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电气灼烫起重及车辆伤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84页.doc
下载文档
上传人:职z****i
编号:1083111
2024-09-06
83页
643.63KB
1、物业公司电气、灼烫、起重及车辆伤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版 本 号: ESZAQDGF001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版 本 号: 批 准 发 布 令为加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保护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六十九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6第88号)、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2、会公告2017第64号)、关于印发XX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辽安监应急201030 号)等有关规定,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了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等内容。事故应急预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为确保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员工均应认真执行,组织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落实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按规3、定要求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和演练,使每一个员工都熟悉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于XX年5月1日批准发布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企业内所有部门和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执行。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盖章)主要负责人(签名): 发布日期:XX年 5月1日目录1 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21.4应急预案体系31.5应急工作原则42 事故风险描述52.1单位概况52.2事故风险描述5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13.1应急组织机构213.2职责214 预防及信息报告244.1预警244.2信息报告265 应急响应294、5.1响应分级295.2响应程序295.3处置措施305.4应急结束356 信息公开377 后期处置387.1污染物处理387.2生产秩序恢复387.3医疗救治387.4人员安置397.5善后赔偿397.6应急救援评估398 保障措施408.1通信与信息保障408.2应急队伍保障408.3物资装备保障408.4其他保障409 应急预案管理419.1应急预案培训419.2应急预案演练429.3应急预案修订429.4应急预案备案429.5应急预案实施4210 附则43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4311 附件45附件1 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及外部救援电话46附件2 应5、急救援设施清单47附件3范化格式文本48附件4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处置方案51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科学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救援能力,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遵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并结合我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了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6、规章、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9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7第8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2011年修正);(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8)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01-22发布);(9)生产安全7、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6第88号令);(10)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09第21号令);(11)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1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1511号);(14)XX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辽安委20092号);(15)XX省实施细则(辽安监应急201030号);(12)XX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9第17号);(13)XX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8、规定(XX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264号2013年第286号进行修改)。1.2.2标准、规范(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9009-2015);(9)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消防应急救援 装备配备指南(GB/T 29178-2012);(11)消防应急救援作业规程(GB/T 29179-2012)。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火灾、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灼烫伤害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以及设备检修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事故的应急处置。1.4应急预案体系本企业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本企业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总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10、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现场处置方案是本企业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经审核后由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应急救援预案须根据国家法规、企业机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变化和事故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救援预案,使之规范、符合、有效。一旦发生事故,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各级部门和职能人员要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本企业应急预案体系见下图:图1-1 生产安11、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图1.5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的基础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本单位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市、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12、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2 事故风险描述2.1单位概况2.1.1企业简介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10日,位于XX县XX镇红旗街四段一号,系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xx,主要经营范围为铝合金、塑钢、装13、饰材料、苯板等批发零售。企业主要产品为苯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彩钢苯板夹芯复合板。2.1.2主要设备设施企业主要设备设施有全自动发泡机、全自动造板机、干燥硫化床、切割机、蒸汽锅炉、彩钢苯板夹芯板复合机组、剪板机、折弯机和压瓦机等。2.1.3生产工艺企业主要生产工艺如下:(1)发泡苯板生产工艺(2)彩钢苯板夹芯复合板生产工艺2.1.4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企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原料为发泡聚苯乙烯颗粒、彩钢板,辅助材料包括蒸汽锅炉所用的燃料煤、设备润滑使用的润滑油、厂内车辆使用的柴油,生产焊接或维检修使用的氧气、乙炔以及发泡工艺使用的蒸汽。产品主要为苯板和彩钢苯板夹芯复合板。2.2事故风险描述2.2.114、主要物料的危险特性(1)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部门公告2015第5号)进行辨识,企业使用的柴油(闪点大于55度)、氧气、乙炔均已列入目录范围内。(2)生产设备使用的润滑油为可燃液体,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润滑油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3)根据首批、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进行辨识,乙炔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4)发泡聚苯乙烯颗粒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树脂、发泡剂(戊烷)和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其具有可燃性,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发泡聚苯乙烯颗粒未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表2-115、涉及危险化学品主要理化特性表序号名称危化品目录中序号危险种类/类别UN号闪点()爆炸极限%(V/V)燃烧性火灾危险性分类急性中毒接触限值mgm3-1乙炔2629易燃气体/类别11001-17.7(CC)2.1-80易燃甲类-未制定2氧气2528氧化性气体/类别11072无意义无意义助燃乙类-未制定3柴油(0#)1674易燃液体/类别3-55无资料易燃乙类未制定表2-2乙炔危险特性表标识中 文 名乙炔,电石气英 文 名acetylene分 子 式C2H2危化品目录中序号2629C A S 号74-86-2U N 编号1001理化性质分 子 量26.04危险种类/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外观与性状无色16、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主 要 用 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可用于氧炔焊割。熔点()-80.8相对密度(水=1)0.62(-82)沸点()-83.8相对密度(空气=1)0.91饱和蒸汽压(kPa)4460(20)溶 解 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混溶于乙醚。临界温度()35.2临界压力(Mpa)6.19燃烧爆炸危险性燃 烧 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类闪 点 ()-17.7(CC)爆炸下限(v%)2.1引燃温度()305爆炸上限(v%)80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17、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 定 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禁 忌 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美国(AGGIH) 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强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18、嗜睡;严重者昏迷、紫钳、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若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毒性增大,应予注意。急性毒性LD50LC50防护措施及急救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运输信息包装类别类包装包装标志易燃气体包装方法19、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向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严禁溜放。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20、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泄漏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业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21、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表2-3氧气危险特性表标识中 文 名氧;氧气英 文 名oxygen分 子 式O2危化品目录中序号2528C A S 号7782-44-7U N 编号1072理化性质分 子 量32.00危险种类/类别氧化性气体/类别1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嗅气体。