32.3创新枢纽,三心六片成都加强“3+2”中国创新创业格局围绕天府新站枢纽,对接城市南北发展轴与东西交通轴9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眉山科创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省级行政文化中心高新南区成都主城区秦皇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60、动区国际交流中心生命科技组团信息技术组团环兴隆湖科创组团空港新城-33-0202枢纽激活,三心六片落实天府新区的高端服务集聚带,对接成都南北的天府大道城市综合发展轴,围绕天府新站枢纽,形成辐射区域的科技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围绕三大中心构筑六大功能组团:环兴隆湖科创组团、天府站自贸组团、信息技术组团、生命科技组团、智能制造组团和先进装备组团。成自泸高速以西构筑中央活动区:环绕兴隆湖及青松湿地,转变兴隆湖重产业轻生活的状况,构筑高能级的科创服务与转化中心,配套城市服务,实现全时活力。先进装备组团智能制造组团三心六片空间结构图2.32.3创新枢纽,三心六片成都“双核共兴、一城多市”61、空间格局规划示意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4-2.42.4单元嵌套,转变模式单元嵌套式,转变空间单元尺度与功能配置0202转变大功能分区、大街区模式,以小尺度街区、功能复合的单元相互嵌套的方式培育创新;大功能分区,通常指用地边界大于等于3000m的街区,在我国的新城建设、园区建设中,该模式下的大尺度、单一功能分区,已经证实不适合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的展开,无法聚集人气,难以配置尺度适宜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以科技研发、创新型产业为发展立足点的成都科学城而言,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必须提供适合创新活动展开的场所。通过下图所示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小尺度、功能复合、服务完善62、的单元,在城市自发生长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创新活动聚集的空间。对标国内先进案例,杭州的未来科技城,以尺度小、功能全的创新单元互为嵌套,推动新城发展,改变了过去大尺度工业园区型的发展模式,引领了全国的创新示范。综上,本次设计中,借鉴杭州成功经验和成都特色,以小而全、强核心的复合单元嵌套模式,营造空间多样化、成本差异化的空间,培育创新活力。850m900m锦城广场、孵化园周边街区(黑色为建筑)四川大学街区(黑色为建筑)VS大功能分区单元嵌套发展模式内涵重复性、大尺度(2km3km边界)、单一功能的空间单元;差异性、小尺度(500m街区,2km复合单元)、功能完善的空间单元;特点大地块土地出让,单个63、企业一次性开发,房地产导向难以避免;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城市扩张、人口增长的刚需,能够配建最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小地块出让,逐步开发,有益于形成密路网,并保证开发弹性,形成功能复合的空间结构,更可能快速形成城市活力;问题开发单元过大,造成大型工业区、大型门禁社区对城市造成分割,引起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半径过大;空间同质化程度高,缺乏活力与特色,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城市活动。可能会引发碎片化开发,公共服务配套不成体系或时序不统一;不同类型的空间单元中功能混合的类型和比例较难确定。杭州创新生长模式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5-2.42.4单元嵌套,转变模式单元嵌套式,64、转变空间单元尺度与功能配置0202转变单一功能分区的模式,以差异化、复合功能的单元培育创新;杭州以梦想小镇的形式实现创新培育,但因其特色小镇形式背后根植于浙江与杭州的产业、教育与资本基础。通过对比成都与杭州的特点和条件,我们认为需构筑更多样的创新单元,具体包括:创新园区:通过组织创新生长的流程,组织系列的创新空间,包括依托政府创新平台,引导国家重大的产业创新的开放街区与研试园,以及引入大型民企,带动企业形成蒲公英式创新网络的总部园。创新小镇:借鉴杭州的创新小镇,培育低成本、对于民间创新创业团体具有吸引力的初创空间。不同类型空间模式示意图比较要素成都杭州创新路径特征产业基础千亿级产业集群及优势产65、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传统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成熟;以阿里巴巴为龙头的互联网创业网络已经形成;四大支柱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杭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民营经济基础支撑特色小镇广泛铺开,优势发展;成都的大型制造业园区、军工业等具有优势,更应该强调以大企业为龙头,促进创新创业发生;教育基础985院校两所,普通高校56所,在校学生总人数75.6万人,985高校一所,普通高校36所,学生数量44万;杭州,民间创新能力强;成都高校、科研机构具有优势,技术创新基础良好。资本基础2015年成都GD66、P达到10800亿元(2016年无数据),位列全国第九位,增速7.9%;本外币存款余额2.37万亿元,全国第五位(2014年数据)2016杭州GDP达到11050万亿,位列全国城市第十位,增速9.5%领先全国,人均GDP全国第四,信息经济增长22.8%,贡献GDP为24.3%,本外币存款余额2.22万亿元,全国第八位(2014年数据)成都本外币存款优势巨大,风险投资市场规模仅次于京沪,2015年高投公司帮助超过300家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20亿元,风险投资10亿元,高新区汇聚了超过640家金融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空间模式示意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6-2.4267、.4单元嵌套,转变模式单元嵌套式,全生命周期生长的创新链0202通过组织民间初创(创新小镇),种子孵化(开放街区),研试园(加速中试),总部园(技术推广)以及规模园区(规模生产)的生长流程,通过嵌套民间初创小镇、政府创新平台、民企创业园区等多类型单元,培育创新链。单元嵌套模式图外园内孵多平台分布图孵化器加速器研试园企业园创新链空间研发阶段设计阶段中试阶段推广阶段万众创新精英企业创新小镇众创街区研试园、企业园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39-CHAPTER 03总体实施路径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3.4.多维体验,68、湖山万象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0-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0303高程(m)平面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坡向坡向分析图坡度坡度分析图基础地形分析:规划区以浅丘为主,局部为平坝缓丘。兴隆场镇和规划区东南侧地势相对偏高,在470m-500m;起步区地势平坦较低,在430-470m之间;规划区高程图 浅丘平原,具备良好的城乡开发建设条件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1-0303图例敏感性高敏感性一般敏感性较低敏感性低高敏感性12.15%一般敏感性41.43%较低敏感性28.59%低敏感性17.86%图例320-440m440-4869、0m480-530m530-560m560m以上图例小于55-77-99-10图例南坡及平地平地西北、西坡北坡 地形高程分析 地形坡度分析 地形坡向分析地形敏感性分析图地型敏感性叠加分析|Sensitivity of Landscape通过叠加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可得出地型综合敏感性,得出右图。