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升级会员
升级会员
返回顶部
县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及概算方案研究报告(815页)
县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及概算方案研究报告(815页).docx
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
智慧城市可研
上传人:Le****97 编号:1347912 2025-04-15 815页 6.93MB
1、县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项目编号:县新型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研究报告目 录目 录I第一章 项目概述101.1 项目名称101.2 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01.3 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介绍101.4 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依据111.4.1 本项目文件111.4.2 项目概算编制依据121.4.3 项目管理类依据131.4.4 技术类依据131.4.5 政策依据141.4.6 法律法规151.4.7 标准规范16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及规模、建设期181.5.1 建设目标181.5.2 建设内容及规模191.2、5.3 建设周期24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251.7 主要结论和建议251.7.1 主要结论251.7.2 建议26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7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7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28第三章 现状及问题分析293.1 机构现状293.1.1 城管局及科室情况293.1.2 下属机构情况32I3.2 总体现状343.2.1 运行机制现状343.2.2 数据普查现状373.2.3 数据中心现状393.2.4 视频融合现状403.2.5 共性支撑现状403.2.6 基础环境建设现状403.3 信息化系统现状423.3.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423.3.2 环卫车载 GP3、S 监控系统433.3.3 路灯灯饰智能化监控系统453.3.4 园林绿化管理系统463.3.5 智慧停车管理系统473.4 运维管理体系现状483.5 资源共享现状493.5.1 XX县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现状493.5.2 XX县城市管理局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现状493.5.3 公共安全视频共享现状493.6 利旧分析493.6.1 数据资源利旧493.6.2 应用系统利旧493.6.3 基础环境利旧493.6.4 管理体系利旧503.7 存在的问题523.7.1 信息化手段不足523.7.2 精细化管理不足523.7.3 解决问题时效性差、发现处理不及时523.7.4 监督考核社会化服务4、问题523.7.5 数据分析挖掘缺乏科学的分析533.7.6 大城管格局尚未形成53第四章 需求分析544.1 政务职能目标需求分析544.1.1 技术背景及发展趋势554.2 用户角色分析574.2.1 综合管理平台角色分析584.2.2 综合执法角色分析584.2.3 市容环卫角色分析594.2.4 市政设施角色分析604.2.5 园林绿化角色分析614.2.6 社会公众624.3 管理机制需求634.3.1 组织机构建设634.3.2 工作制度建设634.4 视频融合需求644.5 总体业务需求644.6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664.6.1 业务功能需求664.6.2 业务流程5、分析734.6.3 业务量分析784.7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794.7.1 信息量分析794.7.2 服务器性能分析804.7.3 网络带宽分析814.8 系统非功能指标需求834.8.1 基本性能需求834.8.2 可靠性需求834.8.3 可扩展性需求834.8.4 可维护性需求834.8.5 信创兼容性需求834.8.6 系统安全需求844.9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854.9.1 建设必要性分析854.9.2 可行性分析87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905.1 设计原则905.2 总体目标905.3 总体建设任务915.4 总体设计925.4.1 平台定位925.4.2 系统架构945.46、.3 业务协同逻辑架构955.4.4 技术架构975.4.5 业务应用框架995.4.6 数据架构995.4.7 网络架构1015.5 系统边界1025.5.1 与市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系1025.5.2 与本县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关系1035.5.3 与XX县智慧城市体系的关系1045.6 主要技术路线1045.6.1 基于 SOA 体系架构1045.6.2 Web 前后端分离技术 1055.6.3 空间信息技术1055.6.4 大数据技术1065.6.5 可视化技术1065.6.6 图像识别技术1075.6.7 深度学习1075.6.8 工作流引擎技术108第六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1096.7、1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1096.1.1 建设目标1096.1.2 建设内容1106.2 标准规范梳理1146.2.1 标准规范建设原则1156.2.2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1166.2.3 标准规范内容1166.3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1216.3.1 基础支撑设计1216.3.2 共性支撑设计1236.4 应用系统设计1386.4.1 业务指导系统1386.4.2 监督检查系统1396.4.3 公众服务系统1396.4.4 指挥协调系统1406.4.5 综合评价系统1686.4.6 行业应用系统1806.4.7 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1826.4.8 应用维护系统1926.4.9 城市管理大脑1948、6.5 数据体系设计2106.5.1 信息资源规划方案2106.5.2 数据库建设方案2206.5.3 数据汇聚系统4446.5.4 数据交换系统4546.5.5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4756.6 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4756.6.1 数据处理系统设计4766.6.2 存储系统设计4766.7 平台利旧分析与设计4766.7.1 基础设施利旧476V6.7.2 视频资源利旧4776.7.3 信息化系统利旧4786.7.4 基础普查数据利旧4786.8 终端系统设计4786.9 系统非功能设计4856.9.1 可靠性设计4856.9.2 可扩展性设计4856.9.3 可维护性设计4876.9.9、4 信创兼容性设计4876.10 备份系统设计4876.10.1 备份原则4876.10.2 备份策略4886.10.3 备份设计4896.11 网络环境设计4896.11.1 设计原则4896.11.2 网络运用设计4906.11.3 网络拓扑结构4906.12 安全系统设计4926.12.1 安全等级界定4926.12.2 安全架构设计4926.12.3 信息安全设计4936.12.4 安全管理体系设计5046.12.5 安全服务方案5056.12.6 密码应用及管理设计5136.12.7 安全管理方案5196.12.8 安全管理制度5196.12.9 安全人员5206.12.10 应急响10、应5206.13 管理体系设计5206.13.1 运行机构建设5206.13.2 评价制度建设5206.13.3 工作制度建设5206.14 运行维护系统设计5216.14.1 建设内容5216.14.2 运维体系设计5226.14.3 项目运维服务费用5246.15 系统软硬件设备选型原则和详细配置清单5256.15.1 总体选型原则5256.15.2 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5256.16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5266.17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5266.17.1 环境影响5266.17.2 环保措施5266.17.3 消防措施5276.17.4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527611、.17.5 防火防爆5296.17.6 电气安全5296.17.7 防雷措施5296.17.8 卫生防护5296.17.9 节能措施529第七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5317.1 领导和管理机构5317.2 项目实施机构5317.3 运行维护机构5317.3.1 运行维护机构5317.3.2 服务响应5327.3.3 服务形式5327.3.4 运维人员配置5327.4 项目招标方案5337.4.1 招标范围5337.4.2 招标方式5337.4.3 招标组织形式533第八章 人员配置与培训5348.1 人员配置计划5348.2 人员培训方案5368.2.1 培训目标5368.2.2 培训对象5312、78.2.3 培训组织5378.2.4 培训内容5378.2.5 培训方式538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5399.1 项目建设工期5399.2 实施进度计划539第十章 投资概算54010.1 编制依据54010.2 相关取费说明54010.3 项目投资概算54110.4 年度运维费用54110.5 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542第十一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54311.1 风险分析及对策54311.1.1 风险识别和分析54311.1.2 风险对策和管理54411.2 效益分析54711.2.1 社会效益分析54711.2.2 经济效益分析548第十二章 附表55012.1 项目投资概预算总表55012.213、 标准规范编制费用表56012.3 综管服平台应用体系建设明细表56112.4 数据库构建费用表56712.5 支撑系统建设费用表56812.6 成品(中间件)软件采购费用表57012.7 综管服平台硬件建设费用表57212.8 项目运行服务费用明细表57312.9 政务云资源租赁费用表57412.10 网络链路租赁费用表58212.11 综管服平台系统运维费测算表58212.12 综管服平台软件功能点度量表583第十三章 附件64013.1 可视化政务资源目录64013.2 指挥协调政务资源目录68013.3 综合评价政务资源目录73613.4 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政务资源目录78513.5 应14、用维护政务资源目录794I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本项目为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 本文件是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代初步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本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项目建设单位: XX市XX县城市管理局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XX项目责任人: XX1.3 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介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有限公司。1.4 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依据1.4.1 本项目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 号);(2)中共中央国务15、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 号);(3)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 号);(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 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改革任务的通知(建督201793号);(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建办督函2020102 号);(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 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 号);(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的通知(建办督202046 号);(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6、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建科规20207 号);(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10)XX市委办公厅XX市全面推行“云长制 ”实施方案(XX委办201966 号);(11)XX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XX市人民政府令第 328 号);(12 )XX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XX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总体方案(2015-2020 年)(XX府办发2015135 号);1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3)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指导意见(XX府办发2016119 号);(14)XX市人17、民政府办公厅XX市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方案(XX府发201841 号);(15)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XX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 年)(XX府办发201966 号);(16)XX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XX城管局20216 号。1.4.2 项目概算编制依据(1)软件及信息化工程造价规范 V5.0(T/CQCI001-2019);(2) 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规范(T/CQCI002-2021)(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测算指南 V1.0;(4)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通信2016451 号“关于印发信息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工程费用定额及工程概预18、算编制规程的通知 ”;(5)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 36964-2018);(6)财政部201681 号文基本建设财务规则;(7)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价格2015299 号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8)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财企201216 号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9)财政部税务总局财税201832 号“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 ”;(10)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发改价格2015299 号);(11)国家计委颁发的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5299 号);(12)19、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 670号);(13)电子政务工程造价指导书(第二版);(14)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 号)。1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4.3 项目管理类依据(1)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办发201957 号);(2)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101 号) ;1.4.4 技术类依据1.4.4.1 软件开发类(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1 部分: 单元网格(GB/T 30428.1-2013);(2 ) 数 字化 城市 管理信 息系 统第20、 2 部分: 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2-2013);(3)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3 部分: 地理编码(GB/T 30428.3-2016);(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4 部分: 绩效评价(GB/T 30428.4-2016);(5)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5 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GB/T30428.5-2017);(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6 部分:验收(GB/T 30428.6-2020);(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7 部分:监管信息采集(GB/T 30428.7-2017);(8)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8 部分: 立案、处置和结案(G21、B/T30428.8-2020);(9)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10)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11)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1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 15532-2008);(13)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9386-2008);(14)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15)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2008)。1.4.4.2 数据标准类(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国家卫生城市标准;(3)国家园林22、城市系列标准;(4)城市容貌标准 (GB 50449)。1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4.4.3 安全类标准类(1)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9);(2)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3)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4)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3、269-2006);(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20282-2006)1.4.5 政策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 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 号);(3)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办发201957 号);(4)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法201774 号);(5)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城2019119 号);(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24、3 号);(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建办督函2020102 号);(8)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XX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 年)(XX府办发201966 号);(9)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指导意见(XX府办发2016119 号);(10)XX市全面推行“云长制”实施方案(XX委办201966 号);(11)XX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XX市人民政府令第 328 号) ;(12)XX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XX府令2020335 号)。1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25、设计)(13)XX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XX城管委发20182 号);(14)XX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XX城管局20216 号);1.4.6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3)城市道路管理条例;(4)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5)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6)城市管理执法办法;(7) XX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8)XX市主城区路桥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9)XX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0)XX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11)26、XX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12)XX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13) XX市公园管理条例;(14)XX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5)XX市建筑管理条例;(16)XX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 282 号);(17)XX市主城区扬尘污染防治办法;(18)XX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19)XX市停车场管理办法;(20)XX市消火栓管理办法;(21)XX市户外招牌管理办法;(22)XX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办法;(23)XX市城市夜景灯饰管理办法;15 / 813(24)XX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25)XX市主城区城市快速路管理办法;(26)XX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27)XX27、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28)XX市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29)XX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30)XX市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实施办法;(31)XX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32)XX市城市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33)XX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34)XX市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办法。1.4.7 标准规范(1)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 号);(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3)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技术标准(试行) (CJJ/T 312-2020);(4)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YDB144-2014);(5)软件及信息化工程造价规范 V5.0(T/28、CQCIO001-2019);(6)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V5.0(T/CQCIO002-2019);(7)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 1 部分:总则 (GB/T30850.1-2014);(8)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 2 部分:工程管理 (GB/T30850.2-2014); (9)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 3 部分:网络建设 (GB/T30850.3-2014); (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 4 部分:信息共享 (GB/T30850.4-2017)(1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 5 部分:支撑技术 (GB/T30850.5-2014);(12)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19429、87-2004);(13)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21061-2007);(14)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21064-2007);(15)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1 部分:总体框架(GB/T21063.1-2007);(16)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2 部分:技术要求(GB/T21063.2-2007);1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3 部分:核心元数据 (GB/T21063.3-2007);(18)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1063.4-2007);30、 (19)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 6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21063.6-2007);(20)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 1 部分:总体框架(GB/T21062.1-2007);(21)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 2 部分:技术要求(GB/T21062.2-2007);(2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 3 部分:数据接口规范(GB/T21062.3-2007); (2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 4 部分:技术管理要求(GB/T21062.4-2007);(2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1 部分:单元网格 (GB/T 30428.1);(25)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2 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 31、(GB/T 30428.2);(2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3 部分:地理编码 (GB/T 30428.3);(2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4 部分:绩效评价 (GB/T 30428.4);(28)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5 部分: 监管信息采集设备(GB/T 30428.5);(29)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6 部分:验收 (GB/T 30428.6);(30)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7 部分:监管信息采集 (GB/T 30428.7);(3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 8 部分: 立案、处置和结案(GB/T 30428.8); (3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32、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33)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5724);(34)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35)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GB/T51243-2017);(36)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CJJ/T 100-2017);(37)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 (CJJ/T 144-2019);(38)网络工程设计标准(GB/T51375-2019);(39)网络工程验收标准(GB/T51365-2019);(4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T 106);(41)信息33、安全技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 (4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25058-2019);(4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44)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GB/T36627-2018);1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28448-2019);(4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9);(47)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34、T18726-2011);(48)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2006);(49)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GB/T15532-2008);(50)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8567-2006);(51)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9385-2008);(52)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2008)。(5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B/T39786-2021)1.5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及规模、建设期1.5.1 建设目标贯彻总书记关于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以新型城市35、基础设施试点工作为契机, 根据XX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 按照“感知、分析、服务、指挥、 监察 ”五位一体目 标,搭建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与国家、XX市级平台实现三级联动, 统筹 多部门、多层级协同管理服务。推动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 ”、城市运行安全“一 屏通览 ”、融合智慧调度“一键联动 ”, 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为民服务能 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其主要目标如下:(1)大城智管、大城细管、大城众管通过XX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 推进大城智管, 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 用 科技手段提升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推进大城细管, 精确36、掌握每一个城市零部件 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细节问题。推进大城众管,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调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2)按照“大城管 ”的设计理念, 探索适合XXXX县城市管理的业务模式及应用模式。