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建筑工程实名制管理实用手册2024(189页).docx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1348980
2025-07-04
327页
13.25MB
1、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目录9第一章 项目概述131.1. 项目名称131.2. 建设单位131.3. 编制单位131.4. 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131.5. 项目实施机构及项目负责人131.6. 建设方案的编制依据131.7.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151.7.1. 建设目标151.7.2. 建设规模及内容161.7.3. 建设规划18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91.8.1. 项目投资估算191.8.2.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191.9. 经济及社会效益191.9.1. 经济效益191.9.2. 社会效益191.10.2、 结论及建议201.10.1. 结论201.10.2. 建议20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1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222.2.1. 项目领导机构232.2.2. 项目实施机构242.2.3. 项目验收机构252.2.4. 运行维护机构252.2.5.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25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63.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63.2.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263.2.1. 省级政务云应用现状273.2.2. 我省电子政务外网现状293.2.3. XX省政务云平台安全现状303.2.4. 我省政务应用建设情况303.2.5. 行政审批与公3、共服务业务办理情况503.2.6. 我省政务应用部署情况713.2.7. 我省政府信息资源现状833.3. 现有系统准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843.3.1. 网上办事整体水平不高843.3.2. 系统功能缺陷成网上办事的技术障碍843.3.3. 审批标准不统一,服务难下沉到基层843.3.4. 数据共享不足,协同办公困难843.3.5. 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监管体系853.4.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853.4.1. 项目建设的意义853.4.2. 项目建设必要性863.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73.5.1. 外部条件保障873.5.2. 内部条件成熟883.5.3. 技术条件可行88第四4、章 需求分析894.1.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894.2.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904.2.1. 业务功能904.2.2. 业务流程914.2.3. 业务量分析924.3. 建设模式分析934.4. 信息资源需求分析934.4.1. 服务器资源需求944.4.2. 存储资源需求954.5. 用户需求954.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964.6.1. 功能需求964.6.2. 性能需求994.7. 安全需求100第五章 系统总体设计1005.1. 指导思想和策略1005.1.1. 指导思想1005.1.2. 总体建设策略1005.2. 建设原则1015.3. 总体目5、标与分期目标1025.3.1. 总体目标1025.3.2. 分期目标1035.4. 总体建设模式1075.5. 总体技术架构1095.6. 总体层级体系1105.7. 平台部署架构1115.8. 总体业务流程1125.9. 建设任务1135.9.1. 总体建设任务1135.9.2. 本期项目建设任务及内容114第六章 本期建设方案1176.1. 系统组成1176.2. 技术架构设计1186.3. 数据流向设计1196.4. 网上办事模式1216.4.1. 模式一:零现场全流程网上办理1216.4.2. 模式二:线上申请、线上提交、受理前验证1226.4.3. 模式三:线上申请、线上提交、领证前6、验证1226.4.4. 模式四:线上预约、线下提交1226.5. 业务边界1226.6. 原有资源的利用1236.7. 主要技术路线1236.7.1. 基于互联网架构1236.7.2. Html5 技术1246.7.3. 微服务架构1256.7.4. Docker 容器1266.7.5. openstack 架构1266.7.6. Hadoop 技术1276.7.7. 云平台数据存储技术1276.7.8. 云计算/云服务技术1286.7.9. SOA 及 WOA 架构技术1296.7.10. 多层 B/S 应用结构体系1296.7.11. REST 和 SOAP 服务应用接口技术1296.7.7、12. 可视化表单定制1306.7.13. FLEX 技术1306.7.14. 电子印章1306.7.15. 电子签名1316.8. 标准规范建设内容1316.8.1. 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1326.8.2. 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制定1326.8.3. 事项标准规范制定1336.8.4. 接口标准规范制定1346.8.5. 数据标准规范制定1366.9. 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系统建设方案1366.9.1. 数据资源库开发1366.9.2. 接口开发1386.10. 数据交换共享建设方案1416.10.1. 数据共享平台架构1416.10.2. 服务调用平台架构1426.10.3. 数据共享功能设计18、436.10.4. 共享资源目录平台架构1446.10.5. 共享资源目录共享流程1446.10.6. 共享资源目录共享架构1456.10.7. 政务资源目录共享功能1466.10.8. 多级数据共享平台级联1486.10.9. 数据共享平台部署方案1496.11.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1506.11.1.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1506.11.2.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1776.11.3. 业务办理平台2266.11.4. 应用支撑平台2376.12. 政务外网升级建设方案2516.12.1. 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方案2516.12.2. 省、市、县三级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方案2516.13. 运维9、及其它系统建设方案2526.13.1. 业务系统运维监控2526.13.2. 系统资源运维监控2526.13.3. 数据交换运维监控2536.13.4. 服务接口运维监控2536.13.5. 监控主题定制2546.13.6. 综合管理2566.14. 系统软硬件配置及部署方案2566.14.1. 平台部署架构2566.14.2. 估算指标2576.14.3. 服务器资源需求2586.14.4. 存储资源需求2586.14.5. 软硬件需求建议清单2596.15. 事项梳理与流程优化2616.15.1. 梳理优化路径图2616.15.2. 事项标准化梳理2626.15.3. 基于全流程电子化审批10、的流程优化2646.15.4. 协同共享规范2726.15.5. 标准化录入2726.16. 政务云安全建设方案2726.16.1. 云安全建设政策与建设标准2736.16.2. 政务云安全需求分析2746.16.3. 政务云安全设计思路2786.16.4. 服务体系建设2986.16.5. 政务云现有安全产品列表3006.16.6. 涉及新增产品301第七章 项目招标方案3037.1. 招标范围3037.2. 招标方式3037.3. 招标组织形式303第八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3048.1. 环境影响分析3048.2. 环保措施及方案3048.3. 消防措施3048.4. 职业安全和11、卫生措施305第九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3059.1. 项目领导机构3059.2. 项目实施机构3079.3. 项目验收机构3089.4. 运行维护机构3089.5.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3089.6. 人员培训308第十章 项目实施方案30910.1. 项目建设工期30910.2. 实施进度计划31010.3. 项目实施内容31010.3.1. 平台需求调研31010.3.2. 应用软件开发31110.3.3. 数据资源库建设31110.3.4. 接口开发31110.3.5. 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31110.3.6. 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31210.3.7. 12、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31210.3.8. 第一批省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31210.3.9. 业务流程开发31210.3.10. 标准规范制定31210.3.11. 系统集成31310.3.12. 系统培训31310.3.13. 平台试运行31310.3.14. 平台正式运行31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31311.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31311.1.1. 投资估算范围31411.1.2. 投资概算编制依据31411.1.3. 投资概算说明31511.2. 项目投资估算31511.2.1. 项目投资总表31511.2.2. 分项投资表31711.3.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32113、第十二章 项目效益分析32112.1. 经济效益分析(直接与间接)32112.2. 社会效益分析321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32213.1. 技术风险32213.1.1. 风险列表32313.1.2. 原因分析32613.1.3. 风险规避32613.2. 非技术风险32713.2.1. 风险分类及分析32713.2.2. 风险规避328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32914.1. 结论32914.2. 建议330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一期)1.2.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XX1.3.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1.4. 14、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建设单位:XX负责人:XX1.5. 项目实施机构及项目负责人实施机构:XX技术处负责人:XX1.6. 建设方案的编制依据(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2) 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导书(2017 年)(3)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74 号)(4)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X政办字20177 号)(5) 关于实行行政审批中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享的XX咨询有限公司 75通知中央编办2015、1754 号)(6)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 号)(7) 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 号)(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 号)(9)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 80 号)(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 号)(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 号)(12)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16、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3733 号)(1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国家发改委 55 号文)(14)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 号)(15)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 号)(16) 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工信部信软2017 49 号)(17) 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551 号)(18) 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19) X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河 北 省 人 民 政 府 17、令2015第 5 号)(20)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2004 年)(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数字认证服务管理办法(2005 年)(22)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2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x-2007)(24) 国家和地方的其他有关规范、行业标准1.7.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1.7.1. 建设目标围绕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全省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18、程”效能监督,形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1) 重点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依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各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对所有服务事项逐项、逐环节细化优化,进一步简化网上办事流程,推进各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事项网上办理。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互联网门户和实体大厅,推进政务服务办理程序、进度、结果可实时查询,实现办理全过程公开透明。开展网上服务评价监督工作,建立群众网上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良性互动。(2) 深化基础业务应用“一网漫游” 深化基础业务应用建设,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等支撑作用,提供全19、网统一的身份认证、证照互认、统一支付等服务,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和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促进线上办事与线下办事相融合,逐步实现公众和企业办事一网全办、异地可办。(3) 提升政务大数据资源“一网共享” 统筹规划全省政务大数据建设,汇聚全省已有政务数据基础资源,推动公共资源整合及数据共享开放,辅助政府决策分析。构建全省统一的业务资源库体系,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1.7.2. 建设规模及内容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的建设覆盖具备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的省直部门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 互联网政务服务20、门户。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嵌入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政务服务入口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省政府门户网站两个入口,省政府门户网站是全省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主动做好对接,形成统一的服务入口。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公开发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公众提供场景式在线办事导航,为注册用户提供专属的办事数据存储和应用空间,提供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设包括网上办事大厅、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实体大厅终端,与实体政务大厅应在服务引导、同源数据发布的层次上进行充21、分的互联、集成。(2)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平台,是政务服务门户信息的来源,也是业务办理系统接入的通道。主要提供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物流配套等基础功能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拓展功能。(3) 业务办理系统。业务办理系统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等工作的平台。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初审、网上承办、网上审核、网上批准、网上办结、电子批文、一次性补交告知、企业设立登记(多证合一)、审批档案归档、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等功能。(4) 应22、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是支撑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的基础支撑平台。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身份认证、数据交换共享等支撑,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应用与应用客户端之间的关联互动和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异构数据库互联,不同网络、不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单位、多层级的资源共享、数据交换、应用关联与业务协同。平台包括 CA 和电子印章平台(含 CA 互认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子系统。(5)数据资源库。按照标准数据库建设规范,建立基础信息库和政务业务库,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政务业务库包括:政务23、服务事项库、办件过程信息库、监管信息共享库、电子证照库、投资项目库。由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生成的数据应集中存储,如政务服务事项库、投资项目库、电子证照库等;由其他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可以独立存储,如人口、法人、信用信息库等。在市级平台生成的项目信息、电子证照信息应汇聚到省级平台。(6) 接口开发。通过数据接口,实现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各级业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接口开发内容包括: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国务院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省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政务服务基础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对接接24、口、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物流平台对接接口、与短信网关对接接口、与 CA 和电子印章对接接口、与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对接等接口。(7) 业务梳理。由省编委办、省法制办牵头,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梳理和确认本部门服务事项清单。清单要素包含:基本编码、设定依据、事项类型、实施编码、行使内容等 36 项要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省“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并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及全流程网上办事的要求,对入住平台的事项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确认。(8) 标准规范制定。编制政务服务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运行、服务产25、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具体包括: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制定、事项标准规范制定、接口标准规范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制定等。(9) 系统集成。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各子系统系统联调联试及功能集成,实现平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10) 系统配置。对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的各个系统及业务初始信息进行配置,完成行政审批业务的全流程运行。包括部门信息初始化、人员信息初始化、流程信息初始化、电子业务表单定制、电子证照批文定制、个人和单位电子章定制、数据交换接口初始化、其他数据初始化等。(11) 系统培训。依托本项目,建立一套长效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全省政26、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培训内容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培训、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培训、业务办理系统培训、应用支撑平台培训。(12) 容灾备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 号)要求构建容灾备份体系。(13) 安全管理。加强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保垒机、数据舱等设备。(14) 政务外网带宽扩容。按照互联风+政务服务要求,对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扩容,满足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要求。(15) 政务云平台。完成互联网+政务云平台的建议,满足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建设。1.7.3. 建设规划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总体建设工期27、为 5 年,分三期建设,第一期 2017 年底前完成,第二期、第三期 2020 年前完成,具体任务如下:第一期: 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软件开发、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制定、系统培训、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第一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政务外网带宽扩容。第二期: 第二期的建设任务建议包含:完成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第二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第二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平台各个子系统完善、监控室配套建设、政务云平台建设、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安28、全管理体系完善。第三期: 第三期建设任建议包含:完成省直部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平台完成验收之日起五年内为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含一、二、三期建设内容)提供免费售后支持、技术培训,为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此可研为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可研代项目建议书。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8.1. 项目投资估算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项目(一期)总投资估算为 3347.49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为 3078.95 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 168.54 万元,工程预备费 100.00 万元。1.8.2. 资金来源与落实29、情况本项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3347.49 万元,拟请安排省财政资金解决。1.9. 经济及社会效益1.9.1. 经济效益本项目为非盈利项目,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政务管理成本、政府工作成本、社会群众办事成本的降低和效能的提升等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1.9.2. 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市民企业办事更简单;(2)有利于促进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效率;(3)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群众材料递交及跑腿次数;(4)优化政务管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建设;(5)扩大30、政府的开放性,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1.10. 结论及建议1.10.1. 结论通过对相关政策、XX省电子政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从建设方案、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节能、工程管理、效益和风险等进行综合调研、分析、论证,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是XX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展开行政审批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加快推进XX省网上办事,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效率,优化政府服务至关重要,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本项目建设方案技术上可行,能满足业务需要,符合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节能要求。项目经济适应性好,能满足用户对安全和保密的要求,31、有合理的工程管理和风险管理方案。本项目的实施,能很好地促进优化基层政务服务,提升电子政务现代化水平,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本项目的实施,能很好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了办事繁琐流程,即优化了审批模式,也方便了公众办事,同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信息利民、信息惠民。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1.10.2. 建议(1) 加强领导和协调 本工程是一个整合工程,涉及单位、部门多,工程建设任务重、建设主体构成复杂。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加强项目参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加大对工程的推进力度,并明确责任主体、32、落实建设职责。(2) 加强工程组织实施 为了有效落实集成设计、建设思想,项目建设单位应成立以硬件供应商、设计部门、专家组和用户组成的实施小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第三方监理机构、第三方测试机构,与用户一同开展系统测试和持续改进工作。(3) 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在项目建设、运行维护中全面参与、深度合作,培养锻炼了一支技术扎实、业务熟练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内设机构:综合一处、综合二处、综合三处、综合四处、综合五处、综合六处、综合七处、综合八处、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省政府值班室)、秘书一处、秘书二处、信息处、提案33、处、人事处、行政处主要职责:(一)协助省政府领导组织起草或审核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致函国务院各部门的公文,以及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公文;办理省政府各部门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报送省政府的文电。(二)负责全省政府系统机关电子政务的规划、指导和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三)负责省政府所需要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数据库建设。(四)负责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及安全保密工作。(五)负责机关计算机设备、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六)负责省政府会议的准备和服务工作,协助省政府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七)研究省政府各部门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请示省政府的问题,提出审核意见,报34、省政府领导审批。(八)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对省政府部门间出现的争议问题进行综合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省政府领导决定。(九)组织起草省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及其他重要文稿。(十)督促检查省政府各部门、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和省政府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及国务院、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的执行落实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省政府领导报告。(十一)负责省政府值班工作,及时向省政府领导报告重要情况,传达和落实省政府领导指示。协助省政府领导做好需由省政府组织处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十二)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组织专题调研,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十三)组织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35、(十四)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十五)负责政务信息服务工作和全省政府系统机关电子政务工作。