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升级会员
升级会员
返回顶部
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2021-2025年)(48页)
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方案(2021-2025年)(48页).pdf
下载文档 下载文档
十四五
上传人:Le****97 编号:1306507 2025-01-07 48页 1.92MB
1、兴义市兴义市“十十四五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兴义市自然资源局兴义市发展和改革局二二四年四月目目录录第一章 前言.1一、规划目的.1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期限.2四、规划范围.2五、规划编制基础资料.3第二章 地质灾害治现状与形势.6一、地质灾害现状.6二、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7三、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17四、“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与不足.19五、“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20第三章 总体思路.21一、指导思想.21二、规划原则.22三、规划目标.23五、主要指标.25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26一、地质灾害易发分2、区.26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30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5一、调查评价工程.35二、监测预警工程.36三、综合治理工程.36四、防治能力建设.37第六章 经费估算与资金筹措.38一、经费估算依据.38二、资金筹措.38第七章 保障措施.40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40二、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40三、技术保障措施.40四、群测群防,群专结合.41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灾知识.42六、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学管理.42七、协调规划,落实防治经费.42第八章 附则.44附 表1.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规划表2.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规划表附 图1.兴义市3、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及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1:50000)2.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0000)1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为了“十四五”期间兴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兴义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工作,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不利影响,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黔西南州“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结合兴义市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编制了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以4、下简称“规划”)一、一、规划目的规划目的为切实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支撑作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我市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黔西南州“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市级矿产、交通等规划,特编制 兴义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简2称规划)。二、二、规划依据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地质灾害5、防治条例(2003 年 11 月 24 日);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年);3.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 年);4.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管理办法(黔自然资发202210 号);5.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6 黔西南州“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三、规划期限三、规划期限本规划基准年为 2020年,规划年限为 2021年2025年,展望期为 2026 年2035 年规划,本规划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规划范围四、规划范围1本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6、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2本规划适用范围为兴义市所辖 10 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3 个乡,144 个村委会、49 个社区居委会。五、规划编制基础资料五、规划编制基础资料12004 年 6 月,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在兴义市区内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提交了贵州省兴义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2005 年 12 月,贵州省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在兴义市区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及贵州省兴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32007 年 4 月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贵州省地矿局 114 地质7、大队在白碗窑至雄武片区开展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面积 205.2km2,提交了贵州省兴义市白碗窑雄武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综合防治方案报告书;4 2012 年 12 月贵州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编制提交了贵州省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兴义市调查报告;52016 年 8 月,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提交了黔西南州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报告;62016 年 12 月,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编制了兴义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472018 年,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在兴义市开展了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82019 年 38、 月,贵州省地矿局 109 地质大队在兴义市马岭桔山兴马大道周边区域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调查面积 21.35km,提交了兴义市马岭桔山兴马大道周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报告;92020 年 8 月12 月,贵州省地矿局 109 地质大队在兴义市开展了兴义市地质灾害隐患应急专业排查;102018 年2021 年,贵州省地矿局 109 地质大队在兴义市开展了多批次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 52 处已建成自动化监测设备,25 处已编制完成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112021 年 312 月,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开展了贵州省兴义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9、风险评价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122021 年,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在兴义市开展了贵州省兴义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成果报告;13兴义市 2021 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2021 年 1 月,兴义市自然资源局)。这些成果基本查明了兴义市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种类、分布形式、危害程度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和形5成机制,较为全面真实反映了兴义市地质灾害现状,是本次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6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灾害治现状与形势地质灾害治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现状一、地质灾害现状截止 2020 年 12 月底,现状地质灾害点 89 处,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 1766 户 9483 10、人,潜在经济损失 212591 万元。