按照“大城管 ”的设计理念, 将市政管护中心、城管执法支队、交管中心以及城 市管理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相关资源有机的融合, 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实现资源共享,探索适合XXXX县城市管理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1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通过前端感知设备的建设,利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37、支撑 实现城市部件的全面感知, 使管理者对城市运行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 通过对城市运行从感知到认知的转变,进一步对新形势下智慧城管的应用模式进行探索。(3)应用 5G 物联网传感技术,创新搭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应用 5G 物联网传感技术,通过建设链接桥梁监测、树木监测、公厕智能监测、 边坡监测、等感知前端, 将示范区域市政设施的管理模式从人工转向智能化。同时将 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到城市管理领域, 细化城市管理空间, 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4)探索 5G+智慧城管的建设模式,部署在XXXX县,为将来智慧城管的全面建设做好铺38、垫。5G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新基建的重要范畴, 其本质更是数字化发展的展现, 是党中央国务院、XX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着眼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研究适合XXXX县的 5G 物联网设备的部署,针对感知前端设备的部署原则、 监测功能、取电方式、网络接入、技术选型等进行确定, 确保相关的部署和建设模式具备可复制性和指导意义,为将来智慧城管的全面建设做好铺垫。1.5.2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次项目建设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涵盖应用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体系、基 础环境和管理39、体系。该项目主要覆盖XX县城管指挥中心、XX县城管局及业务科室、 XX县城管局下属事业单位、 XX县各委办局、乡镇街道社区、社会化事业单位、 市 场化服务企业等,展示层面主要有大屏、电脑端、移动端。管理覆盖面积包括XX县 34.94 平方公里。 XX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于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拓展、 深化、完善,纵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或专线)与市级平台对接、数据共享 ,同时 对接XX县级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横向整合或共享本级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相关部 门、社会服务单位、国有平台公司的数据资源, 实现对本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 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 综合评价, 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40、的“大城管 ”工作格局。整体项目预计分三个阶段建设, 覆盖XX县城区的柏杨街道、宁河街道等重点区1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域, 覆盖区域达 7.64 平方公里, 占建成区面积 34.517 平方公里的 26.8%,覆盖单元网格 120 个。应用系统主要涉及: 业务指导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 指挥协调系 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综合评价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应用维护系统、 城市管 理态势感知。行业应用涵盖智慧城市管理执法信息系统、智慧市容环卫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市政设施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主要涵盖: 41、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统一身份认证门户、可视化支撑引擎、 数据挖掘分析引擎、物联网平台。数据体系主要涉及: 信息资源规划、数据库、数据汇聚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资产可视化门户、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基础环境主要涉及:平台展示环境、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及其他硬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运行机构建设、评价制度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表 1.5-1 应用系统建设规模与内容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业务指导系统按权限共用XX市市级平台的业务指导系统, 共享平台各 级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规范 等数据。本级上传当地的相关法42、律法规、 规范性文件以及标准规范、经验交流等知识。共用市级平台2监督检查系统复用XX市市级平台的监督检查系统的功能, 主要包括重 点工作任务督办、应急管理等功能模块, 依托工作流引擎 实现配置流程管理,构建“统筹布置、按责转办、重点督办、限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共用市级平台2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3公众服务系统按权限共用XX市市级平台的公众服务系统, 运用市级统 一建设的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市民城管通 APP、推进 “12345 政务热线”等服务载体以及城市管理新闻推送、 城市管理政务公开、城市管理问题投诉、43、城市管理公众活 动、公厕引导、停车诱导、网上游园(VR、360 度全景、 公园介绍等)、意见建议、志愿者、城市绿植认养等定制 化特色服务。本级提供公厕、停车、公园、绿地等公众服务基础数据。共用市级平台4指挥协调系统本次项目对原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子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拓展相似案件智能分析、案件智能分配、跨区域智能提醒、 案件智能派遣、部件在线更新、融合指挥调度等子系统,优化扁平化流程、责任网格以及案件处办全过程记录等。改造+拓展新建5综合评价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 评价配置管理、评价任务管理、实地 考察管理、问卷调查管理、评价结果管理和呈现等功能模块。新建6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智慧城市管理执法系统、44、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智 慧市容环卫管理系统、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以及系统对接能力。其他项目建设,平台开发接口7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对城市运行安全监管功能,主要对各类风险点的运行监测指标进行监测, 风险分析预警、联动应急处置等功能。新建8应用维护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角色管理、权限管理、工作岗位 管理、系统公告、处置流程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新建9城市管理大脑系统包括城市运行态势和分析研判。新建2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表 1.5-2 应用支撑系统建设规模与内容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应 用 支 撑系统应用45、支撑系统包括基础支撑和能力支撑。1、基础支撑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 WEB 应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等。2、共性支撑包括统一身份认证门户、 可视化支撑引擎、数据挖掘分析引擎、物联网平台。1、基础支撑购买成品软件服务;2、统一身份认证、可视化、 数据挖掘分析、物联网平台新建;表 1.5-3 数据体系建设规模与内容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信 息 资 源规划对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的数据资源进行规划。梳理2数据库搭建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满足城市管理数据的归类入库, 实现基础数据互联共享,包括监督检查库、城市管理基础库、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库、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库、城市 运行安46、全监管数据库、 相关行业数据库、综合评价数据库、公众服务数据库等。新建3数 据 汇 聚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资源目录功能。新建4数 据 交 换系统包括数据交换服务、接口交换服务等功能,此外还包括数据交换方式设计、数据接口设计、系统接口建设等内容。新建5政 务 信 息 资 源 共 享目录详见附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梳理表 1.5-4 基础环境建设规模与内容序号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平台 展 示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屏、坐席电脑终端、移利旧原有设备22 / 813序号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式环境动终端及其他配套如扩音及坐席系统2数据 处理系统本项目的配置服务器核数为 47、56 核,其中应用服务器 24核,数据库服务器 24 核,管理服务器 8 核。租用 政务云计 算资源3数据 存储系统本项目需要存储的信息量为 3TB。本项目申请云平台存储空间容量为 3TB租用 政务云存 储资源4网络 系统设计本次需要租用2 条网络链路,政务云平台至互联网 100M,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至政务云 100M。其他现有网络情况利旧。租用+利旧5安全 系统设计平台端按信息安全等保 2.0 三级进行建设, 客户端利旧原有接入端安全设备。租用 政务云安 全 服务+利旧现有接入设备6其他硬件视频智能分析设备购买成品设备表 1.5-5 管理体系建设内容序 号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运行机48、构按照构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的要求,以 城市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机构和工作体系为基 础,由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担任城市综合管理服 务中心,履行政府对本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等职能。重构2评价制度根据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工作要求,围绕运行安全、 城市 运行管理、绩效评价等核心指标,建立综合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综合评价工作。重构3工作制度包括协调机制建设、监督机制建设、处置制度建设、 考核制度建设。重构2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5.3 建设周期本项目是一项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 包含49、若干系统, 涉及多种技术和管理问 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系统建设周期较长。本项目从 2021 年 3 月 开始规划, 2022 年 12 月完成第一期建设, 2023 年进行项目拓展建设, 项目周期为 34 个月, 主要包括前期规划阶段(设计及概算方案编制、评审、招标、启动建设) 、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实施、试运行和项目验收)以及项目拓展阶段。1、前期规划阶段(2021 年 3 月至 2021 年 12 月)一季度, 按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平台建设指南规定,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牵头机构、责任部门, 编制完成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联50、网工作方案。二、三季度,明确项目实施主体,依据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 (CJJ/T310-2020)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第 55 号令) 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9 57 号)的要求, 深入调研,理清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组织完成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技术设计及概算方案的编制,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立项工作。四季度, 完成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采购工作、启动项目建设工作。2、项目建设阶段(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一是按照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方案,科学组织平台51、软件开发、集成部署,年底前完成与市级平台的对接联通、数据共享。二是按照更新机制, 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领域基础数据普查, 推动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三是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3、项目拓展阶段(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根据财政拨款资金和市级文件要求, 逐渐完善平台各个部分的拓展建设, 持续完 善平台的系统功能, 深化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全面达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2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52、源项目概算总投资XXX元。其中:(1)工程费XXXX元。(2)工程其他费用XXX元(包含建设单位管理费、安全生产费、监理费、设计费、软件评测费和等保评测费等费用) 。详见附表。资金来源: XX县财政资金。1.7 主要结论和建议1.7.1 主要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直接关系到XX县城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 对各种城市管理的 重要信息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储存、整理、分析、综合, 实行定性定量分 析,制订防范预案, 实现城市网络化的动态管理, 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精准的科学依 据,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治理,从而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提高政府宏观决策水平,构53、建长效城市治理机制。XX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 是推进XX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智慧城 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也能为XX县政府部门向社会治理现代化方向发展铺平道 路, 还能为XX市乃至于全国各地提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经验, 在互相 学习的过程中完善我国的城市治理体系。因此, XX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对于XX县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迎接新一轮全球化的挑战, 必 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城市管理智能化。根据国家关于城市管理工作及信息 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 站在国家战54、略以及未来的经济 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全局的高度, 立足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等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建 设,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智能化、物联化、智慧化, 不断提 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城市的监管和有效治理, 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国家住建部、XX市城管局、XX县城管局高度重视, 制订了城市管理及信息化的各项有关法规和条例, 这是本项目建设最有利的条件。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2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台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而且能够为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城市管理信息服务,55、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7.2 建议鉴于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向县政府申报本项目;(2)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的有关手续,制定并严格落实 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进度安排和建设安全制度, 确保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及早实现社会效益;(3)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建成后加强平台运行的日常管理、软件维护、数据维护,并制定平台运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平台安全高效运行。2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56、能本项目的建设单位为XX市XX县城市管理局,其主要职能如下:(一)贯彻执行有关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 划区内供水节水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园林绿化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 法规、 规章和方针政策, 负责编制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执行。(二) 负责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 负责城市 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负责市政设施维护许可的管理。(三) 负责环境卫生管理。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水域垃圾的管 理, 负责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的管理,负责农57、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城区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四)负责城市供水、节水的监督管理, 负责城市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负责城市二次供水管理。(五) 负责城市规划区内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户外灯饰的设置管理工作。(六)负责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供水排水 、规划方面 涉及城市违法建筑执法以及环保、市场监管、交通、水利、规划等方面与城市 管理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城市管理综合行 政执法工作, 具体执法交由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承担, 并以部门名义统一执法。指导乡镇(街道)有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七) 负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组58、织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和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八)负责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九) 负责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游艺机游乐园、社区公园等城市公园 行业管理, 指导城市公园紧急避难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工作。负责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维护与管理。2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十) 负责依法审查和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和移伐树木以及集中绿化事 项。负责对城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及指标核准, 组织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和夜景灯饰审核认定。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十一) 负责城市管理行业59、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负责城市管理行业应急管理、应对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十二) 负责编制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的建设、维护、管理资金计划并监督实施。(十三) 负责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十四) 负责城区主次干道路内停车管理工作, 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停车场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十五) 完成县委、 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十六) 职能转变。XX县城市管理局统一行使城市管理责任,构建政府 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系, 进一步推进城市 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远近统筹, 上下联动, 建立起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60、力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质量和水平。将XX县城市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 职能划归XX县城市管理局,除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外,所属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XX市XX县智慧城管中心(简称数管中心) 为正科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 拨款事业单位。 具体职责为: 主要是梳理整合XX县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信息,为 市民提供多渠道的便民服务, 运行维护智慧城市指挥大厅, 处理市民的举报、投诉和 咨询等诉求, 指挥调度一线执法人员处置城市管理问题, 协调联动相关部门解决跨部门跨业务城市管理问题,实现服务三个层次:服务群众、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组织。286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第三章 现状及问题分析3.1 机构现状3.1.1 城管局及科室情况XX县城市管理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 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 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有关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区内供水 节水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园林绿化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 政策, 负责编制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监督执行。2.负责城市道路、桥梁、62、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负责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城市照明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负责市政设施维护许可的管理。3.负责环境卫生管理。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水域垃圾的管理,负责城 市环境卫生设施、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的管理, 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城区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4.负责城市供水、节水的监督管理,负责城市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 负责城市二次供水管理。5.负责城市规划区内户外广告、店招店牌、 户外灯饰的设置管理工作。6.负责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供水排水、 规划方面涉及城市违法 建筑执法以及环保、市场监管、交通、水利、规划等方面与63、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行政 处罚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具体执法交由 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承担,并以部门名义统一执法。 指导乡镇(街道)有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7.负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规范园林绿化市场, 组织开展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和园林植物保护工作。8.负责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9.负责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游艺机游乐园、社区公园等城市公园行业管理,2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指导城市公园紧急避难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工作。负责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维64、护与管理。10.负责依法审查和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和移伐树木以及集中绿化事项。负责 对城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及指标核准, 组织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和夜景灯饰审核认定。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11.负责城市管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负责城市管理行业应急管理、应对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导。12.负责编制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的建设、维护、管理资金计划并监督实施。13.负责城市数字化管理工作。14.负责城区主次干道路内停车管理工作, 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停车场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15.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16.职能转变。XX县城市管理局统一行使城市65、管理责任, 构建政府主导、 社会 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 新, 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 疏堵结合, 标本兼治, 远近统筹, 上下联动, 建立起决 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质量和水平。17.将XX县城市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XX县城市管理局,除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外,所属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二) 机构设置1.综合科。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文秘、会务、宣传、信息、机要、 保密、 档案管理、目标考核、综合协调、机关后勤等工作,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委员提 案。负责机关和所属66、单位党建、 群团、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统计、机构 编制、干部人事、队伍建设、离退休干部管理等工作。负责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的建设维护管理资金使用计划及市政园林工程建设维护项目预(决)算审核工作。2.市容科。编制市容市貌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规划, 负责指导和监督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承担市政设施维护项目竣工验收。承担城市规划区内户3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外广告、灯饰规划及店招店牌的管理工作, 承担停车楼(场)、洗车场行业管理工作。 负责城市供水、节水行业管理、 监督管理, 负责城市二次供水管理, 负责城市供水水质67、的监督管理。 承担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编制XX县市容市貌及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规划, 负责指导和监督市政公用基础设 施建设维护管理工作, 承担市政设施维护项目竣工验收。承担城市规划区内户外广告、 灯饰规划及店招店牌的管理工作, 承担停车楼(场) 、洗车场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城 市供水、节水行业管理、监督管理, 负责城市二次供水管理, 负责城市供水水质的监督管理。承担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目前XX县城管局的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大型户外广告牌共 28 块,其中大型户 外 LED 广告牌(7 块)、大型户外广告位(15 块)、独立式户外广告位(T 型牌 6 块);城区标准化张贴68、栏 108 平方米。 管理还是处于手工管理状态。3.环卫科。 编制城市环境卫生规划,承担城市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水域垃 圾等处置的监督管理。指导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运行管理。负责环卫设施建设项目的监 督管理工作。组织拟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年度计划, 指导和监督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指导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导乡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4.园林绿化科。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并根据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城市 园林绿化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指导和监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城市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 管理工作。 