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功能区及洪梅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2021-2035年)(公示读本)(46页).pdf
下载文档
上传人:Le****97
编号:1216661
2024-09-30
46页
33.63MB
1、2024年9月0华阳湖湿地公园1前言FOREWORD水乡地区是东莞市内水系最丰富的区域,也是珠江东岸唯一的水乡,是蓝绿交织的生态价值高地。东莞水乡起源于宋-元时期,水孕城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因区内地势低平、河涌交错、航道众多,历史上的水乡地区水路交通便捷、物产丰富、人口密集,是岭南远近闻名的鱼米富庶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水乡功能区区位交通优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地理中心;体制机制优势明显,是东莞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的试点;生态文化优势突出,是岭南历史文化传承地,人文景观独特,发展前景广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等区域性利好背景机遇下,在数字2、经济的赋能之下,东莞水乡正致力于打造活力、生态、品质、智慧的水乡新城。现在,在这里,让我们从国土空间规划中,去“预览”2035年东莞水乡功能区如何全力打造“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建设成为富有水乡特色的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2区位条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东莞市西北部,是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地理中心。在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等区域性利好背景机遇下,将强化与湾区重大平台一体化联动,穗莞战略合作的先导区。配 图区位分析图3水乡概况水乡功能区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地处东江三角洲,区内地势低平,河涌交错,形成“水-田-湿地”为核心的自然特色风貌,呈现“以水为脉、城在园中”的水乡聚落3、形态。范围内包括麻涌、中堂、望牛墩、洪梅、道滘五镇。辖区面积:27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 万人(七普)01高点定位 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02区域协同 打造穗莞战略合作先导区03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04产业创新 打造湾区生态创新中心05以人为本 共建包容共享品质家园06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07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性通达城市08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目录CONTENTS5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抓住“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主线,建设创新要素聚集的发展平台,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驱动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蝶变,打造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4、大引擎。01 高点定位 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601 高点定位 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建设富有水乡特色的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 至2035年,建成一批优质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和都市农业体验区;成为区域轨道交通枢纽,建成区域大宗物资枢纽港;基本建成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与智能制造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全面深度实现穗莞合作,区域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愿景 功能定位701 高点定位 湾区融通中心、岭南创意水乡融湾区,打造穗莞战略合作门户;定格局,优化水乡国土空间结构;拓空间,强化资源要素5、统筹配置;提品质,塑造岭南水乡魅力空间。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图 发展战略8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合作,穗莞共建东江-狮子洋科创合作带。依托穗莞两地优质的岭南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生活旅游合作,构建穗莞同城服务圈。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番禺、黄埔对外道路交通联系,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02 区域协同 打造穗莞战略合作先导区东莞西站9推进穗莞轨道交通高效衔接加强与番禺、黄埔对外道路交通联系进一步优港口运输业务和服务功能02 区域协同 打造穗莞战略合作先导区争取共建东江-狮子洋科创合作带,打造三个产业共建区。推动穗莞共建东江-狮子洋科创合作带构建穗莞生活旅游同城化服务圈推动区域交通基础6、设施互联互通大学城-麻涌TOD共建区依托佛莞线开展共建,依托大学城、生物岛等创新资源展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产业合作,形成广州研发-水乡转化的产业共建体系开发区-麻涌滨江共建区依托东莞1号线、广州5号线开展共建,立足优质生态资源与高品质人居环境与广州开发区、科学城等创新产业节点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科创研发、创新孵化等领域开展共建东部枢纽-中堂共建区依托穗莞城际开展共建,发挥地理邻近优势,与增城开发区、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领域跨境产业集群联合打造文旅品牌构建湾区岭南名片共建珠江-东江碧道网和滨水休闲网络围绕轨道站点TOD打造跨界生活圈1003 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7、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引导空间分类集聚,推进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保护,推进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一网多廊、一核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引导塑造美丽集约、持续高效的国土空间。蔡白北岛公园1103 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封库版)落实生态空间严格管控、治理保护推动农业空间提质增效、集中连片促进城镇空间紧凑集约、功能协调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发展,引导空间分类集聚46%54%生态保护红线:km永久基本农田:km城镇开发边界:km1203 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以水为脉,串绿成网,串联岛屿与湿地,构建多条区域性生态廊8、道,维育水网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一网”即由万江河、赤滘口河、太阳洲东西海、中堂水道、麻涌河等多条水乡区域内骨干河道与内河涌形成的河网。“多廊”即八条区域性生态廊道。包括市级与片区级生态廊道。“一核”即华阳湖湿地公园生态绿核。