其中主要以自然因素为主,为 79 处,占 88.76,人为因素造成的 10处,占 11.24;地质灾害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为 63 处,占总数的 70.78,其次为中型 19 处占总数的 21.34,大型及以上 5处占总数的 5.61,特大型及以上 2 处占总数的 2.27,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共 47 处,占 52.81%,崩塌 40 处,占 44.95%,地面塌陷 1 处,占 1.12%,泥石流 1 处,占 1.12%。全市 27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除下五屯街道、万峰林街道、兴泰街道、黄草街道、木贾街道和三江口镇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余各乡(镇11、街道办事处)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专栏 1兴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乡镇乡镇隐患隐患点总点总数数形成因素形成因素威胁情况威胁情况灾害类型灾害类型人人为为自然自然威胁威胁户数户数威胁威胁人数人数威胁财产威胁财产(万元)(万元)滑坡滑坡崩崩塌塌地裂地裂缝缝泥石流泥石流桔山街道22313123946302丰都街道22841752坪东街道11520801马岭街道11464001500001洒金街道111431威舍镇11692492501乌沙镇817723258308白碗窑镇11110106962820874七舍镇440630200004捧乍镇716128548883241敬南镇224225020212、0117泥凼镇21210402仓更镇66187249051南盘江镇445625480831鲁布革镇55103407202032雄武乡1211168936092087048猪场坪乡663214737015清水河2113513053611则戎乡5515731405洛万乡51418822685沧江乡22831702合计89107817669483212591474011二、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二、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1.气候气候兴义市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生态带,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山区特有的空气清净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兴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舒适气13、候。雨量充沛,日照长。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 1518之间,一月平均气温 7.1,七月平均气温 22.2。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 13001600 毫米之间,无霜期在 275334 天之间。根据兴义市气象局区内多年气象资料反映,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5C18C。2.降水量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1517.53mm,最大日降雨量为 147.5mm(2014 年 7 月 2 日,兴义市站),最大时降雨量为 67.5mm(2020年 7 月 2 日,兴义市站),因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集中降雨量关系密切,本次根据收集到的兴义市各乡镇共 37 个雨量监测站自建站以来的各年日最大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可得出兴义市 14、50 年8一遇最大年降雨量日最大 256.26mm;时间分布,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510 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 85.5%以上,降雨集中在 68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56.2%;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枯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 14.5%。3.水文水文兴义市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河流水系较发育,呈树枝状分布。全市处于南盘江干流中游,主要河流有马别河、黄泥河及南盘江干流。南盘江由西向东流经市域南部边缘,经兴义段为 85.1km,是贵州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界河。一级支流马别河下游段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兴义段为 74.8km,然后汇入南盘江;另一条一级支流黄泥河下游段自西北向南汇入南盘江,经15、兴义段为 97.3km,是贵州省与云南省的界河。全市共有大小河流77 条,其中河长大于 10km 及流域面积大于 20 km2的河流共有20 条,分别流入马别河、黄泥河或直接汇入南盘江。9图 1 兴义市水系图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河;河谷深切,多数切割深度500m,河流坡降大,受季节影响流量变化大,较大河流南盘江年平均流量 663.9m3/s,年总迳流量 209.0 亿 m3,最大流量 4960m3/s,最小流量 80.2m3/s,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比值为 62:1,说明地表河流属雨源型河流。兴义市水系发育,重要水库有万峰湖水库、木浪河水库、鲁布革水库、下窑水库、马岭水库等,水库主要集中在兴义市16、南部。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1)地形兴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地势隆起,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切10割强烈。最高点位于七舍镇白龙山,海拔 2457.70m,最低点位于南部南盘江镇清水河与南盘江汇合处,海拔 625m,最大相对高差 1582.70m;兴义市区地势平坦,海拔 1250m 左右,地形起伏小,相对高差 50-200m。全市平均坡度 21.8,其中坡度小于 25的地形面积占比 58.68%,大于 25的地形面积占比 41.32%。(2)地貌地貌是在地球的内、外应力,岩石的性质以及地质构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工作区按形成地貌的主要17、内外应力将其成因类型划分为:溶蚀()、溶蚀侵蚀()、侵蚀()共三种。本区在碳酸盐岩类岩石塑造的岩溶地貌景观中,常见的地貌组合类型有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峰丛沟谷,碎屑岩地层集中出露区地貌类型为侵蚀低中山沟谷。工作区地貌成因类型、地貌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等特征专栏 2。专栏 2兴义市地貌划分简表兴义市地貌划分简表序序号号主要主要成因成因地貌组地貌组合类型合类型分布地区分布地区主要地层主要地层主要岩性主要岩性1溶蚀峰丛沟谷主要分布于丰都街道办事处东侧一带,西侧乌沙镇白碗窑镇一带,南西侧猪场坪三江口镇一带,北西侧威舍镇一带。C2h、C2P1m、P2q-m、T1y2、T1-2j1、T1-2j3、T1-2j418、T2g2、T2y、T2p、T2l白云岩、灰岩2峰丛谷地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北侧清水河镇一带。T1y2、T1-2j1、T1-2j3、T1-2j4、T2g2、T2p、T2y灰岩、白云岩3峰林谷地主要分布于兴义市市区一带,万峰林景区一带。T2y、T2l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4溶蚀、侵蚀溶蚀侵蚀峰丛沟谷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北西侧威舍镇清水河镇一带,北侧郑屯镇清水河镇一带,中西部一带。T1-2j2、T2g1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泥岩互层5侵蚀低中山沟谷主要分布在工作区南侧南盘江斜坡一带,西侧雄武七舍一带,北侧呈条带分布。P2l、P2-3em、P3l、P3c-d、T1y1、T1y3、T1f、T2x、T2b、T219、-3f、T3l、T3b、T3h、K2m粘土岩、变余砂岩、粉砂岩、页岩等11(3)地层岩性工作区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石炭系上统黄龙组,最新地层为第四系。工作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Q)、白垩系(K)、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西侧雄武一带,其余地区出露地层以三叠系地层为主。各地层特征分别由新至老分述,见专栏 3。专栏 3兴义市地层简表兴义市地层简表系系统统组组代号代号厚度(厚度(m)地层岩性描述地层岩性描述第四Q0-15红褐、黄褐色残坡积土,洪积砂砾石、粘土,松散堆积层。白垩上统茅台组K2m96m黄褐、紫红色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20、。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T3h271-714黄褐色、灰黄色泥页岩、石英砂岩夹碳质页岩及煤层。把南组T3b197-404黄褐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赖石科组T3l0-711灰黄、灰色薄至中层泥灰岩、粘土岩及粉砂岩。法郎组第二段T2-3f2167-998灰黄色砂质泥页岩夹粉砂岩、砂岩及泥灰岩。中统第一段T2-3f155-297灰、灰黑色中至薄层灰岩。杨柳井组垄头边阳组T2yT2lT2b280-70059-240204-227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黄褐色薄至中厚层状砂岩夹薄层泥岩。关岭组第二坡段组新苑组T2g2T2pT2x215-539350-80024-251521、灰色薄至中厚状泥晶灰岩、泥质灰岩。灰色厚层至块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加薄层泥岩、泥质白云岩。