(十六)负责省政府驻外办事处、省内管理处和省政府办公厅直属单位的管理工作。(十七)承办省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工程建设应在省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本项目的建设工作。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办公室”,作为项目建设的执行机构。工程办可设在建设单位,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建议组织机构设置如下图所示:2.2.1. 项目领导机构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专家组36、,审核项目规划,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项目建设的组织方式;l 负责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的协调;l 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l 负责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工程验收。项目工程办公室l 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和组织建设实施工作;l 负责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程实施进度;l 负责管理协调项目建设中的日常事务;l 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内部运作关系的协调工作;l 协调项目实施中有关接入单位、线路提供商、设备和软件提供商等各方的工作。项目建设专家组 负责为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咨询和建议,协助审核各阶段的计划、实施方案等。 项目监理机构承担项目建设的监理工作,代表甲方(或建设单位)确37、保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的合理性。2.2.2. 项目实施机构主要由项目工程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业务的组织和实施,可分小组进行:综合组 负责组织编写项目深化设计书、组织项目方案论证会;负责项目的招标和平台所需的设备,督促供应商按期完工或供货;制订工程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组织工程实施和质量管理;负责项目协调和组织工程验收移交;负责编写外网运行管理制度;负责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接入单位的技术培训。工程组 负责工程技术方案、工程设计书、工程建设计划、设备采购标书等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写审核;负责接收设备并配合提供商进行验货;负责网络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配置等,并负责系统联调和系统运行的初期维护;负责记录38、和整理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技术文档和相关资料;配合综合组做好技术把关和测试验收工作。财务管理组 负责落实投资资金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审核项目资金的支付使用。安全组负责项目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协助综合组管理项目安全子系统的建设,完成安全系统测试、验收工作。提出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意见,制定应急预案和备份方案,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并根据安全事件的性质,及时向公安、安全部门报告。质监组 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项目质量进行评定,督促各工作组将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按照整个项目的进展计划,考核项目负责人和各项目组工作完成情况,督促项目按计划实施;督促各项目组按计划提交技术文档;设立文档管理员,39、统一管理各项目小组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记录档案、其它测试文档、验收文档等;集中管理项目实施中的会议纪要和各种报告。2.2.3. 项目验收机构在本次项目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建立了强有力的验收机构,具体职责分工如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决定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协调项目中的重大问题;统筹领导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项目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为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咨询和建议,协助审核各阶段的计划、实施方案等。项目工程办公室:接受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委托和指导,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组织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协助领导小组对项目完成情况的竣工验收。2.2.4. 运行维护机构根40、据本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特点,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正规的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运维队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2.2.5.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根据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及保证其建设进度,承建单位配置开发实施人员应不少于 30 人,后备人员不少于 5 人。主要人员安排如下:软件开发系统不少于 21 人,其中负责人 2 人,系统架构设计师 2 人,开发人员 15 人,美工 2 人;系统集成、优化组不少于 3 人,其中负责人 1 个,开发人员 2 人; 系统测试、验收组不少于 3 人,其中负责人 1 人,测试、验收人员 2 人; 41、培训、推进应用及售后服务组不少于 3 人,其中负责人 1 人,技术人员 2 人。o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初步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办事,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网上服务事项不全、信息共享程度低 、可办理率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仍然不便等问题,同时还有不少地方和部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2016 年 12 月 16 日42、,XX省召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在会议中指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群众、企业办事难的有效途径。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紧迫感,着力构建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2017 年 2 月 24 日,XX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会议要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精心抓好组织实施,把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之举,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建好本级43、“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并积极落实保障措施。3.2.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近年来,我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省直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分别建设了网上办事、审批办公、资源共享等一系列电子政务应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实现网上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网络层建设也在不断提升。我省省直部门中有 43 个部门建设了政务应用系统,已建系统共计 102 个。这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有早在 2003 年建设的,也有这两年建设的,有由国家统一建设的、也有省直自主建设的,在省直部门 102 个已建系统中,有 30 个系统不具备改造能力,在“互联网+政务44、服务”平台建设中无法接入到平台中。省直部门涉及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共计 734 项(含行政审批类 480 项,公共服务服务类 254 项),其中,部署在互联网上的共有 385 项事项,包括(行政审批 239 项、公共服务 92 项),这些事项实现了办事指南发布、在线查询、在线咨询;还有 349 项部署在政务内网上的,包括(行政审批 187 项、公共服务162 项)。 各设区市、县(市、区)分别建设了各级的网上办事、审批应用,应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秦皇岛市、廊坊市、保定市等电子政务建设走得较快,相关应用基本完也了建设,在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可根据省里标准改造系统后接入到平台。45、40 个县(市、区)级城市共建设 41 个应用系统,有 9个区县具备有统一认证体系,30 个区县建设自己的信息库,有 31 个区县已建立网上监察系统,且都已实现全过程网上监察。3.2.1. 省级政务云应用现状3.2.1.1. 基础设施服务根据部门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不同需求,政务云搭建了互联网区、政务外网区两大基础资源池,互联网区用于部署各部门允许在互联网上访问的应用系统,政务外网区专用于部署各部门的业务系统,每个部门均按照统一的网络访问规划,划分子网,进行逻辑隔离。能够随着部门信息系统的云上部署数量的增加,随时对基础资源池进行扩容,提供弹性的计算、存储、网络服务。提供的虚拟主机配置参数可根据需求46、进行设定,CPU 可选范围 1-32 核、内存可选范围 1-64G。存储采用超融合技术,可按需开通。目前,政务外网资源池 CPU 共 880 核、内存 2816G 、存储 220T;互联网资源池 CPU 共 960 核、内存 3072G、存储 240T。2017 年根据需求分批次扩充资源池,首批扩容工作正在进行,将新增 CPU640 核,内存 2048G,存储 168T。云平台提供弹性的互联网出口服务,主链路出口带宽可扩展到 10G,用户可根据应用系统承载业务的规模按需申请,可选范围为 1-100M。云平台通过带 宽 1G 的专线联通政务外网,部门用户可通过政务外网使用政务云。自 6 月底正式47、开通,截止到 12 月底,共有省人大、省纪委、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等 23 个部门 63 个应用系统实现云上部署。使用虚拟主机 184 台。其中政务外网区部署了 10 个应用系统,使用虚拟主机 76 台,占用存储 72T。互联网区部署了 53 个应用系统使用虚拟主机 108 台,占用存储 44T、互联网出口带宽 863M。政务云支撑了相关部门业务的开展,发挥了集约化建设的作用。一 是提高了基础资源利用率,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例如,省老干部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地矿局通过应用上云,节省了机房建设和购置软硬件设施的资金。二是实现了业务应用和技术承载相分离。部门基于政务云部署应用系统,可按需使用48、 ,建设周期平均缩短 70%以上。避免了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强、人才匮乏等造成的系统运维不规范的问题。三是政务云应用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部门主动要求依托政务云开展应用的态势。3.2.1.2. 交换共享服务依托政务云搭建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支撑省直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桥梁”,实现不同电子政务系统间的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政务工作协同。目前已为省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公安、统计、人社、发改、住建、交通、审计、财政等共计 25 个部门配置了前置机,并接入共享平台,开展了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工作。水利、体育、新闻出版广电、供销49、国土等 5 个部门正 在安装部署过程中。 共享平台为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以省法人库建设为契机,与省工商局、编委办、民政厅、法制办等部门一起起草了XX省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共享应用建设实施方案,并多次向法人库相关部门介绍接入共享平台及如何使用的相关事项,积极为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调解决部门在共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截至 12 月 31 日,已经为法人库归集信息近 2000 万条,入库 1700 万条,为“多证合一”业务推送 69 万家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为“两证合一”业务推送 10 万户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信息。3.2.1.3. 数据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工信厅所建50、数据共享平台已在 30 个部门安装部署,初步实现了数据共享。该平台在建设中主要考虑的是基于前置数据的总体共享交换,共享过程中数据向所有部门进行共享,不能自定哪些数据从哪些通道进行共享、共享给什么单位看,共享颗粒较粗,交换实时性比较差。在数据交换层面只有数据库层面的交换,缺少应用服务的调用,在面临多并发、实时性高、数据量大、共享层次深的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中难以满足。3.2.1.4. 其它共性应用服务根据部门提出的共性需求,依托政务云,部署了政务邮箱、移动政务、权限管理等应用,为各部门提供共性软件服务。政务邮箱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邮箱服务,免去使用商业邮箱带来的垃圾邮件、广告、泄密隐患等51、方面的困扰。政务邮箱面向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每位公务人员一个政务邮箱、每个处室一个政务邮箱。目前为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 、省工信厅、省林业厅、省工商局、省金融办、省扶贫办、省直工委等 11 个部门开通 2310 个用户。移动政务服务为部门开展移动办公提供统一的应用部署和安全接入环境,支撑远程办公设备的安全接入和安全应用。目前有省工信厅、直工委开通了此项服务。统一权限管理服务为部门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服务,支撑全省各部门、各级政府多层级的分级授权和用户身份认证,目前正在推进部门开展应用。今年拟安排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证书交叉认证平台,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服务。下一步将以开52、放生态方式统一购买集约服务,为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共性服务。3.2.2. 我省电子政务外网现状XX省电子政务外网自 2006 年启动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全省覆盖范围最广,连接部门最多、承载能力最强的政务公共网络。XX省电子政务外网为促进各级政务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我省电子政务外网存在网络结构散乱、网络覆盖不全面、各级管理单位不一致、技术标准落后、网络设备老化等问题,已经远落后先进省份。XX省电子政务外网省级模向网开通接入单位 92 家。据 2016 年8 月份统计 ,各市县乡级电子政务外网电路约 2435 条,大多采用 2M、4M、10M 专线电53、路或光纤 VPN 形式组网。依照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我省“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互联网+政务发展对电子下外网技术规模、网络安全、覆盖承载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对XX省电子政务外网进行升级改造。3.2.3. XX省政务云平台安全现状目前,XX省政务云已通过安全测评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并在XX省公安厅进行了相关备案。通过三级等保证明XX省政务云平台具备了第三级认证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要求,平台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免受来自外部有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并且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最终确保平台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电子数据信息安全 、系统建设54、管理等多个维度达到国家规范安全管理要求。3.2.4. 我省政务应用建设情况3.2.4.1. 省直部门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根据初步统计,XX省省直部门中有 43 个部门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相关工作(其中,已建业务系统 102 个、在建业务系统 10 个、计划建设业务系统 15个),未建立应用系统的省直部门共计 12 个;各省直部门建设的公众号共计 21个,手机端 APP 应用共计 6 个。具体情况如下:1、省直部门已建系统XX省省直部门目前已建系统共计 102 个,具体如下表所示: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1XX省经济与信息中心XX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2XX省公安厅资源服务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3X55、X省公安厅河北公安网4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系统6XX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系统7XX省地方税务局河北地税网上办税服务厅8XX省地理信息局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9XX省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10XX省地理信息局XX省测绘项目备案登记管理系统11国网XX省电力公司“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12国网XX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电力”微信公众号13国网XX省电力公司95598 互动网站14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15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办公56、业务平台16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17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XX省经济户籍管理系统18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19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废物原料电子监管系统20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系统21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系统22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系统23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产地证书管理备案24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企业备案登记系统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25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口食品化妆品进出口商备案系统26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认监委CCC 免办电子审批系统27河北出入57、境检验检疫局e-CIQ 主干系统28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行政许可管理信息系统29XX省教育厅教师资格网上认定系统30XX省教育厅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验证点受理系统31XX省粮食局XX省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统32XX省粮食局XX省粮食信息采集平台33XX省粮食局XX省粮食信息政务协同平台34XX省粮食局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35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36XX省民政厅XX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37XX省民政厅XX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38XX省民政厅XX省民间组织管理系统39XX省民政厅XX省优抚信息管理系统40XX省气象局河58、北气象信息网41XX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河北人防(民防)网42XX省商务厅限制进出口技术许可43XX省商务厅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核44XX省商务厅依法应由商务部门和原外经贸部门负责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企业变更审批45XX省商务厅货物自动进口许可46XX省商务厅货物出口许可证发放47XX省商务厅受理商务举报、投诉、申诉、咨询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48石家庄海关石家庄海关互联网门户网站49石家庄海关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50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省本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51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制证管理系统52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食品经营许可行59、政审批系统53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54XX省公共资源监督办公室XX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55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河北国土资源政务系统56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河北国土资源远程网上报卷系统57河北海事局防污染管理系统58河北海事局船载客货管理系统59河北海事局船员电子申报暨综合信息平台60河北海事局船舶管理系统61河北海事局船舶登记管理系统62XX省环境保护厅XX省环保厅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63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及单位网上业务系统64XX省国家税务局XX省国家税务局“云办税厅”65XX省国家税务局河北国税 1236660、 纳税服务综合平台66XX省国家税务局XX省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67XX省司法厅律师业务系统68XX省司法厅公证业务系统69XX省司法厅司法鉴定业务系统70XX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业务系统71XX省司法厅社区矫正业务系统72XX省司法厅行政许可审批业务系统73XX省司法厅司法考试业务系统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74XX省司法厅干部队伍组织培训业务系统75XX省司法厅财务装备与资产管理业务系统76XX省司法厅XX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77XX省通信管理局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78XX省通信管理局电信业务资源综合管理系统79XX省通信管理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系统80XX省通信管理局局长信箱861、1XX省通信管理局用户申诉82XX省统计局涉外社会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系统83XX省统计局境外组织、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社会调查项目审批系统84XX省统计局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缴费系统85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XX省因公出访审批护照签证系统86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XX省因公出访网上申报、在线查询系统87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XX省 APEC 商务旅行卡申办系统88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XX省领事认证业务办理系统89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XX省因公赴港澳通行证管理系统90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外交部因公电子护照管理系统91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信息平台92XX62、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信息平台93XX省卫生计生委河北卫生行政审批平台大型设备采购审批94XX省文物局河北文物95XX省无线电管理局XX省无线电管理局网站96XX省知识产权局XX省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系统97XX省知识产权局中外专利检索服务系统98XX省知识产权局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99XX省知识产权局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XX省专利资助申报系统XX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电子政务系统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系统100101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102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2、省直部门在建系统XX省省直部门目前正在建设的系统共计63、 10 个,如下表:序号部门名称系统名称备注1XX省地方税务局河北地税 12366 纳税服务网站2XX省地方税务局河北地税电子税务局3XX省民政厅XX省区划地名信息管理系统4XX省农业厅省农工办行政审批系统5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XX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6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许可网上服务中心7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管理信息系统8XX省文物局河北文物网站9XX省文物局河北文物微信公众号10XX省知识产权局京津X诚信服务平台3、省直部门计划建设系统根据调研结果,XX省省直部门计划建设系统共计 15 个,如下表:1XX省公安厅社会信息集中采集平台2XX省64、地方税务局河北地税电子税务局34XX省民政厅XX省民政厅XX省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信息管理系统XX省养老信息管理系统5XX省民政厅XX省民政公众服务平台6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二类监控化学品使用许可系统7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变更审批系统变质或者过期失效的监控化学品处理方案批准8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系统序号部门系统名称备注序号部门系统名称备注9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铬化合物生产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人事警务管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业务管理系统安置帮教业务管理系统10XX省司法厅11XX省司法厅12XX省司法厅13XX省司法厅人民调解业务管理系统14XX省司法厅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管理系统因公65、临时出访大数据系统15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4、未建设应用系统的省直部门根据调研结果,XX省省直部门中,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应用系统的共计 12部门。具体如下表所示:序号部门名称备注1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无审批事项2XX省教育考试院3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4XX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5XX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无审批事项6XX省供销合作总社7XX省国防科技工业局8XX省体育局9XX省文化厅101112XX省烟草专卖局XX省盐务管理局省政府参事室无审批事项在上述未建设应用系统的省直部门中:(1) 有些部门因没有审批事项,如: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XX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参事室等。(2) 有些部门因66、使用国家下发的系统,如:XX省教育考试院、XX省烟草专卖局、XX省盐务管理局等。(3) 有些部门因事项办理方式,如:XX省供销合作总社,该部门目前有一项行政审批事项: 食盐批发许可证, 一直可以通过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自 2015 年初至今,已无法网上办理,该行政 许可审批,暂时通过邮寄资料在线下办理。(4) 有些部门因涉密,不适合网上审批。如:XX省国防科技工业局。该局目前涉及到的三项行政审批职能都因涉密原因不适合网上审批。(5) 有些部门因业务办理量较少:XX省体育局仅有两项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批准、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审批,多年来此两项审批无人申请。5、移动端应用系统建设情况省直67、部门中目前具备公众号 21 个,建设手机端 APP 应用的共有 6 个,但是,能否实现手机端业务办理还需进一步调研。