主 要 用 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熔点()-218.8相对密度(水=1)1.14(-183)沸点()-183.1相对密度(22、空气=1)1.43饱和蒸汽压(kPa)506.62(-164)溶 解 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118.4临界压力(Mpa)5.08燃烧爆炸危险性燃 烧 性助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 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 定 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 忌 物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23、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困难,咳嗽家具;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急性毒性LD50LC50防护措施及急救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24、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运输信息包装类别类包装包装标志不燃气体;氧化剂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向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25、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严禁溜放。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泄漏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应急泄漏处理设备。泄漏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26、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近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查后再用。表2-4柴油(0#)危险特性表标识中 文 名柴 油英 文 名Diesel oil分 子 式分 子 量CAS 号危化品目录中序号1674UN 编号危险种类/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理化性质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柴油机燃料熔点 ()-18相对密度(水=1)沸点 ()282-338相对密度(空气=1)饱和蒸汽压(kPa)溶 解 性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规27、火险分级乙类闪 点()55爆炸下限(v%)无资料引燃温度()257爆炸上限(v%)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 忌 物强氧化剂、卤素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121灭火剂、砂土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急性毒性有刺激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 未制订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28、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洗胃。就医。个体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时建议佩戴供气式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当操作钢瓶时建议带皮质的工作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时间反复接触运输信息包装类别包装标志易燃液体包装方法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29、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30、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泄漏处置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活性炭或31、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表2-5润滑油危险特性表标识中文名:润滑油英文名:Lubricating oil理化特性自燃点():300-350相对密度(水1):闪点():180-200引燃温度():240燃烧性:可燃火灾危险类别:丙类外观与性状: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异味溶解性: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100下与强氧化剂(氧、氟、发烟硝酸等)不发生反应,加热至300以上分解。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32、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33、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34、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表2-6乙炔储存、使用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分子量26.04,熔点-80.8,沸点-83.8,气体密度1.17g/L,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蒸气密度(35、空气=1)0.91,临界压力6.19MPa,临界温度35.2,饱和蒸气压4460kPa(20),爆炸极限2.1%80%(体积比),自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0.02mJ。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原料,也用于氧炔焊割。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易燃烧爆炸。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非常宽,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36、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全面通风,防止乙炔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操作安全】(1)使用乙炔气瓶,应注意: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对已卧放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15分钟,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轻装轻卸气瓶,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两瓶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m。不得将瓶内37、的气体使用干净,必须留有0.05MPa以上的剩余压力气体;乙炔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m。气瓶的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温水解冻;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设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储存安全】(1)乙炔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2)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乙炔瓶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38、,严禁与氧气、氯气瓶及易燃品同向贮存。乙炔瓶严禁放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瓶库或贮存间有专人管理,要有消防器材和醒目的防火标志。(3)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乙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运输安全】(1)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39、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40、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2.2.2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危害、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火灾、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灼烫伤害和噪声危害。2.2.2.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伤害。生产过程中涉及很多机械设备和传动装置,如切割机、剪板机、折弯机、压弯机等,若上述设备传动部位裸露,无防护罩、套、护栏,作业人员不慎触及裸露传动运转部位,会发生绞入、卷入、夹击等机械伤害。 41、2.2.2.2火灾(1)电气火灾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主要有电控柜、电动机、控制仪器仪表以及各种用电场所的电气开关。当上述电气设备或线路由于安装不合格、不符合环境使用条件(潮湿、腐蚀)、绝缘损坏、私拉乱接、发生故障、接地不合格、人为破坏或自然原因破坏都可能造成电气设备和线路发生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和断路,从而引燃电缆外皮或周围可燃物形成火灾。(2)油品火灾厂内机动车辆使用的柴油、生产设备使用的润滑油是可燃物,一旦发生泄漏,持续受到高温、明火可燃烧引发火灾。(3)雷电火灾雷电引发火灾情况大体有三种:一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产生大量热,从而引起可燃物质发生火灾;二是感应雷会造成建42、筑物内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物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火灾;三是在雷电闪击时会形成感应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又或者使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故一旦建筑物没有设置可靠的防雷设施或是防雷设施失效,均有可能引发雷电火灾。(4)物料火灾企业生产使用原料发泡聚苯乙烯颗粒和产品苯板具有可燃性,一旦因储存不当,遇到明火有引发火灾的可能。2.2.2.3触电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众多,生产现场的配电箱、电气线路、照明等。因此,触电危险的分布极广,人体一旦与漏电设备接触会引发人员触电。常见的引发触电事故的因素有:(1)电线、电气设施的43、绝缘或外壳损坏、设备漏电;(2)电气设备接地损坏或没接地线;(3)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及所用导线不符合要求,未使用漏电保护器,不佩戴绝缘手套;(4)乱接不符合要求的临时线;(5)不办理操作票、工作票或不执行监护制度,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和电气工具;(6)检修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运行人员就对检修设备恢复送电;(7)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作业,距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8)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工作人员走错间隔,误碰带电设备,以及在带电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等进行测量或携带金属超高物体在带电设备下行走; (9)线路检修时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或虽装设地线却未进行验44、电;(10)使用的电动工具金属外壳不接地。操作时不戴绝缘手套;(11)标志缺陷;(12)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13)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或不具备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带电作业;(14)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和电器工具;(15)使用金属电动工具时,外壳不接地,未使用具有零线的插头插座,未加装漏电保护装置;(16)在潮湿地点进行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17)电气设备质量差,缺少足够的保护装置;2.2.2.4车辆伤害企业厂内运输装卸次数多、运量大、机动车辆多、人、车混流现状较严重,特别是原料入场、半成品转运和产品出厂时,可能因车况、路况、天气等原因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其事故类型大致45、有:(1)厂内道路、装卸场地、停车场地、内部转运若管理不善,交通信号、标志、设施缺陷,无限速牌或安全标志牌,狭窄路段、转弯、交叉路口、进出大门等特殊路段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2)车辆的技术状况不良,检修维护和保养不及时,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排除。或在检修保养时未能发现车辆设备存在的缺陷,或发现了故障,但未能按有关标准、规范,使修理车辆得到规定的要求,使车辆的技术状况和性能不能达到正常行车的要求;(3)地面车辆在设计、制造中存在缺陷,车辆设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车辆质量差,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4)装载超重或超重运输引起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引发事故,如发生轮胎爆破;(5)驾驶员违章驾车、疲劳驾驶、46、超速行驶、酒后驾驶、夜间驾驶、疏忽大意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6)恶劣的气象条件如风、雪、雨、雾等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驾驶车辆容易造成事故;(7)机动车驾驶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厂内机动车辆未注册登记,为进行定期检车。2.2.2.5起重伤害原料、半成品、成品码垛、装车需使用起重机械,如操作不当或违章作业有造成起重伤害的可能引起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吊钩坠落、吊索具脱钩、载荷坠落,吊索破断、超载、绑挂不当、斜吊、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据统计,因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未及时报废等原因导致出现机械故障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起重伤亡总数的6067,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亡事故,占起重伤亡47、总数的3340%。