负责城市规划区69、内工程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和指标核 准, 组织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指导和规范园林绿化市场, 负责组织开展 城市义务植树活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城市公园管理标准和规范, 负责城市公园分级分类和评定等级的相关 工作,参与城市公园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的编制。负责城市公园(包括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游艺机游乐园、社区公园等) 的监督管理工作。5.安全督查科(行政审批科)。指导和监督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负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前审核,拟订跨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协调制度, 协调多部门联动执法。负70、责城市占道许可、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及市3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政设施损坏赔偿的审批,负责户外广告场地占用审批及户外广告依法备案登记等事 项, 负责建筑垃圾运输许可, 负责审查和审批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和移伐树木以及集中 绿化事项。承担本系统纪检监察、党风廉政、行政效能考核和信访稳定工作。负责城 市管理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本单位突发事件及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处置。负责组织 拟订城市管理行业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编制相关应急预案 并组织演练、实施。负责组织城市管理考核评价,承担城市管理工作的督查督办。负 责城市管理领域规范性文件71、的合法性审查及报备工作, 办理相关涉法性事务。负责本系统安全生产、法制等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3.1.2 下属机构情况智慧城管中心主要职责:城市管理数字化实时监控服务;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服务;负责 12319 服务热线具体事务工作等。公园绿化管理所XX县公园绿化管理所内设综合办公室、 管护队。现有事业编制人员 10 名、临 聘人员 10 名, 负责办公室工作及片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管护队员 50 名, 负责城区 公共绿地、公园、游园、 广场绿化的日常管护及提质工作的实施;配有 2 辆洒水车、1 辆轻卡车负责城市公园绿化后勤保障。管理所主要负责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72、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等级申报、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工作和县级以上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监督工作, 宣传贯 彻执行绿化法规, 参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负责绿化行业管理和城市绿化设计、施工 单位的资质审查, 组织实施城市绿化, 依法查处违规违章行为(因机构改革, 目前三定方案未定,暂引用原XX县风景园林绿化管理所职责)。综合办公室: 1.负责综合协调工作。负责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 做好来文来电收 发、登记、传递、建档和存查等工作, 负责党建、安全生产文字材料草拟及整理归档; 2.草拟所内发文、上报文、工作计划、总结、简报等文字材料, 负责对内通知和对外 请示文件的编号、上传、下达、传递、 催73、办等工作; 3.负责县城管局临聘人员住房公积金管理, 所内财务、人事及管护队出勤核算和劳动工资管理及财务资料汇每月总上3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报等工作; 4.完成信息上报工作。负责完成马路办公、数字城管案件、安全隐患排查 的每月例行上报工作, 及其他工作的督办、检查落实情况的上报。5.负责人大代表建 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信访事项的办理回复; 6.协助领导完成采购工作。按照县城 市管理局采购程序, 购置所内办公用品, 外购苗木、草花种子等物品; 7.负责各片区 管护队日常管护、绿化提质、卫生保洁、公园配套设施及安全隐患等工作的巡查管理;74、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管护队: 负责公园绿化的日常管护工作: 修枝整形、枯枝杂草、肥水管理、病 虫防治、草坪修剪、补植补栽等具体工作的实施; 负责公园环境卫生、配套设施设备清洗清扫及维护;负责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提质改造。市政设施所对城区车行道路面(泥清、水泥砼)沉陷、坑槽、拥包、车辙、松散等破, 整治各井框与路面高差、剥落、啃边、缺失等破坏情况进行巡查、维修维护等。对城区人行道表面不平整, 人行道地砖松动、残缺, 相邻砖块高差不符合要求, 路缘石松动, 树圈是否完好, 盲道上的导向砖、止步砖安装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巡 查、维修维护。对城区水篦子破损、缺失、堵塞, 井盖缺失、破损、材质不规范75、标 识不清等情况进行巡查、维修维护。 对城区桥梁、隧道、下穿道等市政设施进行巡查 及安全检测, 对城区桥梁、隧道、下穿道等市政设施铺装不平整, 有裂缝、局部坑槽、波浪、 碎边,缘缝、栏杆破坏、断裂、松动锈蚀等情况进行维修维护。负责市政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财评、招投标、施工、 验收送审等工作。 对各街镇市政设施巡查和维修维护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及检查督导。目前在编人员为 14 人。XX县城市管理局停车办负责全县行政区域内停车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区公 共汽车站(点) 、公共停车楼场(点) 、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临时停放点的行业规 划和管理。负责辖区范围内公共停车位的规划, 76、其他停车位规划的统筹; 负责辖区范 围内停车位的建设及使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区机动车辆清洗场所的设 置规划并负责管理; 按照规定权限, 负责城区区域内非机动车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他有关工作。3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XX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目前XX县城管局市容环卫所主要由一个环卫所长、四个副所长负责的组织架 构。所长主持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全面工作, 负责意识形态、党建、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 负责所班子成员分管工作的监督管理。副所长刘修福负责目标考核、劳资人事、 脱贫攻坚、群团(工青妇) 、数字化城管工作;负责环卫基地场内日常管理77、工作。协 助所长意识形态、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分管综合办公室和垃圾处置费征收办公 室工作。 副所长向明智负责马镇坝片区清扫保洁、清运、公厕保洁、马路办公工作; 负责城区直管公厕管理及垃圾清运组车辆维修管理工作; 负责环卫作业车辆安全监管 工作;负责城区及乡镇垃圾清运、垃圾填埋场、中转站、渗滤液站、库区清漂工作。 分管处置办公室工作。 副所长曾道宏负责老城片区清扫保洁、清运、公厕保洁、马路 办公工作; 负责县环境卫生管理所会计工作并分管财务、修理厂日常管理及职工食堂 工作。 副所长向庆营负责赵家坝片区清扫保洁、清运、公厕保洁、马路办公工作; 负 责城区清扫保洁、机扫洒水、清洗组车辆维修及城区78、河岸滩涂垃圾管理工作; 负责安全生产、效能督查、信访稳定工作并分管保洁办公室、安全督查办公室工作。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XX县城管执法支队, 下设 4 个执法大队, 分别是一大队(承担宁河街道辖区除 城市违法建筑执法以外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二大队(承担柏杨街道辖区 除城市违法建筑执法以外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三大队(承担凤凰镇规划 区除城市违法建筑执法以外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四大队(承担城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市违法建筑执法职能)。日常执法业务范围: 1、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城市供水排水、园林绿化; 2、城 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市违法建筑79、; 3、城市露天烧烤污染、城市焚烧沥青 塑料垃圾等烟尘和城市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纸钱等烟尘污染; 4、违规户外广告,占道经营;5、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道路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3.2 总体现状3.2.1 运行机制现状目前运行机制现状的流程为:问题上报-案件受理-案件立案-案件处置-案件核查3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案件结案。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采取“一级监督、 一级指挥”运行模式, 健全完善了五大运行机制:一是问题发现机制。通过信息采集员巡查采集、平台座席员视频巡控、公众举报等多种渠道受理城市管理问题。二是问题处置机制80、。以XX县级平台为枢纽,连接XX县、街镇终端责任单位,实时派遣受理处置城市管理问题。三是业务协调机制。通过数字中心实现统一调度、县级部门、街镇责任单位等的 多部门联合协作的工作模式, 采取工作推进会、调研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等重难点问题。四是监督考核机制。通过数字中心有效履行城市管理监督职能, 督促城市管理工 作的所有职能部门能够高效完成城市管理工作, 依托数字城管系统生成数据进行评定排名, 通过打分、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评比优秀等方式实现对城管部门、责任单位3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的考评,同81、步建立跟踪督办和约谈机制,系统运行效能有效提升。五是指挥手册的建立, 完成了建立贴合实际的智慧城市管理指挥手册, 明确了智 慧城管系统相关各类角色在系统内的权责和工作流程, 全面总结和明确智慧城管的运营规则。目前运行机制为督察员对中心派遣任务, 以及处置单位、信息采集员的工作情况 进行督查、督办,并做好相关记录。向相关处置单位了解案件的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将处置完成的案件交信息采集员进行核查,确认问题处置完毕后交值班长结案。技术管理员对网格划分和事、部件分类, 以及信息采集员所在网格和信息采集员 队伍基本情况,掌握信息采集员行动轨迹演示系统, 负责检查信息采集员在岗情况以 及工作轨迹,负责中心82、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与通讯运营公司沟通协调,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做好门户网站、系统的日常维护。 做好相关检查记录。派遣员掌握相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智慧城管业务知识及各城市管理案件处置 责任单位的管辖范围及职能职责;严格遵守工作流程, 及时准确处理各类城市管理信 息,负责受理值班长移交的立案信息, 及时将案件派遣给对应的处置单位。对回退的 派遣任务进行协调,重新确定责任单位后再进行派遣。做好派遣任务的相关统计工作,及时督促责任单位限时落实城市管理案件的处置任务。受理员掌握相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智慧城管业务知识, 严格遵守工作流程, 及 时准确处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 受理来自城管通 83、APP 上报、视频上报、网络投诉、电 话投诉、领导交办等城市管理问题,并对需要确认的问题向城管信息采集员发送核实 消息。 负责群工系统、 12319 民生系统、12319 舆情系统案件处理,对市民投诉咨询 的城市管理问题及时登记解答, 并交信息采集员核实问题是否属实, 对属实案件转交 值班长立案。及时向值班长报告信息、来电中的重大突发事件、重复投诉和重要建议,并进行妥善处理。视频监控员掌握相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智慧城管业务知识,严格遵守工作流 程, 及时准确处理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负责利用视频监控收集城市管理案件, 并利用 视频监控进行核实、核查。对各视频监控点进行适时监控, 对发现的城市管理问84、题编辑处理后提交值班长立案。信息采集员负责智慧城管业务知识及工作流程;熟悉责任网格和部件、事件立案3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标准;运用城管通 APP 处理流程。负责工作区域内的巡查工作,认真查找并及时上报 责任网格内的事件、部件问题。及时处理城市管理智慧中心下达的城市管理任务, 准 确采集、上报图像视频信息和核查(核实)信息。核查处置部门的处理结果, 并及时向 城市管理智慧中心上报核查信息。协助XX县城市管理智慧中心了解有关信息, 认真 处理现场举报和信访, 仔细听取陈述, 认真做好记录, 准确及时上报中心, 及时反馈结果。3.2.2 数据85、普查现状XX县城管局及时进行分类梳理, 认真核实, 全局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共 计巡查 2060 次, 局班子成员开展“马路办公”176 次, 发现问题 1941 件, 整改问题1941 件,整改率 100%。通过信息采集、监控视频抓拍、 12319 热线民生服务、政府公开信息、上级领导 交办、网络媒体曝光、马路办公等方式, 多渠道收集各职能部门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问 题信息, 全方位受理城区范围内的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以 及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的城市事件问题, 近三年总案件 19356 件, 其中环卫、园林每月 99 件, 近三年 1000 余件。数字86、城管上报量 16661 件, 立案量 16089 件,结案量 16085 件。局属终端专线 5 条, 园林绿化专线 1 条, 中心内网专线 1 条, 视频监控专线(与 公安视频对接) 1 条。现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据存储平台(政务云) ,基础网络系统平台, DLP 大屏幕展示平台和“12319 ”热线及政府公开信箱系统平台。目前所属各预算单位共有各类车辆 55 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 2 辆,执勤执法用车、垃圾清扫车、垃圾清运车、洒水车、降尘车等特种专业技术用车 53 辆。大型户外广告牌共 28 块,其中大型户外 LED 广告牌(7 块)、大型户外广告位(15 块)、独立式户外广告位(87、T 型牌 6 块); 城区标准化张贴栏 108 平方米。公厕管理现状为环卫所直管公厕数量 34 个, 其中标准化公厕 15 座,普通厕所16 所、另有 3 座公厕待建。垃圾站管理现状为城区垃圾中转站 2 个、垃圾收集点数量 228 个。垃圾填埋场数量 1 个,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环卫人员管理现状为我县城区环卫一线环卫作业人员约 242 人,其中管理员 93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人。拥有快保车 12 辆、洗扫车 5 辆、洒水车 4 辆、垃圾清运车 33 辆、推土机和挖掘 机各 1 辆; 目前环卫没有采用市场化外包,拥有 3 个保洁队伍,对应区88、域为马镇坝、 赵家坝、老城。主要负责路面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运、餐厨垃圾收运、中转站、公厕及垃圾填埋场管理。加水桩管理现状为自来水加水桩 76 个; 中水加水桩 68 个; 原水加水桩 8 个;环卫作业中水使用量 1278 吨/天,使用率 80%。垃圾分类管理现状为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已覆盖柏杨街道、宁河街道等。总计 11 个社区,全县常住人口为 388685 人,全县共有家庭户 140386 户,家庭户人口为 377222 人; 集体户 2358 户, 集体户人口为 11463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9 人。全县各乡镇(街道) 中, 常住人口在 3 万人至 10 万人之间的乡镇(街89、道) 3 个,在 1 万人至 3 万人之间的乡镇(街道) 13 个,少于 1 万人的乡镇(街道) 16 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涉及镇街乡共计 33 个,其中柏杨街道 4 个社区; 宁河街道 7 个社区; 城厢镇 1 个社区、 15 个行政村; 凤凰镇 1 个社区、 10 个行政村; 宁厂镇 4 个社区、 6 个行政村; 上磺镇 1 个社区、 16 个行政村; 古路镇 1 个社区、16 个行政村;文峰镇 1 个社区、 15 个行政村;徐家镇 1 个社区、 12 个行政村;白鹿镇 2 个社区、 10 行政村; 尖山镇 2 个社区、 7 个行政村; 下堡镇 2 个社区、 9 个行政村; 峰90、灵镇 1 个社区、 11 个行政村;塘坊镇 1 个社区、 8 个行政村;朝阳镇 1 个社区、6 个行政村;田坝镇 1 个社区、 16 个行政村;通城镇 1 个社区、 12 个行政村;胜利乡 8 个行政村;菱角乡 1 个社区、 14 个行政村;大河乡 1 个社区、 10 个行政村;天星 乡 8 个行政村;长桂乡 10 个行政村;蒲莲乡 1 个社区、 9 个行政村;鱼鳞乡 1 个社 区、 4 个行政村; 乌龙乡 1 个社区、 8 个行政村;红池坝镇 13 个行政村;花台乡 4 个行政村;兰英乡 3 个行政村;双阳乡 4 个行政村;中梁乡 7 个行政村;天元乡 9 个行政村,土城乡 12 个行政村,91、红池坝经济开发区 1 个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均达 100%。我县现有配建停车位共 19841 个,运用“监控视频+移动网络支付收费的方式; 车主进入停车场时, 监控视频对车辆信息进行录入, 车主离开时, 监控视频对车辆车牌号及停车时间进行识别,从而进行缴费(移动网络支付收费)。公共停车位共 427 个,单位停车位 2385 个,车主停车后运用“监控视频+门禁系3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统”对车辆进行管理。路内停车位共 1007 个,运用“地磁感应器+监控视频+手持终端机智能设备的方 式, 车主停车后, 地磁设备会自动采集泊位状态信息, 92、并传至收费员的手持终端机智 能设备上,收费员只需通过手机终端拍照识别车牌号,对车辆地点、时间进行识别,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收缴费用、打印小票即可。道路照明, 路灯 15966 盏、线路总长 90.95 公里, 智能化路灯控制点 176 处,城 市管理部门专用变压器 65 台;楼宇景观照明 676 幢;河堤景观灯饰长廊 6.7 公里; 休闲亭景观灯饰 89 个;智能化灯饰控制点 149 处;路灯灯饰管护设备,路灯灯饰智 能化控制系统 2 套、路灯电缆故障测试仪 1 套、高空作业车 1 台、路灯灯饰维修专用 工程车 1 台、清障拖车 2 台、巡逻车 2 台、平台车 1 台、养护车 1 台、 15KVA93、 车载发电机 1 台。目前完善了部分地理编码数据库、城市部件数据库和地理空间库, 并对相应部件、 时间进行扩展。随着XX县城区城市规模的拓展,存在数据普查覆盖不到位的情况, 从系统运行至今, 未对城市部件数据进行统一更新, 现有城市部件与系统中城市部件的信息存在很大差距。3.2.3 数据中心现状目前办公面积 155 ,工作人员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 2 名,技术保障运维员 2 名(由中国移动公司负责运维) ,坐席人员 2 名,财务 1 名,督查巡查人员 1 名,城 管监督员 11 名,配备 14 辆专业电动助力车。城管通手持终端 25 台(可使用的), 局属终端专线 5 条, 园林绿化专线 1 条94、, 中心内网专线 1 条, 视频监控专线(与公安 视频对接) 1 条。现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平台(政务云),基础网络系统平台, DLP 大屏幕展示平台和“12319”热线及政府公开信箱系统平台。目前XX县没有建设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心, 数据都还分散在各个应 用系统中。中心设有应用系统的机柜, 内含服务器、存储器、网络设备及网络安全设 备等。一方面由于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均处于各自为政、因 需而建, 不少部门、行业的数据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市场监管、住建、 环保、交 通等公用数据信息与数字城管系统的数据资源应用和业务融合不足, 各部门间数据资源开95、放、共享、融合、利用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分散, 数据辅助决策能力有3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待提高。对信息采集获得数据分析不足, 对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案件映 射出来的规律、趋势等未形成有效分析, 未与相关行业形成良性联动, 没有从大量数 据中挖掘出足够可供领导参考或对下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信息,在城市管理的决策过程中,缺乏数据平台支撑,辅助决策分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2.4 视频融合现状目前公安+自建(停车系统) :150 路公安(云存储) ;38(2 已坏)路调用停车办(本地存储) ,采用 B/S 形式预览。系96、统现已完成整合接入公安近 150 个视频监控点。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扩展了数 字城管中心视频监控范围, 提升数字城管中心市容市貌监控能力,增加对信息采集员考核的准确性,做到违反市容市貌行为信息综合采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关于公安网天网视频接入XX县城市管理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的方式是由中国移 动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提供专网接入, 接入方式为裸纤接入, A 端为公安局的交 换机,B 端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二楼交换机,最后再连接客户终端设备。采用的公安专网为 10M,不能够充分满足公安天网接入城市管理视频资源共享平台。3.2.5 共性支撑现状目前XX县没有建设城市管理的大数据平台, 各信息系统较97、为分散, 尚未建立数 据治理与数据交换系统, 本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的数据汇聚与数据 交换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包含数据治理的全流程,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比对、 关联、整合、入库。由于各信息系统分散部署, 每一套系统都有一套登录体系, 系统 与系统之间尚未以统一门户的形式和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本次项目拟定规划XX县城 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统一门户,实现平台与各行业应用系统之间以统一门户的形式面向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3.2.6 基础环境建设现状3.2.6.1 网络现状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网络建设目前能够满足单位日常的业务流转、 即时通讯、监督指挥等办公的基98、本需要,具体已建成的网络情况如下:(1)默认 10Mbps 公安专线裸光纤 1 条,用于打通公安网络, 实现公安视频共享。4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2)互联网宽带 1 条,带宽 100Mbps,用于日常外网办公与通信使用。(3)本级数字城管业务专线宽带 1 条(中国移动),带宽 100M,用于打通XX市级平台网络,实现本级数字城管系统数据上报以及信息互通。序号设备配置及类型数量单位备注1接入交换机FiberHomeS4800 ; 24 口千兆交换机1台2三层交换机FiberHomeS5800 ; 24 口 10/100Base-TX,2个99、千兆1台3防火墙H3C F1000A-EL 千兆防火墙(带路由功能)1台4机柜42U2台3.2.6.2 机房现状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未自建中心机房, 相关信息系统机房资源情况如下:(1)数字城管系统,购买XX移动运营商 IDC 机房云资源服务。(2)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部署于允殖公司机房,视频已接入,仅做数据对接, 由于带宽为 10M,造成对接不顺畅, 出现卡顿现象。(3)智慧执法指挥调度系统,移动提供调度设备,无自建服务器。(4)城市照明监控系统,部署于市政设施服务所机柜。系统名称XX县数字城管系统网络性质互联网 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 其它建成时间2018 年是否自建自建租赁其它 100、网络运营商移动公司接入互联网有无互联网隔离措施防火墙逻辑隔离接入无线网有无备注:移动 apn 网无线网接入控制有无备注:防火墙骨干带宽10Mbps1000Mbps 100Mbps其它划分功能域有无划分安全域有无4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3.3 信息化系统现状本县智慧城市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有多个信息化系统。3.3.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于 2018 年 09 月 06 日建设完成,该系统由北京数字 政通建设,系统开发单位为北京数字政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 JAVA 语言编程,该 项目覆盖用户为指挥中心、城管局及业务101、科室。该系统租用移动云部署,系统主机、 操作系统(linux)、数据库(oracle)、中间件(Tomcat、JDK 等)、安全设备都由移动公司提供,安全等级为等保 3 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事部件为核心,以网格化思想实现对城市管理问 题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 核查结案、绩效考核”等 7 个阶段的闭环管理, 系统充分利用全县公共基础地理信息, 依托运营商专网且整合 公安“天网”视频资源,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案件处理、调度指挥、智能感知、综合评 价、监督考勤、地理编码等基础子系统, 通过信息采集、 受理、立案、派遣、处置、督察、评价等环节完成业务统筹协调办理。系102、统调查表如下表所示:表 3.3-1 系统基本情况表一、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系统名称XX县数字城管系统竣工时间2018 年 9 月 6 日管理机构XX县城管局负责人刘廷权电话18996620008管理人员刘廷权手机18996620008邮箱开发单位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系 人孙超手机18883344616运维单位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系 人孙超手机18883344616服务对象使用对象系统开发语言Java .Net C+ PHP 其他 系统部署位置政务云 本单位 其他_移动云 运行状态在建 运维 过保等保级别二级 三级42 / 813已对外提供数据是 否提供接口类型数据库接口 程103、序 API 接口系统访问地址http:/192.168.14.4:8081/eUrbanMIS/main.htm测试账号及密码egova系统概述(主要功能及承载业务)XX县数字城管系统包含 9 大基础应用子系统,包括无线数 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协同工作、综合评价、基础资源管理、地理编码、应用维护、大屏幕监督指挥、数据交换子系统。系统中常用的统计报表区域评价、部门评价、责任单位处置评价、岗位评价、问题 来源分析、问题来源区域分析、高发问题类型分析、问题类型区域分析、问题区域分析、问题趋势分析二、网络信息网络类型互联网 局域网 政务网 其他 运营商电信 联通 移动带宽(M)100M是否有防火是 104、否三、数据库信息数据库类型及mysql-8.0.13现 有 数 据 量1200每月新增数据200链接地址192.168.14.3端口3306数据库名称cgdb查询账号及密root( )数据库设计文档egova有 无四、其它信息(无)3.3.2 环卫车载 GPS 监控系统目前仅在环卫车辆上面安装了车辆 GPS 定位, 可以查看车辆位置信息及轨迹。环 卫 GPS 定位车辆管理综合管理系统于 2018 年 3 月以租用服务方式建设(根据车辆数量计算服务费) ,包含实时定位、当前状态(油耗、里程) 实时监控、车辆轨迹回放、4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105、车辆资料、里程、油耗等报表功能, 车辆运行实时情况(待速、 速度、停止等)。 覆盖垃圾、清运车、清扫车、巡逻等(环卫车辆已纳入管理)。纳入监控车辆 15 辆。当前无专用网络机房, 所有的数据接入均通过交换机汇聚后进行传输。现有移动专线一条, 提供互联网数据访问。 内网通过局机房内网交换机实现互联互通。环卫 GPS 定位车辆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网络现状情况表:系统名称环卫 GPS 定位车辆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性质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业务专网其它建成时间2018 年是否自建自建租赁其它 网络运营商移动公司接 入 互 联网有无互联网隔离措施防火墙逻辑隔离接 入 无 线网有无备注:无线网名称无线网接入控制有106、无 备注:具体控制措施骨干带宽云服务器 2Mbps 10Mbps50Mbps 100Mbps划分功能域有无划分安全域有无环卫 GPS 定位车辆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拓扑图如下:4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Internet网络 GPS信号GPS信号车载GPS终端GPRS 网关WEB服务器GPS数据库服务器ServerAPPInternet网络GPS管理中心(BS)GPS 定位车辆管理综合管理系统网络拓扑图3.3.3 路灯灯饰智能化监控系统路灯灯饰智能化控制系统于 2016 年 7 月建设完成, 开发结构为 CS 架构。每个终端控制多条线路,目107、前控制方式为时控与光控结合,目前无单灯控制。基本功能用于记录路灯灯饰相关数据监测, 建设内容主要分为: 一套中央控制系 统、移动指挥调度系统、手机监控管理系统、 监控数据彩色打印系统、投影仪系统、 高清电视显示系统。其中央控制系统主要由前、后台工作站和数据服务器组成的微机系统、 GPS 校时系统、短消息报警系统、光照度采集系统组成。用户对象:城市照明管理;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2008 R2;数据库: MySQL 10.1.13-MariaDB;中间件: 未使用;基础件:运行 c#环境;计算机存储安全情况:本地存储;数据量: 8.6G。路灯灯饰智能控制点 176 处, 其中路108、灯控制点 106 处、灯饰控制点 70 处, 20 个路灯控制柜更换、 40 套线路防盗组成。4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网络现状情况表:系统名称路灯灯饰智能化控制系统网络性质互联网 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 其他建成时间2016 年是否自建自建网络运营商移动公司接入互联网有 无互联网隔离措施防火墙逻辑隔离接入无线网有 无备注:无线网名称无线网接入控制有 无 备注:具体控制措施骨干带宽10Mbps1000Mbps100Mbps其他划分功能域有 无划分安全域有 无3.3.4 园林绿化管理系统XX县园林绿化管理系统为市局统一建设,109、于 2017 年由XX市风景园林规划研 究院对XX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建设按照XX市园林绿化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XX市城市园林绿化要素属性规范进行采集与数据库设计。本次采集XX县采集范围内公园绿地、广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 地、 道路绿地、其他绿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行道树、古树名木、林荫停车场 12 类数据。平台主要对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对园林绿化现状数据、规划数据进行管 理和展示查询, 内容包括古树名木、公园绿地、生态绿地、防护绿地等的位置、面积 等, 统计报表不完善、案件处理流程未形成闭环, 未与数字化城管对接, 未达到期望效果,如公园图片展示、公园展示、三110、维实景(至少包含实景)等。现有城市园林绿地 316.28 公顷,其中城市公园绿地 95.43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 盖率 41.46%,建成区绿地率 37.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02 平方米; 行道树 12486棵、古树名木 15 棵。注: 1、绿地率=(1+2+3+4+5+6+7)/1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常住人口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中公园绿地=1+24、常住人口采用 2020 年XX县统计年鉴数据,XX县城区户籍人口 9.52 万人。4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5、以上数据均为现状数据, 计算绿地率、绿化覆111、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时未将 2020年新增绿地纳入统计。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现状情况表;系统名称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性质互联网 业务专网电子政务外网 其它建成时间2018 年是否自建自建租赁其它 网络运营商移动公司接 入 互 联网有无互联网隔离措施防火墙逻辑隔离接 入 无 线网有无备注:无线网名称无线网接入控制有无 备注:具体控制措施骨干带宽10Mbps1000Mbps100Mbps其它划分功能域有无划 分 安 全域有无3.3.5 智慧停车管理系统XX县智慧停车系统由XX科辉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4 月完成建设, 由XX 允殖科技有限公司以运营模式负责XX县停车业务, 结合智112、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 应用、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建成具备精准感知、大数据分析、车流预测、 智能停车诱导、交通监测、安防监测等功能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运营平台, 实时掌 握县城区内停车泊位情况、道路交通及出行方式。