具体如下表所示:序号部门APP 名称版本公众号1、河北公安1XX省公安厅河北公安Android 版iOS 版公众号名称2、中警文艺2XX省地方税务局12366 纳税服务手Android 版、iOS 版河北地税(hbdfswj)3XX省地理信息局机客户端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河北地信4国网XX省电力公司掌上电力Android 版iOS 版国网河北电力 XX省XX省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局5局XX省消协 XX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6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河北检验检68、疫局 河北煤7局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矿安全监察局信息8XX省水利厅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平台河北水利9XX省工业和信息化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河北工信10厅XX省公共资源监督河北公共资源Android 版河北公共资源11办公室XX省供销合作总社无无河北供销手机端应用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序号部门手机端应用APP 名称版本公众号 公众号名称 1:XX省国土 资源厅12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其他,具体为:河北国土资源(微博:人民网、腾讯、新浪)13XX省环境保护厅无无河北环保14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无无XX省省直住房公积金15XX省国家税务局掌上69、河北国税Android 版iOS 版hbsgsj16XX省水利厅暂无上报内容河北水利17XX省司法厅XX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X法通)Android 版iOS 版河北司法行政在线18XX省体育局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XX省体育局(微信号hebsty)19XX省统计局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河北统计微讯20XX省文化厅无无河北文化3.2.4.2. 省直部门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统计分析1、系统主要作用分析:从各省直部门建设的系统的主要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审批办公类、资源共享类、网上办事类。(1) 审批办公类系统:例如:XX省发改委建设的“XX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主要用于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监管70、。类似的系统还有: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教育厅等部门建设的相关系统。(2) 资源共享类系统:例如:XX省地理信息局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实现了全国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的网上征集、审核、发布、查询、异议申诉、监督举报等功能,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信息资源库。类似的系统还有:XX省司法厅、XX省无线电管理局等部门建设的相关系统。(3) 网上办事类系统:例如: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设的“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用于 11 个行政许可事项及 16 个省级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类似系统还有:河北出入境检验检71、疫局、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等部门建设的相关系统。2、涉及软件公司及对接难度分析:省直部门建设的系统可能因公司开发技术手段不同、数据标准规范不同而导致一定的系统对接难度。省直部门建设的系统共涉及河北东软软件有限公司、河北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共计 67 家不同的软件公司,涉及较广,可能造成因公司开发技术手段不同、数据标准规范不同而导致系统对接难题。3、系统改造能力分析:不同的应用系统会因为建设主体、系统建设时间在系统改造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能力。(1) 从建设主体来看:省直部门现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有由国家统一建设的、也有省直自主建设的。一般而言,自主建设的系统改造能力相对72、较强,由国家统一建设的系统改造能力相对较弱。如:国家认监委的“CCC 免办电子审批系统”由国家统一建设,不具有改造能力。(2) 从建设时间上看:省直部门现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有早在 2003 年建设的,也有这两年建设的。一般而言,建造时间较晚的系统改造能力相对强、建造时间较早的系统改造能力相对弱,如:XX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的“河北国土资源政务系统”,建设与 2003 年,不具有改造能力。(3) 不具备改造能力:在省直 43 个部门(已建应用系统的省直部门数)已建的 102 个系统中,有 12 个部门的 30 个系统不具备改造能力,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无法接入到平台中。涉及部门分别为:序73、号部门备注1XX省公安厅2国网XX省电力公司3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石家庄海关5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6XX省粮食局7XX省供销合作总社8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序号部门备注9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河北海事局11XX省通信管理局12XX省卫生计生委3.2.4.3. 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情况序号区市系统建设1石家庄市1、统一网上审批服务平台 2、“视频监控”三级行政效能视频监控系统2承德市5、行政给付系统 6、公共资源交易系统 7、961890 群众服务热线 8、重点 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9、市政府门户网站 10、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11、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74、享平台 12、铁路护路联防系统等1、建立了申办人共享信息库 2、建立了企业证照库;3、并联审批视讯平台;3张家口市4、物流送达系统1、内部审批平台;2、跨部门协调审批平台;3、网上政务服务大厅;4、4秦皇岛市综合性电子监察平台;5、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平台;6、行政审批资源共享平台;7、智能公共服务平台;8、基础数据支撑平台。5唐山市1、市县乡镇三级各建立了独立的网站及网上办事大厅;2、搭建了统一的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系统平台。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网上办事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政务服务审批系统、6廊坊市并联审批系统、监督管理系统、大厅智能服务系统、大厅综合管理办公系统、视频记录系统、全市基础硬件75、支撑系统7保定市1、市县乡村四级审批联动平台 2、网上办事大厅 3、云基础服务平台8沧州市1、审批事项标准化系统 2、网上联合审批系统9衡水市1、搭建了网上注册备案平台;2、重点建设了政府核心数据、政府公共服务业务、政府部门行业应用;3 个电子政务资源池 3、市县乡三级“一体化”10邯郸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4、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服务;5、法人证照库 建设了与本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办事系统、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分中心、市公 共资源交易平台“横向联通”,省市县乡村“纵向贯通”的邯郸市民网。11定州市1、网上政务审批系统:包括网上政务审批系统模块、基础支撑系统模块、基础资源库模块;2、电子监察系统。1、76、XX省 12 个区市级城市系统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1、政府信息公开系统 2、行政审批系统 3、电子监察系统 4、行政执法系统序号区市系统建设12辛集市1、政务服务审批系统 2、触摸查询系统 3、电子监察系统2、XX省 40 个县(市、区)级城市系统建设情况:XX省 40 个县(市、区)级城市系统建设共涉及 41 个应用系统,其中有33 个县(市、区都已建设信息系统,;衡水市饶阳县、石家庄市赞皇县、邯郸市成安县等 3 个区县计划建设信息系统;沧州市吴桥县、邯郸市X南新区等 2 个区县正在建设信息系统;1 个县未上报系统,2 个系统未上报状态。系统具体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1石家庄市无极县浪潮政务网77、上审批系统2石家庄市行唐县行唐县“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系统3张家口市康保县张家口市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4唐山市路南区唐山市电子权力运行监控系统5唐山市开平区权力运行电子监控系统6唐山市古冶区古冶区行政审批服务网7唐山市丰润区唐山市丰润区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系统8唐山市丰南区唐山市丰南行政审批信息系统9唐山市遵化市唐山市电子权力运行监控系统10唐山市迁安市唐山市迁安行政审批信息系统 唐山市权力11唐山市迁西县运行电子监控体系电子监察平12唐山市滦县台唐山市行政审批信息系统13唐山市滦南县唐山滦南县行政审批信息系统14唐山市曹妃甸区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单项审批系统15唐山市乐亭县乐亭县政务服务中心178、6唐山市高新区唐山市行政审批大厅17廊坊市固安县网上审批服务系统18沧州市肃宁县沧州市肃宁县四级网上审批服务系统沧州市沧县网吧网上审核与备案管理系统19沧州市沧县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系统沧州市沧县特种设备综合业务管理系统20衡水市景县衡水市人民政府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邯郸市鸡泽县鸡泽县市民网2122邯郸市邱县邯郸市民网-邱县板块23邯郸市永年区永年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24邯郸市曲周县曲周县政务服务网25邯郸市肥乡区肥乡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26邯郸市涉县涉县市民网(涉县政务服务网)序号区市县(市、区)应用系统备注序号区市县(市、区)应用系统备注27邯郸市成安县邯郸市民网成安79、县28邯郸市魏县魏县网上行政审批系统29邯郸市磁县邯郸市民网磁县30邯郸市临漳县邯郸市民网临漳县31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县市民网32邯郸市复兴区复兴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33邯郸市邯山区邯山区市民网)(2)3 个计划建设系统具体如下:序号地区市县(市、区应用系统备注1石家庄市赞皇县智慧城市网上审批系统2衡水市饶阳县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暂定(暂定)3邯郸市成安县邯郸市民网-成安县、乡、村、三级平台建设(3)2 个正在建设系统具体如下:序号地区市县(市、区)应用系统备注1沧州市吴桥县吴桥县“四级服务”平台2邯郸市X南新区邯郸市X南新区行政审批系统3.2.4.4. 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统计分析80、3.2.4.4.1. 各设区市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分析1、系统主要作用分析:从各地市建设的系统的主要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办事服务类应用,后台审批类应用,信息资源库类和其他类别。(1) 审批办公类系统:例如:定州市建设的网上政务审批系统:包括网上政务审批系统模块、基础支撑系统模块、基础资源库模块。(2) 资源共享类系统:例如:秦皇岛市建设行政审批资源共享平台。(3) 网上办事类系统:例如:唐山市建设市县乡镇三级各建立了独立的网站及网上办事大厅。(4) 其他类别:例如:石家庄市建设的“视频监控”三级行政效能视频监控系统、承德市建设 61890 群众服务热线2、个别地市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比较好:秦皇岛市81、廊坊市、唐山市,从申请到办结全过程都有的系统。例如:秦皇岛市,网上申请: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审批办结:1、内部审批平台,2、跨部门协调审批平台,3、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平台。除此之外,还建有资源共享类:行政审批资源共享平台;监察支撑类:综合性电子监察平台,基础数据支撑平台。3.2.4.4.2. 各县(市、区)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分析1、系统主要作用分析:从各县(市、区)建设的系统的主要作用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互共享类、统一身份认证、大数据分析、网上电子监察。(1) 行政审批平台有 28 个县(市、区)建立行政审批平台,并纳入审批事项进行受理;比如石家庄市赞皇82、县已有 30 个部门的 130 个事项使用行政审批平台。(2) 数据交互共享平台数据交互共享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建设,40 个县(市、区)仅有衡水市饶阳县和唐山市高新区两个县(市、区)已建立,所占比例较低。(3) 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只有 9 个县(市、区)有统一认证体系,8 个计划实施,建立和准备建立统一认证不到一半;剩余县(市、区)中,其中 8 个暂未考虑建设,15 个为上报内容,该模块需要重点建设。(4) 大数据分析(信息库)有 30 个县(市、区)建有自己的信息库,包括沧州市肃宁县、沧州市吴桥县等,比如沧州市肃宁县建立了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用户信息库、红黄牌发放量信息库等;剩余 1083、 个区县暂未上报内容。(5) 网上电子监察系统XX省 40 个沧州市肃宁县、沧州市吴桥县的电子监察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有 31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1石家庄市无 极县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 报内容2石家庄市行 唐县是(已有 24个 部 门 的219 个事项使用)无暂 未 考虑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3石家庄市赞 皇县是(已有 30个 部 门 的130 个事项使用)无未建立;计 划 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库已经建设已实现4张家口市康 保县部门84、的 174个 事 项 使用)是(已有 22无暂 无 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已经建设已实现5唐山市路 南区个 部 门 的215 个事项使用)是(已有 26无暂 未 考虑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6唐山市开 平区个 部 门 的174 个事项使用)(已有 24 个无已 经 建立:法人办件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7唐山市古 冶区部门的 194个 事 项 使用)是(已有 35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A政务服务事项库已经建设已实现8唐山市丰 润区个 部 门 的207 个事项使用)无暂 无 上报内容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个县(市、区)已建立网上监察系统,部分已实85、现全过程网上监察,比如:沧州市肃宁县、衡水市饶阳县等。(已有 1 个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9唐山市丰 南区是(已有 23个 部 门 的153 个事项使用)无未建立:计 划 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0唐山市遵 化市已有 27 个部门的 260 个事项使用无未建立:计 划 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1唐山市迁 安市(已有 32 个部门的 229个 事 项 使用)无暂 未 考虑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2唐山市迁 西县(已有 28 个部门的86、 363个 事 项 使用)无暂 未 考虑暂无上报内容已经建设已实现13唐山市滦县无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已经建设已实现14唐山市滦 南县无无暂 未 考虑暂无上报内容已经建设已实现15唐山市曹 妃甸区是无未建立:正 在 实施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D其他,具体为:业务流转库、外网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6唐山市乐 亭县已有 30 个部门的 275 个事项使用无暂 未 考虑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17唐山市高 新区(已有87、 1 个部门的 71 个事项使用)是未建立:暂 未 考虑A. 政务服务事项库B. 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8廊坊市固 安县无无暂 未 考虑政务服务事项库已经建设已实现19沧州市肃 宁县是(已有 26个 部 门 的224 个事项使用)无其他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D其他,具体为:红黄牌发放量信息库等; A政务服务事已经建设已实现20沧州市吴 桥县无暂无上报内无暂 无 上未建立,计 划 实施暂 无 上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D其他,具体为:正在构建 A、B、C未建设暂无上报未建设暂 无 上 报21沧州市沧县容1 个事项使报内容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内容内容用暂无上报88、内未建立暂 无 上未建立暂 无 上暂无上报内容无暂无上报无暂 无 上 报容报内容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A政务服务事项库内容内容22衡水市衡水饶 阳县否暂无上报内是暂 无 上自然人暂 无 上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暂无上报已实现暂 无 上 报23市 邯郸景县武 安容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暂无上报内容内容内容24市市否报内容报内容已经建设未实现项库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25邯郸市鸡 泽县是(已有 25个 部 门 的127 个事项使用)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89、息库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经实现26邯郸市邱县否否自然人、法人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 报内容27邯郸市永 年区是(已有 30个 部 门 的122 个事项使用)是(已有 29暂 无 上报内容已 经 建立、自然人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立已经实现28邯郸市曲 周县个部门的 74个 事 项 使用) 本地区已经 建否未建立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未建设未实现29邯郸市肥 乡区设了本级 政府部门统一的行政审批平台(已有 38 个部门的 257个 事 项 使用) 是(已有 36否自然人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经90、实现30邯郸市馆 陶县个 部 门 的 815 个事项使用) 是(已有 35否计 划 实施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未建设暂 无 上 报内容31邯郸市涉县个 部 门 的190 个事项使用)否自然人、法人A. 政务服务事项库B. 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未实现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32邯郸市广 平县是(已有 21个 部 门 的306 个事项使用)否自然人、法人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经实现33邯郸市成 安县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暂无上91、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 报内容是( 但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否自然人、法人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政务服务的网上监察系统 已经建设实 现 了 事前、事中、事 后 的 全过 程 网 上监察34邯郸市魏县否本地区已经否未建立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立已经实现35邯郸市磁县建设了本级政府部门统一的行政审批平台,(已有 42个 部 门 的 618 个事项使用)否正 在 实施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未建设暂 无 上 报内容36邯郸市临 漳县暂无上报内容否暂 无 上报内容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 报内容392、7邯郸市大 名县暂无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未建立A政务服务事项库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实现38邯郸市复 兴区是否自然人B办件信息库 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经实现A. 政务服务事项库序号区划行政审批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统一认证大数据分析(信息库)电子监察情况区市县(市、区)网上监察系统全过程网上监察39邯郸市邯 山区是(已有 35个 部 门 的450 个事项使用) 是暂 无 上报内容暂 无 上报内容A政务服务事项库 B办件信息库C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已经实现40邯郸市X 南新区( 已有 8 个 部 门 的116 个事项使用)否计 划 实施办件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已经建设未实现2、XX省 93、40 个区县级移动端应用系统建设情况据初步统计,XX省 40 个县(市、区)级目前具备公众号 11 个,建设手机端 APP 应用的共有 4 个,但是,能否实现手机端业务办理还需进一步调研。具体如下表所示:1石家庄市赞皇县公众号名称 1:zhongxinfuwuhao2唐山市遵化市公众号名称 1:遵化市政务服务中心(1)移动 APP:APP 名称 1:曹妃甸区移动审批34唐山市廊坊市曹妃甸区固安县Android 版APP 名称 2:曹妃甸政务服务在线(手机版)Android 版(2)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2)公众号名称 1: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1)移动 APP:移动政务 2)公众号名称 1:固安政务94、5沧州市肃宁县公众号名称 1:肃宁县政务服务中心6衡水市饶阳县公众号名称:饶阳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7邯郸市永年区公众号名称:永年区行政服务中心8邯郸市曲周县APP 名称:网信曲周9邯郸市肥乡区公众号名称:邯郸市肥乡区政务服务中心10邯郸市馆陶县公众号名称:gtzwfwzx11邯郸市磁县1、APP 名称邯郸市民网(Android 版、iOS 版序号 区市 县(市、区)手机端应用备注序号12区市县(市、区手机端应用备注2、公众号名称:邯郸市民网邯郸市魏县公众号名称:畅通魏州3.2.5. 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业务办理情况我省省直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主要以服务中心实95、体大厅办事、职能部门、互联网三种途径为主,具体情况如下。3.2.5.1. 省直部门业务情况统计据初步统计,我省省直部门涉及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共计 734 项,其中行政审批类 480 项,公共服务服务类 254 项,详见下表: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1XX省公安厅17 项0 项29XX省粮食局2 项4 项2XX省人力资源11 项16 项30XX省旅游发展暂无上暂无上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保险监督管暂无上暂无上委员会报内容报内容34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XX省财政厅报内容7 项报内容2 项3132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XX省民政厅5 项6 项5 项7 项5XX省地方税务4 项0 项396、3XX省农业厅省30 项暂无上6局XX省地质矿产0 项0 项34农工办XX省气象局4 项报内容2 项7勘查开发局XX省地理信息7 项3 项35XX省人民防空3 项4 项8局XX省地震局1 项0 项36办公室 人民银行石家庄 中心支行 XX省人15 项1 项9国网XX省电力0 项2 项37民政府 法制办公室0 项2 项公司省直部门业务统计表省直部门业务统计表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10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 项10 项38XX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11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6 项7 项39XX省商务厅8 项11 项12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8 项18 项97、40石家庄海关8 项8 项13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23 项3 项41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2 项0 项14XX省教育厅11 项12 项42XX省水利厅12 项3 项15XX省教育考试院0 项7 项43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XX省供销合作 总社4 项21 项16XX省公共资源监督办公室0 项4 项44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1 项0 项17XX省国防科技工业局3 项0 项45XX省环境保护21 项12 项18河北海事局32 项15 项46厅9 项报内容19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0 项1 项47XX省国家税务局3 项6 项20XX省水利厅12 项3 项48XX省司法厅10 项暂无上报内容21XX省98、体育局2 项4 项49XX省通信管理局 XX省人民政府 外事办公3 项2 项22XX省统计局XX省卫生计生2 项3 项50室1 项0 项23委33 项11 项51XX省文物局XX省无线电管19 项2 项24XX省文化厅XX省新闻出版11 项4 项暂无上52理局XX省烟草专卖8 项1 项25广电局XX省盐务管理34 项报内容53局3 项0 项26局XX省知识产权4 项0 项54省政府参事室XX省质量技术0 项0 项27局0 项5 项55监督局12 项22 项暂无上省直部门业务统计表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序号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28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 项10 项3.2.5.2. 省直部门99、网上办事情况分析1、省直部门已实现了办事指南发布、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功能的事项共计 385 项,其中包括行政审批类 293 项、公共服务类 92 项。事项 网络部署情况见下表:网络部署事项类别互联网政务内网总计行政审批类293 项187 项480 项公共服务类92 项162 项254 项总计385 项349 项734 项2、事项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清单发布、办事指南发布、在线受理、在线办理、在线咨询、在线查询待等,详见下表: 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1XX省公安厅行政审批:5 项公共服务:0 项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E在线100、办理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办事指南发布B 在线受理2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行政审批:11 项公共服务:16 项C 在线办理 D 在线咨询 D在线查询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行政审批:7 项公共服务:2 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4XX省财政厅行政审批:4 项公共服务:0 项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 F 在线咨询 G在线查询行政审批:0 项暂无上报内容5XX省地方税务局公共服务:0 项A清单发布6X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行政审批:1 项公共服务:3 项C在线受理 D101、在线办理E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行政审批:1 项B办事指南发布7XX省地理信息局公共服务:0 项A在线受理 B在线办理行政审批:0 项C在线咨询8XX省地震局公共服务:2 项D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受理D在线办理行政审批:14 项E在线查询9国网XX省电力公司公共服务:3 项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 在线受理D 在线办理10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审批:6 项公共服务:2 项E 在线查询 F在线查询A. 办事指南发布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11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审批:4 项公共服务:7 项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办102、理D在线咨询E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12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行政审批:23 项公共服务:3 项B办事指南发布 C 在线预约 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13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行政审批:11 项公共服务:1 项C在线受理 D在线办理E在线咨询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14XX省教育考试院行政审批:1 项公共服务:2 项C. 在线受理D. 在线办理E在线咨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受理15XX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行政审批:5 项公共服务:5 项D在线办理E在线咨询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 在线预约行政审批:5 项D 在线受理16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共服务:2 103、项E 在线办理F 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B办事指南发布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17XX省农业厅、省农工办行政审批:4 项公共服务:3 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A清单发布18XX省气象局行政审批:2 项公共服务:0 项B办事指南发布C其他,具体为:我办网站建立了网上办事栏目,其中在线申报栏目直接链接到省政务服务平台,设有在线申报操作指南,讲解每一个步骤如何操作。