起重作业危险因素如下:(1)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3)基础损坏。(4)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5)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的。(6)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7)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的积压和撞击。(8)吊运中突然停电。(9)起重机车轮从轨道上脱轨。(10)使用的钢丝绳超过安全系数,造成断裂。(11)起重工未戴安全帽。(12)起重机吊钩超载断裂。(13)作业现场光线不良,造成视野不清。(14)使用报废的钢丝绳。(15)吊挂方式不正确,造成吊48、物从吊钩中脱出。2.2.2.6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此类事故多发生在彩钢板加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可能被飞出的物料砸伤;高处作业时因零件、工具、废料、螺丝、其它物件等未固定好或随意抛丢而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可能。2.2.2.7灼烫伤害苯板生产过程中需要通入蒸汽对发泡聚苯乙烯颗粒进行加热,一旦设备外保温隔热设施损坏,蒸汽管道破裂造成蒸汽向外喷出,会对接触的作业人员造成烫伤。2.2.2.8噪声危害生产线使用的电动机、彩钢板加工使用的剪板机、折弯机、压瓦机等动力机械,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噪声。如果噪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各方面影响及危害,长期接触高强度49、噪声会使人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噪声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从而诱发许多疾病,如头晕、失眠多梦、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心率不齐及高血压,降低脑力工作效率,使人体疲劳。另外噪声干扰报警信号,引发事故,影响安全生产。2.2.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企业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存在的主要危害、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火灾、容器爆炸、触电、灼烫、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中毒、粉尘危害、辐射危害。.1机械伤害在设备检维修过程中,由于机械控制系统或外部因素造成机械意外启动,也可能会造成设备维检修人员与意外启动设备的传动部位接触,引发机械伤害。 .2火灾(1)维修在维检修时使用氧气、乙炔或电焊机进行焊接作业,若焊50、接作业场所周围存在可燃物不及时清除或作业点与可燃物距离不足,焊接过程中产生飞溅物或高温物件与其接触会发生火灾危险;电焊机的连接电源线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拖拽、磨损,容易造成线路绝缘老化损坏,发生短路引起周围可燃物起火;乙炔为易燃气体,氧气为助燃气体,焊接作业中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或减压阀、软管连接不牢固存在泄漏,乙炔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火花或高热会引起燃烧,氧气与油脂接触会引起自燃,从而引发火灾事故。(2)办公室办公室有着很多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一旦因为线路的短路或过载造成热量积聚,引燃电缆外皮或与其接触的可燃物引发火灾。此外办公室的电加热设备(如电加热坐垫、电热水壶或电加热器51、)、吸烟和乱接临时线等情况也是引发办公室发生火灾的潜在因素之一。2.2.3.3容器爆炸维检修过程中使用的氧气和乙炔气瓶属于压力容器,气瓶由于受高温、高热、剧烈振动、撞击或置于易受阳光暴晒的地点,会导致瓶内压力突然升高,发生容器爆炸。.4 触电企业存在很多电气设备,特别是变配电室是触电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场所。若作业人员不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绝缘工具进行带电作业、距带电设备安全防护距离不够、绝缘损坏或失效、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误入带电间隔、未按规定停送电、未接地或接地损坏失效、误登带电设备、线路检修时不装设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或虽装设地线却未验电、裸露带电部分附近未设警告牌、非电工从事电气作业或不具备52、带电作业人员进行带电作业、倒闸操作未戴安全帽,不按规定使用绝缘手套或绝缘靴等情况,会发生触电事故。电焊机引发触电事故的因素有电焊机绕组绝缘损坏、输出端接线柱无防护罩、电线裸露、绝缘不合格而出现漏电现象、利用搅拌站的金属支架或其他金属物搭接作为焊接回路、人体电阻降低(如夏季高湿热、大量出汗疲劳等)、防护措施不到位(如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或者绝缘用品不合格)。.5灼烫伤害在维检修焊接过程中的高温物件、产生的高温电弧以及炽热飞溅物都有着极高的温度,若作业人员如果没有穿戴防护用品,用身体直接接触工件时,极易造成高温物体事故。.6物体打击在高处进行维检修作业时因零件、工具、废料、螺丝、其它物件等未固定好53、或随意抛丢而对接触的人体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可能;设备检修或更换设备时使用手动葫芦进行辅助作业,如果钢丝绳存在缺陷或吊具断裂造成物体坠落,会对附近的作业人员造成伤害。.7中毒(1)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等。1)臭氧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性。短时间吸入低浓度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2)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54、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3)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8辐射危害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9粉尘危害锅炉房使用燃煤作为燃料,长期吸入煤尘会55、造成煤尘尘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程度及影响范围企业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中,火灾、物理爆炸危险程度为级,属于灾难性的,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发生;机械伤害、灼烫伤害、车辆伤害、触电、起重伤害、物体打击为级,属于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中毒、粉尘、噪声为级,临界的,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控制接受的危险,应予以排除。序号事故类别事故后果危险部位或场所危险程度发生频率影响范围1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原料产品库房、维检修场所、变配电设施高低厂内及周边2物理爆炸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停产维检修场所高低厂内及56、周边3机械伤害人员伤亡机械设备附近中中厂内4车辆伤害人员伤亡厂内原料产品装卸处、半成品周转运输处中中厂内5电气伤害人员伤亡各车间及公辅工程的用电场所、可能产生静电的场所、可能被雷击的建(构)筑物中中厂内6起重伤害人员伤亡半成品、成品堆场吊运中中厂内7物体打击人员伤害彩钢板加工设备处中中厂内8中毒人员伤亡维检修场所、有限作业空间高低厂内及周边9灼烫人员伤害发泡生产线低低厂内10粉尘人员伤害锅炉房低高厂内11噪声与振动人员伤害彩钢板加工生产线低高厂内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成立应急指挥部。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如下,见图3-1总指挥副总指挥医疗救护组应57、急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图3-1应急组织机构3.2职责应急指挥部及应急小组人员组成总指挥:xx副总指挥:XX 应急救援组:XX警戒、疏散组:XX医疗救护组:XX后勤保障组:XX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1)组织制订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人员的调动;(3)确定事故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9)接受政府部门的指令和调动。3.2.3副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2)指挥协调现场的抢救救灾工作;(3)核实现场58、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3.2.4警戒、疏散组职责(1)执行总指挥的指令;(2)负责现场警戒;(3)负责人员疏散;(4)维护现场秩序;(5)保护事故现场;(6)保障救援现场道路交通畅通无阻;(7)负责引导消防车、救护车及其它进入企业。3.2.5 应急救援组职责(1)执行应急总指挥命令,参与制订事故排险、抢救方案,组织落实相关的紧急措施;(2)落实排险、抢救措施,抢救受伤人员;(3)提出并落实抢险救灾及抢险所需的应急物资;(4)做好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5)组织清点、疏散受灾人员、统计伤亡人数;(6)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报告事故处理情况;(7)根59、据事故现场情况,按合理的疏散路线将疏散人员引导到安全区域;(8)收集事故现场有关证据,参与事故调查处理。3.2.6 后勤保障组职责(1)及时报警、传递事故信息;(2)负责向有关部门通报事故情况;(3)负责抢险物资、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的保障;(4)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对事故中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简单的医治;(5)做好伤员的现场救护、伤员转运和安抚工作;(6)协助疏导社会救援车辆;(7)做好善后工作。3.2.7医疗救护组职责(1)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2)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3)负责接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急救;(4)负责抢险物资、设备设施、防护用品及抢险救灾人员的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的供60、应工作。4 预防及信息报告4.1预警4.1.1预警级别及条件根据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实行三级预警,按严重程度以及所需调动的资源从小到大分别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1)三级预警指发现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或事故发生的初期,且事故严重程度不足以超出现场人员控制,可以完全由本班或本部门人员利用有限资源予以有效控制时,由第一发现人报告后立即启动的预警。(2)二级预警指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也包括事故在发现时已经开始发展,无法由本班或本部门人员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第一发现人报告班组长,班组长上报企业安全生产主61、要负责人后立即启动的预警。(3)一级预警是指事故后果严重性或影响范围有可能会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而必须上报企业上级政府机关相应部门应急救援组织进行协助控制而启动的预警。超过本企业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或者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事故影响到企业周边时,由总指挥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支援。预警方式和方法(1)预警信息获取途径根据对生产安全事故预测和预警结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通过以下途径获取预警信息:1)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或气象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2)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包括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3)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般及以上事故,经风险评估得62、出可能发生事故的险情程度和发展态势。4)经现场检查或隐患排查发现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预警。(2)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和内容1)采用警铃、喇叭及内部电话(包括对讲机、手机等)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向企业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发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2)预警发布的内容主要有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危险物质、事故类型、影响范围、事故发展的态势等信息。4.1.3 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事故现场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现场值班负责人报告,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或电话指令,马上启动应急响应指令。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类别63、位置、发生事故的物质、受影响或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和区域范围;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图如下:4.1.4预警后采取的措施(1)现场总指挥发布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现场指挥部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报告企业应急指挥部。