其中高敏感区域占12.15%,较敏感区域占41.43%,其余为一般敏感区。地型优越,应注重保护与开发协调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2-0303水文敏感性叠加分析|Sensitivity of Hydrology通过地形DEM数据对成70、都科学城范围内的自然径流和集水区域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左图的径流水系及如下右图的积水分区,其中南部集水区域面积较大,汇水量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利用海绵技术进行排涝+景观水系营造。通过对于科学城周边片区已规划水系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右图。其中最敏感区域占10.96%,较敏感区域占41.43%,其余为一般敏感区。汇水径流分析 集水区域分析高敏感区10.96%较敏感区41.43%一般敏感区64.67%水文敏感性叠加分析图 水网通达,兼具景观特色与生态价值图例主要供水河道、主要湖泊次要供水河道一般供水河道水洼现状水系分级示意图兴隆湖谭家沟鹿溪河青松湿地李家沟落雁河单土地左支渠鹿溪河单土地右71、支渠大堵水水库三根松湿地小堵水水库庙子沟贾家沟回龙水库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3-0303生境敏感性叠加分析|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原村民聚居地影响分析 重要生物栖息地敏感性分析敏感性高5.68%较高敏感性11.91%较低敏感性56.38%低敏感性12.63%一般敏感性13.41%在科学城规划开发之前,已经存在的村镇聚居地对于区域生境产生了重要影响,越靠近聚居区的区域,影响度越高,自然生态所受干扰越大;湿地及生态绿地是区域内主要的生物栖息地,敏感性较高;通过对这两项分析叠加,得出区域的生境72、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叠加敏感性分析图 生境破碎,应引导绿地、水系与湿地的再生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4-0303敏感性高3.60%较高敏感性15.24%较低敏感性29.47%低敏感性26.42%一般敏感性27.08%敏感性高3.60%生态敏感性叠加分析 生态优先,识别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敏感性叠加分析|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综合前述分析,得出科学城区域内的生态敏感性分区,其中高敏感性地区仅占3.60%,较高敏感性占15.24%,超过80%用地为生态敏感性较低,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生态敏感性叠加敏感73、性分析图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5-0303生态引导发展区26.47%综合发展区26.42%生态界面控制区12.08%生态优先,界定蓝绿生态边界本次规划以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开发为出发点,在GIS技术的分析结果上,结合现状城镇建设基础,将规划区的用地空间分为综合发展区、生态引导发展区和生态界面控制区。综合发展区:占总用地的12.08%,该区域生态敏感性较低,部分地区已经存在城镇开发建设,应当在此基础上,以打造创新产业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为两大目标,增加公园绿地、恢复原有水系、增加开放空间。生态引导发展区:占总用地的24.67%,主74、要分布在生态敏感型较高片区的周边,是生态界面与综合发展区之间的过渡带,既存在生态价值,又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因此,应当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框架的基础上对这一片区进行开发建设,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协调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镇开发之间的关系。生态界面控制区:占总用地的61.45%,指的是生态敏感型比较高、生态价值较大、地形较不适宜发展的地区,这些地区对于整个区域的生境保护、环境调蓄都有重大作用,应当重点营造织绿成网、水系贯通的生态界面。生态发展综合分区图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6-0303 生态筑底,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龙泉山脉兴隆湖鹿75、溪河天府大道生态廊道生态格局示意图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通过分析,构建出成都科学城的景观生态格局,生态斑块:四大湿地及兴隆湖周边、生态廊道:五廊一环,生态网络:道路绿地、街头绿地等。综上,规划形成:“一湖两河四湿地,五廊一环绿地网”的生态结构彭祖山脉余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水系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7-0303 蓝绿海绵,运用低影响开发手76、段引导发展步骤1:识别现状水网格局,构建水生态骨架首先,利用dem数据和现状水系资料,选取潜在径流、降雨淹没区、现状自然水域、和集水区分析作为评价因子,得到基本的水生态骨架。可以得到水系的基本框架以及滨水片区,保护的主要区域 集中于兴隆湖周边、鹿溪河周边、单土地右支渠、青松湿地、腊梓湿地、三根松湿地、大堵水水库、小堵水水库周边区域。汇水径流模拟分析自然水域保护评价低涝易洼区分析评价集水分区分析评价水生态基本骨架图兴隆湖伍家沟鹿溪河青松湿地落雁河鹿溪河大堵水水库三根松湿地小堵水水库回龙水库谭家沟东风渠水系滨水高敏感区滨水一般敏感区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77、ERCHAPTER-48-0303 引水、固水、活用水,构建三类海绵廊道步骤2:提出水资源利用策略,构建蓝绿海绵体系引水:因地制宜引入开放水廊道,增加湿地面积本规划提出河道生物修复措施结合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增加湿地面积、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目的;固水:构建分级雨水廊道,引入海绵公园调蓄基于地形和现状,构建分级雨水廊道,引入海绵公园进行调蓄,并促进雨水渗透和净化,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活用水:利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建立蓝色基础设施系统城市道路和各类用地在开发建设中均采用低冲击开发方式,减少废水、污水的直接排放,加强废水回收、中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作为生态用水补给或工业生产用水补给、农业灌溉等。缓78、冲湿地调蓄绿地半干湿净化绿地由现状自然地形高差形成汇水轴线上的大块绿地构成,储蓄并分流雨水,并在此过程中对雨水进行物理沉淀和生物净化。联络鹿溪河河、东风渠、四大湿地之间的自然汇水路径构成,负责水量调节支撑的作用,提供足够的空间系统收集雨水。分布于兴隆湖岸边、湿地以及干流两侧,包含具有高透水系数的生态绿洼和附带沉淀池的地表蓄水池,快速雨水下渗的同时构成旱、涝时期不同的雨水景观。3.13.1生态筑底,蓝绿海绵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9-3.2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0303规划实现科技设施、创新载体、科技服务的三结合,打造创新生态圈。形成:一环两轴,三心六片“的空79、间结构。一条趣致绿环串联起科学城各个组团,天府大道综合发展轴与双创共享服务轴建立了发展框架,科创研发中心、科创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形成三个公共核心,六个组团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创新聚落。