“多点”即下马四生态岛、钱公洲生态岛、望牛墩水乡公园、蔡白湿地公园等生态节点。打造“一网多廊、一核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图1303 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按照“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保护要求,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为导向,统筹推进林地、湿地、河流、耕地、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推进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保护海强化陆海统筹9、,科学保护利用海洋资源。落实海洋功能分区,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利用,加强涌口沙无居民海岛保护。加强海洋生态红线区域管理,严格管控沿海岸段的开发利用。田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建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划定耕地整备区,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实施耕地恢复计划。水“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保护水系网络、中堂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湿地生态基底,维育自然河湖水系格局。131403 保护优先 构建美丽开发保护格局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引导塑造美丽集约、持续高效的国土空10、间。推进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生 态 修 复加强流域综合整治加大湿地修复力度改善水环境质量、优化水系布局和连通。加强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等万里碧道生态修复与生态廊道建设。加大对河心岛、岸线滩涂等湿地修复力度。重点推进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提升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开展农田污染治理加强改善滨海生态环境力度,稳固海岸带生态系统。重点开展新沙南西堤、氹涌联围海堤生态化建设工程。以污染治理和源头控制为重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提升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国 土 综 合 整 治重点推进洪梅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进一步实现土地整治综合效应。加快推进耕地恢复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11、建设,治理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强化耕地储备管理。综合考虑底线管控、格局优化等需要,优先在生态、农业保护空间内逐步开展减量修复工作,分类细化实施复耕复绿,腾挪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用地整理开展建设用地复垦141504 产业创新 打造湾区生态创新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支柱产业,构建生态创新导向的产业体系,融入湾区科技创新网络。构建“一心四区多点”的创新产业布局,打造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创新节点、珠江口东岸重要的产业转型和智能制造基地。水乡科创中心1604 产业创新 打造湾区生态创新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12、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支柱产业,构建生态创新导向的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创新导向的产业体系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产业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服务人工智能智慧服务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康养服务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医药中试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制造绿色造纸绿色食品金融业商务服务业5G数字服务1704 产业创新 打造湾区生态创新中心以TOD和生态节点为主阵地,构建“一心四区多点”的创新产业布局,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一心四区多点”的创新产业布局一个创新中心以水乡新城为载体,以形成总部商务、信息服务、科技研发为主要导向的数字化创新研发总部。四大生态科创社区以华阳湖、钱公洲13、蔡白、下马四岛等生态高地为重要载体,以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创新孵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为成长型企业服务,打造一批特色孵化器和创新交往中心,促进广深科技成果转化。多个创新点通过存量产业空间的改造提升,打造嵌入式的创新点,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低成本、配套完善的小型创新空间。18进一步提升水乡功能区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水乡功能区面向湾区、市、片区的公共功能,补足镇级公服设施短板、提升基层公服品质,塑造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市。05 以人为本 共建包容共享品质家园东莞大道西生态居住区1905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优化现有“镇-村”二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市-片区-镇-村14、”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进一步提升水乡功能区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2005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以每3-5万居住人口(或居住人口达1.5万人以上且相对独立)为标准,划定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结合居住人群需求及功能特征,进一步细分产业社区型、水乡游憩型、生活居住型、文化创意型等4种类型。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生活圈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均需充分考虑儿童需求。设置儿童友好慢行步道,保障儿童出行安全。营造品质化社区生活圈产业社区型水乡游憩型生活居住型文化创意型重点配置共享型公服设施及公共空间鼓励增加展示生态友好、自然魅力的文化及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关注老年人及儿15、童等弱势群体,实现环境友好、资源均等、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撑强调水乡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打造多元文创社区,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2105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水乡功能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5方面的设施配置,重点完善市级、片区级公服设施配置,提升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供给。