黄褐色薄至中层状泥岩夹砂岩,顶部夹少量灰岩。第一T2g1148-210灰黄色粘土岩与薄至中层泥灰岩、泥质白云岩互嘉陵江组第四段T1-2j450-110灰黄、灰白色中厚层状角砾白云岩、白云岩。第三段T1-2j380-220浅灰、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下统第二段T1-2j250灰黄色薄层角砾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加紫红色薄层泥岩。第一段T1-2j180-150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飞仙关组夜郎组九节滩段T1fT1y3400-84041-163灰绿、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灰黄、暗紫色薄22、至中厚层状粘土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玉龙山段T1y240-282薄至厚层状细晶至泥晶灰岩,夹少量粘土岩。沙堡湾段T1y150-130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二叠系乐平统大隆组P3d0-8.5灰、灰黄色薄层硅质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长兴组P3c2.6灰黄色薄至中层状泥岩、炭质页岩,夹硅质岩。龙潭组P3l0-190黄褐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线。峨眉山玄武岩组P2-3em126暗绿、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底部为灰紫色凝灰岩。阳新统栖霞茅口组P2q-m440-743下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上部灰色厚层块状白云质灰岩、灰岩。梁山组P2l29-70灰黄色薄层砂岩、泥岩23、,含煤线。马平组C2P1m151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79-283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125.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兴义市大地构造位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复合造山带,其中三江口泥凼以北属兴义隆起区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以南属右江裂谷前陆盆地区册亨东西向紧闭褶皱变形区。工作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及断裂较发育,白垩系及其之下所有地层均发生褶皱变形,主干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向、近东西向,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后而形成的,区内局部后期的构造运动受到早期构造的制约。图 2 兴义市构造纲要图13兴义市北侧威舍乌沙兴义万峰林敬南一带,构造行迹以北24、西向为主;西侧鲁布格雄武七舍白碗窑一带构造行迹以北东向为主;南侧三江口仓更沧江一带构造行迹以近东西向为主。(2)地震据罗平幅(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资料,兴义市邻近地区历史记载发生的地震,曲靖 35.5 级、八大河以南 3.4 级,兴义市西部 1962 年发生 4.1 级地震。另据中国区域地质志(贵州志),兴义地震集中发生区:位于兴义安龙兴仁之间,为一个东西长约 75km,南北宽约 48km 的不规则区域。1970 年 1月以来共发生 2.5 级以上地震 10 次,最大规模地震震级里氏 3.5级。区内地震活动较弱,该区为稳定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25、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为 0.05,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0.45s,地震烈度为度。6.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兴义市境内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环境遭到破坏的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对境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及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已诱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矿活动截至 2015 年底,全市有效勘查许可证 5 个,均为省级发证,登记面积 84.42 平方千米。按矿种分,地热 1 个、金矿 4 个;按14勘查程度分,详查 3 个、普查 2 个。截至 2015 年底,全市有效采矿许可证 110 个,其中省级颁证 17 个、州级颁证 6 个、市级颁证 87 个。26、按矿种分,煤矿 15个、金矿 1 个、铁矿 1 个、石灰岩 7 个、建筑石料用灰岩 30 个、制灰用石灰岩 1 个、白云岩 3 个、砖瓦用砂岩 1 个、建筑用砂 19个、砖瓦用砂 1 个、页岩 21 个、砖瓦用页岩 2 个、建筑用石料(凝灰岩)2 个、方解石 1 个、水泥用灰岩 4 个、水泥配料用砂岩 1 个;按经济类型分,私营企业 95 个、有限责任(公司)12个、股份合作 1 个、国有全资 1 个、私营独资企业 1 个;按矿山规模分,大型 3 个、中型 11 个、小型 96 个。当前受矿业形势和砂石矿山整合的影响,多数矿山处于停产状态。截至 2015 年底,全市矿石产量 489.70 万吨27、,矿业总产值 2.69 亿元,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0.84%。其中,采煤为井下开采,采砂石为露天开采,采矿规模、范围、广度、深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具有长期性,即使采矿停止后,已破坏的地貌、植被、形成的地下采空区、沉陷区、水位降落、外涌矿井水,采矿弃渣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引发相应的地质灾害问题。(2)交通建设兴义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交通建设的步伐:高速公路:建成盘县至兴义(108.8km)、建成兴义市环城高速公路(62.1km)、开工建设富源至兴义高速公路(94.21km)。专用公路:河阳经普安至兴义一级公路、兴义至陇岸至泥凼15一级公路。规划建设一批支撑城镇发展、旅游发展、资源开发、商贸28、流通、产业园区的重要道路,建设一批铁路站点、高速公路匝道口、港口码头的重要连接线。铁路:建成沪昆高铁黔西南州段。开工建设盘州至兴义(98.31km),规划建设南昆铁路威舍至百色段扩能改造、兴义至永州铁路。开展威舍至红果铁路扩能改造、兴义至河口铁路、普兴矿区支线铁路规划研究。民航:建成兴义万峰林机场改扩建二期工程。兴义市地处高原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水系发育,地形坡度较大,无论是道路工程或是机场建设过程中,都要进行切、填方工程,易引发切、填方边坡滑坡、崩塌,和填方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弃渣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根据黔西南州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及相关资料,兴义市现有蓄29、引提、塘坝及小水池等各类水利工程 82062 余处,其中水库工程 17 处、引水工程 22 处、提水工程 272 处、塘坝工程 144处、窖池工程 46940 处,不同类型农村供水工程 34668 余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在全市建设骨干水源工程 21 处。其中大型水库 1 座;中型水库 4 座,小(1)型水库 11 座,小(2)型水库 5 座。水库蓄水后,岸坡岩(土)体遭受库水浸润,由于两岸山体16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体压重引起地壳应力的增加,水渗入断层,可导致断层之间的润滑程度增加,增加岩层中空隙水压力,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岸坡30、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的失稳。(4)城镇化建设随着城镇化过程的不断加快,兴义市的城镇建设与其他州、市的城镇化建设一样,有突飞猛进之势。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城镇化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地质灾害问题,如深基坑开挖引发基坑边坡滑坡、地裂缝,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切坡引发滑坡,大量抽汲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而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大,工程开挖形成了人为的高陡边坡,这类自然和人为高边坡,在降雨和其他因素的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5)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区内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业经济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31、部分之一,农业活动频繁而强烈,耕种业为其主要形式,耕地成片成带广为分布,以坡耕地为主。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需要的问题,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不良经济活动现象蔓延,此外碳酸盐岩大面积分布区基岩裸露,图层覆盖17不连续,石漠化现象明显,农民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恶化了地质环境质量,促进了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自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以来,坡面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毁林开荒引发的如水土流失、滑坡等不良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石漠化现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三、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三、上一轮规划执行情况“十三五”期间,兴义市地质32、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兴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了上一轮规划的近期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力提升。