区域功能对接生态格局图“一环两轴,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0-3.2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三大共享中心构建科学城的创新创业发展脊,提供不间断的创新源动力。科创研发中心汇集云计算数据中心、大型科学工程、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全球实验室、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企业总部等核心创新载体。作为科学城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80、着力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科创服务中心位于科学城地理中心,拥有24小时充满活力的文化慧岛,多样的滨水空间体验,链接天府新站与兴隆湖,是创新创业者休闲乐活的城市舞台。大力发展以科技金融为主导,法律会计、信息资讯、成果转化、双创服务和教育培训为支撑的高端服务业,为双创活动提供高品质、全链条的科技服务。创享城脊“三大共享中心“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1-3.2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国际交流中心着重于创新链条的后端创新发展,是科创技术应用与人才的国际交流平台、前沿技术与产品的展示与交易市场。建设有国际青年创客中心、国际项目路演中心、世界前沿科技展示中心、国81、际人才大市场、国际科技产品采购中心、国际社区等。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形象门户。“三大共享中心“科创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2-3.2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0303双创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基地文化中心科创金融中心国际路演中心国际人才中心站前商务区天府高铁站围绕创享城脊布局六个不同产业集群的双创聚落,着重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每个聚落由梦想小镇、众创街区、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等双创单元嵌套而成。形成各有特色、自成系统的创新创业生态聚落。构筑多元化、全流程的双创空间体系。构筑多元化、全流程的双创空间体系82、多元化、全流程的双创空间体系示意图围绕创享城脊布局六个不同产业集群空间示意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3-3.23.2创享城脊,单元生长0303(1)单元理念引入提出从“大”和“标准化”整体建设推进,走向尊重自然和城市生长规律的“微”和“特色化“定制开发,以单元为空间开发的单位载体,集聚居住、就业、休闲、交流等各项社会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作的城市功能与服务”细胞”。(2)单元的划分为满足城市开发建设高效可控、管理可控,同时保证单元拥有足够空间容纳复合的功能与服务,基地依循如下3项基本原则划分为43个弹性可控的单元。每个单元规模为1-3k;以规划道路优先作83、为单元边界;保证单元至少一边面临景观资源。单元以规划核心功能为导向,形成4个微单元类型:科技研发型、核心服务型、生产型、生活型。各单元进行功能复合完善,形成集合居住、办公、研发、交流培训、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混合单元”,同时有成功案例指导下,明确不同类型微单元的功能构成及比例,打造“协调单元”。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10 单元5单元6 单元7单元8 单元9 单元19 单元20 单元18 单元17 单元11单元12 单元13 单元14 单元26 单元25 单元27 单元16 单元15 单元28 单元29 单元30 单元31 单元42 单元41 单元43 单元37 单元36 单元39 单元84、40 单元38 单元35 单元34 单元32 单元33 单元21 单元22 单元23 单元24 核心服务微单元生活型微单元科技研发微单元生产型微单元生态型微单元弹性预控:特色化单元式开发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4-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0303连续趣致的第三空间打造26公里全区段魅力主题绿廊活力环魅力河滨,生态科学城复合多元的开发方式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5-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0303川西民俗风情园体验川西特色的文化之旅面积:302ha融合了川西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以朴素雅淡的浓郁气氛,体现川85、西文化的清淡素雅,简洁大方。民俗风情园以体验古街、古民居、古庙、古树为特色,一街一景、一桥一色、一河一貌,在幽深的巷子中品味原滋原味的川西传统文化。川西茶馆文化园川西商业古镇智能制造小镇设计创意潮街民俗文化大观园商业老街川菜美食街智能制造小镇林荫长廊湿地体验带设计创意小镇蜡梓湿地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6-川西民俗风情园体验川西特色的文化之旅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7-军事博览园览军事文化,读家国情怀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面积:109ha集军事博览、主题纪念、国防教育、拓展训练、互动体验、86、度假休闲于一体。让广大群众领略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雄壮步履和共和国武器装备的英姿雄风。园区建设围绕和谐生态宗旨进行开发建设,以“军民一家亲”为主题,通过园区内的军事教育馆、军博展示、军事体验、拓展训练、实景体验、武器科普展等,表现中华儿女的肝胆热血、军旅情怀,家国情感,兵民情谊。军事实景体验装备制造小镇拥军爱民主题园军事教育馆军博展示军旅生活体验拓展训练装备制造小镇林荫绿带拥军爱民公园高精尖武器技术展示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8-军事博览园览军事文化,读家国情怀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9-万国风87、情博览园融大千世界之精华,采创意时尚之灵气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面积:122ha以满足国际创客酒吧街为特色的城市开放活力空间,活力界面以大、中、小尺度城市广场空间为主,以承载多元城市活动,如林荫树阵、休闲广场、音乐广场、室外剧场等。打造异域风情博览园,融汇国际潮流。通过对地形进行艺术化处理,室外雕塑、新型材质等设计语言烘托时尚现代的城市氛围。国学养生馆林荫树阵热辣南美风日韩潮流风尚街格莱美草坪音乐广场美食风情街创客中心国际创客小镇欧洲小镇市集环球影院国际青年创客中心国际风情街国际创客小镇美食音乐广场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0-3.33.3趣致绿环,诗意88、栖居万国风情博览园融大千世界之精华,采创意时尚之灵气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1-园艺博览园汇聚园艺成果,鼓励文化、科技和园艺知识交流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面积:165ha结合万国展贸城的设计园博园,一方面为国际展贸提供户外场地,另一方面置入成都特色文化,通过模仿传统建筑院落、特色自然地貌、开展民俗体验及花卉展览等方式,打造一个具有创意、体现“民族融合,川西风情”的新区文化名片。