2)责令现场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开通向社会应急管理、救援部门公布反映事故信息的渠道,加强对事故征兆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3)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级别。4)定时向现场发布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64、信息的沟通工作进行管理。5)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周边社会公众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2)现场总指挥发布级、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现场指挥部除执行上述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3)加强对危险源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监控。4)转移、疏散或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并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5)法律、法65、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4.2信息报告4.2.1信息接收与通报(1)应急值守电话信息通讯联络方式是通过职守电话和手机,对应急人员进行24小时有效的联络。企业设有24小时值班电话,一旦发生事故,可通过内部电话与各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联系。企业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XXxxx(2)信息报告程序信息报告程序如下:第一发现人发现情况后,立即向企业值班负责人报告,值班负责人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发生地点、种类、强度和事故可能的危害方向以及事故发展趋势等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立即用电话、广播等通讯工具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组按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现场应急反应。信息报告流程图如下:66、4.2.2信息上报(1)信息上报流程当事故发生时,根据事故应急类型和严重程度,应急指挥部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中规定的要求,将事故有关情况在1小时内尽快以电话方式向属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向可能受影响的周边企业和社区通报。(2)信息上报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和事故现场情况;2)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影响后果、影响范围;3)事故现场应急抢救处理的情况和已经采取的防范措施,事故的可控情况及消除或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等;4)事故现场救援情况,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等;5)现场风向、风速和预期企业外效应等;6)事故报告后出67、现新情况的,还应当及时补报;7)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4.2.3信息传递应确保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以及值班人,保证应急电话更新后及时通知到应急总指挥各成员及各个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一旦出现事故征兆或发生事故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68、,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按照不同事故类型的处理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企业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转移时应朝上风方向,避开事故的扩散区域或火灾事故火焰辐射所涉及范围。5 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本企业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级别由低到高实行三级应急响应:级(一般事故)、级(较大事故)、级(重大事故),响69、应条件及分级如下表:响应级别判断标准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级事故发生的初期,事故尚处于现场可控状态;是影响较小的小范围火情或其他事故;未出现人员伤亡 一般级一般生产设备设施损坏,机械设备发生事故;事态发展超出事故部门的控制能力;需要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应急力量进行救援;未发生人员重伤、死亡较大级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出动全企业的应急力量,事态发展可能超出事故企业的控制能力;需要向上级政府部门应急中心求救。重大5.2响应程序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指挥机构及对应的预案见表5-1。表5-1 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70、序号预警分级响应分级指挥机构分级预案体系分级1三级预警三级响应现场应急小组现场处置方案2二级预警二级响应应急指挥部综合应急预案3一级预警一级响应管辖区应急指挥中心或当地主管部门管辖区应急指挥中心或管辖区主管部门应急预案本预案的响应程序内容如下:(1)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别,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三级预警,若超过三级预警,则上报企业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二级响应;(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三级,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报告管辖区主管部门或管辖区应急指挥中心;(3)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71、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社区时,预警级别超过二级,则由应急总指挥请求管辖区主管部门或管辖区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应急总指挥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见图5-1安全生产事故关闭信息反馈 进行应急广播拨打应急电话判断响应级别是人员救助警 戒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应急救援是通知相应的应急人员应急启动救援行动进入扩大应急事72、态控制 否 是进入应急恢复图5-1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框图5.3处置措施5.3.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提出“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3.2应急处理措施(1)火灾、物理爆炸危险有害因素火灾、物理爆炸处置措施1、火灾现场的注意事项(1)应急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2)人员必须在上风向或侧风向操作,选择地点必须方便撤退;(3)通过浓烟、火焰地带或向前推进时,应用水枪跟进掩护;(4)加强火场的通讯联络,同时必须监视风向和风力;(5)铺设水带时要考虑如果发生爆炸和事故扩大时的防护或撤退;(6)要组织好水源,保证73、火场不间断地供水;(7)禁止无关人员进入。2、防护(1)进入火场人员必须穿防火隔热服、佩戴防毒面具;(2)现场抢救人员或关闭火场附近危险源闸阀的人员,必须用移动式消防水枪保护;(3)如有必要,身上还应绑上耐火救生绳,以防万一。3、扑救的一般原则(1)首先尽可能切断通往多出火灾部位的物料源,控制泄漏源;(2)主火场由消防队集中力量主攻,控制火源;(3)处在火场中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必须马上撤离;(4)若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将电气设备的电源切断;(5)带电设备现场灭火时,灭火人员未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若发生带电设备着火时,在74、现场工作人员中要熟悉带电设备的人员进行指挥或带领下进行灭火。灭火应当使用干粉灭火器,不得使用自来水、泡沫灭火器灭火。4、抢救伤员(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要进行心脏复苏;(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4)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进行现75、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5、其他措施(1)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2)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3)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4)及时指挥、引导员按预定的线路、方向疏散、撤离事故区域。(2)触电危险有害因素触电处置措施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现场救护人员应当迅速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可使用现场的干燥物体或专用电工绝缘材料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关键是要“快”。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救护者切不可用手直接去接触触电者,也不得用金属或潮湿的物体去挑、拉电线和触电者。(1)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76、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是在潮湿的地方,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实施急救。(2)对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3)触电者如果77、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并对其严密观察;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苦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抢救;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两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78、。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系统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呈现昏迷不醒状态,通常都是假死,万万不可当作“死人”草率从事;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很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才能够决定停止抢救。(4)脱离电源后,立即将触电者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79、行“体外心脏按压”法来救护。心肺复苏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往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救护。(5)应急照明:触电事故导致现场停电时,应急救援现场应设置应急照明灯。(6)应急疏散:高触电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迅速逃离触电事故现场;逃离时应尽可能采取相应的应急避险措施,如到可靠的不带电空间躲避、使用绝缘用品等避险措施,待应急救援人员赶到后及时呼救请求救援。(7)设立警示标志:触电事故现场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8)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9)及时拨打“120”进行手术及抢救安排。(3)车辆伤害危险有害因素车辆伤害处置措施(1)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调用现场设备将人员脱离危80、险区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医疗救护。(2)现场受伤人员抢救: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脏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就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4)拨打122报告交警大队,81、协助事故现场的清理。(5)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4)机械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处置措施(1)发现有人受伤后,立即切断电源,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向应急组组长汇报,应急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赶往事故发生地点展开抢救工作,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 (2)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 (3)如有断指、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指、断肢处82、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迅速拨打120求救和送附近医院急救,断肢随伤员一起运送。 (4)肢体骨折,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 (5)肢体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若无法拆除时拨打119请求政府支援。 (6)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7)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抢救。 (8)受伤者伤势83、较重或无法现场处置,立即拨打120。5.3.3应急处置具体要求企业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企业事故应急小组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为:(1)事故发生后,抢险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2)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3)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5)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84、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6)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1)外伤急救: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包扎处理: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骨折固定处理:如果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2)烧伤急救a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被热液浸湿的及沾染化学品的衣服),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b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受伤部位。c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85、殊处理,只要外裹一层敷料或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进行简单的包扎。d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应用。e对于休克患者,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防治;重者需静脉补液。口服忌大量饮水,尤其白开水,一般一次口服不宜超过50毫升,谨防呕吐。f将患者送医院进行救治。3)伤员转运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安排伤员转运到医院。伤员转运由救护组负责,安全保卫组协助。5.4应急结束 5.4.1应急终止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生产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影响已经消除;(2)环境危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3)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4)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86、(5)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4.2事故终止程序(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5.4.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1)通知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总指挥安排专人负责通知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2)事故情况上报应急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统计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结束的时间及严重程度,事故的简要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波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87、以书面报告的方式上报政府管理部门。(3)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各专业组等有关部门进行总结,提出总结报告。总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初步原因;应急处置过程;处置中动用的应急资源;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对预案的修改意见。(4)向事故调查处理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组的取证、调查工作。6 信息公开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救援类型、事故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必须向员工、公众及有关部门(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部门、消防公88、安部门、环保部门、新闻媒体等)发布或通报事故信息。事故信息由总指挥亲自发布或总指挥授权其他信息发布人员进行。发布信息时应客观、准确、真实、公开,并注意发布的时间、地点、场合和方式。良好的信息联络协调工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共享和及时发布,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信息发布的通稿模板如下:“XXX月XXX日XXX时XXX分,位于XXX城市XXX企业发生XXX事故。经初步核实,目前X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市、县政府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事故已得到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7 后期处置7.1污染物处理事故现场保护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总指挥指定专人在事故原发点20米89、外(或根据现场实际设置)的地点设立警戒线,除洗消救援等专业人员外,其它人严禁入内,做好现场保护,事故。事故现场洗消洗消工作由应急救援组负责,洗消用水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就近联络、取用。在洗消处理时,要根据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洗消。(1)化学洗消法:选择合适的洗消试剂。(2)物理洗消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石灰、干沙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收转移处理。(3)人员装备的洗消:抢险、救援结束后,所有进入危险区域人员和装备都必须进行洗消。洗消区应设在事故现场的上风向。7.2生产秩序恢复减少事故带来的生产损失,事故应急结束后,在征得政府相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90、,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并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稳定职工队伍,做好思想工作。(2)因事故造成损坏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和场所积极进行修复,尽快使设备设施满足生产条件。(3)做好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安全生产。7.3医疗救治对在生产安全事故中或抢险过程中受伤人员,救护组应及时运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对受伤人员的后期治疗进行跟踪,给予所需的支持和帮助,使受伤人员尽早康复。7.4人员安置应急结束后,由救护工作组将受伤人员及时运送到社会相关医疗机构,并将其他人员疏散到应急避难场,为疏散人员提供生活必须的食品、水等应急物资,妥善安置。7.5善后赔偿协91、助政府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善后赔偿包括事故所造成损失的赔偿,若有企业财产保险,由财务部门向保险企业索赔。7.6应急救援评估总指挥和各专业组在应急抢险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对应急救援能力做出评估,就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制定改进的措施。评估的内容有:(1)通过应急抢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对应急抢险物质准备情况的评估;(3)对各专业组在抢险过程中的救援能力、协调的评估;(4)对应92、急指挥部的指挥效果的评估;(5)应急抢险过程中通信保障等的评估;(6)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7)在防护器具、抢救设置等方面的改进意见。8 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负有救援保证任务的部门、和个人,随时保证信息畅通,各种联络方式必须建立备用方案,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通讯录。通讯方式如有变更要及时通知预案维护和修订部门。总指挥和各专业组之间以对讲机联系为主,以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为辅助通讯联系方式。 确保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应急信息畅通。 企业应急组成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1。8.2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救援各小组由企业各岗位员工兼职,由本企业自行组织人员,每年集中进行培训训练,并进行93、管理,企业每年检查考核,所有救援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救援工作的训练,必须无条件服从,违反者给予警告处分。8.3物资装备保障 企业应建立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资储备,保障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资充足。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物资存放合理,通道畅通,使用便利、安全。 应急救援设施清单详见附件2。8.4其他保障(1)经费保障: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急资金。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戏和应急人员培训等。经费使用情况由财务监督,如遇到紧急情况可由总指挥支配。(2)交通运输保障:提供应急救援需使用的交通运输车94、辆。(3)治安保障:提供应急救援时治安警戒使用的隔离装置及其他装备。(4)技术保障:提供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相关技术资料,如企业总平面布置图、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等。(5)后勤保障:提供应急救援需使用的通讯器材。9 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 为确保快速、有序和有效的应急能力,所有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救援组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明确在救援现场所担负的责任;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培训计划应急指挥部负责编制对各类专业应急人员、企业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8h应急指挥部应组织或检查应急培训总结,内容应包括:(1) 培训时间;(2) 培训内容;95、(3) 培训师资;(4) 培训人员;(5) 培训效果;(6) 培训考核记录等。培训方式根据企业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培训要求针对性:针对可能的安全事故情景及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内容;周期性:培训的时间相对短,但有一定的周期,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培训。真实性:尽量贴近实际应急活动。9.1.4培训内容(1)如何识别危险;(2)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3)危险物质泄漏控制措施;(4)初期火灾灭火方法;(5)各种应急使用方法及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6)防96、护用品佩戴和使用;(7)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9.2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演练每年一次。开展应急演练可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由演练策划小组编制演练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记录,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讲评,以检查应急预案是否需要改进,编写演练报告。9.3应急预案修订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对应急预案进行统一管理,对所有内容都有了解、掌握的权利。应急预案应发放到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及各部门来了的主要负责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应急预案的发放部门应建立应急预案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得到的应急预案为最新状态。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97、附件的要求,对预案进行检查和修订。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必要时随时修订。当应急预案需要修订时,由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向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出申请,说明修改的原因,经批准后,组织进行修订,并将修订后的文件传递到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根据应急演练的结果及其他相关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必要时由授权人确认。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9.4应急预案备案本预案应向当地主管部门备案。9.5应急预案实施本预案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于XX年5月1日,批准发布实施。