为支撑水乡地区建设珠江口东岸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针对各镇突出的特色,进一步完善文化及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布局。高标准供给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图例2206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充分发挥丰富的生态资源、浓厚的岭南文化等自然及文化禀赋16、,着力提升城市和环境品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突显岭南水乡特色风貌、特色文化和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再现优美的岭南特色风貌和水乡田园风光。龙舟赛2306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强化四条区域滨水风貌联系走廊,构建景观格局整体框架;塑造六个风貌核心区,优化提升空间品质,展现水乡城镇风貌形象;提升沿重要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七条风貌展示带,通过控制建筑空间序列,大地景观改造,提升风貌展示带沿线风貌质量。塑造“水清岸绿连港城,村美田沃水韵乡”风貌形象狮子洋TOD新城风貌区传统城镇风貌区田园湿地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滨水重点风貌区重点风貌管控图至广17、州至广州至深圳至深圳至广州厚 街高 埗南 城万 江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洪梅镇道滘镇钱公州望牛墩TOD道滘TOD麻涌TOD中堂TOD道滘城际TOD麻涌城镇中心中堂城镇中心望牛墩城镇中心道滘城镇中心下马四岛华阳湖蔡白湿地大公洲新基村香飘四季潢涌村道滘东站TOD洪梅TOD24传统城镇风貌区:注重与滨水空间的共生关系,塑造品质城镇形象TOD新城风貌区:注重门户片区风貌及形象的塑造,打造特色公共空间与标志性建筑田园湿地风貌区: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为重点,塑造特色风光历史文化风貌区:注重历史文化风貌及历史空间的保护,创造全景式历史文化空间滨水重点风貌区,注重公共空间体系塑造,打造独具水乡特色的滨水风貌0618、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开展风貌管控和引导,划定水乡特色风貌五类风貌重点管控片区,包括滨水重点风貌区、田园湿地风貌区、TOD新城风貌区、传统城镇风貌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塑造“水清岸绿连港城,村美田沃水韵乡”风貌形象城城镇镇田田文文水水2506 风貌塑造 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宜居典范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存分布图厚街龙舟制作龙舟制作七夕贡案七夕贡案“麒麟引凤麒麟引凤”民间舞蹈民间舞蹈粤曲粤曲东莞水乡历史文化众多,是大湾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集聚地。构建由山水形胜的自然本底,交通水利的线性要素,城、镇、村社的面域要素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和改革开19、放史迹的点状要素组合而成的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营造具有水乡地域历史文化氛围的风貌空间,实现从文化文物资源到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的转变。2607 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性通达城市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畅达的骨干路网体系,推进绿色慢行交通建设,打造外畅内优、快慢相宜的水乡特色交通体系;构建智慧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及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体系,将水乡建设为安全韧性通达城市。水乡大道27构建以绿色慢行交通为主导,舒适便捷公交出行优先为理念的水乡特色交通系统布局,形成外畅内优、快慢相宜的水乡特色交通体系。规划至2035年,水乡功能区居民出行全日公交20、机动化分担率不低于40%,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水上交通分担率达到5%。07 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性通达城市40%5%70%公共交通绿色交通水上交通构建快达慢游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2807 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性通达城市加强快轨和地铁对接广州,促进穗莞轨道一体化,实现与湾区互联互通。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乡功能区西向和北向的对外道路交通联系,构建形成“两纵一横”高速路网,实现区域快速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促进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规划图规划预留4处城市轨道车辆段用地,2处货运物流用地。预留重大交通设施,支撑综合交通发展29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07 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21、性通达城市建设智慧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以东江供水为主,西江和江库联网为应急备用,建设布局合理、安全优质、高效利用的城镇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统筹推进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打造绿色生态、低碳高效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市域能源体系,以绿色电网、管道天然气为主,新能源、储能等为辅,构建多元互补、绿色高效的新型能源保障体系。推进5G、数据中心、智慧管理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新变更、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活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0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削坡建房等突出行业风险点综合整治力度,建设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地22、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形成现代化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推动和促进地震监测预警和震灾防御显著提高,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提质、增效、信息化。07 系统支撑 建设安全韧性通达城市构建安全韧性的综合防灾体系以特勤站、一级站及二级站为核心,增设小、微型消防站,提高消防站点覆盖率,构建上下联动、反应迅速、救援高效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打造安全达标、建管有序、绿色生态的防御风暴潮体系,达标加固防洪堤且逐步完善防涝设施;建设自然调蓄和海绵系统,提升防洪排涝能力。31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为契机,通过“功能分区+政策分区”的方式,将全域全要素划分为七类规划管理单元。制定规划管理单元导则,实现用途管制、资源配置、设施配套、23、空间治理等维度的差异化管控,构建中观层面空间治理的基本秩序。建立全周期的规划管控实施机制,以战略重点为牵引,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实施推动。健全规划管理机制。