传统建筑院落民族民俗体验特色自然地貌花卉展示温室民俗表演体验城市绿化公共轴线户外花卉园艺展传统文化院落休闲步道成都茶艺馆传统农耕体验园生态休闲观光带0.8KM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89、计方案CHAPTERCHAPTER-62-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园艺博览园汇聚园艺成果,鼓励文化、科技和园艺知识交流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3-鹿溪河公园融合娱乐休闲与文化的时尚城市生态地标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鹿溪河公园全长约12.5公里,分为三个主题河段:西段、兴隆湖段和东段。西段面积:118ha,兴隆湖段面积:385ha,东段面积190ha。西段:紧密结合周边特色商业办公与国际公寓,利用地形跌落与建筑退台,形成一条特色滨水休闲界面。兴隆湖段:以酒吧街为特色的城市开放滨水空间,滨水界面以大、中、小尺度城市广场空间为主,以承载多元城市活动,烘90、托时尚现代的城市氛围。东段:以开放式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为主,以连续的滨水步行道串联多个点状的休憩、停留空间,服务周边办公与居住人群。兴 隆 湖以鹿溪河引水进城,沿东、西方向形成一条U 型水廊道,通过四台阶形式满足防洪防潮排涝功能,并通过湿地系统净化周边地表径流。低潮位高潮位洪水水位水泮露营湿地体验带休闲景观步道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创健身廊空中步廊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4-鹿溪河公园融合娱乐休闲与文化的时尚城市生态地标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以净化水系、生态涵养为主要目的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沿水系梳理出多个滨水湿地活化岛屿、绿植沉淀池、绿植净化池、多级湿地,结91、合湿地植物净化水源,塑造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沿公园修建滨水木栈道、亲水平台、观鸟屋、小型游乐码头等提供垂钓、观鸟活动。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5-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0303诗意栖居,人才特区,多样居住体验人才发展战略:从关于人才发展的“机制体制”,到“人才特区政策”,再到“人才发展环境”,全面打造人才发展的软环境(1)点面结合,创新人才体制机制(2)先行先试,探索人才特区政策 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积极申报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政策,确保人才的稳定收入;适当调整财税制92、度,鼓励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实施”双导师制”;采用”人才+项目+技术”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创新效果、创业效益为主导的科研评价和人才考核机制。(3)聚焦人才诉求,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推进地铁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发展公共交通,着力加快与主城区交通的无缝对接;综合考虑产业、生活和现有规划要求,提供商务、商贸等相关配套服务;多渠道解决创新型创业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成员的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问题;以发展高尚生态居住为主,兼顾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大力优化居住环境。充分考虑海归人才文化诉求,大力弘扬成都本土创业精神,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创业文化。协调上级机构与93、政府相关部门在园区没立办事处或集中办公,提供站式审批服务;适当加大科学城行政审批服务 建设暇务型政府与机关,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水平。科研补助经费;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员工培训l;“虚拟大学园”。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城市配套体系争取人才政策试行权探索新的人才优惠政策优化人才文化环境优化人才文化环境通过政策、机制以及软环境的提升,为人才构建优质的发展平台成都科技城作为“人才特区”,从未来产业发展考虑,其重点引进、培育和集聚的人才类型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意型文化专业人才、创业型经营管理人才、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94、 推动高教科研平台的建设与落户 加快建设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海创园工作站 加大与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国际创新中心、国际学校等项目的洽谈力度 加快培养和引进软件开发、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平面设计、管理咨询等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大力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实施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领衔重点项目。依托大型企业和创业基地,打造形 成一支擅长经营、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大力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海内外创业领军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来科学城创业。制定土地95、资全、税收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自主创业。依托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类技术转移、创业投资、法律会计以及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集聚和培养一批懂技术、善营销的技术转移人才和成果转化人才;一批精通国际规则、善于战略谋划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从业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意型文化专业人才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都科学城通过人才的集聚,构建地区智力源泉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创意、科技等专业人才商务人士产业工人、务工人员本地居民及中心城区溢出人群-66-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096、303诗意栖居,人才特区,多样居住体验生活性服务功能配套进一步根据科学城内的人群构成特征,为高科技人才提供符合其生活方式特征的完善生活服务配套,如创意沙龙、休闲酒吧街、专业街区、SOHO公寓、商务公寓、单身公寓及舒适性住宅等生活居住产品体验。