围绕市民用车、出行,整合导航、 预订、错峰出行、缴费、电子发票等多维度应用需求,打造集运营管理、移动支付、 对账清分等功能一体化的智慧平台, 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在路内外临时停车泊位路 侧安装告示牌、诱导屏, 现场发放操作指南折页等物料, 展示泊位空闲状况、收费标 准、支付方式、缴费引导提示等信息, 起到宣传智慧停车、方便车主快速停车、指引车主自助缴费的效果。智慧停车是视频已113、接入XX县数字城管中心, 产权归属XX允4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殖公司,目前仅做数据对接,出现接入带宽不够卡的情况。现有配建停车位共 19841 个, 运用“监控视频+移动网络支付收费的方式;车主 进入停车场时, 监控视频对车辆信息进行录入, 车主离开时, 监控视频对车辆车牌号 及停车时间进行识别,从而进行缴费(移动网络支付收费)。公共停车位共 427 个, 单位停车位 2385 个,车主停车后运用“监控视频+门禁系统”对车辆进行管理。路内停车位共 1007 个,运用“地磁感应器+监控视频+手持终端机智能设备的方式。XX县智慧停车管理系统114、主要由城市停车平台、App、微信公众号组成,目前城 市停车平台、 App、微信公众号均已完成部署、上线使用。在XX县智慧停车运营调度中心并投入使用,7*24 小时对车主停车进行远程服务。XX县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网络状况情况如下:(1)建成XX县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本地系统, 机房位于XX允殖科技有限公司。(2)数据终端采用专线+物联网卡的模式接入, 汇聚位于XX允殖科技有限公司。3.4 运维管理体系现状目前XX县城市管理局信息化系统运维较分散, 相关系统主要由相关科室、相关产品提供商、系统建设商代为运维,尚未建立统一运维管理体系。XX县目前建设的各个子系统由业务科室及厂商进行运维管理, 且由于部分系115、统 建设时间久远, 随着合同到期未续签, 系统运维时间结束, 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维 护, 其次 IT 运维本身质量很难提高, 再加上故障预警机制的不完善,往往是故障发生 后或报警后才会进行处理,不但事倍功半而且故障还常常会出现恶性连锁反应;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其次没有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 IT 运维机制。现有的 IT 运维流程的操作不规范不 统一。如 IT 事件单提交之后,事件预判和优先级的设定不统一,没有规范性的指导 文档,仅以运维工程师的经验判断或约定俗成的主观方式引导 IT 事件的处理。有识 别但不规范, 有处理但无管理, 有人员但疲于应付, 有系统但用不好。因此, “轻规 范、重维护”116、的 IT 运维管理现状很容易造成因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 IT 运维不稳定,直接影响维护体系的效果。简单点说就是还未脱离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作为支撑核心系统运行的 IT 基础架构和运维系统, XX县原有系统没有配备。 现有的 IT 管理工具偏重于技术层面的故障发现及预警,对于发现的事件虽有相应的管理流程汇报,但仍未找到合适的工具为其提供全面、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持。4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3.5 资源共享现状3.5.1 XX县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现状目前XX县还未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横向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数据共享。3.5.2 XX县城市管117、理局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现状XX县城市管理局各部门工作职责相对独立, 部门信息化程度建设不高, 各部门 内部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 现有各相关科室已建立的数字城管、路灯管控、土壤噪音 监测、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环卫车载 GPS 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之间信息标准不统一,各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部门间尚未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交互。3.5.3 公共安全视频共享现状XX县城市管理局通过专线接入公安视频监控, 已有 150 路视频经公安系统授权可通过视频监控平台进行远程访问。3.6 利旧分析本次项目建设在充分利旧现有信息化基础上进行拓展建设, 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利旧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6.118、1 数据资源利旧本次项目建设将完全利旧XX县数字城管系统现有普查数据成果, 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基础数据、部件普查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网格数据、地理编码数据。3.6.2 应用系统利旧本次项目建设以XX县已建成的数字城管平台为基础进行拓展建设, 将已经建设 的应用系统归纳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框架中,并实现统一门户登录和权限管控, 按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接口标准,通过数据汇聚系统获取现有应用系统数据,实现与现有应用系统的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联动。3.6.3 基础环境利旧本次项目的运行环境充分利用XX县现有的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场地, XX县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计划部署到XX县政务云119、中心,利用县政务云中心提供平台运行所需计算、存储、安全资源,建立数据备份机制。4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3.6.4 管理体系利旧以城市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机构和管理体系为基础, 构建与城市综合管理相对应的管理体系。表 3-18:具体利旧情况见表序号利旧类型具体要素备注1数据资源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完全利旧2部件普查数据完全利旧3行政区划数据完全利旧4网格数据完全利旧5地理编码数据完全利旧6业务指导数据整合新建7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整合新建8城市管理事件数据整合新建9城管管理行业应用数据整合新建10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数据整合新建11相关行业数据120、整合新建12公众服务数据整合新建13综合评价数据整合新建14应用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利旧整合15智慧城管平台16视频监控系统17综合执法系统18智慧环卫综合管理系统19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20智能垃圾分类系统21智慧市政设施监管系统22园林绿化管理系统23智能停车监控系统50 / 813序号利旧类型具体要素备注24数字化指挥综合监管系统25智能监测设备业务管理26数据汇聚系统新增27数据交换系统28业务指导系统29监督检查系统30公众服务系统31指挥协调系统32综合评价系统33行业应用系统34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35大数据治理系统36应用维护系统37基础环境利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场地及大屏、办公桌121、椅、办公电脑等配套设施完全利旧38云主机租用新增39网络带宽新增40安全服务新增41管理体系利旧XX县数字城管规范化建设标准利旧修订42XX县数字城管工作人员管理手册43XX县数字城管内部制度汇编手册44XX县数字城管协调机制45XX县数字城管考核评价机制46XX县数字城管应急处置机制47XX县数字城管巡查督查机制48XX县数字化城管推诿疑难案件协调机制49XX县数字城管分中心运行机制5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3.7 存在的问题3.7.1 信息化手段不足随着物联网、互联网、 RFID、GPS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出 现了122、大量的智慧应用帮助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XX县城管信息化建设不足, 尤其是对 于综合执法、市容环卫、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的信息化手段缺乏, 且人力巡查效率低,无法很好的支撑城管智慧化工作的开展。3.7.2 精细化管理不足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是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传统粗 放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例如对于执法还采用传统的纸质填 写方式进行办案, 对于环卫业务的缺乏全流程管理, 对每一个设施设备缺乏全覆盖的 监管, 市政、园林的基础数据、管养护、档案都没有形成信息化监管等, 因123、此整体无 法形成“指挥有力、运转协调; 网络健全、管理到位; 责任量化、指标精准; 处置有措、反应迅速”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格局。3.7.3 解决问题时效性差、发现处理不及时目前XX县城管信息化建设不足, 应用系统建设数量有限, 很多方面还未建立智 能化系统, 例如市政、园林业务, 发现问题, 不能及时通知外包公司去解决问题, 只 能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外包公司, 整个过程会占用双方大量的等待时间, 处置过程缺 乏监督, 造成发现问题处理不及时, 解决问题时效性差, 无法很好的支撑高效率城管工作的开展。3.7.4 监督考核社会化服务问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 政府要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 加大政府124、公共服务力 度。做好公共服务, 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 政府职能正向 着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方向转变, 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外信息服务窗口的建设, 增强网上信息发布、公众信息互动、基础信息提供的能力, 形成一体化的公众信息服务52 / 813体系, 使城市管理信息为社会各界广泛利用。目前城市管理主要为体制内的管理, 信息较为封闭,社会力量参与度底,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3.7.5 数据分析挖掘缺乏科学的分析目前XX县城市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经验决策分析。管理人员及行为特点等主观 因素对决策的结果影响巨大, 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手段和数据支撑, 不能分析出高125、频多发事件, 不能对城市管理大局进行强弱分析和应对。3.7.6 大城管格局尚未形成一是职能交叉,权责不明, 造成管理上的推诿。如住建、城管、自规、公安、交 通、环保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城市管理的职能, 但缺乏有机的协调与配合。二 是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出现空档。如在建筑工地占道施工、城市人行道占道经营、 违法占道停车等职能交叉管理方面, 往往出现“要管都在管、要不管都不管”的局面。 三是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城市管理涉及市容秩序、规划建设、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管理职能, 各管理部门未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53 / 813第四章 需求分析4.1 政务职能目标需求分126、析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将以管理精细化、服务智慧化、决策科学化、 品质高端化为指引, 以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 建成后实现城市管理行业的全覆盖, 建成汇聚城市管理数据、全面监管城市管理各行 业的信息平台, 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城市管理各行业的管理态势, 建成基于大数 据、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决策辅助体系, 通过城市综合管理数据中心可获取所需的 来自全县城市管理各部门、各系统的所有数据, 并且能提供各类定制化决策支撑报告。 强化对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 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 下的“大城管 ”工作格局, 通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127、的建设, 实现城市管理“一网统管 ”、“一屏通览 ”、“一键联动 ”的管理政务业务目标,详细如下: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 ”:以城市建成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 对城市公共空间 部件、事件 “一网打尽 ”,定格、定责、定人,通过主体明晰、权责明确、协同有 力、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 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 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 行业、跨层级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运用、共享交换以及业务协同,实现对市政设施、 城市供节水、市容环卫、园林绿化以及与城市公共空间秩序、城市违法建设、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应急等城市管理相关方面工作128、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城市运行安全“一屏通览 ”:以城市自然灾害防控基础普查为基础, 强化市安委 会城市安全运行办公室的统筹协调, 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 ”原则, 实行城 市安全风险全面辨识和评估, 建立风险点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城市运行监管子系统。基 于城市管理大数据 GIS 服务, 创建安全风险点“红橙黄蓝 ”四色等级空间分布图, 关 联安全风险点的权责主体、管护单位、视频资源、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管护作业等 基本要素, 加快推进在线安全监测监控、 预测预警, 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实现在“大屏、计算机、手机 ”三端在线监管, 要素齐、权责清、状态明。融合智慧调度“一键联129、动 ”:坚持平战结合, 以城市管理大数据和融合通信移动 应用为支撑, 汇聚 GIS、语音、视频、数据为一体, 完善指挥调度联勤联动机制, 构 建智能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 紧盯城市运行态势, 精准调度、高效指挥, 面向常态监督管理、重点专项保障、安全应急指挥等场景, 在“计划生成、指令下达、预案执5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行、效果评估 ”全流程数据化、可视化, 实现智能化跨区域、跨层级的一体化指挥调度,做到看得清、听得真、指挥准、行动快。4.1.1 技术背景及发展趋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集成城市管理相关基础数据、日常运行 130、数据、相关行业数据等资源, 实现国家、省、市联网互通、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 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的信息平台。2018 年以来,为满足城市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国家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工作, 并在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 邀请城市综合管 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好的城市到北京座谈交流, 同步启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建设指南、标准编制等工作。2019 年 5 月,国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功能搭建完成,并逐步实现与多个试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联网。2020 年 3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131、服务平台建设和 联网工作的通知(建办督函2020102 号),要求 2021 年底前, 实现市级平台、 市级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并提出省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由住房城乡建设厅 负责建设, 纵向对接国家平台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综合评价等应用系统和市级平 台,横向同省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信息共享, 与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其他信息系统对接。2020 年 8 月 11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七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 号) ,将“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132、列为重点任务。按照国家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 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念, 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和便民惠企能力已势在必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 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进程, 提高城市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出建设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 各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监督考核,最终实现市级平台、 县级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5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1.1.1 体制改革需求中共中央133、国务院于 2015 年 12 月 24 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 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出“要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 改革, 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 实 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 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4.1.1.2 政务职能需求当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面临着变革与创新,从研究表明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1) 在城市管理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从对人、财、物等“硬件 ”为重点的管理转向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 ”为重点的管理柔性134、化趋势。(2) 要强化调控职能,立足打基础、管长远,由侧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转 为更加重视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实现城市管理从“ 以物为本 ”向“ 以人为本 ” 的思维转变。强化服务职能, 一切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 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效益至上向服务至上的思维转变。(3) 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完善全民管理,扩大市民参与,增强管理透明度的 管理全民化趋势。在这“三个趋势 ”中,信息化管理是关键。以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城 市管理突破口, 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 推 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 管理流程科学再造, 管理主体多元参与,135、 并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4.1.1.3 业务管理需求XX县城市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国际发展形势复杂多变,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存在压力。世界新冠疫情形势 依然严峻, 国内疫情形势仍有起伏, 对“十四五 ”期间, 尤其是“十四五 ”前期城市 管理韧性城市打造和各项既定目标完成提出更高要求。从内部环境看, XX是典型的 山地城市、立体城市,加之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城乡差距及区域差距将进一步突显, 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趋 势。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36、 对城市的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功能及配套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配置均衡化等发展任5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务将越来越重。面对这些挑战, 从“城市管理 ”向“城市治理 ”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谋划全县城市管理“十四五 ”发展规划, 要深刻认识城市管理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和新挑战, 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必须增强机遇意 识和风险意识, 保持战略定力, 办好自己的事, 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 牢固树立底线 思维,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注重改 革137、创新、突出内涵式发展,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奋力推动全市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4.1.1.4 技术发展需求数字(智慧) 城管、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诞生之日起, 本着标准先行的理念, 以标准规范为依据, 以城市管理应用需求为导向, 国家各专业部门(包括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人 民政府、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不断总结经验, 产生了系列标准、规范,使平台建设有了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标准。2020 年住建部制定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132-2020), 2020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138、成为行业标准,为各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贯彻总书记关于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 神, 落实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 满意 5 大核心指标要求, 顺应城市管理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 待,搭建XX市智慧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实现“全覆盖、全流程、全市域 ”的管理, 实现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监管智能化、指挥调度科学化、企业管理最优化、评估体系智 能化、过程监管可视化、关心关爱人性化的系统监管和保障体系,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 展要求的城市管理监管服务工作体系, 增强城市管理监管服务统筹协调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监管服139、务水平,推动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2 用户角色分析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系统管理类用户,横向部门用户,外包服务单位用户,街镇社区用户、社会公众等几类用户等。5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2.1 综合管理平台角色分析1.1.1 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使用对象综合管理平台用户角色包括监督员、受理员、值班长、派遣员、处置部门、各级领导、系统管理人员等。1.1.2 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使用对象分析监督员、受理员和值班长通过使用事件汇聚中心来进行城市管理问题上报登记, 值班长、派遣员和处置部门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进行城市管理问题的140、立案、派遣和处置, 各级领导通过决策分析中心和综合评价中心实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 对于各区域、各 部门、各岗位进行综合评价, 系统管理人员通过配置维护中心实现人员、岗位、权限的管理。表 4-1:任务排班表用户事件汇聚中心指 挥 调 度中心决策分析中心综合评价中心配置维护中心监督员受理员值班长派遣员处置部门各级领导系统管理人员4.2.2 综合执法角色分析4.2.2.1 系统使用对象智慧执法系统主要用户对象为XX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用户角色包括执法支队、执法大队、法制科、 一线执法队员和执法管理人员。4.2.2.2 使用对象功能分析执法支队和执法大队通过智慧执法系统可以完成执法办案、执法141、监督、执法业务统计、执法人员管理、执法人员考勤等工作,法制科可以完成执法办案审核等工作,5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执法一线队员可以进行执法办案和日常考勤, 执法管理人员可以执法监督和执法人员、勤务管理。表 4-2:执法排班表用户执 法办案执 法 监督执 法 业务统计执法人员管理执法人员勤务法 律法规移动执法执法应用维护执法支队执法大队法制科一线执法队员执法管理人员4.2.3 市容环卫角色分析4.2.3.1 系统使用对象智慧环卫系统用户对象为XX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科,主要角色包括: 环卫主管部门、环卫作业单位、环卫车辆驾驶员、环卫保洁人员。4142、.2.3.2 系统使用对象功能分析环卫科主管人员可通过应用系统给其他下属员工和操作人员进行任务下发, 工作 调度、 监督和指挥, 监控下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行动轨迹, 提升管理效率和环境 监控。保洁人员、绿化人员等通过系统接收下发任务, 并按照指定的任务地点、任务 内容进行作业, 上报任务结果。环卫外包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使用系统接受环卫科下发的工作任务及整改问题案件,接收考评结果信息等。表 4-3:使用权限表用户基 础信息管理市场 化监管信息管理环 卫作业管理环卫 部件设施管理环 卫质量监察环 卫作业考核环 卫指挥调度环 卫大数 据分析研判系 统设置管理环5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143、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用户基 础信息管理市场 化监管信息管理环 卫作业管理环卫 部件设施管理环 卫质量监察环 卫作业考核环 卫指挥调度环 卫大数 据分析研判系 统设置管理卫主管部门环 卫作业公司环 卫车辆驾驶员环 卫保洁人员4.2.4 市政设施角色分析4.2.4.1 系统使用对象智慧市政系统用户对象为XX县市政设施管理科,角色包括: 市政监管部门、市政管理单位、市政养护公司市政巡查养护人员。4.2.4.2 系统使用对象功能分析通过数据收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AI 模型运算及预测等技术,市政主管人 员可直接通过市政系统中控平台查看井盖、路灯、网关、道路、桥梁等设施设备的运 144、行状况和磨损情况, 并对下属工作人员进行任务分配、完成度监控和指挥调度等, 避 免道路、桥梁等高危事件的发生。施工人员、测试人员、巡检人员等通过移动端接收任务,对任务完成度和检测情况进行反馈和上报, 以便后台用于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表 4-4:使用权限表用户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监测可视化指挥AI分析专项管理督查考核日常维保工程管理系统维护60 / 813用户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监测可视化指挥AI分析专项管理督查考核日常维保工程管理系统维护市 政监管部门市 政管理单位市 政养护公司市 政巡查 养护人员4.2.5 园林绿化角色分析4.2.5.1 系统使用对象园林绿化平台的用户对象为XX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科145、,主要角色包括:园林主管部门、巡查人员、养护公司管理人员和养护作业人员、公众。4.2.5.2 系统使用对象功能分析(1)园林主管部门平台将有价值的管理园林数据进行融合, 采用数据分析技术, 方便、直观、形象 地进行种分析, 并直观呈现整体运行状态, 为领导监管和决策提供更为量化科学的参照和整体运行情况。(2)巡查人员通过平台感知设备的自动监测和业务数据信息化, 利用移动端应用, 帮助巡查人员简单快捷地开展巡查工作。(3)养护单位管理人员更及时的发现问题, 上报案件, 能及时的反馈解决问题的结果, 是管理部门能更6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客观146、的评价养护公司的工作绩效。(4)养护作业人员养护作业人员具体负责园林养护的各项具体工作, 通过移动端应用主动汇报、接收任务、沟通协调。(5)公众公众通过二维码等方式, 可以了解园林相关知识、平台建设成果等公共开放信息。表 4-5:使用权限表系统名称园林主管部门巡查人员养护单位管理人员养护作业人员公众园林信息采集管理园林基础信息管理日常养护管理环境监测管理智能浇灌管理病虫害预警管理古树名木管理古建筑管理喷泉景观管理园林抢险管理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园林监督考核协同处办管理智慧园林一图监管应用维护系统4.2.6 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包括普通市民群众和服务企业, 普通市民可通过城管热线、微信公众号62 / 8147、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或小程序等方式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将身边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等 渠道上报到城市管理部门; 普通市民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方式参与动植 物领养、意见征集及城管局组织的城市管理活动, 以及通过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行找 车位、找公园、找公厕,让市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带来的便利,从而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形成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格局。服务单位既可以像普通市民群众一样参与城市管理和感受智慧化的便民服务, 还 可以借助公众服务平台进行服务信息的发布, 提供信息发布、线上预约、位置导航等便民信148、息,既是参与者又是服务的提供方。4.3 管理机制需求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管理体系, 明确组织机构和权责, 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管理责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制,细化流程,强调考评,提升城市管理的能力。4.3.1 组织机构建设按照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新体系,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城市管理主体责任的 要求, 以城市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为基础, 建立隶属城市 政府综合协调部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监督指挥中心, 并代表城市政府承担城市管理 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形成以城市政府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为主导,责任部门和专业机构履职尽责的城市管理工作新体系。