2015 年,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52 处,十三五期间,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和监测防范,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从 152 处减少到 89处,受威胁农户、学校及矿山从 2984 户 15776 人减少到 1766 户9483 人,特别是 2019 年 2 月 17 日凌晨,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前约一小时对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村滑坡进行了成功预警,并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值守人员,提醒做好防灾准备,相关部门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对滑33、坡危险区再次进行排查和清场,撤离了危险区所有人员。此后该滑坡发生整体下滑,滑坡体方量 100 余万立方米,保证了人员的“零伤亡”。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零损失的奇迹。依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平台建设,通过完善“人防+技防”和“点面双控”相结合的地质灾害新型管控模式,成功预警该起地质灾害,为保障人民18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有力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十三五”期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2018 年开展了兴义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査,查明了兴义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分布、数量、规模等,对全市的地质灾害分布进行了易发分区及评价工作,查明了各类高位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査明了全市地34、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危害对象、稳定性及危险性;完善和更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为防灾减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二是 2020 年完成了兴义市地质灾害隐患应急专业排查成果报告,三是建立了覆盖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定地质灾害点监测员,并落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经费;三是采取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地灾预警预报信息,会同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并及时转发省级预报预警信息;四是成立了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五是每年都按照上轮规划安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由于地质灾害35、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和破坏性强的特点,加之极端天气影响,且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具体实施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项目时,与上轮规划衔接不够紧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急危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先期进行综合治理。对兴义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安排部署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19做了适当的调整。四、四、“十三五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与不足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与不足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网络体系的建设有待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传统、简单,监测人员识灾、避灾、防灾能力不足。新增农村道路地质灾害36、隐患点防治的全覆盖不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严格贯彻执行还存在不足;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其它责任主体的防治职责需进一步明确。重要地质灾害隐患急待整治。地质灾害已成为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十三五”期间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气候条件变化、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存在,还会引发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绝大多数突发性地质灾害尚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治理。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还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需依靠社会各界、依靠全民的共同努力。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危险性和可防治性,宣传地质灾害37、防治的基本知识,让全民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这需要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不断地加强宣传工作。20五、五、“十四五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时期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已经构建,查明了易发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一批重大地质灾害实施了勘查、监测和治理,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工作经验。随着国家的不断深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大规模、高速的城市建设和通村通组公路的建设也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了挑战。1.地质环境条件致使地质灾害多发兴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区内山岭纵横38、,地形起伏较大,山脉走向明显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乌蒙山支脉瓦厂岭由市境背面入境,经品甸、枫塘,在七(舍)捧(乍)一带再行隆起,至市境南面被南盘江及其支流剧烈切割。乌蒙山另一支脉马鞍山,由普安、兴仁两县交界处入境,经兴化、顶效直抵绒窝。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地势隆起,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切割强烈。碎屑岩软质岩石地层,硬夹软、软夹硬岩组中的硬质岩层广泛分布,再加之降雨集中频繁等自然条件,隐患点数量动态变化,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很多地质灾害往往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繁,在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多发的大趋势下,雪凝、暴雨、持39、续降雨或干旱诱发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2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地质灾害发生21兴义市目前正加速经济发展,区域境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乡村振兴配套建设等,劈山修路、切坡建房,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工程建设强度和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造成的危害也将进一步增大。3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治任务繁重兴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威胁大,目前有隐患点 89 处,受地灾威胁人数 9483 人,潜在经济损失212591 万元。