高品质景观住宅舒适型住宅SOHO公寓人才/专家公寓廉住房/安置房产业宿舍商务/酒店公寓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7-3.33.3趣致绿环,诗意栖居0303精准服务,高质公共服务,打造五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通勤圈,三十分钟休闲圈建立五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通勤圈以五分钟出行半径建立生活圈,连接公共服务场所。结合地铁站点设置十五分97、钟通勤圈,建立便捷职住通勤网络。城市居住板块将形成“5分钟生活圈,15分钟通勤圈”的生活服务体系,安排社区公共配套、公交站点及公共空间等,促进社区公共资源网络化共享,培养社区认同感,减少由于功能配套问题而导致的机动车过度使用。5分钟生活圈:步行5分钟到达社区中心的规模15分钟通勤圈:自行车15分钟到达边缘的组团规模轨道交通站点社区巴士巴士社区服务工作商业服务开放空间娱乐公园绿地5分钟交通换乘5分钟日常生活圈5分钟娱乐休闲圈5分钟生活圈15分钟通勤圈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69-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98、TER-70-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形态生长逻辑,城市空间形态整体设计3.4.1形态生长逻辑成都科学城的城市整体形态控制包含六个方面,即现状设计要素、高铁商务轴线、创享城脊、绿环创新聚落、廊道空间控制、单元空间生长。现状设计要素天府大道是成都城市发展主轴,是规划区的重要城市界面;兴隆湖是规划区的核心景观界面;天府大道和兴隆湖是首先需要构建的城市界面。高铁商务轴线天府新区站是对接成都新机场的国际门户,是成都科学城创新成果展示窗口,需要构建商务平台。创享城脊连接天府大道轴线、环兴隆湖、高铁站片区规划实现科技设施、创新载体、科技服务的三结合,打造创新生态圈。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99、CHAPTERCHAPTER-71-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形态生长逻辑,城市空间形态整体设计廊道空间控制控制绿环周边的建筑高度,保留城市观景面,并在绿环周边布置若干组团中心,丰富绿环功能层次。单元空间生长围绕公共空间布局与中心体系,配置完善功能,以单元组团形式生长,并创造宜人的内部街道感受。绿环创新聚落规划打造一条连续趣致的绿色活力廊道,它将聚集多彩的公共空间、复合的公共服务、丰富的休闲活动串接各个创新聚落。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2-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形态生长逻辑,城市空间形态整体设计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100、RCHAPTER-73-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结合山水特征,设置城市标志空间体验3.4.2滨水城市空间体验从水开始感受城市,城市设计维持原有标志性建筑的空间控制力,设计为空间制高点,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建筑簇群,形成辅助制高点,共同营造多层次变化天际线。180.0m120.0m40.0m140.0m150.0m80.0m20.0m140.0m180.0m200.0m120.0m滨水界面滨水界面滨水界面滨水界面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4-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结合山水特征,设置城市标志空间体验3.4.3龙泉山脉空间体验通过保护山脊101、线、确保更佳的看透度,及与周边发展产生融合的视觉及实质联系,不一样的建筑物高度将使山脊的变化更佳丰富,并以低至中层高建筑物为主,与现有错落有致的山脊线相互配合。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5-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面向多元功能需求的差异化街区尺度孵化器加速器研试园企业园研发阶段设计阶段中试阶段推广阶段杭州互联网小镇100100M孵化器(200300)200M服务共享平台创新小镇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日本筑波科学城巴黎拉德芳斯200300M群组式(70100)150M院落/点式(100150)100M花园式150150M多层式伦敦剑桥科技园美国曼哈顿总部基102、地研发办公西安众创示范街(100150)200M200250M北京创客空间众创街区台湾新竹工业园300300M中试实验推广生产300350500M研试园国际社区200250M特色民居(150200)200M成都半岛城邦北京MOMA特色居住深圳南山科技园创客空间众创示范街3.4.4响应全创新链的街区体验结合水绿结构与主干路网,组团生长边界相对稳定,片区被划分若干组团,分别为金融办公组团、技术服务组团、国际展贸组团、创智研发组团、高端制造组团。针对不同组团的主导特色功能,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秉承小街区、高效率、高活力的理念,初步明确了不同功能的街区尺度肌理。金融办公组团技术服务组团国际展贸组团创智103、研发组团高端制造组团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6-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总部基地研发办公巴黎拉德芳斯拉德芳斯是巴黎居住、商务、休闲的宜居区域,它不仅拥有巴黎摩天办公大楼,同时具有向扁平空间延展,组群灵活的多层办公空间,街区尺度控制在200300m,分为三至四个办公小组群。美国曼哈顿院落式办公由一至两个高层塔楼、低层商业裙房围合而成,中间形成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街区尺度控制在100150m,一般由两个两个互通院落组合而成。日本筑波科学城筑波科学城以街坊为单位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街区尺度为150150m,适合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的不同需求,既保证小104、单元地块内具有独立生长的特性,又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弹性发展空间。伦敦剑桥科技园依托周边秀丽的风景,剑桥科技园打造花园式的研发办公环境,沿开敞的空间自由布局多层、点式办公楼,形成低强度、高绿化率的办公环境。群组式总部办公街区尺度院落/点式总部办公街区尺度多层式研发办公街区尺度花园式研发办公街区尺度200M300M100M150M70M150M100M100M100M150M150M150M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功能组合功能组合功能组合功能组合人才公寓商务办公交流空间文化休闲商业娱乐商业娱乐商业娱乐商业娱乐文化休闲交流空间科研办公文化休闲科研办公文化休闲交流空间科研办公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105、计方案CHAPTERCHAPTER-77-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创新小镇众创街区杭州互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为杭州比较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产业孵化平台,空间载体为100100m的小街区,办公空间以独栋的低矮办公楼为主,围合成尺度宜人的户外交流空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采用了层次丰富的空间连廊结构,以流畅、便捷的步行空间以及中心花园构成交流共享的公共空间,促进人群的互动和信息的互通。西安众创示范街众创示范街以自由、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吸引初创人员、机构的入驻,街区尺度一般在(100150)200M,弹性的空间尺度满足不同创新、创业者需求。