10 附则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98、与说明(1)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乙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2)重大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3)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储存、搬运和使用危险物品,而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5)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99、或设施。(6)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应急与救援活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7)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8)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9)危险程度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10)有害程度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中毒、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100、的尺度。(11)特种设备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中所规定的7类设备、设施。(12)突发事件本应急救援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等的紧急事件。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将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划分IIV 个级别。1)特别重大(I)级:造成100人以上重伤(中毒)或30人以上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2)重大(II)级: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中毒)或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3)较大突发101、事件(III级):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3050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较大社会影响等。4)一般突发事件(IV级):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中毒、或一定社会影响等。11 附件附件1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附件2应急救援设施清单附件3 范化格式文本附件4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处置方案附件1 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及外部救援电话附表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成员名单序号应急机构姓名手机号码固定电话1总指挥xx2副总指挥Xxx3成员Xxx4成员Xx5成员Xx6成员Xxx附表2管辖区外部救援电话序号单位名称联系电话1当地医102、院2火警3公安4急救中心5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6XX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7XX市环保局应急电话8XX市卫生监督值班电话9XX应急咨询中心附件2 应急救援设施清单序号名称及规格数量放置地点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18kg干粉灭火器2安全帽3对讲机4固定电话5移动电话6手电7警戒线8急救药箱附件3范化格式文本附 3.1应急预案启动 : 年 月 日 时,我企业 (某岗位/部位),发生了 事故。到目前,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事件的原因是 (或者原因正在调查)。 鉴于 (事态的严重、紧急程度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经研究,决定启动应急103、预案。 (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提出要求)。 (盖章) 年 月 日附3.2 事故情况通报(新闻发布) : 年 月 日 时,我企业 (某岗位/部位),发生了 事故。到目前,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目前受伤人员已送往 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造成事件的原因是 (或者原因正在调查)。 事件的进展情况将续报。(盖章) 年 月 日附3.3 应急结束 年 月 日 时,我企业 (某岗位/部位),发生了 事故。到目前,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事件的原因是 (或者原因正在调查)。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了 应急预案, (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救援措施等基本104、情况)。鉴于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或者已基本消除),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我企业善后处理组正抓紧进行善后处置工作。附件4XX县XX物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处置方案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火灾事故(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发泡聚苯乙烯颗粒仓库、产品库房或堆场、生产车间、维修间、办公室、配电室等(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生产车间、办公室、配电室电气设施较多、维修间存在焊接维修作业、原料仓库和产品库房、堆场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和苯板具有可燃性,上述场所均存在火灾危险,特别是夏季的高温和雷雨天气易引起火灾;未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及防雷105、设施未进行检测也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发生火灾产生的热辐射会造成人员灼伤,并有可能引起周边构建筑物起火燃烧,引起大面积火灾,严重的将扩大到企业外周边构建筑物燃烧、坍塌或群众伤亡。(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初始火灾可能出现的预兆:1)天气炎热;2)周边有点火源存在:如电气设施过载短路、接触不良、防雷设施失效等;或有其他点火源如有人带火种进入危险区内、维修作业的电焊作业等。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106、)发现初始火灾,立即使用现场灭火器进行灭火;(2)呼喊周围人员参加到灭火和报警;(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初始火灾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则立即疏散本班组人员,并立即上报现场应急小组组长;(4)若有伤情比较严重的,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5)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根据初始火灾发生趋势,下令按操作规程紧急停止作业;(3)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07、执行;(4)根据初始火灾发生趋势,组织疏散作业场所员工到指定地点;(5)若初始火灾进一步恶化,超出现场控制能力,则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6)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6)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7)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首先尽可能切断火灾部位与未发生火灾的部位(2)火灾初期应以自救为主,尽可能在初期阶段把火灾控制住(3)若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要将电气设备的电源切断;(4)带电设备现场灭火时,灭火人员未穿绝108、缘鞋和戴绝缘手套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否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若发生带电设备着火时,在现场工作人员中要熟悉带电设备的人员进行指挥或带领下进行灭火。灭火应当使用干粉灭火器,不得使用自来水、泡沫灭火器灭火。(5)工作人员应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外援,并向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报告。(6)当专业消防人员尚未到达,且火势无法控制时,放弃扑救。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立即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做好周边建筑和危险部位的冷却工作,同时做好周边交通疏散和人群隔离工作。3.2.2人身上着火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当人身上着火时,切忌惊慌失措四处乱跑。跑动会使着火的衣服得到充足的空气,火就会更猛烈地燃烧起来,加重伤势。另外,109、着火的人一跑,势必将火种带到经过的地方,有可能扩大火灾。因此,人身上着火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应迅速脱下衣服,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或用灭火器、水扑灭。(2)如果衣服来不及脱,可就地打滚,把火扑灭。(3)其他人要镇定沉着,立即用石棉被、衣服、扫帚等朝着火人身上的火点覆盖、扑打或浇水,或帮他脱下衣服,但应注意,不能用灭火器向人身体上喷射,以免扩大伤势。3.2.3生活或办公区域着火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当生活或办公区域着火时,先应明确着火的物品和火势大小,防止出现着火物品因刚开始因缺乏氧气,当新鲜空气补充时发生“轰燃”现象:(1)当着火点周边无带电设备时,可以利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和水进行灭火。(110、2)当着火点在关闭的房间内时,在打开门的一瞬间,不能立即进入房间,应先查看火势大小和燃烧的物质,当燃烧的为产生浓烟物质时,必须保证自身正常呼吸。3.2.4大面积起火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大面积火警时,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一切作业。(2)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自救,由离电话近的人员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3)报警时应说明火灾类型、范围、企业地点及联系电话,并报告现场负责人或班组长。(4)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清理库区进出口及消防通道,并在交叉路口等待和引导消防车。(5)消防车一到,员工立即协助消防队投入灭火战斗。3.2.5临近建筑发生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当邻近建筑111、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报告值班人员。保持高度警惕,准备好所有灭火器材,随时观察火情和风向。3.2.6电气火灾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戴好配电室内放置的绝缘手套切断电源,严禁不带手套去关闭电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2)电气火灾严禁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包括湿被等)进行灭火。(3)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将火扑灭后,施救人员应立即撤离至配电房门口,防止氧气浓度过低而窒息。(4)无法切断电源时,灭火者应身着绝缘的鞋靴、手套,防止触电。然后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对着火源喷射。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112、故报告内容(1)着火发生的地点和时间;(2)已着火介质的名称、着火的原因,火势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人员有否伤亡;(5)是否有拨打119报警电话要求当地消防队救援;(6)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应急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2)正确选用灭火器灭火;(3)灭火时不应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4)人员必须在上风向或侧风向操作,选择地点必须方便撤退;(5)通过浓烟、火焰地带或向前推进时,应用水枪跟进掩护;(6)加强火场的通讯联络,同时必须监视风向和风力;(7)铺设水带时要考虑如果事故扩大时的防护或撤退;(8)要组织好水源,保证火场不间断地供水;(9)禁止无关人员进113、入。中毒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中毒窒息事故(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维修间、有限作业空间(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焊接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不能排出时,作业人员吸入造成急性、慢性中毒事故;进入长期密闭、不通风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中毒、休克甚至死亡。(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a.现场可以闻到b.作业中未佩戴合适的劳保用品c.