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2021-2035年)(草案)(26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1306760
2025-01-10
26页
3.85MB
1、阜新蒙古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自治县大巴镇国土国土空间空间总体规划总体规划(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公示示草草案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大巴镇人民政府巴镇人民政府20242024年年1111月月目目 录录01 01 规划规划总则总则02 02 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03 03 国土空间管控国土空间管控04 04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05 05 镇村统筹发展镇村统筹发展06 06 支撑支撑保障保障体系体系07 07 规划传导规划传导规划总则01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立足大巴镇发展现状特征,有机融合上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全镇各项建设活动,推动村镇集聚发展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合理配置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兼顾开发与保护,整合优势资源,联动区域,促进大巴镇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本规划)。1.1 编制目的1.2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大巴镇行政辖域,总面积约为191.5平方公里。02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大巴镇定位为:着力于经济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村面貌,增强3、全镇综合实力,力求实现“生态立镇、畜牧强镇、产业富镇、文化兴镇、宜居美镇”的目标。2.1 发展定位统筹安排和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联建共享。大力植树种草、绿地建设、恢复植被。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耕地,控制污染源,减少噪声污染,使本镇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绿色家园。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较高,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和高度精神文明的居住与创业环境。大巴镇将继续着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镇农业 前进。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总体的竞争力。2.2 发展目标03国土空间管控统筹保护和开发构建4、“一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的国土生态保护格局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心两轴两片区城镇发展轴和产业发展特色精品区、生态休闲区3.1 国土空间格局3.2 国土空间分区统筹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遵循用途主导功能的原则,合理划分覆盖全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用途分区,以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用地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利用格局,实现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五类分区。通过五类分区,对全镇建设用地的开发和非建设用地的保护做出总体安排,指导制定全域土地用途管制规定,促进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统5、筹空间发展底线严格管控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Your text in hereYour text in here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制度;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管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实行分级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强化城镇开发边界对开发建设行为的刚性约束作用。3.3 国土空间管控04产业布局依托大巴镇的区位优势、通达的交通系统、较为丰富的资源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大巴镇形成“一心、四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把握乡村振兴的契机,深入挖掘大巴镇特色,以产业综合发展为根基,以打造“精品农业养殖基地、6、生态农业果蔬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为推动,集商业贸易、特色旅游、畜牧种植、新型能源建设等相关产业于一体,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最终实现全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4.1 产业发展布局新能源清洁产能区巩固优化现有新能源项目,加强与东北大区风电企业的联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镇域现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洁净能源项目。(重点村:助力戈尺村、东朝阳村、二门得勒村)畜牧业规模养殖区建设驴牛羊养殖基地,在欧力营村、车新村建设养殖基地,积极培植畜牧业龙头企业,整合周边养殖资源,大力推广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引进肉类深加工企业,创造自主品牌。(重点村:杜代7、营子村、欧力营村、车新村)特色文化旅游区4.2 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借紧邻阜新市城区的交通便利优势,充分利用关山风景区的条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打造以蒙古贞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旅游项目区,建设“宜居、怡游、宜商、易业”的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村:车新村)05镇村统筹发展分类引导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引导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1 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以城市功能疏解、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共享基础设施为大原则,借劣城镇化进程的推力,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建成“城市后花园”。实施内涵型发展,以控制蔓延和环境整治为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是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空间格局,8、提高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留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保持村庄传统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集约发展,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实现村庄环境品质提升、产业升级更新,打造示范样版,强化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劢作用。原则上由政府主导,根据农民意愿,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逐步引导村民向镇区或邻近中心村聚集,做好腾空土地再利用工作。搬迁撤并类整治提升类城郊融合类集聚建设类特色保护类5.2 镇村职能根据各村基础条件、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引导形成各具侧重的镇村职能结构,形成镇村发展序列,打造“一村9、一品”,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建设“产业特色、环境优美、乡愁浓厚、田园宜居”的美丽镇村,促进全域、全面乡村振兴。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开展河道标准化治理,实现清淤疏浚;加强乡村垃圾转运设施建设,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和改造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1、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森林经济效益为目标,重点推进农田林网、山体绿化、水体绿化、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宜居乡村、森林景观化提升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一网四旁”绿10、化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庭院、村屯、沟渠、通道、农田全面增绿。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2、实施国土绿化工程。修复和治理生态环境。实施污染土壤修复,以耕地、园地为重点,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关停废弃矿区开展遗留污染治理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建设辽西北防护林体系,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恢复河塘行蓄能力。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和构建田园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3、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优化提升农村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完善农11、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传承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凸显乡村山水格局,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5.3 美丽乡村建设5.4 完善镇区布局合理的用地布局既有利于城镇的建设发展,又有利于城镇生活环境的改善。本规划布局原则如下:1、结合原有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占用耕地。2、近、远期相结合,规划具有时序性。3、道路顺畅、设施完善,方便居民生活。支撑保障体系066.1 公共服务设施6.2 市政公用设施6.3 安全韧性与防灾减灾规划传导077.1 明确规划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机制、城市体检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遵循上位规划提出的重要指引及管控内容,明确县级总体规划对乡镇级总体规划的纵向传导,强化规划纵向与横向传导机制。发挥乡镇级总体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传导传导目标指标县级乡镇级省市级定位+指标主导功能控制线+用途管制编制年限+目标+重点管控内容约束性指标+刚性管控要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7.2 规划传导机制7.3 实施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