4.3.2 工149、作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2 部分: 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规定,制定 城市综合管理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 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确保城市管理问题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处置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8 部分 立案、处置和结案 规定,制定城市综合管理处置(指挥) 手册, 构建处置职责明晰、处置时限精准、 处置结果满意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发现、及时处置、有效解决。考核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4 部分 绩效评价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150、满意 ”的水平评价目标, 以标准化6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 构建对各处置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 形成高位监督、协同处置,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制。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8 部分 立案、处置和结案 厘清城市管理部件案件的权责清单: 即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立案标准、处置 时限、 监管单位、处置单位、 维护单位。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系统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出 现的权属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和现象, 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属地和权属单位落实的问题处置责任制。4.4 视频融合需求目前XX151、县城市管理视频监控资源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包括城管专 网、公安视频专网、电子政务外网、政府/行业专网、互联网等。 因此,不仅要接入 公安天网、雪亮的视频, 还需要拓展社会公共资源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视频。 因此, 根据视频图像资源多分类、多网络的特性,设计资源整合方式需要通过边界/网闸设 备接入。建设公安网天网的视频接入城市管理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接入成功,后续 可以增加扩展范围。建设在政府/行业专网上的视频图像资源需要经过专线传输至本 级城市管理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互联网上的视频图像资源, 由于安全等级 较低,需先通过安全接入设备接入至基于互联网构建的社会资源汇聚平台进行整合152、,整合后的视频资源再通过专线传输给城市管理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4.5 总体业务需求XX县围绕“城市管理向高质量发展”目标, 以推进智慧化城管、加强城市治理 为切入点, 以建立城市管理新型运作机制, 实现全过程动态性城市管理, 全覆盖型网 格化城市管理, 全方位服务型城市管理为己任,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积极努力探索城 市管理体制改革全局性问题, 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 理顺县级、街 道、社区三级的城市管理关系, 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职责明确、协调配合, 统 分结合、高效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 促进当前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 加快城市管 理城乡一体化进程, 促进政府职能向“公153、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更好地服务XX县建设。第一个方面: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 解决多条块协同工作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是涉及XX县多个职能局、专业公司、公共服务机构、县级、街道、6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社区的综合体系,需要协调、配合的流程、环节较多,如何打造城市管理的规范流程, 实现县(县职能部门)、街道联动机制; 同时借助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如何实现城市管理的应急指挥调度,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第二个方面:为城市管理的评价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需要解决各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例154、如:协调层级较多,效率难以提高问题; 条块分 割, 多头管理问题; 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 信息滞后, 管理被动后置问题; 联动机制 不健全问题; 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 以数 据说明问题, 建立基于数据的评价奖惩措施,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第三个方面:为城市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最根本还在 于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和主动的得以处置。因此在强化联动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的 同时, XX县需要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综合执法等方面加强监管手段,实现主要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处置。第四个方面:整合管理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155、发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协同高 效作用。一是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主要依托统一的 智慧化信息平台, 为高起点、高标准构筑信息平台,建议整合共享现成的县相关部门 的公共资源(包括应急指挥、公安视频监控、环保监测等),融合对接 12345 服务热线、 公众服务系统,将案件接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同时要为将来扩大城市综合管理 服务平台范围预留接口, 以便今后向其它社会管理领域延伸。二是整合管理力量。建议XX县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 的思路,整合机构、人员和场地。第五个方面:健全考核制度, 完善绩效评价, 促进城市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为 了保证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新156、模式下城市管理的健康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 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 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 中发生的具体问题, 又能监督执法质量。通过系统考核的手段, 对各管理部门的立案 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办结率进行考核, 促进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 主动解 决问题。系统考核主要分二个部分:一是由系统自动生成内部考核,即由指挥中心将 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到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部门;二是实行透明政府的外部评价体系, 即在政府网站上实时公布各部门办理情况, 建议建立奖惩机制, 根据系统6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考核157、和绩效评价的结果, 严格对县直部门和镇、街的城管考核评价,实行责任追究。4.6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4.6.1 业务功能需求4.6.1.1 业务指导需求业务指导系统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统一建设, XX市市级平台、XX县 级平台依据发放的账号, 进行登录和使用。本级系统需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 流等相关的业务指导数据。通过对接市级业务指导系统, 复用XX市统一建设的功能, 将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流的数据同步到本级, 用于指导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4.6.1.2 监督检查需求本系统需按权限共用XX市市级平台的监督检查系统, 主要用于向XX市158、市级城 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工作反馈和应急报送。本项目复用市级平台重点工作任务督办、应急管理等功能,满足本级向市级平台重点工作的任务反馈和应急报送。4.6.1.3 公众服务需求本系统需按权限共用XX市市级平台的公众服务系统, 以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为支撑, 市级统一建设便民服务资源及服务体系, XX县协同负责完成本级公众服务 基础数据普查入库,满足XX县市民公众的问题反馈、便民服务及市民评价等工作。 系统需提供的服务包括政务公开、城管问题上报、公厕引导、停车诱导、饮水服务、公园服务以及志愿者服务。 XX县为系统提供公厕、停车、公园等基础数据。4.6.1.4 指挥协调需求依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159、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2010)、住建部、xx市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及相关标准, 需要改造重建现有的数字化城 市管理系统为指挥协调系统, 在九大基础子系统的基础上, 优化拓展功能, 提高移动 处置能力和智能监管能力。同时拓展与“ 干净、整洁、有序、 安全、群众满意 ”相关 的管理对象, 并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体系, 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6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6.1.4.1 业务下沉到街镇需求从管理机制层面, 建立街道级分中心, 将城市管理的资源和力量下沉160、到街镇分中 心, 相关责任单位和专业部门设置街镇级职能岗位, 充分利用街镇级的基层力量和资 源, 处置城市管理问题。从系统层面, 构建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街镇子平 台,将城市管理问题智能派遣到街镇子平台, 由街镇子平台将案件分发到各行业应用 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的街镇级处置人员进行处置。处置反馈的结果反馈到街镇分中心平台,由街镇分中心平台人员审核、结案,最终案件归档到县级中心平台审核。4.6.1.4.2 与城管业务融合需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充分与各行业应用进行融合, 从问题发现到问题处置, 平 台与各行业应用系统相互联动, 行业应用系统内部的问题由行业部门内部处理, 平台 可调阅行业内161、部的问题处置信息。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接收到各个外部问题来源 渠道的城管事件, 由平台推送到各个行业应用系统中, 由各个行业部门人员处理, 处理后反馈到各个行业应用系统中,行业应用系统同步给平台反馈问题处理的信息。4.6.1.4.3 城管内工作指挥需求对于城市管理日常事案件, 可通过平台进行内部指挥, 平台基于XX县城市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城区的城市管理一线人员、车辆、装备、资源等进行全局呈现, 结合城市街道视频、前端智能终端视频, 建立平台与前线的临时语音对讲, 通过视频 和语音指挥, 向前线人员发送实时事件发生的位置, 由前线处置人员前往处置, 完成平时综合指挥。指挥主要对象:中心指162、挥人员、城市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巡查人员、信息采集人员、前端处置人员以及指挥车辆中的人员。4.6.1.4.4 相关部门工作协调需求目前, 新时代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多部门协调处理的工作, 贯穿城市多个职 能部门。当一个事件已经超出了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或者一个城市部件的归属不在城 管部门的时候, 需要协调多个职能部门一起来处置。通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向各 个责任单位、专业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分发账号和权限进行使用, 根据权责关系将归属的事件问题交由各个责任单位、专业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进行处理, 或者根据事件6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属性, 平163、台分发由多部门协同处理,处理完成后,由各个部门通过各自的平台账号在平台中进行处置反馈。协调主要对象:权责归属责任单位、专业维护维修公司、 县相关行业部门。4.6.1.4.5 扁平化流程需求原数字城管系统的业务流程比较复杂繁琐, 本项目指挥协调系统的业务流程需在 原系统之上进行简化和优化,实现业务流程的扁平化、提升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效率。 对于权责关系比较清晰的问题, 系统实现将上报的此类问题直接指派到处置人员进行 处置, 对流程中的监督受理环节实现系统自动流转, 立案环节系统实现智能审核, 案 件派遣实现智能派遣和自动派遣,案件处置实现处置单位与一线处置人员的自动派 发,处置反馈后系统自动判断是164、否结案或自动指派现场核查。扁平化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6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信息采集阶段信息采集员监督指挥中心责任单位、专业部 门、相关行业部门一线处置人员业务扁平化流程问题上报相似案件提醒问题核查审查立案阶段业务扁平化流程业务扁平化流程审核立案自动协调派遣不合格否结案审核结案合格 案件核查是智能派遣案件处置阶段处置反馈案件接收配 案件处置精准分图 4.6-1 扁平化业务流程图4.6.1.4.6 全移动化办公需求现有的数字城管系统只实现了部分功能移动办公和移动督办, 指挥协调系统需实 现案件从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置反165、馈-核查结案-监督评价全 流程的移动化办公。通过全移动办公系统的城管通、移动处置通、移动领导通三大移动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全移动化办公需求,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电脑终端的工作模式。4.6.1.4.7 融合智慧调度需求对于城市管理重大工作及专项工作的应急保障, 需要平台进行统一调度, 汇集城市管理全局资源和力量, 对全局资源能一屏通览, 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 融合多种视6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频、语音、空间地理信息等多种手段, 实现对专项工作的应急保障, 借助平台提高xx县城市管理专项保障能力和应急调度能力。4.6.1.5 综合评价需求城市综合管理166、服务平台的构建初衷是以评促管, 通过综合评价系统重在发现城市 管理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城市政府抓重点、补短板、 强弱项,提高城市精细 化管理服务水平。 综合评价需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五大核心指 标, 县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综合评价为国、XX市的评价体系提供服务, 同时收 集城市管理数据, 对XX县城市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通过以评促管的方式对XX县的 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有间接提升的作用。功能需求包括评价指标管理、评价配置管理、评价任务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和评价结果呈现。4.6.1.6 城市运行安全监管需求依据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构建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 167、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需建立系统对接, 通过接入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防控相关系统的 数据,通过对城市运行安全领域数据的分析,掌握城市运行安全领域的概况、实现对 城市安全的运行监测、运转走势、预警报警、使用排行等进行综合监管, 加强城市安 全风险辨识和评估, 实现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应对处置。本项目本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的对象如下表所示:表 4.6-1 监管对象表序号监管对象风险安全点功能需求1桥梁1、桥梁振动2、桥梁应变3、桥梁索力4、桥梁倾斜5、桥梁裂缝6、桥梁承载1、桥梁 3D 地图分布呈现2、桥梁实时监测3、桥梁异常分析4、应急处置2化粪池1、氨气超标2、甲烷超标1、化粪池 3D 地168、图分布呈现2、化粪池实时监测70 / 813序号监管对象风险安全点功能需求3、硫化氢超标3、化粪池危险源异常分析4、应急处置3城市照明设施1、照明设施故障2、照明亮灯故障1、照明 3D 地图分布呈现2、照明设施实时监控3、照明设施异常分析4、应急处置4城市内涝1、排水井地下水位指标2、地上水位情况3、气象降雨量指标1、排水井地图分布呈现2、排水井地下水位实时监测3、地上水位视频监控4、积水内涝分析4、应急处置4.6.1.7 城市管理态势感知需求由于XX县目前各个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应用现状比较孤立, 运用程度不高, 平台 需加强对汇聚的各类系统数据的应用,通过数据汇聚系统消除各行业信息孤岛的状 态169、, 提高数据辅助决策能力, 充分对指挥协调、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市政设施、园 林绿化等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与相关行业形成良性联动, 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足够可供领导参考或对下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信息。4.6.1.7.1 城市综合运行态势需求将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汇聚的各个业务系统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融 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城市管理一张图的模式, 分为多种专题,构建全新的城市治 理的工作格局, 实现“一张图”呈现、“一盘棋”服务的全景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 综合运行态势按照总分模式, 根据业务板块的不同分主题进行呈现, 主要涵盖全局态 势、城市停车态势、指挥协调态势、综合执法态势、环境170、卫生态势、市政设施态势、园林绿化态势。7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6.1.7.2 城市运行分析决策需求系统需着眼于XX县整体把控、统筹调度的格局思路, 从县到街道、社区, 对数 据层层剥离, 从整体到局部, 从全面到专题、进行深入的研判分析, 找出工作中的短 板, 分析现状, 研究趋势, 找出规律,助力管理者形成决策依据。 通过对城市综合管 理各类业务问题进行详细拆解, 形成具体的研判问题点。根据XX县城市管理业务板 块的不同, 主要涵盖城市管理问题分析决策、防霾控尘分析、清扫薄弱分析、城市停车分析等。4.6.1.8 统一门户需求构建XX171、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统一门户,通过统一门户可通览平台的综合 应用和行业应用, 通过统一门户单点登录进入平台的每一个应用系统, 包括行业应用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应用设置管理、单点登录图形化界面呈现等。4.6.1.9 数据汇聚需求根据XX县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要求, 平台需汇聚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管理部 件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公众诉求数据、 舆情监测数据等, 汇集指挥协调业 务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城管行业应用数据等资源; 对接XX县政务数据共享交 换平台、 XX县相关行业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并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清洗、校验、抽取、融合,形成XX县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172、。4.6.1.10 数据交换需求按照国家平台、XX市市级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要求, XX县需满足纵向和横向的共享交换。一是与XX市市级平台对接。按照市级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标准要求, 开发相应数 据接口, 通过接口对接传输上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综合评价数据、事案件监管数据、监督检查数据等,实现纵向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二是与XX县级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开发相应接口, 实现XX县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推送,实现横向各部门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共享。72 / 8134.6.2 业务流程分析4.6.2.1 业务指导流程由市级平台按照权限利用国家平台业务指导系统的数据资源, 结合XX市实际新 增知识库等功能搭建市173、级业务指导系统, 用于城市管理经验分享交流, 县级通过权限 账号登录共用市级平台业务指导系统上传本级管理经验以及行政法规,市级平台对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发布。业务指导业务流程街道及社区县级工作人员市级平台国家级平台信息采集阶段规、文件流程通过系统上 传政策法等新消息规、文件流程通过系统上 传政策法等新消息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等新消息通过数据接口 接收数据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等新消息信息录入系统接收信息信息审核阶段信息审核信息修改信息审核结束审核是否通过信息发布阶段信息发布图 4-6-1 业务指导流程图4.6.2.2 监督检查流程共用市级统一建设的监督检查系统, 一方面接收通过市级分派的174、市级重大专项任 务以及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接受任务后通过平台指挥协调系统进行任务处 置, 并实时反馈任务进度至市级平台, 同时市级管理人员对县级及直属单位工作开展 情况督办和通报, 结案后同步存档结案。另一方面, 本级监督检查也可以对街镇级单 位、县级相关处置部门、其他社会公共事业单位进行工作督办, 本级系统接收市级和县级监督检查任务,实现重要工作任务和应急事件的监督办理。73 / 813县级监督业务流程信息 采集 阶段县级平台县级直属平台街镇平台信息上报/问题发现 同步数据数据同步信息上报/问题发现信息上报/问题发现受理 阶段受理立案同步数据同步数据数据同步同步受理立案受理数据立案任务175、 确权 派遣 处置 阶段派遣 处置 同步数据同步数据数据同步同步派遣 处置派遣数据处置核查 结案 阶段核查结案同步数据同步数据数据同步同步核查结案 核查数据结案考核 评价 阶段县级考核评价结果(社会单位考核评价主管 部门)图 4-6-2 监督检查流程4.6.2.3 指挥协调流程4.6.2.3.1 内部指挥流程问题发现主要来源:1、由市级平台发现、受理、立案的案件;2、县级平台监督员问题上报;3、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发现;4、县级、 县委各领导交办和移交。县级指挥业务流程:市级/县级平台/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县领导交办(采集) - 县级平台(受理立案) -县级平台指挥/街镇平台176、指挥(派遣) -县城管直属单位/街镇城管直属单位(问题处置) -县级平台(核查) -县级平台/街镇平台(结案)。7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6.2.3.2 外部协调流程对派遣到县级城管直属单位、街镇平台的问题, 如出现多次回退或挂账等疑难问 题, 由县指挥中心判断是否通过县级协同业务平台进入XX县协同业务处理流程。如进入县协同平台业务处理业务流程,则案件协调流程为:市级/县级平台/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县领导交办(采集) -县级平台(受理立案) -县级平台(协调确权、派遣) -县其他部门/单位(问题处置)-县级平台(核查) -县级平台(结案)177、。图 4-6-3 指挥协调流程图7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6.2.4 综合评价流程通过综合评价系统设定任务指标、建立评价模型, 然后下发考评任务, 同时接收 市级平台下发的评价任务, 被考核对象根据考评分类体系填报城市管理的各类运行指 标数据, 包括城市基础数据和各个相关行业的管理数据, 用于评价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水平,最后根据填报的指标数据和平台搜集的统计数据通过模型给出评价结果并通报展示,街道及社区对评价结果进行查看。图 4-6-4 综合评价流程图4.6.2.5 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流程(1)风险监测通过县级大数据平台获取市级和本级行业178、应用运行安全相关数据针对围绕城市 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照明、化粪池危险源、垃圾填埋场等风险防控重点, 进行城市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本级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安全监管。7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2)分析预警对获取的安全报警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根据不同等级发送到相关行业应用(一般: 指挥协调日常监管; 严重: 进入监督检查系统并完成闭环; 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安全 风险: 进入融合指挥调度) 进行下一步操作。并通知相关领导和监管部门, 由县级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置。最终应急处置的结果进入知识库。(3)联动处置按照不同的风险级别进行分级响应, 并流转至各个179、系统, 最终由县级相关部门同步风险问题处理进度,并针对超时案件进行督办。图 4-6-5 城市运行安全监督流程图4.6.2.6 数据汇聚与交换流程创建平台与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相关行业的数据对接,通过数据融合清洗、数7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据编目形成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汇聚互通及服务整合,推进城市管理信息融合, 打破城市管理各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拉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链条, 建设 对内跨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对外数据开放的信息融合体系, 实现资源汇聚整合、信息 开放共享, 应用融合创新、业务协同联动, 系统统一管理、资源集中监控, 能180、力灵活扩展。图 4-6-6 数据汇聚与交换结构图4.6.3 业务量分析4.6.3.1 用户量分析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用户主要面向XX县城市管理局各级部 门及下属的各级事业单位, 业务科室单位主要包括数字城管中心、市政设施科及下属 市政设施所、市容环卫科及下属环卫所、 园林绿化科及下属风景园林绿化所、综合行 政执法支队、前端一线环卫人员、执法人员、市政巡查人员、园林巡查人员、数字中 心信息监督员、市民公众等。以及相关行业部门人员, 预估未来三年平台使用 2000人,平均每天在线 400 人(40%)。后期用户量每年以 10%的增长幅度增加。4.6.3.2 并发访问量分析XX县城市综181、合管理服务平台预计未来三年内使用用户 2000 人,平均每天在线人数约为 800 人,同时在线人员并发访问量评估如下:经确认,业务系统各参数为:n:每天在线用户数,约为 800;L:操作平均时间,约为 4 小时(14400 秒);78 / 813T:一天内多长时间有用户使用系统,约为 8 小时;通过并发用户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平均并发用户数: C=800*14400/28800=115200000/28800420并发用户数峰值: C=420+3* 200=342系统扩展并发数: C*342*2684系统低并发数: C$=242/2=121并发用户数的计算公式解释如下:系统用户数: 系统额定182、的用户数量, 预估可能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总数是 X 个,平均每天在线用户数,经统计为 n,那么这个数量, 就是系统用户数同时在线用户数: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最大的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平均并发用户数的计算: C=nL/T其中 C 是平均的并发用户数, n 是平均每天访问用户数, L 是一天内用户从登录 到退出的平均时间(操作平均时间) ,T 是考察时间长度(一天内多长时间有用户使用系统)并发用户数峰值计算: C约等于 C+3*C其中 C是并发用户峰值, C 是平均并发用户数,该公式遵循泊松分布理论。系统扩展并发数计算: C*约等于 C*2(估算值)系统低并发数计算: C$不大于 C/2(估算值)4.183、7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4.7.1 信息量分析4.7.1.1 业务信息量估算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业务信息数据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 统、公众服务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和城市管理态势感知运行 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对指挥协调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城市运行安全 监管系统和城市管理态势感知业务产生量综合估算,根据目前城市管理的平均业务 量,每日产生的事案件业务数据 3000 条(包含照片、录音、短视频),每月 30 天,每条大约 1MB。每年总数据量约为 3000*1MB*30*12=1080GB,按未来规划 3 年计算,7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184、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约为 3.24TB。考虑冗余 30%,估算为 4.212TB。4.7.1.2 基础业务数据估算XX县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包括现有数字城管的城市部件数 据、网格划分、地理编码、基础人员信息等,执法系统的法律法规库、案由、裁量、证照基础信息以及公众服务、环卫、市政、 渣土、垃圾分类等的基础信息数据。现有城市部件数据、网格划分、地理编码、基础人员信息根据估算, 总数据量约为 500GB。业务指导系统的法律法规库、行业经验、知识库, 根据估算, 初期总计约 500GB。公众服务系统的基础信息数据, 估算数据量约为 500GB。平台基础数据量共计存储185、需求: 1.5TB。总共平台的存储量预估约为:4.212TB+1.5TB=5.712TB4.7.2 服务器性能分析1、数据库服务器性能分析根据项目管理的业务情况, 采用峰值业务量来确定服务器的档次、配置, 在分析时同时考虑到系统未来的扩展需求。业务峰值情况如下: 系统预估 800 个用户端并发访问(根据 4.6.2 节业务量分析 计算的并发用户数),每个用户端请求每分钟处理 12 个事务,每个事务操作处理 6次。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服务器 tpmC 值: UNM2M4/(1M1) M3。U:并发用户数,系统同时在线用户数为: U=200;M2:每个事务操作处理对应的基准 TPC 值(联机事务处理所186、对应的 TPC 值),它 与具体业务处理情况相关, 一般系统的 M2 的值应该在 515 范围内,由于应用系统业务关联度,涉及的文件和数据库处理,取 M212 来进行估算;M4:平均一分钟内的操作业务数, M4126=72;M1:预留给 CPU 的处理冗余量,取 30%;M3:是预留给系统未来扩展的参数,取 M31.5;N:一天内忙时的处理量为平均值的 2 倍。数据库服务器 tpmC 值为: 200*1.5*12*72/(10.3)*2=740571tpmC。8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2、应用服务器性能分析应用系统选用 JavaEE(J2E187、E)技术框架, 应用服务器性能参照服务器端 Java 性 能测试标准 SPECJBB2005(其定义是运行 JVM 的主机达到满负荷后, 系统平均每秒钟所能处理请求的最大值)估算。业务峰值情况如下: 预估 200 个用户端并发访问, 每个用户端请求每分钟处理 9个事务, 每个事务操作处理 5 次。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服务器 JBB2005 指标值: NDM4/(1M1) M3。