进入密闭空间内,未对空气进行采样分析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114、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泄漏,立即关闭相关阀门;(2)发现中毒窒息者在未佩戴好防护用品前不能盲目施救;(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泄漏量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则上报应急指挥部;(4)若有中毒窒息者,伤情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车,送医院抢救;(5)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根据泄漏情况,下令按操作规程紧急停115、止作业;(3)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4)根据泄漏情况,人员中毒情况,组织疏散班组员工到指定地点;(5)若事故进一步扩大,上报应急指挥部,请求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6)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7)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对乙炔发生泄漏事故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3.2.1泄漏源控制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钢瓶发生乙炔泄漏事故处理措施a. 消灭作业场所一切火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严禁穿着化纤服,严禁施工、用火、机动车116、通行;立即做好灭火准备。b.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相应不产生火花和静电的清除设施进行清除工作。c.发生乙炔泄漏跑冒后,抢险时必须做好人员保护,抢险人员应穿静电服及戴防毒口罩,进入浓度较大区域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2)软管发生乙炔泄漏事故处理措施a.如果软管发生泄漏,则停止操作,关闭相关的阀门,切断泄漏源,通知维修人员维修,做好防火警戒工作;b.立即做好防火警戒工作:禁止车辆进出漏气区;穿戴不符合规定的人员禁止进入漏气区;准备灭火器材,随时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c.对泄漏场所进行通风换气;3.2.2中毒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存在中毒的场所为维修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救援人员应当做到: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117、境中,佩戴供气式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3.2.3窒息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人员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意外受到有毒物质伤害时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现场及时准确处理对急性中毒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常能使死者复活、重危者减轻伤害的程度,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1)基本原则充分重视个体防护,尽快把中毒者从中毒现场抢救出来,既要抢救别人,又要顾及自己,个人防护特别重要。(2)抢救方法na.心脏复苏术心前区叩击术发现心脏118、停止跳动后,立即用拳头叩击心前区(拳头力量不要太猛),可连续叩击3-5次,然后观察心脏是否起搏,若心脏恢复则表示成功,心跳不恢复应改为胸外心脏挤压术。胸外心脏挤压术通常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的压迫心脏,使血液建立有效的循环。具体操作如下:患者昂卧于硬板床或地板上,施救者在患者一侧或跨骑在患者身上,面向患者头部用一手掌的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段,另一手掌交叉置于手背上,双手用冲击式有节律地向脊背方向垂直下压,压下约3-5厘米,每分钟冲击十多次。挤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骨折。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术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b.呼吸复苏术呼吸复苏术一般与心脏复苏术同时进行,常用的有:口对口人工呼吸119、和人工加压呼吸两种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及使患者头部后仰,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孔,向患者口中吹气,有节律地反复进行,保持每分钟16-20次,直至患者胸部开始运动。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2)泄漏物的名称,发生泄漏的原因,泄漏量以及可能泄漏的总量;(3)中毒窒息发生的地点和时间;(4)中毒窒息的原因,中毒窒息人数;(5)已采取的措施;(6)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2)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3)切断一切火源,严禁火种,使用不产生火花工120、具处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4)救护人员应处于泄漏源的上风侧,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5)泄漏时,除受过特别应急训练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尝试处理泄漏物。(6)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7)泄漏现场配置适当的灭火器材,预防火险发生。(8)进入中毒场所实施人员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9)进入中毒场所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尽量向上风位方向搬运伤员。(10)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应经过专业训练。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触电事故(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变配电室、企业内各用电场所(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121、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企业内设置的低压用电设备、照明设施及供配电系统广泛遍布全厂,若遇电气设备缺陷、不合规范、屏护不符合规范、失效、设备接地(接零)保护不良或失效,运行操作失误、违章操作、检修,试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人员过失或偶然事件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人员触碰高、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电气设备和使用的电动工具漏电,人员触碰其金属外壳,在接地(零)不良或漏电保护失效等情况,均有导致人员二次触电危险。在电气设备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不当等因素,如无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违反电气检修规程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碰高压或低压带电体的直接触电伤害。临时用电线路、设施无按规范安装(尤其122、是临时线拖地和地面积水),无办临时审批手续。设备检修中的移动照明采用非安全电压。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雷雨天气,防雷设施无定期检测或失效,亦会使人员遭受雷击伤害。(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a.带电体裸露;b.无漏电保护开关、PE接地;c.临时用电线路不按规定设置;d.作业人员无任何防护措施;e.电工未经培训及无证上岗;f.雷雨天气。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可能或已触电者,应立即高声123、呼叫求救;(2)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切断电源等;(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本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及时将情况上报应急指挥部,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124、护措施: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住医院救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当判定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方法如下:(1)消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125、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预防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2)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126、以切断电源。(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塑料棒等物件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干燥的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4)救护人戴上绝缘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预防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接近触电者。127、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触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1)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2)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128、,并且救护人身体部位及所穿的鞋不能潮湿,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车辆伤害事故(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车辆运行的场所(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生产企业厂内运输的特点是装卸次数多、运量大、机动车辆多、人、车混流现状较严重,可能因车况、路况、天气等原因发生车辆伤害事故。(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a.车辆存在缺陷,如刹车失灵、转向灯损坏等;b.场129、地存在缺陷,如路面滑等,厂内道路无限速标志牌等;c.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如酒后驾驶、精力不集中、无证驾驶等。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车辆伤害,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30、执行;(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接受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护应急处置措施(1)不要轻易移动受伤者,保持其呼吸道通畅;(2)有出血时,应有效止血,包扎伤口;(3)如果发生骨折,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活动并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4)发生断指(肢)应立即止血,应马上用止血带扎紧受伤的手或脚,或用手指压迫受伤的部位止血。伤131、口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包扎,将断指(肢)也要用无菌纱布包扎,有条件的与冰块一起放入干净胶袋,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手术;(5)如果伤者出现呼吸或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排险、控险应急处置措施如果有车辆压住伤者,应立即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小心移出受伤人员。如果发现车辆有漏油,疏散无关人员,禁止点火源出现,并立即采取堵漏措施。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车辆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受伤者伤势严重,不要轻易移动伤者;(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132、物,注意不要让伤者再受到挤压;(3)如上肢受伤将其固定于躯干,如下肢受伤将其固定于另一健肢。应垫高伤肢,消除肿胀。如上肢已扭曲,可用牵引法将上肢沿骨骼轴心拉直,但若拉伸时引起伤者剧痛或皮肤变白,应立即停止;(4)如果伤口中已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进行适度的包扎、固定;(5)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机械伤害事故(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生产场所所有旋转133、传动机械设备部位,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扎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a.设备摆放不当,安全操作距离不足;机械设备传动部位没有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 b.机械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显134、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缺陷处理不及时,带病运行; c.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具缺少或缺陷; d.作业人员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e.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机械伤害事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135、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接受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应对事故进行初步判定,造成事故原因是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伤害如绞缠、卷咬、冲压还是飞出物的打击伤害、刮碰、撞击伤害、坠落、磕绊与跌伤。