全市 27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除下五屯街道、万峰林街道、兴泰街道、黄草街道、木贾街道40、和三江口镇 6 个镇(街道)无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部分隐患点受交通、人员、通讯等方面的制约,偏远乡村的监测预警工作是难点,且变形呈逐年加剧之势,危险性逐年增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急待采取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22揽全局,推进兴义市社会经济高41、质量发展的高度出发,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动员、主动防灾”的地质灾害防治总要求,坚持“生命为天、预防为主、科技先行、专业保障、群专结合、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根本,在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督管理体系,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制地质环境恶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兴义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地质环境。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减轻地质灾42、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前移,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灾中、灾后的工程硬措施逐步向灾前的规划、评估软措施转移,实现工作重点由减轻灾害损失逐步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统筹规划,分布实施。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不同种类地质灾害特点,结合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实行全市统筹规划。服务全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有计划地分批实施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依法应对,科学减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规范建设,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研究,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新,通过创新促进科技43、进步,提升综合防治能力。三、规划目标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责,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成功率;统筹规划,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使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逐年减少,避免人员伤亡,最大限度的降低减小经济损失。2.分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212022 年)(1)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2)建立较为完善高效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网44、络和气象风险预警体系;24(3)启动实施 4 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住户搬迁(避让)工程;(4)实施 1 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中远期目标(2023-2025 年)(1)完善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空间数据库及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2)继续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提高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其向着有利人类发展建设有利的方向发展。(3)启动实施 5 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住户搬迁(避让)工程;(4)实施 4 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展望期防治目标(20262035 年)展望 2035 年,通过开展隐患点和风险斜坡为对象的“点面双45、控”风险管理,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高中风险,提升覆盖全市空间的管理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功能,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现代化水平,大幅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求,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25四、主要指标四、主要指标根据省、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结“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结合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资金匹配、项目落实等,精心部署全市“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栏专栏 4“十四五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标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标指标指标2021-2025 年46、年属性属性调查评价排查巡查复查汛期全覆盖约束性指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全市约束性指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市约束性指标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群测群防汛期全覆盖预期性指标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75预期性指标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36预期性指标自动化监测设备维护36预期性指标综合治理治理工程5预期性指标搬迁避让工程9预期性指标能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3 次/年预期性指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1 次/年预期性指标26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根据兴义市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合城市重47、点规划区、开发区及重要工程,对风险区发生不同强度地质灾害活动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划分易发分区。全市按易发程度将兴义市划分为 3 个高易发区(A),面积为 879.68km2,占比36.57%;3 个中易发区(B),面积为 491.44km2,占比 20.44%,3 个低易发区(C),面积为 1033.77km2,占比 42.99%。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A1 区:位于三江口镇洛万乡仓更镇沧江乡泥凼村南盘江镇一带,面积 637.13 平方千米。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 50-300m,地貌类型为侵蚀低中山沟谷、低山沟谷,坡度10-40。出露新苑组48、(T2x)泥岩、边阳组(T2b)砂岩,横张、纵张节理发育、岩石破碎、风化程度高,易发性高。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20 处,滑坡 19 处、崩塌 1 处;现威胁 125 户 526人,预测经济损失 1786 万元。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27A2 区:位于乌沙镇西南部带,面积 43.74 平方千米。该区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 50-130m,地貌类型以侵蚀低中山沟谷为主,坡度 10-30,出露法郎组(T2-3f2)泥灰岩、灰岩,岩石破碎,风化程度高,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易发性高。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处,滑坡 5 处;现威胁 47 户 218 人,预测经济损失 648 万元。现状地质灾害49、发育程度强。A3 区:位于雄武乡七舍镇西北部白碗窑镇南部一带,面积 198.81 平方千米。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 100-300m,地貌以侵蚀低中山沟谷为主,坡度 15-35。出露栖霞-茅口组(P2q-m)灰岩、龙潭组(P3l)泥岩、粉砂岩、飞仙关组(T1f)泥质粉砂岩、泥岩,岩石破碎且节理裂隙发育,易发性高。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30 处,滑坡 13 处、崩塌 16 处、地面塌陷 1 处;现威胁 74 户 710 人,预测经济损失 6130 万元。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B1 区:位于捧乍镇中南部猪场坪乡南部泥凼镇西北部敬南镇西南部一带,面积 1950、9.16 平方千米,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 50-200m,地貌类型以峰丛沟谷、峰丛洼地、侵蚀低28中山沟谷为主,坡度 20-40,出露垄头组(T2l)灰岩、杨柳井组(T2y)白云岩、边阳组(T2b)砂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易发性中。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10 处,滑坡 1 处、崩塌 9 处;现威胁 49 户 246 人,预测经济损失 503 万元。B2区:敬南镇东部万峰林街道则戎乡一带,面积235.85平方千米,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 50-200m,地貌类型以峰丛沟谷、峰丛洼地为主,坡度多大于 40,出露垄头组(T2l)灰岩、杨柳井组(T2y)白云岩、边阳组(T2b)砂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51、,易发性中。