N:并发用户数, N=200;D:按照 JBB2005 指标的 5 个单位对应 1 项操作计算,用户一次操作业务平均需要执行 4 项操作计算, D=54=20;M4:平均一分钟内的操作业务数, M495=45;M1:预留给 188、CPU 的冗余量,取 30%;M3:是预留给系统未来扩展的参数,取 M32。应用服务器 JBB2005 指标数为: 200*20*45/(1-0.3)*2=514285bops。4.7.3 网络带宽分析(1)互联网区本次云平台互联网出口端主要为城管移动端及移动审批提供网络支撑, 传输数据 主要为上传城管问题过程中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带宽测算过程如下所示:表 4.7-1 互联网区带宽需求测算表序号参数数值单位备注1并发访问数140人4.6.3 节业务量分析计算的并发用户数的 70%计算互联网端的并发2视频访问数14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发访问数的 10%考虑3图片访问数56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189、发访问数的 40%考虑4文字访问数70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发访问数的 50%考虑5视频每人次访问流量4Mbps结合工程经验 1080P 格式大约在 4 到 8Mbps6图片每人次访问2Mbps工程经验预估值81 / 813序号参数数值单位备注流量7文字每人次访问流量10Kbps工程经验预估值8总带宽168.7Mbps经测算, 本项目云平台互联网出口端所需带宽为 168.7Mbps。建设初期建议配置一条 100Mbps 的互联网宽带,待后期用户访问量加大时再进行互联网链路带宽扩容。(2)电子政务外网区主要考虑为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管理及工作人员处理相关在电子政务 外网区域的业务所需的带宽, 190、传输数据主要为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带宽测算过程如下所示:表 4.7-2 电子政务外网区带宽需求测算表序号参数数值单位备注1并发访问数60人4.6.3 节业务量分析计算的并发用户数的 30%计算电子政务外网端的并发2视频访问数6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发访问数的 10%考虑3图片访问数24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发访问数的 40%考虑4文字访问数30人结合工程经验按并发访问数的 50%考虑5视频每人次访问流量4Mbps结合工程经验 1080P 格式大约在 4 到 8Mbps,取中间值。6图片每人次访问流量2Mbps工程经验预估值7文字每人次访问流量10Kbps工程经验预估值8总带宽72.3Mbps经测算,191、本项目电子政务外网区所需带宽估算约为 72.3Mbps。建设初期建议配置一条 50Mbps 的电子政务外网宽带,待后期用户访问量加大时再进行链路带宽扩容。8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4.8 系统非功能指标需求4.8.1 基本性能需求(1)平台至少支持 800 人在线并发访问能力, 整个平台加行业应用系统的在线 并发访问需扩展支持到 2000 人在线的访问能力。能力包括城市管理局内部人员、相关行业部门人员、一线市政、环卫、园林、执法巡查人员、城市管理领导等;(2)普通查询生成时间3 秒,较复杂的统计、 查询、报表生成时间10 秒;所有更新处理、192、数据转换及传输时间10 秒;(3)城市管理事案件空间位置查询和定位时间不超过 3s;(4)中心接收城市管理巡查人员上报问题传输和系统处理时间不超过 10s;(5)中心向城市管理一线人员发送任务,系统处理传输时间不超过 10s;(6)中心向城市管理一线人员发送任务时间不超过 5s;(7)地理位置的响应时间小于 1s。4.8.2 可靠性需求系统的可靠性指在运行中的可靠程度,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来衡量。为保 证系统的可靠性,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系统可靠性需涵盖服务器可靠性、软件可靠性、网络可靠性、存储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安全保障。4.8.3 可扩展性需求系统的可扩展性也是衡量系统的重要193、标志, 本项目是一个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的为民服务的平台,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 保 持长期的系统运行活力。为了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 需从网络、硬件、软件、数据几个方面来考虑可扩展性。4.8.4 可维护性需求平台需对业务处理的应用逻辑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配合平台应用软件系统的设 计和开发,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需提供各个阶段的需求和设计说明, 并对在实际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变更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软件配置和质量跟踪等工作。4.8.5 信创兼容性需求平台的应用系统需考虑国产化及信创产业的兼容性, 主要需考虑与服务器操作系8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194、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统、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信创兼容性。服务器与终端操作系统需支持信创主 流的操作系统, 如统信、麒麟等,数据库系统需支持信创主流的数据库系统,如达梦、SequoiaDB 巨衫数据库、人大金仓等。4.8.6 系统安全需求系统将根据国家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建设, 符合财政部有关安全管理要求, 保证数 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一致性和完整性,所有连接到系统的用户都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验证,必要时可以采用加密认证、 Ukey 证书等方式。本项目需要符合XX县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 确保应用系统的数据安 全和运行稳定。规划本次系统硬件及网络依托县政务云平台,195、 因此相关安全保证也依托云平台。 敏感数据的加密信息交换的过程中, 系统必须保证这些信息在网上传输的安全性, 即防窃取和防 篡改。根据信息交换的具体方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安全保障措施, 如:HTTP 等标准 协议上可以使用 SSL 建立保密连接; Socket 等其他方式可以采用数据加密和校验的方式。 网络安全确保对网络边界的适度隔离和安全控制, 采用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审计、漏洞扫 描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杀等技术实现对系统与网络的全面安全防范, 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系统级安全系统级的安全主要是从操作系统的角度考虑系统安全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主机 设备使用安全;核心服务器和交换机实行负载均衡196、, 避免单点故障; 漏洞及时修补与正确处理。 应用级安全应用级安全主要包括: 各层面均建立用户认证系统, 确定用户对他人资源、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并完整保留操作日志, 确保能做到事后审计和业务恢复。 安全管理及病毒防范系统主要通过硬件防火墙和系统级杀毒软件实现病毒防范功能。另外, 充分考虑8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应用状况和网络现状,坚持“保证安全、节省投资”的原则进行建设。 日常备份系统的日常备份主要为数据备份, 并与系统建设同步。制定日常数据备份的策略, 备份数据放到安全的地方脱机保存, 即使硬盘上的数据全部丢失, 也可以通过197、保存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4.9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4.9.1 建设必要性分析4.9.1.1 建设政策的必然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 期待。以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 支撑国家、XX市、 x x县三级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XX县城市精细化管198、理水平。依据XX市城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 的通知(XX城管局20216 号)的通知,在现有XX县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上, 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 拓展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 综合 评价和公众服务等功能, 建设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功能整合、拓展应用场景、规范数据标准,实现国家平台、XX市平台、 XX县本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 业务协同。4.9.1.2 满足XX市局考核的必然要求2021 年, XX市城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 网工作的通知及199、2021 年度智慧城市管理推进情况考评细则, 要求XX市各个 县同步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并严格按照考评细则对XX县进行考评, 且纳入到XX市年度城市管理工作业绩重要指标。考评中指出, 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联网、推进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市容环卫、智慧园林绿化以及智慧城8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管执法等行业应用的建设。明确了以季度为时间维度, 按照项目建设推进的每一项任 务完成度进行考核和打分。截止今年年底考核要求: XX县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智慧市政环卫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200、智慧城市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五大应用系统要完成项目建设招投标及采购准备工作。4.9.1.3 城市管理走向综合管理服务的必然要求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 调发展问题。管理对象种类较多, 数量较大; 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的数量也比较多, 管 理部门横向包括城管执法、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纵向涉及各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对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管理进行了延展和深化, 现代城市综合管理具备新特点:1)、管理的事物、内容不断增加;2)、组织管理所涉及的时空域越来越大;3)、管理的范围和影响在不断扩大,管理后果的影响日益201、深远;4)、对管理的实量性,科学性,系统性要求更高;5)、管理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大, 信息内容越来越广,对信息的科学性、 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未能实现广泛的公共服务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 城市管理需要发动更多公 众市民的参与, 通过公众开放强化城市管理与市民的互动, 激发市民的参与感, 汇聚公众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城市管理方法的创新,形成“全民城管 ”的新体系。4.9.1.4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城市发展中, 城市管理既要保障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进, 更要服务于城 市功能的整体提升。一方面, 大建设所提供高质量物质基础和载体, 将对城市管理提 出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 现202、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运作, 将要求城市管理手段不 断更新。随着基础设施容量的不断扩大, 市民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 趋增强,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进一步拓展问题发展方式, 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部门间业务协同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的必然趋 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促进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 从而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最佳效能, 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不断满足城市8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4.9.1.5 打造智慧化、创新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一个城203、市的活力、魅力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也是决定城市 能否符合现代化都市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现 代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 AI、5G 等) 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一个干净、 整洁、有序、安全、 美丽的城市生活, 并且更加有意愿以城市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参与 到城市管理工作中,而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城市服务需求, 这就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系统、现有的运行机制, 为我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助推实现服务型政府。城市综合管理服务通过评价体系 “以评促管”:针对全国城市管理水平统一的 外部评价(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204、意”5 个方面), 为政府提高城 市综合管理服务质量提供激励机制, 推动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9.2 可行性分析4.9.2.1 政策可行性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 期待。以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 支撑国家、XX市、县 三级的城市综合205、管理服务“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0 年 3 月,为指导国家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省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和市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综合管理服务 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 贯彻总书记关于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搭建国家、省、 市三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增强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实现城市治理8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206、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 年 1 月,XX市城管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和联网工作的通知(XX城管局20216 号)的通知,要求XX市各区/县建设城 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功能整合、拓展应用场景、规范数据标准,实现国家平台、XX市平台、区/县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同年, XX市城管局发布的2021 年度智慧城市管理推进情况考评细则,要 求XX市各个区/县同步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及信息化建设, 并严格按照考评细则对 各个区/县进行考评, 且纳入到XX市年度城市管理工作业绩重要指207、标。考评中指出, 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联网、推进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市容环卫、智慧 园林绿化以及智慧城管执法等行业应用的建设。明确了以季度为时间维度, 按照项目 建设推进的每一项任务完成度进行考核和打分。截止今年年底考核要求:各区/县的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智慧市政环卫管理信息系统、智慧 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五大应用系统要完成项目建设招投标及采购准备工作。城市信息化和城市管理信息化是当代发展趋势,也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随着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城市容量迅速扩张、市政设施数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 高,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技208、术手段都表现出很多新的特征。为了适应“依 法管理、信息公开、服务到位、方式多样、技术先进、成效持久”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城市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 从而使城市管理部门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及其他有效 的信息载体、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 使管理和监管工作能做到即时、准确、高效、可核查和有序控制,使城市管理与被管理双方能建立信息交换、沟通互动的便捷模式。城市管理的水平和绩效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的发挥, 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 制高点。同时, 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4.9.2.2 技术可行性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209、泛应用为民生服务领域的全面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8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伴随着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的 IT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快速发展,政府委办局之间 信息孤岛的打破, 为信息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开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保障和支撑。电脑、手机、移动终端、 自助终端、互助设备、家庭终端等 IT 设备的普及,使得百姓可通过各种身边的 IT 设备,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取服务。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特别是重点城市建设的推进, 在基础云平台建设和智慧 城管相关的应用方面, 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案例, 有成熟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可供借鉴。4.9.2.3 经210、济可行性建设方式可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建设, 市、区(县) 和街道(镇) 城管机构要按各 自职责密切配合。市级平台主要是统一的统筹协调、监督监管平台, 侧重于“顶层规 划、统筹监管”,区(县) 平台的重点建设区/县级指挥协调、城管业务精细化管理、统一集成及数据的统一汇集和治理;项目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分担财政压力。此项目将行业部门的 IT 基础设施统一建设、 共享使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因部门独立建设而造成的重复投资浪费,降低总体建设成本,减少财政浪费。通过项目建立起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和日常机制, 减少由于管理手段欠缺造成的运动性、 突击性行政执法活动,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财政浪费。总体211、而言, 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推广和建设,可保障项目投资建设、技术运维、业务运营,降低财政投入风险。8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5.1 设计原则1、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按照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集约高效的原则,以需求 为导向, 充分利用XX县现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作基础, 深化总体规划,加强大数 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 分级搭建云端承载、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2、顶层设计、科学推进。坚持统一基座、集成门户、平台互通、数据共享、业 务联动的总要求, 科学组织212、顶层设计, 分步加快实施, 以目标为导向, 推动平台建设落地实施。3、统一标准、规范运行。按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规定,统一 市、 县两级平台数据标准、接口标准, 规范各级平台应用体系、数据体系、基础环境和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各级平台的无缝对接、数据共享、信息互用、平稳运行。4、应用创新、安全可靠。遵循国家信息创新应用政策要求,核心软硬件产品均 优先采用国产化产品(或兼容国产) ,确保平台研发、生产、升级、运行、维护的全程可控。5.2 总体目标1. 提升跨部门应急联动能力提升应急处置相关的人、物及重大事件空间分布的动态信息管理, 实现应急管理 可视化、资源调度多维化、 管理协调统筹化, 213、构建本级的融合指挥调度系统并与XX市应急指挥融合,提高城市重大安全事件和专项保障工作的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2. 构建统筹协调服务和智慧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理念,从单要素监管到全要素监管逐步延伸, 从单 点监管到全流程监管逐步打通, 从独自工作向统筹协调工作逐渐转变, 将城市管理行 业应用如执法、市政、环卫、园林进行一体化融合。构建行业应用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3. 深化网格化拓展建设基于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 划分基础网格和责任网格作为城市综合管理9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的基本单位, 并进行扩展, 实现城区全覆盖, 将采214、集、立案、处置、结案的全过程工 作都纳入到统一网格中, 形成一张网, 对网格内的人、地、事、 组织和单位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4. 构建扁平化工作机制,优化案件全过程记录基于基础地理信息,利用空间图层管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流程, 实现自 动采集、立案、派遣、核查、结案, 减少环节流转时间, 将各级处置人员部署到网格 内,对处置终端进行拓展和延伸, 实现案件处置全过程记录。 建立自上而下多层级、跨层级的新型管理模式, 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5. 打造城市管理“大数据 ”应用建设通过数据资源共享,汇聚“大城管”相关的数据, 制定创新应用、分析研判、发掘隐含问题,破解政府治理难题215、,减少财政损失。5.3 总体建设任务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总体建设任务包括统一门户、应用系统建设、应 用支撑系统建设、数据体系建设、基础环境建设和根据需求拓展行业智能化应用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软件系统部分和硬件基础部分。1、应用系统:业务指导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指挥协调系统、 综合评价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应用维护系统、城市管理态势感知。2、应用支撑系统: 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 消息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统一身份认证门户、可视化支撑引擎、数据挖掘分析引擎、物联网引擎。3、数据体系:信息资源规划、数据库搭建、数据汇聚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及政务信216、息资源共享目录。4、硬件设施:部署一套视频服务器, 用于视频融合服务需求。5、管理体系:运行机构建设、评价制度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本期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应用软件系统、应用支撑 系统、信息资源规划、数据库、 数据汇聚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处理和存储、 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备份系统、运行维护系统、与其他系统对接等建设内容。9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5.4 总体设计5.4.1 平台定位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各个城市管理业务应用的综合, 方便城市管 理部门统一协调管理, 旨在服务好XX县广大市民,满足广大市217、民的问题诉求和生活需求。 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平台定位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市级数据共享交换 标准接口数据交换 标准接口XX市政务数据资源中心市级相关行业部门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任务交、急报送数据共享交换标准接口县级业务协同XX县大数据局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统筹协调任务指派统筹协调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汇聚城管行业应用系统XX县智慧市政设 施管理信息系统XX县智慧市容环 卫管理信息系统XX县智慧园林绿 化管理信息系统XX县智慧城市管 理执法信息系统相关行业部门县住房城乡建设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局县公安交管局县自然资源规划218、县应急管理局协同工作、处置反馈数据流转街镇级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街镇子平台综合指挥、融合调度、业务上报、问题处置 智慧城管APP/终端协议接口市政设施一线人员、园林绿化一线人员、市容环卫一线人员、执法队员、一线管理人员图例: 本系统业务流 其他系统业务流图 5.4-1 平台定位图5.4.1.1 与市级平台的关系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下级平台, 两者 分别从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上实现业务协同, 数据上实现共享交换。从网络层 面,县级平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及信息网络安全策略打通安全通道与市级平台安全通 信; 从业务层面,市级平台向县级平台发送业务指导、监督检查219、 综合评价和统筹协 调指令及任务, 县级平台向市级平台进行任务反馈、应急报送、评价反馈; 从数据层 面, 通过县级数据交换系统平台向市级平台引用业务指导数据, 接收监督检查任务信息,向市级平台共享交换本级城市管理行业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评价数据等。9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5.4.1.2 与街镇平台的关系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两级平台,分为县级和街镇级, 街镇级平台是 县级平台的下级平台, 用于城管业务下沉和延伸, 街镇平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 根据 街镇权限共用县级平台的系统功能, 通过平台应用维护系统为街镇用户开通街镇用户 账220、号, 并设置街镇用户权限, 街镇平台用户通过统一门户登录平台,使用街镇级指挥 协调系统和街镇级行业应用系统。由于城管业务重心下沉到街镇级, 城市管理问题首 先在街镇级进行处置, 街镇平台承担着城市管理问题处置的大部分工作, 街镇级中心 用户通过指挥协调系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城市管理问题接收、指派, 网格监督员通过 街镇级指挥协调系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处置和反馈; 行业应用的网 格巡查人员、网格处置人员使用街镇级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系 统对各行业的专业问题进行发现、处置和反馈。本次街镇级平台暂不与其他委办局的街镇系统打通,可独立使用。5.4.1.3 与城管行业应用系221、统的关系本级的行业应用系统从逻辑层面是平台的子系统, 既可独立又与平台存在着紧密 的业务关系。从业务层面,行业应用系统接收平台指派的问题处置信息和任务信息, 平台对行业应用有对内指挥的作用,行业应用系统将问题处置反馈信息推送到平台, 并向平台反馈物联设备监测、监管运行、日常养护维护等信息,为平台的综合运行态 势和分析决策提供业务支撑; 从数据层面,平台汇聚城管行业应用系统的数据, 形成 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为平台的综合评价和市级平台的监管需求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5.4.1.4 与县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关系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XX县城市管理局的一个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根据政务资源222、信息共享的相关要求, 各委办局的信息化平台数据需共享至本级大数据 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因此本级平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从数据层面通过数据交换系 统与XX县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一方面实现将本级平台的相关数据共享到政 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另一方面, 通过XX县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获取到县其他委办局相关行业的数据, 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 完善综合性城9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市管理数据库,并为各城管行业应用提供执法依据。5.4.1.5 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新时代的城市治理已不仅仅是城市管理局一个单位的战略任务, 如今223、已逐渐形成 “大城管”格局, 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秉承“大城智管”的思想进行构建, 平台开通账号给相关行业部门及责任单位使用, 主要使用平台的指挥协调系统, 相关 行业部门与责任单位主要包括县级的各个委办局和社会企事业单位, 如平台接收到的 问题归属于相关行业部门的责任和专业领域的,相关行业部门通过平台接收处置任务, 并对问题进行处置反馈,实现统筹协调。5.4.2 系统架构依据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指南(试行) 、XX市关于加快推进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遵循城市综合管理服 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 312 的建设标准,结合XX市XX县城市管理的实224、际业务情 况,搭建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县级、街镇级两级平台,实现感知、分析、服务、 指挥、监察“五位一体 ”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格局, 与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联网,实现市县两级平台互联互通。 系统架构如下所示:图 5.4-2 总体架构图平台总体架构采用分层的思想, 分为感知层、基础环境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9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应用层以及用户层。