(2)发现有人受伤后,关闭设备电源,保护现场,及时向应急组组长汇报,应急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136、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3)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4)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5)事故继续扩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综合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请求政府力量支援。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有人受伤后,立即切断电源,关闭运转机械,保护现场,向应急组组长汇报,应急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赶往事故发生地点展开抢救工作,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 (2)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137、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 (3)如有断指、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指、断肢处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迅速拨打120求救和送附近医院急救,断肢随伤员一起运送。 (4)肢体骨折,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 (5)肢体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若无法拆除时拨打119请求政府支援。 (6)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138、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7)受伤人员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抢救。 (8)受伤者伤势较重或无法现场处置,立即拨打120。 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机械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救护人员在进行机械伤害人员救治时,必须进行伤员伤情的初步判断,不可直接进行救护,以免由于救护不当造成伤员的伤情139、恶化。 (2)进入事故现场必要按要求配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3)机械伤害人员受伤可能在高处,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防止伤员高空坠落,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摔伤措施。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安全带和牢固的绳索等。 (4)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进行急救的时间。 (5)参加应急救援人员使用的通讯工具必须全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通讯顺畅。 (6)救援任务结束后,检查应急用品是否完好,失效或损坏的需及时补充更新,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正常使用。起重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起重伤害事故(2)140、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半成品、成品堆场使用起重设备时。(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在半成品、成品堆场使用起重设备时,如操作不当或违章作业有造成起重伤害的可能引起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吊钩坠落、吊索具脱钩、载荷坠落,吊索破断、超载、绑挂不当、斜吊、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据统计,因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未及时报废等原因导致出现机械故障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起重伤亡总数的6067,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亡事故,占起重伤亡总数的3340%。(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141、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3)基础损坏。4)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5)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的。6)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7)起重机在运行中对人体的积压和撞击。8)吊运中突然停电。9)起重机车轮从轨道上脱轨。10)使用的钢丝绳超过安全系数,造成断裂或使用报废的钢丝绳。11)起重工未戴安全帽。12)起重机吊钩超载断裂。13)作业现场光线不良,造成视野不清。14)吊挂方式不正确,造成吊物从吊钩中脱出。2、应急工作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和班组长所组成。其中,现场负责人为现场应142、急小组组长。如无现场负责人则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起重伤害事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接受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143、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应对事故进行初步判定,造成事故原因是吊钩坠落、吊索具脱钩、载荷坠落,吊索破断、超载、绑挂不当、斜吊还是存在“三违”作业。(2)发现有人受伤后,保护现场,及时向应急组组长汇报,应急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3)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4)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5)事故继续扩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综合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请求政府力量支援。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出144、现征兆时处置措施切断电源,停机检查,待排除故障后再行开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停止机械操作,天气好转后,恢复机械操作。(2)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停机、断电,迅速撤离所有作业人员,确保安全。进行机械设备的抢修维护;待机械故障排除后再进行操作。(3)有遇险人员时处置措施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尽力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器具、物质,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 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起重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145、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进入事发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好安全帽。(2)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一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急救,切忌盲目长途护送到医院,以免延误抢救时间。(3)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行发生意外。(4)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5)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6)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进行急救的时间。 (7)参加应急救援人员使用的通讯工具必须全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通讯顺畅。 (8)救援任务结束后,检查应急用品是否完好,失效或损坏的需及时补充更新,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146、正常使用。高温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高温灼烫(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发泡生产线、锅炉房(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高温设备、管线如隔热保温设施缺失或损坏,操作人员触及其表面可造成烫伤。高温烫伤会造成作业人员皮肤发红、脱皮、起泡;(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个人防护用品缺失,高温部位缺少隔离或防护,违规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2.2工作职责岗位员工职责(1)发现高温灼烫伤害事故,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2)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报告班组长或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2.147、2.2班组长职责(1)接到员工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2)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若事故后果超出本班组控制能力,立即上报应急小组组长;(4)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应急小组组长职责(1)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2)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执行;(3)接受和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事故现场第一发现者应对事故进行初步判定,造成事故原因是作业人员接触高温物质还是被高温物质喷溅。(2)发现有人受伤后,保护现场,及时向应急组组长汇报,应急组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3)根据148、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4)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 (5)事故继续扩大,无法控制时,应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综合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请求政府力量支援。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灼伤深度可分为度、度、度和度:度灼伤损伤域轻。灼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度灼伤损伤较深。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包,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度灼伤是指皮肤全层灼伤。灼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里黑包、炭化皮革关。破坏的经细149、胞可使灼伤局部呈鲜红色,偶有水疱,灼伤区的毛发容易拔出,感觉退减。度灼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度灼伤是指除皮肤全层灼伤外,还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骼等,也称为毁损性灼伤,修复难度大,恢复时间长。(2)现场处置:1)高温灼伤(烧伤、蒸汽烫伤、开水烫伤、电弧灼伤):受伤者或伤势较轻,应立即至就近水源处,用干净缓和冷水冲洗伤口,然后由现场救护人员检查后确定是否送医院防治。2)若伤势严重时,现场人员应大声呼救,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3)现场负责人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同时报告应急处置小组和医院。4)救护人员应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灼伤部位进行处理后立150、即送医院救治。5)若伤势特别严重或受伤人数较多,现场处置小组必须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工作,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现场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3.3信息报告与处置3.3.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3.3.2事故报告内容(1)高温灼烫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人员伤亡情况;(3)已采取的措施;(4)报告人及电话。4、注意事项(1)发生火灾造成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离火场并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灭火焰。切忌站立呼喊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脱去。用剪刀剪开脱去衣物,防止粗暴的动作将创面表皮大片撕脱。(3)使用冷水冲洗衣物,并用干净的物品包扎灼伤区域,防止感染。(4)烧烫伤后,受损的皮肤已经失去表皮的保护,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冻伤。(5)烧烫伤后,不要立即涂抹药膏,应用清水冲洗降温后再涂抹药膏。(6)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进行急救的时间。 (7)参加应急救援人员使用的通讯工具必须全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确保通讯顺畅。 (8)救援任务结束后,检查应急用品是否完好,失效或损坏的需及时补充更新,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正常使用。