行政审批:0 项A办事指南发布19XX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公共服务:0 项A清单发布20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行政审批:0 项公共服务:0 项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查询 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21XX省104、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政审批:项 公共服务:项C 在线预约 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 F 在线支付 G 在线咨询 H在线查询行政审批:5 项22XX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公共服务:1 项行政审批:项公共服务:项他,文档资料下载A清单发布 B办事指23XX省商务厅行政审批:32 项南发布 C在线咨询D在线查询24石家庄海关公共服务:0 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受理D在线办理E在线咨询25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12 项公共服务:0 项A办事指南发布 B其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26XX省水利厅行政审批:0 项公共服务:0 项B办事指南105、发布C在线咨询D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27XX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0 项公共服务:4 项B办事指南发布 C 在线预约 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 F 在线支付 G 在线咨询H在线查询行政审批:0 项A其他,具体为:政务信息发布28XX省公共资源监督办公室公共服务:0 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29XX省供销合作总社行政审批:0 项公共服务:0 项C在线咨询 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受理行政审批:21 项D在线咨询30XX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共服务:8 项E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 在线受理31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行政审批:23 项公共服务:2 项D 在线办理 E 在线咨询 F106、在线查询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32XX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审批:0 项公共服务:1 项D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F 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H其他,具体为:单位业务网上办理。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33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审批:1 项公共服务:6 项C在线预约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支付 G在线咨询 H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受理34XX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审批:12 项公共服务:0 项D在线办理E在线咨询35XX省水利厅公共服务:0 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E在线办理F在线咨询G107、在线查询36XX省司法厅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A清单发布37XX省体育局行政审批:2 项公共服务:0 项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咨询D在线查询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38XX省通信管理局行政审批:2 项公共服务:2 项无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受理D在线办理39XX省统计局行政审批:2 项公共服务:0 项G在线咨询 E在线查询F其他,具体为:全省报名参加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网上报名、网上缴费。A清单发布40XX省卫生计生委行政审批:11 项公共服务:2 项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受理 D在线办理 E在线咨询F在线查询行政审批:9 项A清单发布B108、办事指南发布41XX省文化厅公共服务:1 项行政审批:18 项A办事指南发布42XX省文物局公共服务:2 项行政审批:8 项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其他,表格43XX省无线电管理局公共服务:1 项行政审批:0 项暂无上报内容 A清单发布44XX省知识产权局45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审批:11 项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咨询公共服务:0 项D在线查询下载发布公共服务:4 项省直部门网上办事建设情况统计表序号部门网办事项数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46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20 项公共服务:4 项C在线受理D在线办理E在线查询F其他,具体为:问题咨询3、在省直部门中,109、有 17 个部门有部分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详见下表:序号部门名称序号部门名称1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0XX省海事局2XX省财政厅11XX省环境保护厅3XX省地理信息局12XX省司法厅4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13XX省统计局5XX省粮食局14XX省卫生计生委6XX省煤矿安全监察局15XX省无线电管理局7XX省民政厅16XX省新闻出版广电局8XX省人民防空办公室17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9XX省公共资源监督办公室3.2.5.3. 各设区市、县(市、区)业务情况统计1、各设区市业务情况统计 据初步统计可知,我省各设区市在现有政务应用的系统基础上,逐步纳入本区域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推进110、实施网上审批,详见下表:序号地市事项情况1石家庄市目前已将全省36 个市直部门的 152 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其他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序号地市事项情况2承德市网上覆盖市直 41 个部门 396 项行政审批事项和 11 个区县 341 个单位 4183项3张家口市暂无上报内容4秦皇岛市43 个进驻政务中心的市直部门;250 余项审批服务事项5唐山市行政许可 159 项;行政处罚 600;行政征收类 28;行政强制类 119;行政确认 116;行政裁决 19;行政给付 25;行政奖励 52;行政监督 270;其他 388;政府内部审批 4 项。6廊坊市239 项行政审批事项,131 111、项纳入系统。7保定市行政权力事项 2987 项,责任事项共计 4237 项。8沧州市共涉及事项 805 项,其中市级 441,县级 259,乡级 55,村级 80,市县联动事项 37。9衡水市全市第一批 17 个市直部门 132 项行政审批实现全部实现网上审批,第二批16 个部门正在逐步推进10邯郸市暂无上报内容11定州市暂无上报内容12辛集市176 项进驻审批中心2、各县(市、区)业务情况统计根据初步统计可知,40 个县(市、区)中,服务事项最多的是邯郸市邱县,有行政审批事项 74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41 项,共计 890 项。最少的是唐山市高新区,只涉及行政审批事项 71 项。其中沧州112、市沧县提交的调研表是三个局的 情况,并无该县服务事项的相关资料,需要进一步调研。序号区划服务事项区市县(市、区)1石家庄市无极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08 项、公共服务事项 13 项2石家庄市行唐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236 项、公共服务事项 124 项3石家庄市赞皇县暂无上报内容序号区划服务事项区市县(市、区)4张家口市康保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74 项、公共服务事项 21 项5唐山市路南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83 项、公共服务事项 106 项6唐山市开平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74 项、公共服务事项 110 项7唐山市古冶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94 项、公共服务事项 0 113、项8唐山市丰润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269 项、公共服务事项 80 项9唐山市丰南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9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48 项10唐山市遵化市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266 项、公共服务事项 225 项11唐山市迁安市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76 项、公共服务事项 53 项12唐山市迁西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96 项、公共服务事项 278 项13唐山市滦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245 项、公共服务事项 179 项14唐山市滦南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68 项、公共服务事项 258 项15唐山市曹妃甸区本局有行政审批事项 148 项、公共服务事项 2 项16唐山市乐亭县本地114、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275 项、公共服务事项 80 项17唐山市高新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71 项、公共服务事项项18沧州市肃宁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68 项、公共服务事项 132 项19沧州市沧县本局有行政审批事项 1 项、公共服务事项 1 项(公安局网络安全大队)沧州市本局有行政审批事项 1 项、公共服务事项 0 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沧州市本局有行政审批事项 3 项、公共服务事项 3 项(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沧州市吴桥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56 项、公共服务事项 169 项21衡水市饶阳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45 项、公共服务事项 43 项22衡水市景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115、事项 208 项、公共服务事项 123 项23衡水市固安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98 项、公共服务事项 22 项序号区划服务事项区市县(市、区)24邯郸市武安市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18 项、公共服务事项项25邯郸市鸡泽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27 项、公共服务事项 402 项26邯郸市邱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74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41 项27邯郸市永年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41 项、公共服务事项 160 项28邯郸市曲周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3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73 项29邯郸市肥乡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88 项、公共服务事项 169 项30邯郸市馆陶县本县有行政116、审批事项 119 项、公共服务事项 238 项31邯郸市涉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5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60 项32邯郸市广平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05 项、公共服务事项 201 项33邯郸市成安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85 项、公共服务事项 108 项34邯郸市魏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59 项、公共服务事项 164 项35邯郸市磁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65 项、公共服务事项 424 项36邯郸市临漳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46 项、公共服务事项 185 项37邯郸市大名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76 项、公共服务事项 102 项38邯郸市复兴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0117、2 项、公共服务事项 6 项39邯郸市邯山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86 项、公共服务事项 264 项40邯郸市X南新区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16 项、公共服务事项 74 项3.2.5.4. 各设区市、县(市、区)网上办事情况分析1、各设区市网上办事功能实现情况分析 我省各设区市实现了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等,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序号区市网上办事功能实现情况1石家庄市实现网上受理审批,不同窗口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共享、业务协同。2承德市实现行政许可审批的网上办理、并联审批、统计查询、网上反馈、统一收件、短信提醒、现场评议等功能。序号区市网上办事功能实现情况3张家118、口市暂无上报内容4秦皇岛市实现办件受理,办件环节登记(受理、审批、核准、办结等环节的办理人员、时间等信息)、时限监察以及各项统计查询功能。 基本实现“受5唐山市理服务零距离、办证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事 程序零障碍、法定之外两收费” 实现行政审批的在线申请、材料下载提交、办事预约、网上预审、在线67廊坊市保定市审批等功能。涉及 38 个部门 322 事项可进行网上申请、网上预约、网上咨询。8沧州市网上注册、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核、网上打证。 实现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反9衡水市馈、网上监督等 实现了事项的办事指南、咨询、预约、申报、查询、缴费、评119、议、投诉 等功能。 提供网上办件的场景导航、预约、申报、查10邯郸市询、表格下载、事项咨询、 投诉等。 统一导航、统一申报、统一办理、统一查询、统一互动、统一评价,实11定州市现一网受理,全城通办。12、各辛集市县(市、区)网上办情况分析2根据初步统计可知,40 个县(市、区)中,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办理主要功能是指办事指南发布、在线查询、清单发布、在线咨询等。)服务事项最多的是沧州市肃宁县,涉及 172 个事项(84 项行政审批事项、88 项公共服务事项)。区划总体情况序号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石家庄本地区有 0 项行政审批和 01市办理。本地区有 56120、 项行政审批和A. 清单发布B. 办事指南发布2石家庄市行唐县33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C在线咨询 D在线查询3石家庄赞皇县暂无上报内容无暂无上报内容无极县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市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4张家口市康保县本地区有 174 项行政审批和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D在线咨询E在线查询 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5唐山市路南区本地区有 183 项行政审批和106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E在线咨询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本地121、区有 152 项行政审批和B办事指南发布6唐山市开平区58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暂无上报内容C在线受理唐山市 D在线办理 E在线唐山市咨询A清单发布唐山市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预约本地区有 174 项行政审批和D 在线受理7唐山市古冶区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E 在线办理 F 在线咨询G 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预约8唐山市丰润区本地区有 207 项行政审批和8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查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9唐山市丰南区本地区有 199 项行政审批和45 项公122、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10唐山市遵化市本地区有 266 项行政审批和75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咨询F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11唐山市迁安市本地区有 176 项行政审批和53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公共服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本地区有 363 项行政审批和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受理12唐山市迁西县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本地区有 0 项行政审批和 0无13唐山市滦县项公共服务123、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本地区有 165 项行政审批和无暂无上报内容A在线预约 B在线受理14唐山市滦南县258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无C在线办理 D在线咨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15唐山市曹妃甸区本局有 148 项行政审批和 0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项公共服是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支付 G在线咨询H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16唐山市乐亭县本地区有 275 项行政审批和8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是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124、发布17唐山市高新区本地区有 71 项行政审批和0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项公共无C在线受理 D在线办理 E在线查询本地区有 98 项行政审批和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18廊坊市固安县22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本地区有 84 项行政审批和无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查询19沧州市肃宁县网上办理。A办事指南发布 B在线受理C在线办理20沧州市吴桥县暂无上报内容无D其他,具体为:在线审批、审核、办结、在线拍照上传、在线加密文件。 以上内容均正在建设 中。88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是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21沧州市沧县公安局网络125、安全大队有 1 项行政审批和 1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 食品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药品监督管理局有 1 项 行政审批和 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 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有 1 项 行暂无上报内容无 暂无上报政审批和 1 项公共服务事 项已实现网上办理。 本地区有 4 项行政审批和 0 项公内容 暂无上报内容22衡水市景县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 办理。本地区有 0 项行政审批和10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23衡水市饶阳县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A.办事指南发布 B.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24邯郸市武安市本地区有 109 项行政审批和873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B办126、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 G在线查询 H在线支付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预约本地区有 127 项行政审批和D在线受理25邯郸市鸡泽县402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E在线办理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26邯郸市邱县本地区有 253 项行政审批和141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27邯郸市永年区本地区有 122 项行政审批和12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B办事指南发布127、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28邯郸市曲周县本地区有 139 项行政审批和173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C在线预约29邯郸市肥乡区本地区有 88 项行政审批和169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暂无上报内容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D在线受理30邯郸市馆陶县本县有 0 项行政审批和 0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 G在线查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128、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31邯郸市涉县本地区有 149 项行政审批和41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A办事指南发布 B 在线预约 C 在线查询 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F在线咨询A清单发布32邯郸市广平县本地区有 92 项行政审批和157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 暂无上报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33邯郸市成安县本地区有 0 项行政审批和 0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内容 否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34邯郸市魏县本地区有129、 128 项行政审批和123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咨询 G在线查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35邯郸市磁县本地区有 136 项行政审批和221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A. 在线查询B. 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 F在线支付 G在线咨询 H其他,具体为:在线 评议、在线投诉A. 办事指南发布B. 在线预约 C在线受理36邯郸市临漳县本地区有行政审批事项 146项、公共服务事项 185 项本地区有 135 项行政审批和否D. 在线咨询E. 在线查询37邯郸市大名县93 项公130、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A清单发布38邯郸市复兴区本地区有61 项行政审批和6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暂无上报内容B办事指南发布 C在线预约D 在线受理 E 在线办理 F 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A清单发布 B办事指南发布39邯郸市邯山区本地区有 186 项行政审批和264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网上办理。否C在线预约 D在线受理 E在线办理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序号区划总体情况区市县(市、区实现网上办理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事项政务网站服务内容A清单发布B办事指南发布本地区有 116 项行政审批和C在线预约40邯郸市X南新区74 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否D在线受理网上办理。E在131、线办理F在线咨询G在线查询3.2.6. 我省政务应用部署情况XX省各省直部门以及各设区市、县(市、区)正不断提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网络层建设。(1) 各业务系统大多部署在互联网层,提供给公民使用,其次是审批系统,为政府审批人员提供服务。(2) 各地市、都建有各自独立的政务网,可为部门审批业务提供网络支撑。3.2.6.1. 省直部门政务应用部署情况据初步统计,XX省省直部门已建系统、在建系统和计划建设系统业务系统中能够计入网络建设情况统计的系统总数为 102 个(数值说明:根据目前收集的调研表填写内容,市直部门包括在建的、已建的、计划建设的应用系统在内共计 129 个,我们讨论应用系统网132、络部署情况时,只考虑已建系统 102 个。)具体网络部署情况如下:(1)63 个社会侧系统部署在互联网;(2)19 审批系统部署在政务办公内网;(3)17 个部署在政务外网;(4)3 个部署在其他专网的系统;数值说明:上述 102 个系统中,有 2 个系统承载网络是同时部署在互联网和办公内网之上;5 个系统同时部署在互联网和政务外网;1 个系统同时部署在政务外网和办公内网。