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16页).doc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1309347
2025-02-19
16页
142.81KB
1、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四标段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四标项目经理部xx年3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21.1周边建(构)筑物情况2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1.3编制依据21.4适用范围2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32.1组织机构及职责32.2分工及职责4第三章 预警及上报63.1工作原则63.2预防措施63.3事故报告8第四章 应急响应94.1明挖基坑94.2隧道施工94.3资源调配104.4应急避险104.5扩大应急响应10第五章 应急物资保障115.1急救物资储备115.2人员保障115.3社会救援保障12第六章 演练132、6.1演练目的136.2演练安排13第七章 附则147.1预案管理与更新147.2预案解释部门147.3预案实施时间1415防周边建(构)筑物及房屋开裂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则1.1周边建(构)筑物情况根据图纸可知,同江路站位于学府路和规划同江路路口,沿学府路路西侧布置,呈南北走向,横跨规划同江路,车站周围主要为工厂企业,东侧为远达药业和博浮石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车站主题距上述两企业厂房约100m,出入口距离厂房距离近,最近处约14m,车站西侧为龙海配货大市场,市场建筑物距离车站主体约34m,距离出入口和风井约12m。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周边建筑物及房屋开裂会导致房屋变形、倾斜、甚至倒3、塌。给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并有可能引发人身伤亡等其它安全事故并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危害程度非常高。1.3编制依据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3.3、哈尔滨市实施办法1.3.4、哈尔滨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哈尔滨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同江路站及区间。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2.1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安全副经理、专项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成员为组员的的应急抢险小组,机构图如下:在综合办公室下设抢险办公室:由李艳艳负责联络协调,电话:,联系人:李艳艳,电话:。表14、抢险组织机构通讯录序号组别负责人成 员联系电话1指挥组解清超胡辉耀严利丰谷长生2抢险组张景辉刘佳易建郭春雨姜成鸣3疏导组姜玉超张洪磊高瑞4后勤组冯涛吴军利5救援组江山李艳艳李一迪任哲2.2分工及职责2.2.1指挥组职责:2.2.1.1项目经理解清超:第一时间掌握险情动态,根据险情总体指挥救援工作。2.2.1.2项目总工:根据险情及项目经理下达的命令果断制定具体救援措施下达给下级部门,组织各部门协调联动,处理各部门部长上报情况及现场救援员上报的特殊险情,并及时向项目经理上报本职责工作动态。2.2.1.3安全副经理:严利丰总体掌握现场安全动态,根据险情及时下达有效的安全措施,下达给安质部,由安质部5、租住落实,使现场救援安全进行,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便事后调查,并及时向项目经理上报本职责范围工作动态。2.2.1.4生产副经理:谷长生根据项目经理下达的命令及现场险情组织综合办公室及物资部及时协助现场抢险人员工作,并及时安排专人联系就近医院、救助车辆及周边社会救援群体等,使抢险工作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交通保障,并及时向项目经理上报本职责范围工作动态。2.2.2救援组职责 负责人:张景辉(工程部长)2.2.2.1火速赶往事故现场。2.2.2.2组织救援小组对被困人员抢救及对物资转移。2.2.2.3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2.2.2.4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分6、清事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2.2.2.5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应急处置报告。2.2.3疏导组职责 负责人:姜玉超(工程副部长)2.2.3.1负责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 2.2.3.2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2.2.3.3负责迎接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发地点进行救援2.2.4后勤组职责 负责人:冯涛(物设部长)2.2.4.1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2.2.4.2负责救援人员及物资的运输。2.2.5救援组职责 负责人:江山(安质部长)2.2.5.1迅速利用储备抢救物资抢救现场伤员并送至学府路医大二院、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6km,120等急救机构的到来争取时间。第三7、章 预警及上报3.1工作原则3.1.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的危害。3.1.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教育先行,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1.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总工、各副经理分级负责,项目部所用管理人员明确各自职责。3.1.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使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化,制度化。3.1.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学习,成立以项目部管理人员为成8、员的应急小组,在施工人员中成立抢险小分队,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依靠既有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机制。3.1.6依靠社会力量,提高应急素质。加强与周边社会力量联络,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如医大二院、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南岗区消防局等。加强沟通学习依靠社会力量提高自身应急素质。3.2预防措施3.2.1、明挖基坑3.2.1.1、开挖施工前,对开挖影响范围内所有建筑物进行一次普查,对其结构形式、地基基础、总高、层数、完好状态及与基坑的平面及立面关系等方面进行仔细调查,对基坑开挖影响地段进行空洞普查,对查出的空洞进行注浆或其它措施回填,保证回填密实;3.2.1.2、9、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力争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值不超限;3.2.1.3、在施工前对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取得其承受的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有关数据;3.2.1.4、根据调查和评估所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建筑物周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或采取桩基隔离措施。 3.2.1.5、加强对建筑物沉降和差异 沉降的观测,如发现沉降速度偏大或异常,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针对性的采取注浆或其他方法进行加固,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3.2.1.6、为方便施工阶段的目标管理,根据基坑开挖的不同施工阶段对总变形值进行目标分解,分解到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随10、时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3.2.1.7、加强对基坑围护结构渗漏水点的观察,及时分析渗漏水原因。