系统总体架构以XX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县级平台建设指南为基础,根据XX县城市管理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深化拓展。用户层: 包含XX县综合管理运行中心、XX县城管局及下属事业单位、县级和街镇城管业225、务人员、相关行业部门、市民公众等用户。应用层: 包含统一门户、综合应用和行业应等应用模块。既满足XX市城市综合 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的标准应用系统要求,又深化拓展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运行相关的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层: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可视化支撑服务、物联网支撑服务。数据层: 按照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服务需要, 主要包括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数据汇聚和数据交换系统。基础环境层:主要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环境、安全环境等基础环境。感知层: 主要涵盖各个行业应用系统的前端物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设备, 主要有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相关的感知设备226、。5.4.3 业务协同逻辑架构依据住建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 台建设指南的要求, 搭建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满足县级和街镇级 两级使用, 实现与XX市市级平台、国家平台联网, 以及对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 协调、 指导监督、综合评价。从县级平台到市级平台在到国家平台实现数据融合、互联互通。总体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9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街镇 社区 及相 关部 门及 单位国 家 平 台 xx市 平 台 x x 县 平 台应用维护系统应用维护系统应用维护系统数据共享三级共用各街道/乡镇数据共享数227、据共享协 同 工 作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数据汇聚交换系统经 验 交 流经 验 交 流业务指导系统业务指导系统业务指导系统工 作 反 馈数据交换系统逐级督办分层评价城管业务部门相关行业委办局交办督办交办督办工 作 反 馈工 作 反 馈指挥协调系统监督检查系统考 核 评 价考 核 评 价综合评价系统综合评价系统联动运行业 务 协 同指挥协调系统综合评价系统业 务 协 同监督检查系统市县共用资源统筹公众服务系统公众服务系统行 业 监 管协 同 工 作工 作 反 馈行业管理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系统数字城市管理 指挥中心督 导 检 查业 务 指 导示 范 引 领升华推广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228、系统安全监管探索创新扩展系统城市管理 大脑监 工督 作考 反核 馈城市管理市场运营公司图 5.4-3 国家、XX市、XX县三级平台业务协作关系国家平台部署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XX市市级平台联网互通, 实现对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目标。XX市市级平台部署在XX市城市管理局,与国家平台、XX县级平台联网互通,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统筹协调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目标。XX县平台部署在XX县城市管理部门, 与XX市市级平台联网互通, 实现对x 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和公众服务等功能目标。街镇平台基于电子政务外网, 根据系统229、权限共用县级平台的系统功能, 通过平台 应用维护系统为街镇用户开通街镇用户账号,并设置街镇用户权限, 街镇平台用户通 过统一门户登录平台, 使用街镇级指挥协调系统和街镇级行业应用系统。由于城管业 务重心下沉到街镇级, 城市管理问题首先在街镇级进行处置, 街镇平台承担着城市管 理问题处置的大部分工作,街镇级中心用户通过指挥协调系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城市 管理问题接收、指派, 网格监督员通过街镇级指挥协调系统对不同信息来源的城市管 理问题进行处置和反馈; 行业应用的网格巡查人员、网格处置人员使用街镇级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系统对各行业的专业问题进行发现、处置和反馈。96 / 813X230、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统 一 标 准 规 范 体 系 配 套 机 制 体 制 保 障网络安全保护体系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本次街镇级平台暂不与其他委办局的街镇系统打通, 独立使用。各级平台应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等交换网络,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5.4.4 技术架构本项目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类的技术模式,平台主要运用 PHP、Java 的开发语言, 基于主流的 CC-PHP、spring-MVC 架构,构建微服务体系,适配国产的相关架构和软件,从结构上分为展现层、接口协议层、服务层、平台层、数据层及基础设施层。系统整体的技术架构如下图所231、示:展现层HtmlAjaxJsWebglWebCssEchartMapboxThree组件/类库视频播放组件IosAPPAndroid微信公众号/小程序H5VueAnt design框架React接口/ 通讯层Http/httpswebsocketMqTTRTSPSIPTCP/UDP socketSAASCC2NginxSpringbootPhp-fpmEjabberYii2框架/环境TomcatEasyswooleSparkSymfony业务API服务统一定位服务车载服务即时通讯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工作流引擎GIS服务物联服务808/1078服务AI服务可视化服务SIP服务服务对讲服务ETL工具232、服务PHPExcelYii2-fakerguzzleYii2-queueYii2-debugYii2-redis组件/类库PHPspreadsheetYii2-authclientJwtAlioss基础支撑Hadoop MySQL-cluster中间件elasticsearchrabbitmqP A A SkafkaredislinuxmycatDAAS关系型数据库集中式文件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数据库政务云管 理平台I A A S云主机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备份服务资源服务VPN服务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安全设备图 5.4-4 技术架构图1、展现层:主要包含 web 前端233、 APP 端、微信端。(1)Web 前端9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基于 HTML/HTML5/Vue/CSS3 开发 web 前端页面, 兼容主流浏览器。展现层和数据层完全分离,通过跨域实现前后端数据通信。(2)APPandroid,ios 基于原生开发。在 app 端实现 https 链路请求优化,做防盗链和DNS 劫持处理。(3)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更新业务需要,将部分数据以微信公众号+H5 的方式展现; 涉及硬件设备控制功能的系统部分模块采用微信小程序, 增加用户操作体验和访问便捷性。2、接口/通信层(1)Restful 接口基于234、特定业务,采用 Restful 标准接口,对外提供数据服务。(2)基于 TCP/HTTP/HTTPS 三种通信方式, 实现前后端数据通信。其中, TCP基于 Netty 实现。(3)MQTT 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的轻量级通讯协 议,构建于 TCP/IP 协议上,以极少的代码和有限的带宽,为连接远程设备提供实时 可靠的消息服务。作为一种低开销、低带宽占用的即时通讯协议, 使其在物联网、小型设备、移动应用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4)websocket 用于 web 即时通讯协议传输。3、服务层系统是由服务组成的,也即平台的各个应用系统是由许多标准的服务件“235、组装”起来的,组成应用系统中的各个服务之间是一种非常松耦合的关系。4、中间件/数据层(1)mysql:存储事务性数据,以及关联性将强的数据。如,事件上报、人员、部门组织。(2)ElasticSearch:实现数据实时搜索。(3)redis:实现数据缓存, 加快查询服务。(4)文件存储:各种上传的视频文件、图片文件等文件存储。9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5.4.5 业务应用框架依据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指南(试行) 、XX市关于加快推进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 遵循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 准CJJ/T 312 的建设236、标准,结合XX市XX县城市管理的实际业务情况, 本次XX 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应用体系分为综合管理应用和深化拓展应用, 综合管理应 用满足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中县级平台建设的的基本要求,深 化拓展应用是根据XX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的引导以及XX县城市管 理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设计, 深化拓展应用设计是对综合管理应用的补充, 充分完善并切合XX县实际业务需求,本项目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图 5.4-5 业务架构图5.4.6 数据架构本项目数据架构设计对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整体数据资源规划, 并 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体系和数据库体系, 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为数237、据分析和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具体架构如图所示:9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数据治理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数据管理 、交换共享数据分析应用服务接口数据库城管基础 数据库城管事部 件数据库城管行业 数据库运行安全监管库相关行业 数据库公众服务 数据库综合评价 数据库业务指导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监管 系统XX县城市管理大脑县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XX市城市管理 大数据平台数据汇总数据质量分析数据审核城管行业信息系统智慧市容环卫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园林绿化智慧城管执法数据清洗比 对数据转换数据关联整 合数据标准化相关行业238、部门系统县住建委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规 划局交换共享共享资源发布API服务管理数据申请审批县市场监督局图 5.4-6 数据架构图(1)数据来源: 包括城管行业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行业部门系统两方面的来源等。(2)数据采集:实现数据源端与目标端之间数据的传输交换,支持业务系统数据、外单位数据、 物联感知数据等交换至城管数据中心。(3)数据治理:系统对来自第三方系统的采集数据、上报数据进行统一数据清洗、转换、审计、标准化处理,再推送给数据存储服务。(4)数据库:按照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5)数据管理:实现对数据维239、护管理与质量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数据的全程监测和联合监管。(6)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提供数据共享交换基础服务, 为平台与第三方系统 进行数据交换提供基础的工具、方法与标准规范。本项目所涵盖的汇总数据通过县级平台直接汇总到市级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7)数据分析应用:是基于城市管理数据的可视化运行态势展示与分析决策,10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通过图、表、地图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用户角色进行数据展现, 并结合用户需求, 实现数据的深度分析汇总。5.4.7 网络架构本次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部署在XX县政务云,平台的240、各大应用系统分别部署在XX县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区和互联网区两个资源池。政务云互联网资源池主要为本次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移动端应用提供 计算服务和存储服务。移动端应用服务部署在互联网区, 移动前端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以 VPN 的方式接入到政务云,实现与电子政务外网区打通。政务云政务外网资源池主要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指挥协调系统、行业 应用系统、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城市管理态势感知等系统提供计算服务与存储服 务。 XX县指挥中心、 XX县城管局及下属事业单位、城管专业人员、业务人员、相 关行业单位用户、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接入XX县政务云,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XX市市级平台通过241、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纵向数据交换。电子政务云互联网区和电子政务外网区之间实现双向打通, 通过网闸、数据接入 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实现平台应用系统之间业务与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的信息安 全由XX县政务云平台提供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等级为等保三级。其平台部署的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10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XX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外网核心交换机防火墙XX县城管局政务外网核心交换机防火墙XX县数管指挥中心电子政务外网接入防火墙政务外网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街镇分中心政务外网核心交换机防火墙互联网移动应用端 智能执法终 端移动采集、 处置、监督行业部242、门 移动终端移动指挥车辆接入防火墙安全接入交换机互联网区核 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互联网区隔离交互区网闸数据交互数据交互网闸XX县电子政务云IRFIRF政务外网区数据仓库服务器业务数据库服务器数据接入前置库服务器汇聚交换机政务外网区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应用服务器GIS服务器数据治理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安全接入交换机移动应用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移动应用数据库服务器图 5.4-7 网络系统架构图5.5 系统边界5.5.1 与市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系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纵向对接市级平台, 横向整合或共享本级城市综合 管理领域相关部门数据资源, 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监督考核、243、综合评价本级城市综 合管理服务工作, 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市、XX县两级平台逻辑关系如下图:10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图 5-8:与市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关系市级平台部署在市城市管理局, 与国家平台、XX县平台联网互通, 实现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统筹协调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目标。XX县平台部署在XX县城市管理局, 与市级平台联网互通, 实现对本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和公众服务等功能目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 打通市、 XX县、街道快速信息通道, 建设各区 县244、智慧城市管理重复建设与无序发展,增强全局业务指导、层级指挥协调、综合监督检查、全面公众服务,结合市级建设要求和城市管理需求相结合。5.5.2 与本县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关系一是按照XX市云长制、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 与XX县城市大数 据资源中心数据共享; 二是与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的区级部门、区级社会服务部门(单 位)建立高位协调机制, 共同推动处置城市管理疑难问题、构建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10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图 5-9:与本县其他信息化系统的关系5.5.3 与XX县智慧城市体系的关系按照XX县城市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要求245、,结合XX县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数据层面, 归集县城管局的相关数据及预报产品,形成XX县城市管理局部门归集 数据库; 并与XX县新型智慧城市县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对接, 通过智慧城市打 通城管局与其他委办局之间的数据通路, 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以支撑民生服务、城 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XX县新型智慧城市相关应用服务的需求。 智慧城管是新型智慧城市五类业务应用之一(生态宜居) ,该项目则是智慧城管的核心中枢。图 5-10:与XX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图5.6 主要技术路线5.6.1 基于 SOA 体系架构x x 县 城 市 综 合 管 理 服 务 平 台 采 用 面 向 服246、 务 的 体 系 结 构10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的设计思想。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通过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实现应用服务之间的松耦合。5.6.2 Web 前后端分离技术本项目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应用模式, 后端仅返回前端所需的数据, 前端展示 的效果由前端自己决定, 后端仅需开发一套逻辑对外提供数据即可。前端与后端的耦合度较低,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系统更加健壮和稳定。后端采用 Java 和 PHP 语言, 利用 spr247、ingMVC 结合 mybatis 建立 ORM 模型; PHP 采用 PHP-CC 业务框架, 提高了系统的抗风险能力。PHP-CC 框架, 在原创的同时抛弃 通用框架的一些特性, 使得整个代码的执行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贴合业务的 设计, 使开发效率提高和代码复杂度得以大幅的降低。多种开发语言并行开发, 让不 同的语言侧重于不同的业务类型,让系统在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兼顾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前端采用 HTML+JavaScript+CSS,使用 VueCC 框架实现与后端的异步交互。VUECC 是一款前端开发框架, 在 VUE 的基础之上丢弃一些不需要的组件, 提高性能。 同时248、也 针对业务做出大量的贴合性设计, 使得框架能更靠近业务特点,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存储服务主要采用 MYSQL 协议数据库和 redis。兼容国产数据库巨杉,达梦等, 本项目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关键的地方使用 redis 内存数据库, 在保证数据的 ACID 特性下,同时兼顾系统的效率,提升用户的体验。在 web 容器方面, 采用 NGINX 和 TOMCAT。其中 NGINX 专注于 HTML 的处理和业务 代理部分, TOMCAT 专注于 Servlet 服务。两种容器协同工作,各自发挥其优势,使 系统的性能得以提升。NGINX 除了以上的基础工作之外, 还承担系统高可用的249、协调工作。在 NGINX 的高可用协助下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5.6.3 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GlS)、统一定位技术为基础,与其它高科技领域(如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项新的综合技术。10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5.6.3.1 GIS 技术本项目充分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采用XX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的基 础地理信息数据, 运用 SuperMap、Mapgis、MapInfo、ArcGIS 等主流的 GIS 平台实现 对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城市单元网格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250、维护、显示、操作、分析和建模等。5.6.3.2 统一定位技术本项目全面应用统一定位技术于城管人员 APP、智能终端、车载终端, 借助于 GPS 技术并结合 GIS 技术,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一线城管人员、车辆等的空间定位和可视化管理。5.6.4 大数据技术本项目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 对各类数据进行存储、数据归一及融合处理, 并采用实时计算、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大数据处理的及时展现和可视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基础清洗、数据治理、模型构建、关联融合, 针对海 量多源异构数据,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挖掘的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Spark/图计 算)提供批量计算251、实时计算、 在线计算等能力, 内置大量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 包, 融合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分布式数据仓库以及互联网云计算服务等先进技术, 以 云计算服务的形式实现海量数据的分享与处理, 满足从数据仓库建设到数据挖掘多种场景的需求。5.6.5 可视化技术本项目利用当前最主流的数据可视化展示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实现各类数据的可 视化展示。主要应用于融合智慧调度、城市运行安全监管系统、城市管理态势感知等 系统。基于 GIS 地理基础信息平台, 搭载 3D 可视化引擎实现对城市资源、业务数据、分析图表等可视化的综合展示。(1)支持多种场景的复杂设计模板通过提供指挥中心、地理分析、 实时监控、汇报展示252、等多种场景模版, 提供高设计水准的可视化展现界面。(2)多种图表组件,支撑多种数据类型的分析展示10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除针对业务展示优化过的常规图表外, 还能够绘制包括海量数据的地理轨迹、地理飞线、热力分布、地域区块、时空地图,地理数据的多层叠加。(3)多种数据源接入,充分发挥云大数据计算的能力能够接入包括云分析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 本地上传和在线 API 的接入, 且支持动态请求。满足各类大数据实时计算、监控的需求, 充分发挥大数据计算的能力。(4)多分辨率适配与发布方式,满足不同场合下的使用针对大屏端的展示做分辨率优化, 能253、够适配非常规拼接分辨率做适配优化。创建的可视化应用能够发布分享, 用户也可以访问到应用, 作为对外数据业务展示的窗口。5.6.6 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指对图像进行对象识别, 以识别 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本项目主要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城市管理中常规 的违规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问题 7*24 小时的实时监测、识别、分析和预警。图像识别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 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 主要流程为:(1)信息获取:通过传感器, 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信息可以是二维的图象如文字,图象等;可以是一维的波形,254、也可以是物理量与逻辑值。(2)预处理: 包括 AD,二值化, 图象的平滑, 变换, 增强, 恢复, 滤波等, 主要指图象处理。(3)特征选择: 在模式识别中, 需要进行特征的抽取和选择, 例如, 一幅 64x64 的图象可以得到 4096 个数据,这种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的特征。这就是特征提取和选择的过程。(4)分类器设计: 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 使按此类判决规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5)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5.6.7 深度学习本项目对于视频智能图像识别分析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深度学习, 以增强对城市管理违规行为255、事件的识别成功率, 对于以往识别错误的结果经过人工纠错后系统通过深107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度学习算法对纠错的结果产生记忆并进行深度学习, 通过大量的样本反复的训练,最终达到更高的识别率,提高系统识别的效率。5.6.8 工作流引擎技术本项目对于城市管理业务流程采用工作流引擎 workflow 进行扁平化业务流程设 计, 提供包括流程的节点管理、 流向管理、流程样例管理等重要功能。提供标准的工 作流服务接口,支持完备的 RESTfulAPI 和 javaSDK 以及数据库接口,将业务数据的 处理完全独立出来。主要包括的服务: 流程定义(增加256、节点、流向、参与者) ,流程修改,流程控制(批转,撤销批转,回退,答复回退,授权,征求意见)。10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第六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6.1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6.1.1 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监管体系, 建设城市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实现与国家平台、XX市平台、XX县平台的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强化“大城管 ”的监督和考评职能,完善监督监测、指挥调度、考核评价、决策分析、 公众服务等功能。建立部署任务、综合协调、报告情况、研判问题等城市管理协调机制,以及XX市、 XX县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与257、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1、市级统建, 县级共用对于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公共服务等市级统一建设的应用, XX县主要的工作 是在县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对其进行应用, 业务指导系统实现政策法规、行业 动态、经验交流的上传和下载; 公众服务系统实现基础数据普查入库及上级功能的推广;监督检查系统实现重点工作任务督办的协同处置以及应用管理的协调。2、打造指挥协调、实现统筹联动指挥协调是本次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基于原有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改造和拓展建 设, 拓展相似案件智能分析、案件智能分配、案件智能派遣、部件在线更新、跨区域 智能提醒等系统, 强化对全县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推动形258、成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城管”工作格局,作为党委政府管好城市的重要抓手。3、构建综合评价、 以评促管建立评价指标管理、评价任务管理、评价结果生成及展示等系统功能, 根据住建 部发布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指标及评价细则及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 4 部分: 绩效评价对评价指标进行预设,可根据XX县城管局的实际需求进行更改,使其更贴合实际,评价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减少人工干预,保证客观、准确。4、构建行业应用、 实现精细化管理行业应用由XX县城管局直属事业单位牵头建设,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本期项目负责对已建设或在建的相关行业应用系统整合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维。5、259、构建监测预警联动响应,坚守城市运行安全10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以城市运行安全监管为抓手, 依托已建设或在建的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系统, 充分 利用其系统的相关城市管理设施数据, 如: 照明设施数据、化粪池数据、桥梁隧道数 据等,将风险防控重点的类型进行综合, 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应对处置。6、构建数据体系、梳理共性支撑,打造数据资源与能力中枢通过数据汇聚、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 实现与市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行业系统、 县级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同时具备多源异构数据的转换功能, 将异构260、数据按 照统一标准进行转换, 并进行审核、比对、 校验等操作, 最终加载进数据库中, 实现 城市管理数据的统一规划、管理, 最终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梳理城市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行业应用系统的共性需求,建立应用支撑系统,实现统一支撑,符合集约共建原则,减少重复的资金投入。6.1.2 建设内容本期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本期XX县城市综合 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应用软件系统、应用支撑系统、信息资源规划、数 据库、数据汇聚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处理和存储、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备份系统、运行维护系统、与其他系统对接等建设内容。表 6.1-1 本期建设任务261、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1业务指导系统市级统建, 主要为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流的 上传与下载。本级上传和下载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经验交流等信息。市县共用2公共服务系统市级统建, 本级提供公众服务基础数据普查入库及上级功能的应用。市县共用3监督检查系统市级统建, 本级复用市级系统的功能, 主要为重点工作任务督办的处置及应急管理的协调。