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8 处,崩塌 8处;现威胁 30 户 150 人,预测经济损失 300 万元。B3 区:坪东街道北部木贾街道南部乌沙镇东部一带,面积 56.43 平方千米,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 50-100m,地貌类型以峰林谷地为主,地坡度 20-40,出露飞仙关组(T1f)粉砂岩、嘉陵江组(T1-2j)灰岩、杨柳井组(T2y)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为破碎。易发性中。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1处,为崩塌,现威胁 5 户 20 人,预计经济损失 80 万元。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C1 区区:白碗窑镇中北部乌沙镇中部、北部一带,面积为29154.3 平52、方千米,相对高差 50-120m,地貌类型以峰林谷地、峰丛沟谷为主,坡度 20-40,出露杨柳井组(T2y)白云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易发性低。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6 处,滑坡 6 处;现威胁 43 户 183 人,预测经济损失 460 万元。C2 区区:鲁布格镇捧乍镇七舍镇敬南镇下五屯街道桔山街道马岭街道一带,面积 561.75 平方千米,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 50-150m,地貌类型以峰林谷地、峰丛沟谷为主,坡度 20-40,出露嘉陵江组(T1-2j)灰岩、关岭组(T2g)灰岩、杨柳井组(T2y)白云岩,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易发性低。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653、 处,滑坡 1 处、崩塌 5 处;现威胁 360 户 1638 人,预测经济损失 154655 万元。C3 区区:清水河镇威舍镇一带木贾街道北部马岭街道中西部一带,面积 317.68 平方公里,地形起伏较小,相对高差50-150m,地貌类型以峰丛谷地、峰丛沟谷为主,坡度 20-40,出露嘉陵江组(T1-2j)灰岩、关岭组(T2g)灰岩、杨柳井组(T2y)白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易发性低。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3处,滑坡 2 处、泥石流 1 处;现威胁 104 户 379 人,预计经济30损失 786 万元。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根据黔西南州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54、的易发分区特征,考虑城镇、集镇、学校、医院、村庄、工矿企业所在地等人口集中居住区、重要交通干线、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区、城镇规划区、矿产资源开采及规划开发地带等的分布情况和考虑保持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综合确定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 3 个重点防治区,面积共计 406.06km2,占比 16.88%,2 个次重点防治区,面积共计 216.35km2,占比 9%,2 个一般防治区,面积共计 1782.48km2,占比 74.12%,各区特征如下图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I-1):雄武乡白碗窑镇(白龙山沿线)重点防治区,面积 455、0.72 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型以侵蚀低中山沟谷,切割深,出露地层岩性以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P3l)粉砂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粉砂岩、泥岩为主,为北东向紧密褶皱带分布区,应力集中、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地灾灾害风31险性极高区。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18 处,滑坡 3 处、崩塌 15处;现威胁 875 户 5293 人,预计经济损失 50295 万元。图图 4兴义市兴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I-2):兴义市市区及周边重点防治区,面积182.49 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型以溶蚀峰林谷地、溶蚀侵蚀32低中山沟谷为主,区内人口分布密集,岩性以三叠系中统杨56、柳井组(T2y)白云岩、关岭组(T2g)灰岩为主,为西北向、东南向构造结合部位,节理裂隙发育。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5处,滑坡 1 处、崩塌 4 处;现威胁 72 户 530 人,预计经济损失150285 万元。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I-3):三江口东北部捧乍镇南部仓更镇中部泥凼镇中部南盘江镇中北部次重点防治区,面积 182.85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型以侵蚀低中山沟谷为主,出露地层岩性以三叠系中统边阳组(T2b)砂岩为主,为北东向紧密褶皱带分布区,地质构造复杂,应力集中、岩石破碎,为地灾灾害风险性高区。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14 处,滑坡 12 处、崩塌 2处;现威胁 112 户 480 人,57、预计经济损失 1588 万元。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II-1):雄武乡西北部鲁布格镇北部七舍镇西北部次重点防治区,面积 132.36 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型以溶蚀侵蚀低中山沟谷地貌为主,出露地层岩性以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灰岩、二叠系乐平统龙潭组(P3l)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构造上位于北东向紧密构造带分布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为地质灾害风险性高区。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33点 6 处,滑坡 4 处、崩塌 1 处;现威胁 281 户 1333 人,预计经济损失 3620 万元。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II-2):乌沙镇中部及南部次重点防治区,面积 83.99 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58、型以侵蚀低中山沟谷、峰丛沟谷,岩性以三叠系中上统法郎组(T2-3f)粉砂岩为主,为北东向、北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应力集中、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地灾灾害风险性高区。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10 处,滑坡 10 处;现威胁 89 户 397 人,预计经济损失 1080 万元。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III-1):南部南盘江三江口以南一带,中部捧乍镇敬南镇白碗窑镇一带,北部清水河镇威舍镇一般防治区,面积 1758.06 平方千米,区内地貌类型以溶蚀峰丛沟谷、峰丛谷地为主,岩性以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T2y)白云岩为主,构造简单,为地质灾害风险性低区。现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 36处,滑坡 17 处,崩塌 1859、 处,地面塌陷 1 处;现威胁 264 户 1117人,预计经济损失 4875 万元。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III-2):乌沙镇西北部一般防治区,面积 24.42,地貌类型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岩性以三叠系中统杨柳井组(T2y)白云岩为主,构造简单,人口分布少,为地质灾害风险34性低区。该区域无地质灾害现状隐患点发育。35第五章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内容:调查评价工程,监测预警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防治能力建设。一、调查评价工程一、调查评价工程调查评价体系建设主要为地质灾害年度排查。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可为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60、编制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其工作安排应紧紧围绕兴义市经济建设布局、城镇与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来进行部署。地质灾害年度排查:地质灾害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为准确掌握其最新性状特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需求,需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必要的应急踏勘调查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发育信息,加强地灾应急调查工作,完善兴义市群测群防等各项地灾防治工作。尤其在每年的汛期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工作尤为重要,需对地质灾害进行地毯式拉网巡查,针对巡查出的隐患情况,制订相应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三查”制度,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点的变化趋势、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基础数据61、库资料,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实现灾害点的动态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36据。