北京创客空间北京创客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106、业场地、创业辅导、市场对接等一系列创业服务,办公空间载体为200250M的街区尺度,形式自由,内部形成多处共享空间。孵化器街区尺度服务共享平台街区尺度众创示范街区尺度创客空间街区尺度100M100M200M200M300M200M200M250M100M200M150M200M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功能组合功能组合功能组合功能组合创意办公商业娱乐商业娱乐商业娱乐商业娱乐交流空间文化休闲文化休闲商业娱乐创意办公交流空间创意办公文化休闲交流空间文化休闲创意办公交流空间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8-3.43.4多维体验,湖山万象0303研试园特色居住成都半岛107、城邦半岛城邦街区尺度控制在200200M,住区依河而建,向河建筑高度依次降低,保证河岸景观最大程度的共享。北京MOMA北京当代MOMA项目总面积22万方,其中住宅13.5万方,配套设施8.5万方,是纯粹的高端国际社区,小区内配套国际双语幼儿园、库布里克书吧、山丘艺术中心、百老汇电影院、瑞士铂生医疗等高端生活设施。台湾新竹工业园中试实验基地作为科技成果向产生力转化的必要环节,内部空间注重各个组团的共享与交流,街区尺度一般在300300M。深圳南山科技园科技园区内推广生产空间因不同产业需求街区尺度从300至350M500M不等,内部融合产业、生活、娱乐、休闲空间,保证产业园区的多元性。中试实验街区108、尺度推广生产街区尺度特色民居尺度国际社区街区尺度300M300M300M500M500M350M200M250M200M200M200M150M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功能组合商业娱乐文化休闲行政办公中试实验室功能组合办公空间中试实验室文化休闲商业娱乐功能组合商业娱乐文化休闲社区居住会所功能组合文化休闲商业娱乐特色居住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79-4.1 天府站自贸组团+共享平台+风情走廊+智慧地图4.2 兴隆场镇+创新服务+共享花园+弹性办公CHAPTER 04重点节点城市设计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14.1天109、府站自贸组团0 500250 1000m12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文化街区音乐厅文化娱乐中心科技金融中心5678教育培训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项目路演中心国际人才市场9101112众创街区前沿科技发展中心海创园国际科技峰会论坛13141516国际科技产品采购中心国际青年创客中心展示与交易市场创客中心17181920国际交流中心站前商贸区高铁天府站基因小镇主要项目节点设计理念主动融入科学城起步区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高铁天府站的客货流优势,构建服务全区的对外贸易前沿、信息交流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关键词+共享平台汇聚各类创新业服务信息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风110、情走廊传播当地文化、体验当地景观风貌的景观公园带+智慧地图提供个性化的游览路径以及信息化服务网络3共享平台汇集科技金融中心、采购中心、交易中心、峰会论坛等创新服务。风情走廊交织的绿色生态廊道融汇世界文化、风情特色的景观设计。智慧地图个性化、定制化的游览路径信息化的服务网络-80-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 500250 1000m0404总用地面积:845.55公顷商住用地:1.28%10.78 零售商业+商务用地:5.77%49.34金融保险+商务:2.75%23.28 技术服务+商务用地:4.43%37.11创新技术转化生产用地:6.99%59.04 商业用地111、+会展酒店用地:2.59%21.92居住用地:5.95%50.35 创新村庄用地:3.11%26.29文化娱乐用地:1.97%16.65 广场用地:1.82%15.42防护绿地:4.81%40.67 公园用地:7.95%67.26交通枢纽用地:3.98%33.66 规划轨道铁路:1.27%10.73道路用地:21.36%180.62ROADBUSINESSRESIDENTPARKINNOVATE用地规模规划划定天府新站片区总用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主要以商业、商务、创新用地为主。4.14.1天府站自贸组团-8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14.1天府站112、自贸组团共享平台天府机场兴隆湖国际青年创客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前沿科技发展中心国际项目路演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国际科技产品采购中心构建科创服务共享轴,引导片区有序生长为避免单一功能造成有城无人问题,引导天府站自贸组团有序生长,通过构建科创服务共享轴来激活片区发展采用功能集聚、规模适当的创新创业服务设施。-82-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标志性节点建筑序列强化共享轴线通过强节点突出标志性建筑的可识别性,打造地标建筑,通过复合楼体现土地使用的混合模式,融合商务办公、旅馆酒店、景观住宅、低层商业等复合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点间通过多彩绿廊相113、互串联。4.14.1天府站自贸组团共享平台0404教育培训中心科技金融中心Technology Finance Center130M教育培训中心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150M法律服务中心Legal Service Center120M国际青年创客中心International Youth Centre20M国际科技产品采购中心Products purchasing center160M国际人才市场International talent market140M-83-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14.1天府站自贸组团风情走廊040114、4兴隆湖XINGLONG LAKE鹿溪河LUXI RIVER三根松湿地SGS WETLAND站前绿地STATION PARK三条交织的绿色生态廊道,融汇当地文化、风情特色的景观设计三条交织的景观廊道支撑起片区的绿化景观体系,通过特色景观设计,展现当地的文化、文明以及风貌特色。-84-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14.1天府站自贸组团智慧地图个性化游览路径片区内wifi全覆盖,游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交通、购物、娱乐、签证等讯息的全天候实时更新,针对自身的服务需求及旅游服务的实时供给情况,个性化设计游览路径。信息化服务网络通过智慧民生系统建设,实现城市智慧生活,115、包括高速通讯网络、智慧一卡通、生活咨询云平台、跨境电商服务、特色服贸推荐等,让体验者享受智慧云服务带来的便利生活.高铁天府站科技金融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人才市场国际项目路演中心科技产品采购中心科技峰会论坛国际青年创客中心步行体验路径高铁天府站科技金融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人才市场国际项目路演中心科技产品采购中心科技峰会论坛国际青年创客中心骑行体验路径-85-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14.1天府站自贸组团-86-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24.2兴隆场镇0250100500m1234树德中学天116、府校区情景社区研发SOHO创意办公5678生态公园滨水商业创新服务中心创意孵化器9101112创智服务中心中小学技术交流平台生态居住主要项目节点设计理念依托兴隆场镇西边的兴隆湖起步区以及东边的互联网小镇的服务需求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成为“大众产业、万众创新”的配套服务设施区。