08 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小河村沥江围滨水景观3208 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将全域全要素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规划管理单元,清晰界定开发与保护、城镇与乡村、生活与生产等功能空间与形态,塑造差异化、特色化与品质化空间。以规划管理单元构建中观层面空间治理的基本秩序城镇类产业类保护类城镇中心单元新型城镇社区单元旧村社区单元重点产业单元产村融合单元乡村治理单元生态治理单元总体规划管理24、单元划分图城镇中心单元新型城镇社区单元旧城社区单元重点产业单元(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单元(先进制造)产村融合单元乡村治理单元生态治理单元323308 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部门协同管理以管理单元为轴心,实现部门协同管理与规划有效传导以规划管理单元导则实现总规传导实施刚弹性结合,主要管控内容包括结构引导、规模控制、底线管控、配套设施及其他要求。制定规划管理单元导则,明确传导和衔接要求规划有效传导城市更新农房管理住房供给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项目选址专项规划修编规模投放与密度分区设施配套标准详细规划评估规划审批流程定界定量定位定性定点结构引导规模控制底线管控配套设施其他要求定位刚性管控弹性引导规25、划管理单元导则主要管控内容3408 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近期重大项目规划图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电力产业其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级年度重大项目建设安排统筹各相关实施计划,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共谋划市级项目154项,遍布七大领域,其中交通类项目67项,电力类项目18项,产业类项目28项,民生类项目13项,能源类项目6项,水利类项目8项,其他类项目14项。制定近期行动,梳理重点项目交通类电力类产业类民生类能源类水利类其他类七大领域3508 强化实施 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以规划管理单元作为下层次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边界范围。通过规划管理单元的划定,将规模管控、底线约束、大26、型设施与公园绿地布局等刚性内容从镇域分解到单元,通过定界、定位、定点管理由详细规划落实。健全规划管理机制,构建“镇域-单元”规划传导体系 规模管控:镇街人口总量(区间)、单元人口总量(上限)、单元建设用地总量、单元内市镇设施用地总量;底线约束:各类刚性底线边界及规模;大型设施:确定市重大设施坐标、镇级设施规模及边界、重要道路线位;公园绿地:各级人均绿地指标分解。单元导则:划分若干个管理单元,落实刚性与弹性责任管控内容。镇(功能区)级规划规模管控底线约束大型设施公园绿地底线约束内容实行定界方式刚性管理,上层次规划确定边界后,下层次规划须严格落实,不得突破;结构引导内容实行定位、定域、定性等方式弹27、性管理,由上层次规划确定规模要求、大致位置或走向,下层次规划进行定界落实。清单管理内容,主要是应对尚未明确选址、走向,但已有项目依据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重大设施,可通过清单管理进行预控。通过“底线约束”、“结构引导”、“清单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规划管控的刚弹结合底线约束结构引导清单管理35概况洪梅镇地处东莞市西部,临近珠江口狮子洋东岸,主要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镇内地势平坦,河涌纵横交错,过境主要河流有太阳洲西海、赤滘口河、洪屋涡水道,镇内水城共生,良田阡陌,生态资源价值显现。配 图辖区面积:33.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3万人(七普)01 明确目标 锚定发展方向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城28、科创服务高地、幸福田园美镇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愿景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现代化幸福洪梅。依托洪梅优越的水生态优势和位于水乡新城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现代产业、科技项目的引领功能,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融入嵌入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保稳提质。102 保护优先 优化空间布局规划至2035年,洪梅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94.62公顷,不低于上级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具体管理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7.64平方公里,约占行政区范围的53%。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建设,实行“29、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是开展农业生产、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强生态保护的主要区域。洪梅镇无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202 保护优先 优化空间布局一轴:水乡创新轴,联动区域创新发展;一带:洪屋涡水道横贯洪梅镇内,是洪梅镇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水系,依托洪屋涡水道打造水乡乐活带;三城:未来城、中心城、生态城;未来城依托水乡乐活带打造智能制造产业服务核,中心城依托水乡乐活带布置东莞西站TOD综合服务核、水乡乐活新中心、洪梅站TOD综合服务核,生态城依托水乡乐活带布置千亩稻田生态核。打造“一轴一带三城”的城镇空间格局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303 以人为本 共建品30、质镇区实施路径总体目标有序推动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5类公共服务网络。强教育供给提医养品质显文化特色403 以人为本 共建品质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文化设施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用地,结合各类型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情况优化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504 系统支撑 建设通达城市加快推进东莞地铁1号线建设,推动东莞西站区域交通枢纽建设。规划预留轨道13号线,向西衔接广州地铁,加强穗莞轨道交通联系。加快推进莲花山过江通道建设,加强洪梅镇与周边高快速路网衔接。完善骨干路网,重点推31、动中洪路、疏港大道、桥东路工程建设。构建快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综合交通规划图6公示时间2024年9月26日至2024年10月25日公示方式(一)网上公示: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网站(http:/ 。(三)将意见表邮寄至“东莞市洪梅镇洪梅大道37号洪梅镇市民中心规划管理所”(邮编523160),信封表面须注明“东莞水乡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及东莞市洪梅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意见”。注:本次公示文件为规划草案,最终以经依法批准的规划成果为准。本公示读本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东莞市洪梅镇规划管理所联系,联系电话:0769-8133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