二、监测预警工程二、监测预警工程群测群防贯穿于整个“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期间主要的任务和工作,完善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划为市级重点监测点,进行市、镇(乡)、村三级进行监测;将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威胁人口大于 50 人的列为镇(乡)级监测点,进行镇(乡)、村两级监测,由市进行指导和监督;将一般隐患点中威胁人口小于 50 人的列为村级监测点,由镇(乡)进行指导和监督。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对于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差及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重点监测,监测62、责任人落实到人,并完善单点的防灾应急预案。通过充分收集利用全市地质灾害资料,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综合分析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规律,开展暴雨特点、雨量强度与滑坡、崩塌相关分析研究,通过与气象、广电部门协作,共同建立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在汛期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向全市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三、综合治理工程三、综合治理工程搬迁避让搬迁避让。对不宜采取工程治理的、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实施主动避让、异地重建。37工程治理。工程治理。选择威胁人口多,财产巨大,特别是威胁城区、人口聚集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63、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四、防治能力建设四、防治能力建设1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职能强化,逐步形成在职能、机构和人员等方面分工明确、协调有序、满足需求的技术工作机构系列。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开展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和避险技能宣传教育,印制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光碟和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制作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牌和警示牌。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开展防灾避灾技能演练,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促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和水平。38第六章第六章 经费估算与资金筹措经费估算与资金筹措一、经费估算依据一、经费估算依据1.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64、于印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的通知发(财建200752 号);2.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1944 号);3贵州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22 年);4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年);5专业技术人员各隐患点防治方案建议及经费估算;6当地物价水平和物价变化因素。二二、资金筹措、资金筹措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主体为兴义市人民政府,“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资金筹措采取“国家补助、分级负责、部门整合、企业自筹”的筹资方式进行。其中规划内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经费申报中央财政补助;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经费、地质灾65、害详细调查费用、100人以上的隐患点监测费用、风险斜坡巡查员补助费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及维护费用等申报省级财政补助;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费用、能力建设工程经费、50-100 人39的隐患点监测费用等纳入州级财政预算;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费用、50 人以下隐患点监测费用等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费用由省、市共担。对因工程建设、矿业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其治理经费由市级人民政府督促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筹措进行综合治理。40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66、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认真落实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明确地质灾害防治总体目标以及分期目标,切实可行地开展防治工作。二、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二、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水利、气象、交通、住建、民政、环保、林业等涉及地质灾害防御的政府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协作,加大各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加强部门间信息资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综合优势,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地质环境67、保护的法律、法规,不仅要注重建设质量,同时也要注重边坡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人为地质灾害产生。三、技术保障措施三、技术保障措施加强专业技术指导。要做好地质灾害的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加强监测预报水平,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41水平,建立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吸收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加强灾害防治研究,提高应急抗灾能力。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科研院校及地勘队伍的技术力量,以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难题,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充分利用地质灾害技术保障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依托省内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68、伍,提升应急专家库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装备、有物资、有经费,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四、群测群防,群专结合四、群测群防,群专结合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斜坡“一体五位”防灾人员,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制度,健全市、乡(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加大力度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及监测预警,确保风险隐患点群测群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年度地质灾害“一体五位”防灾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基层防灾人员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落实工作补助经费,稳固群测群防队伍,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推行地质灾害巡查员制69、度,加大地质灾害监管范围,推广“群众报灾 APP”,多渠道打通广大人民群42众报灾通道,建立推广群众报灾奖励制度,营造全民防灾新格局。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灾知识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灾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开展通俗易懂的法治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全体民众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职责的自觉性。六、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学管理六、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水平,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快速处理水平,建立灾害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70、报,提高抗灾应急能力。