关键词+创新服务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生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共享花园展示创新成果、提供互动交流场所的共享开放空间+弹性办公针对企业需求、基于成本控制的适应性产业空间创新服务多方位服务保持高敏度的创新支撑体系共享花园多廊道串联共享场所多元丰富公共空间促进思维碰撞弹性办公满足多样定制化需求具备模式创新的空117、间弹性123456789101112-87-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250100500mRESIDENTPARKROADGREENWATER总用地面积:2.8平方公里金融保险+商务用地:17.45 6.84%零售商业+商务用地:8.34 3.27%居住用地:46.65 18.29%商业用地:15.83 6.21%中小学用地:16.62 6.52%道路用地:49.55 19.43%市政设施:0.96 0.38%公园绿地:33.50 13.13%防护绿地:12.64 4.94%山体:27.67 10.85%水域:25.90 10.16%4.24.2兴隆场镇用地规模规118、划兴隆场镇总用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主要以居住、商业、创新用地为主。在丰富片区活动多样性的同时,强化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学校商业居住商住金融、商务0404-88-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24.2兴隆场镇空间特征形成“一廊、一带、三核、多坊”的空间特征,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配套区一廊:促进高新技术国际合作、互动交流的创新服务平台,由空中连廊串联形成的创智纽带多坊: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新型企业孵化定制办公空间。一带:绿化景观带,承担兴隆场镇的主要景观、休闲娱乐、组团联系功能。三核:北部创智服务核、中部景观绿化核以及南部的创意孵化核。多坊:本组团119、重点打造国际技术合作坊、研发SOHO 坊、创意孵化坊、创智共享花园、城市公园等核心项目。互联网小镇兴隆湖起步区综合服务廊Integrated service corridor情景居住+树德中学+创意孵化+研发soho+情景居住+生态公园+创新服务+技术交流+创智服务+创智共享+研发SOHO R&D SOHO OFFICE创意孵化CREATIVE FACTORY技术合作TECHNOLOGY COOPERATION情景居住SITUATIONAL RESIDENCE创智共享POWERISE SHARING城市公园CITY PARK0404-89-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20、4.24.2兴隆场镇弹性办公灵活创新办公模式我们采用多种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弹性办公空间。围绕土地弹性开发、空间灵活租赁、共享外包服务、共享虚拟环境、政策优惠等模式,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特别对于创业期、成长期的企业,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化、自由化、开放化、成本。0404-90-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办公孵化研发SOHO创智服务创新服务4.24.2兴隆场镇创新服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际化合作平台,为创业企业、成长期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技术推广、信息交流、科技培训及评估等 专业服务,数据挖掘、网络安全、信息开发、移动互联等数据信息服务,及投融121、资服务、质量认证、产权代理、技术外包、宣传推广、交流展示等创业增值服务。0404-9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4.24.2兴隆场镇共享花园展示共享街区线性的休闲共享街区,包括会议厅、商务会所、LED 天街等设施,可以容纳头脑风暴、沙龙聚会、产品发布及推广、自由论坛等活动,为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提供平台,实现在休闲中的互动交流、互促提升。花园式办公生活以屋顶花园、空中休闲走廊营造花园式的绿色街区,公园中布置健康会所、咖啡馆、缓跑径、单车绿道等健康运 动设施,以零距离的便利化空间,让工作人员尽享全天候的健康品质生活。0404办公孵化 9.0m surface空中走廊 122、6.0m surface屋顶绿化 on surface都市森林-3.0m surface-92-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4044.24.2兴隆场镇-93-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94-5.1 综合交通规划5.2 生态格局规划5.3 水系及水岸规划5.4 公共空间系统规划5.5 绿化景观规划5.6 城市公园规划布局5.7 公共设施规划布局5.8 特色风貌分区5.9 强度与高度控制分区5.10 色彩基调规划CHAPTER 05规划系统分析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道路交通系统图0505打造疏密有致的道路交通123、网络5.15.1综合交通规划5.1.1 道路系统规划:2高速6快速8主路科学城区九横九纵的结构性干道网,主要承担了科学城区内各组团之间以及成都中心城区新片区的交通联系。同时,设计还加密了次干道与支路网,形成了一个紧凑而密集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规划调整路网科学城概念规划方案路网-95-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05055.15.1综合交通规划5.1.1 道路系统规划010102020303快速路系统主干道系统次干道、支路系统途径科学城的高速和快速路对道路交叉口有所限制,以保证快速交通不受干扰。其中规划益州大道、梓州大道、东山大道、深圳124、路、山前快速路5条快速路。主干路承载本片区最重要的交通流,分散城市各区之间的交通。其与次干路和支路有交叉口设置,本次规划中最重要的主干路包括天府大道、科学南路、南宁路、锦州路等11条主干路。次干道分散支路上的交通流,并将其引向主干道。次干道是各街区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并且各街区至少有一条次干道。本规划片区的支路在重点地区与一般地区形成不同的肌理尺度。在重点地区,支路形成一个紧凑而密集的街道网络,并界定了行人友好的街块。-96-打造疏密有致的道路交通网络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15.1综合交通规划0505建立便捷的轨道网络5.1.2 轨道系统规划:10条轨道+1125、大环线+1条内环式云轨线科学城共规划10条轨道线路以及1条大环线,并在天府高铁站形成一个综合的交通换乘枢纽。同时在规划区内部,规划1条内环式的云轨线路,配合轨道交通实现规划区内各个组团间的交通站点全覆盖和便捷的联系。以各交通站点为中心形成各组团的服务圈。轨道系统规划图老城中心高新南区天府新中心1811115科学城-97-成都市已批轨道系统规划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15.1综合交通规划0505轨道交通与服务空间有效衔接5.1.2 轨道系统规划:绿色TOD开发,轨道+公共服务依托轨道交通站点,以绿色TOD模式为引导,围绕站点周边布置生活服务、公共设施及配套服务126、设施等,形成内部相互串联的慢行系统,与绿化空间及景观结构构成和谐关系,从而更好地服务内部的步行需求,合理规划慢行交通流。轨道交通与服务空间建构绿色TOD模式图-98-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15.1综合交通规划0505慢行建构悠闲生活5.1.3 慢行系统规划:轨道+慢行骑行线路的设计考虑组团之间的联系与景观节点的串联,线路重点平行于生活性主干道,开辟连续的专属骑行空间,满足公共活动的需求;同时与步行路径有序穿插衔接,设置不同等级的换乘点与自行车租赁点,方便居民换乘,倡导低碳出行。