63 个部署在互联网的系统如下表: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1XX省公安厅河北公安网已建系统互联网2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3XX省133、财政厅政府采购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4XX省地方税务局河北地税网上办税服务厅已建系统互联网5XX省地理信息局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6XX省地理信息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7XX省地理信息局XX省测绘项目备案登记管理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8国网XX省电力公司“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已建系统互联网9国网XX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电力”微信公众号已建系统互联网10国网XX省电力公司95598 互动网站已建系统互联网11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已建系统互联网12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已建系统互联网13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企业信用信134、息公示系统(河北)已建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14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XX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行政许可管理信息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15XX省教育厅教师资格网上认定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16XX省粮食局XX省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17XX省粮食局XX省粮食信息采集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18XX省粮食局XX省粮食信息政务协同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19XX省粮食局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20XX省旅游发展委员会XX省旅行社管理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21XX省旅游发展委员会XX省民间组织管理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22XX省气象局河北气象信息网已建系统互联网23XX省人民防135、空办公室河北人防(民防)网已建系统互联网24XX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依法应由商务部门和原外经贸部门负责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企业变更审批已建系统互联网25石家庄海关石家庄海关互联网门户网站已建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26石家庄海关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27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食品药品监督局省本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28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制证管理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29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省食品经营许可行政审批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30XX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信息系统已建系统互136、联网31河北海事局防污染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2河北海事局船载客货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3河北海事局船员电子申报暨综合信息平台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4河北海事局船舶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5XX省环境保护厅XX省环保厅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36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及单位网上业务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7XX省国家税务局XX省国家税务局“云办税厅”已建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38XX省国家税务局河北国税12366 纳税服务综合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39XX省国家税务局XX省国家税务局137、门户网站已建系统互联网40XX省国家税务局XX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建系统互联网41XX省通信管理局ICP/IP 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2XX省通信管理局电信业务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3XX省通信管理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4XX省通信管理局局长信箱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5XX省通信管理局用户申诉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6XX省统计局涉外社会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47XX省统计局境外组织、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社会调查项目审批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48XX省统计局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缴费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49XX省统计138、局XX省因公出访网上申报、在线查询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50XX省统计局XX省 APEC 商务旅行卡申办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1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信息平台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2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3XX省卫生计生委河北卫生行政审批平台大型设备采购审批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4XX省卫生计生委XX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许可网上服务中心建设系统互联网55XX省文物局河北文物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6XX省无线电管理局XX省无线电管理局网站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7XX省知识产权局XX省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已建成系统互139、联网58XX省知识产权局中外专利检索服务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59XX省知识产权局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60XX省知识产权局XX省专利资助申报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61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XX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电子政务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62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63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X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1XX省公安厅资源服务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已建系统办公内网2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140、办公业务平台已建系统办公内网3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XX省经济户籍管理系统已建系统办公内网4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e-CIQ 主干系统已建系统办公内网5XX省教育厅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验证点受理系统已建系统办公内网6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已建系统办公内网7XX省商务厅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核已建系统政务外网办公内网8XX省商务厅货物自动进口许可已建系统办公内网9XX省商务厅货物出口许可证发放已建系统办公内网10XX省商务厅受理商务举报、投诉、申诉、咨询已建系统办公内网11室河北国土资源政务系统河北国土资源远程网上报卷系已建成系统办公内网12室统已建成141、系统办公内网互联网13河北海事局防污染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办公内网互联网14河北海事局船载客货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办公内网19 个部署在办公内网的系统如下表: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XX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 承载网络15河北海事局船员电子申报暨综合信息平台已建成系统互联网 办公内网16河北海事局船舶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17河北海事局船舶登记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办公内网18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及单位网上业务系统 XX省因公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19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出访审批护照签证系统已建成系统办公内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142、统状态 承载网络1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XX省婚姻登记管理信已建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2XX省民政厅息系统 XX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已建系统政务外网34XX省民政厅XX省民政厅统XX省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已建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政务外网政务外网5XX省商务厅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核已建系统办公内网67XX省环境保护厅XX省司法厅审批系统律师业务系统已建成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外网8XX省司法厅公证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9XX省司法厅司法鉴定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0XX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1XX省司法厅社区矫正业务系143、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2XX省司法厅行政许可审批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7 个部署在政务内网的系统如下表:XX省环保厅行政许可网上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 承载网络13XX省司法厅司法考试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4XX省司法厅干部队伍组织培训业务系统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5XX省司法厅财务装备与资产管理业务系统 涉外社会调查机构资格已建系统政务外网16XX省统计局在我国境内进行社会调查项目审批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17XX省统计局已建成系统互联网政务外网认定 系统 境外组织、个人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 承载网络1办公室XX省领事认证业务办理系统XX省因公赴港澳通行144、证管理已建成系统其他专网2办公室系统已建成系统其他专网3XX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外交部因公电子护照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其他专网3 个部署在其他专网的系统如下:XX省人民政府外事XX省人民政府外事XX电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772 个部署在互联网和政务外网的系统:序号部门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1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务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XX省环保厅行政许可网上 审批系统已建系统互联网 政务外网互联网2XX省环境保护厅已建成系统政务外网应用系统5 个部署在互联网和办公内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 承载网络1河北海事局防污染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145、办公内网2河北海事局船载客货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3河北海事局船员电子申报暨综合信息平台已建成系统互联网办公内网4河北海事局船舶管理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 办公内网5X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直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及单位网上业务系统已建成系统互联网 办公内网1 个部署在政务外网和办公内网:序号部门应用系统备注系统名称系统状态承载网络1XX省商务厅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审核已建系统政务外网办公内网3.2.6.2. 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务应用部署情况(不含邢台)据初步统计,XX省 11 个区市、40 个县(市、区)网络建设情况如下: 1、11 个区市基本都已实现了政务外网的覆盖,正在向县、村级延伸146、;2、每个区市的网络都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3、网络带宽有待提升,如衡水市近期将对网络带宽进行逐步扩容;4、40 个县(市、区)中有 23 个都已实现政务外网的接入,比如沧州市吴桥县正在建设县(24 个科局)、乡(10 个乡镇)、村(100 个村)三级政务外网; 3 个县(市、区)(沧州市肃宁县、石家庄无极县、邯郸市X南新区)未接入政务外网,14 个未上报内容;(1) XX省 11 个区市网络建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327序号区市1 石家庄市2 承德市网络建设备注1、政务外网:22 个市县区 4M 到县(其他 10M);2、电子政务外网在信息中心。网络实现了对全市 174 个市直部门、8 县 4147、 区及所辖乡镇的全覆盖,其中,双桥区、双滦区开发区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延伸到了村便民服务中心。2、入网带宽情况:市直部门 100M;区县级核心达到 500M;市级电子政务外网达 2G;乡镇到县级为 10 兆;3、数据中心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 64CPU、1440G 内存、200T存储能力建设,建设完成将达到 320 核 2560G 计算资源、300T 存储能力。3 张家口市 1、政务外网由市政务办的外网管理处管理;4 秦皇岛市5 唐山市6 廊坊市7 保定市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务办以电子政务外管理,有自己的网络,外网维护单位在工信局,大多数的委办局都是政务外网。政务网络经政务外网;市本级及全市 15148、 个县 983 个直属部门和乡镇审批网络全部接通。公民政府网站有连接,有独立的办事网站;2、的政务云依托工信局的云平台;3、其他部门的业务网还没有;4、政务全市外网到县有些乡镇有审批权门户网站在市政务办进行管理;2、网上审批大厅在互联网上运行,政务外网扩展到县,有些乡、村市直部门已接入政务外网;3、网络带宽有待提升。8 沧州市 1、政务外网到市县乡村四级打通,100M 接入;9 衡水市10 邯郸市11 辛集市网络覆盖 42 个市直部门、市四套班子机关、军分区机关共计 47个单位网络;网络带宽:互联网出口为 700M;,到各部门及县市区 50M,近期将扩容实现总出口 1G,各部门及县市区 100149、M 政务外网网络在电子政务外;总宽带 1G,县 100M;3、行政审批系统和市民网在政务大厅,电子监察在互联网;4、工信局负责建设政务云 政务外网由市政务办的信息中心管理; 政务服务中心连接各局、乡镇采用电子政务外网专线;3、中心端配置了网络防火墙设备,入侵检测系统,网页防篡改系统等设备保障网络安全。(2) XX省 40 县(市、区)网络建设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区市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情况备注1 石家庄市 无极县 未接入2 石家庄市 行唐县 全县共计 12 个部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3 石家庄市 赞皇县 已接入 24 个主要涉及部门和赞皇县行政服务中心平台4 张家口市 康保县 暂无上150、报内容5 唐山市6 唐山市7 唐山市8 唐山市9 唐山市10 唐山市11 唐山市12 唐山市13 唐山市14 唐山市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遵化市迁安市迁西县滦县滦南县唐山市路南区电子政务外网涵盖22 个部门单位及10 个乡镇(街道)。已和全部县级部门相接暂无上报内容我 23 个乡镇(街道)和 41 个单位全部接入了电子政务外网 全区已实现区域内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政务外网统 一管理遵化市电子政务外网涵盖 49 个部门单位及 27 个乡镇(街道)。暂无上报内容各审批部门、全部乡镇暂无上报内容租用联通 10M 光纤宽带与市联网;县内部租用联通光纤宽带组网,带宽 100M;互联网出口分别151、租用联通(400M)、电信(300M)、移动(200M)三家运营商光纤宽带,统一出口单位 88 家,终端 2993 个,统一出口率 100%。15 唐山市 曹妃甸区 行政审批局已全局联通政务外网16 唐山市17 唐山市18 廊坊市19 沧州市20沧州市21 沧州市乐亭县高新区固安县肃宁县沧县吴桥县县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行政单位全部接入政务外网。本地区内已延伸至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与市级实现互联互通。暂无上报内容没有接入 暂无上报内容 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正在建设县(24 个科局)、乡(10 个乡镇)、村(100个村)三级政务外网。)序号区市县(市、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情况备注22 衡水市23 衡152、水市24 邯郸市25 邯郸市26 邯郸市27 邯郸市28 邯郸市29 邯郸市30 邯郸市31 邯郸市32 邯郸市33 邯郸市34 邯郸市35 邯郸市36 邯郸市37 邯郸市38 邯郸市39 邯郸市景县 饶阳县武安市鸡泽县邱县永年区曲周县肥乡区馆陶县涉县 广平县成安县魏县 磁县 临漳县大名县复兴区邯山区暂无上报内容已接入暂无上报内容开通了 14 个部门共用的XX省重点项目在线监管平台 县、级已接通,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发改局、信访局、政 法委已接通。 目前,我区八个单位接入政务外网,开展信访接访、纪律 检查网、大组工网、编制上报、项目审批、公文接收等工 作。 已接通发改局、规划局窗口、环保局窗口153、国土局窗口林业局窗口、城建局窗口。已经接入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暂无上报内容县级全市已接入外网全县所有部门和乡镇已全部接入租用专用光纤组建城域网,统一布署临漳县电子政务外网已通过县联通公司接入到各乡镇已接通暂无上报内容开通了 14 个部门共用的XX省重点项目在线监管平台40 邯郸市 X南新区 暂无接入3.2.7. 我省政府信息资源现状经调研发现,我省政府已有的信息资源类型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一是内部办公积累的公文、报告信息,包括签报、督办、发文、政务报送、交换公文等;二是外购信息资源系统,包括信息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社会舆情等;三是省政府自建的信息资源系统;四是154、各厅局各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的业务数据;五是政府网站信息,其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动态、业务文档等信息。3.3. 现有系统准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3.3.1. 网上办事整体水平不高网上办事以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及各部门门户网站为主,主要功能包含办事指南查询、权责查询、网上事项申报等。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对接的部门很少 ,部分事项只能查看办事指南而不能在线进行填表申报,网站仅充当代收资料,能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事的事项非常少,办事人仍需跑服务中心大厅办理。3.3.2. 系统功能缺陷成网上办事的技术障碍有部分政务应用系统是在 2006 年开发建设的,距近已有 10 余年,政务服务的形式、审比流程革新,系统155、功能、技术、架构,都不能满足现有政务服务要求,如:材料电子化、CA 应用、在线电子化审批功能都无法实现。3.3.3. 审批标准不统一,服务难下沉到基层省直部门 724 个事项使用的系统有 102 个之多,还有少数事项没有系统,不同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均不一样,如在服务中心大厅中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窗口工作人员需对多套应用系统进行专业培训,在业务操作中,业务人员需要反复切换应用系统,十分不便。审批与服务事项根据办事需要,下放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实施,不同的实施单位存在实施不同的实施标准,为更好的实现简政放权,推行网上办事,需加强审批标准化管理,对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材料、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各个要156、素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各个环节,统一事项、数据、流程、材料、时限等政务服务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办事流程。3.3.4. 数据共享不足,协同办公困难省直部门 102 套已建应用系统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及业务分别独立建设,部分省直部门、地市还建立了企业证照库、人口信息库、信用信息库,由于缺乏数据共享平台,造成信息不能被很好的利用,业务件不能根据办事流程自动分拔到相关系统中进行办理,需人工转交或由办事人员在完成一个环节审批后将结果及下一环节所需的材料提交到下一环节审批部门进行申报,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困难,办事人员交过资料需重复提交,而且需在不同部门、窗口间来回跑路。3.3.5. 157、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监管体系目前,我省在政务服务监管方面的应用建设相对较少,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权力运行中电子监察覆盖率偏低,绩效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需加强权力运行体系的完善。而且当前的政务应用系统由各部门分散独立开发建设,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安全意识不够,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均未采用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技术构建,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安全性不足,建议可采用集约化建设模式,统一构建政务云平台,统一为省级部门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3.4.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3.4.1. 项目建设的意义3.4.1.1. 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通过对全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标准规范化制定和管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158、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实名用户标准化、线上线下支付标准化等,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3.4.1.2. 实现政务服务精准化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群众“点餐”与政府“端菜”相结合,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3.4.1.3. 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流程,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159、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3.4.1.4. 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化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促进实体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公众和企业办事网上直办、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3.4.1.5. 实现政务服务协同化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多级联动数据共享平台,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数据共享交换,改变行政部门主导的“单中心、多线条”的政务服务160、模式,实现业务多部门协同化,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3.4.2. 项目建设必要性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项目的建设,能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显著减少政务成本,还有利于促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转变,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2.1. 推进全省网上办事,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的需求当前,网上办事入口分散,以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及各部门门户网站为主。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对接的部门很少,部分事项只能查看办事指南而不能在线进行填表申报,网站仅充当代收资料,能实现全流程网161、上办事的事项非常少,办事人员仍需跑服务中心大厅办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要求,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构建统一网上事项申报入口,整合省直各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深化按全流程网上办事,实现事项申报、受理、审批、办结的一站式网上办事服务。3.4.2.2. 推动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整合XX省、市级、区县相关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连通“信息孤岛”,建立统一、集中、实时的数据交换中心和公共资源数据库,对政务服务基础数据、政务服务过程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162、进行融合分析,有效利用政务信息数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用户参与度、增强决策科学性,为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和服务效能。3.4.2.3. 推动构建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为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优化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程序严密、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监督有力,163、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为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3.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5.1. 外部条件保障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文件(国办函201610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 23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 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的总体安排。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文件(国办函2016108 号)是164、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当前网上政务服务存在的服务不便捷、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总结相关地方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经验基础上,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审批难、跑腿多、证明多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化网上政务服务的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文件要求,结合XX省实际,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评165、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3.5.2. 内部条件成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相当的经验,并调研考察了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优异的省市,调研了我省各省直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收集了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需求和建议,依据国办函 108 号文件及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要求,进行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规划和设计,目前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内部条件已具备,可以开展平台的建设工作。3.5.3. 166、技术条件可行本项目涉及的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备,中间件产品、工具软件等也均为业界主流产品,有众多国内政府项目的成功实践经验,系统稳定、技术可行,能够对应用系统建设与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由此可见,本项目应用开发、运行管理所涉及到的各项技术,均为适宜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成熟技术,不存在任何技术瓶颈,切实可行。综上所述,本项目内部条件成熟,外部条件保障,技术条件可行,建设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项目的条件已经具备。第四章 需求分析4.1.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河北重要讲167、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以自然人、法人办事为主线,以联网办事为核心,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形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168、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如下: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形成联通省市两级的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设行政审批、公众服务两大功能。通过门户网站、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各类政务服务。采用省市两级架构构建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下通地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横向贯通省直厅局,形成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的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连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承载地市和县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基于省级安全等169、级保护要求,在统一的安全保护策略下,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保障建设,主机及存储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与数据的双重安全。4.2.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4.2.1. 业务功能4.2.1.1. 网上办事需求XX省网上办事以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及各部门门户网站为主,只有少数事项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办事人员仍需跑部门实体窗口办理。需要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立面向各部门政务服务的政务服务互联网门户,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增加网上办理渠道、延伸服务范围、扩大XX省网上办事覆盖率,使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进行网上办理,同时,避免各部门重复建设网170、上办事系统。