市县共用4指挥协调系统全移动工作子系统改造监督受理子系统改造协同工作子系统改造110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监督指挥子系统改造绩效评价子系统改造地理编码子系统改造基础数据资源管262、理子系统改造应用维护子系统改造相似案件智能分析子系统拓展新建案件智能分配子系统拓展新建案件智能派遣子系统拓展新建跨区域智能提醒子系统拓展新建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拓展新建融合智慧调度子系统拓展新建扁平化流程优化拓展新建责任网格优化拓展新建案件处办全记录优化拓展新建5综合评价系统评价指标管理新建评价任务管理新建评价结果生成和展示新建实地考察管理新建问卷调查管理新建评价指标的梳理新建6行业应用系统智慧市容环卫系统整合其他项目 建设,开放接口智慧市政设施系统整合其他项目 建设,开放接口智慧园林绿化系统整合其他项目111 / 813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开放接口智慧城管执法系统整合其他项目 建263、设,开放接口7城市运行 安全监管系统运行安全监测新建风险分析预警新建联动应急处置新建8应用维护系统组织机构配置新建用户账号管理新建角色管理新建权限管理新建岗位管理新建系统公告管理新建处置流程管理新建系统设置新建系统日志管理新建9城市管理态势感知包括城市管理运行态势和分析研判新建10信息资源规划对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的数据资源进行规划梳理11数据库设计业务指导数据库构建监督检查数据库构建公共服务数据库构建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构建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构建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构建112 / 813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数据构建相关行业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数据构建12数据汇聚系统数据获取264、新建数据清洗新建数据融合新建数据资源目录新建13数据交换系统系统交换功能新建信息交换流程新建信息交换方式数据库交换服务新建接口交换服务新建统一接口设计新建系统接口建设新建14政务信息 资源共 享目录详见附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15应用支撑系统操作系统成品软件租赁数据库软件成品软件租赁WEB 应用中间件成品软件租赁消息中间件成品软件租赁工作流引擎成品软件租赁113 / 813序号系统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统一认证门户新建可视化支撑服务新建数据挖掘分析服务新建物联网支撑服务新建16应用展示环境LED 显示屏及其他配套如扩音及坐席系统利旧原有设备利旧17数据处理系统本项目的配置服务器核数为 56 核,265、其中应用服务器24 核, 数据库服务器 24 核,管理服务器 8 核。租赁政务 云计算资源18数据存储系统本项目需要存储的信息量为 3T。本项目申请云平台存储空间容量为 3T租赁政务 云存储资源19网络 系统设计本次需要租用 2 条网络链路, 云平台至互联网 100M, 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至政务外网 100M。利旧指挥中心的网络接入设备租用 + 利旧20安全系统设计按等保 2.0 三级进行建设租用政务 云信息安 全服务, 各单位接 入端设备利旧21其他硬件400 路视频智能识别算法软硬一体机 1 套成品设备购买6.2 标准规范梳理标准规范是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基266、本保障。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智慧城管规范建设正在逐步健全的情况下, 结合XX市11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及XX县城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 在严格遵循国家、XX市及XX县有关规范标准 的基础上, 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应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适用的、完整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保障体系。标准规范建设遵循以下原则:6.2.1 标准规范建设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本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应用水平, 在国家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参考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XX市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2)统一兼容原则在标准规范制定267、中, 国际上有标准的, 要尽量参照国际标准, 国家、XX市已出 台建设标准、规范的, 要遵循国家、XX市的标准。行业上已有标准的要尽量参照行业标准。(3)紧密结合应用原则以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和原动力,在系 统标准规范制定过程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 使标准规范和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整个平台的应用能力。(4)长期规划标准体系是一个由多个标准构成的整体,各个标准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因此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首先应该进行长期规划,制订整个标准框架, 同时根据目前需要, 优先制订和完善部分急需标准,用于指导当前的系统建设。268、(5)切实可行,准确实用标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修订,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成果, 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力求准确实用,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执行。(6)遵循国标,易于扩展本项目的标准建设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然后再根据总体设计和当前的具体 情况来制订和完善。制订和完善的标准要满足易于扩展的需求, 使之能适应行业的变化。115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6.2.2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由于信息化领域相关标准缺乏, 信息化建设依据较少,易形成数据信息孤岛, 影 响数据的复用性和互融互通性, 阻碍产业化发展。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 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推动269、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标准和规范。标准规范体系架构中, 分为总体标准、网络及通信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信息资 源标准、中间层标准、应用系统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工程管理标准等八个大类。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 6.2-1 标准规范体系结构图6.2.3 标准规范内容6.2.3.1 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包括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总体性的标准与规范。从项目建设角度看, 总体 标准的建设内容是根据本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从框架性思路出发, 制定本项目所涉及 的基本术语、标准化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等方面的标准, 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高效、健康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总体标准中重点建设的标准有以下三项:(270、1)术语术语, 是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使用以及形成的基本概念的语言指称。对这些概念进行正确的语言指代, 并将其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清晰描述出来, 是本项目要解决的116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基本问题。(2)标准化指南标准化指南, 是根据本项目标准体系框架及其所涉及的标准化对象和内容, 按照 一定的主题和逻辑结构系统阐述所涉及的各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在本项目的整个标准 化解决方案中的作用、如何使用或选用、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完善等 内容的指南性文件。本项目标准化指南对推动和促进本项目在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应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271、作用。(3)标准编写规则标准编写规则应给出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 规定标准要素的编写规 则、标准条文的编写规则、标准的编排格式以及标准的出版格式, 对于本项目标准乃至整个行业标准的编写、审查、出版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6.2.3.2 网络及通信标准总体网络及通信标准的建设内容是根据本项目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 发, 制定本项目所涉及的基本术语、标准化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等方面的标准, 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高效、健康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网络及通信相关标准规范如下:(1)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包括网络结构、 IP 地址划分、子网划分、VL272、AN 划分、路 由策略、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策略等相关规范。保证各系统间的兼容性以及易于管理性。(2)网络运行标准:包括网络拓扑管理、流量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6.2.3.3 数据标准本标准主要规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内容及其逻辑结构。给出综合管理服务平 台业务应用的信息模型和指标体系, 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项给出名称、字段名、 数据类型及格式、代码标识符、数据元标识符等属性, 以指导系统开发、建设、使用和运行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的集成、互通和一体化。(1)数据基础标准为整个标准体系提供包括总则、术语、参考模型、元数据等基础性标准。117 / 813XX273、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2)数据采集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 进行数据采集、编目、分级, 实现数据分类归档、授 权应用, 打破信息孤岛, 为构建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做好数据资源准备。(3)数据质量标准针对数据质量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和相应的指标要求,确保数据在产生、存储、交换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的质量,为大数据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4)数据建库标准针对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不同要求, 采用 5 类范式进行数据库设计, 同时, 对于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应达到第三范式(3NF)的要求。(5)交换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类业务信息, 274、用统一的标准格式转向其他系 统, 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流的自动化, 并完成业务经办的全部过程。通过建立数据 交换, 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 无需数据重新录入, 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数据共享 相比, 数据交换是双向信息流, 即不同部门之间均存在信息的流出和流入。数据交换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使用和管理办法,确保数据安全。(6)数据访问标准定义标准化的接口和共享方式, 使数据能够被广泛应用。(7)数据管理标准针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规范化定义,包括: 版本管理、备份管理、授权管理等。6.2.3.4 信息资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遵循市级平台的信息资源标准, 本级平台对照市级平台的信息资源 标准编制政务资源275、共享目录。包括信息分类与代码、元数据、数据字典等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中重点建设的标准有以下三项:(1)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处理、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 是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XX市市级要求以及下发的标准文档, 科学合118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理的进行信息分类, 并在分类的基础上, 赋予标准代码, 以便被本次建设的信息系统以及以后建设的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2)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即描述元数据元素的基本内容和属性。在信息系统中, 无论是数据库应用还是未来数据仓库的应用, 都离276、不开元数据, 特别是将多个应用系 统建立在同一的平台上, 便于各应用系统方便调用彼此数据时, 建立元数据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项 、加工和外部等给予的定义和说明, 数据字典提供对数据的明确定义。按照XX市市级数字字典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和编制数据信息项、信息类型、字段长度等。6.2.3.5 中间层标准中间层标准体系通过制定统一接入认证、可信信息交换、可信应用传输以及系统 间的接口规范, 为本项目各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服务和可信应用环境, 实现安全互联互 通和安全信息共享。其主要内容包括中间层通用技术要求、消息服务规范、消息服务接口规范、数据交换接口规277、范等。该体系以采用现有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主。6.2.3.6 应用系统标准应用系统标准是针对具体应用系统开发的专用标准, 其目的是规范系统的开发与 建设工作, 以便于不同系统在信息、流程、交换接口等多方面进行整合与集成, 开展 系统验收、标准符合性检测和认证等。该类标准通常涉及应用系统的基本构架、软硬 件要求、基本功能要求、基本数据要求、基本的数据交换格式要求、基本的业务流程要求等。应用系统标准重点建设的标准如下。(1)计算机系统软硬件选型规范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和规范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环境搭建、选 型、配置和采购, 以更好地促进和保障软硬件设施的集成和共享。本标准包括操作系278、统、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前台设备等方面的选型规范。(2)软件开发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为软件开发管理过程提供指导和业务系119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的发展需求,需制定相应的开发规范。6.2.3.7 信息安全标准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即等保 2.0 第三级要求,参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等管理规范, 结合x x县电子政务平279、台等保级别实际需求制定相关标准,应包含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并重点强调以下内容:(1)保证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主要是从系统物理环境、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等角度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2)保证信息化系统中的信息安全。主要是确保信息在网络系统中产生、 传输、处理和存储全过程中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3)保证与其他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传输安全。通过可信安全传输交换体系的建 立和安全域管理, 实现网络与系统应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可信交换和安全传输。6.2.3.8 工程管理标准工程管理规划作为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应对项目280、管理的目标、依据、内容、 组织、 资源、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工程项目管理包括:(1)项目范围管理应以确定并完成项目目标为根本目的, 通过明确项目有关各方的职责界限, 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项目范围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为完成项目所必需的专业工作和管理工作;.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应包括项目范围的确定、项目结构分析、项目范围控制等;.项目范围管理应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 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组织应确定项目范围管理的工作职责和程序,并对范围的变更进行检查、分析和处置。(2)项目时间管理确定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原则。(3)项目成本管理120 / 281、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制定资源的配置, 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相关标准。(4)项目质量管理确定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相关标准。(5)人力资源管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人员的选定原则。(6)项目沟通管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沟通规划,信息传输方式和进度报告等。(7)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8)项目采购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进行采购计划, 采购与征购, 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9)项目集成管理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 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本项目应282、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 利用标准化手段, 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 程的管理和监督。工程管理标准指本项目从立项、 开发、监理、验收、运行、管理等 环节应遵循的管理规范标准的集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工程建设管理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等。6.3 应用支撑系统设计6.3.1 基础支撑设计6.3.1.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所有应用系统的基础, 实现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直接控制, 并进行 管理协调,所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均是部署到操作系统上。目前主流的 X86 服务器 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Redhat linux 及 Suse linux 等。平台应用系统除支持目前283、 主流操作系统外, 还应支持国产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符合国家信创。并支持多种软件集成, 拥有高效完善网络功能和图形工作平台等。本次项目操作系统采用政务云租121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赁的方式使用。6.3.1.2 数据库软件平台使用的数据库软件除支持主流数据库软件外, 还应支持国产自主可控的数据 库软件, 符合国家信创。并具有高可靠性, 开放可扩展, 编程接口符合国际国内通用 标准, 支持不低于 5 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部署, 拥有高效并发控制机制, 提供查询 优化策略, 支持故障恢复, 提供备份和还原, 支持多媒体数据存储, 提供全文检索284、功能,支持数据仓库,支持数据库集群等。6.3.1.3 办公控件使用国产自主的办公控件, 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调用该控件, 实现电子文书制作、编辑,执法过程中的文书调用、平台数据的导入导出以及打印等操作。6.3.1.4 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便捷、可弹性扩展的分布式消息机制, 能 够帮助应用系统在组件上自由的传递数据、通知消息, 构建松耦合系统。通常的消息 服务支持队列模型和主题模型。队列模型支持一对一发送和接收消息; 主题模型支持一对多发布和订阅消息,并且支持多种消息推送方式。6.3.1.5 WEB 中间件WEB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是位于操作系统与上层应用之间的中间支撑285、软件, 具有标 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对于不同的平台具有符合标准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具体体现, 提 供跨平台的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它可保证事务在异构环境下正常运行,对事务进行 安全性、 完整性控制,提高应用处理的并发性、吞吐量,对应用事务进行协调管理。 数据交换中间件确保平台可以方便的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能够实现 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 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支持结构化 文件与非结构化文件的读写, 对 XML、EXCEL、TXT 等结构化文件提供文件内容解析功 能, 支持大数据文件的读取。应该保证数据的可靠安全的传输, 数据交换中间件支持 HTTP/HTTPS 286、传输协议,支持消息传输(消息主动发送、请求/应答、订阅/发布、消 息路由)与文件(特别是大文件)传输。 具有数据转换的功能, 支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内容转换,提供图形化数据转换规则生成工具,提供对交换结点状态监控要求、122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交换服务状态监控要求、交换过程监控要求、交换日志管理要求、远程部署要求等多个方面。6.3.1.6 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过程, 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 则流转, 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同工作, 以达到业务的整体目标, 完成对业务流程的管 理和控制。工作流系统包括流程引擎、流287、程定义工具、运行管理工具、 API 系统, 在 表单定义、组织机构定义及其管理、权限管理、数据流管理的配合下完成业务的流转。 在工作流引擎的支撑下,业务系统可以实现包括流程实例的启动、停止, 环节实例的启动、结束,任务的分配等功能。本项目涉及数据流转和数据交换、管理者权限的定义等环节, 工作流引擎技术可 以按需实现业务管理流程的快速调整、权限的快速定制以及数据流向的实时变更等功能。6.3.2 共性支撑设计6.3.2.1 统一门户统一门户采用图形化技术进行搭建, 为平台使用人员、管理人员、各级领导提供 统一登陆界面和门户管理, 通过业务应用的集成及个性化的控制, 为各用户访问平台的应用系统提供唯288、一接入点,能方便快捷的进入到相应的应用系统。统一门户将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各应用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深度融合, 并在统一界面进行展示, 使显示界面更直观, 数据提取更准确, 操作流程更便捷。是平台各系统的统一入口,支持 SSO 单点登录。6.3.2.1.1 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模块实现平台应用系统的用户、角色和组织机构统一管理以及应用 系统间跨域的单点登录、单点退出和统一的身份认证功能, 身份认证后达到应用系统间的无缝切换,保证同一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身份的一致性。6.3.2.1.1.1 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统一认证用户和单位的管理。该模块支持对用户、组织等管理功能289、的分级以及用户的创建、删除、维护与同步等功能, 支持批量用户导123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入,导出, 通过创建用户的帐号、密码等信息关联相关业务应用系统, 同时支持同步设置用户在对应业务系统的权限角色、岗位等信息。6.3.2.1.1.2 用户认证该模块通过 SOA 服务及第三方认证系统, 完成用户的统一认证。统一认证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用户认证信息,在通过统一账号进入各应用系统时,实现单点登录。6.3.2.1.2 统一应用管理6.3.2.1.2.1 门户应用管理统一门户应用管理是对所有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各个应用系统的统一管理。该 模块支持自290、定义配置应用系统信息、排版和显示配置, 实现与各应用的统一认证, 支持通过应用名称搜索相关授权应用,支持对应用进行名称的修改,是否启用等操作。6.3.2.1.2.2 门户界面配置门户界面配置模块通过定制和自定义设置两种方式对门户界面的管理, 支持对门户应用在页面的展示顺序、名称、应用名称、背景图等内容自定义设置。6.3.2.1.3 统一日志管理该模块提供集中的服务日志管理和日志分析。系统自动记录服务启动、停止、配 置信息修改等主要日志, 通过日志数据分析, 提供图形化的日志报表, 了解系统运行状况。6.3.2.1.4 统一门户登录以图形化展示的方式呈现统一登陆界面, 输入账户和密码登录平台。提291、供信息发布、信息管理、运营管理、考核管理及系统管理。6.3.2.2 GIS 服务XX市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 GIS 服务,为本项目提供空间数据及服务 的支持。本项目地理空间数据采用XX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提供的 GIS 服务或者其他国产自主可控的 GIS 服务。6.3.2.3 可视化支撑服务运用 3D 可视化、城市数据模型,卫星街景建模、 PBR 流程、虚幻引擎等行业领124 / 813XX县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概算方案(代初步设计)先的可视化技术与设计思维技术, 将传统静态的数字城市升级为动态可感知、虚实交 互的数字孪生城市。并通过三维地图、图形、可视化图表等支撑擎, 292、大幅提升数据的价值洞察和易用性,为城市管理的决策、指挥提供可视化支撑。6.3.2.3.1 三维城市建模服务三维城市建模是基于 GIS 底图,基于积累的城市管理模型要素库,对城市和周边 环境进行全面数字化建模, 形成虚拟城市在信息维度上对实体城市的精准信息表达和映射。对楼宇细节、部件设施、人物车辆等城市管理对象真实化还原。通过 GIS、DEM、BIM、CAD、卫星遥感影像等多源异构数据,综合运用程序化模 型生成技术、 PBR 建模流程、 LOD 多层级表达方式, 可支持上百平方公里城市级别全要素的数字应用,将物理城市映射为三维数字化底座。根据行业标准, 一般来说模型还原精度分为四个等级:L1 级,还原建筑基础白模,还原路网、绿地、水系等基础地理图层。L2 级, 基于建筑基础白模, 大体还原楼顶细节与建筑立面,对路网、绿地、水系等基础地理图层做进一步生动化还原。L3 级, 准确还原地标建筑与周边环境设施,准确还原道路、高架桥、天桥等主要交通元素,保证外观结构、材质颜色、面积高度一致L4 级, 精确还原地标建筑、重要建筑及周边环境设施, 精确还原主要交通元素、绿地、水系及其它地理区域,保证外观结构、材质颜色、面积高度一致本次将对XX县城区约 7.92 平方公里的范
会员尊享权益 会员尊享权益 会员尊享权益
500万份文档
500万份文档 免费下载
10万资源包
10万资源包 一键下载
4万份资料
4万份资料 打包下载
24小时客服
24小时客服 会员专属
开通 VIP
升级会员
  • 周热门排行

  • 月热门排行

  • 季热门排行

  1. 城市主供水管及备用原水管工程管道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05页.doc
  2. 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生活馆室内设计方案(247页).pdf
  3. 建筑工程公司资料员取证培训课件(307页).ppt
  4.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方案(17页).doc
  5.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专项施工方案(17页).doc
  6. 建筑公司安全物资供应单位及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doc
  7. 生态治理工程土石方工程及喷播植草籽施工方案(91页).doc
  8. 2018龙湖地产批量精装修管理方案.ppt
  9. 建筑钢筋平法培训课件.ppt
  10. 2025预算员最全造价笔记包.zip
  11. 山西长治长丰综合(43万方)项目(住宅+酒店+商业+办公)建筑方案设计(246页).pdf
  12. 施工企业安全技术交底范本大全(361页).pdf
  13. 2024年建筑公司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创优策划方案(108页).docx
  14. 2023东城街城乡结合示范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8页).pdf
  15. 生态治理工程土石方、喷播植草(灌木)籽施工方案(89页).doc
  16. 工业厂房及附属设施综合楼轮扣式高支模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60页).docx
  17. 2021房地产公司创新建筑立面设计研发手册(50页).pdf
  18. 学生宿舍室外市政道路工程雨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9页).doc
  19. 土建、装饰、维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87页).doc
  20. 龙湖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工程建安成本管理思路.ppt
  21. 杭州 ·长岭居别墅项目故事线策划方案.pdf
  22. 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书(137页).doc
  1. 风机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40页).doc
  2. 铁路特大桥高墩施工专项安全施工方案(48页).doc
  3. 服装店铺形象维护细则及奖惩管理制度.doc
  4. 东方国际休闲广场商业定位与招商提案(51页).ppt
  5. 建筑[2009]257号关于建立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5页】.doc
  6. 城市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9页.docx
  7. 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39页).pdf
  8. 河南省城市基础设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7页).doc
  9. 城市220kV电力线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4页.doc
  10. 800MW光伏40MWh储能光伏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6页.pdf
  11. 2023珠海城市主干道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5页.pdf
  12. 2023城镇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3页).pdf
  13. 城市主供水管及备用原水管工程管道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05页.doc
  14. 2022城市更新改造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6页).docx
  15. 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4页).pdf
  16. 2023生活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121页).pdf
  17. 县城配电网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6页.doc
  18. 水天苑小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方案(149页).doc
  19. 202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2页).pdf
  20. 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生活馆室内设计方案(247页).pdf
  21. 淮南矿业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八公山新村、和平村室外变配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2页).doc
  22. 建筑工程公司资料员取证培训课件(307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