滨水绿道的规划强调与湖面、水系支流的零距离互动,通过岸线的不同处理手法与功能设施节127、点,串联主要公共空间,形成步移景移、节奏有序的步行感观体验。慢行系统规划图例骑行线路慢行环线滨水绿道轨道路线换乘点滨水绿道换乘点换乘点换乘点换乘点-99-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25.2生态格局规划0505生态筑底,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格局通过前面生态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使廊道、斑块、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且适于人类居住。通过分析,构建出成都科学城的景观生态格局,生态斑块:四大湿地及兴隆湖周边、生态廊道:五廊一环,128、生态网络:道路绿地、街头绿地等。综上,规划形成:“一湖两河四湿地,五廊一环绿地网”的生态结构。生态格局图规划水系现状水系-100-生态格局图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35.3水系及水岸规划0505适应差异化使用的水岸形式就集中功能布局的需求,通过肌理的设计进一步塑造与功能相匹配的城市空间。水岸调传承传统江南水乡城市的宜人激励,促进社会生活交往。沿水系布局多条滨水商业街,充分体现滨水商业价值,并为水岸带来持续的活力。根据滨水功能和岸线条件采取挑台、缓坡、分层等亲水性的空间处理形态,加强建筑与水的空间渗透,在水岸引入商业、娱乐、休闲游休等活动,让城市生活更贴近水。岸129、线分类图例综合处理界面人工形态界面自然生态界面-101-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公共空间系统图5.45.4公共空间系统规划0505发掘基地现有自然水系资源的优势,强调城市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绿色环境对科学城生活空间的连续渗透,由片区内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滨水绿地、湿地组成类型丰富的功能绿化体系,处处体现着低碳环保、环境优先的城区开发建设理念。类型丰富的功能绿化图 例公 园 绿 地滨水绿 地防 护 绿 地湿 地水 体滨水绿地防护绿地沿主要干道、高速路两边布局,实现主体廊道与城市组团之间的网络化连接,划分出城市的发展建设单元。主要沿兴隆湖周边布局,是景观设计的一大焦130、点。作为能够直接与水接触,包括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湿地公园绿地规划区内部的小型城市公园和绿地与公共设施的配合为当地社区提供多种可能的休闲设施。贯穿全区的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承担片区内的生态涵养等功能。-102-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55.5绿化景观规划0505廊道交织、多点点缀的景观系统依托科学城内现有的景观资源,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提升科学城的宜居宜业度,倡导绿色生活。打造一条贯穿全区的生态景观廊道;营造一条景观轴线联系兴隆湖以及天府高铁站,并以兴隆湖景观核心发散多条景观视线通廊,构成廊道交织、多点点缀的区域景观系统。鹿溪131、河青松湿地腊梓湿地兴隆湖图例景观主核景观节点景观轴线景观网络生态景观廊道绿化景观结构图0101核心引爆0202轴线呼应03030404廊道串联多廊交织05050606多点共生网络生成-103-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104-5.65.6城市公园规划0505多样化的公园博览会在科学城起步区营造兴隆湖综合型公园,结合生态景观廊道以及内部公共空间打造三根松、腊梓、青松、鹿溪河四个湿地公园以及公众娱乐型公园,形成活泼有序、绿意盎然的公园博览群,完善综合生态、资源保育、公众娱乐等职能。图例综合生态型公园资源保有型公园公众娱乐型公园+青松湿地公园兴隆湖综合公园三根松湿地公园132、腊梓湿地公园综合生态资源保有公众娱乐川西民俗风情园鹿溪河公园园艺博览园军事博览园兴隆湖综合公园QINGSONG PARKXINGLONG PARKSANGENSONG PARKLAZIPA MARSH PARK万国风情博览园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75.7公共设施规划布局0505三级服务中心体系,打造五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通勤圈,三十分钟休闲圈科学城的公服设施配套需依据高标准进行配套。按三级服务中心体系进行设置。结合兴隆湖周边以及景观主轴规划三个综合服务中心,集商业商务、科教文化、行政、研发创新等功能于一体,配置区域级文化设施、会展设施,拓展国际化视野、促进国133、际交流。组团级服务中心组织街道层面的生活与服务功能,依据服务半径,合理配置医院、国际学校、体育公园等城市生活配套设施;社区级服务中心强调设立健全便捷、现代领先的城市服务系统,提升科学城整体公共服务效能。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图-105-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85.8特色风貌分区0505多元的空间风貌特色A商业空间亲人尺度的步行空间肌理与商贸商务空间肌理的有机融合,在滨水地区形成面向购物和旅游的步行人群。F制造生产空间在相对规整的用地内寻求变化,以公共空间的镶入打破均质的产业空间布局。B创新创业空间在相对规整的用地内寻求变化,以公共空间的镶入打破均质的产业空间布局。134、改善创新产业空间的环境质量。D创新小镇空间利用趣致绿环组织空间序列,建立看绿环中公共开敞空间景观视觉联系。将较低矮的建筑置于临开敞空间周边,形成阶梯状的空间格局E居住生活空间典型的居住组团,以生态廊道与社区景观空间作为组织居住空间的骨架,以 原有河网为线索,组织开敞绿道系统。C公共服务空间在环兴隆湖及地铁站周边形成高强度的开发,形成典型的TOD 开发模式。同时作为成都科学的标志性区域。ABCDEF商业空间创新创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创新小镇空间居住生活空间制造生产空间-106-BADEFC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5.95.9强度与高度控制分区0505疏密有序的开发强度135、控制密度一区:容积率 5.0 密度二区:5.0 容积率 2.0 密度三区:2.0 容积率 1.2 密度四区:容积率 建筑高度 100m 高度三区:100m 建筑高度 50m 高度四区:50m 建筑高度 20m 高度五区:建筑高度 20m 将科学城建筑高度划分为 5 个等级,兴隆湖周边、国际金融中心建筑高度出现几个建筑制高点,服务中心附近建筑高度控制在150100m之间,外围产业制造以及创新小镇建筑空间基本控制在20m以下。-107-成都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CHAPTERCHAPTER色彩二区色彩四区5.105.10色彩基调规划0505凸显现代感、和谐统一的城市色彩将成都科学城建筑色彩划分为四个分区,色彩一 区主要为科学城综合功能用地所在,色彩主调色为灰色 系、黄色系、主色调宜选用彩度较低的淡雅色,辅助色应采用富有稳重感的中彩度色彩;色彩二区主要为服务设施用地所在,色彩主调色为灰色系、黄色系;色彩三区主要为居住区等功能区所在,色彩主调色选用暖色调色系,如黄色系、红色系,重点控制彩度和明度较高的点缀色彩;色彩四区主要为生产园区所在,色彩主色调选用低明度的色彩,如灰色系、蓝色系、黄绿色色彩,形成稳重的工业园区环境特征。色彩一区图例色彩一区色彩二区色彩三区色彩四区-108-
道路桥梁
上传时间:2023/9/4 9:49:36
15份
房地产
上传时间:2022/6/23 8:09:11
24份
道路桥梁
上传时间:2023/11/23 10:53:18
30份
房地产
上传时间:2022/6/22 8:07:55
20份
房地产
上传时间:2022/8/12 11:58:33
41份
房地产
上传时间:2022/5/16 11:52:30
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