对实施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体系,按规定程序立项,按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组织设计和施工,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七、协调规划,落实防治经费七、协调规划,落实防治经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无论监测,汛前、汛期检查,所需的人员工资、交通、运输以及相应配套的设备都需要资金,防灾规划和具体落实都必须43有相应专项资金进行配套。资金来源可以根据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谁破坏、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者承担。因此,资金来源有市财政、破坏地质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和村民的投工投劳等。同时也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匹配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资金。为了把防灾工作落到实处,防灾资金按防灾工作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落实。44第八章第八章 附则附则(一)本规划作为兴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经兴义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二)本规划由兴义市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三)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确因客观情况需要调整修改时,由兴义市自然资源局提出修改方案和意见,报兴义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兴义市自然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规划未尽事宜,按国家、省、州、市有关规定执行。
会员尊享权益 会员尊享权益 会员尊享权益
500万份文档
500万份文档 免费下载
10万资源包
10万资源包 一键下载
4万份资料
4万份资料 打包下载
24小时客服
24小时客服 会员专属
开通 VIP
升级会员
  • 周热门排行

  • 月热门排行

  • 季热门排行

  1. 电力公司桩基、墩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8页).doc
  2. 河道和堤脚清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7页).doc
  3. 国际中心空调系统高能耗水泵更换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4页.doc
  4. 高层商住楼工程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86页.doc
  5. 新办公楼装修改造项目装饰装修施工方案(20页).docx
  6. 输水管道扩建项目管桥、倒虹管、顶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26页).doc
  7. 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施工方案(23页).doc
  8. 宾馆维修改造工程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回水管拆除更换施工组织设计176页.doc
  9. 火车站广场改造项目通风空调风管配件安装施工方案122页.doc
  10. 高层办公楼装修改造工程空调通风机安装消声器制安施工组织设计342页.doc
  11. 县中心粮库二期工程超重双T板吊装施工方案22页.doc
  12. 酒店改造医院空调安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62页).docx
  13. 特大桥钢筋混凝土桥台搭板施工方案(29页).doc
  1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比表.doc
  15. 武汉东湖高压变频器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页).pdf
  16. 普光倒虹管管桥现浇箱梁施工方案(14页).doc
  17. 天然气利用工程高压管线工程、城市中压燃气管道工程长输管线施工方案(含安全检查)(106页).doc
  18. 2017长治市史家庄城中村改造御泽花园项目沉降观测专项方案(12页).doc
  19. 资兴市公租房申请表(2页).doc
  20. 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6页).doc
  21. 矿山尾矿综合开发与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附表)(48页).doc
  22. 邦溪镇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4页.doc
  1. 电力公司桩基、墩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8页).doc
  2. 2009-2030年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说明书(226页).doc
  3. 德胜佳园旅馆装修装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08页).doc
  4. 商务酒店整套智能化设计方案 (54页).doc
  5. 河道和堤脚清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7页).doc
  6. 建筑工人劳务合同(10页).doc
  7. 凯谛思(Arcadis):2023年国际建造成本报告(英文版)(20页).pdf
  8. 2024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和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0页).pdf
  9. 国际中心空调系统高能耗水泵更换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4页.doc
  10. 高层商住楼工程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86页.doc
  11. 市政项目雨污水管网工程EPC总承包临时用电施工方案(25页).docx
  12. 2023地产营销策划个人述职报告(30页).pdf
  13. 新办公楼装修改造项目装饰装修施工方案(20页).docx
  14. 建设公司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制度.doc
  15. 输水管道扩建项目管桥、倒虹管、顶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26页).doc
  16. 2018建筑工程公司装饰装修工程实施手册(238页).pptx
  17. 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施工方案(23页).doc
  18. 重庆龙湖时代天街购物中心项目考察报告(27页).pptx
  19. 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建造标准.xls
  20. 房地产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方案(8页).doc
  21. 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在博物馆加固工程施工方案(38页).doc
  22. 建筑工程进度计划与保障措施(77页).docx
  1. 云南禄劝县掌鸠河湿地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方案(148页).pdf
  2. 电力公司桩基、墩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8页).doc
  3. 上海安城山东临沂屠苏生态旅游岛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131页).pdf
  4. 住宅楼地暖铺设安装施工方案(7页)(7页).doc
  5. 市政道路工程雨水管线及检查井专项施工方案(18页).doc
  6. 2009-2030年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说明书(226页).doc
  7.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pdf
  8.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方案(59页).doc
  9.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合同(63页).doc
  10. 商务酒店整套智能化设计方案 (54页).doc
  11. 德胜佳园旅馆装修装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08页).doc
  12. 设备采购供货安装实施投标方案(102页).docx
  13. 智能轮椅项目商业计划书.pptx
  14. 2024地产项目集中交付(匠心臻选·樾光溢彩主题)交房活动策划方案-78页.pptx
  15. 河道和堤脚清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7页).doc
  16. 6MW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9页).doc
  17. 输水管道扩建项目管桥、倒虹管、顶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26页).doc
  18. 市政项目雨污水管网工程EPC总承包临时用电施工方案(25页).docx
  19. 全过程工程项目咨询服务技术投标方案(408页).docx
  20. 2024工人运动史迹陈列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页).pdf
  21. 建筑工人劳务合同(10页).doc
  22.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0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