4.2.1.2. 智慧化办事需求XX省政府部门办事智慧化水平低,影响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办事人员需配备大量的设备,如:身份证读卡器、摄像头、评价器、扫描仪、双显示设备等。大量设备在安装、使用、维护都需专业培训。4.2.1.3. 协同办公需求目前XX省各部门的职能及业务分别独立建设,系统间没有对审批事项相关的系统进行对接,业务件不能根据办事流程自动分拔到相关系统中进行办理,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困难,需要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政务服务业务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4.2.1.4. 审批标准化需求审批与服务事项根据办事需要,下放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实施,不同的实施单位存在实施不同的实171、施标准,为更好的实现简政放权,推行网上办事,需加强审批标准化管理,对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材料、审批权限、审批流程等各个要素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各个环节,统一事项、数据、流程、材料、时限等政务服务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办事流程。4.2.1.5. 办事指南规范化需求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是为方便用户办事,在实施清单标准化基础上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主体、依据、流程、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所作的指导性说明,并规定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各方应共同遵守的规则。4.2.1.6. 政务服务事项一体化办理需求事项办理是指申请人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向政务服务实施机构提出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申请,政172、务服务实施机构依法通过实地核查、检验、检测、评审、鉴定等审查方式,对递交的申请作出决定并告知申请人的过程。政务服务实施机构通过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办事服务。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或实体大厅递交事项申请,政务服务实施机构通过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受理,经由业务办理系统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决定,最后将决定汇总至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告知申请人。4.2.2. 业务流程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全过程依托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支撑,业务数据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之间流转,具体全过程业务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用户注册登录、用户空间信173、息维护、政务服务事项定位和查询,以及政务服务的网上预约、申请、过程管理、办理反馈和互动咨询功能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实现;服务引导、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协同审批、事项办结和互动反馈功能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系统对申请表、附件材料、受理信息的抓取 ,对过程信息、审批结果和电子证照的发送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完成。4.2.3. 业务量分析XX省网上办事每年约有 2000 万笔业务。每年 80%的业务集中在 20%的时 间内完成,每天 80%的业务集中在 20%的时间内处理完成,高峰时段集中每天 上午 9:00-11:00,下午 2:00-4:00 时段。以下为用于估算的指标:应用系统:=1174、3 个年均业务量:2000 万工作日:365 11(法定节假日)-52(周日) 300 天日均业务量:66667 笔(工作日) 高峰日业务量:100,000 笔(工作日)(1) 全省外网查询类/浏览类业务并发用户峰值数和平均并发用户数估算 高峰时段集中每天 上午 9:00-11:00,下午 2:00-4:00 时段,以 10 万注册用户为计算依据,采用 8020 原则。 日均访问量为: 100,000*0.8/300 266 个/日 日高峰访问量为: (100,000*0.8)/(300*0.2) 1334 个/日 并发用户峰值数:(100,000* 0.8)/(4*60*0.2) 1667 175、个/分钟平均并发用户数: (100,000* 0.8)/(8*60) 167 个 /分钟(2) 全省平台访问量估算XX省每年约有 2000 万笔业务,那么查询类/浏览类业务的。 日均访问量为:20000000*0.8/300 53333 次/日 日高峰访问量 为:(20000000*0.8)/(300*0.2) 266667 个/日 峰值并发用户数:(20000000*0.8)/(4*60*0.2)333333 个/分平均并发用户数: (20000000* 0.8)/(8*60) 33333 个 /分4.3. 建设模式分析根据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规划,平台需采用统分方式进行建设,省176、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中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一建设,应用支撑平台中身份认证、网上支付、CA 电子印章等系统采取统建方式,政务业务平台、政务管理平台、政务服务信息库分建(或使用省下发标准版本),通过省、市两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省、市两级平台数据交换。4.4. 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当前政务应用系统由各部门分散独立开发建设,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安全意识不够,所建设的基础设施均未采用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技术构建,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安全性不足,建议可采用集约化建设模式,统一构建政务云平台,统一为省级部门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服务。4.4.1. 服务器资源需求XX省全省网上办事每年约有 800 万笔业务,根据业务量177、估算项目实施经验需要部署相关服务器,推荐 AMDOpteron(tm)Processor638064 核 DELLR815 服务器,部署虚拟化软件生成虚拟服务器,用于部署应用服务器中间件,虚拟服务器参数 1 个虚拟机配置 3*vCPU2.5GHz*12GB 内存,jClime 支撑 550 个并发,系统响应在 3.15 秒,TPS 通过率 99.99926%,vCPU 使用率 61%。每台物理服务器可生成 10 台虚拟服务器。通过估算,业务系统需要的最低虚拟机总数等于峰值并发用户数/应用服务器支撑并发用户数64837/500130 个虚拟机,业务系统采用高可用集群 HA 及负载均衡集群 LB 178、的实现方法来部署,因此虚拟机总约为 2 倍*25260 个虚拟机,共计 26 台物理服务器;cNosq 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服务器、mysql 服务器等数据存储使用物理服务器部署,共计 15 台。合计 41 台物理服务器用途数量及如下:用于生成虚拟服务器,采用高可用4*16 核处理器1应用服务器方法部署业务应用系统、软负载均衡服务及 Session 缓存服务等;26内存 128GB CNA 卡2*8 核处理器cNosq 数据库内存 32GB2服务器配置 12TB 本地存储高性能网卡4*8 核处理器3Oracle 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业务系统数据4内存 64GB4redis分布式持179、久化缓存中间件4CNA 卡4*8 核处理器内存 64GB CNA 卡5rabbitmq消息中间件24*8 核处理器内存 64GBCNA 卡序号 服务器类型用途数量参考配置/台集群 HA 及负载均衡集群 LB 的实现6mysql用于存储业务系统数据24*8 核处理器内存 64GBCNA 卡4.4.2. 存储资源需求按省级部门平均每年 500w 笔业务来估算,每笔业务由结构化数据(DB)和非结构化数据(附件)组成。每笔业务的结构化数据大约 1MB,非结构化数据大约 9MB。XX省“ 互联网+ 政务服务” 平台省级平台每年平均数据存储总量=500w*1MB+500w*9MB=50TB,按三年规划计算180、,存储资源需要 150TB 以上。4.5. 用户需求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如果按用户身份类型可以分为六类,即服务于六类人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用户、受理人员、审批人员、审改人员、监察人员、各级领导。六类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可概括为:最大程度地方便申报、方便审批、方便审改、方便监察、方便决策,简便留给群众,支撑由系统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中的用户身份类型分类和用户需求如表所示。用户层次用户类型用户特点用户需求办事人员自然人和法人用户分布范围广泛、层次众多。审批事项申报,了解行政审批的相关自然人事项受理人员熟悉自然人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应资料以及事项处理情况或结果。 窗口受理;操作181、人员水平不一定高,系统要标准和规范,节点可设置工作流程。 方便审批;操作人员水平不操作层自然人事项审批人员用,用户数量多熟悉自然人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多一定高, 系统要标准和规范,节点可设置工作 流程。 窗口受理;操作人员水平不一定高, 系统要标准和规法人事项受理人员熟悉法人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多范,节点可设置工作 流程。方便办事;要求能够便捷地进行行政法人事项审批人员熟悉法人业务,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多方便审批;要操作人员水平不一定高,系统要标准和规范,节点可设置工作流程。分析层审改人员业务素质高,是系统的核心需求人员,用户量少方便审改;需要了解系统及业务中的微182、观数据,在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监察人员业务素质高,用户数量少方便监察;提供行政审批的有效监督、考核手段。决策层领导素质高,用户数量少方便决策;可以监察、获得各种数据分析、用于决策和绩效评估。4.6. 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4.6.1. 功能需求4.6.1.1. 网上政务服务需求为适应“互联网+”政务处理要求,电子渠道应能同步、无缝受理各类查询和申请要求。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形成联通省市两级的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设行政审批、公众服务两大功能。通过门户网站、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各类政务服务。1) 门183、户网站: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上申报、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支付、网上反馈、网上投诉和网上监督等。2) 移动 APP:构建移动办事申报渠道,个人和企业通过手机实现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自主申报、材料上传、在线填表、事项办理进度查询等。3) 自助终端:与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集成,实现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与自助服务办事终端融合,实现终端的事项查询、申请材料电子化、在线申报以及信息共享等功能。4) 微信公众号:创建XX省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实现对公共服务事项自主申报、办理事项进度查询、查看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等功能。4.6.1.2. 网上业务办理功184、能需求为构建统一的全流程网上业务办理平台,各部门需改造升级业务办理系统,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的跨层级、跨业务部门的协同办理和事项的并联审批,并将其接入全省统一的全流程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利用 CA、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证照等技术构建业务办理系统,实现简单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审批和无纸化办理;实现审批过程留痕、审批资料电子共享、审批结果电子化出具。主要功能包括: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初审、网上承办、网上审核、网上批准、网上办结、电子批文、一次性补交告知等。构建办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审批办理的事项的网上业务办理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的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支撑企业设立登185、记多证合一、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投资项目多图联审等拓展应用。对事项办结后的材料进行电子化归档保存,主要包括:电子证照、决定及回执,申请人上传的各类电子文书及提报的审批项目基本信息,实施行政审批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审查、办理等过程形成的电子表单,行政审批关键业务行为的受理人、受理时间、办理情况等过程描述元数据,同时提供数据接口以备查。4.6.1.3. 政务服务应用需求需要建设覆盖全省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支付平台、业务办理平台等业务系统,实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规范梳理、网上服务优化并进行有效监督。(1)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为186、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标准,实现不同层级相同的政务服务事项,其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等要素完全统一,逐步形成由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层级目录清单以及各实施机构实施清单等组成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体系。(2) 统一支付平台:建设统一支付平台,为省、市政务业务办理和费用缴纳提供统一支持,实现非税收入网上缴纳。(3) 业务办理平台:建设业务办理平台,为全省各个政务服务网点窗口人员提供统一的事项办理平台,实现一网通办。4.6.1.4. 政务服务监管需求目前,我省在政务服务监管方面的应用建设相对较少,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权力运行中电子监察覆盖率偏低,绩效管理基本处于空白,需加强权力运行体系的完善187、,建设电子监察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监督督查,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注重评价考核结果运用,以评价考核为手段促进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4.6.1.5. 统一身份认证需求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用户体系,提供自然人和法人的网上注册功能。同时提供页面和接口两种对外的用户注册服务,实现互联网用户的统一注册。4.6.1.6. 电子签章需求自然人、法人审批事项受理的综合窗口,应具备电子签章的数据接口。一是窗口能录入实物印鉴的影像并能电子化比对,二是能接受部门的数据化电子印鉴并留痕。提供数字证书服务,实现客户端登录、信息申报提交过程中的数字加密服务。188、为业务人员提供电子化签批技术手段,在审批过程中实现业务人员电子化签批及部门业务章的电子化签印。4.6.1.7. 电子证照共享互认需求需要建设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电子证照的共享基于电子证照目录,按部门、行政区划、证照类别、持证者等信息分类;建立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共享和校验,按授权查询、下载、比对和复用,防篡改、防伪造、可验证。平台提供本区域证照共享管理、证照目录及元数据的查阅功能,提供证照服务注册和证照服务发布功能;同时预留并支持跨省电子证照查询、比对功能以及跨省电子证照的验证功能。通过区域内外的分级处理,解决应用过程中电子证照的互认互信问题。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跨189、地区证照共享和互认。4.6.1.8. 数据共享需求需要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社会信用库,共享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全面满足政务服务数据的共享交换需求,为政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一方面帮助申请人减少纸质材料递交,一方面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同时还可抽取XX省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辅助领导决策。4.6.1.9. 标准规范与管理需求需要对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标准规范与管理,制订行政权利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业务规范、数据规范、设计规范和技术190、标准规范。4.6.2. 性能需求系统一般性事务处理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2s; 正常网络环境下,用户查询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3s;历史性数据查询、统计性等大数据量查询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8s; 正常运行环境下,统一认证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2s;数据接口的本地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2s,应用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5s; 各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整体可访问性不低于 99.9%。每月故障次数不超过 1次,出现故障后 2 小时内恢复; 并发量:正常运行环境下,至少支持 1000 用户。软件不应限制用户数量,后期若需增加并发量,只增加硬件配置,无需调整软件。4.7. 安全需求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涉及大191、量政府职能信息,因此对信息的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如信息的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和修改的不可否认性等。主要安全性需求包括:(1) 数据完整性:敏感数据在开放的网络中传输,很可能遭到非法用户的恶意篡改,使得数据不完整或不真实。因此,需要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2) 数据不可抵赖性:行政审批系统的运行往往关系到政府的信用度和执政形象,若没有一定的监测机制,申报者有可能否认自己的申报数据及申报行为,审批者也可以否认自己的审批意见及审批行为,甚至出现假冒他人进行申报或审批的行为。因此,需要实现信息交互双方对于操作事实的不可否认性,同时对涉及信息安全的事件,系统能够提供事后追踪、审核及统计等功能。第五章 192、系统总体设计5.1. 指导思想和策略5.1.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5.1.2. 总体建设策略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193、南为指导,以自然人、法人办事为主线,以联网办事为核心,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形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如下: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统一入口,形成联通省市两级的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设行政审批、公众服务两大功能。通过门户网站、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各类政务服务。采用省市两级架构构建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下通地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横194、向贯通省直厅局,形成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的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连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承载地市和县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基于省级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在统一的安全保护策略下,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保障建设,主机及存储系统采用目前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系统与数据的双重安全。5.2. 建设原则(1) 顶层设计,统分结合 加强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总体架构和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设施,加强集约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省市两级平台,县级不再进行平台建设,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通道和运行数据逐级接入,实现全省“一张网”联动运行。(2) 统195、一标准,开放共享 充分整合、利用存量信息化资源,逐步实现系统对接、服务迁移至全省统一的技术平台,打破各地、各部门服务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条块分割,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3) 需求导向,便民务实 围绕企业和公众的实际需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切实做到便民、惠民、利民。(4) 开放创新,分步实施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根据网上政务应用中的难点,合理设定工作步骤,鼓励先行先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开放服务资源,狠抓关键环节,逐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5.3. 196、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5.3.1. 总体目标围绕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全省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形成覆盖全省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1) 重点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依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各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对所有服务事项逐项、逐环节细化优化,进一步简化网上办事流程,推进各部门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事项网上办理。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互联网门户和实体大厅,推进政务服务197、办理程序、进度、结果可实时查询,实现办理全过程公开透明。开展网上服务评价监督工作,建立群众网上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良性互动。(2) 深化基础业务应用“一网漫游” 深化基础业务应用建设,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等支撑作用,提供全网统一的身份认证、证照互认、统一支付等服务,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和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促进线上办事与线下办事相融合,逐步实现公众和企业办事一网全办、异地可办。(3) 提升政务大数据资源“一网共享” 统筹规划全省政务大数据建设,汇聚全省已有政务数据基础资源,推动公共资源整合及数据共享开放,辅助政198、府决策分析。构建全省统一的业务资源库体系 ,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5.3.2. 分期目标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总体建设工期为 5 年,分三期建设,第一期 2017 年底前完成,第二期、第三期 2020 年前完成具体任务如下:5.3.2.1. 第一期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软件开发、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制定、系统培训、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第一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1)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软件开发。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嵌入省互联网政199、务服务门户,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政务服务入口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省政府门户网站两个入口,省政府门户网站是全省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主动做好对接,形成统一的服务入口。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公开发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公众提供场景式在线办事导航,为注册用户提供专属的办事数据存储和应用空间,提供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设包括:网上办事大厅、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 、实体大厅终端系统、自然人专属空间、法人专属空间、省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各子系统在服务引导、同源数据发布的层200、次上进行充分的互联、集成。(2)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软件开发。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平台,是政务服务门户信息的来源,也是业务办理系统接入的通道。主要提供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政务大数据分析、物流配套等基础功能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拓展功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物流配套管理系统、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综合运维监管平台、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电子证照管理系统。(3) 业务办理系统软件开发。业务办理系统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及公共201、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等工作的平台。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初审、网上承办、网上审核、网上批准、网上办结、电子批文、一次性补交告知、企业设立登记(多证合一)、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等功能。业务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办理系统、并联审批系统 、审批归档系统,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整合接入。(4) 应用支撑平台软件开发。应用支撑平台是支撑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运行的基础支撑平台。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身份认证、数据交换共享等支撑,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应用与应用客户端之间的关联互动和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异构数据库互联,不同网络、不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实现全省跨部门、跨202、单位、多层级的资源共享、数据交换、应用关联与业务协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CA 和电子印章平台(含 CA 互认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子系统。(5)数据资源库建设。按照标准数据库建设规范,建立基础信息库和政务业务库,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政务业务库包括: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过程信息库、电子证照库、投资项目库、监管信息共享库。由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生成的数据应集中存储,如政务服务事项库、投资项目库、电子证照库等;由其他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可以独立存储,如人口、法人、信用信息库等。在市级平台生成的项目信息、电子证照信息应203、汇聚到省级平台。(6) 接口开发。通过数据接口,实现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各级业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接口开发内容包括: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国务院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省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政务服务基础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对接接口、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物流平台对接接口、与短信网关对接接口、与 CA 和电子印章对接接口、与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对接等接口。(7) 系统集成。完成各子系统在河北工信厅建设的政务云平台上部署, 展开各子系统系统联调204、联试及功能集成,实现平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8) 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完成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和发布,由省编委办、省法制办牵头,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梳理和确认本部门服务事项清单。