3.2.2隧道施工3.2.2.1、施工前先对管线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3.2.2.2、严格控制隧道推进参数,避免对地层扰动过大。3.2.2.3、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塑流性,保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3.2.2.4、确定与开挖地层相适应的同步注浆配比、量和注浆压力,并及时进行二次补浆。3.2.2.5、注浆均匀,压力适中,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调整注浆速率,尽量做到与进尺速率相符。3.2.2.6、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拌浆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和强度。3.2.2.7、根据管线及周边环境状11、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隔离桩、树根桩等或注浆加固隔断或减小施工对其的影响。 3.2.2.8、加强施工监测,切实做到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3.3事故报告3.3.1、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组长(副组长)报告。如果因房屋倒塌伴随有火灾事故,必须同时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急救拨打120、999。 3.3.2、组长接到报警后,通知副组长、组员、相关产权单位城管及专业抢险队,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3.3.3、根据事故类别向事故发生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3.3.4、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当前状况及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及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其它相关内容。12、紧急事故发生上报抢险办公室上报抢险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上报上级领导进行抢险物资设备到位各部门启动应急机制上报流程第四章 应急响应当发现施工现场周边范围内建(构)筑物开裂是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采取以下应对措施。4.1明挖基坑4.1.1立即停止开挖。4.1.2对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周边土体采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固,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或调整其变形。4.1.3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查找建筑物变形过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导致因素。4.1.4邀请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和修补。4.1.5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4.1.6继续优化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参数和工艺。4.2隧道施工4.2.1对建/构筑13、物的变形情况加强监控,并迅速将监测数据上报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4.2.2根据现场监控的建/构筑物变形数据,在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设备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地面跟踪注浆、二次补浆等)。4.2.3根据地面和建/构筑物监测情况,及时调整隧道施工参数,如控制进尺速度、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出土量等。4.2.4根据建/构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及时进行二次补浆。4.2.5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4.2.6加强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要求。4.3资源调配施工现场发生建筑物开裂事故时,14、后勤保障组应立即调运抢险机械、物资到场,并充分利用现场的一切设施进行现场抢险、人员抢救及财产的保护工作。4.4应急避险在现场平面图上绘制周边建筑物位置并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当发生建筑物开裂事故,需要进行人员疏散时,由疏散引导组协助相关部门指挥现场及周边人员疏散,并维持现场秩序。4.5扩大应急响应当事态超出实际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必要时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响应机制。第五章 应急物资保障5.1急救物资储备序号物资名称数量检修频率现储备情况储存位置负责部门备注1血压计10(个)1月/次正常综合办公室救援组2听诊器10(个)1月/次正常3冰 袋20(个)10天/次正常4急救包10(个)1月/次正常15、包含绷带、消毒纱布、酒精等5担 架10(副)1月/次正常6体温计10(个)1月/次正常7小夹板20(个)1月/次正常8氧气瓶2(个)1月/次正常9车 辆2 (台)1月/次正常10千 斤 顶6(个)1月/次正常现场仓库抢险组11撬 棍10(根)1月/次正常12方 木3(方)1月/次正常13切割机2台1月/次正常14铲 运 机2(台)1月/次正常15钢 丝 绳2(根)1月/次正常16铁 锹10(张)1月/次正常17大 锤4(把)1月/次正常18刀 锯4把1月/次正常19软 梯2挂1月/次正常20禁戒线1000米1月/次正常疏导组21警示标语50个1月/次正常22导向牌30个1月/次正常5.2人员保16、障在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抢险小组,在施工人员中成立不少于20人的抢险小组。5.3社会救援保障其他及其周边应急联系电话见下表:项目部应急办公室哈尔滨医大二院哈尔滨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消防报警电话抢救电话治安报警电话平房区供电局供电应急抢修热线燃气应急抢修热线自来水应急抢修排水应急抢修热线中国电信应急抢修热线并与上表单位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签定救援保障书,共同演练取长补短,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第六章 演练针对我部目前将要展开的工作项目及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组织一次模拟演习及观摩学习,保证一旦发生险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的排除险情,控制局面,抢救伤员,做好应17、急救援工作。每次演练结束后,及时做出总结,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并将演练报告按时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评估,针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抢险小组不能协调作业,物资不足,现场救援工作混乱等问题安排安质部及时整改,完善预案,并将整改结果记录以备后查。6.1演练目的(1)使应急人员掌握事故发生时“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洪水危险和应急责任;(2)测试预案的充分程度,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测试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4)测试应急的反应装置、设备和其它资源的充分性;(5)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6.2演练安排根据施工情况做好演练计划,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如需变动由安质部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进行调整。第七章 附则7.1预案管理与更新预案由项目安全质量部进行管理,根据项目施工情况及上级要求及时进行更新。7.2预案解释部门本预案由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土建工程四标段安全质量部负责解释。7.3预案实施时间由项目开工至项目结束为止,具体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