清单要素包含:基本编码、设定依据、事项类型 、实施编码、行使内容等 36 项要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省“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9) 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根据XX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及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技术要求,完成地市级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10) 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根据205、XX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及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技术要求,完成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实现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接入部门网上业务数据全流程流转畅通。(11) 第一批省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省级平台的各个系统及业务初始信息进行配置及第一批省直部门政务服事项流程、业务表单、电子证照等定制,完成行政审批业务的全流程运行。主要包括部门信息初始化、人员信息初始化、流程信息初始化、电子业务表单定制、电子证照批文定制、个人和单位电子章定制、数据交换接口初始化、其他数据初始化及上线运行等。(12) 业务流程开发。按照XX省“互联网206、+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网上办理流程要求,为接入平台的省直部门没有网上办事流程的政务服务事项及部门开发业务流程,实现网上办事全流程畅通、合规、合法。(13) 标准规范制定。编制政务服务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运行、服务产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具体包括: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制定、事项标准规范制定、接口标准规范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制定等。(14) 系统培训。依托本项目,建立一套长效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全省政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培训内容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培训、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培训、业务办理系统培训、应用支撑平台培训等207、。(15) 政务外网带宽扩容。按照互联风+政务服务要求,对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扩容,满足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要求。5.3.2.2. 第二期完成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第二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第二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平台各个子系统完善、监控室配套建设、政务云平台建设、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完善。(1) 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及全流程网上办事的要求,完成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2) 平台各个子系统完善。逐步完善平台的各个子系统,解决建设与使用中产生的问题。(3) 第二批省直208、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成第二批省直部门政务服事项流程、业务表单、电子证照等定制,实现省直部门第二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包括部门信息初始化、人员信息初始化、流程信息初始化、电子业务表单定制、电子证照批文定制、个人和单位电子章定制、数据交换接口初始化、其他数据初始化及上线运行等。(4) 第二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根据XX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标准规范及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技术要求,完成第二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实现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接入部门网上业务数据全流程流转畅通。(5) 监控室建设。完成监控室的配套软硬件采购及集成实施。(6) 系统培训。窗209、口业务人员培训,包括:平台的操作、配套硬件的配置使用等。(7) 容灾备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 号)要求构建同城的容灾备份体系,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容灾备份的云平台,满足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需要。(8) 安全管理。加强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保垒机、数据舱等设备。5.3.2.3. 第三期完成省直部门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平台完成验收之日起五年内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含一、二、三期建设内容)提供免费售后支持、技术培训,为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5.4. 总体建设模式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采用统分方式进210、行建设,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中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一建设,应用支撑平台中身份认证、网上支付、 CA 电子印章等系统采取统建方式,政务业务平台、政务管理平台、政务服务信息库分建(或使用省下发标准版本),通过省、市两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省、市两级平台数据交换。下图是统分建设示意图如下:各子系统建设方式如下:序号分类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模式1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PC 端门户省级统建,地市使用2手机 APP省、市分级建设3微信公众号4实体大厅网上服务系统5自然人专属空间省级统建,地市使用6法人专属空间7与政府门户网站整合省、地市级分别整合嵌入8政务服务管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省级统建,地市使用序号分类211、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模式9理平台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省、市分级建设10电子证照管理系统统一开发,分级部署11物流配套管理系统省级统建,地市使用12综合电子监察系统省、市分级建设13政务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省、市分级建设14综合运维监控平台省、市分级建设15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省级建设16业务办理系统业务办理系统省、市分级建设17并联审批系统18审批归档管理系统省级统建,地市使用19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整合已有系统20应用支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省级统建,地市使用21统一支付平台22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开发,分级部署23电子印章平台24数据资源层人口库整合现有数据库25法人库26地理空间库27数据资源层政务服212、务事项库省、市分级建设28电子证照库29投资项目库30办件过程信息库31监管信息共享库32基础设施层硬件基础设施省、市分级建设33电子政务外网改造提升34接口开发省、市分级建设序号分类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模式35标准规范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省级制定36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制定37事项标准规范制定38接口标准规范制定39数据标准规范制定5.5. 总体技术架构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政务服务层五个层级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组成,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基础设施层:建设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为各部门、各层级提供统一的软硬件基础213、设施服务。网络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 数据资源层:建设基础信息库和政务业务库,采集各地、各部门业务数据,将原始政务数据逐步形成标准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政务业务资源,提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应用支撑层: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支付、统一身份认证、CA 和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政务大数据决策分析和数据共享交换等公共应用支撑服务。业务应用层:建设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业务办理平台,包括政务服务管理相关系统和各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等功能。用户及服务层: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办事大厅 APP、微信公众号和自助服务终端,以政务服务门户为核心,提供网上214、办事及现场办事服务渠道。标准规范体系:编制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和绩效评估标准规范,编制事项标准规范、接口标准规范和数据标准规范,实现对事项目录、审批要素、流程标准、裁量标准、平台运行的统一管理,促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平台运行规范化。安全保障体系: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范以及国家保密管理和密码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为平台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5.6. 总体层级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由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两个层级组成,各区县可统一使用地市级平台。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监督考核、统计分析等,实现政务服215、务事项一网办理、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具体层级关系如下图所示:(1) 省级平台省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主要实现我省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交换、跨地区统一认证、共性基础服务支撑。汇集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形成统一事项目录库、证照目录库,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政务业务库共享利用,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地方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身份认证、证照互认、安全保障等“公用支撑”作用。同时,省级平台提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建立省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现有省级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及数据交换平台,216、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用户认证信息交互、证照信息共享、办件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监督考核。(2) 地市级平台 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将代办点延伸至村(社区)。依托地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交换,提供地市级范围内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实现地市级平台与本级部门纵向系统的衔接与整合。(3) 区县级应用 各区县可使用地市级平台,依托地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将代办点延伸至村(社区),并将代办点延伸217、至村(社区)。5.7. 平台部署架构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部署模式应按照总体规划、统分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本着资源重复利用的理念,在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使系统具备技术前瞻性、可扩展性特点。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网上支付由省统一建设与部署,全省统一应用;数据共享平台、CA 和电子印章子系统由省统一建设,市、区分级部署,市、区分级应用;政务管理平台由省、市分级建设或使用省下放标准版本,省、市两级部署,省、市、区(县)、镇(街)、村(居)分级应用与管理。应用部署具体情况如下:5.8. 总体业务流程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全过程依托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支撑,业务数据在互联网政务服218、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之间流转,具体全过程业务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用户注册登录、用户空间信息维护、政务服务事项定位和查询,以及政务服务的网上预约、申请、过程管理、办理反馈和互动咨询功能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实现;服务引导、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协同审批、事项办结和互动反馈功能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系统对申请表、附件材料、受理信息的抓取 ,对过程信息、审批结果和电子证照的发送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完成。5.9. 建设任务5.9.1. 总体建设任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文件、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框架指南的要求及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219、建设调研情况报告本次建设的总体任务是建立符合XX省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网上办事业务开展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本项目建设覆盖省直部门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总体建设任务包括:1)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设2)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建设3) 业务办理系统建设4)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5)数据资源库建设6) 接口开发建设7) 业务梳理8) 标准规范制定9) 系统集成10) 系统配置11) 系统培训12) 容灾备份体系建设13)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14) 政务外网带宽扩容5.9.2. 本期项目建设任务及内容根据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总体目标和分期建设目标,本期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软件开发220、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制定、系统培训、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第一批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1)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软件开发。依托省政府门户网站,嵌入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政务服务入口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省政府门户网站两个入口,省政府门户网站是全省政务服务的总门户,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主动做好对接,形成统一的服务入口。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公开发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公众提供场景式在线办事导航,为注册用户提供专属的办事数221、据存储和应用空间,提供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建设包括:网上办事大厅、移动 APP、微信公众号 、实体大厅网上服务系统、自然人专属空间、法人专属空间、省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各子系统在服务引导、同源数据发布的层次上进行充分的互联、集成。(2)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软件开发。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的平台,是政务服务门户信息的来源,也是业务办理系统接入的通道。主要提供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政务大数据分析、物流配套等基础功能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拓展功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政务222、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物流配套管理系统、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政务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综合运维监管平台、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电子证照管理系统。(3) 业务办理系统软件开发。业务办理系统是承担政务服务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政务服务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等工作的平台。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的全流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初审、网上承办、网上审核、网上批准、网上办结、电子批文、一次性补交告知、企业设立登记(多证合一)、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等功能。业务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业务办理系统、并联审批系统 、审批归档系统,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整合接入。(4) 应用支撑平台软件开发。应用支撑平台是支撑223、整个“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运行的基础支撑平台。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身份认证、数据交换共享等支撑,实现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应用与应用客户端之间的关联互动和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异构数据库互联,不同网络、不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传递,实现全省跨部门、跨单位、多层级的资源共享、数据交换、应用关联与业务协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内容包括:CA 和电子印章平台(含 CA 互认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子系统。(5)数据资源库建设。按照标准数据库建设规范,建立基础信息库和政务业务库,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支撑。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政务业务库包括:政务服务事项224、库、办件过程信息库、电子证照库、投资项目库、监管信息共享库。由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生成的数据应集中存储,如政务服务事项库、投资项目库、电子证照库等;由其他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可以独立存储,如人口、法人、信用信息库等。在市级平台生成的项目信息、电子证照信息应汇聚到省级平台。(6) 接口开发。通过数据接口,实现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各级业务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接口开发内容包括: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国务院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接口、.与省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政务服务基础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对接接口、与省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对接接口、与省225、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接口、与第三方物流平台对接接口、与短信网关对接接口、与 CA 和电子印章对接接口、与行政执法信息服务系统对接等接口。(7) 系统集成。完成各子系统在河北工信厅建设的政务云平台上部署,展开各子系统系统联调联试及功能集成,实现平台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8) 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发布。完成省直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和发布,由省编委办、省法制办牵头,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梳理和确认本部门服务事项清单。清单要素包含:基本编码、设定依据、事项类型 、实施编码、行使内容等 36 项要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省“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9)226、 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根据XX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及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技术要求,完成地市级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接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10) 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根据XX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标准规范及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技术要求,完成第一批省直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实现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接入部门网上业务数据全流程流转畅通。(11) 第一批省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省级平台的各个系统及业务初始信息进行配置及第一批省直部门政务服事项流程、业务表单、电227、子证照等定制,完成行政审批业务的全流程运行。主要包括部门信息初始化、人员信息初始化、流程信息初始化、电子业务表单定制、电子证照批文定制、个人和单位电子章定制、数据交换接口初始化、其他数据初始化及上线运行等。(12) 业务流程开发。按照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网上办理流程要求,为接入平台的省直部门没有网上办事流程的政务服务事项及部门开发业务流程,实现网上办事全流程畅通、合规、合法。(13) 政务外网带宽扩容。按照互联风+政务服务要求,对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扩容,满足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要求。(14) 标准规范制定。编制政务服务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228、运行、服务产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具体包括: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制定、事项标准规范制定、接口标准规范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制定等。(15) 系统培训。依托本项目,建立一套长效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全省政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培训内容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培训、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培训、业务办理系统培训、应用支撑平台培训等。第六章 本期建设方案6.1. 系统组成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主要由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四部分构成。其中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是核心平台,负责业务衔接。平台各组成部分之间需实现数据互联229、互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业务流、信息流如下图所示: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一展示、发布政务服务信息,接受自然人、法人的政务服务申请信息,经与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验证、比对和完善后,发送至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将相关受理、办理和结果信息反馈申请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把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的申请信息推送至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同步告知业务办理系统;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从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获取并向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推送过程和结果信息,考核部门办理情况。业务办理系统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取得申请信息和相关信息后进行业务办理,将办理过程和结果信息推送至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同步告知政务服务管理平台。230、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汇聚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等数据,以及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的信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受理信息、业务办理系统办理过程和结果,实现与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共享利用。6.2. 技术架构设计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采用层次化、开放式、SOA 松耦合架构,利用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最新信息技术和理念构建,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政务服务层五个层级,政务服务标准和政务服务监管两大体系组成,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1、基础设施层:以XX省工信厅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利用云平台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安全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等构建,并与其它部门审231、批及服务业务系统集成对接。本项目将完成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及相关辅助产品的集成实施,为整个平台提供良好的软硬件保障。2、数据资源层:建设基础信息库和政务业务库,采集各地、各部门业务数据,将原始政务数据逐步形成标准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政务业务资源,提供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政务业务库包括电子证照库、政务服务事项库、投资项目库、办事过程信息库、监管信息共享库。3、应用支撑层: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数据共享平台、CA 和电子印章平台,提供统一支付、统一身份认证、CA和电子印章和数据共享交换等公共应用支撑服务。4、业务应用层:业232、务应用层建设包括业务办理平台和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业务办理平台提供网上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审批档案归档等服务,并与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整合对接,构建一体化政务业务应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对平台各项行政业务和行政执法办理过程、实施过程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以电子监察为手段,加强对政府服务的监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业务办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等功能。5、政务服务层: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办事大厅 APP、微信公众号和实体大厅终端,以政务服务门户为核心,提供网上办事及现场办事服务渠道。6、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统建设包括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事项标233、准、接口标准、数据标准等标准规范的制定,为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确保省市两级平台的兼容性,为实现全省统一的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技术标准支撑。7、安全保障体系: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规范以及国家保密管理和密码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为平台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6.3. 数据流向设计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由政务服务门户、数据资源库、业务办理、应用支撑等系统组成,各子系间的数据流向如下图所示:平台以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为核心,由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提供统的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数据源,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事项信息的234、同步统一。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是供自然人、法人互联网办事的门户,由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提供事项信息,支撑平台提供统一认证、支付、数据交换服务,事项申报信息流转至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的受理、分发、管理。数据资源库即为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提供共享数据,同时也是业务办理信息存储的空间,是整个平台业务开展的数据支撑。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整个平台的证照、物流、监察、运维、归档等管理服务,确保每个子系统按预先设定的规则运行。业务办理系统是自然人、法人申请的业务件最终审批办理的系统,通过支撑平台为业务办理提供了电子签章、统一支付、数据交换等服务,业务件完成审批办理后回传到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由平台235、统一回传给业务申请人,或统一通过短信息、微信等提醒申请人办件进度情况。政务服务决策分析系统采集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PC 端门户、手机 app端、微信公众号、实体大厅办事终端)、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和业务办理系统(省、市、区级部门业务办理系统、统建业务办理系统、并联审批系统)的申报和审批数据,进行个性化、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辅助领导决策。支撑平台是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各子系统运行的保障,是各子系统共同使用的组件,通过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电子签章、 CA 证书服务(支持多厂商 CA 间的互认共享,实现多型号 CA 的兼容并存)、数据交换支撑,确保平台的开放性、整体性。236、6.4. 网上办事模式借鉴互联网+服务发展经验,参考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体验和要求,设计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模式,通过 PC 端互联网门户、手机 APP 移动互联网门户、实体大厅自助终端网上服务门户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考虑到服务事项的难易程度和各部门的要求不同,本项目建设中将根据事项的难易、部门要求、审批单位电子化配套情况采用四种业务模来实现网上办事,网上办事服务。6.4.1. 模式一:零现场全流程网上办理模式一是采用全流程网上办事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事项比较简单、材料比较的事项,如计生证明、养犬登录等简单的事项,可以在互联网门户网上直接提交电子化材料,全程实现网上办理,并发放电子化证照。237、6.4.2. 模式二:线上申请、线上提交、受理前验证审批职能部门审批前需要验证原件时可用模式二,模式二在网上或窗口提交申报表表单、材料,预约窗口服务网点,在网点验证原件,窗口审查后开始办理,证照或批文可通过邮件的方式邮递给申报人,申报人只需去一次现场即可。6.4.3. 模式三:线上申请、线上提交、领证前验证模式三适用于在办结时需验证原件的事项,该模式下申请人可在网上提交材料,业务部门在网上进行受理及审批,完成后通知申请人带原件领取办事结果。该模式去现场次数为一次。6.4.4. 模式四:线上预约、线下提交模式四一般用于复杂的企业事项,如工程报建、项目投资审批,这种式的特点是材料很多,有很大的图纸238、或需工勘验现场、验证原件等,这种情况下可先预窗口,窗口提示事项办理需哪些材料,申请人窗口递交材料,窗口收到材料后将部分能够转成电子材料进行电子化,申报书、设计图等则采用纸质材料传递,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同步进行,办结完成后可采用快递的方式领取办理结果,该模式至少需去现场一次。6.5. 业务边界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建设项目(一期)按照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 号)的要求建设,根据要求需要实现全部省直部门服务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总体业务功能涵盖了从业务申报到审批办结整个过程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功能,从办事时239、限分为即时件业务办理、承诺件业务办理功能。根据业务办理的总体流程,平台提供业务件的互联网申报、受理、查询反馈、流转分发业务功能及数据共享功能,业务件的审核、批准、办结、发证环节由原各部门业务系统完成。同时,平台提供通用业务办理和通用并联业务件审批功能 ,部分没有业务系统或现有系统功能不满足、不好用的部门可使用平台自带的业务办理系统和并联审批系统进行业务件的审批办理。 服务事项由各部门进行梳理,根据梳理的结果进行定制并纳入到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与省直部门间对接,省级平台根据部门权责自动将由互联网提交的业务件分发至所属的业务系统。6.6. 原有资源的利用在XX省“互联网240、+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的建设中,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主要包括:1、基础设施以XX省工信厅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在政务云平台上进软件的部署实施。2、政务外网网络资源将使用XX省政务外网来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求。3、数据资源将考虑整合省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库、投资项目库资源,为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服务。4、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将充分利用省现有数据共享平台的前置机、数据库等来构建。5、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基于当前XX省人民政府门网站为基础进行整合,构建省、设区市、区(市)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6、数据字证书体系将构建数据证书交叉认证平台,实现对现有数241、字证书的共享利用。6.7. 主要技术路线平台建设严格遵循业界领先的“资源集约化使用和治理”的云计算核心理念,采用 SOA 及 WOA 架构、云计算、云服务、BMP(业务流程管理)架构、多层 B/S 应用结构体系、OLAM(联合分析处理)等先进技术构建。6.7.1. 基于互联网架构本项目的应用结构体系采用多层互联网架构体系,即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 (Browse)运行软件。互联网架构可减少服务端的压力,提升页面的兼容性。6.7.2. Html5 技术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前端采用 HTML5 技242、术开发可减少服务端的压力,提升页面的兼容性。HTML5 赋予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更加丰富的标签将随着对 RDFa 的,微数据与微格式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对程序、对用户都更有价值的数据驱动的 Web。基于 HTML5 开发的网页 APP 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HTML5为网页应用开发提供了更多功能上的优化选择,带来了更多体验功能的优势。提供数据与应用接入开放接口,使外部应用可以直接与浏览器内部的数据直接相连,例如视频影音可直接与 microphones 及摄像头相联。HTML5 拥有更有效的服务器推送技术,Server-Sent Event 和 WebSockets就是其中的两个特243、性,这两个特性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服务器将数据“推送”到客户端的功能。6.7.3.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这一概念出现于 2012 年,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可以有效的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微服务的基本思想在于考虑围绕着业务领域组件来创建应用,这些就应用可独立地进行开发、管理和加速。在分散的组件中使用微服务云架构和平台使部署、管理和服务功能交付变得更加简单。微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设备与 HTTP 型 API进行沟通”。关键在于该服务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运行。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服务公开与微服务架构(在现有系统中分布一个 API)区分开来。在服务公开中,许多服务都可以被内部独244、立进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服务需要增加某种功能,那么就必须缩小进程范围。在微服务架构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种服务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响整体进程。微服务不需要像普通服务那样成为一种独立的功能或者独立的资源。定义中称,微服务是需要与业务能力相匹配,这种说法完全正确。不幸的是,仍然意味着,如果能力模型粒度的设计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必须付出很多代价。如果你阅读了 Fowler 的整篇文章,你会发现,其中的指导建议是非常实用的。在决定将所有组件组合到一起时,开发人员需要非常确信这些组件都会有所改变,并且规模也会发生变化。服务粒度越粗,就越难以符合规定原则。服务粒度越细 ,就越能够灵活地降低变化和负245、载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利弊之间的权衡过程是 非常复杂的,我们要在配置和资金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基础设施的成本问题。6.7.4. Docker 容器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 容器的架构包括装有主机操作系统的物理机器。主机操作系统上面部署了 Docker 引擎,引擎有助于构建用来托管运行应用程序的虚拟容器。Docker 引擎构建隔离的容器,应用程序就可以部署在这些容器上面。Docker 不需要为每个应用程序构246、建单独的虚拟机,也不需要为每个虚拟机安装来宾操作系统(guest OS)。Docker 容器通常提供了内置工具,使容器配置过程实现自动化,为此它可以利用来自任何现有应用程序容器的源代码。这需要处理服务、依赖项、封装及更多操作。Docker 还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预先配置的 Docker 映像,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快速部署应用程序容器。Docker 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利用 LXC 来实现类似 VM 的功能,从而利用更加节省的硬件资源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计算资源。同 VM 的方式不同, LXC 其并不是一套硬件虚拟化方法 - 无法归属到全虚拟化、部分虚拟化和半虚拟化中的任意一个,而是一个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方法。247、6.7.5. openstack 架构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基于 openstack 架构,可在基于 openstack架构的云平台上进行集成部署。OpenStack 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云环境,项目目标是提供实施简单、可大规模扩展、丰富、标准统一的云计算管理平台。OpenStack 通过各种互补的服务提供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解决方案 ,每个服务提供 API 以进行集成。6.7.6. Hadoop 技术Hadoop 是一个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248、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Hadoop 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具有高容错性的特点,并且设计用来部署在低廉的(low-cost)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吞吐量(high throughput)来访问应用程序的数据,适合那些有着超大数据集(large data set)的应用程序。HDFS 放宽了(relax)POSIX 的要求,可以以流的形式访问(streaming access)文件系统中的数据。6.7.7. 云平台数据存储技术(1) 副本技术不同于硬件 RAID 技术,云平台 ZBS 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多副本的方式来提供安全的保证。当集249、群发生故障时,可以对数据进行自我修复。 每一个虚 拟盘会被划分成多个 256MB 的数据块。采用副本技术以后,同一个数 据块会有多个副本(拷贝)。多个副本会分布到不同的物理服务器节点上,即便 一个服务器节点宕机也不会影响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当一个数据块存在多个 副本时,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对数据的每一次写都是同时写多份副本,并且当 所有副本都写成功后再返回给客户端。为保证数据可靠性,云平台 ZBS 元数据服务会周期性的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块。当发现某个数据块的可用副本数低于设定值,就会触发自动修复功能。例如用户设定某个虚拟盘副本数为三份,同一份数据会复制到三个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当集群中出现250、一台服务器宕机,使得数据副本数减少,云平台 ZBS 会及时发现这一事件,并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从健康的副本中读取正确的数据块,并恢复到另一台健康的物理服务器,以确保 数据始终保持三副本的状态。传统 RAID 重建时,经常导致存储系统不可用。不同于 RAID 重建机制,云平台 ZBS 在恢复副本的时候,正常业务流量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云平台 ZBS 通过控制恢复流量所占的 I/O 带宽,保证正常业务性能不受很大的影响。(2) 副本策略云平台 ZBS 可以为每一个虚拟盘设置不同的副本数,目前支持 1,2,3 个副本。不同的副本数定义了不同的数据安全级别。当虚拟盘的副本数为 3 时,允许同时251、有 2 台服务器发生宕机事件。当虚拟盘的副本数为 2 时,允许同时有 1台服务器发生宕机事件。当副本数为 1 时,意味着数据没有任何保护措施。(3) 数据校验 除了副本技术之外,为了提供更高级别数据安全保证,云平台 ZBS 同时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了数据块校验。每一份存储在云平台 ZBS 中的数据,都会 同时保存一份该数据的校验码。云平台 ZBS 会定期对数据进行校验。当发生数据与数据校验码不一致时,则认为该数据块存在问题,同时会触发数据恢复机制。(4) 快照技术 副本与数据校验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硬件故障导致数据安全问题。而快照,则可以避免由于认为误操作,或软件问题所导致的数据丢失。云平台 ZB252、S 提供了高效的快照功能。通过实现基于元数据的复制,以及写时拷贝(Copy-On-Write)技术,云平台 ZBS 提供了秒级的虚拟盘快照功能。同时,快照之间没有任何依赖关系,可以在任一时间对任何一个快照进行删除。虚拟盘也可以以秒级的速度,回滚到任意一个之前所做的快照,从而实现数据恢复的功能。在秒级快照的基础上,用户可以指定特定的定时快照策略,以满足不同的数据保护需求。例如用户可以指定每周五晚上 12 点执行快照,并同时保留最近的4 份快照。这样当用户发生例如误删除文件,或虚拟机中毒等问题时,可以将虚拟机的状态回滚到上一个快照的时间点,以解决数据丢失以及业务中断的问题。6.7.8. 云计算/云253、服务技术云计算的核心本质为资源整合,而且是大量复杂资源的整合,其资源整合过程就是一个资源抽象、概括、类化的过程,云端用户看到的就是良好的服务,对于后面复杂资源的整合过程,云端用户没有必要知道。云服务技术即为云端可寻址的 RESTServices 技术,通过 REST 服务技术,实现各类资源的服务化封装,确保云计算中心各系统具有极强的松耦合和可组合性,便于系统可以无限扩展、随需重组。同时,云资源整合中间件平台与视频会议系统、邮件系统、短信彩 信平台、门户网站群等系统的接口封装也应采用云服务技术。6.7.9. SOA 及 WOA 架构技术即为面向 Web、面向 WAN、第二代 SOA 架构技术,它254、汲取了 B/S 结构和 SOA 架构的核心优势,并为各类云端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操作体验,确保协同性、可重用性、可组合性、服务可寻址性、适应性、自治性、松耦合等先进特性。6.7.10. 多层 B/S 应用结构体系本项目的应用结构体系采用多层 B/S 结构体系,即 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rv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6.7.11. REST 和 SOAP 服务应用接口技术本项目全面采用 SOA、WOA 架构,应用与应用之间的接口全部采用服务技术来封装,并将封装好的服务,发布到服务总线上,供对方应用调用。服务封装可以255、采用 REST 云服务和 SOAPWeb 服务。REST(RepresentationalStateTransfer):即表象化状态传递,它是面向信息资源的服务封装技术。REST 技术是 WOA 架构的核心技术,Rest 服务具有:高性能、可寻址性(可通过 URL 访问)、无状态性、接口通用性、语义可见性五大特性,因此也称为云服务,云端的授权用户可通过 URL 地址进行服务消费,既适用于广域的、跨机构的 SOA 应用,又适用于局域的、企业内部的 SOA 应用。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即简易对象访问协议,它是面向业务活动、面向复杂计算逻辑的服务封装技术,256、适用于局域的、企业内部的 SOA 应用。因此,应用与应用之间是纯粹的数据接口,则应采用 REST 云服务技术;应用与应用之间有复杂计算逻辑接口,则应采用 SOAPWeb 服务技术。局域网内 的各应用之间的接口,既可以采用 SOAPWeb 服务技术,又可以采用 REST 云服务技术;广域网上的各应用之间的接口,则应采用 REST 云服务技术。6.7.12. 可视化表单定制系统提供可视化的表单设计功能,“可视化表单设计工具”是一个在 IE 浏览器中可视化的设计软件界面的工具。它内置了 grid,tree 等复杂的表现层构件 ,无论是简单的输入查询还是复杂的输入界面都可以由该工具设计出来,用户只需要257、通过拖拽组件即可实现表单的设计工作。6.7.13. FLEX 技术FLEX 试图通过提供一个程序员们已经熟知的工作流和编程模型,让程序员比从前更快更简单地开发动画及 RIA 应用。在多层式开发模型中,FLEX 应用属于表现层。FLEX 的语言和文件结构也试图把应用程序的逻辑从设计中分离出来。FLEX 试图通过提供一个程序员们已经熟知的工作流和编程模型,让程序员比从前更快更简单地开发动画及 RIA 应用。在多层式开发模型中,FLEX 应用属于表现层。FLEX 的语言和文件结构也试图把应用程序的逻辑从设计中分离出来。6.7.14. 电子印章电子签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认证技术,电子签章是保障电子信258、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的技术手段。电子签章的验证主要包括文档内容验证、印章图片验证、签章信息验证、印章合法性验证。1) 文档内容验证:验证该印章盖完之后,文档是否被篡改过。如果验证通过,印章显示正常,验证不通过,则说明文档被篡改。2) 印章图片验证:主要验证电子印章的印模图片是否被修改或者被替换。以保证显示的印章图片是来自原始电子印章卡。3) 签章信息验证:按照电子签名法的要求,必须确保电子签名数据没被篡改,该项验证主要是验证电子签章中的所有属性值是否被篡改,如果有一项被篡改,那么就会导致验证通不过。说明有人企图篡改电子签名数据。4) 印章合法性验证印章,合法性验证是验证该电259、子印章是否是指定的印章办法机构办法的,由于电子印章的合法性主要是由其对应的数字证书决定的,因此只需要印证该印章对应的数字证书是否是由指定的颁发机构颁发的。由于任何一个数字证书系统都有一个能够为一代表其身份的根(数字)证书,因此我们只需要利用该根证书来验证已签电子印章数字证书及可以,如果验证通过说明是合法的,如果验证通不过则说明该印章是非法的。这里的关键是确保根证书是真实的。6.7.15. 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将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困绑,签章时可自动加数字证书,对文件进行签名盖章,确保文件来源真实、可信,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关于电子签名的规范,同时支持 RSA 算法和国密办 SSF33 算法,260、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法律效力。6.8. 标准规范建设内容编制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规范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运行、服务产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主要包括:(1) 电子监察标准规范(2) 绩效评估标准规范(3) 事项标准规范(4) 接口标准规范(5) 数据标准规范6.8.1. 电子监察标准规范制定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标准与规范由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两部分组成:1、业务规范: 用来确定行政审批事项办件流程的规则。业务规范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主要依据,按照国家对行政审批事项管理的要求,结合XX省行政审批事261、项改革清理的结果制定。通过业务规范,各单位能够以规范科学的程序处理各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能够顺利生成电子监察数据,并将电子监察数据通过一定的途径上传至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中心。2、数据标准: 用来确定行政审批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所需要监察数据的标准,包括数据总表、数据定义以及与数据有关的代码集的定义。根据XX省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规划,行政服务数据中心与电子监察的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将统一建设,因而该数据标准既是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行政审批事项业务规范的重要依据。各行政单位的业务规范和系统改造,最终目的是为综合电子监察系统提供符合数据标准要求的监察数据。6.8.2. 绩效评估标262、准规范制定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制定绩效评估标准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该标准应该具有普遍性、可比性以及同质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府职能与业务分析、业务流程研究(描述与优化)、业务重组、运行机制检验与设计。1、政府职能与业务分析:是分析部门、机构和岗位承担的职能,应通过开展哪些业务工作来实现。2、业务流程研究(描述与优化):目的是实现业务管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经验状态到规范化描述的转变,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建立工序和业务流程的概念,继而进行工序、业务流程的结构化与优化(再造)研究,最后进行所有业务工作的系统化整体性研究。3、业务重组:就是在业务流程描述与优化研究中,对现时机构、岗位职责及业务263、分工存在的不合理状况进行改进,甚至大的变革涉及机构调整甚至体制调整。4、运行机制检验与设计,主要有三类机制基本职能实现机制、稳定机制和发展机制。一般性机制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资源(含信息)共享性设计;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设计;政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设计;政务活动的民主参与设计;政务监督与控制设计;政务工作的可检验性、评估与责任追究设计;工作自动化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数据评估指数:反映已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量情况。主要有政府信息数据库总容量 质量评估指数:主要体现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优劣程度。主要有:正确性:指电子政务信息内容符合被认为正确的道理和标准。权威性:指电子政务264、信息资源的影响程度。时效性:指电子政务信息内容的更新速度及新颖程度。稳定 性: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某些性能和指标保持不变的特性,即信息资源的运行质量。交互性: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创建者与信息资源用户的联系方式。安全性多媒体设计: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媒体多样化的设计。利用评估指数:主要用来衡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情况,主要用成本与效益之比来衡量。其中,成本由技术支持成本和用户登录及检索成本组成。效益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成。发展潜力评估指数:用来反映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能力与发展趋势。主要从法律、政策、人口、经济、科技等方面来评价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即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环境系265、统状况。6.8.3. 事项标准规范制定1、资料、流程标准化:(1) 资料电子化 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高度的共享,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加值利用。对于各类资料进行电子化梳理,发展 公用资料库并促使其加值利用是电子政务信息梳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统一优化和规范的流程、统一的申请表和申请材料电子化的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申请材料的统一受理、分发和结果的回收。在设有互联网上审批服务 大厅情况,已电子化的材料可采取一表式、一站式汇总(去掉重复)、自动上传、自动分发、自动调用共享。对于纸制材料,则由统一窗口收件、初审和分发。对于自然人,采用身份证作为唯一凭证,由读卡器读出身266、份证信息; 对于法人,采用“电子营业证照”,逐步实行电子证照的“一证多照”模式。在群众、企业方面凭电子证照可以进行网上报税、网上办事、证照验证,在政府内部可以解决证照信息共享,验证真伪等。(2) 流程电子化1) 流程电子化设计原则a.必须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 b.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实际,公正,可操作。 c.要考虑对外部工作环境的适应。 d.流程内部各要素要协调配合。 e.尽可能地对流 程化繁为简,给流程的实施创造更多便利。 f.要做到流程的确实有效。2) 流程电子化设计的程序 a.明确目的、任务,制订计划 b.认真调查研究 c.分析评价既 有流程 d.规划新流程 e.实验评价审批新267、流程方案 f.正式 确定新流程2、标准化录入: 事项梳理规范后,要录入到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管理系统中,与涉及事项单位梳理事项的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根据XX省标准规范,面对面辅导各单位将事项的审批要素、审批流程、审批信息录入系统。6.8.4. 接口标准规范制定制定接口标准规范,明确统一的数据对接方案和具体技术细节,用于指导各委办局相关人员在设计、开发和测试联调的工作中,高效协同、高质量完成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接收数据各单位按照服务接口标准要求,采用 WebService 服务接口方式接收数据。(1) 接收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发送过来的收件(受理)业268、务件写入业务库。(2) 解析接收到的 XML 结构业务数据,生成待办件。发送数据(1) 每办理一步就发送整笔业务的完整信息给部门业务系统,发送模式为全量发送。(2) 接收到的 XML 结构业务数据解析出错,把错误信息发送到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服务接口 主要对XX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平台服务接口及部门审批系统服务接口进行定义,用于两方业务分发与接收。交换方式可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数据库表、WebService、文件等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库表方式 在统一数据交换平台能直接访问前置机数据库的情况下,数据交换双方均将数据推送至前置机数据库表中,并从前置机数据库表读取交换给本269、方的数据。 WebService 方式数据交换双方通过 WebService 发布数据读写接口,并通过调用该接口完成数据的双向交换。 文件方式 对于非结构化的信息资源,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可以读取非结构化信息资源,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非结构信息资源的数据交换6.8.5. 数据标准规范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包括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网络配置与接入、数据比对与交换等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建设、关联、共享、比对、交换等基础应用标准规范,业务协同流程管理、数据标准化与共享控制、监管节点数据采集等基本业务标准规范。XX省在制定面向电子政务的各项数据标准规范时,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逐步建立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标准体系、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1、制订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加强政府系统对电子政务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绩效考评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2、制订电子政务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